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摊销费如何计算
正文 车企年初吹的牛实现了吗? 随着销量上的比拼早进入白热化,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加速迈入新的竞争周期,激烈竞争之下哪些车企能从这场生死时速的淘汰赛中跑出来,还有待继续观察。 新能源汽车这一年,价格战从年初打到年尾。时至年底,新能源车企吹的牛都实现了吗?从11月份的成绩单来看,理想汽车当月交付新车4.1万辆,1-11月份累计交付32.57万,提前达成2023年30万辆的销量目标。除了理想汽车提前完成销量目标,截至11月份,最接近完成年度目标的是比亚迪,该品牌还差11%。除此之外,从目前销量推测,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均难以实现年度销量目标。比如,小鹏汽车1-11月份累计交付量达12.15万辆,超去年全年累计交付量,但距离2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只完成了60.75%,全年目标或已无法实现。蔚来截止11月,累计交付14.2万辆汽车,而蔚来的年度目标为25万辆;零跑汽车截至11月累计交付12.55万辆,也离全年交付20万辆的目标有所差距;去年拿下新势力*的哪吒汽车,今年累计交付为12.15万辆,年度KPI完成度不足五成。另外,年末收官之际,一些车企打起了价格战,希望以价换量的方式冲刺KPI。对此,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翔告诉雷达财经,价格战的核心原因是产能过剩,预计明年价格战还会延续,一些小型车企可能面临着被洗牌出局。01 理想拨得头筹,比亚迪接近目标2020 年初时,美团王兴曾经谈到中国车企格局,他表示接下来中国车企基本是呈现“3+3+3+3”的格局,其中最后一个“3”代表了“蔚小理”会成为造车新势力前三。如今从销量来看,这一预测和现实差距并不大。据理想汽车官网,2023年11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1万辆,同比增长172.9%。截至2023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32.57万辆,提前达成2023年30万辆销量目标。这也是理想汽车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过四万辆,12月份,理想将挑战交付5万辆的目标。12月14日,理想汽车官微宣布,理想汽车累计交付突破60万辆,用时48个月。理想的销量主力为三款L系列车型,目前理想L9、理想L8、理想L7三个车型累计交付量均已突破10万辆。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三季度理想汽车营收为 346.8 亿元,同比增长 271.2%,环比增长 21.0%。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46.8亿元。目前,理想在市值、营收和交付量等层面和蔚来、小鹏汽车已经产生了数量级上的差距。这背后,离不开理想对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坚持。据悉,在打造出理想One之前,理想汽车也曾尝试过低速低续航的纯电动小车项目,但最终“难产”。但是面对已经丢失的时间窗口,创始人李想选择了在成本、产品设计、整车布置等方面难度相对更低的增程电动技术路线。但市场上关于增程的争议始终存在。即便到了今天,“增程好还是纯电好”、“增程电动算不算新能源”的讨论声还不绝于耳。对此,今年2月7日,李想发布微博:“如果汽车销量前三的比亚迪、吉利、长安都开始使用增程电动,某企业关于增程落后的营销规划可以停止了,省点钱干正事吧。”在张翔看来,理想*的原因,在于它找准了增程式大型SUV这一领域,这是一片蓝海,以前都是BBA的领域。理想在这一细分赛道杀出了一条血路,目前还没有第二家车企能跟理想抗衡,问界、阿维塔也在做增程,但和理想的差距还比较远。截至目前,在众多新能源车企中,仅理想一家达成了年度目标。除此之外,比亚迪也接近年度目标,但难度较大。产销数据显示,比亚迪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19万辆,同比增长31.02%。截至11月底,比亚迪今年前11个月累计批发销量为267.27万辆,完成全年目标的89.07%。算下来,比亚迪需要在12月完成32.73万辆的交付量,也就是每天至少卖出1.06万辆车,才能完成300万辆年销目标。虽然已是行业*,但这样的记录比亚迪还未有过,压力可谓不小。02 大多数车企完成年度目标无望头部造车新势力之中,理想之外其他品牌2023年的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不佳。同为“蔚小理”之一的蔚来,相比理想和小鹏汽车处于销量垫底转态。数据显示,蔚来11月交付新车15959辆,同比增长12.6%,相比10月略减少约100辆。在今年6月蔚来2023年*季度业绩报告发布之后的财报电话会上,蔚来董事长、CEO李斌曾表示:“蔚来非常有信心完成下半年平均月销超过2万辆的目标。”随后在7月份,蔚来交付量升至2.05万辆,同比增长103.6%。然而,8月销量未达到2万辆,9–11月销量稳定在1.6万辆左右。蔚来在年初设定了年销量同比翻番的2023年度目标。而截至11月末,蔚来累计交付14.2万辆,同比增长33.1%,但仅完成24.5万辆全年目标的57.95%。2021年新势力*的小鹏汽车,在经历了G9上市时的“翻车”之后,也已被竞争对手逐渐甩开。销量上,小鹏汽车直到今年7月份,在时隔6个月之后重回万辆交付水平。目前,小鹏汽车已回复了一些“元气”,11月份交付约2万辆,同比增长245%,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不过,由于前期“欠账”太大,年初至今的累计交付量方面,小鹏汽车在“蔚小理”中垫底。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小鹏汽车交付量达12.15万辆,同比仅增长约10.9%,仅完成20万辆全年目标的60.7%,全年目标预计无法实现。新势力中,超越2022年全年交付量的还有零跑汽车。11月份,零跑汽车共交付1.85万辆,同比增长130%,环比增长1.68%,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年,零跑汽车总交付量为11.12万辆,同比增加154.1%。不过进入2023年,由于车型迭代等原因,零跑汽车销量急剧下跌,1月和2月共计交付了4337辆。最终1-11月,该品牌累计交付12.55万辆,完成了20万辆的年度目标完成的62.75%。11月17日,零跑*全球化车型C10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新车定位中型新能源SUV,预计售价区间为14万元-17万元,零跑汽车希望借助这款新车进一步提振销量。而在2022年登顶新势力榜首的哪吒汽车,却在今年又跌回了低谷。1-11月,哪吒汽车交付12.24万辆,同比下降15.19%,这对于年初所立下的25万辆的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仅为48.94%。有分析指出,哪吒汽车去年拿下*,主要是当时售价在15万元以下的两款车型哪吒V所处的A0级市场,与哪吒U所在的紧凑级SUV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然而,进入2023年,哪吒汽车在中低端纯电市场的优势,被五菱、比亚迪等对手蚕食;而冲击高端方面成绩也不理想,消息称哪吒S的单月销量维持在两三千辆左右?:煨亲时揪志莨畔⑼臣?,其他新能源车企中,极氪、塞力斯、广汽埃安、深蓝汽车和岚图汽车,前11月累计销量分别为10.51万辆、10.97万辆、43.41万辆、12.22万辆和4.04万辆,分别占全年目标销量的75%、36.57%、72.35%、61%和81%。张翔认为,大部分车企年初目标会提的比较高,一是对外界和消费者形成广告的作用;二是对内,老板提出较高的目标,调动公司的积极性,就是通常所说的“踮着脚去摘苹果”。03 预计价格战还会延续“金九银十”过后,距离年度目标还有差距的车企,开始加大促销力度,寄希望于通过降价来冲击销量,年末的最后一轮“价格战”也正式打响。首当其冲的,便是全力冲刺300万辆目标的比亚迪。据公开信息,11月初,比亚迪五款车型开始降价,降价幅度自5000元至18000元不等;11月24日,比亚迪王朝网旗下秦、汉、唐、宋等多款车型的现金优惠幅度扩大到3000元至1万元。不过,一个月内两次促销下来,11月份比亚迪的销量环比增长并不明显。另外,比亚迪股价近期跌势明显,年内累计跌幅已超26%。面对市值的日益缩水,比亚迪管理层也坐不住了。12月6日,比亚迪公告称,比亚迪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提议以2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促销的并不是比亚迪一家。12月1日,零跑汽车宣布,用户在2023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通过零跑官方渠道支付5000元定金且最终实现交付,可享受5000-1.7万元的现金优惠。进入12月份后,小鹏汽车旗下的G9、P7i、G9也相继加入降价潮。据集微网消息,12月18日,小鹏汽车发文称,小鹏G6全系限时减免10000元,*19.99万元起享智驾自由。综合市场消息,12月先后参与降价促销活动的车企还包括荣威、领克、智己汽车、长安汽车、哪吒汽车等多家车企。在张翔看来,“价格战”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汽车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50%,新能源的产能利用率大概只有13%。大量的车企为了消化库存,维持一定市场占有率,就要大幅度降价来刺激销量。“目前中国乘用车企业大概有77家,品牌有上百个,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欧美日韩的车企数量不到10家。所以我们要优胜劣汰,只能通过‘价格战’的方式让一些小车企出局。”张翔称。展望未来,张翔认为降价还会是主旋律,且至少在2025年之前还会“内卷”。而“价格战”的结果就是,一线车企利润出现下滑,二三线车企达不到规模经济,亏损更加严重,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总之,随着销量上的比拼早进入白热化,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加速迈入新的竞争周期,激烈竞争之下哪些车企能从这场生死时速的淘汰赛中跑出来,还有待继续观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雷达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任何圣诞限定款,其实都想赚你的钱
正文 澜沧古茶的茶叶第一股不好当 归根结底,还是茶叶市场冷门了,资本不爱茶,年轻人又不懂茶,懂茶有消费实力的中老年人群体却很难支撑茶企们的上市发展。 自八马茶业十月份主动撤回IPO申请后,国内茶叶市场终迎来好消息。据IPO早知道报道,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已于12月14日开启招股,至19日结束,计划于2023年12月22日正式以“6911”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澜沧古茶,这家比八马茶业体量规模更小的茶企,能顺利申请上市进入招股环节显然是幸运的。据了解,自2012年开始,安溪铁观音、八马茶业、中茶股份等茶企们连番三五次的上市递表,却都未跑出“茶叶*股”。其中,八马茶业也已经递表了三次,本次撤表的原因存疑,却包含了其销售费用占比过高,股东关联公司在内的46问经营管理问题。澜沧古茶作为普洱茶行业内前三的茶企,也存在着销售费用及存货高企等诸多问题。本次第三次递表就敲开了资本大门,显然澜沧古茶是幸运且成功的,不过其能否开个“好头”呢?01 “茶叶*股”不好当资本市场不爱茶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十多年前,中式茶企们就打响了上市争夺战。2012年,安溪铁观音发布招股书,打响了“茶叶*股”争夺战的*枪。随后,华祥苑、八马茶业、中茶股份、澜沧古茶等中式茶企们纷纷递交招股书。但十多年来,做袋泡茶的立顿都在国内拿下*了,后浪新式茶饮行业内奈雪的茶也都顺利上市了,辈分资历最老的中式茶企们才迎来“茶叶*股”,可见大家在资本心中的“地位”。不过从这次资本进度来看,澜沧古茶已顺利成为请资本市场“喝”*杯普洱茶的幸运儿,但这个“茶叶*股”却难开好头。从财务数据来看,澜沧古茶这两年在走下坡路。一方面,营收、净利润连年下降。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澜沧古茶营收分别达到4.05亿元、5.59亿元、4.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29亿元、0.7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为2.32亿元,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0.3亿元降至0.24亿元。澜沧古茶主要营收来自普洱茶贡献,2020年普洱茶产品的收入占公司营收比例94.0%,2023年上半年有所下滑,为86.7%。澜沧古茶一直引以为傲的毛利率,表现也开始不济。众所周知,我国茶叶市场堪称另一个“茅台”行业,普洱茶又是业内公认最高的毛利品类,因此澜沧古茶整体毛利率一直保持业内较高水平。数据显示,2020-2022年,澜沧古茶整体毛利率分别为70.4%、65.9%、65.9%。对比同行,同期天福茗茶、八马茶业、中国茶叶的平均毛利率则分别在60%、50%、40%左右。但在2023年上半年,澜沧古茶毛利率仅达到60.3%,也呈现连年下滑趋势。销量端,主营的普洱茶品类销量、口碑也呈现下滑趋势。据了解,澜沧古茶拥有1966、茶妈妈以及岩冷三条产品线,其中1966为公司经典产品主打普洱茶,常年占总营收六成以上。2022年,1966产品线毛利率达到74.6%,销量却在逐年下降,2022年销量为440吨,比2021年少了111吨;2023年上半年销量248吨,比2022年同期减少33吨。整体销量数据上,2023年上半年澜沧古茶整体销量也下降13吨。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来普洱茶行业内一直曝出天价“金融茶”回购骗局,12月份也曝出了这类丑闻。百度百科数据显示,目前有关“金融茶”事件通过各种渠道报案维权的人已经超过270人,涉案金额预计超过2亿元。这类不好的营商环境,更加剧普洱茶产品的难销。故此,澜沧古茶主营产品普洱茶整体销量及大环境导致下的口碑下滑,是拉低其净利率与毛利率的主要根源。面对这份财务报表,澜沧古茶多次递交招股书才会没下文,如今终于进入招股环节,是一个好的开端,也是其地位及实力的证明。不过作为*个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茶企,未来的日子怕也不会一帆风顺。02 受困于资本与年轻人都不“懂”茶?从外部因素来讲,整个茶叶市场就是一个难啃的“大骨头”,纵观拥有上千年饮茶文化,但整个茶叶市场鱼龙混杂,进入门槛又高,生意难做。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收益计算,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406亿元增至2022年的3318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4412亿元。其中,普洱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74亿元增至2027年的244亿元。市场前景可观,但由于我国茶叶种类繁杂、质量又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质量级别又较为混乱,售价较为?:?。进而导致了我国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往往对茶的价格和质量一头雾水、无法判断真伪,业内也因此乱象频出。不仅市场鱼龙混杂,最重要的是难规模化发展。大家都知道茶叶大多数是散装售卖,其中标准、质量、售价都难衡量,这个特征对茶企品牌规模化是不利的。茶叶又不同于白酒,虽然市场都鱼龙混杂,但后者因“酒桌文化”盛行需求量较为稳定,茶叶市场单靠品茶小众人群或者是“送礼”属性很难支撑规模化发展,所以资本就算懂茶业的“暴利”,却也很难在难规模化发展的市场内进行投资。消费端方面,年轻人们是爱消费,却不懂茶。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她(他)们更爱新式茶饮或者饮用更便捷的袋泡茶?:帽饶窝┑牟?、喜茶、蜜雪冰城、茶百道这类新式茶饮品牌不断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而与茶更贴近的袋泡茶,通过更新潮、便捷的产品形式,统领了年轻人市场,其中英国品牌立顿甚至拿下我国袋泡茶市场*,曾创下过百亿市值的佳绩,业内甚至还流传出“中国七万茶企,却比不过一个英国立顿”笑话,如今口味更迭后更丰富的新式袋泡茶更受年轻人喜爱。总而言之,资本懂茶叶市场的高利润却不爱,年轻人不懂也不爱。光靠普洱茶品类打天下的澜沧古茶,是很难讲述上市后的新故事的。再从澜沧古茶内部来看,其过度依赖经销商。目前,澜沧古茶主要以经销为主、直营为辅的模式拓展全国市场。数据显示,常年来,经销商对澜沧古茶收入年贡献都在七成以上。2018年,公司经销商曾高达753家,年贡献收入占比近九成,如今仅剩下500余家。众所周知,过度依赖经销商会使得企业陷入很被动的状况,一旦经销商流失或者管理不善,都会对品牌造成不利的影响。而面对经销商数量减少,澜沧古茶表示,“为了提升运营效率,主动优化的结果”。但经销商流失,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与日俱增的存货压力。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澜沧古茶的存货金额分别为4.70亿元、6.36亿元、7.84亿元;2023年是上半年达到8.35亿元。同期,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345日、1061日、1641日及1588日。一般情况下,我国普洱茶商的存货周转天数一般在800—1900天之间。显而易见地,澜沧古茶存货压力未来也将会影响到销售端。为了释放库存压力,企业大多会通过降价或是推新等方式来增长销量。据观察,目前澜沧古茶的产品线并未出现大降价的趋势,但为了拓宽消费群体更贴近年轻人市场,澜沧古茶正努力变年轻。一方面是渠道的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上半年,澜沧古茶线下门店成功对接上天猫、微信、抖音等电商平台,同时通过与KOL直播合作,进一步深化电商业务供应链。产品端,2022年7月,澜沧古茶推出了迎合新中产消费端的产品线岩冷。据了解,岩冷系列在包装上变得更时尚了,且形式上也采取了小克重、方便即饮的方式来贴近年轻人市场。该产品线售价也是在1242-4363元/公斤,价格与公司1966系列差不多,可见澜沧古茶年轻化的步伐仍走高端路线。但从上文财务数据可以得知,澜沧古茶不论是渠道还是新产品线,都还未成为公司核心。更为难的是,公司为了提升销量,营销费用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澜沧古茶销售及营销开支从0.87亿元增至1.36亿元,从占同期总收入的21.5%升至29.5%,今年上半年开支0.68亿元,占比达到29.1%。不断增长的营销成本与库存压力,显然也会进一步承压公司的收入及净利润。归根结底,还是茶叶市场冷门了,资本不爱茶,年轻人又不懂茶,懂茶有消费实力的中老年人群体却很难支撑茶企们的上市发展。而澜沧古茶上市后的新故事,若不能找到一个新受众群体以此打开销路释放库存压力提升业绩,最终怕也只能空留一个“茶叶*股”的虚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李宁迎来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