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应付票据贴现息怎么计算
正文 吃光老本的TVB,靠爽剧挽回颜面 不破不立,无竞争无长进,就如《使徒行者》里说的那样:“摧毁一切才可以重建新秩序。” 最近,TVB热播剧《新闻女王》火了。从开播起,相关话题就持续霸榜热搜,全网有5亿多阅读量,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超20亿次。剧中的台词“找个男人嫁了吧”,更是荣封“2023年最狠脏话”,全网都在玩梗。熟悉的演员、熟悉的港剧味道,不少人直呼爷青回。豆瓣评分高达8.2,成了近年来港剧的天花板。就在网友感叹56岁的TVB“宝刀未老”时,TVB却传出了大裁员的消息。11月27日晚间,TVB在港交所公告,为了削减开支,打算裁掉300人,相当于雇员总数的8%。这边56周年台庆剧刚火,那边就要裁员,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TVB已连续5年归母净利润为负数,累计亏损超22亿港元。而TVB想重回*,仅靠一部爽剧也远远不够。01 爆火的《新闻女王》,挽回TVB最后颜面“TVB出品,必属精品”,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个人对TVB的印象。那个时候TVB有多厉害?不仅开创了很多电视剧题材,而且部部是经典,且几乎每部剧都能把主角捧成“超级网红”,堪称中国最早的“造星工厂”。*时期,TVB在亚洲、澳洲、欧洲、美洲拥有超过3亿用户。对黄金时代的港剧来说,豆瓣8分以上,收视率≥30点都是基本操作。为什么这次8.2分的《新闻女王》就能引起网友的狂欢?因为如今的TVB,早已走下神坛,不复往日盛况。近几年,TVB的作品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影响力都在持续滑坡。说起TVB最近哪一部能够创造收视奇迹,时间的指针至少得往前调十年。上一部表现突出的港剧,还是2013年拍摄的《使徒行者》。尤其是今年,TVB推出的几部剧集评分都未超过7分。《香港人在北京》评分5.5分,《破毒强人》评分5.4,使TVB剧集的口碑下降至冰点。不仅如此,港剧的收视率也一跌再跌。就连豆瓣评分一度冲上9.0分的《星空下的仁医》,首周的收视率也仅为18.5点,远不及*时期的收视率。对于TVB来说,《新闻女王》是其挽回口碑的一把利刃,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因此,TVB这次56周年台庆剧,也拿出了100%的力气。导演和制作都是TVB老班底,女演员是全港姐阵容;男演员也都是有作品、有实力的老戏骨;剧情也相当大胆,将TVB自己的山头文化写进去,主打一个“自黑使我强大”?:迷?,这部压上TVB荣耀的作品,没让大家失望。TVB数据显示,《新闻女王》*集电视首播,最高收视率达23.4点。虽然距离*期还有很大距离,但还是帮TVB争了一口气。02 5年亏损22亿TVB的杀手锏不灵了可惜仅靠《新闻女王》口碑回归,难救TVB于水火。2013年,TVB总市值为255亿港元,营收高达56.86亿港元。十年过去了,TVB市值只剩下15.73亿港元,蒸发了230多亿港元;今年上半年营收也只有15.6亿港元。反观TVB曾经的内地学徒,湖南电视台的“芒果超媒”当下市值超过600亿,对比一下,TVB 也就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电视台规模。且从2018年开始,TVB归母净利润连续五年为负,累计亏损超22亿港元。从娱乐圈教父,到如今的口碑、利润跌入谷底,根本原因是,TVB的杀手锏不灵了。过去的TVB拍港剧,有几个杀手锏:“细分*”、“爆款系列”、“狠人演员”。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TVB这些杀招都被一一破解。1.细分*变克隆侠近两年,“细分领域”和“垂直赛道”的概念很火,而TVB拍港剧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是电视剧领域的细分*。比如早期的TVB拍职场剧,把职业本身作为“故事宇宙”,拍精、拍透,真正做到一厘米宽扎到一公里深。以“警匪剧”为例,在早期TVB的创作中,涉及的部门已经多达十几个,几乎涵盖了香港警察体系的全部警种。但现在很多港剧还是过去的味道,一类剧可以用一个模板不停套用,重复率极高。就连这次爆火的《新闻女王》,更多是对过去二十年经验的“克隆”,而非超越。2.爆款系列难逃烂尾过去TVB拍剧,不喜欢一锤子买卖,而是拍成系列剧。像《陀枪师姐》系列、《法证先锋》系列、《壹号皇庭》系列都是陪伴80、90后从小到大的经典,长期陪伴的粘性是单个剧集无法超越的。但再好的题材,观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但TVB却坚持拍续集,直到烂尾也不罢休。2017年的《溏心风暴3》直接扑街;2018年的《宫心计2》也口碑平平。3.狠人演员离家出走TVB的戏为什么好看?答案很简单:演员好,戏好。早期的TVB演员,是出了名的敬业,为了拍戏,什么都豁得出去。王浩信在演戏时连甩自己19个耳光,后来还成了被扇耳光专业户。《宫心记》杨怡有一场被红木板掌嘴的戏,也是真打,打到出血。《反黑路人甲》里的蒋家旻,被活埋超过五分钟。如今,“逃离”TVB成为网络热词,2013年陈法拉,2014年林峰,2015年胡杏儿、徐子珊,2016年杨怡,2017年黄宗泽.....这波离巢热直到今年也没降温?:醚菰崩肟?,新演员没补上,青黄不接的TVB最有利的刀,也卷刃了。TVB的黄金时代,就在不知不觉中一去不返。03 TVB现在开始内卷,还来得及吗?2021年,TVB大股东及非执行董事黎瑞刚接受访谈时坦言,对TVB的表现非常不满,认为这些年是“方向战略迷失的十年”。在迷失了十年后,TVB也开始内卷自救。先是大力进军内地,和各大平台合作。优酷、爱奇艺、腾讯等各大视频平台,都上线了TVB专区或港剧专区。TVB和优酷、浙江卫视联合制作的真人秀《无限超越班》,就为其带来不少热度和话题度。有消息称,TVB还将和内地平台合作拍摄《企业强人》《巾帼枭雄之悬崖》《刑侦12》以及《反黑英雄》四部剧集。《新闻女王》就是TVB与优酷、阿里巴巴合作拍摄的。其次放下身段,投入直播带货大军。目前,TVB共有3个带货账号,TVB识货(港星严?。?、TVB识货(美味甄?。┖蚑VB识货(港式甄?。?。为了吸引消费者,TVB还不断安排旗下艺人出面,比如“师奶杀手”陈豪的出镜曾引得一众消费者下单。今年上半年,TVB与淘宝宣布合作,TVB官方将该轮合作称为:开创电子商贸直播的重大里程碑,预计为公司带来千万级别港元的收益。除此之外,TVB还与内地品牌联名,狂刷存在感。TVB目前已经超20家内地品牌进行过合作,比如前段时间和虎头局联名的“行运蛋卷”。但不再好好演戏的“TVB还有希望崛起吗?”在知乎的话题下,评论区里所有回答似乎都指向同一个答案——不会。明明TVB已经那么努力了,为什么网友的看法还是那么悲观?是因为TVB没有受众了吗?当然不是。在网上有个热词叫“TVB女孩”,她们圈地自萌都以小时候刷遍TVB而自豪。她们会把TVB剧情做成经典表情包在网上分享,还在豆瓣建起小组狂爱TVB,有19.6万人聚在一起讨论那些经典剧情??杉?,TVB并非完全没有受众,只是这些还喜欢TVB的人,都是因为一个词:情怀。不论是合作拍摄电视剧、综艺,还是直播带货,TVB的杀手锏也仅剩这一个。但情怀这碗饭,能保证TVB活着,却很难保证活得很好。消费者可以一时为情怀买单,但TVB也很难靠打情怀牌,吸引消费者的长期关注。像TVB重点加码的直播行业,直播带货考验的是主播个人魅力、直播间选品、产品价格、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单纯的情怀难以构建TVB直播带货的长期竞争力。《新闻女王》的爆火,也有两个很重要的点:一个是印象中港剧的味道;另一个是这部剧有意识的把爱情和事业分开,戳中了当下年轻人“要搞钱不要恋爱脑”的嗨点??杉榛臣有履谌莶攀峭跽?,单出就是死牌。TVB要想要重回领头羊地位,必须解开束缚观众的情怀枷锁,不打感情牌、不再拍续集,专注于剧本创作。不破不立,无竞争无长进,就如《使徒行者》里说的那样:“摧毁一切才可以重建新秩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又一个养猪龙头崩了
正文 Temu、TikTok卷向对方 在时间、空间以及商业模式所构成的三维空间里,一个传统电商平台,一个短视频平台,两条平行直线却已逐渐相交。自说自话的两家公司,终究还是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 一年一度的“黑五”大促已然落幕。据Adobe Analytics的调研数据显示,今年美国“黑五”线上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7.5%到98亿美元,整个假日购物季将达到2218亿美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然而令人吊诡的是,美国老牌头部电商平台的亚马逊,今年的黑五却似乎未能延续往年的爆单盛况。从目前公开的报道来看,今年“黑五”,多数亚马逊卖家未能如预期实现单量增长。对此一个普遍的猜测是由于Temu、TikTokShop以及速卖通等国内出海电商平台的同类大促活动在瓜分亚马逊平台的流量的同时,让消费者产生“折扣疲劳”,导致亚马逊上的同款商品若没有更低的价格,很难吸引消费者购买。这一点从日前Temu、TikTokShop等电商平台及卖家公布的黑五战报似乎也得到了些许印证。Temu最早进入黑五预热期,在活动正式期推出了“最高90%OFF”的折扣,并发放100美元、200美元大额优惠券。据AMZ123报道,截至11月25日,Temu上已有不少卖家成功实现了爆单,甚至部分卖家日出单量高达上千。而TikTok Shop在开启“黑五抢先购”活动的首周,便创下了“美国市场GMV销售额增长155%,订单量增长145%”的业绩,多个小店卖家脱颖而出;在11月14日至11月20日的“黑五”大促期间,TikTok Shop全托管在美国市场的订单量环比增长205%,动销商品数量增长177%?:廖抟晌?,今年“黑五”的主场聚光灯聚焦于中国电商,而作为中国出海电商的“新贵”,Temu和TikTok二者的出海历程却是大相径庭。《新立场》在复盘了二者的商业模式以及出海历程后,发现当初两条平行延展开来的两条直线,在时间、空间以及商业模式所构成的三维空间里,一个传统电商平台,一个短视频平台,两条平行直线却已逐渐相交。自说自话的两家公司,终究还是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01、两条路径之争一开始,这本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站在2022年的节点,或许没人会预想到Temu竟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增速。去年9月,Temu率先在北美上线,并为自己设下一个周年目标:在2023年9月前,至少有一天的北美单日GMV超过SHEIN。由于彼时SHEIN的估值已冲破千亿美金,因此这一目标曾被外界认为颇为激进。但事实证明,拼多多显然低估了低价的能量,据雷锋网的报道,美国人今年5月在Temu上的消费支出,已经高出了SHEIN近20%。SHEIN从上线到今天,耕耘北美十年造就的护城河,已经逐渐被Temu所蚕食。继首站北美一炮而红之后,今年4月21日,Temu飓风又横跨大西洋,21日上线英国站点,仅仅两天后,Temu又同时上线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与西班牙站,席卷欧洲大陆;7月1日,刚站稳欧美市场的Temu回马枪杀至家门口,进军亚洲,首站登陆日本。到了9月份,Temu又上线菲律宾,正式拉开了征讨东南亚的序幕。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东南亚,《新立场》在此将Temu的这一商业路径称之为“城市包围农村”,事实也证明这套低价+社交裂变打法,对于常年咖啡红酒浸润的“洋大人”们同样十分受用。而反观TikTok出海之路则走的是截然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里《新立场》并无意评价两种路径优劣几何。从时间线上来看,TikTok Shop率先于21年2月上线印尼,但仅对本土卖家开放;2022年上半年陆续进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与新加坡,完成东南亚六国布局后,随后才将目光转向美国市场。然而不同于Temu一上线就在北美市场的攻城略地,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进程却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目前东南亚的电商市场是“一超多强”的局面:Shopee独居鳌头,阿里系的Lazada与印尼本土平台Tokopedia、Bukalapak、紧随其后,至于TikTok Shop以及Temu远落后于它们。据Momentum Works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Shopee的GMV为479亿美元,几乎占据东南亚电商市?。?95亿美元)的一半,Lazada则在除印度尼西亚以外的东南亚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二,GMV达到201亿美元;TikTok Shop仅为44亿美元,甚至不敌印尼本土平台Bukalapak。此前新立场在《Temu菲律宾站点开业,电商巨头会师东南亚》中曾提出一个观点:虽然东南亚的市场消费结构同Temu的路线高度契合,但由于这里的低价电商发展心智也更加地成熟,Temu布局东南亚,想要在短的时间内另培用户心智,分走一杯羹似乎并不容易。如此来看,上述猜测套用在TikTok身上,用以解释其在东南亚市场进展缓慢似乎也同样适用。相较而言,Temu之所以能在电商成熟的北美市场撕开一道口子,Temu全托管模式造就的*低价实在是功不可没。区别于往日卖家需要自行组建团队,以完成营销、物流、售后等诸多环节;在Temu的全托管模式下,国内卖家只需要把商品提供给平台,平台会完成后续几乎所有环节的运营工作。对于卖家而言,全托管模式降低了运营店铺的人力成本;对于平台而言,从卖家手中接管运营,不仅可以规避跨境电商充斥的假货问题,同时由于贯通供应商和消费者,平台获得了关键的商品定价权。再加之Temu的线上比价系统,几乎再造一个经济学课本中的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超低的价格随之带来的便是更高的GMV转化率,按照中金的预测,伴随“黑五”和圣诞节的到来,Temu全年的销售额甚至能够达到180亿美元。不过据此前晚点的报道,Temu自己预估2023年全年将完成140亿美元GMV。某种意义上讲,Temu、SHEIN的急速增长,证明了全托管模式这条路径的合理性。就在二者瓜分北美市场之际,TikTok显然感觉到红利期窗口正在关闭的声音。今年上半年,TikTok Shop正式宣布推出全托管运营模式。该模式上线后与美国本土业务的优先级相当,TikTok Shop承担供货之外的几乎所有运营,包括仓储运输,以及营销、交易、物流和售后。至此原本路径迥异的Temu和TikTok Shop,在稳固原有的基本盘后,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目标用户,亦或是在商业布局上,都有了一个实际的交叉点。02、TikTok的今天会是Temu的明天吗?坦白来讲,TikTok Shop的全托管之路一开始并不顺畅,按照此前雷锋网的*报道,在TikTok Shop的招商会上,招商经理们曾信誓旦旦地向供应商承诺,TikTok Shop全托管流量大、回款快、省心省力。但实际供应商对接团队仿佛是仓促组建的,显得十分生疏;后台流程、机制十分不完善;商城的流量也很不稳定,商品销量时高时低、难以捉摸;就算商品卖出去了,回款周期也被拉得很长……甚至很多中小供应商长时间被晾在一边。为了缓解这种颓势,TikTok Shop将搜索部门并入电商部门,不再是一级业务部门,并且全托管业务运营岗中的国家线运营人员也有所变动。截至今年10月,TikTok Shop全托管业务团队规模增至了500人左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业务流程及产品问题,美国站点日均GMV也增至100万美金,预计到今年年底日GMV达500万美金。不过在TikTok Shop和Temu野蛮扩张的同时,也种下了一颗猜忌的种子。作为当下的时代主题,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国家之间博弈的日益升级,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层出不穷。据外媒消息,印尼合作社和中小企业部长Teten已向总统建议,禁止Temu进入该国市场。“它已经进入了几个东盟国家,不过我已经告诉佐科总统,这种东西不应该进入印尼。如果他们进入,中小微企业就无法竞争,如果生产瘫痪,失业率就会增加,购买力就会下降,”Teten如此说道。而在此之前,TikTok Shop已先Temu一步被印尼这一东南亚*电商市场所排斥。虽然已有消息报道,TikTok将投资GoTo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和电商平台Tokopedia,共同开展网上购物服务。但如果TikTok Shop真的不组建新的电商实体,而将筹码全盘押注在与本土平台的合作上,毫无疑问未来TikTok Shop在印尼的发展可能会因为独立性不够而受到极大限制。从这一点来看,未来Temu在印尼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值得打上一个问号。退一步讲,实际上TikTok面临监管问题最严重的并不是东南亚,而是北美和欧洲,这主要是由TikTok的目标用户人群决定的。据互联网怪盗团的统计,TikTok在北美用户群相当年轻,其中包括大量未成年人。截至2021年底,TikTok的美国用户有25%的年龄低于19岁;截至2022年,在13-17岁的美国人当中,TikTok的渗透率高达67%,远高于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这些年轻人在为TikTok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也在制约着其商业化的发展。在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对未成年用户投放广告、推送商品等均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例如,有些国家和地区完全禁止向未成年人用户推送电商服务。这也是TikTok电商在欧美一直温吞前行的重要原因。如果Temu也有大批低于19岁甚至17岁的未成年用户,那它的增长无疑会背上一个大包袱。但好在目前Temu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并且与此同时,美区TikTok Shop在“黑五”期间的火爆,也使得一些东南亚TikTok电商玩家正在积极考虑布局美区。据报道当下为反制TikTok Shop在北美的进攻,Temu正要求物流供应商们按规定比例承接TikTok Shop的订单,可以预见的未来,二者与物流商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期待。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今年黑五空运价格翻番,导致Temu、SHEIN等平台成本剧增。据雷峰网的报道,10月24日,中国到迈阿密包机价格是单价CNY44/KG,然而到了11月23日短短一个月,就涨价到了80,直接翻番。而往年旺季最高点该数据仅为60。而空运物流费的增长,直接影响了Temu、SHEIN、TikTok等跨境业务为主电商平台的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10月Temu的日GMV峰值已达到8000万美金,如此规模必须需要考虑物流因素的制约。为了解决物流问题,Temu一直在积极布局。例如,近期Temu在卖家服务里推出的快速海运业务,或将能缓解航空运输产能紧缺的困境。03、写在最后在中国电商不断侵蚀海外市场份额的今天,从华南城、义乌商贸城任意拉出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都能如数家珍中国电商出海成功的原因:例如资本闪电战、算法推荐商品流、砍一刀式拉新等等。但显然,关键依然在于商品足够低价。这样的低价既来自于中国超大工业体系带来的规模效应,同样也源于平台不断利用规则,降低跨境交易成本,让供应链锤炼出更为低廉的商品。Temu在海外所取得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我国的供应链,可除了销路多了之外,疯狂扩张的Temu、TikTok又给后者带来了什么呢?二十多年来的低价模式至今未变,只不过市场从国内转移到了海外,而且由于成本的上升,制造商到手的钱甚至可能比之前更少了。Temu和Tiktok以及SHEIN或许把更多来自中国的商品卖到了全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立场Pro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最牛天使朋友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