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税务师第一次考试科目报什么
正文 爱维艾夫,一个「造娃」IPO要来了 成立于2006年,爱维艾夫集团专注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ART及辅助服务,涵盖诊断、助孕及辅助治疗的全过程服务,招股书显示至今已治疗9万多名患者,见证3万多名试管婴儿诞生。此前,公司曾获得深创投的投资。 这是一个鲜少见到的IPO。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近日,专注于辅助生殖的爱维艾夫集团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继锦欣生殖、贝康医疗后国内又一个「造娃」IPO。成立于2006年,爱维艾夫集团专注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ART及辅助服务,涵盖诊断、助孕及辅助治疗的全过程服务,招股书显示至今已治疗9万多名患者,见证3万多名试管婴儿诞生。此前,公司曾获得深创投的投资。这是一条崭新的赛道。数据显示,做一次辅助生殖的花费大概是2万到8万不等,我国大概有960万对不孕不育夫妇需要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整个赛道规模超4000亿元。不止于此,随着三胎政策全面放开,那些“想生却无法生”的夫妇数量同样不小,这里正在等待着爆发。三万试管婴儿撑起一个IPO出现深创投身影先从一位山东老乡说起。早年间,任吉忠曾有一段仕途生涯。直至1995年下海,他以建材贸易起家,生意渐渐拓展到多个领域。一次偶然机会,任吉忠经人介绍认识了张丽珠教授。彼时张教授已是闻名全国的著名生殖学专家——1988年,她培育成功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与张丽珠教授多次交流后,任吉忠嗅到了机遇。于是在2001年春天,他与美国医疗机构合作,引进技术和设备,合作成立第一家深圳生殖医学中心,并聘请张丽珠教授为总顾问和名誉主任。当时,国内不孕不育治疗市场良莠不齐,任吉忠的生殖医学中心凭着技术设备和张教授的背书很快成为深圳最大的辅助生殖医院。2006年,任吉忠成立爱维艾夫医院集团。“爱维艾夫”是IVF(In Vitro Fertilization)的音译,IVF是体外受精技术的简称,也就是常说的“试管婴儿”。2010年11月,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民营医疗机构开始火爆,爱维艾夫也顺势走出深圳。官网显示,截止目前,爱维艾夫集团旗下拥有湛江久和医院、揭阳爱维艾夫医院、天津爱维医院、昆明爱维艾夫医院等多家医疗实体,辐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等全国15个省市。在招股书中,爱维艾夫定位高端,是一家国内一站式辅助生殖技术(ART)及辅助服务提供商,专注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ART及辅助服务,涵盖诊断、助孕及辅助治疗的全过程及后期服务。而所谓辅助生殖技术,是指利用处理卵子、精子、受精卵以及胚胎以实现生育的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宫内受精,人工授精,胚胎冻融技术等,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理想治疗措施之一。引援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中国ART及辅助服务市场相对分散,前五大ART提供商占据了总市场份额的13.8%,其中爱维艾夫排名第四。招股书透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爱维艾夫已治疗9万多名患者,进行5.7万多个IVF周期,完成6.7万多次胚胎移植,见证3.3万多名试管婴儿的诞生。值得一提的是,爱维艾夫几乎没有对外进行融资。从招股书来看,唯一出现的投资机构便是深创投。当中提及,今年双方先后签订了一份减资协议,以及一份境外股份认购协议。平均一例花费6万造就辅助生殖4000亿市场这是一个相当隐秘的赛道。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爱维艾夫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3.69亿、4.20亿、4.07亿和2.30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4595.7万、9456.2万、6451.7万和3388.3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营业期内毛利率分别约为42.4%、45.9%、43.3%、40.6%和43.5%。这在辅助生殖产业十分常见。曾有数据显示,我国辅助生殖服务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约70%,接近或超过医美、口腔等医疗服务分支行业。这是一个多大的市???根据公开数据,截止2020年年底,已经有960万对不孕不育夫妇需要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整个辅助生殖技术市场需求规模超400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仅为3%。也曾有网友计算过通过辅助生殖生一个小孩要花多少钱:促排卵每个周期的药物费用和检查费用在2000元左右,人工授精每周期的费用在5000元左右,试管婴儿的价格则从2万元到8万元不等。由于成功率有限,这一数字还会随着周期的增加不断上升。以爱维艾夫为例,招股书显示爱维艾夫在2022年共进行了6,706次IVF周期,其全年营收基本来源于辅助生殖部分,即约为4.07亿元,平均到每一例约花费6.1万元。这笔高昂费用有望减少。此前北京医保局宣布,自2023年7月1日起,包括促排卵检查、采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术等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将纳入北京市基本医保,并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这一政策开创了辅助生殖可以医保报销的先河,而且有望全国铺开。鼓励生育大潮身后4700万对不孕症夫妇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对备孕夫妇的最大心愿。自2021年“三孩政策“发布,生育大业摆在一些家庭面前,辅助生殖的融资案例也多起来了。投资人普遍认为,试管婴儿(IVF)实验室技术升级将成为辅助生殖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梳理下来,近三年已有超过30家辅助生殖企业完成融资或收购,包括女娲生命、东蕴医疗、星博生物、韦拓生物等,背后不乏红杉中国、中金资本、IDG资本、深创投、君联资本、达晨财智、元禾控股等知名VC/PE身影。印象深刻是2021年,知名天使投资人王刚通过家办基金觉资投资,出手了第一个辅助生殖项目——女娲生命,去年4月再度完成一轮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而今年,辅助生殖自动化设备提供商拜尔洛克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和A+轮融资,获得联想创投、清科创投、深圳弘晖投资等支持。随后,德适生物、伟杰信生物等辅助生殖相关企业,也纷纷完成多轮融资。VC为何看上辅助生殖?较为一致的答案是,随着国家开放三胎政策,我国不孕率不断上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容。而一位女性投资人的感触更深:“我充分理解每一位女性选择成为母亲的渴望,因此当她做出选择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新生命的喜悦,而非因为技术的瓶颈对整个家庭造成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与伤害。”此前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上高龄女性的不孕率不容乐观,中国每6对夫妇中就有1对生育困难。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中国大约有4770万对不孕症夫妇。甚至有专家预测,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不孕不育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而在空间上,我国辅助生殖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每300万人应规划设立一家辅助生殖中心,然而现存数据显示,全国有15个省市存在配置缺口。其中,四川缺口最多,达到15家,正是"辅助生殖第一股"锦欣生殖的所在地;安徽缺口7家,甘肃缺口5家。相反,一线城市和经济更发达的东部、南部地区存在超配的情况。由于西北、西南等生育意愿较强的地区缺乏辅助生殖医疗资源,患者只能选择跨省至一线城市治疗。每个试管婴儿的家庭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悲欢。如果辅助生殖可以帮助他们,那也算是医学造福人类的典范。随着大家开始摘掉有色眼镜,辅助生殖正走入主流视野,这也是当下鼓励生育的一缕写照。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岳笑笑 陈晓,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69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粤港澳大湾区拟设百亿Web3.0产业基金
正文 华为做桩,不当甲方当乙方 华为掀起的这场超充桩大跃进如果顺利兑现,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车主的补能体验,也会带动行业加速向超快充时代迈进。 不久前的智界S7发布会上,华为宣布在2024年底前向市场提供10万台以上全液冷超充设备,70万+公共充电枪,覆盖全国340座城市,并建设4500座以上高速超充站。这则仅占一页PPT篇幅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组数据背后的含义。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有公共充电桩262.6万台,其中大部分为只具备慢充能力的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仅114万台;而在这之中,具备120kW以上快充能力的更是少数,大多数充电桩功率在60kW-120kW之间。一年10万台全液冷超充,意味着华为将从充电设备市场的others一举跃升为占据直流充电桩约10%市场份额的巨头?:嵯蚨员鹊氖泳跣Ч蔷⒈?,最早开始建超充桩的特斯拉和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蔚来,目前120kW以上快充桩的数量分别是5万+(全球)和9000+,这些都是华为一年后需要超越的目标。要知道华为液冷超充桩今年10月才刚刚下线,目前覆盖场站仅有200+,出货量也只有几千台。当时曾有机构对华为液冷超充进行过调研,内部给出的2024年出货预期是小几万台[1]。不过在发布会上,这个数字已经跃升到10万台,数字的膨胀也预示着华为超充布局的野心。但如此巨量的全液冷超充桩怎么铺,谁来铺,第三方运营商跟不跟,怎么分成,这些问题都有待解答。01建站哪有卖桩爽和华为不造车的逻辑一样,华为在充电桩行业的定位也是“自己不建桩,帮助运营商造好桩”,说白了,就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乙方。在充电桩中,充电??榈募际鹾恳约懊适亲罡叩?,成本占比达到40%-50%,华为最早也是从这个细分市场切入,2016年、2019年以及2020年接连推出了三代充电快充??镠iCharger,目前在国内充电??槭谐≌季?5%的市场份额[3]。提出“一年十万根液冷超充”的口号并不意味着华为要从乙方变成甲方,从充电??楣┯ι瘫涑沙涞缯驹擞?,因为这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从成本上看,一套600kW的全液冷超充设备(包括充电堆和液冷枪线)市场价目前在60万元以上[6],即便是考虑大范围铺开之后的规模效应,完全自建也需要投入上百亿元。从时间上看,10万根桩想要一年建完,即使全年无休,每天也要建成300根桩,需要协调的土地、电力乃至人力资源,强如华为,恐怕也是独木难支。从产业生态上来看,华为早在2020就和特来电这样的头部充电运营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如果再亲自下场“大干快上”,难免会陷入同时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质疑。华为之后也表示,这10万根不会由华为一家来建设和运营,前期自建场站主要是为行业“打个样”,之后还是需要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特来电这些有实力、有资源的运营商来建设。在超充尚未普及,充电场站商业模式仍不清晰的当下,卖桩显然是比自建场站更好的生意。我们曾在中介绍过,自建充电场站属于租赁经济,重资产、重运营、回报周期极长。一座中等规模的充电场站启动资金高达百万;而且部分传统风冷充电桩寿命只有3-5年,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往往前期成本还没收回,充电桩就面临报废。同时行业本身也没有太高的壁垒,影响盈利*的因素往往在于选址。机场、火车站等城市交通枢纽占据*的流量,充电桩利用率最高,对应成本回收周期最短;市区平均利用率不到10%,但也能勉强回本;高速充电桩除节假日外利用率低于1%,基本等于做慈善,因此也只有国企和极少车企有意愿投建[4]。华为此时高调宣传液冷超充,一方面是想进一步消除大众购买新能源车时的“补能焦虑”,给势头正盛的“智选车”业务再添一把火,另一方面则是想把液冷超充的方案向全行业输出,抓住这一波“基建红利”。如上文所言,超充站的投入产出比极低,回报周期比较长,如果自建场站就会将充电桩业务变成华为的成本中心,这显然不符合去年任正非在内部强调的“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但对外销售超充桩则不同,有机构测算,华为液冷超充桩的代工成本大约是0.5-0.6元/W,而对外销售的价格则在0.8元/W左右[2],毛利率接近40%。挑战在于,华为如何让充电桩运营商买单?可以实现充电“一秒钟一公里"的液冷超充的优缺点是什么?02谁来帮华为兑现承诺?顾名思义,全液冷超充是指在充电堆、线缆和充电枪中均采用液体冷却的充电设备,冷却原理类似空调,由动力泵推动冷却液,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辅以散热器完成散热。与之相对的是半液冷充电桩和传统的风冷充电桩,前者只在充电线缆和充电枪中使用液冷线路,充电堆依然采用风冷;后者则完全依赖风冷和自然冷却。传统充电桩与全液冷超充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华为数字能源??相对于其他路线,全液冷超充首先能解放充电的电流上限。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流增大会导致产热量迅速增加,要使总体热量不变,就必须使内阻变小,而传统的做法是加粗线体。但上一代250A的国标充电枪线缆已经足够粗壮,内部两条载流铜线截面积80mm2,而新国标将电流提升到了600A,继续加粗线缆显然已经不太现实。在北方冬天充过电的车主,一定懂得掰动又粗又硬的线缆是种怎样的酷刑。通过液冷提升线体主动散热的能力,成为了另一种解法。据了解,500A液冷充电枪的载流线只有35mm2[5],虽然增加了两根液冷管道,但整体依然比传统线束更细、更轻,线束不再成为限制充电电流的瓶颈。其次,液冷充电堆寿命更长、噪声更小。传统依靠风冷的充电桩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因为要设计风道,箱体密封性不够,灰尘、盐雾、水汽的侵蚀会导致设备寿命衰减;二是风冷架构高转速的小风扇产生的噪音容易被附近居民投诉。但液冷充电堆像动力电池包一样在内部设置了水冷板,使其无需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采用全封闭设计,可靠性更高。具体来看,全液冷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基本超过10年,是传统充电设备的两倍以上,能匹配充电站8-10年的租期。而液冷充电设备的散热通常采用低噪声的低转速大风扇,或干脆像空调内外机一样分离设计,与附近的水池、喷泉进行热交换,避免了被投诉带来的整改问题。但技术*的代价就是贵,一台120kW的风冷充电桩价格在3-5万元不等,而600kW的全液冷超充价格高达60万元,连一根3.5m长的液冷充电线缆的价格都高达五位数,要知道传统充电线缆的价格基本约等于大宗金属称重[1]。对中小运营商,尤其是个体户来说,投资全液冷超充桩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一次性采购成本,同时需要匹配更高的电力容量和更大的占地面积,投资效益不高。在超快充车型市占率极低的当下,120kW/180kW的风冷设备仍然是中小运营商们的主流选择。但对大型运营商来说,尤其是像国网、南网以及三桶油这样的大型国企而言 ,建桩不仅是“政治任务”,也是在“高压快充”时代来临之前的提前抢位,短期来看,回报率肯定不如“加油站”这种成熟的业态,但长期回报其实不小。今年10月,华为和长虹集团在绵阳合作推出了四川*座全液冷超充站。据长虹集团测算,华为全液冷超充方案度电成本要低于传统方案,10年整站度电成本0.34元/kWh,分别较一体桩、风冷堆低35%、26%,投资回收期为6.7年,是加油站的两倍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能否兑现“一年十万”的承诺,并不取决于华为能卖出多少车,最重要的是,这些大型运营商肯砸多少钱。03尾声华为掀起的这场超充桩大跃进如果顺利兑现,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车主的补能体验,也会带动行业加速向超快充时代迈进。有从业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华为进入这个赛道是在做颠覆性的工作,*步是重塑充电架构,第二步是否可能将价格拉到和风冷差不多呢?”除华为之外,在液冷超充上早有布局的充电桩企业们,也有望享受产业降本带来的红利,加速推出600kW以上的液冷产品。除此之外,华为还计划推出更平价的超充产品,亿瓦研究院创始人黄山向《远川汽车评论》透露:“华为480kW的风冷产品已经要量产了,在明年要铺开的10万根桩中,这类平价产品可能占据相当的比重。”参考资料:[1] 华为液冷超充专家交流纪要,调研纪要[2] 华为超充桩 光储充一体化,调研纪要[3] 充电桩行业专题报告:电动化带动需求,设备及运营商有望受益,财信证券[4] 电费快赶上油费,但运营充电桩仍不是一个好生意,晚点Auto[5] 充电桩「液冷超充」技术是怎样的“黑科技”?一文全get!充换电研究院[6] 液冷超充,是伪需求吗?充换电研究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远川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吴泳铭独挑大梁,阿里all in电商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