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企业电子商务,会计发展探讨
正文 优必选IPO:夏佐全一战回报1000倍 在优必选上市仪式上,夏佐全回顾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做企业真的非常艰难”,他感慨道,作为投资人参与了优必选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共同度过很多艰难时刻。从比亚迪到优必选,这两笔天使投资案例再次让创投圈看到,早期投资很难很漫长,但颠覆性的回报机会恰恰酝酿于此。 年末最大IPO敲钟了。昨日(12月29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正式登陆港股。大家可能对优必选和周剑的创业故事已经不陌生,但身后一笔传奇式投资却鲜少被提及——2013年,夏佐全和另一家投资机构以3600万元的估值向优必选投资800万元。多年前,夏佐全向投资界回忆这段往事。他还有一个身份:比亚迪天使投资人。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他见证了比亚迪、优必选这两家企业的成长。在优必选上市仪式上,夏佐全回顾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做企业真的非常艰难”,他感慨道,作为投资人参与了优必选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共同度过很多艰难时刻。从比亚迪到优必选,这两笔天使投资案例再次让创投圈看到,早期投资很难很漫长,但颠覆性的回报机会恰恰酝酿于此。年末最大IPO10年,最早一笔投资回报千倍优必选是创投圈的现象级项目,但早年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创业初期,机器人用到的关键零部件极为烧钱,那时国内机器人产业环境也尚未得到风投机构的认可,公司面临资金不足时,周剑只好拿出自己的积蓄投入到研发中,甚至将香港、上海工厂的股份变卖,还将深圳购置的两套各上千万豪宅及保时捷、宝马卖掉来筹措资金。最困难的时候,早期投资人夏佐全出现了。夏佐全曾向投资界聊起过这段往事。当时,他担任另一家机构的投委会主席,一次投委会上,投资经理把优必选机器人拿到会上演示,结束后所有的委员都没法判断项目的前景。相反夏佐全特别兴奋,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想象空间。于是在2013年,夏佐全执掌的正轩投资和另一家投资机构以3600万元的估值向优必选投资800万元。实际上,当时夏佐全也并没有想得很清楚,不过他坚信一个基本的判断:过去机器人一直应用于工业,而优必选机器人是最有可能进入大众日常生活的,这个应用场景前景无限。半年后,优必选再度遇到资金紧张,夏佐全个人借款600万元帮公司渡过难关。而在2014年的年底,夏佐全又以个人征信的方式为优必选提供1000万元资金用于企业运营。所幸,优必选成功研发并生产首款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之后开始密集进入投资机构的视野。2015年,优必选相继获得启明创投、科大讯飞的注资;2016年,优必选完成了B轮融资,鼎晖投资等成为股东;2017年B+轮融资中,投资方包括鸿灏资本、珠??拼赐?、华发集团、华金资本、鼎实、天狼星资本、钜派投资、麦高富达等;不到一年时间,优必选再次完成新一轮融资,引入耀莱投资、金晟资产、时代伯乐、居然之家、海鲲资本、翔石资本等投资方。那几年里,优必选基本保持着平均一年一轮的融资节奏。最轰动的是在2018年,优必选官宣8.2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工商银行、海尔、民生证券、澳洲电信(Telstra)、居然之家、泰国正大集团、民生银行、宜信集团、中广核、铁投集团、松禾资本等跟投,鼎晖资本追加投资。2019年,优必选开始谋求上市,期间还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富众投资、两江资本、紫荆资本,朗玛峰创投,居然之家,前海星达投资等,其中包括不少国资机构的身影。直到今年2月,优必选再度递交招股书,历经10个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并在上市前获得亦庄国投基石投资。昨天上市仪式现场,熊猫机器人优悠走上舞台,向周剑递出锣锤,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首次亮相,与周剑一起敲响开市锣。场下还有陪伴多年的投资人——夏佐全、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鼎晖投资管理合伙人应伟、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等代表。身为重要的投资方之一,邝子平感慨,“从一开始接触,我们就被周剑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热爱以及不畏艰难持续耕耘的企业家精神打动,一路陪伴公司走到上市这一里程碑。”招股书显示,IPO后周剑、CTO熊友军、天使投资人夏佐全等作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持股51.17%。其中,夏佐全持有优必选5.63%的股份,是除创始人周剑外的第一大个人股东。腾讯持股6.15%,是优必选最大的机构股东,启明创投持股5.67%是第二大机构股东。优必选开盘后股价最高冲至91元,对应市值约380亿港元。以此计算,夏佐全持股价值超21亿港元。长跑10年,他当年以3600万元估值对优必选的首次投资,如今账面回报千倍。中国最隐秘天使投资人也许不少人仍对夏佐全这个名字陌生。说起来,优必选是他第二个千倍回报案例,此前最为圈内津津乐道的案例是比亚迪。即便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夏佐全当年投资比亚迪依旧是一笔经典的投资案例。1994年11月,夏佐全第一次见到王传福。彼时,不到30岁的王传福刚刚开始创业,不过因为资金匮乏而陷入困境。夏佐全对王传福的第一印象尤为深刻,“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但从来没有见过像王总这样的人,他身上的那种激情、抱负、坚定、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我。”投资出身的夏佐全并不懂电池,但第一次见面两人就聊了“几乎三天两夜,每天凌晨四点睡觉。”随后夏佐全敲定了这笔投资——1995年4月,夏佐全出资几十万元,成为比亚迪三大创始人之一。一开始,夏佐全并不参与比亚迪的运营。直到2001年,比亚迪业务高速增长,王传福邀请夏佐全共同参与公司运营,夏佐全才加入比亚迪担任执行董事、副总裁,执掌整个比亚迪集团的运营工作?:罄?,随着比亚迪逐渐步入正轨,夏佐全认为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便逐渐放手,直到2010年辞去比亚迪集团副总裁职务仅仅担任董事。之后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比亚迪从一家20多人的生产电池的小工厂出发,如今的业务布局已经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2023年,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企,早已跻身世界级公司。根据比亚迪2023年三季度报十大股东信息显示,夏佐全为比亚迪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2.84%。按照比亚迪最新市值计算,夏佐全持股价值超160亿元。今年7月,他在接受了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投资比亚迪到现在,回报收益率超8万倍。”一个成功案例背后可能有着无数失败案例回顾过往投资生涯,夏佐全曾分享自己一个体会:早期科技投资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它需要一整套科学、全面、高效的模型和流程来指导。只有组成专业的团队,整合各方知识、经验、信息和资源,长期跟踪并深入研究行业和技术的发展特点,既高屋建瓴地思考未来,又接地气地了解目前市场,才能从海量项目中找到最具价值投资的那一小撮。”此前,夏佐全在正轩投资年会上分享。放眼美国的风投圈,主要的合伙人大概2/3都是产业背景,而国内的投资人大多出身金融。对于其中的区别,夏佐全曾感触很深,“因为我是做金融出来的,过去中国资本市场最惊心动魄的全部经历过,自从做了产业才真正觉得踏实。”在夏佐全看来,金融不能只是浮在空中,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你做产业以后才懂。当下一级市场寒风瑟瑟,充斥着沮丧和失落,夏佐全这一笔千倍回报投资或多或少带给大家一缕振奋。10年的陪伴,至少证明了长期主义的意义,尤其在硬科技时代,每一个企业的成长动辄至少坐上10年“冷板凳”,唯有长期主义,才能收获爆发式的回报。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一笔超额回报大多需要投在A轮甚至更早之前,这是“投早投小投科技”最有力的注脚。这一年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随着LP对DPI的期待愈发迫切,投资人被迫将更多资金投向了后期项目;同时创业者与投资人由于回购纠纷爆发矛盾的案例涌现。一位VC合伙人感叹,创投行业似乎进入“无风险”投资时代。须知道,一个成功案例背后,可能有着无数个失败案例,这是风险投资的意义;而经历无数个失败案例后,可能会收获一个颠覆性的超级回报,这是风险投资的魅力。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吴琼,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89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成都高新区又招GP了
正文 二代进厂接班,一场新追风 当“厂一代”的故事已经成为广为流传的故事时,更年轻的“二代们”正在试图在新的风口中,追赶和超越父辈。 01向上管理为了抢到货,小王和父母大哭了一场。在鄂尔多斯,25岁的小王家有一个羊绒服装厂,20台德国机器24小时不间断制造,每月都有上万件新制作的成衣被摆放在架子上,到处都是羊绒制品,开衫、帽衫、打底背心、再到裤子、帽子和袜子,叠堆在一起。11月初的晚上10点,小王刚刚从自家的工厂干完活儿,又一次提出想把家里工厂的基础款放在小红书卖卖,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想到小红书上的催单,和自己明明立了“厂二代”人设,却上架不了一件产品,小王觉得自己既对不起粉丝的期待,在社交媒体折腾出来的事情也没能得到父母的认可,还没等走到家,就蹲在马路上哭了。大哭特哭。一个月后,小王还忍不住自嘲当天的失态,并称为了“抢货”,甚至没去参加几日后的公务员考试。一切源于小王在社交媒体上写的笔记。2023年11月,小王用小红书账号“小王的鄂尔多斯羊绒厂!”发了两条笔记,一条赞叹爸妈是优质羊绒供应商,一条是回忆爸爸在2017年研发的一条莫代尔羊绒裤,彼时还是高中生的小王,为家厂制作了*张宣传海报,时隔5年再看,她的评价是:“狠狠稚嫩”,但一直被很多客户采用,几分傲娇在不经意间冒出了头?:芸?,要链接的评论就出现了,紧接着是“怎么买”的私信堆了一千多条,粉丝也在一天内破百。爆款带来了流量和顾客,小王身后的工厂却“掉了链子”:无货可卖。“只是几百个人关注,哪里真的会有什么订单?”父亲难以相信,一篇只有几十个字,“随便写写”的笔记真的会带来生意,这也不是他和妻子熟悉的场子——从90年代开始,小王的父母就在鄂尔多斯开厂,只做传统的代加工和批发,客人要亲自飞来鄂尔多斯的工厂里考察过才会下单,一个订单上百件成衣起步。相比之下,互联网上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在两位老板的眼中显得不那么可靠。更根本的原因是工厂人手不够。尽管“双11”期间,羊绒市场才在销售端火热起来,但大商家通常会提前3-6个月向工厂下部分单。国庆后,工厂既要为这部分订单做最后的冲刺,还要接受客户们的临时加单,同时将部分研发出的新款做成电子册,发给老客户们做参考。“乱成了一锅粥。”每到“双11”到来前,小王的爸爸都要一边干活儿,一边抱怨着干不完活儿。前些年,小王在国外读书帮不上忙,今年毕业回国,也被“薅”回了家帮忙——在10月进厂前,小王原本在鄂尔多斯的一家国企实习,还报名了11月的公务员考试。但最终,小王辞掉了国企的工作,也没去考公务员,每天晚上10点能从厂子里回家,能算是早下班。那场大哭之后,小王的父母从紧张的库存中挤出了几十件货给小王上链接。与工厂沟通和认可,是“厂二代”们接班的*课,套用现在更时髦的词,那得叫向上管理。但有时候管来管去,他们发现,只有父母在配合自己的表演。与毕业当年就回厂的小王不同,33岁的Kiki在2022年回宁波慈溪接鞋厂前,在北京有过6年的互联网大厂和新消费品工作经验,回家接厂的直接原因是,原本担任厂长的妈妈患上了癌症,手术后需要安心修养,但放心不下工厂的妈妈,总是会偷偷溜去厂里干活儿。为了能让妈妈安心养病,Kiki辞掉了工作回家接厂。最初,她信心满满,打算对自家的厂子进行一番互联网化改革,比如给库存贴标签,以便所有工作人员能看立刻知道货物的用途——在Kiki过去的工作经验中,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习惯。图:Kiki在鞋厂中打快递单进厂*个月,她自信地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把这个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到了第二个月,她发现*响应的只有自己本该在家休养的妈妈,响应的方法是每当自己来厂里的时候,她会迅速给员工发信息,让大家找几张白纸写上记号,然后贴在前边两排货架上。Kiki一进门,大家的眼睛就会沾在她身上:小老板再往前多走两步,就会发现被糊弄了。02壁垒刚回老家慈溪时,Kiki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和北京比,例如同样大小的房间,在朝阳区租金至少得翻五倍,下午五点,正是为当天的KPI冲刺的最后阶段,但在老家,厂里的工人们已经下班了。对比最多的是时薪,在综合生活成本、工作时长和到手的薪水后,Kiki发现,家里工人实际攒下的钱,可能要比自己在大厂时更多。“我要把他们都开掉!”Kiki不止一次,在电话中和朋友们气鼓鼓地口嗨,说这句话的时候,她通常刚从厂子里回家,一边洗漱一边和过去的朋友们讲回家后的新生活,情绪激动时,忍不住锤两拳卫生间的墙出气,再补一句:“他们都是在浪费我家的钱!”当然,在现实中,这事儿落实不了一点,甚至根本不敢说出口,Kiki更憋屈了。裁员想法来自Kiki对工人工作态度的不满意,尤其是因此带来的多次返工。Kiki家的订单以外贸为主,国外的甲方会定期派人来工厂里抽查鞋子,如果有不合格的,同一批鞋都会被退货重做。几个月前,因为工人的粗心,鞋子被返厂修改了三次。第二次返工的时候,本应该卧床休息的母亲深夜跑去厂里盯着员工做活儿,这让Kiki很沮丧,觉得自己没管理好工厂。但并非Kiki的错,在自家工厂,返工是常态,原因之一是工人大部分来自本地,和母亲是多年的朋友,不少人来上班,抱着的是帮忙和消遣的心态——比如那位被要求返工三次的阿姨,她家在上海还有两套房子。了解到阿姨家的经济实力,Kiki又在电话里和朋友们感叹:我很不确定,我妈和我的思路,到底谁更适合这里。Kiki生活的慈溪是全国*县,以加工鞋而全国闻名,在她的记忆中,马路上总是弥漫着淡淡的烧焦味,那是鞋子散发出来的味道。Kiki的父母也是这么起家,从把货卖到东北,到接外贸订单,他们的鞋子卖向全球,但自己常年生活在慈溪县城。工厂招人难。Kiki也曾向母亲提议,去网上找些外地工人,但母亲却常以“慈溪只是个小地方,真正懂技术的人不会愿意来”推脱。这源自母亲过去的经验。几年前,母亲花力气招了两位外地的高级技工来厂,负责把鞋底和鞋身缝合在一起,在鞋厂里,这算是份高难度的工种,每月薪资在两万以上,但最终因工人的技术不过关而辞退。但地域并非是主要原因,更多的是信息差带来的壁垒。黄希谊家的数字机床厂在广州,她曾先后在美国和法国留学,在进入重工行业前,她的上一份工作在巴黎时装周。2023年,她正式接班工厂,做的*个项目是工业物联网,即利用数字化的软件监控和辅助机床工作。组建团队之初,黄希谊收到了许多闪闪发光的简历,应聘者们大多拥有不俗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但黄希谊立刻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被工业物联网和区块链两个关键词吸引来的工程师们,当得知主要工作是不断调配软件以适配传统机床时,不少都告辞离去。图:黄希谊家的数字机床厂略显枯燥的工厂生活与年轻工程师们想象中的“高科技”不同,但转回到工厂的内部沟通中,数字化又显得过于“高大上”了。黄希谊刚进厂时,会为讲解新项目做精美的ppt,然后在大会上对工厂的员工和经销商们进行宣讲。结果,工人只能表达“哦”,经销商则表示“所以,关我什么事呢?”缺乏同伴,几乎是“厂二代”们共同的痛。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众多面临接班的“厂二代”们年龄集中在85后-00年间,他们的共同点是成长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有过留学经历,年龄稍长者,大概率还有互联网大厂或外企的工作经验。当在世界兜兜转转一圈后,再回到工厂,他们一边惊叹自家工厂的货物美价廉想要把产品卖向更多的地方,一边为厂里的低效而着急。落差和孤独也从缝隙中慢慢渗出,不要命,但难受,就像掉进了一个看似熟悉的迷宫中。03回家,一场新的追风2023年1月初,孤独的黄希谊在社交平台发布了条寻找更多“厂二代”,一起互助接班的内容。群聊很快被拉了起来,同样生活在广东的,“汽配厂厂二代”Wendy顺着网线找到她,两人共同创立了组织:厂二代GOGOGO。一年后,这个组织有了3000多位会员,日常活动以走访大型企业、媒体活动和私下聚会为主。不同地区的产业带,是活动策划的灵感来源之一。不久前,Wendy负责了一场走访装修公司索菲亚工厂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与之对应的行业背景是,广东有大量装修生产厂,在房地产成交逐渐下滑的现在,装修厂的“二代们”正面临着如何降本增效的新课题。Wendy曾在互联网大厂和外企都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但在接厂前,她已经两年没有工作,现在,她一边做厂二代GOGOGO的社群,一边为家里的汽配厂做出海策划,两份工作的信息时常能共享,这让离开职场许久的她重新找到了工作中的价值感。“厂二代”是个很讨巧的身份,Wendy渐渐捕捉到了社交平台和现实生活中,对这一身份的欢迎。“大家会觉得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二代”。类似的心理,已经为一些原本没落的企业带来话题度。2023年11月,黄希谊来到北京798参加了虎嗅FM创新节中的“二代”接班圆桌会议,当三位“厂二代”们出现时,会场两侧的弹幕区很快蹦出一条友好的打趣:欢迎了解富二代们的烦恼~事实上,富二代与厂二代并不相同。“厂二代”多指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继承人,在过去,这些工厂主要以B2B为主,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是各细分行业的基石。据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报告显示,在中国超1亿的民营企业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约29%的家族企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从2017-2022年,中国约四分之三的家族企业面临交班,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的一波家族传承。回家接厂,正在成为新的风口。25岁的小王,原本学的是金融,在接厂前一年内做过四份工作,去过杭州,其中一份每天要写上万字,月薪尚没够到当地的平均工资,回到当地国企实习后,又对过于清闲的办公室生活感到厌烦。下班后,她会因为日子虚无,而“大哭特哭,一顿爆哭”。直到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了自己“厂二代”的身份后,她*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工作是被需要和期待的。在社交平台“小火”一把后,她在微信拉了一个300多人的粉丝群,群里每天都有上百条消息,她们称呼小王为“小王总”,“鸡”她抓住机会,努力搞钱:找货、挂链接、开直播,几乎每一步都是粉丝们催着小王总在做——因为从没接触过电商,开网店的前几天,小王在后台找不到客服功能,为了回答粉丝的问题,她写了几百字的羊绒笔记挂在主页,拜托大家先自助下单,快递也经常发错,别人买一件,她发了两件出去。“500件衣服,可能只是我父母原本一个订单的量,但这是我自己挣来的的事业。”面对新的生活,小王显得热情十足。在社交平台上,她自称“你的养成系”博主,正在一点点摸索电商。但当粉丝夸赞她真诚的时候,她也会感到烦恼,表示自己现在是“新手保护期”,还能靠真诚打动人,但不能永远以此吸引人。另外,内蒙当地的原材料好,但数字化程度差江浙地区远。为此,等3月,羊绒制品市场进入淡季后,她打算去杭州系统地学习电商。当“厂一代”的故事已经成为广为流传的故事时,更年轻的“二代们”正在试图在新的风口中,追赶和超越父辈。在接受完采访后,Wendy发了一条朋友圈:接受了一个公众号的采访,妈妈全程在旁边安静地听着,并用骄傲的眼神看着我,她和我都很期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VC/PE这一年,众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