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一图读懂新版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
正文 李斌不妨开倒车 随着三电系统取代内燃机成为新的车辆驱动引擎,电池成为一辆电动汽车上成本占比最大的???,徐立表示,电池BOM成本最高占到一辆车的近四成。采用更小电池容量的增程式车型,相比纯电车型,仅在电池??樯?,就有着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 作为连续创业者的李斌,并不缺少主动否定自己的经历。2007年—2009年,时任易车CEO的李斌,一度想围绕汽车行业做大媒体矩阵,高峰时期旗下不仅有4本杂志,十几个报纸专栏和十几个电台节目,还有一个数字电视频道。但李斌高估了协同的作用,却低估了协同的成本。到2010年,李斌又主动把除网站外的其他业务一一拆分出去。拆分结束不久,易车网在年内完成了美股上市。眼下,在蔚来汽车上广泛布局的李斌,重新来到了审视各业务协同效果和投资回报的时刻。最新迎来投资回报的是换电业务。重金投资5年后,近期,蔚来开始将换电业务对外开放,首家合作车企是长安,但面对两家直到2025年才有望推出合作车型的计划,如果李斌想要靠换电帮助公司“开源”,目前尚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更何况,李斌还要继续承受来自换电站建设的运营亏损。根据蔚来内部统计,当每天完成60次换电服务时,一座换电站才能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近2000座换电站中,只有今年4月份投入运营的约300座第三代换电站中的近两成站点,摸到了盈亏平衡线。介于换电对用户体验的改善仍不足以弥补商业运营上的挑战,在产业投资人江一看来,与长安的换电业务合作,不排除是李斌对外谋求新一轮融资的一种手段,“类似大众跟小鹏的合作。”今年7月份,大众汽车在与小鹏达成技术授权协议之余,还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在逐渐增加的亏损额面前,蔚来有着对新融资的现实渴望。2022年,蔚来净亏损144.37亿元,比小鹏、理想之和还多亏约30亿元。到了今年上半年,蔚来净亏损已突破百亿元,达到109.3亿元,同比扩大139.1%。如果延续今年二季度高达60亿元的亏损额,蔚来手握的315亿元现金储备也就只够维持一年多的时间。经历过2019年生死危机的李斌,将2023年的公司运转情况看得格外重要,并向员工表示,“如果工作不力,2024年可能就又会成为2019 年。”再次走到悬崖边的蔚来,甚至重新引发了外部对其是否可能遭遇破产的质疑,导致蔚来总裁秦力洪不得不出面澄清,“蔚来汽车不会倒闭,也绝无倒闭的可能。”秦力洪在今年广州车展上回应道。蔚来屡次身陷险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离不开李斌宏大的超前布局:蔚来在一众新势力中唯 一押注换电模式;蔚来从10万-100万元区间,相继布局了“萤火虫”“阿尔卑斯”“蔚来”“至星”等多个子品牌,在新势力中量产车型最多;蔚来还是一众新势力中出海投入最 大的车企,并推出了自有品牌智能手机。带领华为登顶信息通信行业的任正非曾详细阐述过“领 先半步”的竞争策略,并时常在公司警示高管们,在新趋势来临时,“领 先半步是先进,领 先三步是先烈”。在新能源浪潮中,身具“先进和先烈”两大属性的李斌,使得蔚来常年保持在高空走钢丝的危险状态。2022年以前,借助重投入,李斌带领蔚来一路抢占先机——新势力中首家量产和交付汽车,首家在美股上市,首家10万辆汽车下线等等。但2022年以后,资本市场重新调整对电动车企的衡量标准,从一味看重规模到规模与利润并举。在新能源车企高管徐立看来,渡过波峰的蔚来,眼下正再次回到新的波谷,相比已经借助规模盈利的理想,想要继续靠重投入夺回先机的蔚来,其对规模的需求“起码要超过理想现有的月销水平(10月份,理想月销量首度突破4万辆)。”资本市场的态度转向直接体现在二级市场。年初至今的美股市场,理想股价上涨99.46%,小鹏股价上涨75.25%,蔚来股价下跌23.38%。面对一直处在高空走钢丝状态的蔚来汽车,李斌不妨再次“主动否定自己”,脚踏实地寻求更加现实的开源节流之举,关停非核心且难以短时间盈利的手机业务,并将节约下来的资本投向眼下更为赚钱的增程路线,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之举。01在“开倒车”上,进入2023年,李斌其实已经在多方面作出了战略妥协。去年11月的蔚来八周年内部讲话上,还在向员工保证“只要能发出工资,轻易不裁人,也不裁撤业务”的李斌,一年过后亲手打破了上述承诺。在今年11月初发出的全员信中,李斌宣布了裁员10%的消息。此前在李斌不轻易裁人的承诺之下,当理想、小鹏受限于外部环境压力均在2022年收缩编制时,蔚来仍在继续扩招。这也助推蔚来成为当下造车新势力中员工人数最多的车企。到2022年底,蔚来员工总数为26763人。与之对比,理想员工总数为19396人,小鹏则为15829人。庞大的人员规模,也直接导致蔚来在销售、一般及行政方面的费用水涨船高。今年二季度,蔚来在这方面的相关费用为28.6亿元,比理想高出5.5亿元,比小鹏更是高出近13亿元。在裁人上“开倒车”之前,李斌对直营模式更早一步做出了妥协和退让。今年9月份,《晚点Auto》爆料称,蔚来主品牌坚持直营模式之外,正在尝试旗下子品牌阿尔卑斯引入经销商模式,借此分摊门店建设和运营成本。蔚来内部员工李明表示,销售渠道变革从7月份正式开始,蔚来一改从星巴克等消费企业或奢侈品店招收员工的规则,开始注重挖BBA(宝马、奔驰、奥迪)豪车品牌的成熟销售人员。李斌给内部传达的信息是,“BBA的销售团队规模是蔚来的六七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员或店面,蔚来就无法完成很高的试驾转化率。”但这些新晋销售并非直接安排到一二线城市,“前期会优先投放到蔚来没有成熟充换电设施或门店的低线城市,借助这些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所自带的网络和潜在用户群,帮助蔚来进行销售测试。”李明说道。在改组销售体系之余,受限于外部压力而导致李斌被迫向现实低头的举动,还发生在汽车降价上。面对由特斯拉开启的价格战,李斌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蔚来不会降价。但到了今年6月,李斌还是通过将换电权益从整车价格中解绑的方式,令蔚来全系车型降价3万元。02裁员消息传出后,蔚来手机业务一度传出将裁减50%人员的消息,但蔚来对此尚未予以回应。不过,相比裁减人员所带来的节流效果,眼下有一个更为直接高效的节流措施摆在李斌面前,即一步到位关停手机项目。在解释为什么要做手机项目时,李斌给出的一个答案是“这是基于5年—10年的长期战略思考下的决定。”但这个决定见效的周期可能已经无法适应蔚来的新变化。近期的蔚来九周年内部讲话中,李斌提到,三年内不能帮助公司改善财务表现的事情,要么取消,要么延迟。刚刚在今年9月份亮相的蔚来手机项目,无疑将是李斌削减计划中的目标之一。按照李斌对外采访时的说法,当蔚来有500万车主,且其中一半愿意买蔚来手机时,蔚来才有可能在手机上赚到钱。截至今年10月份,蔚来汽车累计销量尚不足50万辆,想要在3年内积累下500万车主,几乎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早在去年4月份李斌确认将推出蔚来手机时,字母榜就曾在《做粉丝手机,李斌只会重蹈罗永浩覆辙》一文中分析指出,如果只想给蔚来车主造手机,李斌不会成功。纵观历史,凡是定位小而美,或者不把手机当核心产品来做的企业,大都功败垂成,前者如锤子、魅族,后者如联想、格力等等。规模效应决定着一个新晋手机品牌最终能否走向成功。对于蔚来而言,规模效应缺失的代价,便是要为每个零部件付出比对手更高的价格。“新晋手机品牌很容易丧失面对供应链谈判时的议价权,这是销量不足以形成规模带来的*苦果。”前手机行业高管崔炎说道。推动李斌必须做手机的苹果UWB生态,也在迎来新的改变。2022年初,李斌曾表示,蔚来用户中,超过50%用苹果手机,但“苹果现在对汽车行业很封闭”,比如蔚来二代平台的车标配UWB定位技术,而苹果不开放接口,这个功能就难以落地。在近些年苹果和安卓手机相继发布带有UWB芯片手机后,UWB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对应到汽车领域,徐立解释道,主要表现在可以让装有UWB的汽车和手机之间,具备相互空间感知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将手机作为汽车的数字车钥匙、手机远程智能泊车、手机定位汽车位置等功能。但从2022年以来,封闭的苹果也在主动求变。据徐立了解,苹果逐渐开放了UWB技术接口适配度,宝马、比亚迪的苹果UWB车钥匙功能均相继落地。“还有更多车企已经提交相关申请,正在等待苹果批准。”值得一提的是,想要打造一款类似蔚来手机这样定价超过6000元,维持其高端配置和体验的手机,“每年资本开支大概要10亿元”,崔炎预估。这对汽车主业仍在持续亏损的蔚来而言,并非一项小负担。03即时关停手机业务,除了帮助蔚来节流之外,还能让李斌在开源方面获得更大施展空间,如直接将节约下来的钱,投向更加赚钱的增程式车型,后者无疑是当下比开放换电网络更能立竿见影的创收路径?:涂缃缭斐凳蓖×艘惶醪槐豢春?、备受争议的非主流换电路线的李斌相比,押注增程路线的李想,已经成功靠着规模效应走向盈利。今年三季度最新财报中,理想毛利率达到22%,仅次于比亚迪同期的22.1%,远超特斯拉同期的17.9%??孔旁龀搪废?,理想汽车在10月首度突破月销4万辆目标后,据36氪爆料,李想为其制定了2024年销量80万辆的年度目标。对比今年38万辆的预期销量,理想明年销量涨幅翻了一番。反观蔚来,李斌预测2024年将卖出超23万辆汽车,这一目标比今年的24万辆还少了一万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目标并不包括蔚来将在明年推出的售价20万-30万元的阿尔卑斯子品牌。新势力中业务布局更加广泛的李斌,在带领蔚来汽车走向盈利的道路上,同样有着比李想更为庞大的规模要求。学习李想,进军增程,或许能让李斌更容易到达规模盈利节点。被李想带火的增程路线,正成为当下电动汽车领域的新趋势。根据乘联会数据,自2021年以来,包括增程式产品在内的混动车型,增速开始反超纯电车型,并保持至今。2023年1月-10月,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79.5%,远高于同期纯电车型的17.3%。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将增程式车型,视为品牌销量的回春良药,问界之外,新势力中的零跑,也跟进推出了增程式产品,传统车企中的长安和吉利,也在旗下电动品牌深蓝、银河上开发出增程版。更重要的是,在车企价格战不见终点之际,增程式车型还可以帮助车企拉低生产制造成本,从而推出更具优势的售价。随着三电系统取代内燃机成为新的车辆驱动引擎,电池成为一辆电动汽车上成本占比*的???,徐立表示,电池BOM成本最高占到一辆车的近四成。采用更小电池容量的增程式车型,相比纯电车型,仅在电池??樯?,就有着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即将在下个月举办的2023 NIO Day上,李斌会再一次“主动否定自己”吗?(文中徐立、李明、崔炎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突П涞腥?,英伟达帝国出现一条裂缝
正文 智能汽车的「ChatGPT时刻」要来了? FSD入华后,或将大幅强化消费者认知,推动国内高阶智驾渗透,并在我国智能驾驶领域中引发“鲶鱼效应”。 特斯拉FSD进入中国似乎渐行渐近,虽然时间未定,但也足以引发外界热议关注。FSD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核心所在,近年来已多次涨价,公司方面给出的涨价理由为特斯拉在AI上面实现的突破可以带来涨价匹配的价值。那么其功能与价格如何?落地中国还需要什么,又有何影响?事实上,特斯拉Autopilot分为三档,由低到高分别为基础版(Basic),增强版(Enhanced,EAP)和FSD,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和售价。其中基础版和增强版在国内销售的车型已落地,FSD目前只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出,国内可以在购车时进行付费选装,待FSD引入中国时便可以上车。图源:中金公司2019年4月起,FSD开始作为单独功能销售,并从此经历过数次涨价。图:特斯拉FSD美国售价变化(来源:中金公司)从架构上来说,FSD在数据、算法、算力等各个层面,打造了一套包含感知、规控、执行在内的全链路自动驾驶软硬件架构。其中,规划:本质是解决多物体关联路径规划问题,处理自我和所有对象的行进轨迹,指导汽车完成相应的执行动作;神经网络:通过分析视频流等信息,输出完整的运动学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颠簸)控制车辆;训练数据:通过4D自动标注技术、升级模拟仿真及云端计算资源,形成数据闭环;训练基础设施:包括CPU、GPU、神经网络加速器单元、AI编译器等,其中AI编译器能支持神经网络所需的新操作,将它们映射到*底层硬件资源上。AI编译与推理:即在计算机上运行神经网络。当前的推理引擎能将单个神经网络的执行分配到两个独立芯片系统上执行。▌FSD入华需要什么?特斯拉8月9日的车辆系统更新中,包括自动驾驶数据的采集,以“影子模式”开始收集数据并进行可行性验证,用户可自主选择参与。而8月曾有媒体消息称,特斯拉正在建设*数据中心,其数据中心业务可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会存储在中国境内。且特斯拉正在中国组建一个20人左右的本地运营团队,推动FSD落地中国市?。徊⒆急冈谥泄⒁桓錾习偃说氖荼曜⑼哦?,为训练FSD算法提供人工标注样本。若FSD在我国落地,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与算力中心被看作关键。中金公司6月一份研报曾表示,FSD如在中国推广,整套数据闭环需在境内,需在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方面进行准备,考虑BEV感知方案是否可以得到很好的本地化适配。在中国,FSD地图测绘或需要与中国厂商合作,且特斯拉需搭建本土计算中心和组建在地算法适配团队。中信证券也指出,其一,地图数据高度敏感,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特斯拉究竟该如何获取相关资质仍是个未知数,或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或在上海进行试点,但想要短时间大规模铺开并非易事。其二,纯视觉路线对于图像的处理更依赖大量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因此特斯拉在美国自建超算中心Dojo并自研D1芯片,以大幅提升FSD训练效率。该券商认为,在中国,即使特斯拉获取了数据采集资质,也大概率只能在中国本地进行模型训练。这意味着,想要达到与美国同等的训练效率,特斯拉需在中国建立类似于Dojo的超算中心,需要一定开发周期和成本。▌FSD入华有何影响?国泰君安11月20日研报援引行业垂媒消息称,社交平台上一位认证为“Tesla China Analyst”的博主透露,自己曾与特斯拉讨论FSD进入中国的时间,特斯拉回应需等待中国相关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最终确定。特斯拉FSD入华后影响如何?综合各家券商评判来说,其或将大幅强化消费者认知,推动国内高阶智驾渗透,并在我国智能驾驶领域中引发“鲶鱼效应”。例如中泰证券给出观点称,若后续特斯拉在国内开放FSD功能,一方面将提升智能驾驶渗透率,另一方面将刺激国内车企加大自动驾驶投入,加速国内高阶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进程。中信证券则表示,若特斯拉“*性价比硬件+高毛利FSD软件”的模式在国内得以规模化落地,可能类似于智能汽车的“ChatGPT时刻”;不论在增量需求还是商业模式层面,对于当下国内车企和供应链而言都意味着新的可能性。分析师进一步指出,深耕高阶智驾功能并以此为差异化卖点的车企或有望受益,而自年初特斯拉发动汽车价格战后,行业进入一轮洗牌和出清周期,缺乏自研能力的中低端车企在FSD入华后或面临更大压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美团应该进入东南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