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春节红包会计怎么处理
正文 抢跑新春攻势背后,舍得急了? 这种大的背景下,复星系所带来的资源也只能是“一时解渴”。向上突围的舍得酒业,想要重现业绩的高速增长,还需要先研究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跨入12月,白酒企业也纷纷进入了业绩冲刺期,通过各种迎新春活动来带动销售。比如,12月10日,舍得酒业宣布推出甲辰龙年舍得生肖酒。舍得酒业官方渠道的信息显示,54%vol、500ml/瓶的舍得龙年生肖酒建议零售价为698元,限量销售10万瓶。除了在产品端发力,舍得酒业在渠道以及C端消费者方面也不断发力。比如,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终端布建、*化陈列,预计在全国超300个城市,完成超3万家终端门店布建;开启消费者买赠活动、提供私人定制游豪礼等。抢先打响新春攻势的背后,其实也不难看出舍得酒业对于业绩发展的焦虑。财报显示,2018年-2022年以及今年前三个季度,舍得酒业归属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8.05%、48.61%、14.42%、114.35%、35.31%和7.93%。舍得酒业近年来业绩增速放缓的趋势已然十分明显。在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舍得酒业还能够讲出怎样的新故事呢?01 业绩增速放缓资本市场上有一句名言:钱永远是最聪明的。事实上,今年以来,投资者对于舍得酒业的股价波动十分敏感。这一趋势在进入12月以来尤为明显。12月14日,有投资者向舍得酒业提问:“天天处在板块倒数,公司难道不担心股市不利传递到下游吗?”12月8日,有投资者提问称,舍得酒业一直持续大跌,请问公司三四季度经营情况如何?12月5日,有投资者直言,公司股价已经跌到了近3年的低部区域。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15日收盘,舍得酒业股价为89.24元/股,而在2021年7月21日收盘,舍得酒业股价曾高达251.13元/股,股价几乎跌到两年前的三分之一,难怪投资者会有情绪了。12月14日,舍得酒业回应投资者表示,股价受宏观经济、市场环境、投资者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将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继续与资本市场保持良好沟通。事实上,股价变动的背后也反映出舍得酒业近年来业绩发展中的一些不如意。事实上,研究不难发现,舍得酒业股价发生大的波动是从2020年开始的。2020年12月31日,复星集团旗下的豫园股份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以45.3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四川沱牌舍得集团(以下简称“舍得集团”)70%股权,而舍得集团持有舍得酒业29.95%的股权。从这以后,舍得酒业逐渐告别“天洋系”,迎来了“复星系”时代。财报显示,2021年舍得酒业在坚持“舍得”“沱牌”双品牌战略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产品体系进行梳理和完善,聚焦打造品味舍得、智慧舍得、藏品舍得、舍之道、沱牌曲酒、沱牌特级T68、沱牌六粮等战略单品。此外,公司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工作。我们追的热剧《小舍得》《美好的日子》里都有舍得酒业的植入广告。这一年也是舍得酒业业绩突飞猛进的一年。2021年,舍得酒业营业收入为49.69亿元,同比增长8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6亿元,同比增长114.35%。要知道,2020年舍得酒业的归属净利润增速还只有14.42%。不过,双方的“蜜月期红利”似乎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2022年,舍得酒业营业收入为60.56亿元,同比增长2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5亿元,增速降到了35.31%。到了今年,舍得酒业业绩增速放缓的趋势更为明显了。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舍得酒业营业收入为52.45亿元,同比增长13.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5亿元,同比增长仅为7.93%。业绩增速的迅速回落也让投资者充满质疑:舍得酒业到底怎么了?02 高端化之路艰难要探究舍得酒业的业绩发展情况,还是要从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来展开分析。作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舍得酒业是浓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1996年,舍得酒业成为白酒行业第三家上市公司。舍得酒业的核心品牌包括“舍得”和“沱牌”。根据公司方面的介绍,公司聚焦中高端白酒市场,计划将“舍得”打造为老酒品类*和次高端价位龙头。同时,公司致力于将“沱牌”打造为*性价比的大众名酒品牌。此外,公司还在培养超高端白酒品牌“天子呼”“舍不得”“吞之乎”和中端白酒品牌“陶醉”。舍得会员官方商城资料显示,一瓶53度500ml酱香型天子呼的价格为12999元,一瓶53度750ml吞之乎的价格为2980元。在舍得品牌系列,一瓶52度500ml藏品·舍得10年的价格为1299元。如此高的价格征探君都有些震惊。那么,当下国内中高端白酒市场的竞争格局到底是怎么样呢?众所周知,当前大的行业环境下,整体消费结构都面临一定程度的调整,行业龙头效应愈发明显。消费者在购买高端白酒时也更倾向于选择大品牌。数据显示,茅五泸2021高端酒总营收达1559.9亿元,总销量超7.6万吨,而其他发力高端市场的品牌产品(青花郎、梦之蓝M9、手工班、君品习酒、青花30等)营收约150亿元左右。当下,在高端酒市场,茅五泸占九成份额,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另据数据显示,目前高端三大品牌茅五泸在高端白酒市场份额分别为57%、30%、7%,合计占比94%,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其中茅台独占2000元以上超高端价格带,五泸则与少数其他高端单品分享1000元价格带。这种背景下,舍得酒业想要抢占中高端市场甚至是高端市场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财报显示,2021年舍得酒业中高档酒的营业收入为38.74亿元,同比增长81.94%。到了2022年,公司中高档酒的营业收入为48.77亿元,营收增速已经骤然下降到25.88%。今年前三季度,舍得酒业中高档酒的销售收入为41.5亿元,营收增速更是进一步下降到了10.62%。肉眼可见,在中高档市场,舍得酒业在经历了极速的冲刺向上之后,正在以同样的高速向下回落。03 低档酒“撑不起”似乎意识到高端化之路艰难,舍得酒业也开始“卷”起了普通酒。今年前三季度,舍得酒业普通酒的销售收入为6.93亿元,同比增长22.94%。这一业绩增速是中高档酒的两倍还多。不过,此前舍得酒业对于中高档酒和普通酒的发展战略似乎并不十分明晰。2022年,舍得酒业普通酒的产量为2.58万千升,同比减少8.4%;销量为2.64万千升,同比减少4.11%。舍得酒业普通酒的主要代表品牌是沱牌大曲。而即便是产销均呈现下降趋势的2022年,舍得酒业普通酒的营业收入还是同比增长了10.92%。而在舍得酒业的业绩高点2021年,公司低档酒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18.66%,超过中高档酒的81.94%。那么,普通酒能成为舍得酒业突围的“法宝”吗?从目前的基本盘上来看,似乎还是很难。今年前三季度,舍得酒业来自中高档酒的销售收入为41.5亿元。与之相比,普通酒的销售收入只有6.93亿元,二者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5.69%和14.31%。从二者的业绩贡献来看,舍得酒业的业绩还是妥妥依赖中高档酒的。高端难突围,低端撑不起,舍得酒业也面临着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经销商的变化。今年前三季度,舍得酒业酒类产品新增经销商610家,退出经销商215家,报告期末共有经销商2553家,较2022年末增加了395家。2022年,舍得酒业省内经销商新增135家,减少279家;省外经销商新增661家,减少611家。2022年内,舍得酒业合计新增经销商796家,减少890家。经销商是白酒企业业绩贡献的最重要来源之一。经销商大幅波动的背后,往往也意味着企业业绩情况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舍得酒业来自批发代理的销售收入为45.45亿元,来自公司电商销售的收入只有2.98亿元,二者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3.84%和6.16%。而让经销商“选择离开”的原因,最主要的可能还是赚不到钱。有媒体报道称,如果不计算厂家年终返利等因素影响,已有70%的经销商所经营的名酒大单品终端利润近乎为“零”,仅有20%的经销商反馈“略有利润”,剩余10%的经销商表示亏本在卖。在“无利可图”的生存困境下,部分经销商只能寻求其他出路。据悉,广东某规模较大的经销商从今年开始几乎放弃了所有名酒代理权,转而做全国化的调货运营。目前来看,行业龙头效应日益明显,加上消费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舍得酒业想要跟茅五泸抢占中高端市场难度还是不小的。这种大的背景下,复星系所带来的资源也只能是“一时解渴”。向上突围的舍得酒业,想要重现业绩的高速增长,还需要先研究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征探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洽洽嗑不出新未来?
正文 海外订单爆满,为什么风电龙头股价还腰斩了? 当出海短期内难以带动风电企业的利润,国内市场价格战又无止战的信号,风电企业仍处在残酷且激烈的淘汰赛中。 出海逻辑兑现后,往往能提振一个公司或行业的估值。但风电出海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海外订单爆发后股价仍然萎靡。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截至10月底,全球船厂海上风电安装船订单为37艘,接近九成(33艘)由我国船厂承接制造。国内企业海外收入大增,今年前三季度,大金重工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50%。与海外订单的火热相比,风电企业的股价仍然冰冷。年初至今,风电龙头金风科技股价下跌23%,明阳智能股价更是下跌48%接近腰斩。出?:廖抟晌视凶殴憷氖谐】占?,欧洲能源危机后,加大了风电转型。到2023年,部分国家的风机需求量将扩大近四倍。为什么已经拿到出海订单的风电企业,仍然不受资本市场青睐呢?本文持有以下观点:1、风电出海的成本优势被弱化。风电出海不只是“卖风机”,更关键的是要完成风电项目建设。而在项目建设中,部分欧洲国家强调产业链本土化。在与海外产业链合作后,国内企业将或多或少的遇到欧洲风电企业的高成本问题,利润空间会被压缩。2、海外风电市场也很卷。BP、道达尔等不差钱的欧洲油气巨头正以不计成本的方式抢风电订单。而德国更是出台了负补贴的招标政策,企业拿订单可以给政府补贴,价高者中标?:M獾木赫肪巢焕诜绲缙笠档睦筇嵘?。3、出海改变不了目前国内价格战的核心矛盾。国内风电产能过剩率在50%以上,风电整机商打起了价格战,海上风机价格从7000元/千瓦左右,降至目前的3500元/千瓦左右。而风电企业扩产潮仍在继续,价格战看不到结束的信号。01海外订单救不了风电的股价今年以来风电企业出海形势一片大好,风电龙头企业陆续宣布签了海外的大单。比如,明阳智能中标塞尔维亚150MW风机采购项目,中标价格7.9亿元。中天科技预中标丹麦Baltica 2 海上风电项目(B 包)275kV 高压交流海底光电复合缆及其配套附件,预中标金额折合约12.09亿元。其他企业也接连斩获订单。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截至10月底,全球船厂海上风电安装船订单为37艘,接近九成(33艘)由我国船厂承接制造。风电出海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能源危机,海上风电成为欧洲重要的转型方向。具体规划方面,英国计划2030实现50GW海上风电装机,德国计划在2030年海风装机量达到30GW,法国承诺在2050年达到40GW海上风电装机。要知道,2022年英国、德国、荷兰、丹麦累计海风总装机容量才大约28GW,按照欧洲主要国家的产能规划,即使假设2030年欧洲总装机实现100GW,欧洲的风机需求也将近扩大4倍。而在欧洲风电扩产前,欧洲风电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除中国地区外,全球海上风电基础设施的产能满足率仅不到70%,为风电出海提供了契机。出海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且国内龙头已经拿到了订单。在高预期和订单兑现下,风电企业的股价应该扶摇直上才对。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风电企业股价仍然跌跌不休。年初至今,风电龙头金风科技股价下跌23%,明阳智能股价更是下跌48%接近腰斩。为什么出海订单大增,反而没能挽救风电企业的股价呢?02海外风电也很卷“我们每卖出一台风力涡轮机,就会损失8%。”维斯塔斯的首席执行官亨里克·安德森(Henrik Andersen)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欧洲*的风电整机商维斯塔斯2021年净利润下降了38.53%,2022年亏损15.72亿欧元,毛利率从10%下降到0.8%。欧洲另一大风机巨头西门子歌美飒业绩更差,2020财年至2022财年分别亏损9.18亿欧元、6.27亿欧元、9.4亿欧元?:M夥绲缇尥房魉鹗且蛭ㄕ鸵约安欢仙险堑脑牧铣杀?,让很多厂商的风机成本价已经超过招标售价。与欧洲风电企业相比,国内风电企业自然具备成本优势,但这种成本优势正在被弱化。与其他产品出海不同,风电出海并非止于卖风机,更关键的是完成风电项目建设,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参与海外不同国家的认证、物流、施工安装等诸多环节。而在风电项目建设中,风电企业必须与本地产业链合作。比如,苏格兰及英国提出了对供应链本地化的要求。同时,北欧四国在北海风电峰会上也强调要保证能源安全和独立。欧洲国家强调产业链本土化,对中国风电企业出海意味着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全球化。国内很多风电产业链的制造商已经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走向海外。比如,中国风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的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金风走出去并不会把国内的供应链一股脑地全带出去,而是会在当地利用好已有的资源。目前远景集团在部分海外国家已设有主机厂、叶片厂。在与海外产业链合作后,国内企业也将或多或少的遇到欧洲风电企业的高成本问题,利润空间会被压缩。更重要的是,欧洲风电市场也在变卷。今年7月份,德国首次海上风电特别招标结果出炉,两家中标者依靠特别招标中“负补贴”无上限的规则,共计支付126亿欧元(彼时合人民币1009亿元),拿下了7GW的海上风电项目。所谓特别招标”,指的是在部分招标中,允许负补贴,即开发商可以在零补贴电价的基础上,提出向联邦政府支付一笔费用,费用不设上限,价高者得。德国推出负补贴的勇气是,欧洲风电市场正在迎来巨头搅局。英国石油公司(BP)、道达尔(TotalEnergies)等油气巨头正不计成本的向风电转型。欧洲从业者认为,像BP和道达尔这样的油气巨头将继续采取“负补贴”不封顶的竞标方式,为了赢得项目一掷千金。欧洲油气巨头不计成本的抢项目,为国内风电出海埋上了阴影。除了出海业务的不确定性,风电企业的国内业务也在面临困境。03远水解不了近渴2023年前三季度,风电整机商的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的净利润分别下降46.7%、65.6%、45.4%。净利润下滑是因为风电需求被透支后,新风电装机量滑坡,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引起了行业价格战。2020年后风电补贴逐步取消,行业出现抢装潮,202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达到最高点:71.67GW。但随后新增风机装机数出现滑坡,2021年和2022年分别降至47.57GW和37.63GW。随着新增风机装机数量的滑坡,风电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据北极星电力网报道,风电产能过剩率在50%以上。随之风电整机商打起了价格战。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统计,陆上风机平均招标价格从2021年1月的3100元/千瓦,跌到了2022年12月的1700元/千瓦左右。目前招标价格仍在1500元/千瓦左右的低位?:I戏缁鄹翊?7000元/千瓦左右,降至目前的3500元/千瓦左右。而目前看,国内风电产能产能过剩的情况短期内无法扭转。我国陆上、近海风资源的风电开发已相对成熟,远海风电是行业内剩下的新增量。但远海风电由于高成本在应用上有很大瓶颈。在新能源发电中,风电装机量一直*于太阳能发电。2022年,两者位置互换,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量首次超过了风电。这其中的核心逻辑就是光伏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更快,在用电成本上已经达到和风电相同的水平。如下图所示,海上风电尤其是远海风电,用电成本已经高于光伏,在成本更高且用电灵活性又不及光伏的情况下,远海风电很容易遇到瓶颈。在国内风电应用遇到瓶颈的情况下,风电企业却产能过剩中掀起扩产潮。今年以来,晶科科技拟投资建设200MW风力发电项目。振江股份预计投资50亿,建设海上风电产品生产基地。金风科技预计总投资133亿,拟在河北秦皇岛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梢栽ぜ?,行业价格战仍然没有停止的信号。当出海短期内难以带动风电企业的利润,国内市场价格战又无止战的信号,风电企业仍处在残酷且激烈的淘汰赛中。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懂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喜马拉雅,听不到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