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公司赠送礼品的增值税是怎么处理的?
正文 追逐风口的品牌创业者们,不迷信「红利」 对于创业者而言,未来将是更关注精细化、科学化经营的时代。如何适应新的生存法则,需要率先改变经营思维、掌握前沿的经营工具。 在一个又一个串联的经济周期里,创业是一个恒久的话题。过去三年,很多从业者,都感受到了压力——生意不像过去那么好做了。挑战显而易见:人口红利的消失、消费创新的艰难,即使是烧钱式补贴,似乎也很难为还在成长中的品牌,博到一个确定性的“未来”。在2023年再次提及“创业”,这个词汇,好像已经不太性感。但有过品牌创业经历的很多从业者,或许都会有一个共识:“创业”其实从未中断,甚至,品牌创业大军本就是一个最有韧性的群体,他们擅长挖掘时代红利,但从不仅仅依赖于“红利”。以品牌生态最为繁荣的天猫为例,一组颇具反差感的数据是,2023年新入驻商家同比增长70%。今年双11,有402个品牌成交突破1亿元,在天猫创牌3年内的品牌中,有1606个品牌拿下品类冠军。那些持续创业并且能获得阶段性成功的创业者,到底做对了什么?12月22日,一场不同于过往、更像是“老友闲话”性质的“天猫品牌创业者沙龙”在杭州天目里举办。淘天集团天猫事业部新商管理总经理摩敬、不同资本创始合伙人戴琛、新七天电商集团CEO左英杰、缇苏品牌业务市场合伙人张琛熹,共同探讨了新消费环境下的新品牌创业逻辑。大家共同的观点是:新的品牌创业机会正在不断涌现,它们藏在更细分的市场、更丰富的渠道、更多元化的消费群体中,一个新的“品牌大爆发”时代正在到来。但是,和几年前相比,新一代创业者有着完全不同的群体特质,创业的逻辑也不再是以找风口、攫红利为导向。当天,淘天集团天猫事业部新商管理团队联合《哈佛商业评论》正式发布《蓝星2024——高效能品牌创业蓝皮书》。过去两个月,天猫与哈评团队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产业带的走访调研,多个行业及品牌的深入剖析,梳理了新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创业的机会点。并将不同类型的品牌,比如新消费品牌、内容型品牌、价格型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进行归类,结合天猫不断迭代升级的数字化品牌建设能力,给出了相应的成长解决方案。当“创业法则”发生改变,*品牌孵化经验的天猫,如何帮助创业者,应对下一个“三年”?01 新一代创业者,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投资方视角出发,新一代品牌,会从何处生长?不同资本创始合伙人戴琛,以其参与投资的三个品牌举例,来自深圳的东南亚跨境3C数码配件公司,沃客非凡,年营收已经超过10个亿,在数据线这个细分品类中已经在印尼市场做到了*;来自杭州的潮玩品牌Queen studio拿下了漫威和DC的授权,已经迈入国内IP衍生品制造商的头部行列;而他最近已投资的宠物家清品牌“粒子森林”,则专注于解决宠物多毛、细菌感染等清洁问题。在戴琛看来,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总结出几个基础的共性。品牌仍然有很多成功的机会,但需要:1.关注细分领域?:芏嘈缕放贫际窃谝恍├逗H郎て鹄?,这是增量;2.重视渠道的多样化,通过品牌露出和生长路径上的设计,另辟蹊径;3.持续钻研产品力。品牌是长期主义,需要时间的沉淀,产品要经得起打磨?:凸ハ啾?,创业机会,更像是从“人人可见”,回归到了“专业领域”。“原来我们在创业的时候,更多是靠挖红利。从2019年开始的一波红利从何而来?其实是来自于媒体技术的数字化,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出现,让很多创业者单向地看到了依赖于红利的增长机会。但是随着这些红利的消失,我们会发觉创业又回归生意的本质。” 淘天集团天猫事业部新商管理总经理摩敬认为,新一批创业者们,有更鲜明的特质。如果说过去的创业者时常表现出焦虑感,而如今年轻的创业者们,更追求“松弛感”。摩敬形容他们是科学家、艺术家和大家长三重身份的合体。“他们追求新科技的应用,擅长用科技打造竞争壁垒,并通过数据技术的应用来提升效率;他们对生活有追求,因而对产品也更有自我的坚持;同时他们也很关心情绪价值的传递,过去品牌做延伸,往往会选择产业扩展,做完滑雪服、做防晒服。但对于新一代创业者而言,他们更关心在同一个消费群体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我还可以为你做什么’,围绕人群需求,做一个生活方式品牌。”摩敬表示,与其说是这些新品牌的创始人是创业者,不如形容他们是“主理人”,生意是“爱好”的延续。这样的创业心态变化,也让无数垂直细分的领域,诞生了小而美的黑马品牌。而今天,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切换,新生的"00后"乃至"10后",将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擅长捕捉他们的消费场景和需求,是品牌的必修课。新七天电商集团CEO左英杰认为,“很多产品都在发生变化。比如白酒,过去卖白酒喜欢做定制、生肖、联名,本质是因为过去白酒的主要消费场景是商务宴请。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但现在价值感发生变化,商务宴请减少,相对应地,‘悦己’需求却在不断爆发,场景的变化中就藏着创新的机会。”不难发现,新一代品牌的成功法则,需要创业者有更综合性的能力。从创业环境到创业心态,再到消费市场、消费人群,这早已不是用金钱和流量,就能修砌出一条平坦大道的时代,创始人们需要更关注细分市场、垂直场景、经营管理等多维度的经营。而在摩敬看来,这也是为何过去一年天猫上再次涌现了大批创业者的原因。“品牌创业进入了又一个深水区。天猫有最丰富的孵化经验,过去几年沉淀的一整套服务工具、数据能力,都可以帮助这些进入深水区发展的品牌建立真正的竞争壁垒,沉淀下来打造品牌。”02 新一代品牌为什么都选择诞生在天猫?“一个成功的品牌创业者要具备什么特质?*是舍身取义的精神,要足够专注和热爱,从过往经验来看,那些找到机会就反复和我讲产品的创业者,成功概率是更高的;第二是专业,你是否有足够专业的行业知识,又或者足够老练的运营经验?第三是经营能力,爱好和工作相结合,但创业依然要把赚钱放在心上;第四是管理能力,你的团队建设是否完备?”左英杰认为,通过这些能力的组合,品牌成功依然有可复制的路径。但今天,要凑齐这四项能力,对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是很难的,尤其是经营和管理能力,是最为缺失的。从这个角度看,找对平台非常关键。而天猫,无疑最适合品牌诞生、成长、壮大。“针对品牌发展,天猫有多样化的路径,可供不同品牌选择。”摩敬解释,“首先,我们有大促,消费者大促上天猫消费的心智是很强的,这对品牌而言是一个能将势能迅速释放、让品牌被消费者看到的机会。其次是我们有非常完善的公私域联动机制。从以前的搜推联动(搜索、推荐),到现在的短直联动(短视频、直播),我们能帮品牌持续地积累私域资产。最后是我们的流量非常稳定,这对于供应链管控、高效能的商业运营而言是很重要的。”而在缇苏品牌业务市场合伙人张琛熹看来,天猫所能提供的强大的数智化能力,能让创业团队更心无旁骛地做产品,将更为复杂的市场洞察、品牌运营环节,通过工具和数据简化。“淘系有非常完备的数智化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切入想要切入的赛道,并找准用户需求。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MCN机构来说,工具还可以帮我们制定更好的传播话术,找到更好传播的卖点和用户消费习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反而认为如今的创业环境,比以前更为成熟,因为现在可以通过更理性的商业判断分析,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一个有意思的形容是,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天猫很像一个攒局者、见证者,既提供可供经营的工具、能力,让品牌实现自我经营;也可以通过新七天这样的代运营公司、缇苏这样的MCN机构,为有梦想的主理人们牵线搭桥,补齐他们在创立、发展品牌初期的短板。比如,摩敬介绍,通过天猫DIGITAL生态实验室这样的方式,天猫正在逐渐开放更多数据能力,协同生态伙伴,为品牌做更个性化的市场洞察、品牌诊断,进而找到更科学的发展路径。当天发布的《蓝星2024:高效能品牌创业蓝皮书》,则是天猫陪伴品牌成长的另一体现。摩敬解释,“正是在不断和品牌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前的环境下,仍然有很多品牌创业的机会。但是在这些机会诞生的同时,也伴随很多挑战。不同品牌的需求是丰富又差异化的,而我们平台的工具又相对有些复杂。我们希望通过蓝皮书的形式,对应品牌的不同成长阶段,结构化地对这些工具进行梳理,帮助品牌找到科学工具,实现高效能成长。”比如,蓝皮书将品牌分为新消费品牌、内容型品牌和价格型品牌。这三类品牌所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并不相同。新消费品牌,往往抓住一些新品类或者新趋势,它们的优势是品类和产品的创新,以及对趋势的捕捉能力。它们的挑战则在于创业初期的人群相对较窄,怎么去精准识别目标用户、精准触达,以及怎么破圈,这是比较关键的点。价格力品牌则分为两种,产业带商家做大牌平替,它们的优势是在价格层面,但它们往往对于品牌营销投入是比较小的,流量渠道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一些;渠道型商家做名牌折扣,奥莱店、专营专卖店,单品类旗舰店等,它们的挑战,则更多是在于品牌授权的问题。而内容型商家的优势是IP资产,尤其是成熟的潮玩类商业IP。但是像一些博物馆、老字号,它们的产品怎么才能更适应线上消费者,真正变成IP,变成一个网红产品,这对它们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挑战。通过这些商家类型的梳理,以及不同商家成长路径的解剖,天猫发布的这本蓝皮书以及配套的《天猫新商运营手册》,为商家规划了不同的成长路径以及不用成长阶段可以采用的产品工具能力。“希望借此为品牌发展,搭建起一个框架。”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机会永远掌握在“先行者”手中。新时代的“创业法则”,正被书写全新版本。对于创业者而言,未来将是更关注精细化、科学化经营的时代。而如何适应新的生存法则,需要率先改变经营思维、掌握前沿的经营工具,现在,即决定未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国内砍管线潮,来了
正文 一位VR创业幸存者:影石insta360去年进账20亿 这是中国硬科技公司崛起的全球化样本。但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PICO裁员、字节梦碎,大厂们的VR业务集体熄火。苹果最强MR头显Vision Pro的强心针效果只维持了5个月,市场似乎就又凉了下去。自2012年Oculus Rift原型机展出算起,VR行业大起大落已有十年。其间无数资本和公司涌入,围绕硬件和软件内容激战,折戟。等不到黎明到来,99%的公司已经死掉了。不过,还有公司是幸存的1%。正如智能手机品牌对标苹果,新能源汽车绕不过特斯拉,今天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想进入VR全景相机领域,大概都会遇到影石创新(影石Insta360,简称影石)。这家公司在VR概念火热的2015年成立,次年推出了世界首款即插即用的VR全景相机,而当时它的竞争对手在国内包括华为、小米,在海外包括三星、尼康、理光等巨头,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Frost Sullivan报告显示,2018年,影石做到了全球全景相机市场第一,此后一直牢牢占据着全球老大的地位。据媒体公开报道,去年影石全球营收突破了20亿,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春晚、冬奥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超级碗、奥斯卡、NASA“毅力号”火星登陆......影石的全景相机不仅承?:D谕庵卮蠡疃腿碌腣R直播,还广泛应用于Google街景、贝壳看房等行业的VR内容制作。今年,影石还开始为卫星造“眼睛”。近日,一系列罕见的地球与银河同框的VR全景影像登上各大社媒平台热榜。这批影像摄自距地面500公里的近地轨道卫星,以全景镜头回望地球文明璀璨,沉浸式体验“卫星第一视角”。而拍摄这些“太空全景”珍贵画面的,正是影石自主研发的全景相机,也是史上首台在太空中完全裸露的全景相机。当初同赛道竞争的产品几乎全军覆没,影石产品却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硬件用户数百万。在残酷的竞争中,幸存者的故事才显得格外有意义。南大学子带队从VR大混战中存活2015年,就在苹果头显项目正式立项前不久,南京大学学子刘靖康正为一条海外摄影爱好者在澳洲上空拍摄的360度全景视频激动不已。这种能360度上下、左右旋转观看的视频形态满足了用户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让真实景象在面前铺展,重回现场。毕业1年却已有3年“创龄”,刘靖康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大二期间,他通过音频频谱成功解析了周鸿祎电话号码,因此收到了周鸿祎和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的公开认可和招募邀请。四年读完,刘靖康的履历上已经攒了“V直播”、“大学助手”、“标准脸”等一连串创业项目,并拿到了IDG资本、创业邦基金天使轮投资。影石创始人刘靖康被全景影像的真实力所震撼,这个创业嗅觉敏锐的年轻人乘着风口入局,创立了影石创新。他相信随着VR和5G等技术普及,在人类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迁徙的过程中,VR内容创作将迎来爆发,而可以拍摄VR内容的全景相机会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像生产工具。人们对记录真实的渴望有多大?直到8年后,苹果在发布Vision Pro时还反复强调它不仅是头显,还是苹果首个3D相机,能创作令人身临其境的影像记录。所以2016年,当刘靖康和团队带着自研的第一代VR全景相机Nano亮相德国IFA展会时,立即引起轰动。Nano足够创新,且解决了传统全景相机拍摄等待成片长达20分钟的痛点,“当时大家都没见过这种360度的球形画面,拍完放在你面前一滑,哇,厉害!”当时有媒体称,Nano开创了一个“人人都是VR摄影师的时代”,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也盛赞其为“了不起的产品”,全球各地的经销商主动找上门,纷涌而来的订单让影石创新团队陷入狂喜。但很快,事情就有些不对劲了。“最开始上来一个月就卖了几千万人民币,但后面却很快掉到几百万,心情就像过山车。”刘靖康后来才发现,原来大量的产品囤积在经销商的手里,根本就没有被卖出到消费者手中,销量不可持续。影石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VR企业的普遍困境——如何为一项创新的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2012年,苹果通过 iOS 6的更新给 iPhone 加上了全景照片功能,而直到今日,要“拍一张全景”,很多用户的第一反应仍是掏出手机,水平横移摄像头,拼成一张横轴180度的平面图像。影石全景相机所拍摄的球形影像,远比这种“假全景”更具冲击力。但前提是,消费者需要了解360度的全景相机,并且有使用需求。当时,影石已推出专业级VR全景相机,能做到8K360度全景拍摄,为媒体、工程、医疗、教育等行业用户提供VR直播和内容创作工具。但正如今天PICO遇到的困境一样,普通消费者用得少、消费动力不足,无法支持公司的长期创新发展。拿出了具有革新性的产品,但所有做全景影像的公司再次站到同一条生死线上。不论是巨头三星、尼康、理光,还是和影石一样的初创团队都想搞明白:什么时候人们会需要一台全景相机?这一次,刘靖康是在影石的粉丝群里看到一条Nano拍摄的用户滑雪视频。刚开始他很奇怪,为什么用户不用市面上已有的运动相机,反而要大费周折地用全景相机来拍?要知道,当时的Nano甚至连运动拍摄最基本的防抖功能都没有。但很快刘靖康就反应过来:杀手级应用场景,找到了。一根隐形自拍杆撬动百亿新市场2002年,一个冲浪迷为了更好地记录运动瞬间,诞生了把摄像机绑在手腕上的想法,并在两年后正式成立公司。不到10年,他以企业家的身份登上了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他所创办的企业开创了一个全新品类,并在随后多年里成为了该品类的代名词——提到运动相机,人们就会想到GoPro。但想要在运动中摄影仍然不容易。一个浪头打来,哪怕是冲浪高手也很难在瞬间去分心调整镜头。而全景相机可以先全方位地拍下所有内容,后期再根据需要任意剪辑镜头角度。这种前所未有的“先拍摄,后取景”体验,让全景相机在运动场景具有碾压级别的优势。刘靖康“像猎人一样寻找到了猎物”,他立即决定,保持专业级全景相机竞争力的同时,将全景技术下放到更轻巧便携的运动相机形态。2017年,运动相机品类开创者GoPro成立13年之后,影石推出全景运动相机ONE系列,宣布正式进军运动相机领域。这款相机仅有口袋大小,带前后两个鱼眼镜头,同时具备360°全景拍摄、子弹时间等多种创新影像功能。该系列还搭载了影石冲击运动相机市场的“独门秘籍”——FlowState防抖科技,完全由公司自主研发,被业内称为防抖“天花板”。但最让运动者一眼“种草”的,其实来自于公司卖得最好的一款配件——“隐形自拍杆”。影石全景相机拍摄的滑雪视频这个听起来颇有些黑科技的名词由影石首创,指通过鱼眼镜头和软件拼接算法的软硬件组合,让连接相机的自拍杆在画面中完全消失,实现自拍如跟拍的摄影师效果。正如刘靖康后来总结:“运动相机就像燃油车,全景相机就像电动车,是一个渗透和替代的关系。”影石正是要通过全景技术,来改写运动相机市场格局。根据公开数据,ONE系列在上市次年销售收入突破7000万,占公司整体营收的29.03%?:芸?,影石又将ONE系列升级为X系列,自此确立了品牌最为畅销的旗舰款,这个系列一度带动公司年度销售业绩增长接近2亿-3亿元。凭借全景影像技术优势,影石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军者。据Frost Sullivan预计,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到2026年将增长至460亿元,行业进入上升期且市场集中。自2021年开始,影石在全球运动相机市场力压大疆跻身前二,市占率直追传统巨头GoPro。亲历VR退潮更广的布局,更大的野心2014年,GoPro完成了号称“美国科技企业近年来最成功”的IPO, 估值最高超过150亿美元,一时风光无限,创始人伍德曼甚至一度被舆论推崇到与乔布斯比肩。但浪潮也退得猝不及防。影石携全景相机来势汹汹之时,GoPro也在摩拳擦掌向大疆发起进攻。此前GoPro瞄准过YouTube,大力扩张媒体内容业务,不过最终以裁员重组、股价惨跌告终。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自研无人机Karma在市场上遇冷后,2018年1月,GoPro正式宣布全球裁减250个工作岗位,同时彻底退出无人机市场。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连年攀升,但折腾几年再回头,GoPro早已不再是运动相机的代名词,反而在全景相机的优势替代下生存空间被压缩。从最新财报数据看,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6.57亿美元,同比下降15%。2023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净亏损400万美元。而媒体报道称,去年影石营收增长超50%。一面是传统巨头的节节败退。另一面,作为新势力的影石,则已不再局限于全景与运动,悄然成为更多智能影像品类的开创者、颠覆者。同期,影石的视频会议摄像头Link、AI手机稳定器Flow等新产品线面世。GO系列拇指相机,更是成为其加速面向大众市场的拳头产品?:湍粗敢谎?。在2019年GO系列问世之前,没人想到相机还能长这样。因其灵活轻巧的形态,GO系列不仅适合记录运动,也在Vlog爱好者中大受欢迎。特别是在亲子、宠物等场景,抖音等社交媒体上涌现大量“沉浸式当宝宝”“宠物第一视角”的爆款视频。今年6月第三代产品GO3上市,随即在全球多平台“运动相机单品销量”排行榜持续霸榜数周。11月,一体式广角运动相机Ace Pro系列上市。这个全新的产品线宣告,影石向传统运动相机厂商腹地杀出了一记回马枪,直接与GoPro和大疆正面对决。趟过VR行业的蓝海,投身运动相机的红海,科技创业可谓九死一生,为什么影石能走到今天?在刘靖康的自述里,影石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走“廉价”路线,而是通过持续地、大量地研发投入,以产品创新实现高端突围。公司创立之初,国内消费电子厂商正在“价格战”的路上蒙眼狂奔。卷到了什么地步?2017年,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甚至不到900元。近三年来,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都过亿,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近一半。2021年,影石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这种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显然是当初卷“廉价”的其他国内厂商所无法达到的。对外依托全球化的经营布局,对内背靠科技行业的中国供应链和工程师红利,影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方面,公司通过更多爆品布局影像市?。涣硪环矫?,它仍在VR领域默默蓄力。尤其依靠专业级的全景相机产品Pro2、Titan系列,影石牢牢把持着ToB端行业市场,在VR医疗、VR教育、智慧工厂等领域广泛应用,公司“基于VR全景相机的沉浸影音应用”还入选了工信部等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下一个行业爆发点在哪里?或许是明年Vision Pro的正式发布,或许还需要更久。但发轫于VR热潮的影石,找到技术落地的“真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潮起潮落。这是中国硬科技公司崛起的全球化样本。但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影石,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639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茶颜悦色不努力,霸王茶姬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