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费如何做会计分录?
正文 小杨哥砸3000万办演唱会,究竟在讨好谁? 想从超级网红,转变为超级平台。早就不愁流量、不愁变现的小杨哥,需要一个契机。而演唱会,正是小杨哥展现自己“综合实力”,并借此宣告“进化”的最佳方式。 就在昨天,炒作了一个多月的小杨哥演唱会,终于成功收官。3万张“免费”门票被一扫而光,线下座无虚席,观众人头攒动。直播间总观看人数更是突破了6000万,点赞更是高达4亿+。为了办这场演唱会,小杨哥花费总计超过3000万元。不设门票的做法更像是一种态度,为了避免粉丝担心“商业气息太浓”,小杨哥还承诺直播不带货、不打赏,还兄弟们一个纯净的音乐现场。怎么看,这次演唱会都是小杨哥真心实意地“回馈粉丝”。尽管门票不收钱,但粉丝想正常在现场看演唱会可太难了。门票数量有限,粉丝只能在直播间氪金买买买,凭手气抽中一张门票;或者就得花钱成为小杨臻选的会员。在网上,甚至有疑似黄牛把免费的演唱会门票炒出2000元/张的高价,可见粉丝对此事的热情有多高涨。但比起小杨哥的慷慨解囊,小杨哥的“兄弟们”更好奇的是另一件事儿。虽然知道小杨哥近几年发达了,赚大钱了,但没想到这一次调子起了这么高。世道变了,小杨哥怎么都能轻易使唤得动娱乐圈了?01 被“整”累了的小杨哥,决定开演唱会散散心小杨哥的2023年,堪称冰火两重天。先是“三只羊网络”的业绩再创新高,据专业机构分析,今年三只羊网络的带货产值将超过300亿,综合服务收入将高达15亿,税收将突破4.5亿...但与之伴随的,却是小杨哥一直挥之不去的“争议”。就在10月末,因为卷入了李佳琦的“花西子”事件,小杨哥*次陷入了风口浪尖。在经过和京东、李佳琦的轮番掰扯后,小杨哥也露出了“疲态”。在一次直播时,小杨哥不小心“真情流露”,直言想要退网。退网是不可能退网的,双十一临近,作为带货一哥的小杨哥,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块蛋糕。双十一期间,小杨哥不仅没有“退网”,反而加班加点,把直播频率提高。正在双十一顺利收官时,小杨哥又祸起萧墙。小杨哥的“徒弟”,主播“红绿灯的黄”在某次直播中,贡献了诸多张牙舞爪的名场面,引起了粉丝和消费者的不适?:芸?,这起直播事件就被合肥市监管部门点名批评,还说要“举一反三,彻底排查此类问题。”“小杨哥徒弟被消协列入低俗带货案例”先被网友吐槽,再被官方点名,登上了热搜*。前几天,小杨哥对此事发布了回应,但是回应的态度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是这么说的:最近她压力很大,她经历过这次以后,很多东西已经放不开了...她确实一直放下包袱逗大家开心,这是很难得的,谁愿意扮丑去逗大家开心。小杨哥字里行间充满了“护犊子”的口气,在外人眼中,被官方点名却不认真反思,还要如此维护徒弟,那可太嚣张了。关于小杨哥“飘了”、“三观不正”等等话题的讨论,开始热闹了起来。网友们还扒出了小杨哥过往的一大堆“黑历史”,话题#小杨哥被指直播时低俗言论比徒弟更甚,登上热搜榜首。小杨哥和兄弟们之间的“胡闹式直播”,*次受到全网审视,堪称社会性死亡。不过,随着粉丝基数的增加,小杨哥也得意识到,自己这种插科打诨、偶尔擦边式的直播风格不是长久之计。不想被自己困死的小杨哥,需要整点新活儿“救命”。02 不卖票、不卖货、不送礼...小杨哥到底图啥?演唱会官宣之初,小杨哥就反复强调这场演唱会的特殊之处:花了3000万,痛下血本;不卖门票,分文不赚!看似小杨哥慷慨解囊,分文不取,只为给粉丝“发福利”。但是在演唱会现场,小杨哥还是拉来了凯迪仕智能锁、澳乐维他等品牌赞助,除此之外,小杨哥还收获了三个他平时赚不到的收获:1、高质量互动,粉丝期待>打赏在演唱会前的一场场直播中,小杨哥把粉丝对演唱会的期望值拉到了满值。阵容出来的时候,就不得不感叹小杨哥对自己粉丝画像的拿捏精准。不仅有张信哲、朴树、黄贯中这类80后的情怀歌手,还有汪苏泷这类90后的童年,更有筷子兄弟的“情怀”合体。小杨哥的粉丝中,31~35岁的男性粉丝占比最多,高达37.76%,而这批粉丝正是小杨演唱会邀请明星的主要歌迷群体??梢运?,小杨哥找到了对自己来说“性价比”最高的阵容,*拿捏了粉丝中消费能力最强的这批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演唱会的讨论中,粉丝们都对刀郎呼声很高。没准下次小杨哥真的请来刀郎,不仅给粉丝圆了梦,又给自己的“履历”上添了精彩一笔。借此机会把版图扩张到娱乐圈,小杨哥相当于给粉丝们画了一张“大饼”。永远吊着粉丝胃口,才是小杨哥的*目的。2、玩情绪,巧洗白今年演出行业异常火爆,各地音乐节、演唱会如雨后春笋一样络绎不绝。但是吃瓜群众最诟病的却是两件事:屡禁不绝的黄牛,和天价的演唱会门票。小杨哥演唱会,自然瞄准了这两大情绪点。先用免费门票干掉了“天价音乐节”的遮羞布,用13位明星、时长3个小时的演唱会,俘获粉丝认可。再用一招“大义灭亲”拿捏了黄牛现象。这个黄牛正是小杨哥自己公司的员工,据说他趁着工作便利,以最高2000元/张的价格倒卖门票。小杨哥不仅在直播时对黄牛公开“处刑”,还以“价值观不行”的理由,正义凛然地把涉事员工开除。在频繁的直播预告中,小杨哥像直播时打破商品低价一样,打破“演出行业暴利现状”,再次帮他自己立稳了人设。这几天所有关于“低俗直播”的争议,也随之慢慢被淡化。玩情绪,小杨哥是专业的。3、花式流量打法,引爆热度从官宣到收官,演唱会虽然明面上颗粒未收,但是暗藏的流量玩法却非常鸡贼。有统计称,小杨哥演唱会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6000万人+,点赞数超过4.1亿,演唱会结束后,小杨臻选涨粉突破400万,疯狂小杨哥也涨粉80万。小杨臻选演唱会门票的官方获取方法有两种:直播间和小程序里购物*获得门票;要么通过会员储值获得门票。想要获得门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蹲直播、买买买”或者干脆氪金充个会员。有小杨哥粉丝为了一张门票,不惜剁手上万元,小杨哥直播间的留存率大幅上升。这套路,不就跟花钱买卡包、随手氪个648的氪金手游玩法如出一辙吗?流量高手小杨哥,总是有无数种方法拿捏他的“兄弟们”。03 直播间的大佬们,为啥不肯放过娱乐圈?小杨哥不是*个砸钱办明星演唱会的超级网红。早在2017年,初代“超级网红”微商教母张庭,就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力,在南京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请来了张韶涵、张信哲、魏晨等明星。而把明星演唱会这种玩法发扬光大的,就是小杨哥的前辈,前带货一哥辛巴。2019年8月18日,辛巴把自己的婚礼做成了一场超级演唱会。辛巴不仅请来了成龙、张柏芝、邓紫棋等巨星坐镇,并且让胡海泉主持婚礼,地址还定在了北京鸟巢。据传辛巴这场“超级婚礼”花费将近7000万,但辛巴自己却透露只花了3000万。先不说花费如何,但论影响力和阵仗,确实稳压小杨哥一头。2020年10月,辛巴又如法炮制了另一场演唱会,同样有着奢侈阵容和高额花费,甚至还请来了没有被逮捕的吴某凡。近几年,主播圈和娱乐圈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各个不同平台的头部主播们,也开始对娱乐圈有着不同的布局和渗透。李佳琦在翻车之前,就曾多次在综艺节目中露脸,把自己往“综艺咖”的路线上打造。在小杨哥的直播间,也经常有各路明星前来入驻直播,小杨哥哥俩也经常出没于一些大型活动,享受和明星的同档待遇。相比于主播们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娱乐圈明星在主播界混得就不怎么样。2022年起,因为疫情开始主播生涯的一批明星,都陆续宣布停止直播业务。不仅一大批业务能力差、退货率奇高的明星不再直播,甚至李湘、刘涛等一众带货成绩还不错的明星,也纷纷淡出了直播界。这波娱乐圈对直播界“换家失败”的背后,其实是流量天平的倾斜。直播带货,再也不需要依附于娱乐圈的“自带流量”,反而能够以下克上,成为能够承载娱乐圈流量的大型载体。现在的网红,比起明星,承担的作用更像“电视台”:集娱乐、商业、内容产出于一体的超级平台。相比于电视台,超级网红和旗下的矩阵明显更接地气、更有可互动性。所以,并不存在什么“世风日下了,明星给网红打工了”的说法,只存在流量的自然选择,以及新老模式的慢慢交替。想从超级网红,转变为超级平台。早就不愁流量、不愁变现的小杨哥,需要一个契机。而演唱会,正是小杨哥展现自己“综合实力”,并借此宣告“进化”的*方式。作为一场商业活动,演唱会从策划到落地,都需要主办方投入高昂的财力和精力成本;此外,演唱会的顺利落地,也是对主办者在线下活动,以及当地政府沟通方面的一次大考;小杨哥演唱会,看似是小杨哥秀了肌肉,爽了粉丝。但实际上,却宣布着一个超级网络巨头正在慢慢走向成熟。结语:“小杨哥”们飞速崛起的背后,超级网红模式的致命伤却显而易见:网红本身的不稳定性。先不说李佳琦因言论翻车,小杨哥自己也经常在翻车的边缘反复试探。从去年和王海的假货之争,到今年关于“徒弟”的护犊子言论,争议向来是小杨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赖以生存的主要因素。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小杨哥的“争议”也会慢慢累积,成为不可忽视的顽疾。流量江山易打,背后的暗流涌动难防。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陆正耀又开始卖奶茶,库迪怎么了?
正文 燕之屋:第一个燕窝IPO来了 1997年,燕之屋前身创立,后来开创了燕窝开碗即食的先河。招股书显示,燕之屋2022年营收近17亿元,而毛利长期在50%左右,还邀请了赵丽颖、刘嘉玲、林志玲、金晨等明星代言。 这是港股燕窝第一股。投资界-天天IPO获悉,日前,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燕之屋”)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即将开始管理层路演。兜兜转转,厦门终于要迎来一个燕窝IPO。燕之屋的掌舵者黄健,曾经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早年间,他辞掉“铁饭碗”来到厦门。1997年,燕之屋前身创立,后来开创了燕窝开碗即食的先河。招股书显示,燕之屋2022年营收近17亿元,而毛利长期在50%左右,还邀请了赵丽颖、刘嘉玲、林志玲、金晨等明星代言。燕窝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生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这几年,燕窝意外成为了新消费崛起的细分赛道,但争议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质疑:燕窝的营养成分几何?吃燕窝真的是智商税吗?福建老师下海,卖起燕窝要IPO敲钟了一位数学老师辞职下海,燕之屋的故事开端于此。时间回到1986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的黄健,被分配到户籍地柘荣县中学当数学老师。1992年,黄健选择辞职,到厦门闯荡。不过仅过了一年,黄健再度辞掉工作去新加坡自费留学,那时他一边上课,一边在新加坡某大厦的保健品展柜销售美国的一款保健产品。就这样,他在新加坡待了几年。彼时恰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黄健萌生回国创业的念头。受朋友启发,他决定切入燕窝赛道,并且到燕窝的原产地印尼考察。1997年底,从印尼考察回来后,黄健联合姐姐与妻子,创建了燕之屋的前身——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当时,他们从印尼进口燕窝干货,再通过厦门当地的商场和药店代销。此后,黄健的产品开始走向全国,除厦门外,还覆盖上海、浙江、广东等地。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健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尽管股东高管并不看好这种模式,但黄健坚持认为这是大势所趋,燕之屋开始探索“专卖店+厨房”的模式。2002年6月,第一家专卖店在厦门禾祥西路诞生。当时,燕之屋专卖店不仅展示商品与销售,还有厨房,其引入现代化蒸煮设备,做到现点、现炖、现吃、现送。用户可以到燕之屋店里食用燕窝,也可以预约送到家里享用——燕窝进入开碗即食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质监部门的一次抽检,燕窝行业爆发了“血燕危机”。虽然事件的主因是行业标准缺失,但燕之屋依然遭受重创:大量门店被迫关停,公司的现金流一度十分紧张。公司不得不大刀阔斧改革。2014年,燕之屋将家族式企业打造为合伙人制,又与另一个曾代理高端滋补品的国内营销团队达成合作——燕之屋重组,黄健退居幕后。2016年,燕之屋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实际上,黄健曾几度带领公司谋求上市:恰恰就是在血燕事件发生的2011年,燕之屋第一次在港股提交IPO申请,后来不了了之;2021年,燕之屋再度闯关港股IPO,依旧无果后,同年底转战A股,到了2022年9月,就在上会前夕,燕之屋主动撤回了A股上市申报材料;2022年11月,燕之屋向中国证监会厦门监管局提交了辅导备案材料,欲再次冲击“A股燕窝第一股”;直到今年6月,考虑到“整体A股审批程序持续存在不确定性”,燕之屋又转战港股。“贵妇收割机”,一年进账17亿一碗燕窝如何撑起一个IPO?细说起来,燕之屋主要从事燕窝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常温即食燕窝、鲜炖燕窝、干燕窝及其他燕窝衍生产品。招股书中提到,燕窝是一种在中国已有数百年食用历史的珍稀食材,对于传统长期食用燕窝的消费者来说,食用燕窝产品更多地是一种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而非将其当作包治百病的“药品”。据最新招股书,燕之屋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5月31日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01亿元、15.07亿元、17.3亿元、7.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72亿元、2.06亿元以及1亿元。具体来看,“碗燕”仍是燕之屋的主力产品,只是近来收入占比有所下滑——尤其是2023年前五个月,“碗燕”销售收入为2.83亿元,占比由2022年的38.9%降至36.2%。燕窝历来被称为“贵妇收割机”,受众主要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女性。以燕之屋毛利最高的产品“碗燕”为例,2020年至2022年平均售价从163元/碗涨至174元/碗;不过,鲜炖燕窝的同期均价却从134.55元降至51.52元,也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款产品。这门生意相当赚钱。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燕之屋原材料食用燕窝的采购均价为每克11.27元。这也解释了为何燕之屋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50%左右。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消费品牌,燕之屋十分重视营销,从2008年起就先后请来刘嘉玲、濮存昕、林志玲、赵丽颖、金晨等作为品牌代言人。而过去3年时间里,燕之屋广告费就砸了8个多亿。根据招股书,燕之屋销售及经销开支的大头是广告及推广费,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广告及推广费用分别为2.36亿元、2.69亿元、3.26亿元,总计8.31亿。截至2023年5月31日,燕之屋拥有91家自营门店及214名线下经销商,涵盖中国614家经销商门店。此外,还在京东、天猫、抖音等主流电商或社交平台上已拥有23家自营网店及13家经销商网店。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燕窝常常被称作“智商税”。外界常常质疑,作为鸟类的口腔分泌物混合羽毛和杂质形成的巢窝,真能达到所谓的营养保健效果吗?曾有不少专家曾站出来表示,现代的医药研究证实,燕窝含有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氨基酸。但是对于含有以上物质的食物,并不只是燕窝独有,一些平民化的食物中也能获得,“比如银耳、百合、山药等含有粘液的食物。”道理似乎大家都懂,但燕窝依然卖得火热。消费公司排队去香港一旦燕之屋成功IPO,港股又多了一家消费上市公司。放眼望去,港股今年聚集起一些消费品牌——10月,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十月稻田品牌成立于2011年,旗下品牌包括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其主营业务为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截至11月24日,十月稻田的市值已经达到290亿港元。还有锅圈。11月初,靠加盟店卖火锅食材和烧烤食材的锅圈正式在港交所IPO,收盘市值163亿。回想2015年,锅圈创始人杨明超便成立了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开始设立门店,凭借对于下沉市场和供应链的把控,如今的锅圈已经开出了超过10000家门店。与此同时,在8月底刚刚撤回A股IPO申请的老乡鸡,被曝将在11月提交港股上市;同样,曾在A股递交招股书的蜜雪冰城,也被曝即将奔赴港股上市,并已选择美国银行、高盛和瑞银牵头安排上市事宜,蜜雪冰城曾回应,“对网传消息不予置评”;综合性茶企普洱澜沧古茶在11月7日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粜ザ吹男虏枰?,也正集体奔赴港股。今年6月,投资界曾独家报道,茶百道拿下由兰馨亚洲领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的新一轮融资,与此同时,消息传出茶百道正在同步筹备赴港股上市;古茗也传出选择高盛和瑞银安排香港IPO事宜,预计明年初上市,计划募集资金约3亿美元;还有沪上阿姨,预计今年底将递交港股IPO申请……为何纷纷去港股上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消费寒冬下,企业间竞争日渐焦灼,拿新茶饮企业来说,只有拿到更多资金,才能跑得更远。当一级市场消费投资人出手越来越谨慎,IPO募资也不失为一个重要选择。更何况,当一级市场退出日益艰难,消费项目也面临来自背后投资方的退出压力,投资人期待项目上市,以便早日退出。只不过,现实依然骨感。港股的体量及流动性有目共睹,一大批消费公司络绎不绝排队,不知又有多少人能够拿到理想的估值?这个问题,俨然正在摆在燕之屋们的面前。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继云,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1/52603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谁在县城喝35元一杯的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