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税新闻 > 正文

代开无锡餐费票【开票|点击进入】迈慕财务服务

代开无锡餐费票【开票|点击进入】可开项目_住宿_酒店_运输_建筑_广告_商业_办公用品_维修费_会务费_会议费_劳务费_机械_租赁_工程款_设计费_培训费_咨询费_装修费等发票_验后付款_迈慕财务服务

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处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正文 什么才是现在最好的生意 任何生意,其实都是大时代的馈赠,顺应时势不可耻,反而是灵活变通之道。现在降级、性价比、省钱,是消费者共同的追求。 很多人都想寻找一个答案,现在到底什么才是*的生意模式?答案当然众说纷纭。有说高科技的,因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国家也恰好处在高水平高质量转型期,很多领域都孕育着大量的生意机会。也有人说追求稳定现金流的,类似基础设施的,虽然显得安稳有余而又增长不足,但寻求稳定性、安全性,才能更好地应对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的未来形势。稳健与发展,有时会像鱼与熊掌,很难兼得。不过,如果要选择,还是选择发展,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有增长的行业通常显示出更好的投资价值。01案例1:拼多多这段时间的电商江湖,听得最多的,就是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的事情。笔者不得不感慨,想当年,拼多多上市的时候,还diss过人家,假货、山寨货集中营??勺鄄?年,拼多多就已经做到超越阿里老大哥的地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拼多多真的做到了。11月28日,拼多多发布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688.4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归母净利润155.37亿元,同比增长47%,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拼多多股价上涨了70%以上?:芏嗳硕蓟腥绺羰?,很少人会记得当年拼多多是如何在淘宝的阴影之下艰难前行。相比之下,后者占据国内电商半壁江山,还有物流、云计算、支付业务,市值居然不及前者。难免令人感叹,时代变化之快。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拼多多只不过吃了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红利,胜之不武。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妥呢?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没有人感受不到,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能省一块是一块。拼多多也不过顺势而为,而且既然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本身也说明这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很多零售业的创新模式,都不是在经济景气时期出现,而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出现的。就像超市,诞生于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家—金库仑联合商店。根据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精确设计了低价策略,并首创商品品种定价方法。平均毛利率只有9%,这和当时美国一般商店25-40%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吃惊的。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迈克尔·库仑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建立起保证大量进货的销售系统,他首创了自助式销售方式,采取一次性集中结算。据说开张那天,人们尚不知超市为何物,纷纷抱着好奇的心态前往光顾,并把逛超市作为一种时尚。但过不多久,人们逐渐尝到了超市便利的甜头,上超市购物又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需要。于是乎,超市像雨后春笋似地布遍世界各地。时间来到1960年代,美国深陷通货膨胀危机,居民消费受到严重挤压,传统的商品销售渠道也受到打击,但危机却为折扣超市带来机会,沃尔玛就是这一时期的标杆。沃尔玛,其实就是将原来的超市概念继续升级,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拼多多其实也可以看成沃尔玛的延伸。如此而已。02 案例1:瑞幸咖啡如果要在过去5年再找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公司,我想选择瑞幸的人不会少。道理很简单??焖籴绕?,挑战星巴克;快速登陆美股,然后又快速被做空,退到粉单市场。到这个时点,估计很多人都以为瑞幸要倒闭,谁知道,它却奇迹般地继续壮大。截止2022年,瑞幸咖啡门店8214家,预计今年年底门店数将突破15000家,差不多翻倍。同时期的星巴克国内门店,不足7000家,数量上已经明显落后瑞幸。营收上,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是85%,达到178.38亿,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惊人的近5倍,有25.52亿之多。同期的星巴克,总体量是远远大于瑞幸,毕竟是全球化开店,但营收增长率只有11%,净利润增长率稍好一些,但也只是25%,远低于瑞幸。股价好不好,业绩说了算。虽然已经退到粉单市场,也阻止不了瑞幸的大涨??纯慈鹦业纳桃的J?,或者说战略思维,和拼多多异曲同工。就两个字:低价。一杯星巴克,30块很正常,但瑞幸标价20、30,但谁都知道,只有9.9随便喝,因为它经常打折,要不就是不断送券。言外之意,就是喝瑞幸咖啡,你只要星巴克的一半或者1/3,就能实现。虽然星巴克会给你很多额外的光环,比如白领、小资,但这些光环通常在最开始的时候有吸引力,一旦大家习惯了之后,就不会太过感兴趣了,尤其是要付出一倍的价钱,去买这些所谓的光环。从运营模式上看,瑞幸的成本也比星巴克低,门店很小,租金省下一大截,大量采用网上点餐,线下取的方式,也是降本增效的利器。相比星巴克,瑞幸更像是街边的take-away模式,拿完咖啡就走,不会停留。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人将瑞幸是星巴克的对手,实际上并非如此,至少他们的定位不是同一级别。星巴克明显是中高端一点的咖啡消费,而瑞幸就比较大众化。一言以蔽之,瑞幸咖啡也是想方设法去降低成本,从而提供便宜的咖啡产品。不过,需要吐槽的是,瑞幸咖啡之所以便宜,它所用的咖啡豆质量确实要差一些,深度咖啡爱好者基本不会喜欢瑞幸,它的咖啡里过多地使用糖和奶,以掩盖咖啡豆的质量问题。而且,虽然退市之后咖啡卖得好,但瑞幸财务造假的丑闻,让华尔街哗然,直接让中概股蒙羞,也是重大污点,当时的管理层动歪脑子的点子,不管瑞幸以后发展如何,都无法抹去。03 当下到底什么才是好公司?拼多多和瑞幸的逆袭,让人产生很多疑问。*的一个,就是立于当下,什么才是好生意?如果用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那就是做消费降级的生意,都可以是好生意。在2010年-2020年,整个10年,都在讲消费升级,因为地产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红利,推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力,也有能力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但令人意外的是,才没过几年,形势逆转,开始了消费降级,原来很多习以为常的逻辑,都从底子上发生了强烈变化。事实上,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步入一个相对中低速的增长阶段。而且,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消费观念,总是在不断从生疏走向成熟。在财富爆发的初期,大家都倾向于不断向高消费迈进,可能是穷怕了的缘故,也可能是财富一路见涨的自信。中期见顶之后,会有一个饱和期,到了后期,就会回归理性。在日本,完整地演绎过这个过程。1980-1990年泡沫经济飙涨的时间里,日本人特别崇拜高消费,最高峰的时候,当时的日本人消费了全球70%的奢侈品,美国第五大道的名牌店里挤满了日本游客。短短几个小时,整个奢侈品店就被抢购一空,连路过的美国人都目瞪口呆。世界各地度假村的海滩上都挤满了各种黄皮肤、黑头发的日本人。年轻的美国服务员甚至自学日语以赚更多的钱。但没过多久,泡沫经济破裂,日本从极度奢侈变成低欲望社会。这个过程,非常像股市里的冲高、平台期,以及之后的均值回归。在很多成长性行业,尤其是科技行业非常常见。现在,国内的消费情况,也处于后期。这当然不是说走向差的一边,更多是回归理性。比如一杯咖啡,咖啡豆、白糖、水、牛奶、可可粉,等等,不过几块钱的成本,就为了所谓的小资情调,消费者要花30块去买,这本身就是另类的割韭菜行为,注定是无法长期存在的。当竞争对手大量涌现的时候,这种高毛利的生意就会回归,就好像高估值股票均值回归一样。其实,不单单拼多多和瑞幸,很多领域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京东业绩和市值大跌,抛开各种指标不说,主要是因为用户定位问题,这背后也折射出,现在都市白领群体的处境。良品铺子也是同样的问题,近期的大降价行为,也预示着公司正在放低身段,走向更基层的消费者。长期上看,所有生意都会回归在成本的基础上,适当赚取一定的利润,除非有能力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比如奢侈品。04 结语行文至此,开篇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任何生意,其实都是大时代的馈赠,顺应时势不可耻,反而是灵活变通之道。如果底层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那顺应时势就是必须要做到的。比如喝9.9的咖啡,并不显穷,而喝30块的咖啡,很有被割韭菜的感觉。这个时候,就应该把生意向下层延伸,否则将直接错过一个大时代。现在正好是这样的大时代,降级、性价比、省钱,是消费者共同的追求。虽然宏观经济仍然低迷,但并不会毫无机会。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肯定会另开一扇窗,只是你是否看得见。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也产生了不少新的生意,比如优衣库,比如平价便利店、餐饮店、折扣店。优衣库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日本首富。我们或许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到那一天,没有人再去怀念当年的地产首富、互联网首富,而是在一个最被人看不起的行业里,做着*钱的生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闽系猪企自救,「卖身」计划失败

    正文 李书福的极氪野心 吉利新能源战略过去走了哪些弯路?极氪对吉利意味着什么?传统车企反攻走强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 在汽车行业,有两股势力长期存在,互相较量。一方是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金积累的传统汽车企业,代表如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广汽、吉利、比亚迪、长城、奇瑞等。另一方是自2014年起崛起的新兴造车企业,以“蔚小理”为代表,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秀。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曾掀起一场关于“新旧势力”的大讨论。彼时,传统车企大佬们发表了尖锐言论,痛斥互联网“造车热”。时任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断言,大部分新势力汽车企业3至5年将被淘汰出局,80%-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的事情。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更是直言,有些企业对汽车一窍不通,资金匮乏,其造车行为仅仅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这种所谓的新势力企业注定是在愚弄老百姓。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如此迅猛,蔚小理等新兴势力成功挺过“生死线”,股价节节攀升。这一浪潮让大多数传统车企感到措手不及,传统车企迎来了集体的反思和变革浪潮,吉利、东风、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旧势力”,分别创立极氪、岚图、阿维塔、埃安等新能源品牌,并筹谋资本市场。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以吉利和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终于完成了对新势力头部车企的超越,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图自极氪官网长城新能源车型11月销量达到3.12万辆(含新能源商用车),同比增加了142.93%,这已经是长城连续八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势头凶猛;吉利集团11月销量再创新高达200079辆,同比增长约38%,环比增长约1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65034辆,连续四个月创新高。极氪表现亮眼,11月交付13104辆,同比增长超19%,再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连续10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近日,成立不到三年的极氪也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提交了IPO招股书,如果顺利,极氪将成为最快上市的新能源车企。此前,特斯拉用了七年,小鹏、理想、蔚来分别用了六年、五年和四年。除了上市快,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也快。11月7日,极氪新的轿车极氪007在广州车展开启预售。从首次发布的极氪001算起,极氪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已经推出了5款产品。这一背后的转变不仅表现在销售数据上,更体现在传统车企的战略调整。吉利新能源战略过去走了哪些弯路?极氪对吉利意味着什么?传统车企反攻走强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这一切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深入剖析。1、吉利新能源:超前与错失吉利下注新能源的时间不晚。2015年吉利发布“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承诺到了2020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整体销量的90%以上。吉利汽车表示,将部分专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还将进行氢燃料汽车技术研究。要知道,由于续航能力偏弱、换电设施稀缺,当时新能源汽车还被人嘲笑为玩具车。在行业格局尚未清晰之时,吉利此番承诺确实展现出了超前的眼界。吉利推出*新能源汽车帝豪EV,比长城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的推出时间早了整整三年。帝豪EV上市后,2016年吉利新能源的销量达到4.9万辆,是仅次于比亚迪(10万辆)的中国车企,当年的特斯拉也只有7.6万辆销量??上У氖?,吉利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回去继续加码燃油车,下一款产品纯电SUV帝豪GS直到2018年6月才上市,错失了抢占新能源市场的*时机。同年,蔚来交付*车型ES8,特斯拉确认在上海临港地区建设超级工厂,标志着造车新势力崛起。在这5年间,吉利汽车推出了全新品牌——几何汽车,曾被寄予新能源转型的厚望。然而,这一品牌并未在C端市场取得销量突破,反而成为一些B端网约车的选择,难以在用户心中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几何品牌在2019年上市后,销量从11592辆下滑至2020年的8911辆,2021年略有反弹至18331辆,相对于吉利百万辆的年销量,这一数据微不足道。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市后,几何品牌销量为11592辆,2020年跌至8911辆,2021年销量为18331辆。在吉利汽车百万辆的年销量中,这一数据占比微乎其微。几何品牌最受诟病的是其早期的“油改电”路线,即将燃油车动力装置替换为电机电池等零部件,而不进行新平台的开发。尽管节省了时间成本,但同时带来了续航短、底盘不稳定、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成为过渡时期产物。2020年,吉利新能源车型全年销量仅占整体销量的不到5%,与“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相去甚远。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速度超乎想象。根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还是5.8%,2021年12月,这一数字就已经达到22.6%。面对新能源车市场的突然爆发,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很难抓住机会。据《中国企业家》报道,一位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几年前没有人能想到新能源爆发会这么快,之前十几年这一市场一直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发展。懈怠的也不仅仅是吉利,还包括长安、长城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造车势力。2、极氪:豪赌与重生2021年,吉利痛定思痛开始加大资源投入。发布升级后的“智能吉利2025”战略,计划在5年内投入1500亿元研发费用,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吉利计划在2025年实现年销365万辆,其中极氪65万辆,吉利品牌300万辆。2021年,极氪正式亮相。彼时,正值新能源汽车品牌“混战”时期。“李书福一直想做一个高端定位的纯电品牌。”在吉利内部,极氪是第四个新能源实验样本,也是最受宠爱的一个。前三个试验品分别是:极星(Polestar)、几何汽车、领克。其中领克自燃油车转型,于2018年7月发布*插电式混动汽车。2020年9月,领克推出了一款完成度极高的纯电概念车型——领克ZERO Concept。为了加速破局,极氪应运而生,并承接了领克的“成熟果实”。极氪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定位在第三赛道。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赛道是传统车企转型进入智能电动领域,而在品牌和组织架构上并没有太大变化;第二赛道则是之前没有造车经验的企业,跨界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主要包括一些新兴的造车新势力、科技公司和家电企业等;而第三赛道则是从传统车企独立出来,拥有全新品牌和商业模式的公司。同时,极氪的管理团队亦是前所未有的高配:李书福亲自担任极氪董事长,安聪慧担任CEO。在吉利集团体系中,极氪的地位也高于极星、几何汽车、领克等子品牌,与吉利汽车、沃尔沃平级,几乎享受了吉利控股集团下的所有优势资源。在极氪品牌发布会上,CEO安聪慧表示,集团投入180亿元,耗时4年开发的全新电动平台架构(SEA)首次应用于极氪001的生产。另外,Falcon Eye Vidar鹰眼视觉融合感知系统、车身结构和骨架也都来源于吉利,车机系统是吉利和亿咖通共同研发的产品,使用的86度电池包Pack来源于极氪子公司威睿。据粗略统计,极氪001至少有20个供应商曾经或目前正为吉利提供相关服务。如博世早在2015年,吉利旗下的SUV车型博越就使用了其安全系统;吉利与宁德时代曾联手组建电池合资公司;百度与吉利早已开始联手造车,东软曾收到吉利的12亿大订单。此外,极氪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产品布局与蔚来、理想等车企有所不同。蔚来和理想通常会锚定一两个领域,推出多款产品。而极氪采用的战略是在细分市场中打造标杆产品,然后通过技术下沉覆盖主流市场。这一战略与各大豪车品牌一直以来的经典套路相符,如奔驰将新技术优先置于S级轿车,然后逐步覆盖其他车型。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极氪通过SEA浩瀚架构,率先让极氪001在猎装车市场取得成功并树立品牌形象。随后,通过平台化战略,极氪009、X和007也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取得成功。对于前几款车的打法,安聪慧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如果在前期没有形成标杆,作为一个跟随者,做到跟别人一样是不够的,只有超越别人,大家才可能认为你有一点竞争力。”3、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角逐与调整过去几年间,市场舆论和资本热钱,几乎都涌向了新造车企业。这个过程中不少传统车企认识到,如果不积极转型,随着战场的转移,自己将失去角逐高端新能源赛道的资格。类似的转型挑战在其他行业也曾发生,如苹果取代诺基亚,柯达被数码相机超越,微软错过移动互联网,这些案例都提醒传统企业,即使看到新技术和趋势,也需全力以赴、投入足够资源,否则将失去市场机会。其实,这些传统企业并非没有看到新技术和趋势,相反,它们早就察觉到了,甚至是这些新技术的发明者。然而,由于原有业务的惯性太大,它们没有坚定的All in,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持续开发,导致市场机会被新技术夺走。新能源车领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传统车企起步较晚,错失了先机。放眼全球,情况也类似。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而特斯拉是2003年才成立的“造车新势力”。2020年6月10日,特斯拉的市值超过了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这个事件象征着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时代的全面失速。然而,这并不是传统车企终结的*标志,而更像是一个转折点。事实上,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股势力,一边是排名不断变化的造车新势力,另一边则是徐图后进的传统车企。但目前来看,激烈竞争下传统车企阵营已呈现出“强者愈强”,这势必加快造车新势力企业弱势竞争者出局的速度。在业内人士看来,当下造车新势力正面临战略调整关键期。在2月17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媒体交流会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直言:“现在确实新能源汽车的厂家比较多,想法也比较多,真正成功走出来的不多,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竞争当中一定会优胜劣汰,最后集中到几家头部企业。”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战略,以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为整个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新旧车企的对立也并非*。事实上,在新旧势力的对立中,也存在着合作与融合的可能性。传统车企可以借助新兴车企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而新兴车企也可以借助传统车企的渠道和资源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例如吉利和长安与蔚来、大众与小鹏、零跑和Stellantis、比亚迪与丰田,以及华为与赛力斯和奇瑞。这种合作与融合或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车百智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一线城市房租跳水:年轻人躺了,房东急了

    更多相关

  1. 红字冲销法的含义是什么?
  2. 切实加强对纳税人现金资产的税务监管
  3. 公司自有固定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
  4. 原材料入库的账务处理是什么?
  5. 变动成本怎么计算
  6. 企业生产成本会计分录怎么做?
  7. 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企业可享受这些税收优惠!
  8. 融资租赁合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9. 解析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个税政策风险
  10. 厂房租金相关会计分录
  11. 湖南省开展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基数申报核定工作
  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财税广告服务
    服务热线 +086-90010221 传真 +086-90010526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3栋D座4100A室
    沪ICP备657610d3号-1    
    Copyright©2022-2025 BOC. 迈慕财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