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策略研究
正文 2024,可以乐观一些了 现在,可以乐观一些了。倘若等到知更鸟叫时,或许会错过整个春天。 魔幻的2023年,终于结束了。这一年,A股股民被伤得很深,大亏基本是跑不掉的。基民也不容易,同样亏损累累??纯垂婺3僖诘拿餍腔鹁淼拇聿?,连着大亏2年的一抓大把。A股虐你千百遍,你待A股如初恋。为什么你眼里?:劾??因为你对大A爱得深沉??髑?,或许你想的是回本再也不碰股票了,赚钱了你觉得自己又行了,命里注定你离不开大A,既然命里注定,不妨好好复盘总结,再战2024年吧!012023全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3.7%,深证成指累跌13.5%,创业板指累跌19.4%,均为连续第二年下跌。此外,上证50累跌11.7%,沪深300累跌11.38%,连跌3年,打破历史纪录。板块上,申万31一级行业跌幅TOP5分别为房地产、电力设备、建筑材料、商贸零售以及食品饮料,跌幅*的都有十个点。房地产和建筑材料跌幅靠前,主要逻辑是今年地产销售、投资均在去年低基数效应下继续下滑,行业基本面向差,目前尚未见底。电力设备中,风光伏、锂电这些板块,基本跌有30%,主要逻辑源于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杀。今年以来,碳酸锂和硅片价格均暴跌逾80%,产业链进入显著过剩阶段,业绩基本面持续恶化。估值面上,因2022年及以前爆炒新能源,给予过高溢价(有些龙头超100倍),估值终究回归。一向以抗周期为名的食品饮料中,调味品、休闲食品跌幅也都有近30%,剩下大资金的大本营白酒板块下跌7%,还不算多。消费作为顺周期行业,跟宏观经济面密切相关,而今年宏观经济增长修复离预期有一定距离,加之外资密集抛售消费白马,导致今年消费投资者的体感相当糟糕。镜子的另一方面,今年通信板块大涨51.5%,石油石化大涨33.6%,电子大涨27%。上涨较好的板块概念集中在人工智能、中特估身上。一个是未来新兴产业,逻辑在中短期无法证伪,伴随美国AI爆炒而表现相对亢奋。另一个是中特估,政策主导估值抬升,加之全年市场偏好下降,遭到资金追捧。今年,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437亿元,创下2014年开通以来持续流入纪录,但年度流入额创下8年新低。全年,外资流出行业TOP3为房地产、银行、食品饮料,分别为221亿元、205.6亿元、148亿元。其中,房地产产业链中,美的流出43.8亿元,海螺水泥40.4亿元,万科、东方雨虹、保利发展均流出25亿元以上。银行中,流出招商银行129亿元,平安银行49.3亿元,宁波银行28.9亿元。这三家银行亦是被腰斩的大行,亦是过去成长性良好的大行。一方面,业绩回归低速增长,过去市场给予估值的高溢价出现回归。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下台阶,银行信贷规模增速下降,信贷利率下降,净息差收窄,主营业务盘子成长性越来越小了。食品饮料中,流出伊利股份76.4亿元,五粮液65.57亿元,海天味业64.9亿元。另一面,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动力电池板块也遭受了很大回撤,但2023年外资流入动力电池依然是*的,一共342.5亿元,不过,资金基本都只是奔着宁德、比亚迪去,分别流入了282.2亿元,85.6亿元。个股流出TOP10为隆基绿能、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伊利股份、东方财富、中国中免、五粮液、海天味业、陕西煤业、平安银行,分别为138亿元、129.3亿元、89.4亿元、76.4亿元、71.67亿元、70亿元、65.57亿元、64.9亿、54.7亿元、49.26亿元。其中除了陕西煤业持续上涨外,其余9家龙头均出现了大幅下跌。A股全年下跌趋势下,外资也没捞着什么便宜,亏损亦是家常便饭。02回望2023年,A股下跌并不是毫无逻辑,而是实实在在反映经济基本面表现以及货币政策动向。今年春节之前,A股有一个梦幻开局。外资在短短数日内流入上千亿元,带动以沪深300为首的大盘蓝筹疯狂大涨。逻辑有两点,一是疫情政策放开,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特别乐观,二是房地产政策相当积极,市场预料地产企稳指日可待,重回正轨。但节后,客观事实数据陆续披露,之前打进去的乐观预期一一被证伪。因此,与经济相关的顺周期行业持续下行,回吐去年末至今年初的全部涨幅。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对宏观经济定调相对谨慎,暗示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会更加积极,且罕见提出活跃资本市场,起初给予了市场莫大的信心。不过好景不长,恰巧又碰上外围流动性持续紧张,一定程度上驱动外资持续流出A股,给市场带来了极大压力。因为国内公私募机构以及散户都盯着外资来的,它们持续流出,让市场各方参与者都越显悲观,形成负面循环。货币政策层面,中国央行在6月底转向开启降息,并在8月再次降息。但这对于国内资本市场不起决定驱动性作用。美联储货币政策更为关键。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月底的3.35%一路上涨至10月下旬的5%左右,施压国内资本市场表现。10月底之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刺激收益率从5%一路急跌回到3.89%。这亦是驱动外围股市从10月底以来持续大涨的最为核心逻辑。按照过往经验来看,港A两市均有望受益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但事与愿违,独自下跌创新低。最为主要的逻辑是外资担心房地产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改善持续性问题,持续流出A股,导致场内各方资金无法形成上涨合力。展望2024年,我认为可以更加乐观一些了。*,美联储降息会如期而至,10年期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继续下行确定性较强。美联储是全球央行的央行,其货币政策动向总体决定着全球股市的走向,其权重要或许要大于经济基本面。当然,还需要密切跟踪美国经济运行情况。如果出现经济放缓或经济浅度衰退问题不大,联储陆续进行降息操作即可。但要防范一点的是,美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出现非线性严重衰退可能,目前看这种概率极低,不能作为投资基础假设。若一旦出现,即便美联储大幅降息,那么全球股市也有可能出现一波流畅下跌。第二,宏观经济基本面有潜在边际向好可能。目前,专家学者普遍预期明年宏观经济增速会在5%左右。这其实是一个不低的数字,显著高于2021-2023年复合经济增速。若是如此,意味着明年的财政、货币、产业相关政策值得期待。当然,宏观经济表现需要走一步看一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三,估值存在较强修复驱动力。现在,沪深300的估值11倍,已经回落到了2018年以来分位数的3%,差一步就要突破了。2018年经历过至暗时刻之后,2019年全年迎来一波扎扎实实的牛市行情。但宏观经济在年初略有修复外,但很快就波澜不惊。但这不妨碍市场走好。主要驱动力是美联储降息以及估值太低。2024年也一样,联储要降息,加上现在估值极低,不管明年经济表现怎样(稳健增长可能性更大),A股都是有较大可能来一波较大行情的。032023年最后两个交易日,A股持续大涨,给人以莫大希望。其中,12月28日,沪深300大涨2.4%,给市场传递了不少信号。过去几年,市场大的转折点,几乎都是由沪深300指数在急跌一段时间后,再由出现单日大涨2%以上开启的。2019年1月4日,沪深300大涨2.41%,此后从2935点一路大涨至4月16日的4100点,短短3个月大涨近40%。2020年3月24日,沪深300大涨2.69%,随后从3700点一路扶摇直上5900点,不到一年时间上涨70%。2022年4月27日,沪深300大涨2.94%,随后开启了一波20%的上涨。2022年11月1日,沪深300大涨3.58%,随后不足3个月大涨20%。当然,并不是每一次沪深300大涨2%就会伴随A股迎来一波大行情。但股指在底部,放量大涨2%就值得重视了。最近3个交易日,外资累计净流入A股187亿元。若元旦假期之后,持续保持流入态势,那么A股很有希望继续迎来一波修复性行情。那么,本周四的大涨可能已经打出市场底。现在,可以乐观一些了。倘若等到知更鸟叫时,或许会错过整个春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安踏收购74天,MAIA创始人出走
正文 刘永好:低谷期更容易产生伟大的公司 即使在底部,焕新变革的脚步不能停,要变压力为动力,练好内功,迎接周期顶部的到来。 2023(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年会与12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会上精彩发言。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年会今天召开了,现场高朋满座。今年大会的主题是“致敬长期主义”,我认为,当下讨论这个主题很有必要。在新格局下,企业从重规模到重质量,从做大到做强,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久,中间都会经历转型阵痛。我们所在的周期性强、风险较大的传统农牧业,更是如此。所以我发言的题目叫“大船抗风浪,我们有韧性”。我们内部讲,“三要、三不要”。一要积极主动变革,拥抱不确定性,不要躺平。改变外部环境不太可能,但我们内部要积极作为。二要坚定信心,不要焦虑。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信心没了,干劲也就没了,投资没了,消费没了,精神没了,什么都没了。三要聚焦主业,调整产业结构。在困难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多思索,如何建立系统思维,正视自身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业务边界。我们还要思考,是不是该用一些数字化的东西或者新思维进行变革,是不是该引进一些年轻人,是不是我们的组织变革应该更积极,而不是因循守旧、乱了方寸,这是我们内部的考量。低谷期更容易产生伟大的公司。有人说新希望发展总体顺风顺水,面对今天这样超常的周期底部,你们会不会焦虑?我反倒要问,为什么要焦虑?新希望创立40多年了,穿越了多个周期、见过了很多风浪,我们有准备、有工具箱、有腾挪空间、有历史沉淀的品牌、有年轻的可靠的团队。多年来我们规范经营、重视风控,扎根民生,已成长为一家具有世界级规模的企业。今天全行业正在一起经历最长周期的底部,困难、压力是显然的,但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低谷期更能产生伟大的公司。冬天会过去的,暴风雨一定会停止。储备更扎实、主业更聚焦。我经常把企业比作一个大船。我们创业30年时提出,要走出崇山峻岭、奔向大海;去年创业40年,我又提出,要迎着风浪,继续远航。今天,新希望显然已经是一艘大船了,我们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70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世界500强”,今年(业绩)可能还会有些增长。我们在全世界拥有超过600家子公司,员工队伍近10万,以及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我们有全世界*的饲料产能,中国*的食品加工处理能力,是中国*的肉蛋奶综合供应商之一,我们每年为市场提供了超过500万吨的肉蛋奶产品,我们跟老百姓联系得更紧密、跟农民朋友贴得最亲。当然,船大了有好处,也有坏处。十年前我们就发现,企业成长壮大后,难免出现大企业病,沉积多,反应也不够灵敏。尤其是周期和市场变化来得迅速的时候,大船往往掉头慢、转向不及时。但是今天,面对强周期的市场严冬,我们也发现了大船的好处?:枚嗥笠刀妓狄芭∶怼?,毛巾拧一拧总有水,有水就能熬过去。相比之下,我们可能是一条浴巾,40多年的发展让这条浴巾储水更多,赢的空间更大。船大、家底厚,在风浪中我们应变的工具就能更多些。我们多年积累的家当,随便拿出一块来,或许就是宝贝。比如,我们的育种体系比较健全,食品板块发展不错,地产板块多年来发展稳健,已经连续5年“三道绿线”,今年我们也成功发行了好几期债券。今年新希望地产不仅整体保持盈利,净负债率更低于30%;我们还有很多C端品牌备受消费者好评,比如美好小酥肉,一款单品一年就卖出15亿,川娃子烧椒酱上市4年来卖出4亿多瓶,新希望乳业的“朝日唯品”已经成为鲜奶高端市场的代表之一,华融化学上市公司生产的高纯度氢氧化钾也是单品销量的冠军,公司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都是我们应对周期的底气和宝贝。其实我们好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底气和宝贝,包括团队,包括品牌,包括产业,包括资源。周期底部,企业要“三不一焕新”。尽管我们家底厚、宝贝多,但当前面临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客观存在的,整个养殖业已经在底部徘徊三年,这个节骨眼下,如何应对?有些养殖企业选择躺平、放弃,有的极度焦虑,但这不是我们的选择。前几天参加一个活动,北大国发院黄益平教授问我,当前的体感怎么样?我就讲到了“三个不”和“一个要”。新希望不会倒、不躺平、不焦虑,要坚持以焕新理念,变压力为驱动力,做新的战略布局。在目前的产业基础上,我们要做强做精饲料和养殖这两个领域,同时也要在C端已初具优势的生态上发力。周期性行业有底部的困难期,一定也有顶部的收获期。即使在底部,焕新变革的脚步不能停,要变压力为动力,练好内功,迎接周期顶部的到来。特别是国家和相应的金融机构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包括支持民营企业金融发展的政策,对我们更是一个鼓励。强主业、优结构、降成本,科技驱动是法宝。我们持续投入数字科技和生物科技,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新希望围绕主业承担了多个国家级中长期重大科研项目,生猪育种方面,节粮型生猪育种和肉质改善方面的育种纳入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智能养猪方面,养殖机器人的开发应用纳入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饲料方面,围绕豆粕、玉米减量替代,我们承担了多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此外在前期联合培育出中新白羽肉鸭的基础上,我们打破国外市场垄断,在禽的品种研发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我们将持续跟院士团队合作,在成本效率、高价值产品、抗病力培育等多方面,推进新的育种研发和合作。组织要焕新,未来在年轻人身上。我们一方面积极降本增效,推行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人员优化和费用管控,同时也清理我们的体系,看看哪些是效率不高需要调整的、哪些是需要强化的,激励措施怎么样能跟上,我们还要继续发扬新希望艰苦朴素、勤劳敢闯的战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下大力气培养年轻人,为集团的未来发展储备生力军。上个月,我带队从集团选拔出24名30岁以下的青年优秀管理干部和管培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焕新之旅”培训活动。我们不仅围绕产业热点走访、调研了我们内部和外部的一些标准企业,更与年轻人深入交流。我们集团的未来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压力大,社会责任不能丢。这几个月,我有1/3的时间花在社会责任相关活动上。今年10月,第三届乡村振兴村长班在四川眉山举行,我们从1000多名报名者中选拔出100余名优秀村干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线下学习和持续的线上培训,他们来自新疆、内蒙古、甘肃、海南等全国22个省区市。我和刘畅与村长们深入交流,并组织20位乡村振兴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优秀的乡间工作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为村长们授课。新希望要活到120岁。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有困难,但我们不会倒下。任何打不倒你的困难,都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已经走过了40年,相信我们还要走过新的40年,以后还有下下个40年。这就是我们的期盼。 复盘2023,北美独角兽群体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