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包装物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正文 电子烟市场冰火两重天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接下来一次性电子烟市场可能会受监管影响,未来可能会慢慢被环保型换弹式产品取代。 日前,中微半导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对于电子烟用的MCU芯片,公司通过紧急协调产能,已经陆续有产品回货,缺货状态在逐步缓解。此前,中微半导被爆出因电子烟客户需求旺盛而缺货。中微半导客户包含势头很猛的电子烟品牌斯科尔,斯科尔母公司赢合科技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电子烟业务实现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1477.33%,毛利率为40.91%,同比增长26.45%。从公司整体看,今年上半年,赢合科技境外地区营收增幅达到800.65%,不过境外营业成本也同比增长617.36%,净利同比增长超8成。赢合科技2023年上半年财报 图源:巨潮资讯但这不代表电子烟产业迎来新一轮爆发。比如,思摩尔国际、雾芯科技等头部企业在上半年业绩也大幅下滑。数据显示,思摩尔国际、雾芯科技2023年上半年净利分别下降48.2%和81.03%。2023年第三季度,雾芯科技净营收为4.281亿元,同比下降59%;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1.975亿元,同比下滑39.92%。另外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雾芯科技营收和净利润下跌80.07%和81.03%。电子烟品牌千慕创始人杜颖接受时代财经采访表示,斯科尔业绩增长得益于爆款一次性电子烟产品,但接下来一次性电子烟市场很可能受到监管的挑战。斯科尔主要市场是欧洲和东南亚。日前,英国政府刚结束了一项针对青少年吸电子烟的公众咨询,由于担心一次性电子烟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对儿童的影响,政府正在考虑限制销售一次性电子烟。另外,2023年,法国、德国和爱尔兰都已采取措施限制一次性电子烟的销售。时代财经就今年业绩以及海外电子烟政策环境联系斯科尔,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对电子烟?:Φ牡S且仓鸾ピ龆?,禁止一次性、禁止调味等政策已经摆在了欧洲各国最高决策者的桌前。”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侯雨含对时代财经采访谈到。厂商在海外竞争激烈,已成一片红海MCU是一种微处理器芯片,广泛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场景中。“当前MCU芯片在市场上确实出现了短期性的紧缺问题。”品度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高管谭子君观察到。他对时代财经分析称,这主要是因为产品的更新换代,因为今年以来,屏显方案以及更加智能化的数码动画屏在电子烟产品的迅速而广泛的应用,使得芯片行业很难跟上和适应这种产品升级速度。产品快速革新升级,也是电子烟作为一种科技型特色快消品的突出特征。中微半导也在调研中谈到,MCU芯片缺货是因为MCU在电子烟方案中的渗透率增加,需要使用MCU的电子烟方案的占比增加了,这种需求来得太突然,下游经销商和客户的库存有限,加剧了缺货。整体来看,全球电子烟市场仍在增长中,但不是爆发式增长,已成为一片红海?:9刈苁鹗菹允?,2023年1月至11月,电子烟及类似的个人电子雾化设备出口总额为187.8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同期,其他含尼古丁的非经燃烧吸用的产品出口总额为513.16亿元,同比增长约29%,其中包含烟弹、烟油、一次性电子烟等。再往前追溯,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世界电子烟销售额为23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81.36亿元),同比增长20%,远超传统卷烟等品类增速。其中,一次性电子烟销售额为25.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中国是全球电子烟*制造国和出口国,原本就有大量厂商专注于出口,为海外烟草企业代工。近两年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电子烟厂商投入更多精力在海外市场。“美国英国这些市场现在已经非常白热化了,竞争都非常激烈,很多已经是达到铺货的状态,就是先把货给人家发过去,卖出去再结款。” 杜颖说,在如此形势下,只有差异化的品牌能走出来。她认为,从消费需求看,全球电子烟市场至少未来10年内都会保持稳步增长,所以电子烟厂商有在海外逐步建立品牌认知的空间,她自己也将带领公司在这方面努力。“过去一年发展优秀的企业,其共同点是重视品牌培育和深耕渠道。” 侯雨含也观察到。政策、法律趋严目前一次性电子烟风靡海外,占据电子烟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侯雨含认为,在当前政策背景下,欧洲市场的电子烟品类趋势或许将向换弹式电子烟产品转型。今年6月,英国伦敦*内科医学院设立的公共卫生慈善机构ASH(Action on Smoking and Health)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2023年,69%的人最常使用的电子烟类型是一次性的,高于2022年的52%和2021年的7.7%。顾名思义,与换弹式电子烟不同,一次性电子烟不可填充烟油,不可更换烟弹,不可反复充电使用,一只2毫升烟油容量的一次性电子烟通常能抽600-800口。“英国现在已经太多的一次性(电子烟)了,它会上升为环保问题浮现出来。”杜颖预估,明年英国大概率会推出限制一次性电子烟的监管政策。她分析称,一次性电子烟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使用方便,且购入成本比换弹式电子烟低。如今大口数一次性电子烟越来越多,按照烟油计算,每毫升价格更加便宜了,这会使得一次性产品越来越流行。不过,她也认为,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接下来一次性电子烟市场可能会受监管影响,未来可能会慢慢被环保型换弹式产品取代。需要指出的是,限制一次性电子烟并不代表对电子烟产品“一刀切”?:钣旰鄄斓?,英国对于电子烟的态度仍是积极的,英国政府将电子烟产品作为其实现“2030无烟国家”目标的重要工具,政府倡导吸烟者从卷烟转向电子烟。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和卷卷智库发布的《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烟产业出口总额达1383亿元,其中65%来自一次性电子烟,从地域看,八成以上的出口总额来自美国、欧盟、俄罗斯、英国。除了英国,法国、美国等地对于一次性电子烟的政策、法律也在趋严。近期,有外媒报道称,法国议会一致投票决定禁止一次性电子烟,法案还需要得到法国参议院和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作为电子烟消费大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则已禁止换弹式电子烟除薄荷醇和烟草以外的所有口味,对一次性产品没有明确表态,不过已多次向品牌商、零售商发出警告函。中国厂商会失去欧美电子烟市场吗?来自烟油制造企业的一位管理者给时代财经的答案是“不会影响”,在电子烟制造上中国有*优势,且欧洲这些国家要完全禁止一次性电子烟销售很难,因为渗透率较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什么才是现在最好的生意
正文 华为做桩,不当甲方当乙方 华为掀起的这场超充桩大跃进如果顺利兑现,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车主的补能体验,也会带动行业加速向超快充时代迈进。 不久前的智界S7发布会上,华为宣布在2024年底前向市场提供10万台以上全液冷超充设备,70万+公共充电枪,覆盖全国340座城市,并建设4500座以上高速超充站。这则仅占一页PPT篇幅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组数据背后的含义。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有公共充电桩262.6万台,其中大部分为只具备慢充能力的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仅114万台;而在这之中,具备120kW以上快充能力的更是少数,大多数充电桩功率在60kW-120kW之间。一年10万台全液冷超充,意味着华为将从充电设备市场的others一举跃升为占据直流充电桩约10%市场份额的巨头?:嵯蚨员鹊氖泳跣Ч蔷⒈?,最早开始建超充桩的特斯拉和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蔚来,目前120kW以上快充桩的数量分别是5万+(全球)和9000+,这些都是华为一年后需要超越的目标。要知道华为液冷超充桩今年10月才刚刚下线,目前覆盖场站仅有200+,出货量也只有几千台。当时曾有机构对华为液冷超充进行过调研,内部给出的2024年出货预期是小几万台[1]。不过在发布会上,这个数字已经跃升到10万台,数字的膨胀也预示着华为超充布局的野心。但如此巨量的全液冷超充桩怎么铺,谁来铺,第三方运营商跟不跟,怎么分成,这些问题都有待解答。01建站哪有卖桩爽和华为不造车的逻辑一样,华为在充电桩行业的定位也是“自己不建桩,帮助运营商造好桩”,说白了,就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乙方。在充电桩中,充电??榈募际鹾恳约懊适亲罡叩?,成本占比达到40%-50%,华为最早也是从这个细分市场切入,2016年、2019年以及2020年接连推出了三代充电快充??镠iCharger,目前在国内充电??槭谐≌季?%的市场份额[3]。提出“一年十万根液冷超充”的口号并不意味着华为要从乙方变成甲方,从充电??楣┯ι瘫涑沙涞缯驹擞?,因为这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从成本上看,一套600kW的全液冷超充设备(包括充电堆和液冷枪线)市场价目前在60万元以上[6],即便是考虑大范围铺开之后的规模效应,完全自建也需要投入上百亿元。从时间上看,10万根桩想要一年建完,即使全年无休,每天也要建成300根桩,需要协调的土地、电力乃至人力资源,强如华为,恐怕也是独木难支。从产业生态上来看,华为早在2020就和特来电这样的头部充电运营商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如果再亲自下场“大干快上”,难免会陷入同时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质疑。华为之后也表示,这10万根不会由华为一家来建设和运营,前期自建场站主要是为行业“打个样”,之后还是需要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特来电这些有实力、有资源的运营商来建设。在超充尚未普及,充电场站商业模式仍不清晰的当下,卖桩显然是比自建场站更好的生意。我们曾在中介绍过,自建充电场站属于租赁经济,重资产、重运营、回报周期极长。一座中等规模的充电场站启动资金高达百万;而且部分传统风冷充电桩寿命只有3-5年,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往往前期成本还没收回,充电桩就面临报废。同时行业本身也没有太高的壁垒,影响盈利*的因素往往在于选址。机场、火车站等城市交通枢纽占据*的流量,充电桩利用率最高,对应成本回收周期最短;市区平均利用率不到10%,但也能勉强回本;高速充电桩除节假日外利用率低于1%,基本等于做慈善,因此也只有国企和极少车企有意愿投建[4]。华为此时高调宣传液冷超充,一方面是想进一步消除大众购买新能源车时的“补能焦虑”,给势头正盛的“智选车”业务再添一把火,另一方面则是想把液冷超充的方案向全行业输出,抓住这一波“基建红利”。如上文所言,超充站的投入产出比极低,回报周期比较长,如果自建场站就会将充电桩业务变成华为的成本中心,这显然不符合去年任正非在内部强调的“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但对外销售超充桩则不同,有机构测算,华为液冷超充桩的代工成本大约是0.5-0.6元/W,而对外销售的价格则在0.8元/W左右[2],毛利率接近40%。挑战在于,华为如何让充电桩运营商买单?可以实现充电“一秒钟一公里"的液冷超充的优缺点是什么?02谁来帮华为兑现承诺?顾名思义,全液冷超充是指在充电堆、线缆和充电枪中均采用液体冷却的充电设备,冷却原理类似空调,由动力泵推动冷却液,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辅以散热器完成散热。与之相对的是半液冷充电桩和传统的风冷充电桩,前者只在充电线缆和充电枪中使用液冷线路,充电堆依然采用风冷;后者则完全依赖风冷和自然冷却。传统充电桩与全液冷超充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华为数字能源??相对于其他路线,全液冷超充首先能解放充电的电流上限。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流增大会导致产热量迅速增加,要使总体热量不变,就必须使内阻变小,而传统的做法是加粗线体。但上一代250A的国标充电枪线缆已经足够粗壮,内部两条载流铜线截面积80mm2,而新国标将电流提升到了600A,继续加粗线缆显然已经不太现实。在北方冬天充过电的车主,一定懂得掰动又粗又硬的线缆是种怎样的酷刑。通过液冷提升线体主动散热的能力,成为了另一种解法。据了解,500A液冷充电枪的载流线只有35mm2[5],虽然增加了两根液冷管道,但整体依然比传统线束更细、更轻,线束不再成为限制充电电流的瓶颈。其次,液冷充电堆寿命更长、噪声更小。传统依靠风冷的充电桩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因为要设计风道,箱体密封性不够,灰尘、盐雾、水汽的侵蚀会导致设备寿命衰减;二是风冷架构高转速的小风扇产生的噪音容易被附近居民投诉。但液冷充电堆像动力电池包一样在内部设置了水冷板,使其无需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采用全封闭设计,可靠性更高。具体来看,全液冷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基本超过10年,是传统充电设备的两倍以上,能匹配充电站8-10年的租期。而液冷充电设备的散热通常采用低噪声的低转速大风扇,或干脆像空调内外机一样分离设计,与附近的水池、喷泉进行热交换,避免了被投诉带来的整改问题。但技术*的代价就是贵,一台120kW的风冷充电桩价格在3-5万元不等,而600kW的全液冷超充价格高达60万元,连一根3.5m长的液冷充电线缆的价格都高达五位数,要知道传统充电线缆的价格基本约等于大宗金属称重[1]。对中小运营商,尤其是个体户来说,投资全液冷超充桩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一次性采购成本,同时需要匹配更高的电力容量和更大的占地面积,投资效益不高。在超快充车型市占率极低的当下,120kW/180kW的风冷设备仍然是中小运营商们的主流选择。但对大型运营商来说,尤其是像国网、南网以及三桶油这样的大型国企而言 ,建桩不仅是“政治任务”,也是在“高压快充”时代来临之前的提前抢位,短期来看,回报率肯定不如“加油站”这种成熟的业态,但长期回报其实不小。今年10月,华为和长虹集团在绵阳合作推出了四川*座全液冷超充站。据长虹集团测算,华为全液冷超充方案度电成本要低于传统方案,10年整站度电成本0.34元/kWh,分别较一体桩、风冷堆低35%、26%,投资回收期为6.7年,是加油站的两倍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能否兑现“一年十万”的承诺,并不取决于华为能卖出多少车,最重要的是,这些大型运营商肯砸多少钱。03尾声华为掀起的这场超充桩大跃进如果顺利兑现,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车主的补能体验,也会带动行业加速向超快充时代迈进。有从业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华为进入这个赛道是在做颠覆性的工作,*步是重塑充电架构,第二步是否可能将价格拉到和风冷差不多呢?”除华为之外,在液冷超充上早有布局的充电桩企业们,也有望享受产业降本带来的红利,加速推出600kW以上的液冷产品。除此之外,华为还计划推出更平价的超充产品,亿瓦研究院创始人黄山向《远川汽车评论》透露:“华为480kW的风冷产品已经要量产了,在明年要铺开的10万根桩中,这类平价产品可能占据相当的比重。”参考资料:[1] 华为液冷超充专家交流纪要,调研纪要[2] 华为超充桩 光储充一体化,调研纪要[3] 充电桩行业专题报告:电动化带动需求,设备及运营商有望受益,财信证券[4] 电费快赶上油费,但运营充电桩仍不是一个好生意,晚点Auto[5] 充电桩「液冷超充」技术是怎样的“黑科技”?一文全get!充换电研究院[6] 液冷超充,是伪需求吗?充换电研究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远川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吴泳铭独挑大梁,阿里all in电商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