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商业承兑汇票是不是风险很大?
正文 阿里云重新定调 更高的公共云服务份额,推动亚马逊AWS们获得更高的增长和利润,更高的利润又帮助亚马逊AWS们进一步加速产品技术创新,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摊薄基础设施成本,并聚拢起更大的网络效应。 接管阿里云近三个月后,新官上任的吴泳铭,正在给阿里云重新定调。在近期的2024财年第二财季(即2023年度第三季度)财报会上,吴泳铭首次提出“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阿里云发展新战略。财报发布一周后,为推动新战略落地,吴泳铭主导了新一轮的阿里云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公共云业务事业部、混合云业务事业部、基础设施事业部等三大事业部。其中,公共云业务事业部是本次调整的重点之一。按照吴泳铭的说法,未来阿里云将对所有产品和业务模式做取舍,减少项目制销售订单,加大公共云核心产品投入。进入2022年以来,国内一众科技大厂对云服务的新共识逐渐达成——从此前的一味投入开始转向兼顾增长和赢利,越来越多云厂商正在主动放弃总集成商的角色。尽管做集成项目能够帮助云厂商堆高营收规模,但其代价却是需要付出高昂的定制化成本,项目结算后,这些云厂商往往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对集成项目的过于依赖,更是使得国内云厂商的毛利率远低于国外同行。与之对比,全球份额*的亚马逊AWS,其高毛利的秘密就藏在旗下四大基础件(服务器、存储、CDN、网络带宽)的售卖占比超过六成上,相比定制化项目,这些标准化服务拥有更高的毛利。亚马逊得以借助规模效应摊薄硬件成本,从而在行业竞争中拿下更多客户,并通过网络效应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降低项目制订单对利润率的改善效果立竿见影。三季度财报中,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14.09亿元,同比增长44%,环比大增264%,后者约等于阿里云上个财年四个季度利润总和。为了进一步加深内外部对其转向公共云优先的新认知,阿里云内部特意把与定制化的私有云对立的“公有云”,改称为“公共云”。据甲子光年报道,阿里云内部曾经专门开了数小时的会议来确认“公共云”这一称呼,目的就是突出云服务的“公共使用权”而非“公共所有权”。在AI大模型即将催生新一波云服务需求之际,阿里云率先抛出了骰子。01明确公共云为先后,一系列新的冒险也随之而来。首当其冲的便是收入规模的承压。曾经帮助阿里云实现高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云服务渗透率正在触及天花板,加上字节、快手等部分大客户纷纷转向自建云服务,阿里云增速逐渐放缓。2015年首度披露云服务收入以来,阿里云一度保持着超过100%的营收同比增速,营收规模也从12.71亿元增长至千亿元级别。进入2022年,阿里云营收增速开始从双位数下滑至个位数。如今,随着新战略转向公共云优先,短期内阿里云收入或将进一步减少,这也意味着阿里云原本放缓的营收增速压力将被进一步放大。三季度,阿里云收入为276.48亿元,同比增速只有2%。不过,有接近阿里云的知情人士向字母榜解释,“规模已经不再是阿里云此刻最需要考虑的事情,(阿里云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抓住由AIGC开启的AI新世界所蕴藏的十倍新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直接将云与AI的结合,视为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这波浪潮的爆发,重新把科技大厂拉入到技术竞赛阶段。新机遇给阿里云带来了另一重新冒险。从规模为先转向技术为先的阿里云,需要再次完成对自身产品架构和云服务体系的重构与创新,比的将是谁的云服务更开放,且应用生态更丰富。这样的重构与创新正在全球云厂商身上上演。微软将Copilot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继推出Microsoft 365 Copilot后,最新的动作是,将Bing Chat全线更名为Copilot。亚马逊CEO安迪·贾西更是直言,生成式AI是能让“亚马逊未来几十年可以在每个业务领域都进行创新的核心”。作为对比,阿里云在4月份发布通用大模型通义千问1.0后,时隔六个月正式推出千亿级参数大模型通义千问2.0,后者在复杂指令理解、文学创作、通用数学、知识记忆、幻觉抵御等能力上得到显著提升。目前,阿里云上有超过30款云产品接入了大模型能力。面对国产大模型平台商对AIGC时代“Android”生态底座的争夺,阿里云已经将国内一半大模型企业吸引到自家云平台上,其开发者社群魔搭在7月-9月的两个月时间内,托管AI模型从1000个,增长至超过2300个,累计模型下载量从4500万次,增长至超1亿次。值得一提的是,转向公共云为先,并不意味着阿里云放弃私有云市场。阿里云在新一轮组织调整中特意设立混合云业务事业部,其职责便是面向因政策限制、短期无法使用公共云的客户。02一系列新冒险的背后,则藏着阿里云豪赌AI新世界将要带来的公共云需求大爆发的野心。云服务整体放缓之际,AI公共云正在逆势增长。《IDC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2》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依然呈现出80.6%的超高增速。尽管用户现阶段的*选择还是考虑私有化部署,但在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看来,生成式AI、大模型的落地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些能力在公有云上能看到更快速的更新迭代,短期内将为AI公有云服务带来明显利好。”微软Azure就是吃到大模型红利的典型代表。2023年第三季度,*的亚马逊AWS同比增长12%,与上一季度持平,低于整体市场16%的增速。反观借助与OpenAI合作,抢跑大模型应用的微软Azure,在9月份发布Windows版Microsoft Copilot后,云需求明显增加,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9%。在所有应用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的行业共识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新浪潮,正在掀起一个比移动互联网大十倍的新机遇,各类应用则是承接新机遇的关键。帮助开发者创造一个便利的应用开发平台,则成为一众云厂商的新机遇。11月初的OpenAI首届开发者日上,山姆·阿尔特曼正式公布自定义GPT功能,并表示后续将上线“GPT商店”,创作者还可以分享收入。现场演示环节,阿尔特曼3分钟不到,只凭几步操作便做出一个“创业导师GPT”。让“GPT开发者”像“iOS、Android开发者”一样成为AI时代新职业的梦想,也在被阿里云所实践。云栖大会2023上,阿里云对外发布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开发者5分钟内便可创造一款大模型应用,甚至几小时便可“炼”出一个企业专属模型。随着各类基于大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多,支撑一众应用运行的推理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届时,推理比训练更离不开云。阿里云内部人士解释道,一是推理需求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各地,因为你的用户可能有的在杭州、有的在北京。这需要低延时,需要就近的数据中心支持。只有大型云厂商才能提供遍布各地的算力服务。二是推理有用量波动,有些应用是早上用户多,有些是晚上。也只有云厂商才能处理这种波峰波谷的弹性需求。所以考虑到推理场景,AI的发展更离不开公共云的支持。尽管当前大模型领域尚未出现爆款应用,就连王坚都表示,“相信它不会在一年、两年完成的。”但在这场技术马拉松跑道上,没有云厂商敢冒落后一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借助AI大模型浪潮,一些原本在互联网时代自建云资源池和能力的企业,有望重新回到公共云怀抱。在大模型时代,云与AI的关系发生了新的改变,有钱买GPU,并不意味着就能研发出可商用的生成式AI能力。人工智能专家丁磊博士告诉字母榜,能够把大模型训练出来本身就很难,“能够搭一千张GPU卡,三千张GPU卡,一万张GPU卡的一个集群规模去做训练,国内就没有几家公司能做得到。”阿里云则是能够做到的几家公司之一。在全新升级的人工智能平台PAI上,阿里云支持高达10万卡量级的集群可扩展规模。尤其考虑到国内高端芯片进口受限的现状,英伟达芯片和国产替代芯片混合使用,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行业常态,即需要多个不同的供应商使用多种不同的芯片,满足中国市场对AI计算能力的需求。但目前中国算力市场却存在结构性需求失衡的现象。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尽管中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但算力利用率并不高,“通用算力和超算算力,利用率都不高,用于大模型训练的智算算力,更是稀缺状态。”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的算力有60%以上是以公有云的方式来提供,欧盟是50%,而中国只有28%。面对算力分散化的客观现实,依赖公共云平台来高效连接异构计算资源正变得越发重要。公共云也正在成为AI大规模普及的*方式。03无论是用以训练和推理大模型,还是改善云服务增收不增利的现状,公共云,已经逐渐成为国内云厂商的重心所在,围绕云业务的考核机制也由此而变。阿里云通过减少来自利润率较低的項目式合约类收入,以提升收入质量之外,其他云厂商也纷纷有所行动。美国头部云厂商在营收和净利润上的断层式*态势,则进一步驱动国内云厂商向公共云策略倾斜。与中国市场热衷于私有云不同,美国三大云计算服务商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均以公共云为主,这也造成了中 美云计算厂商的规模差距。Gartner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公共云IaaS市场中,亚马逊AWS份额39.99%,微软Azure份额21%,我国*排入全球前三的阿里云份额只有7.71%。与市场份额差距一起被拉大的,还有中 美云厂商在营收、利润端的差距。2022财年,亚马逊AWS、微软Azure营收分别为801亿美元、818亿美元,对应利润分别为228亿美元、327亿美元。相比之下,作为中国*盈利的云厂商,阿里云在最新三季度财报中营收为276.48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09亿元,与美国头部云厂商对比,存在明显差距。更高的公共云服务份额,推动亚马逊AWS们获得更高的增长和利润,更高的利润又帮助亚马逊AWS们进一步加速产品技术创新,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摊薄基础设施成本,并聚拢起更大的网络效应。大模型所揭开的AI新世界,给了国内云厂商一次复刻亚马逊AWS“飞轮效应”的全新机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再造新节的淘宝,早就想放弃双12
正文 「考公潮」蔓延至香港 近日,香港政府公布,上一个财政年度流失逾万名公务员。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公务员编制约有19.2万个职位,实际公务员人数为17.4万人,存在1.8万个空缺。 香港公务员流失消息登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随着回归27周年,香港“考公”也正在面临两大新趋势:一是香港公务员队伍出现人员流失;另一方面,香港年轻人对考公的热情也有所提升,特别是越来越多港漂群体加入考公大军??脊缶┤?,欢迎港漂报考今年十月份,香港政府公开招聘政务主任、二级行政主任等职位,共有约2.09万名申请人经网上报名,较去年收到的申请总数增加约38%。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指出,6个公务员职位的竞争激烈,其中,公务员事务局负责管理的政务主任职位,接获约1.25万份申请,较去年增加34%;二级行政主任职位接获约1.84万份申请,较去年增加36%。即将举行的12月2日公务员考试,合资格申请人会获安排参加在香港举行的联合招聘考试(JRE),为了方便在内地和海外的考生,将于同日在北京、上海、伦敦、三藩市、纽约、多伦多、温哥华及悉尼等8个城市场地应考。杨何蓓茵曾表示,近年公务员流失的原因包括最近数年的退休高峰期及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等。不过,公务员在薪酬和福利方面仍十分吸引,举例每当招聘信息发布后,投考都很活跃,有时一个职位仅招聘数十人,但投考人数却达万多人。此外,香港政府还留意到近年有不少内地来港读书、成为香港*居民的人士投考公务员职位。杨何蓓茵认为,只要申请人有足够的学历、热衷于公务员工作、本身为香港*居民,符合基本法的规定,将很欢迎他们投考。国家赋予香港多个“中心”定位,香港的发展与国家紧密相连,公务员的工作也必须熟悉国情,直言如果申请人在内地受过教育或有内地成长背景,工作会更加顺畅更加熟悉,对申请者和特区政府都有好处。近年来,香港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及金融状况偏紧影响,货物出口、投资及消费气氛受压,或为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增加的原因之一。香港特区政府日前下调了2023年香港GDP增长预测,由8月时的4%至5%,降为3.2%。政府发言人解释,下调是考虑到今年前3季度的实际增长及短期前景而修订预测。根据政府公布的第三季GDP增长,按年实质增长4.1%,增速高于第二季度的1.5%,却低于市场预料的5.2%。港漂想在香港“上岸”共分几步?正如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所说,只要申请人有足够的学历、热衷于公务员工作、为香港*居民,符合基本法的规定,将很欢迎他们投考。具体看来,基本法规定所有公务员必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报考者需要通过两项考试:一是综合招聘考试(CRE),另一项是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BLT);之后,就可以申报具体职位,接受报考职位所要求的笔试和面试;具体职位考试通过后,则需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漂李小姐告诉记者,她参加了今年10月7日在香港举行的的综合招聘考试(CRE),和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BLT)。当中,综合招聘考试有3张卷子,包括中文运用、英文运用、能力倾向测试,每张卷子考试时间为45分钟,都是选择题形式。11月初得知以上考试均以通过,之后将会研究公务员职位及准备相关职位的考试。另一位已通过CRE和BLT考试的港漂小黄告诉记者,准备考试过程为两个月,只是下班后抽时间复习了一下,没想到可以顺利通过。综合招聘考试更难一些,需要的复习时间长,英文考试难度大概和英语六级考试水平差不多,复习时感觉生词很多,但考试时发现没什么难度。基本法和中文测试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香港政府公务员缺口达1.8万个港漂大军热衷考公“上岸”,与香港政府公务员正在流失有关。近日,香港政府公布,上一个财政年度流失逾万名公务员。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公务员编制约有19.2万个职位,实际公务员人数为17.4万人,存在1.8万个空缺。有立法会议员反映前线公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增,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也指出公务员离职率确实较高,与年轻人希望尝试不同工作有关,而未来数年是公务员退休高峰期,当局会透过不同渠道吸引和鼓励不同背景人士加入政府。公务事务局数据显示,香港在2022/23年度流失约1.01万名公务员,主要原因是退休,占总流失人数约58%,另有近4000人辞职,辞职率逾2%,辞职率与去年持平。对于今年公务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杨何蓓茵表示因为政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扩大公务员编制,未来数年会是退休高峰期,而之后退休人数会下降,估计10年后退休率会降至2.7%。此外,虽然近年因辞职而离任的人数稍有所增加,但辞职率已见放缓,并没有对政府运作带来太大影响。香港特区政府自2021年起,要求非公务员合约雇员,签署声明宣誓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杨何蓓茵指,据公务事务局统计,有149名非公务员合约全职雇员,386名非公务员合约兼职雇员,共535名合约雇员因无宣誓已全数离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一个「盗版电视」APP没了,网友们悲痛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