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职工教育经费8%和2.5%的区别
正文 斗鱼第三季度净利润7190万元,同比增长180% 斗鱼临时管理委员会在财报中指出:“2023年第三季度,我们积极实施和优化增长策略,公司业务实现了稳健发展,这符合我们持续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游戏社区生态的目标。本季度我们延续了稳健的营销策略,并结合新游戏上线,加强与厂商在游戏推广和游戏合作方面的力度,通过优质的游戏内容和高效的运营,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北京时间12月7日,斗鱼(NASDAQ:DOYU)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三季度,斗鱼坚持打造“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继续执行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使平台生态更加健康,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实现连续三季度盈利。本季度斗鱼凭借完善的游戏内容生态,丰富的运营玩法和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的互动性和使用粘性,使平台用户规模保持稳定。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斗鱼移动端平均MAU环比增长至5170万,付费用户为390万。在培养社区游戏生态的同时,斗鱼也持续优化平台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和净利润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提升。报告期内,斗鱼总营收为13.59亿元,毛利润为1.92亿元,对应毛利率14.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平台净利润为7190万元,同比增长180%,环比增长17.2%。斗鱼临时管理委员会在财报中指出:“2023年第三季度,我们积极实施和优化增长策略,公司业务实现了稳健发展,这符合我们持续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游戏社区生态的目标。本季度我们延续了稳健的营销策略,并结合新游戏上线,加强与厂商在游戏推广和游戏合作方面的力度,通过优质的游戏内容和高效的运营,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优质内容完善社区生态 用户规?:突钤径任炔教嵘苁钇谕镜募窘谛砸蛩乩?,第三季度斗鱼平台的电竞、游戏内容推出频次更高。紧抓暑期流量高峰,斗鱼持续创新了诸多新形式、新玩法,给用户带来全网*的内容体验。本季度,斗鱼继续完善多元化的赛事体系,共计转播了2023英雄联盟LPL夏季赛、2023*荣耀 KPL夏季赛、2023和平精英PEL夏季赛、Dota 2 Bali Major 和利雅得大师赛、新游无畏契约的全球冠军赛等52场大型官方赛事,通过多元化赛事转播和特色二路内容使传统电竞赛事的可看性大幅提升,从而激发平台电竞用户的观赛热情,提升用户活跃度。在2023 英雄联盟LPL夏季赛中,斗鱼全新开发了“MVP/背锅榜”“弹幕支持率”等独特的赛事玩法,为用户增添了更具趣味性的观赛体验,提升了用户在官方直播间的观赛氛围,进一步增加了赛事讨论度。与此同时,斗鱼在本季度继续丰富官方赛事内容储备,宣布获得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3年直播权、EACC冠军杯夏季赛、FIFA电竞洲际杯(FECC)等大型赛事*版权,为未来持续完善平台官方赛事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制赛事方面,第三季度斗鱼制作水平和运营能力仍然突出,共计打造了近80场高参与度的优质自制赛事。例如,基于LPL官方解说杯赛事举办的热身类赛事二路挑战赛,2023斗鱼荣耀杯S6、2023斗鱼和平精英秋名山杯S4(和平精英全国大赛合作赛道)、斗鱼穿越火线斗神杯、斗鱼永劫无间锦鲤杯、斗鱼云顶之弈群英杯S3(TOC6斗鱼平台赛道)、无畏契约主播争霸赛开瓦杯S2等赛事,全方位持续打造领跑行业的电竞生态内容体系。游戏内容方面,伴随着暑期热门游戏热度攀升和各大厂商新游戏的陆续发布,斗鱼不断创新直播内容和运营玩法,吸引广大游戏玩家留存及付费。例如围绕网易热门游戏《蛋仔派对》,斗鱼不仅在站内搭建了具备丰富内容的游戏专区,更与厂商深度合作,撬动外站百万粉头部KOC共同打造PGC节目《蛋仔向前冲》,同时利用“频道”完成用户活跃和留存,打造直播外围生态,吸引了大量年轻新用户。良好的节目效果和游戏频道、游戏社区的超高热度,也继续撬动厂商合作升级,进而推出更多玩法和活动反哺分区游戏频道和社区生态,实现了平台、主播、厂商的多方共赢。自制PGC综艺方面,借助头部游戏主播影响力大与娱乐综艺互动性强的特点,斗鱼第三季度打造了10余档低成本、高收益、强内容、好口碑的自制综艺,包括《有间农场大冒险》《头脑特工队》《奶团再出发》《OPPO街头计划2》《非常历险记》等。在*荣耀职业战队南京Hero团综《出发吧少年》中,斗鱼安排战队选手进乡村体验农家生活,开启了网红/职业选手联合乡村带货的新型直播模式。通过创新直播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年轻电竞选手们首次录制团综所展现的别样个人魅力,也获得了战队粉丝的热情追捧。会员业务及游戏相关服务收入增长 连续三季度盈利在市场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第三季度,斗鱼尤其注重深化探索盈利模式,在钻粉服务、付费玩法、新游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尝试。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斗鱼总净收入为13.59亿元,其中直播收入11.51亿,广告和其他收入由去年同期的9330万元人民币增长123.2%至2.08亿元;毛利润为1.92亿元,对应毛利率14.2%;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76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30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7190万元,同比增长180%,环比增长17.2%。财报数据的积极变化,凸显了本季度斗鱼在盈利模式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果。钻粉服务升级方面,第三季度斗鱼推出了“钻粉回馈”功能,向主播开放个性化的钻粉福利权限,主播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周边礼品或虚拟游戏道具等钻粉福利,通过主播个人“定制式”的福利回馈,深化主播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调动用户互动积极性,助力提升用户的续费意愿。与此同时,斗鱼也推出了钻粉嘉年华活动,提供专属特权礼物点亮玩法,提升付费率的同时优化平台付费氛围。得益于精细化、个性化的会员服务体验,第三季度斗鱼钻粉会员付费粘性进一步加强。此外,斗鱼也根据不同的游戏特性,尝试打造适合不同游戏品类的付费玩法。例如,英雄联盟手游、和平精英等板块,斗鱼继续深化和厂商联动合作,加强直播内容与游戏道具结合,推动了游戏道具售卖、游戏周边带货等推广收入增长;在金铲铲之战板块,斗鱼创新推出了全网*自走棋品类特有付费玩法“全能主播合吃挑战”,显著提升了用户与主播之间的互动感和参与感,对用户付费的促进作用明显,获得了同类平台的争相效仿。持续发力技术研发 创新功能提升运营效率技术创新不仅可以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也能够提升生产力、降低运营成本,因此斗鱼在优化运营模式的同时,也持续发力技术研发,依靠技术手段提升平台运营效率。随着游戏市场上新增了众多游戏品类和游戏产品,游戏主播的直播内容并不局限于单一游戏,为了提升直播内容的使用效率,在内容搜索优化方面,斗鱼自主研发了游戏分区的检索化方案,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快速识别直播间播放内容,并将相应的游戏直播内容快速聚合到对应的游戏分区,既增加了内容的曝光度,也帮助用户迅速定位自己喜爱的直播内容。在平台生态健康管理方面,斗鱼也利用技术手段践行精细化管理。2017年起,斗鱼发力自研内容审核系统,包括图像审核系统、语音审核系统和文字审核系统等,经过长期数据筛选、培育和自学习后,斗鱼的风险识别系统积累了大量的违规特征数据,构建了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自身的风险识别模型更加精准。第三季度,斗鱼在现有风险识别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平台内容管理和审核机制,提升系统审核的准确性,并且扩大了系统审核的使用范围,在内容审核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人工审核的压力。从整体来看,第三季度斗鱼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内容丰富度和体验玩法推陈出新,在业绩上获得了正向反馈。对于平台未来发展,斗鱼临时管理委员会也指出,“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平台的长期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在继续加强合规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通过产品升级创新提供更优质内容和服务,并探索新的增长点,确保公司业务和财务的稳健发展,以巩固斗鱼在国内游戏内容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地位。” 新疆20亿母基金招GP
正文 微短剧,会成为长视频的救命稻草吗? 不管是否是伪风口,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早已不同程度地布局微短剧。 职场社畜秒变霸道总裁,普通女孩穿越成为艳丽皇妃.......这样“狗血”的微短剧,最近不仅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上异常火爆,而且还直接火出了国外。所谓微短剧,就是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十几分钟的剧集,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今年,仅有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这部只有17分钟的短剧,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超过4亿。微短剧强劲的吸金能力,更是吸引大量的创业者、影视机构、长视频平台以及各类资本。数据显示,微短剧《*》播出仅8天,投放收入超1亿元。低成本、周期短、回报高,很多人把短剧称为“2023年*钱赛道”。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内容粗制滥制,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伪风口。不管是否是伪风口,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早已不同程度地布局微短剧。对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平台来说,微短剧会是救命稻草吗?1、短剧为何火了?微短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13年,优酷跟万合天宜合作出品的《万万没想到》,就是一部较为成功的短剧。只不过,当时的短剧还是以单元剧模式为主,没有连贯的剧情,主要靠段子和演技吸引观众。并且,当时没有如今火爆的短视频平台,微短剧仅在部分年轻观众中产生热度。随着用户注意力不断分散,碎片化时间变多,短视频平台开始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同时微短剧也开始迎来春天。眼下的微短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家熟悉的竖屏短剧,单集成本往往不超过万元,这些成本通常不在内容制作上,而在流量投放上,因此内容大多比较粗糙、低质。另一类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上播放,一集时长通常在10-20分钟,制作成本和周期相对较长。不管是哪一类微短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爽。头部的微短剧,基本都是甜宠、霸总、穿越、逆袭、悬疑等题材,比如优酷的《锁爱三生》、爱奇艺的《风月变》、腾讯视频的《招惹》,抖音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快手的《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等等。本身这些剧情就吸引人,再加上时间短、节奏快、反转不断,很多人看微短剧就是为了解压或者当做“电子榨菜”解闷。而且,微短剧总是会在高潮点上戛然而止,吸引观众继续往后观看,跟很多人看爽文是一样的体验。虽然有相当部分人对微短剧不屑一顾,但今年它实实在在地火了。德塔文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上新微短剧481部,创下历史新高,跟2022年全年上新454部的数据相比明显呈井喷态势。企查查统计显示,截止今年10月底,年内新增注册短剧企业数量为1.98万家,超过去年全年的1.87万家,占全国短剧企业总量的24.5%。既然微短剧并不是新鲜事物,为何今年火了?事实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横空出世,今年微短剧突然爆火的核心原因在于:有利可图。在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的经济形势下,资本追求的首要因素是稳定性和安全性。投资微短剧,不仅安全稳定,还能给资本带来客观的回报。因为微短剧的单集时长短,内容质量要求不高,因此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有的微短剧一集剧1分钟,拍摄成本只需要5000元。尽管投入少,但是见效快而且明显。目前,微短剧盈利方式主要包括流量分账、平台采买、品牌定制、广告及电商带货等。数据显示,微短剧行业的月充值金额,已经从今年6月的4000万元增长至10月的6000万元。澎湃新闻曾报道,在微短剧行业里,整体付费收入超过千万甚至达到上亿元并不罕见。由此,微短剧吸引了各路资本进场,进一步推动了整个市场的增长。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在涌入微短剧赛场的选手中,长视频平台的动作尤为惹人注意。2、理想饱满,现实骨感长视频平台布局微短剧,既是主动出击,也是无奈之举。如今来看,几个长视频平台早已在微短剧上纷纷行动——优酷设立“小剧场”,通过批量生产短剧抢占市场注意力;爱奇艺设立“竖屏控剧场”,以标签化栏目的运营方式推广短剧;腾讯视频上线“十分剧场”,并在站内首页设置“短剧”频道。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相比,“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更加关注的是微短剧付费转化,商业化的意图更加明显,而短视频平台更在意的是流量。这也是形势所逼。持续盈利,一直是长视频平台的梦魇,也是一道始终解不开的难题。此前,爱奇艺已经连续亏损十多年。今年第三季度,爱奇艺归母净利润为4.76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3.96亿元,虽然看似扭亏为盈,但这是爱奇艺通过裁员、裁撤业务线、缩减腰部剧集投入等方式,压缩运营和内容等成本后实现的。同样,优酷、腾讯视频也常年处于亏损。有媒体报道,三家长视频平台十年烧光1000多亿,但依然没看到持续盈利的曙光。拓展收入渠道,成为长视频平台必须突围的方向。微短剧,成为一个似乎拥有更多可能性的选择。毕竟,内容制作是长视频平台的优势,而且在精品化上更占优势。不过,内容高质并不意味着流量就会走高。今年一季度,抖音、快手播放量最高的短剧《二十九》和《临夜传》,分别达到7.9亿和5.17亿,同期优酷、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短剧的流量却没有一部破亿。另外在商业化上,相比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的表现也不如人意。微短剧的会员付费模式,跟付费小说模式十分接近,即把大量信息流投放到短视频平台,然后引导用户到小程序为短剧付费。这在短视频平台上较为普遍,但对于更为抵触广告的长视频观众来说难以接受。广告变现和电商带货方面,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变现效率更高。有品牌广告方表示,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其*销售渠道,长视频平台对销量影响非常有限。虽然试水较早、内容优质,但总体上看大多数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商业化。更深入地看,原因在于两方面:人和钱。“人”的方面,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最近半年内,我国超10亿的短视频用户中有50.4%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也就是说,短视频用户跟微短剧用户的重合度非常高。反观长视频平台,其用户跟微短剧用户的重合度并不高,平台内观看短剧的氛围也不浓厚。这也在情理之中,相当一部分长视频用户每月花几十元的会员费,目的是为了享受更优质的内容,而不是观看几分钟的爽剧。“钱”的方面,要让一个内容形态持续跑下去,必须要让创作者、品牌方、平台方等多方赚到钱才行。然而,长视频平台的商业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不像短视频平台在直播带货、广告植入、品牌定制等方面更为成熟。让各方赚钱的商业模式一旦跑不通,内容生态就会停滞不前。如今来看,长视频平台布局微短剧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3、赌局与变局面对未来,长视频平台布局微短剧,依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宛如充满变数的赌局。首先,微短剧能火是小概率事件,并不是人人都能押中爆款。每当一个行业出现造富事件时,总是容易被神话。如今的微短剧行业,仿佛成为一个处处是黄金的造富场,随便推出一个作品就能赚钱。事实上,当下的微短剧行业被夸大化了,很多人只看到几部爆火的顶流作品,却没看到那些还没面世就被枪毙或者面世后依然不为人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占绝大数。九州文化曾表示,公司每月推出50到60部短剧,每部成本20到30万,其中七成能保本,爆款率10%到15%,扑街率30%,还有10%为纯亏损。这就意味着,微短剧行业里还是遵循着内容产业的“二八定律”,大部分作品都是炮灰,能火的是极少数。未来,出爆款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因为微短剧赛道涌入了大量玩家,但大部分都为了迎合市场,集中推出单一的、受欢迎的类型剧。云合《2023年H1全网微短剧正片有效播放·霸屏榜》显示,上半年正片有效播放TOP20的微短剧几乎都是甜宠类型。当大部分机构都在打造同样类型的剧集时,出爆款的概率就更低了。对于长视频平台来说,打造爆款的不确定性更大。本身,微短剧的创作思路和长剧不同,对“爽点”的把握、情节的处理、节奏的推进、反转的精彩程度都有很高要求。并且,现在是一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长视频平台的对手不仅是各大影视机构,还是人手一部手机的普通用户。相对难出爆款,监管风险或许是更大的隐忧。《南方周末》曾评价市面上很大一部分微短剧,带有浓烈的" 三俗 " 特征:庸俗、低俗、媚俗。由于创作门槛较低,部分微短剧不免落入俗套,甚至涉嫌色情、暴力、不良价值观等违规内容。国家已经在监管层面出手整治,抖音、快手等平台也先后公布微短剧治理公告。对于违规短剧,可能面临下架和封禁等处罚。长视频反而因为在内容上严格把控,下架的风险更小。当然了,对于长视频平台来说,微短剧并非没有机会,只是在打造微短剧的过程中,首要的不是追求爆款,而是降本增效。毕竟,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各家平台日子都不好过,腰包都不丰厚,首先要能够控制成本,同时提升爆款的命中率,形成可持续的动力。布局AI,或许是降本增效的正确选择。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都已经表示,要将AIGC技术应用于内容创作。事实上,AI的确能够降低长视频平台的制作和宣发成本,同时在内容创作、市场偏好分析等方面提高效率。走过十几年之后,长视频平台已经到了较为严峻的时刻。行业天花板肉眼可见,盈利压力依然沉重,寻找破局之路和挖掘新增量是必然选择。微短剧的火热,给了长视频新的突围思路。不过,面对来势汹汹的短视频平台,以及较低的爆款概率和较高的监管风险,长视频平台依然需要闯出新的破局路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一点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缇车缟痰穆废咧?,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