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收到供应商返利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正文 抖音试水内容付费,你愿意为短视频花钱吗? 如今抖音开通付费服务功能,又将是否开通权限交给创作者们,将小程序短剧内容的商业逻辑照搬过来,又简化了其付费场景,逻辑上有着很大的可行性。 2005年初,土豆网、56网和激动网等早期视频网站上线,以免费的视频、灵活的观看方式迅速吸引大量网民。彼时,这些用户或许从没想过,五年后,视频网站就要收费观看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遣,短视频兴起,成了大众打发碎片时间的好去处,不过,当所有人都习惯了免费时,短视频也如同曾经的长视频一样,得花钱了。前不久,抖音开始测试短视频内容付费功能。就像视频网站会员内容一样,有部分免费的试看内容,试看部分结束后,付费才能解锁后续内容。虽然是测试阶段,但包含了短剧、日常、知识、娱乐等多种内容,只要符合平台规定的短视频内容,或者中长视频,都可以设置为付费观看。也就是说,当前在抖音平台上,几乎所有的视频内容都可以被创作者设置为付费内容。视频内容的付费服务是否开启由创作者自己决定,价格也由创作者自定。但付费需要用平台的抖币(1抖币=0.1元)进行支付,且平台将收取30%技术服务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测试付费功能,显示抖音已然准备向着用户付费的方向发展,这或许将成为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是,视频网站探索多年,付费之路尚走的磕绊,短视频的内容付费之路能否走的顺畅?01 并非*次试水早在2020年,短视频平台已经开始探索付费短剧的模式,曾有短视频团队制作了付费短剧并在快手上线,短的两三集,长的二三十集。图源:小红书2021年9月份,抖音也被传出测试短剧付费模式,采取按集数付费的模式,每集*1元起,用户也可以选择一次性付费解锁剩下的全剧内容。同年,抖音还正式上线了“短剧新番计划”,该计划的分账政策分为现金分账和流量分账两种,短剧单集时长在1-5分钟、正片集数在12集及以上的作品,就可以参与到现金分账中,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现金激励。此外,抖音推出的对创作者的内容打赏功能,也是另一种收费模式的探索只是此时的短剧市场体量尚不够大,用户的付费心智也并不成熟,抖音和快手在付费模式上的这些探索,都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时隔一年,抖音又重整旗鼓,付费模式变得更加成熟,规则也更加明确。例如,不再局限于短剧这一单一方向,全平台内容都开放付费模式;下放开启内容付费服务选择权和定价权给创作者;设置创这这开通付费功能的条件——近30天内无账号违规封禁记录、粉丝数达到1000人,实名认证。付费视频内容发布成功后,可以在抖音首页的“推荐”Tab内获得推荐,增加付费视频内容的曝光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受抖音开启测试短视频内容付费消息的影响,短剧概念股快速反弹。唐德影视涨1.5%,中文在线涨2.54%,蓝色光标、捷成股份也随之跟涨。02 闪耀的“火苗”内容付费试了又试,如今态度还愈加坚定,短视频平台的底气,离不开近一年来短剧——尤其小程序短剧——所展现的强力吸金能力。目前,短剧正以较短的回报周期、不俗的变现能力快速发展。从直观的数据来看,《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24小时用户充值破1200万、《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流水破2000万、《*》上线八天投放消耗突破1亿……可以说是吸金疯狂。图源:小短剧截图小程序短剧编剧玩纸对DoNews说:“小程序短剧的制作成本并不高,早起的几万就可以搞定。如今卷起来了,成本也能控制在几十万。”几十万撬动上千万甚至过亿,这已经是一本万利了。在“2023·增量效应”磁力大会上,快手高级副总裁、商业化负责人王剑伟给出了一组数据:“全网付费短剧GMV 2022年同比2021年增长了超过670%,我们预估2023年的增幅可能也是达到160%以上,整个付费短剧的盘子我们认为在2023年大概率会突破100个亿,而且它还在高速增长。”短剧快速壮大的市场规模以及用户惊人的付费能力,犹如强心剂,让短视频平台看到了内容付费的潜力。而另一方面,此前小程序短剧对于短视频投流的依附性,也让平台有着可发挥的空间??垂〕绦蚨叹绲娜硕贾?,它的付费路径简单又直给:刷短视频时不经意看到投流素材,点击广告按钮,一键跳转到微信小程序,之后在付费观看完整版??梢钥吹?,一切的收费都是在于投流。小程序投资人E君表示:“小程序短剧爆款100%都靠投流。因为小程序平台是没有流量的,要想剧集被用户看到,就必需去投流,才能吸引用户进来,用户进来了才能有后续充值。”而为根据数据平台「有米云」的统计,目前小程序短剧的主要投流,九成以上的预算都会消耗在短视频里。因此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这很容易做成一个闭环??烁斗压δ芎?,短剧的曝光、付费、观看都能在平台内发生,又何必再跳转到小程序里多此一举?03 短视频内容付费能走通吗?长视频平台用了十年跑通会员付费,其上的微短剧至今还没能养成用户的付费习惯,需要依赖平台补贴和商务广告。为什么成本更低、周期更短的小程序短剧,却能先一步跑通,用流量投入撬动千万收益?究其原因,是盈利逻辑的差异,让短剧的内容更“吸引人”。长视频平台的短剧付费分账模式与网剧分账类似,依照内容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设置单价。制作方与平台再根据分账进行分成,总分账包括会员付费期分账、广告分账期分账和招商分账等??此剖歉壑诳吹?,实则是和平台机制有关。而小程序短剧则不同,能挣多少钱,是看内容吸引用户充值量来来决定。“就像直播间里的商品一样,你商品够硬,大家就买的多;你商品不够硬,大家就不买。本质上,小程序短剧才更是一门真正的to C的生意。”E君描述。商业逻辑上,小程序短剧才更符合以产品为竞争力,这也是其起步晚,却先跑通的原因。如今抖音开通付费服务功能,又将是否开通权限交给创作者们,将小程序短剧内容的商业逻辑照搬过来,又简化了其付费场景,逻辑上有着很大的可行性。目前的问题是,除了短剧付费,用户对于其他品类的内容付费接受程度不高,付费心智还需花时间培养。而短剧是以“爽”为卖点,有些内容还充斥着擦边、软色情,甚至毁三观,被封禁下架风波不断,当被搬上更大的短视频平台上,只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梢坏┱庑? “爽点”被“滤去”,短剧是否还能收获用户的喜爱,就不好说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理解拼多多,就是理解消费新趋势
正文 茶饮第二股争夺战日趋白热化 自奈雪的茶登陆港股之后,其他茶饮企业一直没有能冲出市场重围的,就在最近茶饮第二股的争夺开始白热化,茶饮产业的未来我们又该怎么看呢? 一、茶饮第二股争夺战日趋白热化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有消息称茶百道计划今年内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将进行香港NDR。上述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今年8月15日,茶百道便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茶百道IPO再次引发市场对于新茶饮品牌上市潮的关注。今年以来,包括“万店王”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茶饮、霸王茶姬、甜啦啦、茶颜悦色等先后传出IPO不同进度的消息。11月初,星巴克公布了2023财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第四季度收入达到8.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5%(去除汇率变动影响)。与此相对的是,瑞幸第三季度的总净收入为72亿元,同比增长84.9%。这意味着,继二季度营收首超星巴克中国之后,瑞幸再次登顶国内咖啡市场。同时瑞幸的“规模化打法”又一次得到印证。从价格战开始。此前以奈雪的茶、喜茶为代表的高价品牌旗下产品大多位于20-35元之间,CoCo都可、古茗茶饮、霸王茶姬等多数品牌产品价格多在15元左右以内。2022年开始,喜茶两次下调产品价格,称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类新品。而奈雪的茶则直接将价格主力区间调整至25元以下,此外乐乐茶等品牌也纷纷跟进,将产品价格进一步拉低。仅以这次的主角茶百道为例,据自媒体咖门的报道,而在此之前的今年6月,茶百道完成了创立十余年来的首笔融资,由兰馨亚洲领投,番茄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彼时估值近1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亦是今年以来新茶饮赛道较大额度的一次融资。茶百道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茶百道门店的零售额达到约133亿元,2020年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39.7%。 这个数字在行业里足够亮眼。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认为, 按照零售额计,茶百道在新茶饮市场的份额占据第三,达到6.6%。二、茶饮产业的未来到底该咋看?茶饮第二股的争夺战日趋白热化,茶饮产业的未来备受关注,我们该如何分析判断这件事呢?茶饮第二股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产业又有什么样的影响?首先,茶饮的崛起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崛起的体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升级,饮品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中国特色饮品的崛起,尤其是以茶饮为代表。茶饮,深深扎根于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又与现代流行元素巧妙结合,逐渐在饮品市场中独树一帜,甚至超越了传统的舶来品咖啡,成为了中国特色饮品的代表。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茶饮的崛起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无论是清新的绿茶,浓郁的红茶,还是醇厚的乌龙茶,都为中国茶饮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口感选择。与此同时,茶饮品牌也紧紧把握住了现代流行元素,通过不断创新,将茶饮与潮流文化、健康理念等融为一体。比如,以水果茶、奶盖茶、芝士茶等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时尚的包装,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茶饮店也成为了年轻人社交、休闲的重要场所,进一步推动了茶饮市场的繁荣。此外,与舶来品咖啡相比,茶饮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习惯和饮食文化。茶饮不仅种类繁多,口感丰富,而且具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养生保健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使得茶饮在中国市场上的接受度逐渐超越咖啡,成为中国特色饮品的代表。其次,随着茶饮市场的繁荣和竞争的加剧,市场趋势也变得更加明显,一些趋势已经逐渐形成:一是大规模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随着茶饮市场的参与者增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许多品牌选择了价格战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这种价格战的趋势日益明显,甚至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常态。在商家的眼中,低价策略是迅速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也无疑会导致利润空间的压缩。长时间的价格战使得整个茶饮市场变得如同红海一般,品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品牌不仅要面临盈利压力,还需要考虑如何在价格战中保持品质与服务,从而带来了举得市场压力。二是联名玩法已经开始日益内卷。为了提升产品的销量和扩大市场影响力,许多茶饮品牌开始尝试与其他品牌进行联名营销。这种策略不仅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还能通过合作品牌的影响力吸引到更多的潜在客户。例如,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星巴克等数十个新茶饮、咖啡品牌在今年前十一月共发起超过105起产品联名营销。这种联名营销的方式在短期内确实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销量,但长期而言,品牌需要权衡联名活动对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的影响,避免过度联名导致品牌形象的?:?。三是各大品牌加速攻入下沉市场。随着一线城市的茶饮市场逐渐饱和,各大品牌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规模庞大,但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因此,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建立品牌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来适应下沉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成为了茶饮品牌面临的新挑战。这种产品下沉的趋势日渐明显,也预示着茶饮市场的竞争将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广泛的地区扩散,这对品牌的市场布局和战略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在茶饮市场的发展历程中,经常会听到关于“茶饮第二股”的讨论,这代表了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从长期的市场发展角度来看,茶饮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争夺“第二股”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在整体市场中的地位和持久发展。因此,无论哪个品牌成为“茶饮第二股”,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品牌是否能够持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维护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茶饮品牌的考验其实更为重要,当前的考验其实集中于三个地方:一是价格的极度内卷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选择了降价策略。这种内卷化的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对于品牌来说,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维持品质,同时确保利润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二是创新的难度日益增加。在茶饮市场的初期,简单的创新如新的搭配、新的口味都可能引发消费热潮。但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无论是文化创新联名还是产品创新,都需要更高的创意和市场洞察力。因此,爆品的出现变得越来越难,这对品牌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加盟与直营的平衡。加盟可以快速扩张品牌的影响力,直营则可以更好地维护品牌形象和品质。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加盟的数量增多,如何确保加盟店的品质与服务与直营店保持一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加盟与直营的矛盾与调和日益显著,品牌需要在快速扩张与维护品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梢运?,第二股马上就要出现,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其背后需要我们理解的是茶饮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机遇但也同样面临着诸多考验。品牌不仅需要在外部市场竞争中保持敏锐洞察力,还需要在内部持续修炼内功,确保品质、创新与服务始终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只有这样,无论品牌是“*股”还是“第二股”,都能在茶饮市场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真正获得长期的竞争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一颗难倒了苹果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