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企业购买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是什么?
正文 客户变敌人,英伟达帝国出现一条裂缝 回过头看,正是英伟达从管理风格到战略蓝图的偏执使它抓住了AI的时代红利。但红利过后,英伟达激进的业务风格也使其更容易陷入到动荡中。 英伟达是硅谷中命运最跌宕起伏的公司,曾多次上演过两年涨数倍,一年跌九成的故事。今年ChatGPT横空出世,引爆了AI战争的火药桶,早早布局AI芯片的英伟达又开启了狂飙模式。英伟达营收、净利润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同比增长。业绩推动了股价,年初至今,英伟达暴涨2.4倍,市盈率已超过63倍,远超微软的38倍、谷歌的28倍。但业绩带股价的趋势近期被打破了。前不久英伟达发布了三季报,其营收、净利润均远超分析师预期,出人意料的是财报发布后,英伟达股价下跌2.46%。股价下跌的直接原因是英伟达预期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四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将大幅下降。但目前英伟达正尝试为中国定制合规芯片,未来有望规模管制风险。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英伟达的客户正集体变成它的敌人。本文持有以下观点:1、英伟达增长有了放缓的迹象。英伟达预计下季度环比增长10%左右,较近两个季度的环比增速的88%、38%下降明显??悸堑?,英伟达三季度电话会议表示目前产能瓶颈已经几乎解决,目前决定英伟达销量的核心因素已经成为需求端。2、英伟达正遇到替代危机。如今,科技巨头的AI迭代以及AI业务利润都被英伟达卡了脖子。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已经开始自研芯片。目前,巨头自研芯片已经在特定场景下对英伟达形成替代。3、激进的业务风格使英伟达容易大起大落。英伟达是硅谷最偏执的公司,产品成熟后,英伟达仍然all in性能,容易被注重功耗和成本的客户换掉。而在业务上,英伟达不在意周期,一旦有重要零部件,便下单锁定产能,时常使业绩受到反噬。01 业绩预期首现放缓迹象发布了超预期财报后,英伟达股价却罕见出现了下滑。第三财季(8月-10月),英伟达营收实现18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远超分析师预期的160.9亿美元,经调整净利润100.2亿美元,同比增长588%,远超分析师预期的75.4亿美元。业绩虽然炸裂,但英伟达股价给出了负反馈。财报发布后,英伟达股价盘后一度下跌6%,开盘后英伟达股价下跌2.46%。股价要结合预期看,英伟达的股价今年已经涨了2倍多,市值已经达到了1.2万亿美元。如此强劲的表现,需要持续超预期的业绩来支撑。但英伟达的营收预期开始减缓。英伟达下季度环比增长收窄至10%左右,而英伟达近两个财季的营收环比增速为88%、38%??悸堑接⑽按锶径鹊缁盎嵋楸硎灸壳安芷烤币丫负踅饩?,目前决定英伟达销量的核心因素已经成为需求端。由此可见,下季度营收环比增速远低于前两季度的环比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需求端的变化。需求变化一定程度上是受地缘政治的影响。10月份,美国政府再次收紧高性能GPU出口,英伟达芯片销往中国受到影响。英伟达高管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了出口管制问题:“在过去几个季度,中国等市场占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的20%—25%,如果刚才提到的出口管制新条例马上生效,那么我们预计四季度在这些市场我们的销售额将有大幅下降。”即使抛开地缘政治,英伟达同样免不了营收放缓的问题。摩根大通交易部门分析师也在财报发布前的报告中写道:“我与许多业内人士交谈过,他们对需求大爆发后最终的回落持更为悲观的态度。”对英伟达营收持悲观态度不仅仅是因为行业订单需求的放缓,更大的危机在于英伟达的客户正变成敌人。02 熟悉的平替危机谷歌探索AI深度学习初期曾向英伟达疯狂扫货。但几年之后,谷歌携AlphaGo惊艳亮相时,驱动AlphaGo的芯片不再是英伟达的GPU,而是谷歌自研的TPU芯片。再过三年,相似剧情重演。曾经被黄仁勋视为标杆客户的特斯拉也告别英伟达GPU,先是推出了以NPU为核心的FSD车载芯片,然后又拿出了用来搭建AI训练集群的D1芯片。如今的大模式时代,英伟达又一次遇到被替代的威胁。微软、Meta、Google、亚马逊、特斯拉等英伟达的大客户,今年都投入到更多资源研发 AI 芯片,甚至 OpenAI 都开始筹备芯片项目。进度快的微软、谷歌已经将自研芯片用到大模型上,比如Microsoft Azure Maia 是一款AI加速器芯片,可发挥类似英伟达GPU的功能,用于OpenAI模型等AI工作负载运行云端训练和推理。降低成本是科技巨头自研芯片的直接动力。利润丰厚的H100推动英伟达利润率攀升到 45%,是全球*奢饰品集团 LVMH 的两倍。英伟达高昂的利润,就是客户的成本。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出现了:客户自研一款芯片,能省更多。比如,Google最新的AI 芯片TPUv5e在训练、推理参数少于2000亿的大模型时,成本低于英伟达的A100或H100。这意味着科技巨头自研芯片哪怕不能完全与英伟达完全脱钩,也可以降低对英伟达的采购比例,带来更低的成本。节省成本是一方面,垂直整合打造差异化是另一方面。如今科技巨头的大模型迭代很大程度上依赖英伟达芯片的迭代速度,科技公司想要在大模型竞争中形成独有优势,自研芯片也是必要之举。这就好比,安卓机迭代还得看高通的脸色,而苹果能完全主导自家产品的迭代节奏。当科技巨头从客户变成敌人,科技巨头还会抢占英伟达更多的客户??萍季尥沸酒诓坎馐院?,会通过云计算平台对外提供服务,与英伟达争抢客户。阿尔特曼近期接受采访提到,“虽然今年 GPU 紧缺,但明年情况会更好。因为 Google、 微软等公司自研的新款 AI 芯片将会投入市场。OpenAI 已经开始测试微软发布的 AI 芯片。”OpenAI测试微软芯片并非个例,据外媒爆料,大型科技公司的云计算团队,已开始频繁劝说客户改用其自研芯片,而不是英伟达的GPU。英伟达固然是目前为止*的赢家,但没人知道平衡什么时候会被打破。03 英伟达会不会再次大起大落?“我们不需要假装公司一直处于危险之中。事实上,我们一直处于危险之中,而且我们深有体会。”11 月 9 日,黄仁勋在一场活动中说。英伟达剧烈的股价轨迹也能看到公司始终处于危险中:两年涨15倍,然后一年跌90%;三年涨12倍,然后一年跌85%;两年涨7倍,然后三个月跌58%;一年半涨3倍,然后1年跌70%;而如今,英伟达一年不到又大涨了2倍。英伟达股价总是大起大落,是其产业链所处位置和偏执管理风格共同耦合的结果。英伟达处在产业链上游,客户又集中在极少数的消费科技公司上。而下游几十亿消费者的客户关系始终留在这些科技公司公司手上。如果有一天,科技巨头有了性能足够强的产品,随时可以换掉英伟达。而英伟达过于偏执和激进的产品策略也正在迫使客户换掉自己。为了顾及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功耗,苹果、英特尔等竞争对手的芯片常常一年只能提升不到 20%。而“黄氏定律”要求性能12个月翻一倍。但实际上,很多业务场景用不到如此高的性能,华尔街分析师就曾多次质疑英伟达,为什么要给游戏显卡不断增加计算性能,让它们越来越贵和难卖?偏执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也体现在业务经营上。芯片市场需求和产能经常错置,但英伟达却从不在意周期。一旦有重要且抢手的零部件,他就会下单锁定产能,目前AI芯片供应瓶颈主要是 CoWoS ,英伟达包下了台积电约六成 CoWoS 产能。英伟达的大手笔采购,让供应商都感到担心。台积电曾提到,看不清楚 AI 的火热需求是不是短期泡沫。但英伟达的订单就在那里,台积电只能选择大幅扩产跟上。而从过去看,激进的业务策略也曾使英伟达遇到过反噬。由于半导体行业遇冷,2022年二季度,英伟达营收环比下滑19%,之前的激进采购又造成了库存危机,2022年英伟达存货提高了一倍。其股价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腰斩。回过头看,正是英伟达从管理风格到战略蓝图的偏执使它抓住了AI的时代红利。但红利过后,英伟达激进的业务风格也使其更容易陷入到动荡中。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懂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洋河打响「第三保位战」
正文 暴雪重启国服 迄今为止,字节跳动、腾讯、完美世界等企业,都纷纷传出过要重拾动视暴雪中国代理业务的传闻。 离开中国一年后,暴雪终于要回来了?2023年1月24日,动视暴雪关闭了中国战网,留下了千万心凉的中国玩家。一年过去后,动视暴雪如愿把自己打包卖给了巨头微软,而国内玩家们,也开始逐渐习惯“没有暴雪的日子”。成功卖身的暴雪,自然是放不下中国市场这么一大块蛋糕,在狠心抛弃一年后,又厚着脸皮前来“求复合”。迄今为止,字节跳动、腾讯、*世界等企业,都纷纷传出过要重拾动视暴雪中国代理业务的传闻。最新版本,则是动视暴雪将继续和网易合作,重启国服。尽管以上绯闻都没有定论,但是动视暴雪回归中国市场,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公司回来了,游戏又能重新开始了。但折腾一年后,暴雪和中国玩家,还能和好如初吗?香饽饽变烫手山芋,暴雪惹了谁?动视暴雪在中国最火的那几年,简直就是众星捧月。网易当时为了从九城网络手里抢过《魔兽世界》的代理权,大下血本,拿下了暴雪的“天价转会合同”。时过境迁,网易已经不用靠暴雪来赚钱,而暴雪的再次想要加价转会,也被网易无视。恼羞成怒的动视暴雪,决定和中国进行彻底切割。不管国内玩家如何发声、呼吁,动视暴雪还是在1月23日毅然关闭了中国战网。更过分的是,在1月20日暴雪甚至在2023年《炉石传说》赛事上加了一条规则:禁止中国地区的用户参赛。划线翻译:居住在中国的玩家不允许参赛暴雪中国玩家们彻底炸锅了,把暴雪喷上了热搜。高傲的动视暴雪自然是无视了中国玩家的愤怒,继续忙着自己的收购案。但很快,动视暴雪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一夜之间,动视暴雪从此前的主动脱钩、爱答不理,变成了心心念念回归,甚至有点谄媚。动视暴雪总裁迈克·伊瓦拉说:“希望尽早回归中国大陆市场,因为‘这里有数百万热爱暴雪的玩家’,公司很希望让这些忠实玩家重新玩上暴雪的游戏。”老总都放话了,暴雪自然有所动作。2023年间,中国互联网大厂和暴雪之间的“绯闻”就没有停止过。*个传出绯闻的公司,是一直眼馋游戏领域的字节跳动。从去年底,就网传字节旗下的朝夕光年会接盘暴雪。但很快,字节跳动今年对游戏业务进行了大整改。朝夕光年自己都“泥菩萨过江”,和暴雪的“婚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字节退场后,下一个和暴雪传出绯闻的是腾讯。腾讯旗下的“魔方工作室”在B站直播时,曾经播出过《魔兽世界》相关内容。玩家们非常兴奋,本以为腾讯会接盘,但却等来了腾讯的再三否定。除了字节、腾讯外,包括游戏巨头*世界、阿里巴巴,甚至《魔兽世界》的老本家九城网络,都传出过和动视暴雪的“绯闻”。不管暴雪如何暗示,但以上大厂最终都没能如愿成为暴雪的“接盘侠”。尽管暴雪曾经辉煌过,但现在的暴雪,一有“背叛玩家”的先例,其次还拥有庞大的体量,即便是规模再大的大厂,也不能把暴雪消化殆尽。因此,大厂们对暴雪“避之不及”也有原因的。最新一个和暴雪传出绯闻的大厂,是老相好网易。对于双方来说,复合可能是*的选择,毕竟二者互相轻车熟路,玩家也不用费时熟悉新的平台。不过到目前为止,面对这个“绯闻”,动视暴雪和网易均没有做出回应。动视暴雪,把自己从香饽饽,“作”成了人见人怕的烫手山芋,全因为惹了不该惹的人:玩家。打脸自救的暴雪还有什么“难言之隐”?从爱答不理,到硬着头皮都要贴上来。动视暴雪变脸的速度之快,让人始料未及。但其实,盘点一下动视暴雪近几年的所有动作,就会发现动视暴雪的骚操作,不是毫无道理的。由于管理混乱和创新能力下降,动视暴雪在近几年间业绩一直非常拉胯。深知回天乏术的暴雪高层,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损招:出售公司,套现跑路。于是乎,把公司的营收做好看,成了他们的*目标。暴雪找到的新大腿是财大气粗的微软,只不过微软收购暴雪的目的也很直接:看中动视暴雪在手游方面的潜力,以及顺便丰富自家X-Box游戏体系。不巧的是,2022年第四季度,动视暴雪的净利润大跳水,同比下滑28.6%至4.03亿美元。收购案迫在眉睫,动视暴雪必须把业绩下滑的锅甩出去。于是乎,中国玩家和网易,就成了暴雪“业绩下滑”的背锅侠。暴雪的“甩锅计划”进行得还算顺利,2023年的第二季度,动视暴雪的业绩缓慢回春,净收益高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微软也在10月中旬成功收购暴雪,高层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业绩回暖、新大腿抱紧,暴雪就立刻厚着脸皮重新找上了中国市场,原因无非有二;首先,暴雪肯定是舍不得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毕竟耕耘了25年之久,中国市场也一直都是暴雪稳定的收入来源。在2022年的第三季度,网易代理的暴雪游戏,总共给动视暴雪带来了3.75亿人民币的收入,尽管只占了3%,但表现却一直稳定。中国市场近几年对电竞行业的大力扶持,也符合暴雪一直以来重电竞的发展方向。暴雪并不傻,在糊弄完新爹微软后,自然要赶紧重新捡起来这个“弃子”。只不过,如此做法,也有点太把中国市场当做工具人了。此外,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无心插柳”,也让动视暴雪回归的意愿更强了一些。在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时,欧美各国的监管机构纷纷以“反垄断”之名,给这起收购案使绊子。而只有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以德报怨”,给收购案开了绿灯。念着中国市场的好,动视暴雪这才厚着脸皮,一心求“复合”。如今,动视暴雪的“万恶之源”CEO鲍比·考迪克,已经完成了自己“出卖公司、套现跑路”的目的,带着3.75亿美元潇洒离职。跟了微软的动视暴雪,似乎可以继续慢慢回到玩家熟悉的那个用心做游戏的精品游戏公司路线。只不过,动视暴雪重返中国市场的道路,似乎远比想象的要曲折。回归之前,暴雪还有两处致命伤动视暴雪要面临的*道难题,就是愤怒的玩家们。先不说一夜之间游戏停服,让多少暴雪粉丝们难以接受。玩家们在一夜之间少了自己熟悉的社群、生活方式。而更多依靠游戏内容为素材的主播、视频主们,则是完全丢了工作。在“脱钩事件”中比暴雪还绝情的,当属各大游戏直播网站。暴雪前脚发布公告关闭中国战网,部分直播网站就开始“切割”暴雪游戏主播了。虎牙主播@春哥就曾抱怨称,自从暴雪宣布要退出中国后,平台官方就以“人气下滑”为理由停止给他支付工资。平台背刺还不是最可怕的,内容方向丢失,才是真正让主播和视频主们崩溃的原因。暴雪游戏主题的主播和视频主们,在短时间内必须面临转型或转行的难题。一大批曾经的《魔兽》《炉石》主播,选择转行去做探店、汽车等和游戏完全无关的领域,无异于从头开始。尽管较大的粉丝基础让头部博主们不至于“瞬间失业”,但是变更内容,无异于一家公司更换了主营业务,这带来的影响和风险也不容小觑。动视暴雪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立足,这些“高阶玩家”,其实功不可没,他们带来的影响力和传播度,是暴雪无法衡量的。想办法安抚他们,是动视暴雪回归后,必须面对的难题,而在暴雪回归后,是否还能重现当初的蓬勃讨论度,也是未知数。而动视暴雪回归中国的第二道难题,则来自行业。动视暴雪的任性做法对中国电竞行业的损害,很可能让自己失去另一片潜在的业务土壤。在年初暴雪宣布“中国玩家不得参与2023年《炉石传说》赛事”时,最受伤的,莫过于中国国家《炉石传说》电竞队。中国《炉石传说》队在圈内,无论是实力还是名望都是有口皆碑的。2018年,中国队曾在暴雪嘉年华上以3:1大比分横扫巴西,夺得冠军。而在《炉石传说》随着动视暴雪退出中国市场后,曾经为国争光的健儿,如今也只能成为大厂之间博弈的弃子。今年杭州亚运会,《炉石传说》也没能入选比赛项目,对于国内的诸多电竞俱乐部和运动员来说,他们只能选择暂时“退役”了。吃亏的也不仅仅是俱乐部和运动员,俱乐部背后的赞助商、赛事主办方等行业方,都相当于竹篮打水一场空。失去玩家的信任,损失的可能只有短暂的流量,但失去行业的信任,损失的则是未来数年的发展前景。电竞行业的蓬勃发展,是每个游戏公司都乐于看到的景象。而像动视暴雪这样,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先背刺玩家,再背离行业的做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于大厂来说,动视暴雪回归或否,可能只是商业和市场相关的一场游戏。在耗尽了精力和热情后,国内的玩家们,无论职业与否,想必很难再对动视暴雪重燃当初的激情。毕竟,失去的信任,很难赎回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霸王茶姬,挺进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