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企业收到预付款的会计分录
正文 iPhone主刀设计师「离巢」,苹果痛失爱将? 库克之后的苹果,在外观创新上确实远不如从前,很多设计上的改动其实都是为硬件和功能服务。 又一个苹果设计部门的高管离职了,我为什么要说又?因为他并不是今年*个离职的高管,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如果你比较关注苹果设计团队的动向,那么也许还记得去年苹果宣布与LoveFrom公司解约,彻底与Jony lve分手。Jone lve曾经是苹果最重要的首席设计师,负责、参与了大量核心产品的初代设计,甚至被称为乔布斯的心灵伴侣。Jone lve于数年前离职并创办了LoveFrom公司,苹果随即与LoveFrom签署了合作协议,聘请后者作为设计顾问。而在苹果内部,原本由Jony Ive统管的核心项目基本上都被分给了不同的人,经过一系列的人事变动,Tang Tan接手了至关重要的iPhone和Apple Watch项目,同时,他也是本周宣布将从苹果离职的又一位苹果高管。01 核心人物纷纷出走,苹果怎么了?对于大多数网友而言,Tang Tan的名字或许十分陌生,但是在苹果内部,他一直被认为是产品设计团队的核心之一。iPhone和Apple Watch都是当下苹果最核心的产品,将两个项目都交给Tang Tan足以说明苹果对其能力的信任。根据苹果的内部人士透露,Tang Tan的离职对整个设计团队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让不少同僚都对未来产生了担忧。据悉,Tang Tan所负责的项目其实还包括AirPods,正是在Tang Tan的参与下,AirPods逐渐成为了全球*的耳机产品,同时引领了整个耳机行业过去数年的变革。在iPhone、Apple Watch、AirPods的研发迭代过程中,Tang Tan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苹果内部的员工对其的评价一直很高。或许是因为Tang Tan的职位过于重要,直到现在苹果都没有宣布继任者,很显然苹果也在犯难:到底谁才能接替这些至关重要的工作呢?同时,Tang Tan的离职也引发了外界对苹果接下来一系列产品进度的担忧,虽然iPhone等产品的外观设计被许多果粉吐槽万年不变,但是在交互、佩戴、握持等方面的体验上,一直都有在进行完善与改进,这些都是苹果的产品可以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随着Tang Tan的离职,接任人能否继续保持原有的态势,优化苹果产品的设计,甚至取得突破呢?这一切恐怕都要打上一个问号。最近两年,苹果的管理层一直都处于暗流涌动中,多位曾经的高管或退休、或离职,对苹果的产品计划落地、推进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比如在2022年的年底,负责硬件产品管理的Laura Legros就宣布将从苹果退休,而接手Laqura Legros工作的Yannick Bertolus,在今年10月份也宣布退休。此外,负责iPhone触控屏幕、Touch ID、Face ID等关键技术工作的Steve Hotelling也在近期宣布退休。对于苹果这样的巨型企业,部分人的离职并不会对整体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离职/退休的都是曾经的部门、团队负责人,那么就不好说了。苹果内部员工表示,关键人物的频繁离开对团队的士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工作出现了疏漏。这不禁让人想到iOS 17发布后出现大量严重的BUG,新系统有BUG不奇怪,但是iOS 17的恶性BUG数量却远超以往,显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为系统大版本更新时常见的小问题。同时,苹果近年来在设计上的原地踏步,也让不少果粉颇有微词,让人怀疑苹果是否已经失去了在设计上的创新能力?02 设计,还重要吗?曾经的苹果,对于产品的外观设计是无比看重的,所以也诞生了许多划时代的经典产品,从iMac G3到MacBook,从MacBook到iPhone,苹果以*的工业设计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苹果风格对消费电子市场的影响之深厚,让“苹果风”成为许多厂商追求的目标,就像曾经的智能手机市场,人们常常将iPhone作为模仿目标,“手感和iPhone好像”一度成为人们讨论一台手机外观时的评语。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乔布斯,作为苹果的首席设计师,乔布斯对产品的外观有着固执的追求,甚至会为了外观而放弃一些性能、体验和功能。或许在实用主义的人看来,这样的理念有点极端,但是在多数普通消费者眼中,外观的重要性甚至可能排在性能和体验之上。而且,苹果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构建属于自己的软件生态,在外观及独有应用生态的吸引下,苹果用户的忠诚度及复购率一直都非常高,这也是苹果能够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引领消费电子市场的核心因素。但是,随着乔布斯、Jone lve等灵魂人物的离开,库克接手后的苹果,对产品的实用性及成本要求,逐渐超过了外观设计。据称,Jone lve当年选择离开,就是因为库克让成本控制部门在产品设计环节中逐渐占据更大的话语权,导致Jone lve无法推动自己。不过,相较于Jone lve,后续接手了部分工作的Tang Tan显然也是个更倾向于实用主义的人,与库克并不存在理念上的冲突,所以对于Tang Tan离职的原因,外界也是众说纷纭。回过头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库克之后的苹果,在外观创新上确实远不如从前,很多设计上的改动其实都是为硬件和功能服务。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反例,比如为了轻薄砍掉了MacBook Air的散热???,即使M系列芯片的发热量低于x86处理器,但是多项测试表明,MacBook Air在使用时确实存在过热降频问题。而且,外观设计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购苹果产品的核心考量,应用生态、移动体验等方面的表现,对消费者的选择影响更大,苹果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性能与功能的优化上。个人看来,设计与实用性,应该是平衡的,过度侧重于某一个方面都不是好事,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巨头,苹果的方向并不只是在影响他们自己的产品,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我也希望苹果可以重新考虑产品设计在产品生态中的位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东方甄选与董宇辉粉丝口水战,在争什么
正文 收入依赖TT语音,上市成趣丸唯一解药? 对于趣丸集团而言,即便能够成功上市,如何讲好资本故事仍是一道难题。 自兴趣社交平台TT语音母公司趣丸集团于2023年6月19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半年时间,目前趣丸集团申请港交所上市的状况仍为“处理中”。港交所解释,“处理中”是指任何仍然有效的上市或认可申请,如申请的发回或拒绝裁决仍有待覆核亦包括在内。据招股书显示,趣丸集团计划募资2至3亿美元,拟用于未来三年内推动TT语音平台可持续及优质的用户群扩张、进一步通过多样化产品组合吸引用户社区,以及提升技术能力以改善用户体验并加强变现能力等等。图源:趣丸集团招股书按2022年的收入计,趣丸集团是中国*的移动语音社交网络平台,也是中国*的面向移动游戏用户的社交网络平台。作为行业龙头,趣丸集团备受资本青睐,天眼查显示,递交招股书前其共完成了五轮融资,已披露融资金额累计超过1.1亿美元,投资方阵容包括星辉互动娱乐、经纬创投、腾讯投资等多家明星投资机构,最后一轮融资完成后,趣丸集团的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事实上,趣丸集团曾于2021年10月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但最终因为超过6个月未能通过聆讯而“折戟”。再度递交招股书,趣丸集团显然是有备而来,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营收快严重依赖增值服务业务、音频娱乐服务业务拉低了毛利率水平、月活跃用户数流失严重,以及遭遇强监管等等,都是趣丸集团在冲击资本市场过程中不小的阻碍。01 毛利率大降,月活用户流失目前,趣丸集团拥有TT语音、TT电竞、TT游戏三大业务板块,其中TT语音为趣丸集团的拳头产品,是和平精英职业联赛(PEL)、*荣耀职业联赛(K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和绝地求生冠军联赛(PCL)的官方指定语音平台。根据招股书,趣丸集团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用户在与其他用户和主播互动时消费在TT语音上出售的虚拟物品来变现。购买和消费场景无缝整合到平台上多样化的社交网络及娱乐特性和功能中,用户可购买一系列精选的虚拟物品并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以表达自己并与在平台上结识的朋友巩固社交关系。图源:趣丸集团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趣丸集团的总营收分别为14.93亿元、26.31亿元和34.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2亿元、-24.92亿元和5.12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1.09亿元和6.66亿元。按照业务构成划分,趣丸集团的收入来源可以分为增值服务业务、音频娱乐服务业务、游戏及其他业务三个部分,增值服务业务包括平台用户在多用户互动场景中消费虚拟礼物、发展会员订购服务等,而音频娱乐服务业务主要是用户在主播主持的各种音频娱乐场景中向主播发送虚拟礼物。招股书显示,三大业务中,增值服务业务为*大创收业务,贡献了七成以上的收入,2020年至2022年,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13.57亿元、20.36亿元和25.4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0.9%、77.4%和74.8%。同一时期,音频娱乐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6362.1万元、5.21亿元和8.0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3%、19.8%和23.6%。图源:趣丸集团招股书不难看出,在业绩层面,趣丸集团在2022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并且渐渐摆脱了单一业务占比较大带来的风险,收入结构趋向合理,但不容忽视的是,趣丸集团扭转业绩的关键在于销售及营销开支的大幅下降。2022年,趣丸集团销售及营销开支为5.48亿元,不仅较2022年同期的10.23亿元缩减超五成,甚至比2020年同期的6亿元还要低。大幅度降本的情况下,解了趣丸的燃眉之急。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降本实现盈利后,趣丸集团的毛利率却在持续下滑,意味着其盈利能力有所降低。2020年至2022年,趣丸集团的毛利率分别为65.0%、57.2%、54.2%,三年时间下滑了10.8个百分点。对此,趣丸集团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音频娱乐服务的增长,音频娱乐服务中主播及公会的分成收入比例较增值服务的收入比例更高。图源:趣丸集团招股书此外,趣丸集团在用户规模层面也面临着不小的考验。2020年至2022年,趣丸集团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230万、1680万和1380万,其中,2022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减少300万,对此趣丸集团解释称,主要由于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TT语音应用暂停下载,及重点由通过推广及广告获取用户转移到增进用户联系及提高用户参与度所导致。图源:趣丸集团招股书同一时期,趣丸集团的平均月付费用用户分别为64.39万、96.56万和100.03万,付费率分别为5.3%、5.7%和7.2%,整体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如果将时间轴拉长,在2018年和2019年,其付费率分别为7.3%和7.1%,2022年的付费率甚至不及2018年时的水平。02 业绩向好之下仍有隐忧尽管业绩扭亏为盈,但趣丸集团仍面临诸多隐忧。一是用户规模。如果趣丸集团的用户群减少或停止增长,用户活跃度或兴趣降低,或用户群的质量及数量变差,则有可能用户在平台上的花费将减少,趣丸集团也就无法从用户之间相互给予的虚拟物品的消费中赚取收入,那么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将遭受严重不利影响。二是营业成本。趣丸集团的业绩主要依赖主播及工会,过去几年,对于提供音频娱乐服务的公司而言,与主播的收入分成费产生的成本增加。2020年至2022年,趣丸集团录得的收入分成费分别为4.33亿元、9.22亿元和12.97亿元,但如果趣丸集团无法维持此等规模的收入分成费,或丧失留住主播及工会的机会,而趣丸集团向主播支付的报酬又可能令其营业成本大幅增加,并对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三是监管压力。2019年8月,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暂停TT语音的下载,经过3个月的整改才重新上架;2021年7月,TT语音因“违规手机个人信息”被工信部点名通报;2022年2月,国家网信办通知苹果及安卓应用商店暂停下载TT语音应用,主要是因为TT语音应用被有关部门认为具有较强的舆论属性及社会动员能力,并且未完成及通过有关部门的所需安全评估。此外,根据招股书,最近三年,趣丸集团共收到约4300项关于疑似未成年人消费活动的退款要求,其中有59项导致公司被提起诉讼,趣丸集团分别退还了390万元、620万元和730万元。四是海外业务。由于各国法律规定及市场状况不同,在某些情况下,遵守一国的法律法规可能违反另一国的法律法规,进而导致成本增加和面临各类风险,比如地方当局对内容的控制、知识产权的执行不确定及侵权、遵守外国法律法规的复杂性及文化差异,因此趣丸集团的业务模式可能无法适应当地市况。如果未能遵守其他外国法律、法规及规则可能对趣丸集团的业务、经营业绩和全球增长的尝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趣丸递交招股书已经近半年时间,却迟迟没能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或许与其面临的诸多隐忧有着密切的关系。03 转型艰难,短期难奏效或许意识到业绩难以继续增长,近两年趣丸集团开始把重心押注在电竞业务上,接连在电竞市场进行投资布局,比如先是收购《*荣耀》老牌俱乐部收购XQ电子竞技俱乐部*荣耀分部,而后又收购了英雄联盟DMO战队并更名为TT战队,正式进驻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对此,趣丸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为提升品牌及增强对用户的价值主张,我们从事电竞团队运营等其他业务,这也为我们提供可观的变现和营销机会。不过,被趣丸集团视为业务多样性动力的电竞业务发展并不明朗。2020年至2022年,电竞团队运营同期的毛亏损分别为1472万元、1321万元和4308万元,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趣丸集团在2019年至2021年购买电竞执照及合同付款上支付了0.26亿元、1.61亿元和0.4亿元,在电竞产业投资总额超过2.27亿元。在2022年,趣丸集团还花费3841万元在电竞赞助上。尽管趣丸集团布局电竞业务的雄心不小,但对总营收的贡献却不大,甚至还拖累了业绩。招股书显示,电竞业务被归类为游戏及其他业务,2020年至2022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7267万元、7378万元及5559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不足5%并且逐年下滑,此外该业务毛利率由2020年的21.8%下降至2022年的-52.1%,拖累了整体的毛利率水平??杉?,趣丸集团的转型面临着极为艰难的局面,对于趣丸集团而言,即便能够成功上市,如何讲好资本故事仍是一道难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一年卖出30亿美元,全球最大奢侈品电商或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