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会计档案销毁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正文 硅谷精英都爱的Allbirds为何飞得艰难? 无论在中国还是北美、全球市场,Allbirds最紧要的是在用户的热情和兴趣消退之前,从泥沼中走出。 从专业户外圈到科技与商业精英圈,“破圈”的始祖鸟是过去2年最炙手可热的大众选择,但这份“荣耀”却并不属于每个品牌。曾经风靡一时的硅谷足力健——Allbirds如今便困境缠身。它凭借标志性的羊毛鞋在旧金山湾区声名鹊起,环保的材料、简约的设计、舒适的脚感,让其从硅谷火到华尔街,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全球政商界人士的青睐。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苹果CEO库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Twitter前CEO迪克和电影明星莱昂纳多都曾是它的粉丝。在中国,人们更热衷谈论的例子则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多次公开活动中脚着Allbirds。但辉煌的一面似乎正在消逝,备受追捧的Allbirds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大起大落。2022年,Allbirds的净亏损较2021年同期扩大了一倍有余,但营收却只增长了7.3%,如今它的股价已跌去93%,市值仅剩1.5亿美元,要知道2年前上市时,它的市值一度冲到40亿美元。尽管不以专业运动鞋的定位,但出于增长初期的相似性,业内人士还是习惯于将Allbirds和近几年出圈的运动品牌同时提及。Wedbush的一位分析师指出“昂跑、HOKA、Hey Dude等品牌2022年的收入增长都在55%-70%,我们看到Allbirds和其他高增长鞋类品牌间的业绩存在明显差异。”来到2023,Allbirds的处境依然不甚乐观。刚过去的三季度,Allbirds实现营收57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净亏损扩大25%至3160万美元。作为对比,昂跑在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46.5%,净利润增长184%;HOKA ONE ONE同一季度的销售额则增长了24.7%。2年时间,从高光到坠落,有分析师形容它“从高耸入云到竖起羽毛”,对一只鸟而言,竖起羽毛往往意味着受到威胁、害怕与紧张。01 低调环保的羊毛鞋,「硅谷制服」的一分子席卷科技界,是Allbirds的华丽故事的开端。它诞生于2015年,由Tim Brown和Joey Zwillinger共同创立,前者是新西兰足球明星,后者曾在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担任工业产品副总裁。Allbirds的产品就是用来自Tim家乡的羊毛——新西兰美利奴羊毛,打造舒适、可持续的鞋履,也被大家称为“羊毛鞋”。2016年时,Allbirds在*网站Kickstarter发起一项活动,仅用5天时间便筹集到3万美元,最终筹到12万美元用来设计生产*款羊毛鞋,他们最初的理念就是“比传统运动鞋对环境的影响更低”。同年3月1日,品牌的明星鞋款——Wool Runner正式上架。这双鞋环保、舒适且设计简约收敛,没有显眼的徽标和繁复的印花,带有浓浓的空白美学,几乎契合了硅谷的所有气质。与此同时,创始人Tim表示自己的品牌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材料处理方法”,这种满载着创新的概念很自然地吸引了程序开发者、风险投资家们。在硅谷,Allbirds会给人留下优雅的印象,《时代》杂志为它贴上“世界上*的鞋子”的标签,《纽约时报》称Allbirds为“硅谷的鞋匠”,将它描述为“硅谷制服”的一部分。西雅图一位40多岁的软件工程师在2020年时对媒体谈到,他还记得风险投资家们过去都穿着蓝色衬衫和卡其裤,如今他们更倾向于穿Allbirds、牛仔裤和Patagonia羊毛夹克。掀起一阵风潮的同时,Allbirds的资本化也坐上了过山车,创立一年内估值翻十倍,仅用3年时间,Allbirds便长成了一家独角兽公司,并在成立的第5年成功完成IPO。递表时,创始人再次强调了Allbirds的理念——通过自然,也更好的方式制造更好的东西。风头之下,隐患已经存在。IPO期间,Allbirds在资本市场热度极高,但当时已有专家建议对其持谨慎态度,“当我们最喜欢的品牌开始增长到一定规模时,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就会被真正淡化。”02 迷茫的产品,不合时宜的DTC命运没能一直站在Allbirds这边,上市之初的质疑声很快照进现实。在原创鞋款Wool Runner取得成功后,Allbirds不满足于30-40岁这一人群,希望以新的产品来拓展用户范围,推出了更具技术感的跑鞋、颜色鲜艳且设计更前卫的运动鞋,后来甚至进军内衣、羽绒服、羊毛打底裤等服装品类,希望吸引年轻人、女性群体。这样的拓展没能奏效,反而加速Allbirds失去了立足点,有熟悉其产品开发的人士对媒体表示“他们不确定自己的产品是卖给运动鞋迷还是足球妈妈。”这些新的产品也没能闯出市场。摇摆背后,其实是一种迷茫——环保究竟能在消费行为中起到多大影响。当昂跑的“镂空鞋底”和“专利缓震”出圈,HOKA大声宣称“超轻泡沫中底”和“摇杆设计”,Patagonia的出色设计备受喜爱时,Allbirds似乎只有一双环?:褪媸实男菹行?,显得不痛不痒??凸鄱?,Allbirds鞋的舒适是用户公认的,但由于羊毛材质,它在形状保持度、耐用度上还是稍显缺失,国外、中国的社交媒体上都有不少用户提出易穿破、缩水等类似问题。至于环保的卖点,一位博主曾发文称“它对用户而言更像是痒点,而非痛点。”Allbirds的鞋缺乏一个更加大众和真实明确的购买理由,这直接反映在了消费者的购买行动上。2022年,一项消费者调研显示,自2018年以来Allbirds用户的平均年支出下降了31美元以上。如今,Allbirds开始认错、改错。创始人在今年的一次会议上向分析师承认,公司过去“失去了对核心用户的关注”,接下来要开始回归根源,具体到业务动作上,大部分的服装业务已被摒弃, Wool Runner 和 Tree Dasher 等畅销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产品线的“失焦”不是*的问题,allbirds还面临着渠道策略的挑战。Allbirds诞生之初带有明确的“DTC”标签,即直接面向消费者。起初它只在线上售卖,2017年开设*家实体店,开始走向线下,但线下店也都采取直营模式。DTC并非是坏的策略,理论上来讲,它能帮助品牌直接接触并了解消费者,更利于反哺产品开发,也能省去一切中间的渠道费用。因此,无论是国际品牌耐克、lululemon,还是中国的安踏、李宁,都在这两年中频频谈起DTC转型。只是,Allbirds赶上了不好的时机。在2021年左右,全行业都面临库存压力,几大头部运动公司都深陷库存危机,而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对Allbirds这样初出茅庐的品牌而言,只靠自己卖货,难免势单力薄、入不敷出,应对之策只有打折、清库存。因此,2022年Allbirds经历了营收增长7.3%,但净亏损扩大一倍有余的惨痛教训,过去的两年甚至被称为“DTC灾年”。直到今天,如何清库存、减轻营销费用依然是重点问题,而就算眼前的危机渡过,未来能否顺利恢复原价并实现“不破价”,依然是本季财报会上分析师们追问的焦点,毕竟价格把控能力直接关系到盈利能力。与之相对,昂跑、耐克、lululemon、阿迪达斯都已沉淀了多年分销渠道,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一些。昂跑和lululemon的批发渠道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在60%左右,而阿迪达斯的目标是到2025年时DTC业务能占公司收入的50%左右。尽管DTC转型都在进行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分销在这些品牌多年以来的销售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帮助他们做到了一定规模。投资者们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关注与日俱增,Allbirds的股价一路大跌,相较最高点的28.89美元/股,如今的0.98元/股已经创造了95%以上的跌幅。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Allbirds的CEO郑重表示“批发是未来的一个关键渠道,它为我们提供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并盈利的机会。”此前,Allbirds在国际市场也都采取直接进入的策略,如今正在向分销商模式转型,加拿大、韩国的经销商合作已经敲定,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经销商意向书也已签署,预计会在2024年年中完成过渡,目前还剩中国、欧洲两大国际区域未进行分销商转型。DTC的失败与转向,使Allbirds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扭转亏损局面,而在产品拓展上的摇摆和迷茫,又多少减弱了品牌的“酷”,市场还会等它多久是个问题。03 倒下还是重新站起?对任何一个品牌而言,在消费者眼中失去“新鲜感”都算得上最危险的事情。如今,Allbirds可能也要面对被硅谷抛弃的挑战。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报道中引述多位技术人员的观点,有人称Allbirds现在是第五或第六种鞋子选择;有人称自己的100名硅谷客户中,在2019年约有40名穿着Allbirds的鞋,今天只有10个左右;也有40多岁的创业者说,如今再穿Allbirds时的感觉会让人有种感觉——“哦,还记得那些年我们穿的衣服吗?”消费者从不缺少选择,正因如此,品牌最怕的便是被打上“过时”的标签。但现实残酷,新秀们已经开始登场,创立于2018年的Atoms被一些人称为“新Allbirds”。对Allbirds而言,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安慰了。其CEO在2023第三季度的财报会上谈到,“亚洲的同比表现略好于其他地区,中国和日本*是我们整体表现较好的国际地区。”不过,这两个市场的营收占比一共只有一成多,中国大陆目前仅有6家门店。一位招商经理对36氪谈起Allbirds时称,“有调性,但相较而言,现在更热的肯定是昂跑、HOKA、始祖鸟、Patagonia、小布等等。”换句话说,在中国市场,Allbirds的光环依然存在,只是对更大众的消费者而言,它缺乏一个明确的购买动机,比如功能、比如颜值,又或者是处于某种流行圈的社交货币价值。无论在中国还是北美、全球市场,Allbirds最紧要的是在用户的热情和兴趣消退之前,从泥沼中走出。CEO在财报会上说,“当陷入困境时,我们不想讨论太多长期细节。”的确,解决眼下的困境更加紧要,他的目标首先是在2025年实现盈利和正现金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未来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690亿的教训:字节做不好游戏
正文 雷军投资账面回报360倍,可惜这公司IPO终止 一切源自雷军13年前的一笔天使投资。此次IPO,尚航科技原计划募资9.4亿元,用于尚航华东云基地二期数据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不过,2022年业绩出现下滑,尚航科技又撤回A股上市申请,此后又该如何寻求资金支持呢? 雷军陪跑13年的公司,*次闯关A股失败了。近日,互联网数据中心领域的一站式服务提供商广州尚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航科技”)终止其深交所主板IPO申请。在尚航科技背后的股权结构中,作为发起人之一的雷军,以19.47%的持股比例,位居公司第二大股东。来源:深交所官网截图尚航科技成立于2010年8月,兰满桔、雷军、广州菁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三方约定共同投资设立尚航科技,雷军为其投资200万,并持股至今。按照9.4亿元的拟募资额和发行比例,尚航科技的发行估值达到37.6亿元。雷军当年这笔投资,收到了超过360倍的回报。雷军在留下200万后,没有在公司任职,但还是凭借自己的资源,一步步拉高尚航科技的体量,甚至还找来自己的好兄弟何小鹏与李学凌来入股。如今,尚航科技从新三板摘牌后,首次冲击A股IPO以撤回申请告终。在业绩压力之下,未来又该如何寻求发展途径呢?雷军投资13年,收益超360倍2010年,雷军决定创业,于是在当年4月份成立了小米,但他还有一个坚持了很多年的身份——天使投资人。一切都源自雷军在2004年,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将*网出售给亚马逊,手中刚好有一大笔现金,才顺势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天使投资人。在随后的几年,雷军投资了虎牙直播、YY直播、拉卡拉、乐讯科技、UC浏览器等知名公司。据相关数据统计,雷军以个人天使投资的项目超过30个,其中绝大多数都能存活下来。因此雷军也成为投资领域的风云人物。2010年8月,雷军在小米创立后不久,投了一位在广州创业的湖南人兰满桔。据招股书,1999年10月至2006年5月,兰满桔任上海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销售经理;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任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从公开信息来看,在创业前,兰满桔已经在IDC行业工作十年。而当时,雷军正在加码云计算,IDC服务成为刚需。于是,雷军投入200 万,兰满桔投入100万,广州菁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入50万,共同协议成立尚航科技。据了解,尚航科技主营业务包括 IDC 综合服务、云综合服务及其他服务。尚航科技成为雷军业务布局的重要一环。不过,在2010年,当时国内科技领域天使投资也只是刚刚开始兴起,尤其在人民币天使投资领域,行业内相关操作经验较少,正处于摸索积累阶段。尚航科技创立时,雷军以*出资比例获得尚航科技57.15%的股份,但兰满桔、雷军等人协议约定在公司设立后在兰满桔要求的时间内,雷军将其名下 29.15%的股权、广州菁英将其名下 7.28%的股权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予兰满桔,以此来认定兰满桔等创始团队的技术入股的价值。13年来,雷军在尚航科技的这笔天使投资,既没有增持,也没有退出。尚航科技到了冲刺资本市场的阶段。今年3月2日,尚航科技上市申请被深交所正式受理。3月26日,尚航科技收到深交所首轮问询函,并于8月25日进行了回复。但在更新财务资料期间,却选择撤回上市申请。此次深交所主板IPO,尚航科技拟募资9.4亿元,以此计算,尚航科技的发行市值达到37.6亿元。雷军当年200万元天使投资,如今获得的回报超过366倍,雷军再一次投资成功。雷军拉来“朋友圈”联合押注雷军是尚航科技第二大股东,但并未被认定为公司共同实控人,而是财务投资人身份,不参与经营决策。据悉,雷军仅做过前五年尚航科技公司董事,此后就再未担任过任何职务,也没有股东身份提名其他董事。这与雷军投资的价值观念相关。在中国的天使投资领域,雷军属于低调,并且成功率奇高的一类。雷军在十多年前介绍过自己的天使投资经验:*条不熟不投;第二条只投人;第三条就是帮忙不添乱。只要不违法,不做假账,不影响声誉,无论创业者干什么都支持,哪怕是错的,都要投下去。“你来征求我意见我一定会告诉你我的观点,但是我最后也一定会说全部听你的”。不过,雷军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干,他不仅帮忙接洽业务,还拉来好友何小鹏、李学凌对尚航科技进行投资。来源:尚航科技招股书据问询函回复信息显示,尚航科技设立之初,雷军就介绍欢聚集团(YY直播)等客户进行业务接洽。经过2到3年的成长后,尚航科技业务规模逐渐扩大,凭借IDC 服务逐步在行业中树立起口碑,具备了独立自主进行业务拓展的能力。据尚航科技登陆新三板时公布财务信息,2014年,尚航科技来自YY直播、UC浏览器、小米的收入占比合计达到58.89%,且均为公司前五大客户。其中,UC浏览器创始人之一是何小鹏,何小鹏与雷军的关系可以用“铁”来形容,雷军不仅投资UC浏览器,还投资了后来的小鹏汽车。YY直播的创始人李学凌,与雷军的关系也不一般,运营主体欢聚集团更是雷军生涯中的第二笔天使投资。2014年8月25 日,尚航科技发起人之一的广州菁英,将所持7%的股权转让给广州动景,转让金70万。广东动景正是UC浏览器的运营主体。不过,在2021年尚航科技新三板摘牌后,广东动景将所持股权转让给了其他股东。此外,2015年9月,在尚航科技改制后的*次增资中,李学凌通过其控制的上海亦联(有限合伙)以19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成为尚航科技股东。目前,上海亦联仍持股5.12%,为公司*大机构股东。业绩增长受阻,IPO终止,募投项目如何进行?雷军投资尚航科技,更多地是看中了IDC服务的发展前景。兰满桔在创业前,在IDC服务领域工作多年。在拿到雷军天使投资后,兰满桔找来前公司内部 CDN 腾讯项目经理刘杰等一众人马,合伙开启创业历程。彼时雷军投资的YY直播和UC浏览器,均对优质、稳定的IDC服务有着较大需求,尚航科技作为IDC服务提供商,便派上了用场。如今,尚航科技是互联网数据中心领域的一站式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IDC综合服务、云综合服务及其他服务。在业绩层面,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尚航科技营收分别为4.19亿元、4.64亿元及4.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200.14万元、7294.99万元及6634.89万元,2022年业绩出现下滑。来源:尚航科技招股书其中,包括机柜租用及服务器托管服务、带宽租用服务、IP 地址服务、虚拟专用网服务等IDC综合服务是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尚航科技IDC综合服务实现的收入为3.66亿元、3.81亿元及 3.95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88.26%、82.78%及 87.20%,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现在,雷军曾投资的YY直播仍是尚航科技的客户。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尚航科技对欢聚集团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 9211.68 万元、138.24 万元、9.56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19%、0.30%、0.02%。数据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欢聚集团被百度收购。2021年之后,欢聚集团贡献的收入包含在广州津虹里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广州津虹贡献的收入为8730.0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9.26%,是尚航科技当年第二大客户。此次IPO,尚航科技原计划募资9.4亿元,用于尚航华东云基地二期数据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不过,2022年业绩出现下滑,尚航科技又撤回A股上市申请,此后又该如何寻求资金支持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湃睿半导体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毅达资本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