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本年利润的会计核算怎么做?
正文 马斯克270天让机器人「脱胎换骨」 马斯克对于人型机器人的设想,和大洋彼岸的新能源汽车大佬王传福不谋而合了。 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机器人练习生Optimus Gen2。特长是走路:做瑜伽:打鸡蛋:Music~没错,距离首次发布两年半,以及上一代亮相9个月(270天)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第二代,来了。展示了更加灵活的动作,更加细腻的运动控制能力,以及更加“像人”的全新设计,网友大呼有点恐怖谷效应那感觉了:而马斯克不无自豪的说,全片实拍没有CG,并且明年,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就能穿针引线了。第二代“擎天柱”,有哪些变化特斯拉的Optimus进步确实很快,第二代版本和两年半前那个只能安装在支架上才敢推到前台的状态,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令人刮目相看。除了刚才展示的动作和能力,还有更深入的细节值得研究首先是新的Opimus整体减重10公斤,之前的“体重”是73 公斤。具体减在了哪里不清楚,但整体减重一定会对能耗、灵活性有很大提升。而最重要的细节,是特斯拉给出了更加贴合“*性原理”的设计,比如机器人的足部和*代相比,分成了两个部分,添加了类似人类“脚趾”设计:以往的人形机器人设计(包括之前的Optimus),通常是一个固定的足部,通过“脚踝”关节实现单一自由度下的运动。特斯拉的新设计,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由度,在运动的灵活性和对于能量的节约上来说,有很大的改善。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不用脚趾发力,把脚当做一个平板来行走,是不是会更加困难和费力?在新的Optimus上实现这样的设计后,机器人整体行走速度,提升了30%。同时,新设计的多自由度足部,还能实时反馈关节的扭力数据,使机器人有更好的平衡性和姿态控制能力。第二个变化,是手部特征,新的Optimus拥有11自由度的手部关节(不包括手臂),并且每一个指尖,都有力传感器:拿放易碎物品、进行细致的姿态控制,背后提供决策的依据,正是手指的触觉感应??吹秸饫?,马斯克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以及在人形机器人上他贯彻的“*性原理”是什么,也就清楚了。马斯克自己早就说过,“我们的机器人不会以霹雳舞为追求目标,而是在产线旁提供生产力。”谁跳霹雳舞?当然是之前鼎鼎大名的波士顿动力,跑酷跳舞无所不能。但目前公布的Demo中,波士顿动力的Atlas几乎都没有完整的手部结构,足部也仅仅是一个平板。特斯拉的Opimus设计原则,就是要让机器人上生产线替代人工劳动,所以它的核心关注,不是花里胡哨的功能,而是精细的力矩、动作控制。啥时候能买到?马斯克的推特下面,已经有人表示要买,很急:但或许,这款机器人很长时间都不会面向C端销售。一方面是马斯克明确表示Optimus的*使命,是在生产线上替代人工。而服务家用需求可能并不是Optimus的优先研发任务。其次,我们还能从Optimus的两年办的练习时长看出一些线索。2021年8月的「特斯拉 AI 日」活动上,人形机器人Optimus首次亮相,不过没有任何功能展示,而是被抬上了舞台做静态展示。当时这款人形机器人的身高大概是 1.72 米,重约 112 斤,身材匀称,还带有一张面部屏幕,能够以约 8 公里 / 小时的速度移动。2022年10月的特斯拉AI Day,现场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了:并且在 Demo 演示中,Optimus 展示了搬箱子、浇花、在特斯拉超级工厂工作的画面:真正在技术上的突破来自今年5月,特斯拉首次展示了自研的机器人传感器、控制器,并且展示了神经网络完全端到端训练:输入视频、输出控制。感知??樯?,Optimus的底层数据、算法,和特斯拉自动驾驶FSD已经实现某种程度的打通。而这也是现在Optimus进步神速的基础。通过比较,还是能看出Optimus目前的不足。首先是对比波士顿动力的Atlas,从动作流畅度和复杂度来说,Optimus Gen2当前整体的运动状态和控制算法还远远赶不上。尽管在仿生学和实用性设计上,Optimus Gen2更胜一筹,但Atlas在不同关节部位联合实现复杂动作上,更具优势。所以对于躯干+四肢多自由体的联合控制算法角度来说,还是Atlas更加*。不过无论是波士顿动力还是特斯拉,可能在算法或设计上各有千秋,不过双方都在人形机器人这一新产品的初级阶段。或者说“具身智能”这条新赛道,还处于基本的控制、感知层面攻关,解决的是0-1的问题。综合看,Optimus也好,Atlas也好,人形机器人提供有效生产力的路还很长。因为最难的任务规划和执行领域,目前还远未触及。回到最初的问题,普通用户什么时候能买到?或许还有很久很久。又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会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人形机器人诞生的意义,根本不是作为家庭生活的助手或伴侣,而是大幅提高工业生产效率。One more thing新能源另一龙头,比亚迪也投资了一家机器人公司——智元机器人,由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办。最新的产品演示,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重复劳动,特别是提到了能在汽车产线上进行装配、检测工作。之前王传福曾说“无人驾驶都是忽悠”、“现在最需要的是生产线的无人化,节约成本”。没想到,马斯克对于人型机器人的设想,和大洋彼岸的新能源汽车大佬王传福不谋而合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汽车城,年末疯狂
正文 与英伟达正面交锋的AMD 苏姿丰曾表示,“我们希望成为这个(人工智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她提到,AMD正致力于在AI软件套件方面进行改进。 AMD将于太平洋时间12月6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12月7日凌晨2点)举办名为“Advancing AI”的活动。据悉,AMD将在本次活动上发布Instinct MI300系列产品,包括MI300 A、MI300 X等,并将突出强调公司在人工智能硬件及软件领域的增长势头。届时,AMD董事长兼CEO 苏姿丰将与公司高管以及AMD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等一起探讨AMD的产品和软件。投行Wedbush的分析师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在本次活动中,AMD会将MI300的产品性能与英伟达的H100进行比较,尤其是内存和带宽方面。Wedbush还认为,微软或将参与AMD本次活动,因为微软已经宣布将AMD的新芯片应用在Azure云计算业务中。综合多家外媒报道,除了微软以外,亚马逊、甲骨文(Oracle)、IBM等多家科技巨头也在考虑AMD的产品。郭明錤在近期发布的市场简报中指出,AMD的*客户是微软,出货量占比超过50%,其次是亚马逊。另外Meta和谷歌两家公司目前正在测试AMD的产品,预计Meta有极高概率会成为AMD的客户。另外,科技媒体Wccftech表示,Advancing AI是一场聚焦于人工智能的活动,因此主流消费级产品不太可能会在本次活动上亮相,但有关人工智能的消费级应用和数据中心业务相关信息有望在本次活动上发布。MI300市场表现将如何?目前,多名分析师看好AMD MI300系列产品的市场表现。Jefferies的分析师表明,随着MI300的推出,AMD将与英伟达一起成为科技公司的“*”。美银也在最新报告中写道,AMD的产品对行业巨头、普通企业、OEM以及AI初创公司都具有良好的吸引力。从出货量来看,郭明錤预计,以MI300A为主,AMD明年AI芯片的出货量约为英伟达(基于 CoWoS)的10%。如果微软与AMD的合作进展顺利,AMD获得Meta和谷歌的订单,预计2025年AMD的AI芯片出货量达到英伟达(基于CoWoS)的30%。台湾电子时报在今日报道中指出,预计AMD的MI300明年出货量将达30万至40万颗,*客户为微软、谷歌。苏姿丰此前亦明确指出,已有多家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承诺将部署MI300芯片产品,数据中心GPU产品将在第四季度为AMD带来4亿美元的收入,预计2024年收入将超过20亿美元。MI300将是公司创立以来最快实现10亿美元销售额的产品。从性能来看,对比竞品,MI300有足够的竞争力。据AMD今年6月公布的数据,专为大语言模型优化的产品MI300 X,其内存达到了192GB,内存带宽为5.2TB/s,Infinity Fabric带宽为896GB/s,晶体管达到1530亿个。另外,MI300 X提供的HBM(高带宽内存)密度是英伟达H100的2.4倍,HBM带宽是H100的1.6倍。据悉,英伟达H100的内存容量为80GB,带宽为3.35TB/s。但该公司的产品也在不断迭代,近期英伟达的最新AI芯片H200已经发布。H200的算力与H100基本相当,其内存容量达到了141GB,带宽为4.8TB/s。不过,软件生态的壁垒仍然是AMD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Cambrian-AI Research LLC的首席分析师Karl Freund指出,AMD的软件生态没有英伟达那么完善。训练和运行AI大模型不仅仅取决于GPU性能,系统设计也尤为重要。苏姿丰曾表示,“我们希望成为这个(人工智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她提到,AMD正致力于在AI软件套件方面进行改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褪去冬奥光环,滑雪还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