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差旅费超支如何做会计分录?
正文 阿里最新业绩曝光:4589亿 从最新财报可见,阿里业务的明显特征是:90%以上的利润(EBITA )来自淘宝天猫,微薄利润来自菜鸟、云智能集团,其余业务均为亏损。 与字节竞赛,阿里逐渐落入下风。最近,阿里发布最新财报,更证实了一个结论:在互联网公司阵营,字节已成为国内*钱的公司,也即将成为营收*的企业。在业绩上,字节近期经历了2次PK,一次是与腾讯,一次是与阿里。与腾讯的PK中,字节在收入和净利上双胜。而此次与阿里的PK中,字节可能一胜一败:收入上可能落败,但净利依旧占优势。-01-阿里最新财报时限为2023年3-9月份,半年营收约4589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约596.9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1.69亿元。而据媒体爆料,字节2023年营收约7860亿元,同比增长30%;今年净利润未披露,但2022年净利润约1457亿元,2023年Q1约428亿元。二者业绩谁输谁赢?首先是营收PK。此次阿里披露的为半年报,按照其过往1-3年的营收规律,理想的情况下,下半年收入会比上半年微增10%。以此为标准计算,可推测阿里的营收超9000亿元,大概率胜过字节。其次是净利润对比。这场对决在2022年就已经分出胜负。2022年1-12月,字节净利润约1457亿元;而阿里约为327亿元,单季度分别约-162.41亿元、227.39亿元、-205亿元、468亿元。从Q1业绩可见,字节今年的净利只增不减。结合阿里过去4个季度的增速,净利超过字节的概率很小。由此,在互联网公司范畴,字节已经是目前国内*钱的公司。而从营收角度看,字节虽落后于京东、阿里,但依然能打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今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名为京东,营收为10462亿元;第二名为阿里,营收约8645亿元。即便按照2022年的收入(约6220RMB),字节也能排进TOP3。从趋势看,字节正在成为500强中营收*的公司。即便是2023年,字节收入依然保持着30%的增长。而过去1年,京东营收的平均同比增速约为4.44%,阿里约为6.64%。如各家增速维持不变,字节或在3年内登顶民营企业500强。-02-从趋势看,阿里与字节的业务压力相似:业务超级多元,但都靠一个现金奶牛养着,其余业务多半亏损。比如,字节的业务横跨200多个细分产业。阿里的现金奶牛是“淘宝天猫”,字节的现金奶牛是“抖音”。过去1年里,两家公司的节奏都是“去粗取精”:由原来的“买买买+扩扩扩”,调整为“卖卖卖+裁裁裁”。此前,字节的组织架构为6个: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朝夕光年(游戏)和TikTok。该架构于2021年11月确立,经过约2年时间调整,主力业务缩减为4个:抖音、火山、飞书、TikTok。其中一个明显特征是:除抖音外,其余业务多数不盈利。而过去1年,阿里的组织架构也在频繁调整。今年8月,公司架构调整为“1+6+N”,即1个上市主体(阿里巴巴集团),业务为“投资+孵化”;6个大型集团:阿里云、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N个小独立公司:高鑫零售、银泰、本地生活、盒马、飞猪。从最新财报可见,阿里业务的明显特征是:90%以上的利润(EBITA )来自淘宝天猫,微薄利润来自菜鸟、云智能集团,其余业务均为亏损。但不同之处在于,字节的赚钱业务还在增长,最近1年同比增速约30%;而阿里的赚钱业务增长乏力,最近1年同比增速低于10%。从这个角度看,阿里的增长压力更大。这一点,从双方高管团队的调整节奏可以看出。过去1年,字节的高管相对稳定:CEO依然为梁汝波,各业务线1号位也保持稳定。而阿里则不然。2023年8月,组织架构大变革,由“大中台”调整为“1+6+N”,高层发生相应变化;而在近期的12月20日,阿里董事长蔡崇信又宣布:淘天集团CEO换帅,由阿里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兼任。春江水暖鸭先知,相信阿里已经感知到水温的变化,正在尝试破壳重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马云的这100条思考,帮我们回忆起昔日那个无所不能的「外星人」
正文 小米的第 一款车为什么有点贵? 雷军表示小米的第一辆车SU7并没有准确的对标车辆,但希望在驾驶性能上媲美保时捷Taycan Turbo,在智能化上媲美特斯拉Model S。 随着今年最后一场发布会的结束,小米不仅让SU7完成了官方亮相,也终于完成了“人车家”的全生态闭环。今天下午两点,小米举办了汽车技术发布会,雷军一改往日的“牛仔裤+休闲衬衫”的搭配,身穿着正式的黑色衬衫和灰色西装外套,演讲了近三个小时。这次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可以称之为一场小米SU7的预发布会,除了没有公布售价,雷军几乎把SU7从软件到硬件讲了个遍,充分介绍了电机、电池、智能化、车身造型、内饰甚至颜色,以及“科技X生态”的造车理念。小米宣布造车已经超过1000天。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十分成熟的今天,小米作为后来者,1000天的研发时间被很多人诟病“太慢”。但雷军态度始终很明确:汽车工业十分复杂,造一辆优秀的汽车并不容易。造车的难度对于小米而言或许会比一般的车企更大。一方面小米造车没有选择“买料组装”,没有选择代工,而是从制造角度亲力亲为,包括对车身压铸设备进行了研发。另一方面SU7对小米来说,并不是一辆单纯的电动汽车,而是小米生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澎湃OS操作系统的加持下,SU7必须完成小米生态的打通与融合,实现“人车家”的生态闭环。这曾经是苹果公司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战略方向,而小米要做到抢先一步完成。但让人有些遗憾的是,雷军仍旧没有公布小米SU7的售价,同时表示了“这辆车不便宜”的观点,看起来像是给市场提前打了预防针。米粉们对SU7“九万九交个朋友”的期待已经落空,但对小米来说,无论SU7定价怎样,销量如何,小米多场景全生态的拼图终于宣告完成。1.五大技术更新小米造车是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为了造好一辆车,雷军曾定下“守正出奇”的战略方向,这意味着小米要充分尊重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从头开始,利用先进的制造工艺保证车辆的基础性能。雷军并不想攒出一辆车。发布会一开始,雷剧就表明了态度:“如果攒出一辆车,投入三四百个研发人员和十亿元人民币就差不多了。”而小米在1003天的汽车研发过程中,投入了超100亿元和3400多名工程师。这些投入换来的,是对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而言极为罕见的底层制造技术。首先是电机。小米SU7拥有2.78秒的百公里加速能力,这个能力源于小米自研的电机。也许是为了能让燃油车用户也能理解,小米目前已经装车的电机分别为V6和V6s,即相当于燃油车V6和大V6发动机的动力水平。这两款电机转速高达21000转/分钟,超过了特斯拉Model S Plaid(20000转/分钟)和保时捷Taycan Turbo(16000转/分钟)。雷军曾希望这款电机能成为目前国产车上转速最快的电机,但举办发布会的时间让小米与这个头衔擦肩而过。雷军说“我们被友商截胡了。”但小米在电机上的研发进度却令人惊讶,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拥有27200转/分钟转速的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预计将在2025年装车,而实验室中下一代超级电机的转速可达35000转/分钟。为了实现高转速,小米甚至在电机转子的材料上进行了研发。其次是电池。在电池上,小米与宁德时代进行合作,采用了CTB技术,并将电芯倒置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整车安全性。搭载了101度电的小米SU7也将拥有800公里的CLTC续航里程。小米也没放过车身研发,并且成了目前国内*一家同时自主研发大压铸设备集群和压铸材料的汽车厂商。车身的一体化压铸最早被特斯拉应用在Model Y上,在6000吨级的压铸机的作用下,原来的70多个后地板零件被简化为2个,减少了超过1000个焊点。如今,这种技术已经成为车企的造车趋势。而小米的自研的超级大压铸技术——Xiaomi HyperCasting的锁模力为9100吨,能让汽车后地板实现72个零件合一,焊点减少840个,整体重量减轻17%,且生产工时减少45%。发布会上,雷军展示了一张含有自己人物模型的压铸集群设备图片,硕大的压铸机、小米的logo和“渺小”的雷军,让这张图片很难和人们印象中的小米联系起来。智能驾驶也是此次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亮点。其中,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构成了小米智能驾驶的三项关键技术。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小米SU7能够实现识别实时路况、智能调节行驶轨迹、异形障碍物识别种类无限制、根据不同场景自适应调用不同的感知算法等能力。在硬件方面,小米智能驾驶系统配备了两颗英伟达Orin高算力芯片,综合算力高达508TOPS。感知硬件则包含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Max版车型)。今年12月,北京连续下了两场雪,而小米产业园附近,小米SU7正在这种环境中路试。路试视频显示,在雨雪天气下,SU7能够顺利完成超车、避让加塞车辆、避让行人、混行道安全形势、大幅度转弯等操作,全程无人接管。雷军给小米汽车智能驾驶定下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梯队,明年年底将会在100座城市开通城市NOA功能。2.生态战略,雷军造车的最后一块拼图今年10月26日,小米发布了最新的操作系统:澎湃OS,在发布会上,雷军*次宣布小米集团战略正式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什么是“人车家全生态”?雷军解释道:全面打通“人”“车”“家”场景,实现硬件设备无缝连接,实时协同,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创以人为中心主动服务于人的超级智能生态。其中,智能座舱,就是「人车家全生态」的最后一环,正式将汽车转变为一个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的关键载体。基于小米澎湃OS,小米构建了一个统一的视觉交互体系,实现了从软件到硬件的共享生态。小米SU7智能座舱搭载16.1英寸3K分辨率中控生态屏,56英寸HUD,车规级7.1英寸翻转式仪表屏,采用2块原生车机系统的小米Pad后排拓展屏,实现“五屏联动”。在算力上,匹配了业内*进的智能座舱芯片骁龙8295,AI算力为30 TOPS,能够保证人车交互的流畅体验。围绕应用生态,硬件生态与小米CarIoT生态,小米SU7车机系统深度适配主流车载应用、小米平板应用与手机应用;具备生态应用拓展能力,支持1000多种米家设备无感上车,5000多款应用逐步适配共享。小米车机功能演示小米SU7不仅支持小米生态链,也全面向第三方开放,包括苹果生态。小米SU7统一标准化接口,全面支持苹果的无线Carplay车载、iPad配件及应用。雷军表示:“智能电动汽车的*境界是科技跨越、人车合一。只有*进的科技和最完整的生态,才能够做到人车合一,在驾控上如臂使指、掌控自由,在智能空间中懂你所想、如你所愿,这是科技跨越到全新阶段才拥有的能力。”今天,手机公司造车、车企造手机,已经有融合之势。其中,苹果公司是这些跨界造车公司中呼声最高的一个。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造车的想法。2007年,乔布斯把苹果公司的名字从“Apple Computer Inc." 改为“Apple Inc.”,是苹果公司的全新起点,不仅仅是一家电脑公司。2008年,乔布斯还将汽车和iPhone作类比:“汽车有电池、电脑、引擎和机械结构,而iPhone也有这些东西,甚至还有引擎。”库克时代的苹果公司多次传出造车传闻。凭借iPhone、iPad积累的海量用户,以及App store积累的繁荣的开发者生态,苹果造车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直到今天,苹果也未正式宣布造车。在众多的跨界造车的公司中,小米的基因、业务布局是与苹果最相似的一个。在过去13年里,小米集团同样凭借手机、平板与生态链业务构建了庞大的生态壁垒,这是小米诞生*天就具备的差异化与护城河。根据小米集团公布的数据,小米集团在过去13年里布局了12个技术领域,99个细分赛道,并协同产业伙伴全链路布局“产业生态”。小米澎湃OS 凭借HyperConnect 跨端互联框架,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200多个品类,高效连接全球超6亿设备,覆盖了用户95%以上的生活场景。乔布斯的造车梦,雷军比苹果更早实现了。3.小米的*款车,确实有点贵9.9万?19.9万?就在网友纷纷猜测小米的*款车能否靠性价比出圈之际,雷军在发布会的最后提前剧透:“定价确实有点贵,但贵有贵的道理,最终产品将会超出大家预期。”在本次技术发布会+产品预发布会上,小米SU7提前发布了大量的产品信息,*没有发布的就是价格。但在介绍完车辆性能后,雷军说:“大家别喊九万九了,这是不可能的。”并表示要“尊重科技”。这某种程度上也是这场“技术发布会”所承担的功能——降低大家的低价预期,通过一系列黑科技、*的技术,来提升小米SU7“高端化”的品牌认知。一个小小的细节是,雷军一改往日发布会标志性的“牛仔裤+休闲商务衬衫”的穿着,而是搭配了一身休闲商务正装,来配合小米汽车的品牌定位。雷军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要用宁德时代的101度三元锂电池包,光成本就要十几万,市场上搭载该电池包的车型售价40万元起步,怎么可能便宜的了呢?为了造好小米的*款高端车,雷军并没有急于求成。有人问雷军,小米造车两年,进展怎么这么慢?雷军说,今天的汽车工业,攒一辆车确实不难,就是找对标车,做逆向工程,改改外观,很快就能完工。但今天市场上每年发布两百万辆的新车,还需要小米再攒一辆吗?因此,小米汽车团队刚组建时,就一起开了三天三夜的会,只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加入小米,你想造一辆什么样的车?雷军给出的答案是:“造车,百年赛道无捷径。小米汽车坚持正向研发,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十倍投入,造一辆好车!”基于这种长期主义思维,小米毅然决然地召集了3400名工程师,埋头苦干超过1000天,投入了上百亿资金。雷军表示小米的*辆车SU7并没有准确的对标车辆,但希望在驾驶性能上媲美保时捷Taycan Turbo,在智能化上媲美特斯拉Model S。雷军还给小米汽车定下了未来15年~20年的战略目标:成为全球前5的车厂。这,就是雷军的造车梦想。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2023年还没结束,126.5万家餐企已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