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购买货车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正文 请抖音电商公布退货率 除了抖内私域外,抖音还在泛商城流量域寻求增量,共同构建抖音电商全域流量经营的阵地全域流量经营。 淘宝、京东陆续开始实行“仅退款”成为消费者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仅退款”对于当下的电商,有两点作用至关重要,一是电商持续下沉的过程中,“仅退款”是平台对消费者保护的最后一道关卡;二是电商发展近20年,商家虚假营销和伪劣假冒“抬头”,平台亟需整治。要说到当下的消费平台乱象,直播带货平台不可忽视。此前,小杨哥、辛巴等多位头部主播受到消费者质疑,产品问题多次出现。如果京东淘宝拼多多都开始将仅退款作为电商的标配,那么以二类电商起家的抖音电商,要不要跟进?一、二类电商起家,抖音电商有何先天问题?对于商家来说,抖音电商他们需要经营的是流量,而不是传统电商平台的“门店”。这二者的区别,后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家有更加固定、稳定的心理位置,而前者更多讲究流量、曝光和转化率,是一种以广告为驱动的销售模式。要搞清楚这两种的区别我们可以从字节系做电商之初考究起。事实上,抖音在电商行业布局早在2014年便已开始。2014年,今日头条上线了“今日特卖”,算是抖音集团对于电商业务的初试水。但当时也只仅限于摸索而已。【天眼查信息显示】今日特卖2014年获得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天使轮投资,而法人则是字节的“财神爷”张利东。2017年,随着拼多多崛起,字节高层也跃跃欲试,想要从电商业务中中分一杯羹。最初,字节集团的想法很简单,通过改善今日头条的二类电商用来谋利。所谓二类电商,是指商家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一类电商开店经营后,只需在今日头条平台打广告下单,并不需要开店,形成的流量代销模式。这种方式操作尽管很便捷,平台即便不需要进行电商建设也能躺赚,但售后却难以保证,商家流动性大,用户体验感一般。虽然今日头条的电商之路半路夭折,但迎来了抖音电商这个意外惊喜。作为一家短视频平台,抖音无疑是成功的,吸引了不少大众目光,获取大批流量。更出人意料的是,在电商领域抖音也做得风生水起。最近几年,俨然成为电商行业中*的黑马,令大众刷抖音短视频时不知不觉被种草并成功下单。抖音依靠slogan“记录美好生活”成功起飞后,一跃成为市面上的爆红APP。据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时,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DAU)已经突破2亿,月活跃用户(MAU)突破了4亿,并保持着持续高增长状态。破天流量扑来时,抖音开始想办法变现。2018年6月,抖音尝试利用达人带货,然而却始终不愠不火。直到2020年,带货直播兴起后,抖音一方面扶持罗永浩等大主播,并不断邀请各路明星和网红达人入驻抖音直播间,另一方面开放流量生态,形成完整生态链。此前,抖音只是广告平台替其他电商平台引流,而当抖音用户习惯在抖音平台内下单,抖音趁势搭建自己的电商闭环。同时,抖音依靠大数据算法,成为“兴趣电商”,摸清楚用户习惯后精准推荐,提高下单率。“兴趣电商”是指按照抖音官方说法,兴趣会被内容激发,能够促进短期转化,兴趣能得到延伸并具有可持续性。事实证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兴趣电商的确给抖音带来了明显的收益。据电商报报道称,2022年,抖音平台电商交易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6%。星图数据显示,在2023年618期间(5月31日20时至6月18日),直播电商增长速度最快,销售额同比增长27.6%至1844亿元,在电商大盘占比也从去年的19.9%升至23.1%。抖音则位居排行榜*。《LatePost晚点》则报道称,2023年1月到10月,抖音电商商品成交总额(GMV)接近2万亿元,同比增速接近60%。毋庸置疑,依靠直播电商,抖音在电商行业的地位举重若轻。二、困于兴趣电商,退货率居高不下事实上,虽然抖音正在迅速扩张业务,商业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相比较京东、淘宝这种发展成熟的电商平台,还需在存量市场进攻的抖音明显更难。尽管兴趣电商令抖音挣得盆满钵满,却也导致用户刷到广告和带货直播间的频率大幅提高,从而令用户对于平台的信赖和喜爱度下降。2019年,华创证券的数据统计显示,抖音下滑视频中的广告加载率(100条视频中加入广告数量)为12%到14%。换言之,每位用户每观看100条视频就至少看到12条广告。这个频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观看短视频体验。因此,这些广告分配也是一个技术活,既需要分配给广告主、电商商家、本地生活商家等,还需要平衡电商、本地生活等与电商变现方式之间,变现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另外,基于兴趣电商的底层逻辑,会出现退货率居高不下和客单价偏低的问题。不少用户虽然驻足观看和购买,但真正能把用户“留在”直播间的关键在于商品的性价比。《晚点 LatePost》报道称,抖音曾在2022年上半年进行了多次测试,发现抖音展示的电商内容一旦超过 8%,主站的用户留存、用户使用时长就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与传统电商模式相比,直播电商行业的退货率普遍偏高。据《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直播电商平均退货率为30%-50%,远高于传统电商退货率的10%-15%。据消费保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消费保累计收到直播电商行业相关投诉10797件,同比增长152.6%,其中,抖音投诉量为8742件,位居行业*,解决率仅为41.7%。其中,抖音平台的发货纠纷、商品丢失/损坏、服务态度差、货不对版、霸王条款及运费纠纷等问题均略高于行业占比。抖音内部人士接受采访称,倘若用户在抖音电商购物时体感不好,那么就不会再继续购物,甚至可能都不会再继续刷短视频,彻底离开抖音。因此,目前抖音分给电商的流量比例在 7%-8%,包括挂小黄车(购物车)的短视频内容和电商直播间。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个比例都不会有大的变动。表面上,抖音依靠兴趣直播获得了漂亮的GMV数据,商家卖出了货品,消费者被精准推荐产品;但实际上,消费者不满意退货率高,给商家造成了极大的库存压力,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忠实度也低,丧失了盈利空间和发展潜能。对于抖音而言,成也兴趣电商,困也兴趣电商,所以,为了改变僵局,抖音开始转型向全域兴趣电商发展。“仅退货”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市场分析认为,在考验人性的情况下,平台依然敢于上线“仅退货”,有一个概率范围的考量。比如说有观点认为,淘宝实际上在今年6月左右的时候就有了仅退货的操作,但是到了年底才正式宣布,这中间是有经过测试的。对于直播带货,仅退货就变成了个大挑战。一方面是直播带货的消费者基于冲动购买的情形较多,货比三家或者冷静之后,退货的概率本身就高。另外,这两年很多主播的商品品控较差,消费者是否会走仅退货的概率也不得而知。第三是,抖音电商平台的客服能力是否能跟上,这也是个挑战。三、抖音电商未来何去何从据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在2023年上半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约为19916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直播电商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5657亿元,同比增长30.44%。意味着,直播电商产业的未来前景依旧很可观。但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正在进入存量时代,竞争越发激烈,想要瓜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因此,最近两年,随着流量红利即将消失殆尽,私域概念被逐渐提起,并成为各大平台和品牌争相瓜分的新洼地。其实,私域流量并非新兴起概念,在早之前,微商便是从私域流量中获利的典型。而随着各大平台公域流量见顶,迫使各大平台不得不将目光瞄向私域领域。抖音便是其中之一,其改变了自己电商运营方式,开始从公域流量生态深入到私域流量腹地。2021年7月,抖音便开始构建以粉丝为中心的商业飞轮。之后抖音商城设置了私域服务,其中曾经内测过的功能“电商会员”能在“我的钱包”中使用,而另一内测的粉丝群聊功能也被广泛使用,只要满足博主设置要求便可入群。除了抖内私域外,抖音还在泛商城流量域寻求增量,共同构建抖音电商全域流量经营的阵地全域流量经营。在全域流量经营下,抖音电商推出了“遇见好国货”计划,助力国产老国货品牌正不断“翻红”,迎来第二春。不少国货品牌自发在抖音直播间联动营销,譬如鸿星尔克直播间内播放蜜雪冰城主题曲,还有数位主播在直播间用蜂花洗头,并吃白象方便面,喝汇源果汁。据不完全统计,鸿星尔克直播间出现的国产品牌有大白兔、白象、老干妈、蜜雪冰城、卫龙、南方黑芝麻糊、蜂花、娃哈哈、隆力奇等10多个国产品牌。因此彼此相互展示产品,进行“大型团建”,也再次被广大网友关注,销量屡创新高。同时,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抖音也开始学习京东做起自营,并推出了名为“抖音进口超市”的新店,主要从事以自营类型为主的跨境电商业务。虽然比起国内的传统电商平台,抖音在供应链和履约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用户消费体量上比不上“京拼淘”三大传统电商平台。但不可否认,飞速发展的抖音电商,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大V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2023年AI带约会APP大换血!
正文 温氏投资赵亮:打造一家实体基因的精品创投 竞争加剧之下洗牌就会加剧,这并不是坏事,不管是投资机构还是创业企业,能让每个参与者更冷静、更理性、更务实,也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 2023年12月13日-15日,中国创投年度盛会——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峰会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现场集结国内当下活跃的创投力量,共同探讨行业「坚守与适变」主题,共叙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温氏投资总裁赵亮受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为《传承实业基因,打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品创投》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各位朋友下午好,首先特别感谢清科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能够与各位同行交流,我今天上午和下午一直在用心听各位投资大佬对行业、对投资的真知灼见,很受启发,我也从实业和投资相结合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和探讨一下我们的思考。简单介绍一下,温氏投资是温氏集团旗下的一家创投机构,集团是一家千亿级规模的上市公司,千亿的产值、千亿的市值,主要做肉、蛋、奶等,配套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金融投资等相关产业,从事的是一个数万亿级的行业。集团今年成立40周年,是改革开放最早的一批创业企业,今年是四十而立,集团的愿景是做百年企业,这个过程中,把集团产值从1000亿做到2000亿乃至更大可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持续稳健发展、做百年企业。温氏投资成立于2011年,目前在管资金规模大概100多亿,主要聚焦在硬科技和大消费等实业领域,围绕集团所从事的数万亿级行业应用场景,在高端制造、生物科技、机器人、材料及半导体、数字经济、农牧食品及其他日常消费等进行投资,构建协同高效的生态圈。经过12年的稳步发展,我们投资布局了100多家企业,截止目前一共IPO上市了30多家,其中今年上市了5家,目前还有近十家在排队。结合当下的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我们怎么看投资?尤其是站在产业资本角度怎么看投资?我最近经常跟投资界的朋友们开玩笑,我们把投资做的越来越接地气,同时我们横跨投资和养殖实业两个都是今年行业周期“压力”较大的环境,而我们都还能比较从容和自信,实属不易,反观一个经营了40年周期性行业的实业集团而言,很多年前行业就进行低速增长,而我们可能已经至少穿越了十个以上的周期,而且还在持续、还是很难预测,再回过头看投资行业面临的周期压力,好像又举重若轻。结合很多实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我们投资行业的现状,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像做实业一样来做投资国家倡导资本为实业服务,脱虚向实,我们认为对于股权投资机构来说,更要像做实业一样去思考投资、经营投资、沉浸于实业。首先,需要思考做实业投资管理和股权投资管理有什么区别?作为社会资本,我们要思考投资回报来源是什么?对于实业企业,一个实业投资项目我们做营运可行性研究报告,如果现金流投资回收期5-8年都不能实现,我估计在很多企业都是很难通过,当然我们很多初创企业是需要更长时间培育,但而现在市场上很多股权投资即使10年也难以通过赋能企业实现的实业利润达成这样的目标,大量要依赖资本的击鼓传花才能实现对出资人基本的交代。我们经常跟投资团队强调,看企业价值要从经营现金流角度,相对估值经常是动态的、跟风的,从资本市值的角度觉得便宜,以实业的思维逻辑来算投资账,可能是无法接受的,资本市场环境和变化是很难预测,如果我们太多要依赖资本市场来变现投资价值,是很危险的,很容易诱导创业企业逐渐陷入资本游戏而逐渐背离实业经营。其次,投资和做实业一样,需要更多耐心和坚守。投资行业与实业一样,都是常态化面临周期,而历史永远不是简单的重复,周期很难预测,我们实业所面对的周期波动,比股权投资行业、资本市场的周期变化更多、更频繁。以我们实业肉蛋奶等为例,产品价格从12块跌到6块可能只需要几个月,比资本市场波动还要大,而我们也经历了多轮周期,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守和耐心,稳健发展,不要被风雨摧倒,锻造我们自身的竞争力,就一定能穿越周期,也一定能获得长期来看的合理回报。第三,简单和务实。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目标太多了我们能不能实现?实际在实业经营中我们也很清楚,考核目标越多,基本上实现的概率越低,我们做投资最简单的目标就是获得合理投资回报,市场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我们单一目标实现都压力很大,让我们兼顾太多目标,最终可能就会脱离投资行业的本质,如何让我们的投资简单化,如何让我们具体策略更加务实,少即是多,可能是我们要更多思考的。坚持做精品而不追求规模今天上午清科的倪总介绍了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结构的变化,国家队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我们作为社会资本,坚持精品路线既是被动,也是主动。特别从实业角度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规模与自身真实能力是匹配的?过大规模到底经济还是不经济?我们能否对出资人和已投企业尽好责任?都是我们要深度思考的。我们的精品投资理念主要围绕三个“精”:首先是精炼。打铁先要自身硬,我们首先要打造自己队伍在相应领域产业化的能力,这里包括对产业的理解、产业的资源、产业的管理、产业的整合等等,没有深度产业化能力的投资是机会主义投资,我们认为未来很难生存。其次是精筛。以实业逻辑打造决策“筛子”,提高投资精度、准度和深度。另外也需要结合环境,一级市场很多的估值还是没有下来,很多企业还没有适应市场的变化,对待估值的心态还没有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更多筛选一些没有融过资的项目,埋头做实业的“老黄牛”企业深挖投资价值,赋能其稳健发展。再者是精耕。过往二三十年,我们享受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何资本市场制度的红利,我们要理性看待我们赚了什么钱。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下,我们更加要学习黑石、凯雷、KKR等机构在国外很多成熟市场相对中低速增长背景下的很多投资策略,深耕产业、深度赋能、做实业经营,以这样的一个模式来去做实投资管理。各行各业内卷程度不断加剧,我们更加要借鉴集团所处的传统养殖行业的经验,我们很多年前就已经进入到这个状态,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何借助我们的管理经验赋能我们投资的企业提升管理、向内要效益,是我们更多思考的。强化投资机构自身管理赋能企业如何攻守兼备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相比实业是偏松散的,虽说有防火墙、有各种监管制度体系,但管理总体是偏自由化、松散化的。而做实业是要强组织管理,从指甲缝里面抠成本,抠利润,从而在常态化的周期环境下实现稳健发展。同样,投资机构如果面临很长时间的周期低迷,我们要思考怎么活下来,怎么活好?也要强抓自身管理,向内要效益,加强文化建设,健全风控体系,深挖运营绩效,打造务实的投资风格和理念。对投资机构而言,特别是在环境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以上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粗放式发展要转变到精细化管理。此外,这些年来我们投资机构最常做的就是教企业做加法,怎么尽快做营收,怎么实现业绩快速增长、怎么尽快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是我们一直在教企业做进攻,却很少给他们灌输企业安全思维和防守理念。大部分创业企业内控管理并不是很健全的,很多管理职能的能力也是很弱的,例如我们经?:芾忠饪吹揭桓銎笠涤米时镜那ㄐ鲁?,扩大产能或延长产业链,实际很多创业企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经验都是很弱的,我们有没有思考如何赋能我们的企业如何优化工程设计、如何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降低投资成本以避免未来经营压力过大;再比如,我们很多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总体方向是对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有没有足够的研发管理能力,融来投资人的钱是不是都用在研发的刀刃上,这些企业本身都还在是否能生存下来的问题,如何赋能企业加强研发的管理而降低试错成本和提升研发的投入产出效率更应该思考,而不是不断烧投资人的钱来维持生存和无谓的试错,一旦市场环境不好,就面临是否能活不下去的困境。我经?:鸵恍┢笠导医涣?,我经常最先问的企业今年日子过得怎么样,而不问今年增长有多快。增长很快的,我反复提示要注意合理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的锻造,要注意管理能力是否能够匹配,要注意企业的发展安全问题,要有底线思维,实业经营的风险是否充分识别,是否有充足的风控应对措施等等,我们更看重的是高质量的发展,如果今年增长不多,但产品结构更健康,客户结构越来越好,企业韧性越来越强等等,这种情况反而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推崇一个企业“只有活得久,才有可能吃的多”。未来展望关于预测明年到底投什么行业,投什么领域。坦率来说,我们从事养殖行业四十年了,连一个单一的猪价都很难预测,更何况准确预测宏观和行业。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能称得上行业,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是每个行业所处不同阶段,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投资策略,以及我们每个机构在相应行业的投资自身有什么基础、有什么能力、有什么优势去驾驭,内卷时代更加注重的是竞争力和投资策略。竞争加剧之下洗牌就会加剧,这并不是坏事,不管是投资机构还是创业企业,能让每个参与者更冷静、更理性、更务实,也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旯劬没肪呈俏颐俏⒐壑魈搴苣迅谋浜驮げ獾?,我们要更多的思考从跟风捕捉周期赚快钱转向如何与企业一起穿越周期获得合理长期回报。以上也是我们从产业资本角度,对投资的一点思考,不一定正确和全面,仅供我们一起探讨。谢谢!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075.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清科创业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投资机构3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