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母子公司之间发生借款时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正文 惊天BD蕴藏神秘 百利天恒与BMS这笔交易也刷新了国内Biotech对外授权交易的预付款纪录,过去的纪录由百济神州授权诺华替雷利珠单抗的交易创造(6.5亿美元首付款),一定程度彰显了买方BMS的决心和BL-B01D1的市场价值。 12月12日,Biotech百利天恒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一项关于EGFR×HER3双抗ADC产品BL-B01D1的合作协议,SystImmune将通过关联公司负责在中国大陆的开发、商业化及生产,并生产供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使用的药品,BMS将*负责BL-B01D1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协议生效后,BMS将向SystImmune支付“首付款8亿美元,和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71亿美元潜在里程碑”。百利天恒与BMS这笔交易也刷新了国内Biotech对外授权交易的预付款纪录,过去的纪录由百济神州授权诺华替雷利珠单抗的交易创造(6.5亿美元首付款),一定程度彰显了买方BMS的决心和BL-B01D1的市场价值。一时间,医药行业各类投资者心里有股五味杂陈涌上心头。百利天恒上市以来高达430.81%的年涨幅,到底是谁错付了?01重赏下的有趣结构百利天恒与BMS的交易的结构,与我们经??吹降腂iotech出海的BD有所差异。往往Biotech授出分子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权益,海外的开展大部分或者所有临床开发的费用均由买方报销,新开临床的话语权也基本掌握在买方手里;这样的好处在于,卖方能够*程度获得中短期的现金收益(首付款),同时规避了后期大的临床开支和临床失败的风险。这种交易结构下,往往买方远期收益除了达成的里程碑付款外,一般还有低双位数或者高个位数的销售分成,假设顺利推进到商业化阶段,那么提取的销售分成将对于买方是纯利润。本次交易结构的特殊性在于:百利天恒在保留国内权益权权益的同时,届时需要在净销售额向BMS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另外,百利天恒将与BMS将共同分担BL-B01D1全球开发费用,以及在美国市场的利润和亏损;在美国和中国大陆以外,百利天恒将从净销售额中收取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与百利天恒与BMS这笔交易类似的,要追溯到传奇生物与强生BCMA CAR-T的授权合作,当时强生支付了3.5亿美元首付款,后续强生与传奇生物在大中华地区以3:7的比例共同承担成本和分享收益;除此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区,这一比例为5:5。这类交易结构带来的好处也非常直接,一个是表观呈现的交易金额,另一个是远期的收益:1)像总量金额较大的后期管线交易,MNC往往会审慎考虑这项交易的成本和远期获益,尤其会将临床开发成本考量进去;而百利天恒选择了共同承担的模式,这样BMS一半需要支付的海外临床开发费用将转化为现金,推高整体前期的预付款规模(8亿美元首付款,加上市场预计是“附条件”的5亿美元预付款);同时我们看到传奇生物在2017年就以这样的模式获得了当时看来“超高的”首付款。2)待到产品商业化后如果能有一个非?:玫南凼杖?,那么买方能获得的收益远比“净销售额的低双位数分成”要多,比如传奇生物能获得BCMA CAR-T产品50%美国的收入,预计百利天恒与BMS在美国的风险共担比例也大概是各一半这样的比例。不过,这样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众所周知,欧美开展临床的费用是国内的数倍,且如果开临床的话语权由BMS主导的话,百利天恒所获得的前期首付款可能会在海外开发的过程中大量“回吐”,比较直观的例子是传奇生物在BCMA CAR-T商业化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同步自身高研发投入和BCMA CAR-T高额的商业化开支,被迫不断向市场融资来支撑渡过未到达盈亏平衡点的前段销售爬坡期。所以,这样巨大的交易金额下Biotech的*获益可能是远期兑现,而不是前期的令人惊叹的首付款,当然它也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也足以看出百利天恒对于BL-B01D1的信心和期待。02BMS口不对心全球肿瘤或非肿瘤的大药厂都在扫货ADC,作为开发出销售额仅次于K药的PD-1“O药”的BMS,在ADC的布局层面,多少是带点“落后”在身上的。有人说:BMS不买ADC是因为策略“专一”,专注下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开发,从CLTA-4到PD-1再到LAG-3等等。在自身面临巨额专利悬崖的背景下,眼看默沙东、辉瑞、阿斯利康在ADC领域逐步取得战果,BMS显然坐不住了。在2023年12月之前,BMS在ADC领域展开了两项对外合作。2021年6月,BMS与卫材达成合作共同开发FRα ADC产品MORAb-202,BMS支付了6.5亿美元的前期付款、潜在24.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当前FRα ADC的先驱Immunogen已经被艾伯维超过百亿美金的价格收购,而MORAb-202则有望成为赛道中的me better产品。BMS并不满足于这种单品的引进,想要构建“下金蛋的鸡”ADC*的技术平台。今年4月,BMS与ADC Biotech公司Tubulis达成合作,利用Tubulis的P5偶联ADC平台开发新一代ADC药物,BMS并为此支付“2275万美元首付款+超10亿美元潜在里程碑+销售分成”。Tubulis的ADC技术平台十分有特点,其不仅能够快速生成具备稳定Linker的ADC,而且其ADC平台产生的ADC具备在体内具备持久的效力。而这一次重金与百利天恒展开合作,预估是基于两大考量,一是要在双抗ADC这个更前沿的领域取得先机,二是基于EGFR×HER3双抗ADC背后的广阔适应症市场,旨在拿下一个足以撼动大癌种市场的大单品。03新药物形式的迭代价值押注最前沿的创新药物领域,往往弹性会比想象的还要大(当然同时也要承受归零的巨大风险)。相对于传统单抗ADC,双抗ADC不仅可以增强肿瘤靶向性,减少或避免传统ADC因脱靶而带来的毒性,同时可进行更好的内化 增强杀伤效果,解决单靶点ADC存在的耐药性问题。这种机制上可能的优势,其实在部分双抗ADC分子的早期安全性临床数据就得以显现,比如Zymeworks的HER2双抗ADC产品ZW-49公布的一期临床数据显示接受治疗的35名患者没有出现治疗相关的血液毒性、肺毒性及肝毒性,90%以上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再如康宁杰瑞的HER2双抗ADC管线JSKN003在近期公布的早期临床数据,同样揭示了其安全性的潜力。过往,传统ADC药物的毒性往往会影响产品剂量爬坡,这可能会造成一款产品适应症拓展受限,从而影响整个产品的销售峰值,典型例子可能是阿斯利康和*三共合作的DS-8201所产生的间质性肺炎严重副作用,影响了其部分适应症的前线进展。本次交易的主角BL-B01D1,其安全性基于双抗ADC的特征,并不像部分传统ADC那么严重(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其双靶点的特性,使其在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等领域保留了巨大潜力,相信这也是BMS下注的重要原因。同理,这种新药物形式分子迭代价值,在另外的新药物形式领域也得到验证。如2021年7月辉瑞以“首付款6.5亿美元+3.5亿美元股权投资+1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的24亿美元交易总额拿下Arvinas全球进度*的蛋白降解药物ARV-471;再如康方生物全球进度最快的PD-1/VEGF双抗AK-112以首付款5亿美元及最高50亿美金交易总额授予Summit。结语:不得不说,尽管这个交易结构的确有为了创造出海记录而呈现“虚假繁荣”的可能性,但百利天恒顶住市场质疑的压力,用巨额的出海交易给国内的创新药Biotech长脸了一把。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瞪羚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消失的双12
正文 跨境电商年度战争:从短跑换长跑 当下,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把最初始的路径跑通了,各家都在探索新的出路、新的增量。“出海四小龙”的发展逐渐成熟,激烈的竞争逐渐分化,定位和打法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各分天下”的局势,留给中小平台的机会不多了。 北美的“黑五”购物节的热闹刚结束,中国的电商企业就迎来另一场狂欢——2023年11月29日晚间,拼多多盘中市值首次超越阿里巴巴,一度成为美股市值*中概股。此前一天,拼多多发布Q3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688.4亿元,同比增长94%,远高于市场预期的548.72亿元。尽管备受瞩目的Temu未在财报中被直接“点名”,其营收、成本、营销投入等数据也未披露,但业内共识是,Temu是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亮眼的*功臣。据《晚点 LatePost》,Temu为 2024 年定下的GMV目标为300亿美元,比2023年目标的两倍还多。与Temu并称为“电商出海四小龙”的SHEIN、TikTok Shop、速卖通(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同样各自消息不断:路透社于28日称,SHEIN已秘密申请在美国上市,可能在2024年启动IPO;TikTok Shop虽然在10月迫于印尼政策压力暂停业务,但仍然积极寻求东南亚业务转机,而按印度尼西亚贸易副部长杰里·桑布阿加于28日的表态,只要遵守印尼适用的法规和程序,TikTok就可以自由地与任何电子商务平台合作;阿里国际数字商业(AIDC)在蒋凡掌舵后有明显增长,在阿里巴巴集团11月16日发布的2024财年二季度财报中,阿里国际数字商业与菜鸟集团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53%、25%,是增长最为强劲的两大集团。尽管在“黑五”与“网一”大促期间,“出海四小龙”拿出了看家本领,折扣、补贴、战报接二连三。但宏观来看,这似乎不再是一场刀光剑影的混战,而是各有各的发力方向。这也预示了各平台在2024年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到,其战略层次正在拉开。Temu的*目标仍是增长,而相比Temu在北美的激进价格战,被视为*竞品的SHEIN则以利润为先,将目标转向深化供应链与品牌效应,今年其更是先后入股Forever21母公司、举办平台招商大会,加速平台化战略;TikTok Shop以社交电商模式突飞猛进,但始终未能摆脱合规魔咒,今年其在努力保住东南亚市场的同时,在北美谨慎试水,明年或将继续主攻美国与东南亚市?。凰俾敉ń衲暝虬阎饕Ψ旁诜裆?,与菜鸟推出“全球5日达”,升级的物流体验让其在欧洲与韩国持续增长。明年,速卖通大概率会坚持此战略,继续深耕欧洲市场??缇车缟讨秸罴ち艺返氖焙?。接下来,是“出海四小龙”逐渐摸准定位的时机。如果此前的战役是竭尽全力的100米短跑赛,现在则转换成了全程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心。01、价格战,不再是*的策略刚刚过去的“黑五”海外购物节,“电商出海四小龙”们尽情展现着才华:Temu在首页挂出了“降价90%”的横幅,并将活动周期拉长至47天;TikTok Shop其次,活动持续35天;SHEIN的大促活动从11月6日起,持续26日左右。在中国跨境电商的“外卷”攻势下,亚马逊首次拉长将黑五大促时间拉长至11天。低价突围,仍是Temu的拿手好戏。本次黑五,Temu为用户发放了100美元、200美元大额优惠券。高性价比吸引了大量用户,此前,Temu一度被留学生称为“开局神器”。大促期间,也有商家晒出爆单记录,表示“托黑五的福,今天破了1700单。”上线的一年多时间里,Temu始终坚持低价策略,主打的“砍一刀”“拼团”等概念,已经植入进了美国用户的心智。“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是Temu年初在超级碗上投放的洗脑广告,意在直白告诉观众:因为价格足够低,刷卡的时候,你可以像富翁一样忽略数字。Temu投放于超级碗的广告。图源:Temu官网被视为Temu竞品的SHEIN,此前被称为“北美版拼多多”,靠低价服装品类取胜,并逐步拓展了全品类商品,但从战略上看,其并未盲目加入价格战。据《晚点LatePost》,SHEIN今年要求部分同款商品价格不能高于Temu,一旦价格高了就会更换供应商,或者为商品提供补贴,但“SHEIN的补贴是有限度的,对于Temu平台上*低价的同款商品,SHEIN会选择直接下架。”SHEIN的保守源于此前的利润下跌。2022年,SHEIN的总收入与GMV都保持增长,但利润为7亿美元,是创办十年以来首次下滑。一方面,SHEIN需要在今年保住账面好看;另一方面,SHEIN又面临着Temu、TikTok Shop的围剿,颇有“内忧外患”之感,此次赴美IPO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探索新的出路。对比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SHEIN,美区“新手”TikTok Shop的尝试较为小心。尽管TikTok Shop在大促期间对用户与商家进行了双端补贴,似有打价格战的趋势。但长远来看,TikTok Shop或许并不想完全靠低价取胜。与10月印尼站下线有关,TikTok Shop当下最在意的仍是合规风险。“低价”曾是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最鲜明的特征之一。现在,尽管这个标签未被全部摘下,但可以看到,除了Temu在价格战略上较为激进外,SHEIN、TikTok Shop都未死盯价格,而是在利用自身优势,建造平台特有的护城河。此外,各平台的打法,也预示它们的市场定位已经出现差异。Temu之所以坚持低价战略,是因为其首要瞄准的就是下沉市场。下沉市场的受众数量广泛,很适合打“群众基础”。有了用户基数后,Temu才可以更好地将“高性价比”概念植入消费者心中。并且,Temu的全品类定位意味着它迟早会与“老大哥”亚马逊正面“刚”,但亚马逊定位更加高端,Temu先用价格拉开差距,圈住特定人群,未来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SHEIN不再跟Temu硬拼价格,是因为供应链优势足够明显。SHEIN发展十年,制胜关键就是“小单快返”。比起传统的大批量生产囤货模式,“小单快返”更为灵活。SHEIN会要求工厂先小批量生产商品,在经过市场验证后,对销量高的商品加量订购,表现不佳的商品则迅速“砍掉”。据SHEIN员工消息,SHEIN仍会持续深耕广东的供应链网络建设。依托供应链优势,SHEIN开始探索平台化战略。在与SPARC Group旗下品牌Forever 21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后,SHEIN又收购了英国快时尚品牌Missguided。这些举动意味着SHEIN正逐渐渗透线下品牌,在全球化的同时也加速平台化运营模式。Forever21已正式上线SHEIN官网。图源:SHEIN官网长远来看,TikTok Shop也不会将重点放在“价格战”上。TikTok Shop直到今年9月才在美国全量开放,此前一直对商家的入驻审核极为严格。其更想在合规的前提下,探索兴趣电商与货架电商融合的可能性。“货找人”的兴趣电商模式适合做白牌商品,“人找货”的货架电商模式则利于建构商城的整体生态,对想做品牌化的商家有好处。老牌出海玩家速卖通也过了用低价厮杀的阶段。9月底,速卖通与菜鸟推出“全球5日达”服务,并率先在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韩国上线。阿里国际表示,本次“黑五”,沙特、阿联酋的消费者预计在10个工作日内收到订单。背靠菜鸟,速卖通的物流优势已经“外卷”到了*。大促期间的短期争夺或许会放出“价格战”的烟雾弹,但透过硝烟可以看到,低价背后,如何留存用户、克服物流与供应链障碍、搭建品牌影响力更为重要。“出海四小龙”各有所长,定位逐渐明朗。02、全托管:毒药还是解药?当下跨境电商赛道大火的全托管模式,并不是新鲜事物。亚马逊早期便诞生了VC(Vendor Central)账号类型,针对这类供应商,亚马逊会直接采购产品,并负责销售、后端物流等工作,这套流程与全托管十分相似。但很显然,亚马逊没有重点发展VC,用户认知也随之淡化。“电商出海四小龙”又重新将全托管模式带回行业视野:Temu从2022年9月1日与美国上线起,就一直贯彻全托管模式,卖家仅负责供货与运送到仓,定价、销售、物流、售后等环节均由平台负责;一直专心做自营的SHEIN也在今年年初开放了第三方卖家入驻,推行全托管模式;TikTok Shop于今年5月开放沙特与英国跨境电商全托管模式的招商,8月在美国上线全托管模式;速卖通从去年年底开始内部测试全托管模式,于今年4月全品类推广“Choice”频道。速卖通“Choice”频道。图源:速卖通官网全托管已然是跨境电商赛道的大趋势,但各平台的打法和考量有所不同。对Temu而言,全托管模式能将交易流程集中化,平台会对运营、物流、售后等过程更有掌控性,适合在初期快速走量,占领下沉市场。且由于商品会经手平台,空包、虚假交易的违规行为也会减少,规范化的操作更利于用户留存。SHEIN需要通过全托管模式接入更多优质商家,拓宽品类。霞光社联系到一位同时经营SHEIN和Temu的全托管卖家,对方表示,“SHEIN的门槛更高一些,需要营业执照等证件。而且比起Temu,SHEIN更注重产品图片上传时的知识产权问题,控价也没有Temu严重。”这也表明了SHEIN要一手抓增长,一手抓品牌的决心。全托管模式带给平台的“控制权”,也有利于在进入海外市场时集中规避合规风险,减少商户的学习成本。有业内人士告诉霞光社,“欧美对TikTok不是很友好,全托管模式也有政策考量。如果让商家运营、发货等,可能会出现搞不清楚规则的情况。前期由平台掌握是*的。”此外,TikTok Shop似乎也发现兴趣电商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兴趣+货架”电商模式,会更利于GMV增长。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全托管模式对于刚开始布局的货架电商来说,更像“不得不”的选择。速卖通对全托管的尝试比较谨慎,尽管速卖通今年力推“Choice”频道,但紧接着,其又上线了“半托管模式”——平台仍然会负责仓配、售后,但商家有更多自主经营权。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蒋凡在接过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后,想要做出成绩,全托管模式的优点是能吸引更多小微供应商入驻,平台可以用低价的小件商品提升单量;另一方面,速卖通似乎看到了全托管模式下存在的隐患:当商家转向单一的“供货商”角色,完全不涉及运营环节后,可能会离真实的市场越来越远,对产品的敏锐度、对消费者的感知也随之下降。均衡自营、全托管、半托管三种模式,才能让平台生态发展得更好。回到亚马逊为何没有大力发展VC模式的话题,就会发现速卖通的考量不无道理。《每日经济新闻》曾评价,“全托管基本省去了平台教育卖家的大部分成本,而这恰好是亚马逊曾花了大力气建设的。”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彭嘉屺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产品及卖家教育”。在平台的帮助下,卖家可以学习如何选品、定价,培养品牌思维,在面对电商赛道的激烈竞争时保持品牌韧性。而全托管模式只留下了“供货”环节,长远来看,商户的抗风险能力并不强,自主权及品牌能力的发展也较为有限。此外,当全托管模式成为全行业追求的热点后,这条赛道也会不可避免地愈加拥挤,商家内卷可能加剧,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业内人士向霞光社表示,平台压榨的还是卖家,全托管一定是趋势,好处也很明显,数据就是*证明,但“肯定不会一直这样,可能会慢慢开放自营”。03、跨境电商下一站,中东?根据霞光社发布的《2023年北美电商市场研究报告》,北美仍是全球*的电商市场之一。Statista数据显示,2022年北美电商市场已达到9440亿美元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将达到1.7万亿美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3%。Temu与SHEIN在北美的战役一度胶着。Temu上线三个多月后,SHEIN就“坐不住”了,指控Temu在社交媒体中模仿SHEIN的风格,最终诱导用户下载Temu应用、访问Temu官网。Temu也在今年7月起诉SHEIN违反美国反垄断法,认为SHEIN强迫供应商签署排他性的“忠诚协议”。据悉,双方已经在今年10月撤回对彼此的诉讼,但斗争并未停止。今年刚加入SHEIN全托管的卖家告诉霞光社,“SHEIN开放第三方入驻也是为了和Temu竞争,想多做点品类,我已经开了四家店。”可以预见,2024年,Temu和SHEIN还将在美国“打架”。TikTok Shop在北美的野心也很明显。今年一直有消息传出TikTok Shop在美国挖人,“包括原SHEIN供应链等员工均在被挖行列。”也有业内人士指出,TikTok Shop在美国的*对手不是新兴平台,而是亚马逊。或许这是中国跨境电商玩家在美国的共同目标。TikTok Shop招商网站,主推东南亚与美国地区图源:TikTok Shop官网东南亚电商赛道已经打成红海,不过,仍有增长空间。据谷歌、淡马锡、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3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东南亚电商市场GMV在2023年达到1390亿美元,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860亿美元,增长16%。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布局称不上早,但的确依靠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杀”出了一条路。业内人士表示,TikTok Shop的东南亚竞争压力也在明显变大,“以前稍微运营一下就有很多单,现在必须很用心才能达到以前的效果。用户多了后,平台补贴也少了很多。”这也从侧面表明了TikTok Shop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态势。值得一提的是,据多方消息,TikTok Shop印尼站有望回归。印度尼西亚贸易副部长杰里·桑布阿加与11月28日表示,此前,TikTok是违反了仅作为社交媒体平台运营的规则,“一旦它拿到许可证,只要符合法规和程序,就可以和任何人合作。”也有消息称,TikTok近来正在与印尼电商平台Tokopedia、Bukalapak和Blibli等商谈合作可能性。SHEIN在东南亚市场的尝试不算大胆,2021年7月,SHEIN宣布关闭印尼业务,但未说明原因。除了政策考量外,也有利润衡量,比起Shopee、TikTok Shop,SHEIN的低价策略在东南亚市场并没有太大优势。今年7月,SHEIN在巴西的工厂正式投产,这也是SHEIN*设在拉丁美洲的工厂。疫情扰动了拉美的电商市场,迎来增长拐点,SHEIN在此刻重仓拉美,大有押宝未来的态势。速卖通今年在欧洲动作频频,明年也会大概率深耕欧洲市场。菜鸟国际快递数据显示,今年黑五前,速卖通菜鸟跨境优选仓的备货量同比去年涨了近9倍,其中大部分商品将被运往“全球5日达”服务覆盖的国家。西班牙是速卖通的发展重点,11月10日,速卖通在西班牙马德里WiZink中心举行了音乐会,为双十一拉开序幕。去年12月,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在西班牙上线电商平台Miravia,还定下了“2026年成为西班牙前五大电商平台”的目标。当下出海赛道大热的中东市场,也已经吸引Temu、TikTok Shop前去布局。SHEIN在中东地区的布局较早,2015年就已进入。凭借供应链优势,用“时尚电商”的定位在中东占领了一席之地。中东地区人口近5亿,海湾六国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人口结构优质,年轻人居多,且互联网普及比例达80%。中东的热门电商市场主要集中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及土耳其等国,目前仍是增量市场。Temu于今年8月底上线以色列站点,延续了低价促销战略,并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据《界面新闻》,Temu在以色列的合作物流包括HFD和Exelot,时效为6-15天。为了提升物流效率及用户体验,Temu打出了“15天后到货,消费者可以在获得20新锡克尔积分(约人民币38.5元)的补偿。”TikTok Shop试运营沙特站点后,首先推出的是货架电商,主打“人找货”策略。事实上,比起单枪匹马的Temu,TikTok Shop更具备用户基础和内容优势。中东消费者热衷使用社交产品,当地网红生态繁荣,利好直播带货与内容电商。但会做营销的商家不一定能做好品牌和供应链,TikTok Shop更希望拓展全品类,吸纳更多商家入局,打通货架电商的闭环。这点或许也有基于未来要与Temu竞争的考量。速卖通于今年7月于菜鸟升级沙特“无忧集运”服务,主打“5日达”与“满包邮”,并将服务拓展到了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等重点国家。据悉,这次物流升级可以将四国的物流时效提升一半,从30天提速至12-14天。整体来看,Temu和TikTok Shop在中东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SHEIN在中东的“时尚电商”地位仍在,正在通过线下快闪店等形式深化品牌效应;速卖通则继续拓展物流的“长板效应”,这也是平台在面对全球市场的主要战略之一。当下,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把最初始的路径跑通了,各家都在探索新的出路、新的增量。“出海四小龙”的发展逐渐成熟,激烈的竞争逐渐分化,定位和打法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各分天下”的局势,留给中小平台的机会不多了。但这注定是一场长跑比赛。回到29日晚,有阿里巴巴员工在内网员工发帖评价拼多多市值飞升:“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久违露面的马云现身评论区,表达了对拼多多的?:?,并称“谁都牛x过,但能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组织才值得尊重。”霞光社将持续关注跨境电商大市场。参考资料:[1]《晚点*|出海电商激战:Temu GMV 目标翻倍,SHEIN 保利润,TikTok 全力攻美国》,晚点LatePost[2]《美国“双十一”,卷的是中国人》,财经十一人[3]《SHEIN“发现”美洲》,品牌工厂BrandFactory[4]《Temu 狂奔一年:47 个国家、2 亿用户、美国月度 GMV 逼近 SHEIN》,晚点LatePost[5]《帮Shein增长百万用户后,全托管只是看上去很美|硬氪分析》,硬氪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霞光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复旦开始做L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