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银行承兑汇票是什么意思?
正文 马云最信任的人大权独揽 作为阿里第四代CEO,吴泳铭背负的是阿里在新阶段重新崛起的使命,这不仅关系他个人成败,也决定着阿里能否成为一家百年公司,为此,他必须全力以赴。 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21天后,阿里再次迎来一次核心高管大调整。12月20日,阿里巴巴通过全员信的方式宣布,集团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这意味着,吴泳铭将成为掌舵淘天的核心人物。截至目前,吴泳铭同时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淘天集团、阿里云智能集团CEO职务,集阿里核心业务实权于一身。吴泳铭昵称“吴妈”,他是最早跟随马云的合伙人之一,内部人对他的评价是低调,“人狠话不多”。在今年3月阿里组织架构调整中,作为马云最信任的人,他和蔡崇信回归,重掌阿里大权。面对拼多多的来势汹汹,马云说,阿里会改变,“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今看来,阿里正在做出实际的调整。在吴泳铭统管核心业务的同时,为了更进一步聚焦主业,阿里也在收缩非核心业务,持续减持非主业公司股份,实现资产变现。在电商存量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阿里也必须收敛聚焦、精打细算过日子了。互联网格局正在迎来大洗牌,阿里能否通过组织变革和战略调整,重拾昔日的荣光,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淘天换帅自从3月开启史上*的组织变革之后,调整就成为阿里的常态。作为阿里组织变革中的核心人物,在成为淘天CEO之前,技术出身的吴泳铭权限不断增加。6月,吴泳铭确认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9月,他接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12月再接任淘天CEO,一步步掌控了阿里最核心、最关键的业务板块。一位阿里内部员工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变化。“吴妈管应该比戴珊好些,阿里从诞生起就有生态优势,分拆之后过于独立就失去了这种优势,如今在保证独立运营的基础上,由同一个人带队,调动资源的能力会更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信中表示,由吴泳铭兼任阿里云和淘天的一号位,将有助于以技术创新引领淘天的变革,确保集团对两大战略重心电商和云的统一指挥和高强度持续投入。上月,吴泳铭首次向外界披露新战略大图,将阿里面向未来十年的重要优先级,明确为三个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基于此,淘天未来的业务发展策略为“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目前来看,随着吴泳铭上任,淘天作为电商平台的技术实力将持续增强。今年以来,淘天已经开始探索AI业务,高峰时约有20个团队在做AI相关业务,淘天还训练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主要是赋能搜索和逛逛等业务。近日,阿里将AI团队整合为四个,分别负责阿里妈妈、C端消费者、B端商家以及行业特色应用。而阿里另一大业务阿里云也是吴泳铭着力的方向。11月16日,阿里官宣阿里云不再推进完全分拆,并将加大对其投资强度,原因除了美国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也是因为作为技术底座,阿里云没有办法和集团、淘天等分割得那么清楚。上月底,吴泳铭表示,未来五年,阿里云将实施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策略。他还在集团层面成立了基础设施委员会,并亲自统筹管理,目的就是保障集团各业务与阿里云的密切联动。如果说,阿里云承载的是阿里对AI时代的长期战略投入,那么,淘天则是阿里在AI时代的*应用场景,这就要求淘天和阿里云必须深度协同,这也是最终由吴泳铭统管的核心原因。半个多月前,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这无疑加重了阿里的压力和危机感。借力AI为业绩带来新的可能性,这是吴泳铭给出的一个答案,但技术创新不同于商业模式迭代,尤其AI在商业应用方面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这无异于一场豪赌。而身兼三家公司的CEO,吴泳铭无疑是阿里史上最忙碌的CEO之一,在战略、执行等专业素养以外,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阿里瘦身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阿里必须集中精力攻克电商及云主业,对于非核心资产,阿里已经开始变现。美东时间12月1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售出2500万股小鹏汽车的股权。近日,港交所文件显示,阿里已分两次减持快狗打车股份。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根据自身的资本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收缩非核心资产,这符合当前阿里的发展基调,也意味着,阿里要开始精打细算过日子了。此外,12月初,为了突出主业、非主业独立发展,阿里也对多家A股公司的持股进行腾挪。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决定实施存续分立,原主体阿里网络将部分A股上市公司,以符合交易所要求的形式过户分割给分立新设主体杭州灏月。截至目前,阿里网络已经退出其持有的8家上市公司,包括美凯龙、丽人丽妆、圆通速递、居然之家、千方科技、美年健康、分众传媒、爱用科技。华尔街见闻获悉,过户前后,阿里巴巴对上述A股上市公司的持股数量暂未发生变化,不过,未来并不排除减持的可能性。一拆六之后,阿里集团的重心变成资本管理,公司在集团董事会下设立了资本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提升股东回报。在11月16日的二季度业绩电话会上,蔡崇信表示,阿里在资本管理方面聚焦释放价值,而将非核心资产的价值变现就是重要举措之一。蔡崇信表示,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持有股权证券、其他投资以及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总计670亿美元。“并非所有投资都属于核心业务或战略业务。我们正在评估将这些资产价值变现的创新方法,以便向股东返还价值。”目前看来,小鹏汽车和快狗都是阿里价值变现标的,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与阿里主业无关,对阿里来说是纯投资行为,而且他们都处于亏损状态。根据财报,快狗打车上半年亏损6.43亿元,小鹏汽车三季度净亏损38.9亿元。此外,淘天原CEO戴珊未来将调往集团,她将协助集团筹建阿里资产管理公司、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这也意味着,阿里优化资本回报率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不只是阿里,过去几年,腾讯已经先后大幅减持了京东和美团,今年初,腾讯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向股东派发总价值超26亿港元的快手股份。曾经庞大的阿里系和腾讯系正在成为过去式,互联网高歌猛进的资本扩张时代结束了,业务方面也将持续瘦身,聚焦主业,无论阿里、腾讯还是字节、京东都是如此。作为阿里第四代CEO,吴泳铭背负的是阿里在新阶段重新崛起的使命,这不仅关系他个人成败,也决定着阿里能否成为一家百年公司,为此,他必须全力以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国产OS,逃出安卓囚笼?
正文 华为做桩,不当甲方当乙方 华为掀起的这场超充桩大跃进如果顺利兑现,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车主的补能体验,也会带动行业加速向超快充时代迈进。 不久前的智界S7发布会上,华为宣布在2024年底前向市场提供10万台以上全液冷超充设备,70万+公共充电枪,覆盖全国340座城市,并建设4500座以上高速超充站。这则仅占一页PPT篇幅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组数据背后的含义。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有公共充电桩262.6万台,其中大部分为只具备慢充能力的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仅114万台;而在这之中,具备120kW以上快充能力的更是少数,大多数充电桩功率在60kW-120kW之间。一年10万台全液冷超充,意味着华为将从充电设备市场的others一举跃升为占据直流充电桩约10%市场份额的巨头?:嵯蚨员鹊氖泳跣Ч蔷⒈?,最早开始建超充桩的特斯拉和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蔚来,目前120kW以上快充桩的数量分别是5万+(全球)和9000+,这些都是华为一年后需要超越的目标。要知道华为液冷超充桩今年10月才刚刚下线,目前覆盖场站仅有200+,出货量也只有几千台。当时曾有机构对华为液冷超充进行过调研,内部给出的2024年出货预期是小几万台[1]。不过在发布会上,这个数字已经跃升到10万台,数字的膨胀也预示着华为超充布局的野心。但如此巨量的全液冷超充桩怎么铺,谁来铺,第三方运营商跟不跟,怎么分成,这些问题都有待解答。01建站哪有卖桩爽和华为不造车的逻辑一样,华为在充电桩行业的定位也是“自己不建桩,帮助运营商造好桩”,说白了,就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乙方。在充电桩中,充电??榈募际鹾恳约懊适亲罡叩?,成本占比达到40%-50%,华为最早也是从这个细分市场切入,2016年、2019年以及2020年接连推出了三代充电快充??镠iCharger,目前在国内充电??槭谐≌季?5%的市场份额[3]。提出“一年十万根液冷超充”的口号并不意味着华为要从乙方变成甲方,从充电??楣┯ι瘫涑沙涞缯驹擞?,因为这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从成本上看,一套600kW的全液冷超充设备(包括充电堆和液冷枪线)市场价目前在60万元以上[6],即便是考虑大范围铺开之后的规模效应,完全自建也需要投入上百亿元。从时间上看,10万根桩想要一年建完,即使全年无休,每天也要建成300根桩,需要协调的土地、电力乃至人力资源,强如华为,恐怕也是独木难支。从产业生态上来看,华为早在2020就和特来电这样的头部充电运营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如果再亲自下场“大干快上”,难免会陷入同时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质疑。华为之后也表示,这10万根不会由华为一家来建设和运营,前期自建场站主要是为行业“打个样”,之后还是需要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特来电这些有实力、有资源的运营商来建设。在超充尚未普及,充电场站商业模式仍不清晰的当下,卖桩显然是比自建场站更好的生意。我们曾在中介绍过,自建充电场站属于租赁经济,重资产、重运营、回报周期极长。一座中等规模的充电场站启动资金高达百万;而且部分传统风冷充电桩寿命只有3-5年,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往往前期成本还没收回,充电桩就面临报废。同时行业本身也没有太高的壁垒,影响盈利*的因素往往在于选址。机场、火车站等城市交通枢纽占据*的流量,充电桩利用率最高,对应成本回收周期最短;市区平均利用率不到10%,但也能勉强回本;高速充电桩除节假日外利用率低于1%,基本等于做慈善,因此也只有国企和极少车企有意愿投建[4]。华为此时高调宣传液冷超充,一方面是想进一步消除大众购买新能源车时的“补能焦虑”,给势头正盛的“智选车”业务再添一把火,另一方面则是想把液冷超充的方案向全行业输出,抓住这一波“基建红利”。如上文所言,超充站的投入产出比极低,回报周期比较长,如果自建场站就会将充电桩业务变成华为的成本中心,这显然不符合去年任正非在内部强调的“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但对外销售超充桩则不同,有机构测算,华为液冷超充桩的代工成本大约是0.5-0.6元/W,而对外销售的价格则在0.8元/W左右[2],毛利率接近40%。挑战在于,华为如何让充电桩运营商买单?可以实现充电“一秒钟一公里"的液冷超充的优缺点是什么?02谁来帮华为兑现承诺?顾名思义,全液冷超充是指在充电堆、线缆和充电枪中均采用液体冷却的充电设备,冷却原理类似空调,由动力泵推动冷却液,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辅以散热器完成散热。与之相对的是半液冷充电桩和传统的风冷充电桩,前者只在充电线缆和充电枪中使用液冷线路,充电堆依然采用风冷;后者则完全依赖风冷和自然冷却。传统充电桩与全液冷超充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华为数字能源??相对于其他路线,全液冷超充首先能解放充电的电流上限。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流增大会导致产热量迅速增加,要使总体热量不变,就必须使内阻变小,而传统的做法是加粗线体。但上一代250A的国标充电枪线缆已经足够粗壮,内部两条载流铜线截面积80mm2,而新国标将电流提升到了600A,继续加粗线缆显然已经不太现实。在北方冬天充过电的车主,一定懂得掰动又粗又硬的线缆是种怎样的酷刑。通过液冷提升线体主动散热的能力,成为了另一种解法。据了解,500A液冷充电枪的载流线只有35mm2[5],虽然增加了两根液冷管道,但整体依然比传统线束更细、更轻,线束不再成为限制充电电流的瓶颈。其次,液冷充电堆寿命更长、噪声更小。传统依靠风冷的充电桩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因为要设计风道,箱体密封性不够,灰尘、盐雾、水汽的侵蚀会导致设备寿命衰减;二是风冷架构高转速的小风扇产生的噪音容易被附近居民投诉。但液冷充电堆像动力电池包一样在内部设置了水冷板,使其无需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采用全封闭设计,可靠性更高。具体来看,全液冷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基本超过10年,是传统充电设备的两倍以上,能匹配充电站8-10年的租期。而液冷充电设备的散热通常采用低噪声的低转速大风扇,或干脆像空调内外机一样分离设计,与附近的水池、喷泉进行热交换,避免了被投诉带来的整改问题。但技术*的代价就是贵,一台120kW的风冷充电桩价格在3-5万元不等,而600kW的全液冷超充价格高达60万元,连一根3.5m长的液冷充电线缆的价格都高达五位数,要知道传统充电线缆的价格基本约等于大宗金属称重[1]。对中小运营商,尤其是个体户来说,投资全液冷超充桩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一次性采购成本,同时需要匹配更高的电力容量和更大的占地面积,投资效益不高。在超快充车型市占率极低的当下,120kW/180kW的风冷设备仍然是中小运营商们的主流选择。但对大型运营商来说,尤其是像国网、南网以及三桶油这样的大型国企而言 ,建桩不仅是“政治任务”,也是在“高压快充”时代来临之前的提前抢位,短期来看,回报率肯定不如“加油站”这种成熟的业态,但长期回报其实不小。今年10月,华为和长虹集团在绵阳合作推出了四川*座全液冷超充站。据长虹集团测算,华为全液冷超充方案度电成本要低于传统方案,10年整站度电成本0.34元/kWh,分别较一体桩、风冷堆低35%、26%,投资回收期为6.7年,是加油站的两倍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能否兑现“一年十万”的承诺,并不取决于华为能卖出多少车,最重要的是,这些大型运营商肯砸多少钱。03尾声华为掀起的这场超充桩大跃进如果顺利兑现,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车主的补能体验,也会带动行业加速向超快充时代迈进。有从业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华为进入这个赛道是在做颠覆性的工作,*步是重塑充电架构,第二步是否可能将价格拉到和风冷差不多呢?”除华为之外,在液冷超充上早有布局的充电桩企业们,也有望享受产业降本带来的红利,加速推出600kW以上的液冷产品。除此之外,华为还计划推出更平价的超充产品,亿瓦研究院创始人黄山向《远川汽车评论》透露:“华为480kW的风冷产品已经要量产了,在明年要铺开的10万根桩中,这类平价产品可能占据相当的比重。”参考资料:[1] 华为液冷超充专家交流纪要,调研纪要[2] 华为超充桩 光储充一体化,调研纪要[3] 充电桩行业专题报告:电动化带动需求,设备及运营商有望受益,财信证券[4] 电费快赶上油费,但运营充电桩仍不是一个好生意,晚点Auto[5] 充电桩「液冷超充」技术是怎样的“黑科技”?一文全get!充换电研究院[6] 液冷超充,是伪需求吗?充换电研究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远川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吴泳铭独挑大梁,阿里all in电商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