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是什么?
正文 新茶饮的2023:内卷上头的一年 新茶饮终是又走过了“内卷”的一年,“卷上市”、“卷产品”、“卷价格”、“卷模式”等等,不过正是因为这些竞争使得行业加速标准与规范化发展,利于消费与市场的共同进步。 2023年,是新茶饮更“内卷”的一年。经历三年疫情重创后,今年消费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口号,不过“报复性消费”似乎未在茶饮市场内体现。理性与健康消费风潮涌起,茶饮中高糖、高脂、高反式脂肪酸等存疑特性也遭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质疑。新茶饮品牌们不得不更卷向现制茶饮品类,更健康养生的“原叶茶+鲜奶+新鲜水果”茶饮也成为今年茶饮店的标配。与此同时,有关新茶饮品牌上市、加盟扩店、下沉与出海趋势也愈发明显。其中,奈雪的茶、喜茶等都开放加盟,重新制定出海等计划。大家全方位与全力开战,似乎都为争夺明年活下去的一个名额。但从行业角度来讲,新茶饮市场未来还是大有发展潜力。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149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接下来,就让我们复盘下今年新茶饮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展望吧。01 “第二股”之争上头,资本却降温资本更爱新茶饮,不爱喝传统茶叶,早已成业内共识。毕竟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爱喝奶茶,几乎每天都会来上一杯,所以尽管在大疫三年期间,新茶饮市场内的融资也不断。据红餐大数据和餐企老板内参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茶饮品牌共有18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达到17.43亿元;2021年融资金额大幅度增长,超过83亿元;2022年融资金额超过45亿元。作为头部的奈雪的茶,也是在这三年中资本投资热情最高的2021年上市,顺利成为“新茶饮*股”。也正是在奈雪的茶拿下*股后,将新茶饮推向更高的上市热潮中。2023年,新茶饮“第二股之争”陷入白热化阶段。据红餐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传出IPO动向的茶饮品牌共计8家,包括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等头部企业,其中,茶百道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业内还有人称,“2023年,极有可能是新茶饮IPO元年。”不过,今年资本对新茶饮的“偏爱”却在消失。2023年以来,新茶饮行业融资事件数有所上涨,但披露融资金额大幅下降。据统计,2023年1—8月茶饮融资事件中有78.5%是千万元级别的融资,仅有1笔亿元规模的融资,来自5月底茶百道战略融资??杉?,资本对新茶饮市场投资更谨慎了。作为“新茶饮*股”的奈雪的茶,今年股价也一路下滑,从年内股价最高点的9.11港元/股,跌至12月24日收盘2.9港元/股;市值也从上市*时期的324亿港元,跌至24日收盘价49.74亿港元,跌幅超六成。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茶饮市场的增速也在放缓。据艾媒数据预测,2020-2023年,国内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仅为5.1%至13.5%。增速放缓,可预测的是资本将会持有更谨慎的投资态度。接下来,新茶饮品牌间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02 “万店计划”成必达目标今年,也是新茶饮企业们苦苦挣扎在盈利上的一年。年初,奈雪的茶就发布了盈利预警,预计将连续第4年亏损。尽管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实现微薄净利6609.8万元,但2018—2022年期间,公司累计亏损达到9.13亿元;喜茶近日也曝出裁员风波,涉及30%员工、有部门被全裁。但在面对竞争愈发白热化的行业,盈利并非企业首达的目标,活下去让消费者记住才是的关键。《经济日报》刊文曾指出:这几年资本的涌入,催熟了新茶饮行业。不过在资本“庇护”下,不少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不是盈利能力,而是如何提升市场占有率与品牌认知度。比起重资产且难规模化的直营模式,更易盈利与规模化发展的加盟模式逐渐成为行业主流,蜜雪冰城就是这个例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蜜雪冰城破万家门店,截至12月4日,门店数量超过32000家,公司在2019年就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4.42亿元。现今,新茶饮品牌也都朝着“万店计划”努力。据了解,2023年,古茗计划新增门店超3000家,总门店数要突破10000家;沪上阿姨计划新增门店3000家,营业门店突破8000家,签约门店超10000家;甜啦啦计划扩张门店超2000家,年底将达到8000家,明年年底冲刺万店。就连一直走直营高端路线的奈雪的茶与喜茶等,都放低姿态开放加盟。去年11月,喜茶就开放了加盟,目前计划进入超240个城市,门店突破2000家,已开业事业合伙门店超1000家;今年4月,奈雪的茶也通过收购乐乐茶试水加盟模式,并计划今年开店600家,比过去8年所有门店总和的一半还多。“万店计划”,似乎成为了今年新茶饮企业们必考核的压轴题。不过,品牌的扩张势必会挤压其他品牌生存空间?:帽纫坏愕?,窄门餐眼的数据,2021年2月,一点点门店数超过4000家,到2023年6月就只有3400多家,11月2日,门店数已经降至3018家。两年多时间里门店减少了近1000家,缩减比例约达25%;今年还不断传出一点点关店、现金流紧张以及拖欠员工薪资的消息。另据企查查数据,新茶饮行业的企业注册量也在大幅度增长,今年8月底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约51.5万家,比2020年年底增加37.8万家,增长超36%??稍ぜ氖?,门店注册量的大幅增长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将使得企业存活率更低,但今年开始谁先达到万店目标,似乎才能拿下未来的入场券。03 下沉与出海能成逃生口?寻找增长空间,是各行各业亘古不变的话题,2023年的新茶饮业也不例的在找寻新增长曲线。但今年是消费市场艰难复苏的一年,需求侧的疲软导致供给侧愈发艰难,增长压力围绕在各行各业间,同时在理性与健康消费的口号之下,新茶饮要找到新发展空间愈发艰难。而下沉市场,是新茶饮品牌主攻的方向。去年以来,新茶饮品牌间就迎来了降价之风,其中CoCo推出5元咖啡,喜茶、奈雪等也宣布全面降价。据《咖门2023饮品市场洞察报告》,如今饮品上新的价格区间中,超75%的茶饮低于20元/杯,15元/杯最为普遍,超30元/杯的不足2%?:觳痛笫菹允?,2022年,人均消费在25元以上的茶饮品牌数占比下降至0.9%,人均消费10-20元的茶饮品牌数占比高达71.1%??杉?,新茶饮市场走向了中低端,所谓的高端新茶饮似乎不复存在。降价潮背后,企业们瞄准的则是行业的市场空缺。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提到,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各级城市人均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三四线消费需求向一二线城市趋同,广阔的下沉市场为行业带来充分的潜在增长空间。再从今年上半年新茶饮在不同城市线的外卖订单量来看,四线的30%及五线城市的36%新茶饮外卖订单量增速远高于新一线至三线主体市场的28%增速,下沉市场新茶饮空间正逐步打开。不过,降价能否给企业带来正向的业绩输出还待考究。毕竟从上文数据进可知,奈雪的茶、喜茶等高端茶饮品牌目前都有着盈利难题,作为“低价*”的蜜雪冰城虽迈过这道关卡,但其仍是个特例。毕竟低价策略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短期是难看到回报的,长期才能看到企业最后发展的结果。新茶饮寻求的另一大增长空间,则是出海。今年,喜茶公开招募海外事业合伙人,夏季开出伦敦首家门店;茶百道在韩国开了首家门店;蜜雪冰城则扩大在日本的门店数量;甜啦啦进入了印尼市?。痪土恢倍院M馐谐 胺鹣怠碧鹊哪窝┑牟?,也重启了出海计划。实际上,2018年新茶饮风潮涌起之时,出海风也随之涌起。彼时,喜茶与奈雪的茶均试水了海外市场。不过那会我国新茶饮也处于起步阶段,丰富的市场潜力让品牌们深耕其中。如今行业竞争驶入白热化阶段,品牌们重新将目光标准至海外市场。不过现如今,我国新茶饮业已告别了野蛮发展的初期进入较成熟期,产品、模式等均得到了市场验证,这是有利于品牌出海发展的。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曾表示,“新茶饮出海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节点,随着新茶饮头部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出海是检验其供应链完整度的一个好契机。”不难猜想,供应链也将成为新茶饮下一个必争目标。目前,新茶饮品牌供应链打造大多是围绕国内市场竞争准备的,海外市场大多处于刚起步阶段,若原材料供给依靠国内将大大增加成本。因此重新梳理供应链,找到当地供应源,再磨合与当地加盟商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才是品牌出海寻求增长空间的。在海外市场发展,面临的还会有产品定位、口感口味等各种地域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难题??稍ぜ氖?,出海这条路像大多餐饮消费行业出海一样,会众口难调,而外国人的口味更难调,新茶饮品牌们注定要根据当地餐饮文化不断更新与调整自身的产品与模式,才可能走通这条出海路。04 总结新茶饮终是又走过了“内卷”的一年,“卷上市”、“卷产品”、“卷价格”、“卷模式”等等,不过正是因为这些竞争使得行业加速标准与规范化发展,利于消费与市场的共同进步??稍ぜ氖?,2024年新茶饮品牌仍旧会围绕“第二股”、“万店计划”、“下沉”、“出海”等各个方向展开激烈的角逐。但在这些个赛道上,注定是破局者将晋位,守旧者淘汰,新茶饮市场也将会加速优胜劣汰,进入到新一轮的洗牌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中国跨境电商混战亚马逊
正文 蔚来李斌,还能不能安全「保住工作」? 蔚来宣告裁员10%的同时,有消息称,蔚来电池业务全部被砍,“下一个挨刀的是手机和芯片部门,要裁员50%”。 “如果蔚来还总是每月交付一万辆,那么我真的该找工作了。”年初,2023上海车展开幕前夕,蔚来掌门人李斌曾对媒体这样调侃道。他还说,“如果工作不力,(蔚来汽车)2024年可能又成为2019年。”熟悉蔚来的人应该知道,2019年是蔚来汽车的“ICU之年”。转眼到了10月份,蔚来汽车月交付量达 16074 辆,但李斌似乎还不能安全“保住工作”。由于威马、爱驰、拜腾等先例在前,一时间,市场开始更加忧虑蔚来的前景。“蔚来汽车不会倒闭,也绝无倒闭的可能。”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今年广州车展回应传言。或许蔚来还谈不上倒闭,但“*亏损王”急需一剂猛药“止血”。01 亏损几百亿后,降价也难止血造车七年半,蔚来累计亏损632.164亿。据“汽车记录者”综合多家媒体发布的数据计算,从2016-2023年上半年共七年半的时间里,蔚来汽车累计亏损约632.164亿,而不是网传的764亿元。相比之下,原先在同梯队的理想已实现正向盈利。由于亏损金额较大,蔚来也被媒体称为“*亏损王”。▲蔚来汽车上半年亏损109亿元,相当于比亚迪同期的盈利利润。图片来自“汽车行业关注”。直至今年下半年,蔚来汽车的财务问题更加突显。据2023年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蔚来集团净亏损高达109亿,毛利率降至1%,而去年同期是13%。账上的现金余额只剩315亿,比*季度少了63亿元。在今年上半年,蔚来汽车的销量也不及预期。蔚来2023年度销量目标是24.5万辆,上半年销量54561辆,目标达成率22.3%。因此,外界也戏谑称,蔚来汽车每卖一辆车亏20万。压力之下,蔚来正失去他的“江湖地位”。原先的“蔚小理”排名,被逐渐超越。在各主流新能源车企10月销量中,蔚来被零跑赶超,落至第四位。为应对销售压力,上半年,在价格战中坚持“不降价”的蔚来汽车,仍推出一些优惠,被视为“变相降价”。今年2月,蔚来对2022款ES6和ES8进行降价促销,称部分车辆可以享受展车政策。销售人员对界面新闻解释称,“我们不是降价了,只是针对*代平台的产品有一些优惠。”直到6月中旬,蔚来“低头”,降价大门彻底开启,旗下全系车型起售价下调3万元??山导垡廊晃薹ㄍ炀任道吹耐鞘?,在今年11月前后,蔚来对外宣布裁员。李斌在全员信中无奈表示,将会缩减10%左右的岗位,预计在11月份完成。据“豹变”消息,接近蔚来内部人士透露,导致裁员的直接导火索是蔚来汽车三季度财报不达预期,在降价计划实行之后现实情况仍与预期存在距离,使得管理层对未来的形势并不乐观。02 加注换电,是为吸引融资?在经历裁员风波后,各项资金告急消息陆续释放,蔚来急于寻找方法突围。11月20日,一份关于李斌在蔚来内部发起面向全体员工的讲话稿被披露。会上,李斌表示,“换电是蔚来巨大的先发优势,目前已经到了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时刻,明天就会宣布蔚来的*家合作伙伴。与此同时,蔚来还在与4-5家车企进行合作洽谈。”蔚来总裁秦力洪则在广州车展上,将换电业务比作“亚马逊的云服务”。他说,“大家把换电想象成2003年时亚马逊要做云服务,像阿里、腾讯、亚马逊、微软等的云服务,他们亏损了许多年才最终实现成功。”蔚来是*一家走换电路线的新能源车企。所谓“换电”是指从车身取出电池,更换容量饱和的动力电池。这个模式的主要优势是缩短补能时间。据兴业证券,换电模式大大缩短补能等待时间,针对充电频率较高的应用场景,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效率。截至11月20日,蔚来汽车全国换电站累计布局数量2103座,今年新增换电站798座。按照规划,今年蔚来汽车将累计布局2300座换电站。然而,这样的模式,也被视为拖累蔚来的巨大包袱。即使蔚来管理层多番强调换电业务的前景,但从目前来看,对消费者而言似乎更像是锦上添花。诚如蔚来汽车的“高端”定位一样,当下经济环境下,相比设计、工艺等具有品牌溢价的元素,占据更大基数的普通消费者们更看重价格、配置等“刚需”元素。与此类似的是,相比换电业务,资本更多将视野放在如何提高充电桩效率等方面。特斯拉也曾尝试过换电业务,但因所需资金太大,被迫中止,该业务也被称成为“现金黑洞”。换电业务真的能行吗?目前大多数人仍在打一个问号。11月21日,蔚来与长安汽车在重庆签署换电业务的合作协议。李斌还透露,除长安汽车之外,后续还有4-5家潜在伙伴正在洽谈中。到底是长安带资入场,还是向蔚来支付费用,这些合作细节还不被外人所知。但这无疑是为能蔚来带来些许收益,以堵住对“换电烧钱”的质疑。“个人愚见,这个是蔚来吸引融资的手段。”一位观察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换电业务被一些人视为李斌再度融资的手段之一。这被视为李斌的资本术。在此之前,李斌被形容为在资本市场“运气极好”。这种“运气”在于,公司即使亏损,投资方依然愿意注资。与其说“运气”,不如说李斌极擅长挑动资本的好奇心。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创始及管理合伙人曾向《人物》形容,“李斌身上有一种能力:让掌握资本和资源的人团结到自己周围来——这是关键先生的能力。”李斌也曾说:“每个战术的执行上,我没有那么的非黑即白,它肯定是有一定灰度的。”03 李斌会抛下蔚来吗?李斌并非技术出生,他是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并辅修法律专业。在创办蔚来之前,李斌曾操盘易车、易鑫上市,投资优信二手车、首汽约车、摩拜等一系列明星初创企业。创建蔚来之后,推动其成为“造车新势力*股”。光环加身的蔚来,在一段时间内选择“不务正业”,包括涉及手机业务、电池业务、投资业务等。李斌曾说,“蔚来用户直接相关的部分,我们都会自己做”。这也意味着,蔚来需要大量资金,去实现李斌的野心。然而,多元化业务也产生了一些矛盾。汽车十三行创始人王鑫举过一个例子:由于不想买蔚来手机,导致蔚来汽车的线上整体服务无法完整体验,最终不买汽车,导致流失客户。今年11月,蔚来宣布裁员10%的同时,“新车新技术”引述蔚来内部人士消息称,蔚来电池业务全部被砍,“下一个挨刀的是手机和芯片部门,要裁员50%”。经历亏损、裁员,发展众多还未盈利的业务后,蔚来的生存能力饱受质疑。一些消费者表达出担忧,不知蔚来是否会走上威马等车企的后路。无冕财经观察到,上周末,在广州海珠区保利广场的蔚来汽车展厅,依然有大量意向购车者来看车。问及为何会选择蔚来汽车时,一些消费者表示,蔚来有一定品牌优势,售后口碑好,被纳入必看车款之一。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了担忧,听说蔚来正面临财务问题,但他认为,蔚来与威马不能相比,蔚来在新势力中还是有一定地位,品牌价值更高,产业链搭建也较为完善,总会有资方接手,只是价格问题。在今年9月21日,蔚来推出手机 NIO Phone后几日,市场传出消息称蔚来融资10亿美元。单是今年下半年,蔚来就进行了多轮公开融资,包括发行5亿美元于2029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债券,5亿美元于2030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债券,自阿布扎比投资机构7.385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上交所发行规模8.59亿元的ABS等。就在换电项目引入合作方的同时,市场同步传出消息称,蔚来再度拿到融资,涉及资金百亿。不过,该消息还未经蔚来证实。如今的亏损、裁员,让不少人认为蔚来“梦回2019”。那一年,蔚来巨亏112亿,现金流告急,公司大裁员。历史似乎再度上演。但李斌也许并非是爱强制死磕的人,他曾在爬哈巴雪山时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无论有没有登顶,1点钟必须下山。原因是,有些事情,过了时间,再做可能会付出巨大代价。“哪怕1点钟的时候离顶峰只有100米,我也就往回走。”例如摩拜,例如易车,它们在离开李斌后都各有结局。这一次,李斌还能与蔚来汽车并肩多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无冕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选秀消失,偶像公司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