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税务师建议先考哪几门
正文 刘强东「绝不躺平」,京东呢? 三家电商公司中,马云、黄峥已经隐退或半隐退,唯有刘强东选择重回一线,这对京东的未来有多大好处?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很自责。”刘强东一封“罪己诏”,干掉京东200多亿市值。12月9日,京东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公司内网回复员工的千字长文,立下“绝不躺平”誓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绘的景象,如今正在互联网的电商帝国里频繁上演,一如市值被拼多多赶超后马云在内网发声“阿里会改”。故事的后续也很相似:随后股价下跌,市值缩水,资本市场不买账。12月11日,京东集团股价大跌6.25%,市值蒸发超过200亿港元,在十大互联网公司中表现垫底。截至发稿,京东港股市值仅剩3098亿港元,较今年年初高点跌去60%,较2020年港股上市以来的股价最高点则是跌超75%。京东港股今年以来股价表现,图片来自雪球。故事的走向又些微不同:风波后,阿里传出淘天集团百万年薪全球招人,京东的裁员消息正在发酵。“绝不躺平”的调子已定下,刘强东要怎么崛起赶未来?市场说,有点难。01组织臃肿,裁员先行?“现在组织庞大臃肿低效,改变起来确实需要时间。”东哥痛定思痛坚决整改。怎么改?降本增效、裁员先行,4天后,京东人员调整一说引发关注。12月13日,在职场社区平台脉脉上,一名认证为“京东科技员工”的网友发帖称,京东科技、京东云,正式员工被强行裁员,要求月底离职,给n+1,明确表示不给年终奖,股票本来是下个月归属也不给!同日,据科创板日报,有多名京东员工称目前京东正进行人员调整,涉及物流、科技、零售、工业等业务条线,赔偿金为N+1,没有年终奖。有员工透露,不同部门的比例有所不同,其所在的部门比例较大,年后或将继续调整。不过随后也有多家媒体从京东内部人士处得到否认回应,称没有任何类似计划。而据中华网财经报道,一内部人士称目前仍在招聘,公司员工总数已增至59万人。根据京东集团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东共有员工45万余人(不含兼职及实习生)。京东集团在2023年新春贺信中披露的信息显示,京东员工总数已经超过54万人(含并购后的德邦数据)。这是什么概念?11月29日晚,拼多多美股市值一度涨至1924亿美元,超越阿里巴巴,更是相当于4个京东。而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拼多多员工人数保持在1.3万人左右,是阿里的1/18、京东的1/35。基于此数据,据财经十一人推算,若按照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来看,拼多多员工前三季度人均创收1222万元,是同期京东的7.07倍、阿里的4.17倍;人均经营利润是京东的55.8倍、阿里的5.81倍。在人均创收1200万的*人效比面前,4/50万人的京东无疑笨重许多。三家公司人效对比,图片来自财经十一人。事实上,组织效率低下问题早在一年前刘强东便提起过。去年11月,彼时,身处香港的刘强东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接入了京东的经营管理培训会,进行了一场持续三个多小时的严肃发言,直指部分高管包括能力不行、价值观和集团不匹配、组织效率低下、推进业务缓慢等在内的诸多问题。对于高管们的“懈怠”,刘强东决定于同年年底对10%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进行末位淘汰??旰?,京东也经过了两次高层人事调整:5月,京东集团原CEO徐雷因个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请,CFO许冉升任CEO;11月,许冉再接棒辛利军,兼任集团旗下最核心业务京东零售的集团CEO。除了人事调整,京东集团在战略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2023年内部最为强调的是“战斗小组BOSS模式”,即一个战斗小组BOSS距离集团CEO中间只有两层的理想状态——这意味着京东正在努力缩减层级、精简架构,以提高组织效率和优化协同效果。这也是刘强东一直倡导的战略执行效率,但看起来效果一般。“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重要的事情不开会,这个开会的选择,在现在一点也没体现出来。”一名在京东健康呆了快6年的在职员工称,“现在的boss连战略都要问新来没几天的员工,并且开了N次会,连目标方向都没想过,员工说的都是日常工作的,这不叫战略沟通吧,连复盘都不算。”“所以,被超越是一定的。”其说道。02 低价策略何时奏效?在内网发帖的该员工,还犀利地指出,京东现有的低价战略落实不够全面:促销机制复杂;平台大促需要提前规划好节奏和力度;平台生态需要给到pop商家更多支持;低价心智,需要人人执行到位,贯彻到底。“尽管天天在进行比价的工作,但这么做还不够,不能只达到和友商同一价格,而要比友商价格更低,或进行‘主动破价’,让友商跟进,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爆品做低价的策略。”上述员工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十多年前,刘强东曾因“价格战”而闻名,以“低价”这把屠龙剑助少年时的京东乘风破浪、站稳根基。2022年,刘强东却痛骂属下丢了这把利刃。去年双十一前夕,刘强东在一封内部信中指出,京东正在丧失低价优势,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削弱,“低价是1,品质和服务是两个0,失去了低价优势,其它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于是在高声喊出“低价是*基础性武器”口号后,京东开始努力给自己贴回一张低价标签。3月6日,京东“百亿补贴”全面上线,该频道拥有一级入口,从大促限定延伸至常态化经营,范围覆盖京东平台的全品类。如果用户发现京东百亿补贴的商品价格高于外网,可获得双倍赔付。8月23日,京东下调自营商品包邮门槛,京东PLUS会员享受全年无限免邮,普通用户自营免邮门槛从99元降至59元。刘强东对于重塑京东低价王牌的决心,还见于两个大促活动中。比如,在今年618的启动发布会上,时任京东零售CEO的辛利军宣称,今年的京东618会是全行业投入力度*的一次618;在双11的启动发布会上,辛利军又强调低价是刻在京东骨子里的基因。对比多款产品在京东跟淘宝头部直播间的售价,确实有不少产品在京东上的售价更低,打破了头部主播全网*价的神话,“知名”者如夹在京东和李佳琦中的海氏牌烤箱。不夸张地说,在今年的价格战中,京东堪称最用功的一个。现实来看,京东的低价策略尚未带来营收的显著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2476.98亿元,同比增长1.7%,占比86%的零售业务增速仅为0.06%。前9月,京东零售实现收入6777亿元,同比增长1%,弱于整体社会消费。许冉在最新财报中表示,公司利润水平达到历史新高。她没有提及的是,京东集团的收入增长几近停滞,几乎创历史新低。“我们经常说战斗战斗只做*,但是却处处防守,从不想着如何主动出击!很多人天天说创新,却每天就是抄袭跟随别人。”东哥很是生气。对比百亿补贴*拼多多,京东推行近一年的价格战存在着许多上升空间。根据财报,拼多多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58.18%、66.29%,第三季度则高达93.89%,市值甩京东3个身位。从低价战开始的京东,通过自建物流、自营商品和品质的消费体验,确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没想,许多年后,江湖的主角,变成了砍一刀和百亿补贴。 03 破局关键在刘强东?“希望兄弟们再多一些耐心,今天还有很多兄弟敢说实话,坚持战斗,京东基础依然在,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谷底。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家公司都会经历若干个顶峰和谷底才能成就伟大。”一如马云的回应,尽管问题重重,刘强东在回复中为全体员工打气。刘强东内网回复员工,图片来自晚点LatePost。京东的基础自不必多说,作为首家万亿营收的民企,京东在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长期投入,能够对电商业务起到可观的协同作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京东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7%,达到1486亿元。截至9月30日,京东物流已在全国运营超过1600个仓库,含云仓在内的管理面积超过3200万平米。由于京东物流已经构建了中国*的仓储网络之一,京东在自营商品SKU超过1000万的基础上,库存周转天数为31.7天,履约费用率降至5.8%,达到近年来*水平。但拼多多、阿里巴巴在物流方面的建设也不容小觑。前者牵手极兔和顺丰下沉最后一公里,并将快递代收站点多多驿站开遍全国,四个月时间走完了菜鸟驿站7年的路程;后者推出半日达、当次日达、送货上门和夜间揽收等品质服务,旗下菜鸟物流今年三季度营收增速跑出行业*。更为危险的是,拼多多、阿里巴巴分别依靠TEMU、速卖通和LAZADA等海外板块为自己开拓了一条诱人的未来增长曲线,但京东的海外故事至今还处雏形状态。这对于爱听故事的资本市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或许对京东来说,未来很多的破局想象力更多来自刘强东。三家公司创始人中,马云、黄峥已经隐退或半隐退,唯有刘强东选择重回一线,这对凝聚共识、减少内部摩擦的作用不言自明。经历过电商发展的完整周期,打过多次低价胜仗的刘强东,保持一贯的强势作风,对京东管理层狼性不足、不讲真话多有不满,内部组织整顿不断。他曾痛批“PPT文化”:“有人写了精美的PPT在会议上汇报,但业务的真实情况远非PPT呈现的那样?:罄茨惴⑾炙鞘瞧樱 彼苍畈糠指吖?:“高管们谈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谈成本、效率、体验太少,如果对如此核心的战略都把握不够,那将很难带领团队长远走下去。”不管怎么说,重归台前的刘强东,确实给“明州事件”后靡靡不振的京东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业内有分析称,如果真的要低价策略毫不动摇,那么仅靠换几个人、折腾折腾组织架构,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京东当前最为需要的,是一场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彻底革新——而能够狠下心来做出改变的,也只有刘强东了。当然了,英雄也不一定带得动团队。对于刘强东,风评各异。“裁人前先来一波舆论,坚持奋斗的老板人设立起来了,裁人也博得社会的理解,请大家相信他真的不知妻美。”一位认证为“京东数科员工”的网友在平台上如是评论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无冕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刘强东被逼急了
正文 一个月230亿美元资金入场,大药厂在赌什么 大规模的患者群体、有待新疗法面世的临床需求,精神分裂症自然成了大药企的掘金之地。 为了缓解增长焦虑,海外大药厂们开启“氪金”模式,重磅收购应接不暇。巨头们的动作,某种程度上也值得行业关注。毕竟,这可是大药厂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挖掘的新蓝海。前后不到20天,艾伯维和百时美施贵宝就踏入了同一条河流。12月7日,艾伯维宣布以87亿美元收购Cerevel。Cerevel管线较多,但核心管线是毒蕈碱受体M4的选择性正变构调节剂emraclidine,该药物开发的适应症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已经进入2期临床。12月22日,百时美施贵宝更加豪气,宣布以140亿美元收购Karuna公司。Karuna的核心管线,也是一款作用于毒蕈碱受体的药物。那么,一个月时间,230亿美元入局,艾伯维、百时美施贵宝到底在赌什么?/ 01/值得押注的精神分裂症市场从临床需求角度来说,精神分裂症市场是一个值得大药企押注的市场。所谓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复杂和使人衰弱的心理健康障碍,其特征是一系列症状,包括妄想、幻觉、言语或行为紊乱、言语迟缓和情感迟钝。这一患者群体规模极大。一项针对全球129项数据的分析显示,2016年全球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约为0.28%。这意味着,全球超2000万人深受该疾病之困。根据我国卫健委和科学部发起的一项研究,国内发病率似乎更高,达到0.6%。以14亿人口计算,国内患者人数大约在840万左右。对于患者本身来说,这一疾病对于他们来说是长期、持续性折磨,不仅?:ι硇慕】?,还包括生命安全;而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这一疾病同样会带来沉重负担。因为家庭需要付诸陪护等措施,据统计,只有10%到2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获得一份稳定工作,大部分患者并不能自给自足。总体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着极为急切的治疗需求。然而,现有治疗药物均存在依从性不高、覆盖面不足等缺点。依从性不高,是因为现有治疗药物涉及严重的神经和代谢副作用,导致患者依从性不高,治疗难以持续。目前,精神分裂症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包括*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和氯丙嗪,以及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从比例来看,大约10%的患者将*代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而90%的患者将第二代药物作为一线治疗。但这两类药物均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包括男性乳房增大、体重增加、锥体外系症状、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这导致停药率较高。有数据显示,现有药物治疗的患者,18个月内依从率约60%,停药率74%。而停药的患者复发率很高,一年时复发率为77%,两年时复发率为90%。覆盖面不足,则主要由以下两点原因造成。其一,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缺乏反应,也被称之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这一患者群体比例达30%。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仍然不清楚,治疗有效和治疗无效患者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其二,针对阴性症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根据有无症状,精神分裂症分为阳性、阴性群体,因为阴性症状并不明显,临床开发难度更大,目前尚无针对阴性患者有效的药物上市。大规模的患者群体、有待新疗法面世的临床需求,精神分裂症自然成了大药企的掘金之地。/ 02/被寄予厚望的毒蕈碱受体患者对更有效和更安全疗法的需求,为精神分裂症药物提供了相当大的市场机会。这也让毒蕈碱受体,走上台前。关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失衡。而毒蕈碱受体的激活可防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因此有可能带来比其他治疗药物“增效低毒”的特点。实际上,早在1990年,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毒蕈碱受体的潜在疗法就研究火热。彼时,多项研究已经证明,刺激毒蕈碱受体,特别是M1和M4受体,能够减轻精神病症状和认知障碍。但不幸的是,毒蕈碱受体激动剂也难以避免高毒性的问题。先驱xanomeline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停药率超过50%,最终不了了之。不过,医学界对于毒蕈碱受体的研发从未停止,由此也有部分药企基于自己独特的见解,率先脱颖而出。Karuna便是最成功的选手。Karuna认为,毒蕈碱受体激动剂诱发高毒性的问题遭遇,不仅会刺激中枢神经中的毒蕈碱受体,也会刺激外周组织中的毒蕈碱受体。因此,Karuna研发的KarXT,通过采用毒蕈碱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复方剂的方式,解决了药物刺激外周毒蕈碱受体的bug:KarXT应用强效激动剂酒石酸的同时,辅以无透过血脑屏障能力的拮抗剂曲司氯铵,使得复方制剂在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毒蕈碱受体的同时,抑制外周组织中的毒蕈碱受体被过度激活,*程度避免外周毒性。事后来看,Karuna的押注成功了。当前,KarXT在阳性患者群体中展现了突出的疗效,并且安全性也是可控,这支撑力Karuna百亿美金市值的关键。虽然与Karuna思路不同,但Cerevel也有上岸的潜力。Cerevel认为,传统的毒蕈碱受体激动剂之所以毒副作用较高,是因为激活力太多的受体亚型导致,因此其设计的emraclidine,只针对毒蕈碱受体M4亚型。根据公司开展的1b期试验B 分实验,5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没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或与治疗相关的受试者停药。也正因此,Cerevel也收获了艾伯维的青睐。/ 03/有待持续推进的赌局虽然艾伯维和百时美施贵宝斥巨资入局,但并不意味着这场大战已经结束。从位次来看,在精神分裂症领域,KarXT大概率会率先成为“变革者”。毕竟,现有治疗药物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批准的古老品种,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已经太久没有“新人”出现了。而KarXT即将打破这一僵局。当前,KarXT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的新药申请已被美国FDA受理,PDUFA目标日期为2024年9月26日。如果获得批准,KarXT将成为数十年来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机制药物。对于全球药企来说,这场以满足临床需求出发点的探索仍会继续。一方面,如何对阴性、乃至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仍未有明确答案;另一方面,持续提高药物的依从性仍是需要攻坚的方向。当前,KarXT在针对阴性患者开展临床探索之外,还开展了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以及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若最终临床成功,意味着KarXT将成为*全面覆盖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而辅助治疗的性质,也决定了其与现有药物除了竞争关系,还有合作关系,能够进一步增加覆盖人群。不管Karuna、Cerevel最终上限如何,这两家公司目前带来的故事已经足够励志。比如,Karuna上市之初市值不到7亿美金。但随着KarXT临床的逐步推进,在精神分裂症领域的积极数据读出,Karuna市值水涨船高,最终以超百亿价格被百时美施贵宝收购。这也进一步提醒药企,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关键还是实实在在钻研需求,用临床数据去打动市场,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故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青岛首家AAA评级创投机构诞生!城投集团3A主体评级企业达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