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会计实务_会计学习内容详解第三百七十九页详情
正文 名创优品,抄了全球经济的底 日系审美沦为时代眼泪,呆在周期底部的人们集体奔向了同一套消费哲学:花小钱买快乐,便宜够用就好了。 苦了三年的叶国富老师,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过去三年里,做线下生意的名创优品在水深火热里挣扎:多开了近一千家店,但是营收却几乎没有变化;股价一路向下,由最高点的33.4美元一路跌至4.38美元。熬到了今年,随着线下消费逐步恢复,名创优品也终于画出了V型反转。首先是营收占比66%的国内市场,在大批加盟商投怀送抱之下,名创优品新增门店477家,创下新高。更大的亮点在海外市场。名创优品高调将门店开到纽约时代广场,比邻一众奢侈大牌。轻奢人设立下,反手又送出了感人的价格,给美国人民带来了中国义乌的小小震撼。多重利好之下,名创优品的营收和利润纷纷跑步向前。三季度入账37.9亿元,净赚6.4亿元,刷新了历史记录。股价也从底部反转,一度飙升至29.92美元,年内涨幅高达176.4%。短短一年里,从萎靡不振到快速反转,名创优品到底凭什么?先给加盟商磕一个加盟商是名创优品的钱袋子,它在国内有3802家门店,其中只有20家是直营。创业之初,叶国富带着初出茅庐的名创优品,只花了两年的时间,门店数量就突破了千家,而这家十元店”能够吸引加盟商的原因就在于——名创优品吃肉,加盟商也能喝汤喝到饱。传统加盟模式,主打一个只收钱不管事,割一笔就跑。但名创优品的加盟模式,则是提倡共同富裕,加盟商只需要付钱进场,把店开起来,后续劳心费力的门店运营交由名创优品。也就是说,名创优品的加盟商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既不用费心思运营门店,也不用考虑仓库里卖不掉的库存,只需要在家等着名创优品给自己分钱就行。这样一来,名创优品不仅可以快速回笼资金扩张门店,还能利用规模向上游工厂拿到低价产品。在大环境好的时候,名创优品门店开的越多就越赚钱,同时加盟商也能多分点。理想情况下,名创优品扩大规模—进一步压价—盈利空间提升—吸引更多加盟商,堪称一套*的正循环模式。但这套模式能够持续奏效的前提是,大环境要好。到了2019财年,特朗普吹响逆全球化的号角,寒气逐步传递到了国内。感染风寒的名创优品,开店速度开始大不如前,一年仅扩张约200家门店至2311家。而为了调动加盟商的热情,名创优品不得不下调加盟门槛,光是保证金就直降40万。2020财年,又一只黑天鹅突然降临,加盟新规不仅没能帮名创优品招徕更多加盟商,新增加盟商反倒挤占了原本的盈利空间。这一年里,名创优品的门店增至2533家,营收却反倒降至60.4亿。也就是说,加盟商分到的钱更少了。过去三年都是这种情况,名创优品门店每年都在增加,但总营收几乎停滞不前。为了挽救颓势,名创优品不得不开辟第二增长曲线。2020年末泡泡玛特顶着“潮玩*股”的名号上市时,名创优品觉得机会来了,声势浩大的成立了TOP TOYS,定位全球潮玩集合店。然而,一通操作下来,TOP TOYS至今只开了122家店,相比泡泡玛特340家门店、2185台自动贩卖机的渠道网络还差得远。第二增长曲线宣告失败,名创优品加盟商们的信心依然不足。直到熬到了2023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名创优品及一众线下门店,才恢复了元气。2023年6月,借着皮克斯动画IP联名的风,位于北京路商圈的名创优品广州旗舰店排起了长队,并以500万的单月成绩,刷新了国内单月销售记录;卖义乌小商品也能月入500万,这个战绩比叶国富碰瓷马云都更能吸引加盟商。另一方面,大量寻找疫情后致富机会的加盟商正在嗷嗷待哺。不管是开奶茶的,还是卖咖啡的,都在疯狂扩店。一时之间,门店破万、营收冲刺百亿、IPO门口大排长龙,加盟成了轰轰烈烈的时代潮流?:图用松瘫匦胍琢η孜蚰滩璧哪J较啾?,名创优品的80万加盟门槛和甩手掌柜模式,显得颇具性价比,自然也就成了备受加盟商青睐的选项之一。今年以来,仅仅三个季度,名创优品在国内的门店就净增加了477家,是最近5年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的一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叶国富与加盟商之间的共同富裕路,也从曲折蜿蜒走向一马平川。加盟商们撑起了名创优品的营收基本盘,这话不假。但若论盈利能力,还得看名创优品的海外大店。扬长避短开大店名创优品能够在海外市场大赚特赚,得益于更高的毛利以及更低的运营成本。前者源于币种的差别,后者则得益于代理模式。叶国富出海,虽然做的依旧是十元店的生意,但却悄悄将人民币换成了美元。门店货架陈列着与国内相差无几的日用百货、毛绒玩具和无火香薰,价格却让家乡网友不敢相认——20美元的颈枕和水杯,打完六折还要5美元一颗的美妆蛋,同一款盲盒挂上海外官网、起手就是三倍价差。尽管出海需要额外付出报关费、海/空运费以清关费等成本,但在美元定价的加持下,海外的毛利率依然能比国内更高出10个百分点:Q4财报电话会上,叶国富提到,“国际业务毛利率约为45%,较国内的35%高出许多”。变得不止是计价货币,经营模式也由加盟为主变成了代理为主?:M?2313家门店,直营仅为202家,剩余的2111家门店,约90%都由代理商管理。这两种模式的核心区别在于,代理商除了出钱开店,还需要出力运营,叶国富反倒成为了那个甩手掌柜?:M獯砩?,通常是当地知名零售企业,非常了解本土消费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快速适应当地市场,完成本土化,还能够节省下一大笔运营成本。但劣势也很明显,名创优品分到的钱更少了。举个例子,在加盟模式下,加盟店每卖出100块钱的商品,名创优品可以分到62元;但在代理模式下,名创优品也许只能分到50块,甚至更少。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名创优品海外整体能拿到的单店收入一直都低于国内。差距*2021财年,整体的单店收入仅为100万元,同时期国内为250万元。一句话总结海外市场:长板是超高的利润,短板是较低的单店收入。名创优品扬长避短的方式是,开大型直营店。去年8月,名创优品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开了一家旗舰店,和爱马仕、LV、香奈儿当邻居,成功挤进了美国中上层阶级的朋友圈;今年5月,信心爆棚的叶国富更进一步,把名创优品的大红色logo打在了“世界的十字路口”,让美国人直面中国特色小商品带来的震撼。2022年,叶国富接受CNBC访谈时表示:美国直营店,月均销售额为50万美元,当年12月收入能达到月均100万美元,毛利率远在50%以上。按照2023财年披露的数据来看,这几乎意味着,一家美国直营店干一周,约等于海外普通门店干一年。今年,叶国富加快了海外直营店的开店速度,截止三季度,海外直营门店净增加49家,约等于去年的两倍。效果也很明显,今年前三个季度,海外营收增速均在40%以上,毛利润增速更是超过了60%。喜出望外的叶国富也在财报中忍不住赞叹:“感谢直营门店,带动海外市场毛利率进一步增长”。中国式性价比的胜利就在名创优品在海外创下新高的同时,还有Shein和Temu等一众中国品牌,凭借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在海外市场也大获全胜。美国Z世代们*的服装品牌Shein,在2022年以290亿美元的销售额首次完成了对Zara的反超,并在今年依然以40%的速度维持高增长。担负拼多多全球化使命的Temu,也在去年9月上线。仅一年时间,APP就被下载了2亿次。在中国互联网出海的历史上,此前只有TikTok做到了这一点。今年9月,Temu平均每天发出160万个包裹,接近Shein 2022年初的水平。Temu取得的巨大成功,拼多多母凭子贵:11月29日,拼多多的市值超越老大哥阿里巴巴。在中国品牌出海势如破竹的同时,美国零售商们正在节节败退。全美拥有6700多家门店的Dollar General,原本几乎垄断着一元店的市场份额,今年的市场份额大幅度下滑,由1月份的57%跌至11月份的43%;同病相怜的还有Dollar Tree,其市场份额由32%跌至28%。每况愈下的Dollar General,已经连续三次下调了年度利润预期。线上零售的*亚马逊也不太好过,2023年4月至7月间,亚马逊美国用户流量急剧下降,从日活用户由每天5400万降至4600万;同时期的Temu日活增长至1700万,成功跻身美国第二大购物应用。作为全球*大消费市场,美国缺的不是供给,而是性价比。这正是中国品牌能够在此攻城略地的核心原因。居高不下的通胀,加剧了美国人的消费焦虑。消费者只能花更长时间在购物软件上,苦苦寻觅更便宜的商品。据Coresight Research调查,“在网上寻找低价商品”是美国消费发现Temu的第四大来源。彭博社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感谢Temu、Shein和名创优品,美国人过圣诞节买的全是中国货。名创优品们征服的不止是美国,还有年轻的东南亚。今年10月,名创优品为了庆祝首家三丽鸥IP限定主题店开业,在首都雅加达附近的购物中心Margo City,搭建了一个临时舞台,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为了买到限量版盲盒,人们不惜等待足足四个小时。一个月后,这家门店销售额超过了600万人民币,创下了名创优品东南亚门店新高。名创优品在印尼的火爆并非偶然,一方面,印尼人口结构年轻,蕴藏着大量且多样的消费需求,而名创优品拥有8800+SKU,覆盖生活全品类的产品,可以*适配。另一方面,尽管印尼月均收入只有1500元,但名创优品兼具轻奢人设和感人价格,哪个年轻人看了不迷糊?眼下,不论是Temu、Shein还是名创优品,它们之所以能够横扫北美及东南亚市场,背后都是相似的逻辑:依托国内*的供应链,抄全球经济的底。尾声名创优品在创立之初,是照着无印良品的样子来的。它标榜自己是个日式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借着日系风格的包装和更便宜的价格,以无印良品“平替”之姿,在大型购物中心里风生水起。十年过去,名创优品依然火爆,无印良品却黯然失色。2018年,它在中国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后连续降价十一次,陆续跨界开餐厅和菜市场,仍是无济于事。不光是中国人不爱无印良品了。它在美国的日子更为糟糕,疫情的冲击下,无印良品的美国分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大量线下门店被迫关闭,销售渠道被迫向线上转移。没想到的是,十年过去,反倒是名创优品这个曾经的学徒,一跃成为全球人民的新宠。日系审美沦为时代眼泪,呆在周期底部的人们集体奔向了同一套消费哲学:花小钱买快乐,便宜够用就好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有数DataVision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身价暴跌5898亿,昔日华人首富认栽了
正文 陆正耀也开始卖奶茶了 据茶猫已有的菜单推测,其产品将对标霸王茶姬,价格却对标蜜雪冰城,由此可见库迪做茶饮的野心。 瑞幸在遭遇造假风波后逆风翻盘的故事,给多少咖啡创业者一个机会。作为瑞幸创始人的陆正耀,离开瑞幸后创立的“第二个瑞幸”——库迪,在咖啡界又掀起不小的大浪。如今,这个在国内咖啡界早已成传奇般的人物要进入茶饮界了。据多方媒体报道,近期,库迪咖啡创立一个全新茶饮品牌——茶猫,目前该品牌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首家测试店已于11月24日上线,测试范围包括品牌视觉、产品、价格等各个方面,而茶猫品牌计划于2024年1月正式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据茶猫已有的菜单推测,其产品将对标霸王茶姬,价格却对标蜜雪冰城,由此可见库迪做茶饮的野心。但陆正耀卖奶茶,这门生意能成吗?1、咖啡打不过,奶茶来凑陆正耀开始卖奶茶,听起来像营销噱头,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众所周知,市场常常调侃,库迪是瑞幸的“影子”。大到靠低价策略跑马圈地,小到爆品与新品直接与瑞幸来个“像素级”复刻,库迪就是瑞幸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毕竟,因财务造假事件被踢出局的陆正耀,几乎是带领了瑞幸原班人马东山再起的,但要开创新玩法与品牌不易,复制模式与产品简单,由此被戏称为“第二个瑞幸”库迪咖啡应运而生。不过,在经历一年补贴大战与快速开店步伐之后,未融到资的库迪后方火力也逐渐不足,或将在这场咖啡低价战中败下阵来。今年九月,库迪发布新补贴政策,新增了外卖平台补贴,还根据门店情况设置了不同补贴线等。按照这个新增设补贴政策来看,门店按道理还会呈现增长态势,但根据实际情况,今年以来,库迪接连出现关店潮或者联营门店出杯量大幅下滑的现象。有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库迪咖啡以318家的闭店数位列连锁咖啡品牌*。另据观测,下半年以来,社交平平台上有关“库迪咖啡门店低价转让”的帖子也不少。其中,不少联营商表示“每日出杯量在不断减少,从500、600下滑到100、200杯等。”(截图来自:小红书)另外据了解,目前陆正耀至今还关联四项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总执行金额超过20亿。通过上述种种可推测,库迪现金流并不乐观。反观瑞幸这边,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瑞幸总净收入达72亿元,同比增长84.9%;运营现金流为13.101亿元;同期,净新开门店2437家,总门店数量环比增长22.5%。截至第三季度末,瑞幸门店总数达13273家,保持行业*地位。对比之下,显而易见的库迪很难维持接下来的咖啡价格战了?:罅Σ蛔?,能想到的*个解决办法就是融资来支撑业绩发展。但基于库迪核心团“财务造假”前科,加上后疫情时代资本市场对消费项目考察日益趋严,库迪获外部融资可能性不大。联营商出现倒闭潮,库迪自身现金流又不济,后续高额补贴自然难以维系,最后也只能再找新出口或增长点。茶饮,就是库迪盯上的新增长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新式茶饮店行业规模2017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9%,远高于中国软饮料行业4.1%的整体增速,新式茶饮店未来亦有广阔的成长空间,2022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9.0%。在这片潜力巨大的市场内,各大茶饮品牌都在加速扩张,包括喜茶、奈雪的茶头部品牌。在这内卷的市场,库迪给出的答卷是“复制版”的库迪——茶猫。产品上,据库迪首席策略官李颖波透露,茶猫将聚焦健康奶茶赛道,以原叶鲜奶茶为主打。据已有的菜单显示,茶猫一共有鲜奶茶、米乳茶、粹椰、牛乳茶、果茶、纯茶6个系列32款产品。定价上,与库迪将单杯咖啡价格拉低至8.8元一杯一样,茶猫延续这种低价促销策略,推出全场8.8元,第二杯半价,相当于*6.6元/杯的活动。先从产品定位及定价来看,库迪这是给出与霸王茶姬相对标的产品,却只打出蜜雪冰城的价格,可见库迪做茶饮的野心不小。进而也有不少网友期待,“希望茶猫的上线,能将鲜奶茶的价格打下来。”但茶猫这套打法,显然与库迪惯有的低价策略打法一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茶猫似乎也与库迪一样,将采取联营商模式。策略、模式以及定位均相同,显然茶猫就是第二个库迪。倘若茶猫真能以这种方式在奶茶界杀出一片天,不乏是一种为咖啡主业输血的好手段。不过除开上述这些??獾献钚枰?,也是陆正耀最需要,是要摆脱瑞幸的影子,证明自己除了会卖咖啡以外,其他生意也行。除了创立了瑞幸、库迪,陆正耀最早创业成功的是神州租车,这三个品牌在各自行业内都掀起了大风。不过,神州租车因负债过高被卖掉了,陆正耀后续被人熟知还是通过做咖啡生意,相继创立的瑞幸与库迪这两大品牌。但在瑞幸之后,陆正耀其实还涉足了川渝风味小食、火锅以及预制菜等各个行业,相继创立了“趣小面”、“趣巴渝”“舌尖工坊”品牌或项目。但这些生意激起的水花并不算大,陆正耀似乎只会卖咖啡了。如今茶猫的出现,可以是库迪摆脱瑞幸“影子”的一个契机,也是陆正耀自证实力的一个机会,但这不会是“陆式打法”的终点??稍ぜ氖?,在茶饮、火锅甚至是预制菜等更多领域,陆正耀都会习以为常的用“陆式打法”,来缔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2、最终会输在“陆式打法”上?不过,“陆氏打法”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回归到库迪入局茶饮本身来讲,凭借“陆氏打法”创立的茶猫,又有几分赢面?从行业角度来讲,在内卷的茶饮行业需要搅局者,茶猫却很难成为那个搅局者。按照目前新茶饮竞争趋势来看,自奈雪的茶登陆港股之后,业内已然涌现了“第二股”之争。但咖啡品牌跨界做茶饮也并非稀罕事,而茶饮品牌这边跨界卖咖啡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这种跨界相互内卷的竞争形式之下,新式茶饮行业内又频频曝出同质化竞争、产品质量风波,加盟店服务不行,奶茶价格过高等诸多问题。这种背景下,新式茶饮行业是需要新故事的,且有实力的搅局者来搅动这场浑水加速行业进步。目前从茶猫已知产品来看,其6系列包括了“原叶鲜奶茶、水果茶、牛乳茶”三大主流品类,还具备差异化“五常米乳茶”品类。既有主流产品,又有差异化产品,产品种类较为丰富,但在业内也仅能算及格线,毕竟产品也还未上线,还难从消费端看真实的口感反馈。但茶猫新在定价上,全场8.8元的价格模式。已知的是,茶猫定位的是中低端市场。近年来喜茶、一点点、茶百道、沪上阿姨等品牌均在往下沉市场发力,但都拼不过“下沉市场*”蜜雪冰城。茶猫这种全场8.8模式,可能会是一个新玩法切入口。最近有一种“2元面包店”的生意火爆,其火爆逻辑就是利用低价与全场统一的单价作为营销点,提供给消费者更低价且多样化的选择机会,这也与早期义乌十元店的生意逻辑一致??銮夜诿姘暾饫嘈幸?,也苦于小作坊或者“面包刺客”久矣,这种新的“2元面包店”,不仅将价格打下来,新鲜与品质提上去,还可能跑通连锁模式,一举多得。不过,茶猫全场产品8.8策略在奶茶界是较为新颖,但很难成为搅局者。毕竟奶茶界最终还得看质量,而这是茶猫最容易失守的阵地。进而从公司自身来讲,在现金流与品牌口碑方面,库迪恐难支撑茶猫长期高品质路线的发展。正如上文所述,库迪已出现联营商倒闭现象,口碑更是接连下滑?:诿ㄍ端呱?,共计762条库迪内容,包括“库迪咖啡喝出虫子”“虚假宣传”“诱骗消费”等内容。(截图来自:黑猫投诉)业内公认,库迪是瑞幸“抄袭者”,口碑一出场就低人一等,后续问题一大堆的库迪,又如何支撑新品牌的发展?最后从消费者角度来讲,不论是库迪还是茶猫,短期内消费者可能被低价小利吸引,但长期还是会回到品质有保障的品牌身上。最终留下消费者的,是那些物美价廉的品牌,物总是在前,价在后的??獾献源戳⒛且豢?,就输了品牌形象,输了产品。与库迪相同打法的茶猫,未来在消费者心中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象和迎来怎样的结局?终归而言,库迪做茶饮,就是在玩一场拼低价与速度的“割地游戏”。陆正耀是这方面的行家,他懂这场游戏的布局与操作,擅用低价占地,再以补贴换增长,而后利益捆绑联营商分担扩张风险,最后通过门店规模来换融资讲述上市的资本故事,现在这个套路换在奶茶行业上演一番。理想是很美好,但现实往往残酷。现金流缺口难补,门店频频倒闭,融资造血能力不足,又陷入口碑危机,没有新故事的茶猫奶茶故事,又能收割多少韭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另一个寒冬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