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税新闻 > 正文

代开昆明住宿票【开票|点击进入】迈慕财务服务

代开昆明住宿票【开票|点击进入】可开项目_住宿_酒店_运输_建筑_广告_商业_办公用品_维修费_会务费_会议费_劳务费_机械_租赁_工程款_设计费_培训费_咨询费_装修费等发票_验后付款_迈慕财务服务

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职工一次性补偿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正文 东芝,没了! 东芝146年的基业,在短短十年时间里,急剧走向瓦解,然后就是“野蛮人”不断上门,并最终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 今天,日本东芝公司正式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结束自1949年以来74年的上市企业历史。2021年4月6日,东芝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英国私募投资公司CVC Capital不请自来,对其发出以溢价30%、约21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东芝董事会的*反应是“突然”,然后以“缺少细节”为由,拒绝了。一些PE人士也私下表示,除非东芝*的股东们“倒戈”,否则CVC不可能完成这次收购??擅还嗑?,该来的还是来了。20天后,新加坡私募股权投资公司3D Investment Partners,也就是东芝第二大股东全权委托的投资管理服务机构公开致信,“逼宫”东芝董事会对出售做一次全面评估。3D Investment Partners甚至还劝戒东芝管理层,要收起敌视态度,免得吓跑了潜在收购者,俨然一副生怕错过卖身机会的姿态。3D Investment Partners想要抓紧卖个好价钱是有原因的,因为如今的东芝,已越来越像块烫手山芋。2015年以来,为了补上七年财务造假造成的亏空,缺血的东芝一直在砸锅卖铁。如今,旗下只剩下能源、数字解决方案、零售及打印、建筑、公共服务、电子设备及存储等六大业务?:臀羧障啾?,东芝已经没落。2019财年,其六大业务净销售额已跌至约3.39万亿日元,与2014年鼎盛时期的接近7万亿日元相比,几近腰斩。但毕竟是拥有百年基业曾经的行业老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众多PE眼里,东芝剩下的业务组合依然值得买来运作,于是 CVC的事还没有下一集,其他PE巨头便纷纷登门。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KKR对外宣称,有意以高于CVC的价格参与竞购;此前买下东芝核电业务的加拿大投资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也在考虑参与竞购……日本投资公司JIC、Norinchukin银行以及贝恩资本,也都摩拳擦掌。各怀鬼胎的资本们就像是已经笃定了东芝必将被卖,纷纷加入“围猎”中。对这些“野蛮人”,东芝当然是持抵抗态度,并且进行了持久的拉锯战,但最终,资本还是胜利了,虽然胜利者不是那些起得更早的人。今年8月起,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主的财团再次向东芝发起总额约2万亿日元(当时约合人民币985亿元)的要约收购,继而也有了东芝走到退市的历史性一笔。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在几十年前,谁敢对东芝有这样的羞辱性极大的“野心”,又能将野心化为现实。“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20世纪90年代,如日中天的酒井法子拍摄的这支广告,和她甜美的笑容一起,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一部分,东芝也借此成为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对日本制造的最初印象。东芝,曾长期是日本制造业的象征。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大力倡导学习西方技术,积极推广现代化,一批工业企业顺势崛起。这其中,就有东芝的前身,日本著名发明家田中久重在1875年创立的田中制造所。东芝的另一个源头是东京电器株式会社。两家公司1939年合并,1984年正式更名为“东芝”,并在日本人的生活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本土的*个白热电灯泡,*台晶体管电视,*台水轮式发电机,*个电饭煲、电冰箱、微波炉,*台文字处理机……都是东芝生产的。鼎盛时期,东芝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基建、发电、核能、家电、计算机、制造、半导体等,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全球数一数二的业绩。尤其在家电领域,东芝是白色家电的开创者。上世纪70年代,家电业务收入占到东芝总收入三成,东芝与夏普、松下合称日本白电“三巨头”。东芝在日本的地位,有如三星在韩国。东芝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之一。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半导体产业蒸蒸日上,在与美国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产业的竞争中日渐占据上风。作为当时日本政府选中的5家主力企业之一,东芝在1982年制定了一个W计划,投入340亿日元和1500名技术人员到DRAM的研发和生产中。1985年,半导体团队的齐藤升三研发出当时全球容量*的1M DRAM,东芝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半导体制造商。W计划实施后的第七年,东芝在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中,位居第二,仅次于NEC(日本电气)。当时的东芝如日中天,股价达到历史高点1500日元左右。在全盛时期,东芝是一家有18万员工的巨无霸,不仅是全球前五的半导体制造商,还是全球前三的医疗器械厂商、日本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日本四大核能厂商之一,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之光”。2006年2月,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价,东芝击败竞争对手,拿下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旗下*的核电站制造商美国西屋电气(WestingHouse)77%的股权。由于通用和日本三菱的恶意竞争,东芝花了54亿美元,也就是西屋电气报价的3倍,才达成这笔交易。但当时的东芝总裁兼首席执行长西田厚聪深信,西屋电气会给东芝带来巨大而长远的经济利益。当时,东芝的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业务地位均受到挑战,需要开发新的业务,以降低对这两大传统优势业务的依赖。半导体业务上,东芝因决策连连失误,错失了市场机会。早在1984年,东芝的研发主任舛冈富士雄就利用“under the desk”的时间,研发出NOR闪存,但当时东芝在半导体的主赛道是在DRAM上,并没有对他的发明给予太多重视。结果让英特尔捡了漏。当时被日本半导体压制得快要倒闭的英特尔,意识到闪存的潜力,与东芝签订了交叉授权许可协议,组成一个300人的闪存事业部,专门研发闪存芯片。1988年,英特尔改良了东芝发明的NOR,推出全球*商用闪存芯片,还美其名曰“美国梦”。不服气的舛冈富士雄1987年又提出NAND型闪存概念,NAND闪存更适合数据存储,成本也更低。但舛冈富士雄时运不济,他的伯乐、东芝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武石喜幸不幸辞世,一向特立独行不招人待见的舛冈富士雄没了靠山,被调离研发团队,NAND后续研发就此搁置。直到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个人电脑开始普及,卖个人电脑的戴尔进入世界500强,东芝才把研发量产NAND重新提上日程,但幸运之神再一次背对着东芝。当时,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东芝也进入全面战略收缩,考虑到NAND闪存研发至少要2-3年才能回本,存在风险,东芝管理层非但没有投入研发,还缩减了对半导体的投入。这时,隔壁的三星开始发力,花三倍工资从东芝挖走不少掌握了闪存技术的工程师,又反周期地大力投资发展闪存业务。1993年,三星一举拿下全球存储器领域的No.1,手握着NAND技术先发优势的东芝反被三星压制,成了万年老二。消费电子业务上,东芝也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家电品牌的压力。2000年以来,中国家电品牌开始崛起,美的、海尔、格力、TCL、康佳等的出现,让东芝的消费电子业务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半导体和消费电子业务接连受挫,东芝管理层把目光投向了核电业务。当时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又令人忧心忡忡,核能源在全球各国重新得到青睐。仅2006年,全球共有222座核电站正在建设或拟议中。东芝管理层很看好核能源前景,但在核电领域,日立与GE、三菱与法国阿海珐公司都结成联盟体,东芝尚无一席之地。这时,西屋电气进入东芝的视野。西屋电气是美国境内大多数核反应堆的建造商,又参与过中国第三代核电站项目的招标,它的AP1000第三代压水堆技术,正符合中国核电站技术要求。东芝因为采用的是沸水堆技术,一直未能成为中国核电站的主供应商,拿下西屋电气,就意味着拿到了进军中国这个全球*的单一核电市场的入场券,从而在2025年到2030年称霸全球核电市场。带着这个全球核电梦,东芝一头栽了进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西屋电气。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正是这场以3倍价格达成的交易,把东芝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泥潭。2015年7月21日,东芝东京总部大楼。东芝前后三任社长西田厚聪、佐佐木和田中久雄,齐刷刷地站起来,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鞠躬向大众致歉。直到这时,日本人才知道,从2008年到2014年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们心目中象征着清廉、高效的东芝,财务造假的窟窿竟然高达2248亿日元(约合120亿人民币)。消息一出,东芝股价暴跌,市值缩水40%,社长田中久雄、副董事长佐佐木宣布辞职。这场财务造假,在当年高价买下西屋电气时,就已埋下了伏笔。收购西屋电气之后,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西田厚聪任下的东芝,2009年交出了历史上最差的一份成绩单,净利润赤字3435亿元。当年,西田厚聪从社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接棒的是技术出身、一直负责核电业务的佐佐木。在交接仪式上,西田厚聪高度评价佐佐木是“让东芝的核电业务步入全球化轨道的功臣”。东芝对核电业务也寄予厚望,按照预期,公司将在2015年拿到全球39个核反应堆设备订单。实际上,到2009年,东芝已经有12个订单在手,正朝着预期目标迈进。然而,2011年3月11日,地震引发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发生泄漏的核电站建造商正是东芝。事故发生后,各国政府对核电建设都持谨慎态度,不少国家都暂停了核电业务,重新评估核电站的安全性。东芝不但拿不到新订单,一些已经签订的订单也取消了。东芝核电梦被彻底震碎,业绩压力也随之而来。东芝三代社长以“应对挑战”的名义,要求提升公司利润。然而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不到怎么办?东芝的管理层就动起了歪脑筋,通过财务造假来应对“挑战”。外界猜测,强势的西田厚聪不满意佐佐木任职期间的经营业务,而佐佐木不想被西田厚聪指责,于是要求做假账,而懦弱无能的田中久雄在独断专权的佐佐木阴影下,延续了前面两任社长的做法。财务造假曝光后,东芝没有快刀斩乱麻,砍掉西屋电气这个烧钱的无底洞,反而又通过西屋电气以2.2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业务,试图做大体量。然而,在这笔收购完成之后,东芝才发现,这项业务竟背着42亿美元的债务。本来就缺血的东芝,财务窟窿更大了:2016财年,东芝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约合88亿美元,创下日本制造企业史上*全年亏损纪录。自此,东芝不得不走上靠“变卖家产”回血的道路: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份以514亿日元卖给了美的,美的还获得东芝品牌40年全球授权。医疗设备部门Toshiba Medical Systems以6655亿日元的价格卖给了佳能。图像传感器业务,作价190亿日元出售给索尼。生产出全球*台笔记本电脑的东芝,还把笔记本电脑业务80.1%的股份,以3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夏普。2020年,夏普行使了购买东芝笔记本电脑剩余19.1%股份的权利后,东芝正式从笔记本业务离场。2017年,东芝拿*钱的半导体业务开刀,以180亿美元的价格,将半导体业务卖给了贝恩资本。直到2018年,东芝才把西屋电气这个烫手山芋,以46亿美元卖给了加拿大Brookfield资产管理公司,甩掉把东芝拖进泥潭的包袱。东芝146年的基业,在短短十年时间里,急剧走向瓦解,然后就是“野蛮人”不断上门,并最终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次贷危机、福岛核电站泄漏等黑天鹅事件频发,让人感叹东芝的时运不济,但东芝管理层在战略方向、资金与技术投入、人员管理上的缺乏远见与忧患不足,也更是这个日本之光走向衰落的关键原因。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退票的冰雪大世界,反被这群人宰了

      正文 优必选IPO:夏佐全一战回报1000倍 在优必选上市仪式上,夏佐全回顾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做企业真的非常艰难”,他感慨道,作为投资人参与了优必选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共同度过很多艰难时刻。从比亚迪到优必选,这两笔天使投资案例再次让创投圈看到,早期投资很难很漫长,但颠覆性的回报机会恰恰酝酿于此。 年末最大IPO敲钟了。昨日(12月29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正式登陆港股。大家可能对优必选和周剑的创业故事已经不陌生,但身后一笔传奇式投资却鲜少被提及——2013年,夏佐全和另一家投资机构以3600万元的估值向优必选投资800万元。多年前,夏佐全向投资界回忆这段往事。他还有一个身份:比亚迪天使投资人。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他见证了比亚迪、优必选这两家企业的成长。在优必选上市仪式上,夏佐全回顾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做企业真的非常艰难”,他感慨道,作为投资人参与了优必选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共同度过很多艰难时刻。从比亚迪到优必选,这两笔天使投资案例再次让创投圈看到,早期投资很难很漫长,但颠覆性的回报机会恰恰酝酿于此。年末最大IPO10年,最早一笔投资回报千倍优必选是创投圈的现象级项目,但早年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创业初期,机器人用到的关键零部件极为烧钱,那时国内机器人产业环境也尚未得到风投机构的认可,公司面临资金不足时,周剑只好拿出自己的积蓄投入到研发中,甚至将香港、上海工厂的股份变卖,还将深圳购置的两套各上千万豪宅及保时捷、宝马卖掉来筹措资金。最困难的时候,早期投资人夏佐全出现了。夏佐全曾向投资界聊起过这段往事。当时,他担任另一家机构的投委会主席,一次投委会上,投资经理把优必选机器人拿到会上演示,结束后所有的委员都没法判断项目的前景。相反夏佐全特别兴奋,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想象空间。于是在2013年,夏佐全执掌的正轩投资和另一家投资机构以3600万元的估值向优必选投资800万元。实际上,当时夏佐全也并没有想得很清楚,不过他坚信一个基本的判断:过去机器人一直应用于工业,而优必选机器人是最有可能进入大众日常生活的,这个应用场景前景无限。半年后,优必选再度遇到资金紧张,夏佐全个人借款600万元帮公司渡过难关。而在2014年的年底,夏佐全又以个人征信的方式为优必选提供1000万元资金用于企业运营。所幸,优必选成功研发并生产首款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之后开始密集进入投资机构的视野。2015年,优必选相继获得启明创投、科大讯飞的注资;2016年,优必选完成了B轮融资,鼎晖投资等成为股东;2017年B+轮融资中,投资方包括鸿灏资本、珠??拼赐?、华发集团、华金资本、鼎实、天狼星资本、钜派投资、麦高富达等;不到一年时间,优必选再次完成新一轮融资,引入耀莱投资、金晟资产、时代伯乐、居然之家、海鲲资本、翔石资本等投资方。那几年里,优必选基本保持着平均一年一轮的融资节奏。最轰动的是在2018年,优必选官宣8.2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工商银行、海尔、民生证券、澳洲电信(Telstra)、居然之家、泰国正大集团、民生银行、宜信集团、中广核、铁投集团、松禾资本等跟投,鼎晖资本追加投资。2019年,优必选开始谋求上市,期间还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富众投资、两江资本、紫荆资本,朗玛峰创投,居然之家,前海星达投资等,其中包括不少国资机构的身影。直到今年2月,优必选再度递交招股书,历经10个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并在上市前获得亦庄国投基石投资。昨天上市仪式现场,熊猫机器人优悠走上舞台,向周剑递出锣锤,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首次亮相,与周剑一起敲响开市锣。场下还有陪伴多年的投资人——夏佐全、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鼎晖投资管理合伙人应伟、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等代表。身为重要的投资方之一,邝子平感慨,“从一开始接触,我们就被周剑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热爱以及不畏艰难持续耕耘的企业家精神打动,一路陪伴公司走到上市这一里程碑。”招股书显示,IPO后周剑、CTO熊友军、天使投资人夏佐全等作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持股51.17%。其中,夏佐全持有优必选5.63%的股份,是除创始人周剑外的第一大个人股东。腾讯持股6.15%,是优必选最大的机构股东,启明创投持股5.67%是第二大机构股东。优必选开盘后股价最高冲至91元,对应市值约380亿港元。以此计算,夏佐全持股价值超21亿港元。长跑10年,他当年以3600万元估值对优必选的首次投资,如今账面回报千倍。中国最隐秘天使投资人也许不少人仍对夏佐全这个名字陌生。说起来,优必选是他第二个千倍回报案例,此前最为圈内津津乐道的案例是比亚迪。即便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夏佐全当年投资比亚迪依旧是一笔经典的投资案例。1994年11月,夏佐全第一次见到王传福。彼时,不到30岁的王传福刚刚开始创业,不过因为资金匮乏而陷入困境。夏佐全对王传福的第一印象尤为深刻,“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但从来没有见过像王总这样的人,他身上的那种激情、抱负、坚定、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我。”投资出身的夏佐全并不懂电池,但第一次见面两人就聊了“几乎三天两夜,每天凌晨四点睡觉。”随后夏佐全敲定了这笔投资——1995年4月,夏佐全出资几十万元,成为比亚迪三大创始人之一。一开始,夏佐全并不参与比亚迪的运营。直到2001年,比亚迪业务高速增长,王传福邀请夏佐全共同参与公司运营,夏佐全才加入比亚迪担任执行董事、副总裁,执掌整个比亚迪集团的运营工作?:罄?,随着比亚迪逐渐步入正轨,夏佐全认为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便逐渐放手,直到2010年辞去比亚迪集团副总裁职务仅仅担任董事。之后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比亚迪从一家20多人的生产电池的小工厂出发,如今的业务布局已经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2023年,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企,早已跻身世界级公司。根据比亚迪2023年三季度报十大股东信息显示,夏佐全为比亚迪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2.84%。按照比亚迪最新市值计算,夏佐全持股价值超160亿元。今年7月,他在接受了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投资比亚迪到现在,回报收益率超8万倍。”一个成功案例背后可能有着无数失败案例回顾过往投资生涯,夏佐全曾分享自己一个体会:早期科技投资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它需要一整套科学、全面、高效的模型和流程来指导。只有组成专业的团队,整合各方知识、经验、信息和资源,长期跟踪并深入研究行业和技术的发展特点,既高屋建瓴地思考未来,又接地气地了解目前市场,才能从海量项目中找到最具价值投资的那一小撮。”此前,夏佐全在正轩投资年会上分享。放眼美国的风投圈,主要的合伙人大概2/3都是产业背景,而国内的投资人大多出身金融。对于其中的区别,夏佐全曾感触很深,“因为我是做金融出来的,过去中国资本市场最惊心动魄的全部经历过,自从做了产业才真正觉得踏实。”在夏佐全看来,金融不能只是浮在空中,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你做产业以后才懂。当下一级市场寒风瑟瑟,充斥着沮丧和失落,夏佐全这一笔千倍回报投资或多或少带给大家一缕振奋。10年的陪伴,至少证明了长期主义的意义,尤其在硬科技时代,每一个企业的成长动辄至少坐上10年“冷板凳”,唯有长期主义,才能收获爆发式的回报。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一笔超额回报大多需要投在A轮甚至更早之前,这是“投早投小投科技”最有力的注脚。这一年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随着LP对DPI的期待愈发迫切,投资人被迫将更多资金投向了后期项目;同时创业者与投资人由于回购纠纷爆发矛盾的案例涌现。一位VC合伙人感叹,创投行业似乎进入“无风险”投资时代。须知道,一个成功案例背后,可能有着无数个失败案例,这是风险投资的意义;而经历无数个失败案例后,可能会收获一个颠覆性的超级回报,这是风险投资的魅力。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吴琼,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89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成都高新区又招GP了

      更多相关

    1. 企业增值税会计分录怎么做?
    2. 税务师和会计中级哪个难度更大
    3. 三种情形带您了解现金支付税务风险
    4. 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简化了!一图读懂主要变化
    5. 浅谈新形势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6. 应交税费贷方有余额怎么调整?
    7. 会计中级考了后还能考什么
    8. 小额零星支出会计分录怎么写?
    9. 收到往来款如何做账务处理?会计分录怎么做?
    10. 购买打印纸如何写会计分录?
    11. 网上蔬菜超市的运营模式
    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财税广告服务
      服务热线 +086-90010221 传真 +086-90010526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3栋D座4100A室
      沪ICP备657610d3号-1    
      Copyright©2022-2025 BOC. 迈慕财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