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年底一大波职工福利即将到达,税收热点在这里!
正文 「误入歧途」的中国裤王,终于开窍了 杀回主业的老男装们,创造出更多细分领域的Lululemon,也是指日可待,毕竟他们一生要强。 男人的消费力,是越来越扬眉吐气了。不仅摆脱了“人不如狗”的刻板标签,甚至在穿搭上,论精致、论讲究,比女人更夸张。比如带起了珍珠。还一己之力捧红了T恤、冲锋衣等品牌,在垂直品类上也是当仁不让。女人有自己的小黑瓶,男人怎么就不能有自己的小黑裤?过去穿出去总被嘲又贵又土的西裤,如今却成了捍卫男人尊严的武器。最近,一种男裤,成了不少弄潮儿的心头好。之所以能风靡,不光是因为满足了不穿秋裤,也能坦然过冬,男裤还*次有了相当时髦的名字,比如1号裤、小黑裤。给男裤发明出专属代号的九牧王,今年过得也是扬眉吐气。之前还曾陷入库存危机,找炒股新出路却亏损过亿,被人质疑“不务正业”。然而今年,九牧王前三季度营收21.38亿,净利润9627.83万,直接扭亏为盈。差点“误入歧途”的九牧王,是怎么在今年改头换面的?01 花20年熬成男裤一哥,却因炒股一夜打回原形12台缝纫机起家,再用20年,熬成中国男裤一哥。几个数字足以看出,九牧王这要强的一生。要强的性格,成就了九牧王顺风顺水的前半生。跟很多服装大佬一样,九牧王创始人林聪颖,也是福建泉州晋江人。晋江人十户九商,年轻时就爱折腾,卖过粮食、卖过拉链,赚了点创业资金。但跟很多同行不一样的是,九牧王从创立到成名,几乎就没遇过什么大挫折,出道即狂飙。虽然做男裤,现在看更像个一拍脑袋的决定。“男士裤子门槛*,变来变去也就是少一个口袋、多一个口袋的事,风险小。”但天生要强的性格,不允许他在男装上也随随便便。对男裤一窍不通,林聪颖一口气到商场里买了上百条裤子。此后一个星期,林聪颖把自己关在工厂里,把每一条裤子拆开,再模仿着做。研究完了男装,又得研究同行,当时的男装品牌已经有不少,怎么才能出彩?观察到雅戈尔主打天丝面料、七匹狼采用羊毛料子、杉杉服装是桑蚕丝。林聪颖灵光乍现,“面料才是关键!”逛遍晋江所有的纺织厂,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料子。直到一次小学同学聚会上,林聪颖发现一位同学穿的裤子面料是台湾的。结果林聪颖第二天就跑去台北,找到这款刚刚研发出来的“重磅麻纱王”面料,拿到*代理权,做出“重磅麻纱王”西裤。纯棉纱织果然是个好东西,西裤穿了一个星期,线条也不走样。这给了林聪颖自信,他直接在当时晋江*的百货商场租了一个100平米的柜台,还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面料知识大讲堂”,邀请了500多人。大胆承诺,“半年内穿走样了保证退!”这款西裤也彻底成了九牧王*个爆款,名气一打响,连着几年都稳拿*。1995年6月到1996年底销售400多万条,销售额破亿?:眉一?,初生牛犊给老大哥们直接来个大冲击。然而让同行们眼红的还在后头。*时期,九牧王门店超过3000家,员工8000名,每年的销售额突破30亿,林颖聪又带着九牧王在上交所成功挂牌,市值一举超过70亿。九牧王这一路来,充分验证了一个定律:表面上是三好学生,一路几乎没碰过壁,但背地里,其实比谁都卷。殊不知,这种要强的性格,也差点毁了九牧王。2012年开始,Zara、H M、优衣库等海外快时尚品牌加速进入中国,相比之下,很多人对上世纪的男装也开始有了“老”、“爹味”的印象。也是在这一年,九牧王遇到了创业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个难关:业绩放缓,甚至在2013-2014年一度出现倒退。其中2014年,九牧王净利3.51亿元,比上年的5.37亿大幅下滑35%。男裤一哥要被业界看笑话了?一生要强的林聪颖,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他开始积极思索,最后想出的补救措施是:炒股。炒股一度也让林聪颖尝到赚快钱的甜头。从2017年到2020年,九牧王投资收益合计接近4亿。尤其是2018年,是林聪颖炒股业绩*的一年,这一年九牧王投资收益达到2.47亿,公司的净利润,一半都要归结于炒股。尝到甜头的林聪颖,自然选择更加all in,2016年,九牧王的初始投资成本还是12亿多,2019年,超过57亿??上Ш迷瞬⒉荒艹中旃司拍镣?。2021年,投资损益高达8133万元,去年,九牧王更是迎来上市以来的首亏,净亏损9342万元。这笔亏损完完全全因为投资失利,去年九牧王的股票及基金一共亏了1.24亿。男装一哥的面子,彻底丢光了。02 沦落ICU的九牧王,给自己动了一次大手术本想借炒股挽回一哥面子,没想到反而把内裤都差点扯光。这让还在努力求生的九牧王,直接住进了ICU。炒股深深受挫,雪上加霜的是,老本行也要卖不动了。2019-2021年,九牧王的存货额分别为8.73亿元、7.6亿元、9.09亿元,库存居高不下。怎么办?被逼到墙角的九牧王,只能给自己狠心动一场大手术。曾经的九牧王,诞生即狂飙的前提是,干好老本行。如今想逆袭,也得回到老本行,九牧王做的*件事,是给品牌去油,改变门店形象。早在1992年,九牧王便入驻了晋江本地*的商场,到2011年底,在全国门店数高达3140家。能这么快,背后是林聪颖的“低成本扩张”战略。倒闭企业、废弃酒店、瓷砖厂,哪里便宜租哪里,尤其是一些已经停产或者倒闭的服装厂。相比位置,林聪颖更想要的是九牧王速度,“每年新增门店稳定在300到500家”。这个战略,让九牧王曾经快速在全国攻城略地,但也留下了“土”的标签。这两年,九牧王的实体门店彻底改头换面。走进店里,也变得潮里潮气,让消费者拍照打卡,很多人光看外表,根本想不到这是个老国货。光是改变门店形象显然不够。过去,九牧王是靠“重磅麻纱王”大爆品成为一哥,如今,还得用看家本事征服现在的年轻人。登上米兰、巴黎时装周不算什么。想真正去油,第二件事是必须得下点*猛料。年轻人到底喜欢什么?只能靠体验说话。林聪颖专门成立了试穿部,“一件一件的试穿”,“坐着、蹲着、行走”,全方位体验后再反馈给设计师。据说在公司内部,每一款西裤发布前,都要经过50人的试穿。过去的商务男裤太紧绷、太束缚,九牧王就研发出小黑裤,商务场合、休闲、运动都能穿。如今,小黑裤、轻松裤、1号裤...都卖出了几百万的销量,如果不说,有人还以为这是Lululemon推出的新爆款。甚至还跑到亚运会上秀存在感。在一个个爆品上,终于找回了男装大王的面子。这也说明一点:只要实力底子在,开了窍,从低谷逆袭也是坐火箭。03 集体“开窍”后,老男装也可以有自己的Lululemon!外国+中产+年轻牌。这些年基本都是大爆款的预定公式。只要套上这个法则,别说跑鞋、冲锋衣、连袜子都能出现自己的Lululemon。从这点看,很多老国货反而是集齐了众多不利的debuff:又不年轻,又不聚焦中产痛点,citywalk都不配有排面。在外国大牌的强势打击下,一般的老国货也就此认怂,甚至销声匿迹,给人感觉是“躺平”。而九牧王却截然相反,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大卷王。今年,九牧王前三季度营收21.38亿,净利润9627.83万,终于扭亏为盈。每年破产、倒闭的品牌这么多,为何偏偏好运又重新回到了九牧王身上?林聪颖曾经总结过泉州晋江商人的三大特点:*是非常勤奋,第二是吃苦耐劳,第三是非常团结。团不团结不知道,但勤奋这点的确显而易见。过去打定主意做男裤,为了找到一款好面料,林聪颖曾经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男裤卖不动了,林聪颖又想尽办法自救,也才走上了炒股的道。其实炒股失败,对九牧王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下赌注”,不如在自己最有优势的事上做*。一旦认清这一点,回过头的九牧王,速度就如开了挂。毕竟,论专业性,就算是始祖鸟,在老国货们面前也得服气。早在上世纪,因为针脚上有一点误差,九牧王直接火烧了一批货。对工序,苛刻也算是变态级别:每条裤子都要经历23000针、108道工序,30位次熨烫,二十四项人工检验,才能拿出来卖。另外,因为“老”,九牧王们还有一个谁也抄不走的优势,那就是经验。做男裤30年,积累了1200万人体数据,拿了不少技术专利,对中国男人该有的核心版型,更是烂熟于心。认清自己的九牧王,才能打出一场场漂亮仗。从小透明狂飙为男裤一哥,又从谷底逆袭为爆款高手,*杀手锏有一个就够。结语:很多人不知道,九牧王的要强,也是被逼出来的。最初开过粮食店的林聪颖,不但一分钱没赚到,倒欠下4万7的外债。那年春节,十多个讨债的把林聪颖堵在家门口,吓得他赶紧从后门溜走,“先去青岛表哥家避避风头再说。”从那之后,林聪颖再创业,体面还清债务,哪怕是炒股,也再没出现过如此极端情况。失败不可怕,不服还可以再战。过去几年,老牌男装普遍陷入困境,很多品牌找副业,杉杉、七匹狼炒股,宁波品牌雅戈尔,更是男装搞跨界的典型。走偏门,能像雅戈尔真正成为“服装界巴菲特”的,始终还是少数。不过,无论赚到钱的雅戈尔,还是吃了大亏的九牧王,不少男装这两年都开始收心,多次强调要“回归主业”。杀回主业的老男装们,创造出更多细分领域的Lululemon,也是指日可待,毕竟他们一生要强。走偏门从来只是锦上添花,老本行往往才能雪中送炭。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李宁安踏们的冬天来了
正文 求存的商超,降价的肉菜蛋 在通缩背景下的理性消费时代,商超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这条充满变革的路上,不仅需要关注消费者的变化趋势,更要及时作出应对,等到“柳暗花明时”。 01 降价的肉菜蛋“进入12月份,本来应该到了旺季,但猪肉的采购价格持续降低,其他肉类也跟着降价。”一位区域商超采购负责人告诉《灵兽》。放眼全国,今年“二师兄”的身价呈现初明显的下滑态势,有部分地区的猪肉价格跌幅甚至超过40%。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12月生猪价格为14.67元/公斤,与前一周均价相比,再次下降3.8%。“尽管价格的下降促进了部分销量的提升,但这种增长非常有限。同时,猪肉作为超市中的快速周转商品,价格下降对整体利润产生了影响。”上述区域商超采购负责人表示,再加上其他渠道的竞争激烈,为了引流,超市的促销力度不得不更大,也在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在猪肉之外,牛肉品类也出现了类似的价格下降趋势。自今年3月底以来,牛肉价格持续走低,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不断扩大。到了6、7月份,一些养殖户甚至表示牛肉价格跌至历史低点,难以保本。2023年以来,全国牛肉的批发价从1月的77.88元/公斤跌至6月的73.72元/公斤,每吨价格降低了4000多元,创下近三年来的新低。与猪肉的逻辑相似,牛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关系的变化。随着国内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市场上的肉类供应量增加,但消费者的需求并未相应增长,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同时,市场整体消费能力不足,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较弱,也是价格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供需关系的变化,进口牛肉的增加也是导致牛肉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采购负责人透露,进口商通过提供更低价格的牛肉与国内生产商竞争,进而促使整体牛肉价格下降。与此同时,鸡蛋价格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去年11月,鸡蛋的批发价为每公斤12.32元,而今年10月降至11.04元。根据新农观的消息,6月中旬时,全国主要产区的鸡蛋价格已降至每公斤5元左右,部分产区更是跌破3元。鸡蛋价格虽然在8月有所上涨,但目前价格又一次跌落,依旧呈现出下降趋势。在肉蛋之外,蔬菜市场也面临类似挑战。全国范围内,蔬菜价格普遍下降,某些品种如大白菜甚至出现了难以销售的现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辉尚指出,“自11月份以来,全国蔬菜价格一直在下降。”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秋冬季的蔬菜价格显著偏低。11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4.58元,环比下跌5.8%,较近三年同期平均价低5.2%。具体来看,19种蔬菜价格环比下跌,其中菠菜和大白菜的跌幅最为显著。这一现象在多个批发市场都有所体现。该采购负责人表示,即便在南方城市,白菜和圆白菜的价格也降至极低水平。在生产大省如山东,由于货品质量问题,很多蔬菜未能及时售出,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有些甚至烂在地里,无法销售。不仅是肉类,蔬菜市场都在面临着类似的价格压力,在影响零售业终端,以及链条上的每个环节。02 低价时代到来?12月8日,统计局公布了11月的通胀数据,CPI同比和环比均下降了0.5%。细分来看,这一下降主要由两大类拉动:食品烟酒和交通通信。特别是在食品烟酒类别中,猪肉价格的显著下降是主要因素。具体来说,畜肉类价格下降19.2%,导致CPI下降约0.7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1.8%,对CPI的贡献达到了0.58个百分点。回顾猪肉价格的波动,去年10月达到峰值,生猪出栏价格冲至28元。今年8月,猪肉价格曾小幅上涨至18元,但到了10月又回落至16元左右,11月更是继续下跌至14.5元,创下全年*价。相比之下,去年11月猪肉价格曾小幅下跌至24元。因此,与去年同期相比,猪肉价格的大幅下降是导致11月CPI下降的主要原因。众说周知,CPI指数曾被称为“猪肉指数”,反映猪肉价格对CPI的重要影响。尽管,近年来猪肉在CPI中的权重有所下调,但猪肉价格的变动仍对CPI产生显著影响。这一数据公布后,网络上也出现了广泛的讨论。近期,美国11月的CPI数据显示3.1%的增长,这表明通胀趋势正在减缓。而在日本,过去30年中CPI曾6次降至0.5%以下。与之相比,中国今年11月首次出现CPI降至0.5%以下的情况。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灵兽》表示,“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对零售业都不利。”他解释说,低价时代可能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进而引起消费收缩,压缩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生产积极性,最终导致消费和零售业绩下滑。而通胀则可能引发物价上涨,增加经济不确定性,降低货币实际价值,同样对零售业构成挑战。也有网友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通胀和低价时代对经济和零售的影响。假设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为5%,另一个国家的通货紧缩率为5%。在这两国,一家超市一年内售出1000个苹果,每个苹果定价1美元。在通胀国家,苹果价格一年内上涨5%,即每个苹果售价为1.05美元。如果超市不提高价格或工资,其利润将下降,可能导致裁员或倒闭。在低价国家,苹果价格下降5%,即每个苹果售价为0.95美元。虽然这可能让消费者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花费更少的货币购买商品,但对于超市来说,这可能意味着营业额和利润的减少,需缩减开支或裁员。由此,无论通胀还是低价,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而沃尔玛百货CEO道格·麦克米伦在11月中旬也曾提到,随着一般商品及主要杂货品,如鸡蛋、鸡肉、海鲜等变得更便宜,通货紧缩的迹象已经显现。同时预计,一些之前价格较高的商品,如食品主食,将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开始下降。03 商超的应对伴随着低价的到来,消费者对于消费也逐渐理性起来,“消费降级”、“年轻人的消费观正在改变”等话题频登热搜。而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让本就寒冷的零售业更加雪上加霜。“面对宏观环境的低迷,还是要从零售业的核心,商品力上下功夫。”一位商超的创业者告诉《灵兽》。经过对当前红火的零售业态的观察,他发现消费者的偏好已经发生了变化。与过去相比,消费者现在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拿零食店为例,销量*的反而是散装零食,而不是商家用来引流的头部消费品牌。尽管从单价上看,散装零食并不便宜,但由于总价相对较低,还是成了消费者的*。这个案例有些类似于“口红效应”,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即消费者可能买不起高价商品,但购物欲望仍旺盛,因此,转向价格亲民且种类多样的商品。因此可以看到,为应对这一趋势,一些传统商超开始改造店铺,引入了大量散装食品。“销量提升还是有限,主要是客流下滑,多数品类的冲击都很大,但也在尝试改变。”上述商超创业者表示。此外,该创业者还强调科学选品的重要性,“现在,许多零售商开始不完全依赖本地经销商供货,而是亲自走访大型批发市场,引入像明治巧克力、满小饱米线这样的年轻人喜爱的品牌。”通过这样的产品结构调整,商超实现经营的差异化,增加商品的吸引力。不少业内人士向《灵兽》表示,自采到县级城市的利润相对较高,有些商品的毛利率甚至达到40%以上。还有些网红产品直接是异地自采,利润能够达到一半甚至更高,同时具备性价比。除此之外,一些大型连锁商超找到的解题思路,则是入局折扣店。从盒马奥莱到永辉超市折扣区的变革,这些业态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市场竞争激烈和渠道分流,更多是在顺应消费趋势的变化,解决线下商超面临的商品损耗问题。一直以来,线下商超对食品的保质期、新鲜度和完整性实施严格管理,导致一些未过期商品,尤其在当下不少生鲜、杂百都面临库存的积压,为保证食品*品尝体感和新鲜品质,商家会及时撤下临近保质期的商品。这些措施虽然提升了消费者对“新鲜”的认知,却也导致了大量食品“浪费”。折扣店模式的出现,顺理成章的接收这些超出常规标准,但仍可食用的商品,提高库存周转效率,降低企业的损耗。不仅为线下商超在消费低迷时期,还降低企业的损耗,为线下商超提缓解压力和减少损失。在通缩背景下的理性消费时代,商超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这条充满变革的路上,不仅需要关注消费者的变化趋势,更要及时作出应对,等到“柳暗花明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灵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国潮热褪去后,李宁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