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税新闻 > 正文

开买药发票|代开买药发票【开票|点击进入】迈慕财务服务

开买药发票|代开买药发票【开票|点击进入】可开项目_住宿_酒店_运输_建筑_广告_商业_办公用品_维修费_会务费_会议费_劳务费_机械_租赁_工程款_设计费_培训费_咨询费_装修费等发票_验后付款_迈慕财务服务

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企业注销社保办理流程是什么?

正文 直播之后又开超市,国美何时迎来转机? 从国美超市决定以“国美”这个老招牌在市场出现时,就决定了,它将与这个摇摇晃晃的招牌在市场中一起浮沉,互相扶持,甚至同生共死。 刚过去不久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之间摩拳擦掌,互不示弱。曾经也站在聚光灯下的国美,却没有了动静。据《南方周末》报道,10月30日,国美电器总部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办公区、接待室都已上锁,只有零星的工作人员和保洁人员走动。反倒是大促过后,凭借着“国美超市”,国美又掀起了不小的关注度。01 国美超市,进军量贩零食行业这一次,国美进军的赛道,并非新鲜的话题。前有零食很忙门店数突破4000家,后有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种种行业动态都在表明,该赛道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处境中。还在时代的河流中沉浮漂泊的国美,将一些希望寄托给了量贩零食行业。2023年7月25日,国美超市品牌所在的国美超市(广东)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食品销售、日用家电零售、化妆品零售、玩具销售等。10月22日,国美超市在广州白云区开出了全国首店。根据官方资料,国美超市将自身业务模式定位为“全域新零售直播连锁体验店”,强调在通过F2C工厂直供模式打造*性价比产品的同时,融合线上线下实体电商全新模式。相较于当下的零食折扣店,国美超市在进行线下销售的同时,还将发力直播带货、同城本地生活与私域社群团购。扩张上,国美超市实行自营+加盟的模式。国美超市的门店类型主要有三种,分为位于商圈商超、面积在100~200平方米的旗舰店;位于街边、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标准店;以及位于社区、面积在20~50平方米的直播体验店。其中,加盟开设一家100平方米的旗舰店,需要约60万元,包括10万/年的品牌使用费、2000元/平方米的货品保证金、约1500元/平方米的装修费,以及总计超过16万元的设备费、系统费用与道具广告费等??柙?0平方米的常规店,费用约在38万元;开设20平方米的直播体验店,费用则在9.8万元。在10月17日的业务启动仪式上,国美超市创始人刘昊依透露,国美超市已经完成了*个100天的基础建设,并即将迎来第二个100天的关键阶段。国美超市的战略目标是开设230家店,而刘昊依个人设定的目标则是500家。国美超市战略委员会主席郑清元则表示,国美超市将努力开设一万家店,解决大量就业问题,成为中国自豪的民族品牌,建立稳固可持续的渠道。02 风雨中的国美当下的国美,身处风雨中,摇摇晃晃。2008年,黄光裕第三次登顶胡润百富榜,坐拥430亿元资产。2010年,黄光裕因商业犯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自此,国美迎来了由盛转衰的命运。到了2020年,黄光裕获得假释,此时留给他的已经是一个烂摊子。第二年,在正式获释后的首次公开内部讲话中,黄光裕提到,“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先是与拼多多、京东“联姻”。2020年4月19日,国美零售宣布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以总计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对国美进行战略投资。同年5月28日,京东集团宣布以1亿美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境外可转债。2020年12月,国美成立真快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之后,“真快乐”APP上线,集合拼团、直播等流行玩法,强调娱乐和社交。2021年,推出优惠券电商平台折上折APP,是一个专门为用户收集各种商品优惠信息,并以聚合形式提供各种打折券的平台;之后官宣升级安迅物流,整合海运、空运,打通最后一公里。“生存问题再次摆到国美面前,活下去成为了国美发展的核心要务。”今年1月26日,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在2023年集团总部的国美零售战略发展会上表示,2022年是国美艰难的一年。然而,2023年似乎也尚未迎来好的开头,国美的自救之路仍然任重道远。2023年中报显示,国美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仅为4.147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1亿元下降超过九成;毛利亏损约为1.2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毛利为20.8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达35.39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规模扩大6亿左右。公司团队规模也发生了明显的收缩,员工人数从2021年的32278人减少至3609人,员工减少近九成。03 零食折扣店,能救国美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2.7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休闲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2年底,国内零食集合店总数已达1.3万家左右。华创证券相关研报测算,预计到2025年,国内零食集合店数量可达3万家。也就是说,还有近2万家店的市场空间,等待入场者角逐。另有数据显示,偌大的市场里,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尚不足5%,这也说明未来这一赛道有机会孵化更多像零食很忙一样的大体量玩家。机会固然存在,竞争亦日益激烈。据华创证券预测,2023年,量贩零食行业竞争加剧,2024-2025年各家的核心区域或出现一轮调整,此后稳态的区域寡头千店模型形成,而终局大概率以区域企业为主,全国性品牌一两家。国美超市能否从中突围而出,为国美力挽狂澜呢?真正算起来,国美是零售行业的老玩家了,而且曾经表现出色。过去,国美电器在世界零售企业中曾跻身前五十,与苏宁、京东等平台引领着中国的零售行业。大众订单采购和包销定制等模式,使得国美电器拥有了很多品牌的*销售权和较低的采购价格。在零售行业摸爬滚打出来的经营模式、积累的一定资源,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国美骨子里的优势。对于国美超市而言,尽管国美早已不如当年,但刻进骨子里的历史经验和优势,依然能够为国美超市所复用、借鉴。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美已经形成了大范围的品牌认知,这也是国美超市相对其他零售企业的“好牌”。一上线,即可凭借“国美”这一招牌拥有更多的市场曝光度、知名度。当然,我们总说,凡事总有两面性。国美超市一亮相,就带着“国美”的招牌,有好也有坏。眼下,国美已经可以说是“自身难保”、负债累累。10月15日,国美电器APP弹窗讨薪一事就引发极大关注,有说法认为,此事不排除内部人员所为。如今,人们提到国美,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更多的是窘迫自救的情景。这样的品牌形象,对于国美超市而言,是加分还是减分,尚且是一个问题。从国美超市决定以“国美”这个老招牌在市场出现时,就决定了,它将与这个摇摇晃晃的招牌在市场中一起浮沉,互相扶持,甚至同生共死。国美超市有没有办法成为国美力挽狂澜中的有力一环,我们暂且给不出肯定的答案。这两年国美发力的直播业务不见起色,某种程度上或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国美在线上流量运营环节,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一点,能否在国美超市这一新业务模式中得到改进,可能也会影响到国美超市的未来发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华为汽车拆分了技术,留下了销售

      正文 OpenAI事件大复盘:过程、起因和影响 这距离OpenAI官方宣布解雇阿尔特曼,仅仅过去了106个小时。在这106个小时里,全世界关注AI浪潮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OpenAI这出大戏终于迎来了结局。北京时间11月22日下午2:03分,OpenAI官方账号发布推文宣布阿尔特曼重任CEO,并且董事会大换血:这距离OpenAI官方宣布解雇阿尔特曼,仅仅过去了106个小时。在这106个小时里,全世界关注AI浪潮的人都屏住了呼吸。重组后的董事会从原先的6个人降到了3个,先看看这几位董事都是什么身份。董事会主席Bret Taylor,谷歌地图的联合创始人及Facebook的CTO,其主要工作是围绕产品创新、团队管理和企业战略。Larry Summers,克林顿时期的财政部长,奥巴马时期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还曾担任过哈佛校长,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Adam D’Angelo,硕果仅存的OpenAI前董事会一员,美版知乎Quora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据传是这次政变的推手之一,他在董事会还能留多久值得观察。在一些周边八卦的消息里,围绕董事会成员的博弈有三点:1. 最棘手的问题是重任CEO的阿尔特曼是否应当加入董事会,谈判的结果是初期不加入董事会,这一让步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谈判的结果。2. Adam D’Angelo是否应该继续留在董事会,结果是他继续留任,但这也预示了当前只有三名成员的情况下,新董事会达成一致颇具挑战。3. 微软是否拥有董事会席位,或是至少以观察员的身份出现,但结果是暂时没有进入,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厘清潜在的监管问题后再决定。对OpenAI员工来说,这些麻烦事儿以后可以慢慢解决,当务之急是先庆祝。一同回归的前任总裁Greg Brockman发了一张合影,可见员工都很开心。事已至此,暂时告一段落,咱们终于可以完整复盘一下故事始末了。01、过程我们详细梳理了整场政变的全过程,其中包括21个主线节点和16个花絮,下面按照美国西部时间来详细展开:主线#01:11月16日晚间,Sam Altman收到了来自同事Ilya Sutskever的一条短信,表示要在第二天跟他聊一聊,并给了一个Google Meet的会议链接。花絮1:此时Sam Altman的美女同事Mira Murati已经知道了自己上司即将被解雇的消息,但Mira并没有私下里通知Sam,这通常会被视为背叛。OpenAI四名核心高管(左起):Mira Murati,CTOSam Altman,CEO,董事会成员Greg Brockman,总裁,董事会成员Ilya Sutskever,首席科学家,董事会成员主线#02:11月17日中午12点,Sam准时登陆Google Meet参会,发现OpenAI的董事会成员都在(除了Greg),Ilya代表董事会通知Sam:你被解雇了。花絮2:OpenAI奇葩的董事会有6名成员,其中三名外部董事和Ilya结成了联盟,Sam则可以代表没参会的Greg投票,结果就是4:2,Sam出局。OpenAI董事会的六名成员主线#03:紧接着12点23分,Greg Brockman也收到了Ilya发来的Google Meet会议链接,上去后被告知他被董事会除名,但保留公司职务,而Sam已经被解雇。花絮3:一家微软占股49%的公司,内部开会没用微软Teams,而是用Google的产品,可见Teams都多难用。主线#04:然后17号下午3点,OpenAI正式官宣,Mira Murati接任CEO。在官宣前的1分钟,OpenAI通知了微软——是的你没看错,是1分钟。主线#05:随后,Sam Altman在发推上证实了自己被开除,两个小时后Greg Brockman转发这条推特,并宣布辞职,跟老大共同进退。主线#06:政变在OpenAI内部引发轩然大波,17号晚间推特上有人爆出“将有大批员工离职”;11月18日凌晨,三名高级研究人员宣布辞职。花絮4: Sam Altman的助理Alex Cohen跟他老板一起被解雇,他在推上发了求职意愿,16分钟后就找到了新工作:roofer.com的首席AI研究员。主线#07:OpenAI董事会受到了全球舆论的口诛笔伐,一脸懵逼的微软和第二大股东Thrive Capital也回过神来,开始对OpenAI董事会施加压力。花絮5:似乎只有马斯克在暗暗支持政变,他发帖道:Ilya有着良好的道德准则,并且不热衷权力。除非他觉得*有必要,否则他是不会采取这种极端行动的。ps:Ilya就是马斯克当年帮OpenAI招进来的。主线#08: 在巨大的压力下,*次反转剧情出现了:临时CEO Mira在11月18号邀请Sam Altman第二天回公司谈判,这离解雇他仅仅只过去一天。花絮6:11月18日上午,Sam Altman发帖强调自己非常喜欢OpenAI团队,理论上是敌人的Mira转发并奉上爱心,吃瓜群众感到一阵迷糊。主线#09:11月19日下午,Sam回到OpenAI旧金山总部,Greg陪同。他办了张访客卡,并发推表示:这是我*次也是最后一次佩戴访客牌。花絮7:有人调侃,乔布斯重回苹果用了12 年,Sam Altman重回OpenAI 用了48 小时。主线#10:11月19日晚间,谈判破裂,Iiya宣布Sam不会回归OpenAI,Twich联合创始人Emmett Shear将接任CEO。似乎要成为OpenAI新国王的Emmett Shear花絮8:临时CEO Mira姐姐因为坚持想让Sam和Greg回归,这激怒了董事会,所以从外部找了新CEO。不过对Mira来说,这可能是她很聪明的选择。主线#11:11月20日凌晨,微软CEO纳德拉宣布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将加入微软,而OpenAI员工眼看Sam回归无望,开始出现离职潮。主线#12: 到了20号晚上,Ilya召开内部员工会,向大家介绍了新任CEO Emmett Shear,参加的员工并不多,现场跟Ilya怼了起来,后者情绪低落。花絮9:OpenAI员工纷纷在Slack上对新老板Emmett Shear用“Fuck You”表情包表达欢迎。主线#13: OpenAI高管和员工开始用脚投票,在推上疯狂刷一句话:“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逼宫态度溢于言表。花絮10:市场预计OpenAI员工会集体跳槽至微软,后者股价大涨。主线#14:Ilya的态度开始松动,他发帖忏悔:“我对参与董事会的行动深表遗憾。我从未想过要伤害 OpenAI。我热爱我们共同建立的一切,我会尽我所能让公司重新团结起来。”花絮11:Greg的老婆 Anna Brockman也是OpenAI员工,她在办公室里恳求Ilya改变态度,并当场哭了。妹子流泪可能是影响Ilya的一大因素。主线#15:在推上刷屏的同时,Mira姐姐内部发起了一封态度强硬的公开信,要求董事会辞职,以及Sam和Greg回归,否则将追随他们加入微软。花絮12: 很多OpenAI休假的员工也赶回了公司,表达对Sam Altman的支持。主线#16:大量员工开始签名,最后有743人——超过95%的员工签署,甚至包括滑跪的Ilya。这是商业历史上*的集体辞职运动。花絮13:Sam Altman对同事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并发推点名表扬了Mira Murati、Brad Lightcap(COO)和Jason Kwon。对Mira来说,这有些“赦免”的意味。主线#17:OpenAI董事会开始病急乱投医。根据The Information报道,他们去找了竞争对手Anthropic,探讨合并的可能,但被果断拒绝。主线#18:纳德拉在11月20号晚上上了彭博,再次坚定地表达了对Sam Altman的支持。第二天的11月21日,Sam Altman跟OpenAI董事会重新开始谈判。Bloomberg采访纳德拉花絮14:新任CEO Emmett Shear感到大事不妙,赶紧表示如果董事会说不清为何解雇Sam Altman,自己也会选择离职。主线#19:Altman让自己的朋友、Airbnb的 CEO Brian Chesky 代表自己谈判,而代表董事会的则是刚刚上任的CEO Emmett Shear。花絮15:在谈判期间,在公开信上签名的比例来到了97%(747/770),筹码显然在Sam Altman手里。主线#20:谈判结束,Sam Altman回归OpenAI担任CEO,并组建新董事会:成员包括 Bret Taylor(担任主席)、Larry Summers 和 Adam D'Angelo。花絮16:Greg撒花庆祝,表示自己要马上回去写代码,而当了3天CEO的Emmett Shear也发推邀功:主线#21:Sam Altman发推,庆祝事件结束,并表示要加强跟微软的合作。纳德拉转发,微软在此事中赢得了长远的利益。历时106个小时,人类当前最重要的公司上演了一出莎士比亚式的政变。跟百转千回的剧情相比,这场政变的背后原因,才是最值得探究的。02、起因一则在“政变”期间不起眼的新闻,验证了政变的原因:加速主义与安全主义的路线之争。11月20日晚间,The Information爆料:OpenAI董事会在驱逐Sam Altman之后,跟AI创业公司Anthropic秘密接洽,意图合并两家公司。Anthropic是何方神圣?这家公司跟OpenAI一样,做的都是大模型,创始人Dario Amodei曾经是OpenAI的员工,2020年离职创办了这家公司。Anthropic创始人Dario Amodei在目前的大模型创业赛道上,Anthropic是仅次于OpenAI的存在,核心产品Claude2不逊于ChatGPT,公司先后拿了亚马逊和Google的投资。问题是,微软在OpenAI身上已经烧了一百多个亿,要是真合并了,OpenAI岂不是成了三姓家奴?不过Anthropic拒绝了合并的请求,显然不想掺和这事儿。外界普遍把合并的请求看作OpenAI董事会的一次病急乱投医,所以这则新闻也并不起眼。但仔细剖析,就能发现这件事不简单:Anthropic创始人Dario Amodei对AI的道德和伦理风险充满了警惕,这跟Sam Altman的理念差异巨大,2020年就是因为这个才离职的。OpenAI董事会在关键时刻却递出橄榄枝,目的不难看出:想请Dario Amodei同志回来“拨乱反正”,纠正OpenAI越来越追逐商业化的倾向。围绕AGI的安全问题,OpenAI内部虽然没有明确的出现“派别”,但也至少有两种声音:一种对通用人工智能充满警惕,担忧AI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风险,坚持用谨慎的态度来发展AI。代表人物是此次政变的推动者Ilya Sutskever和早已退出OpenAI的马斯克。一种是充满资本主义精神,对AGI的商业化抱有无限热情,准备大干快上跑步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缔造下一个科技巨头。代表人物自然是这次被推翻的Sam Altman。前者通常被称为“安全主义”或者“超级对齐”,后者通常被称为“加速主义”或者“有效加速”。这两个派别在OpenAI创立之初就存在吗?显然不可能。创立时的OpenAI相对比较纯粹,多数OpenAI员工都把精力放在了技术本身上,没有明确倾向,整天思考人类命运的毕竟是少数。早期的OpenAI是非营利组织,但这种架构无法持续吸引*人才,尤其在薪资和期权方面,2019年,OpenAI在Sam Altman的领导下开始向“盈利上限”公司转型。他们成立了一个可营利实体——OpenAI Global LLC——来接受融资,同年微软投资10亿美元,但公司仍然保持了非营利组织时期的董事会结构。OpenAI董事会的作用就是确保AI安全,甚至公司章程直截了当地指出,OpenAI的“首要法定责任是对人类负责”,而不是对投资者和员工负责。这给本次董事会发动政变,提供了“合法性”,为后面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之后,理想主义的科学家和现实主义的投资人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打破这一平衡的,是ChatGPT。《大西洋月刊》采访OpenAI员工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在ChatGPT之后,赚取收入和利润的道路变得清晰,你再也无法为‘理想主义研究实验室’的身份做辩护了。那里有客户正等着服务。”可产品部门却希望借着这一势头,推进商业化的进程,2023年1月,微软宣布GPT加入全家桶,2月推出付费版本ChatGPT,3月推出API工具帮助企业用户,两周后,GPT-4问世。在商业化突飞猛进的背景下,秉持“科技应当无休止加速进步”的一派,和“应当先确保AI不会威胁人类”再发布公开产品的一派,开始出现微妙的对立。尤其是Ilya,他把对AI的担忧写在脸上。2023年上半年他委托旧金山一位艺术家制作了一个木雕,起名为“不具备人类道德的AI”,然后当场烧掉。慈悲情怀的Ilya Sutskever今年7月,Ilya宣布要成立一个名为“超级对齐”的项目组,目的是在“爱”的这个层面上,让AI对人类产生类似耶稣或者释迦牟尼这种级别的大爱,无条件的爱。在一段采访中Ilya举了个例子来解释这种爱是什么:“人类喜欢动物,并自发的保护他们的生存,但我们并不会在两个城市间修高速的时候征求它们的许可,我们这么做只是因为这么做对我们很重要。”他认为,如果在AI进化的起点不能够诞生一种无条件的爱,那么以AI自我进化的速度,人类终究无法掌控,从而变成这种“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但没等他把“超级对齐”彻底落实,危机就爆发了,是什么成为了导火索?导火索目前看是一连串的——即持有“安全主义”观点的董事会成员对Sam Altman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和最近OpenAI内部的某些技术突破感到担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爆发了。首先,是11月7日的OpenAI开发者大会,发布的GPTs和GPT Store大获成功,无数开发者像潮水一样涌来,复制苹果AppStore的路径已经跃然纸上。其次,是Sam Altman在APEC上的讲话,给人一种取得了重大突破的感觉,其原话是这样讲的:“现在正在发生的技术变革,将彻底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其他可能性限制……这在OpenAI的历史上有四次,而最近一次,就是在过去几周内。”到底是那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流传最多的就是OpenAI内部的Q-Star项目。根据路透社和The Information的报道,OpenAI两位*研究人员 Jakub Pachocki 和 Szymon Sidor开发出了名为Q*(Q-Star)的模型。这个模型强在哪里?它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里程碑,“该模型的演示在OpenAI内部流传,其发展速度令一些关注人工智能安全的研究人员感到震惊。”能够取得这种突破,本身就是基于Ilya Sutskever启动于2021年的一项重要工作:GPT-Zero。该项目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生成的数据——而不是现实世界的数据,例如从互联网上提取的文本或图像——来训练新模型。GPT-Zero获得了突破,于是OpenAI克服了高质量语料不足的障碍,一下子有了足够多的高质量数据来训练新模型,随后,Q-Star项目获得了突破。但身为“超级对齐”派的Ilya,对Q-Star持谨慎和警惕的态度,而身为“有效加速”派的Greg Brockman却一直想着怎么把该技术集成到新产品中。估计Ilya觉得兹事体大,于是夺权的危机就爆发了。但作为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Ilya Sutskever没有预料到OpenAI员工对Sam Altman的忠诚如此强,最终政变失败,Ilya虽然滑跪掉头,但分歧显然还在。这种分歧以赤裸裸的方式展现给全世界后,人类可能真的要认真讨论AI的安全和监管了。03、影响这次政变及其结果,微软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危机刚爆发时,微软无疑是*的潜在输家。它已经给OpenAI投资了上百亿美金,内乱无疑将严重打乱微软一系列产品计划。在Sam Altman被宣布解雇后,微软CEO纳德拉就意识到这是一场噩梦般的危机,当时摆在微软面前的几乎是一个死局:要么站在董事会这边,完全不管,任由Sam Altman和追随他的员工流散各地。但很明显,这样做会放任OpenAI被掏空,微软的投资布局打水漂,显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加州没有竞业协议的限制,Google、亚马逊、特斯拉、Anthropic等公司早就在旁边磨刀霍霍,OpenAI员工一旦流失到友商,等于给对手送上大礼包。要么接纳Sam Altman,并安置跟随Sam的OpenAI员工,如何安置也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安置在内部,组建独立的AGI部门;二是安置在外部,投钱给他们,再搞一家Open AI。安置在内部,对微软股价是个好事,但结局可能会很骨感:OpenAI的700多名员工大概率会陆续离职。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加入OpenAI的科学家都喜欢一个纯粹的工作环境,微软的形象再怎么伟岸,也是硅谷公司政治的老牌重镇。用马斯克讽刺的话来说就是:让这帮追求情怀的人上班用微软Teams,你猜他们能待多久?另外,安置在微软内部还有一个后果,就是类似ChatGPT这种“不可测”的AIGC应用,因为存在大量法务和道德约束,在大公司的内部被批准。一个案例是Google,之前Google Photo的AI把黑人自动打标签成了猩猩,引发轩然大波,直接导致了在开发聊天机器人时畏手畏脚,被ChatGPT抢了先。而安置在外部,再造一个OpenAI并非不可能,毕竟700多名员工基本就等同于OpenAI了,推特上刷屏的那句“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可不是说着玩的。但再造一个OpenAI,会让微软耽误1~2年的时间窗口,代价非常大。当前,OpenAI刚刚推出了GPTs,下一代AppStore已经呼之欲出,这个时候如果给对手送上一两年的时间窗口,*是百亿甚至千亿美金的损失。其实对于微软来说,目前跟OpenAI和合作模式几乎是最理想的模式。一方面能够大幅度降低了创新成本,赋能微软全家桶产品;另一方面不用过于顾忌潜在风险,不会出现ChatGPT说错一两句话,却导致微软股价跌出10个OpenAI的情况。所以对微软来说*的结局,就是Sam Altman回归,员工基本没离职,微软拿到董事会席位,马照跑舞照跳,跟危机之前比,微软能够小赚。而最终Sam Altman顺利回归,对于微软基本算是*的结果。这离不开纳德拉的奔走和运作——经此一战,他的历史地位还会上升。而对于其他友商——如Anthropic、Google、Meta和亚马逊——来说,由于整个过程变化太快,他们基本上也只有吃瓜的份儿。而对全人类来说,这场闹剧是在用一种美剧的叙事结构和drama效果,变相通知了世界一件事:AGI已经明确搞出来了,推向碳基社会箭在弦上。OpenAI内部的“突破”到底会恐怖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会真的改变碳基社会的命运,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但答案很快就会揭晓。现在有点儿像《进击的巨人》开头一幕:超大型巨人的手摸上了城墙,人们远远围观,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这时候旁白缓缓说道:那一天,人类终于想起了被巨人所支配的恐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远川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中国自动驾驶拐点来了

      更多相关

    1. 计提缴纳社保如何写会计分录?
    2. 公司发放年终奖金如何做会计分录?
    3. 公司日常账务处理中净资产收益率怎么计算?
    4. 企业收到加工费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5. 初级会计考完怎么备考税务师
    6. 报溢是什么意思
    7. 佣金收入要交什么税,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果断收藏!
    8. 会计实务_会计分录内容详解第九十三页详情
    9. 没有发票的费用怎么处理?
    10. 会计实务_会计学习内容详解第一百六十二页详情
    11. 转账支票付款时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财税广告服务
      服务热线 +086-90010221 传真 +086-90010526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3栋D座4100A室
      沪ICP备657610d3号-1    
      Copyright©2022-2025 BOC. 迈慕财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