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税新闻 > 正文

开广告宣传费发票|代开广告宣传费发票【开票|点击进入】迈慕财务服务

开广告宣传费发票|代开广告宣传费发票【开票|点击进入】可开项目_住宿_酒店_运输_建筑_广告_商业_办公用品_维修费_会务费_会议费_劳务费_机械_租赁_工程款_设计费_培训费_咨询费_装修费等发票_验后付款_迈慕财务服务

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物资盘亏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正文 昔日零食一哥,卷铺盖过冬 换言之,在零食赛道上,好故事或许真比不过消费者由衷地一句——好吃不贵。 良品铺子最近事有点多。先是11月27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宣布将实施品牌成立17年以来首次*规模降价,300款热销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然后是和零食量贩店赵一鸣零食公然开撕,陷入诉讼风波。种种迹象表明,曾经以“零食高端化”为傲的良品铺子,似乎必须要放下身段,做些改变才能活下去了。创始人杨银芬此前就在公开信中提到:“良品铺子要把成本降下来,实现价格亲民,大家都觉得贵,那就必须改变,不变就会死”。吐槽贵价之外,《DT商业观察》更好奇:良品铺子到底怎么了?“贵价”这条路,为什么曾经走得通、现在走不通了?1、街边零食铺,吃到电商红利2006年8月,良品铺子在武汉广场对面开出了*家门店?:痛蠖嗍直咝驴男〉暌谎?,刚开业的良品铺子,面积只有30平米,总共也就4位员工,而做推广的方式也很接地气——由如今刚卸任董事长不久的杨红春,带领着店员们在门口请行人免费试吃。在那个消费者买零食主要还去楼下小卖铺和商超零食货架的年代里,良品铺子“把全世界的美味零食带到顾客家门口”的零食集合店形式,算得上是一种模式创新。在当时,相似模式的品牌只有来伊份,但来伊份的门店集中在江浙沪,而良品铺子在武汉,二者又都是线下渠道,所以并没有正面竞争。在这种具有新鲜感的新模式之下,良品铺子先在武汉打出了知名度,然后以武汉为核心,在华中地区密集开店。不过,良品铺子真正实现飞跃,靠的是电商。2012年,良品铺子成立了电商公司。这一年,可以说是零食品牌间的*轮新老交替的洗牌。一边是入局线上渠道不到两年的百草味,在2012年线上销售额已经达到1.4亿元。另一边,则是还主要依靠着传统渠道的老牌零食品牌旺旺,在2013年市值冲破1700亿港元的最高点后,陷入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而在2012年押注电商的良品铺子,靠着电商实现了从一家地域零食品牌,到未来零食行业巨头的飞升。2015年,良品铺子线上销售额超过8.2亿元。2016年,良品铺子斩获双十二休闲零食类目*的头衔。根据良品铺子招股书,在2016-2019年间,公司主营业务中,线上收入占比从33.69%上升至48.58%。在乘着电商起飞的阶段里,良品铺子甩开了仍然主要依靠线下渠道的来伊份,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对手——主攻电商平台的三只松鼠。2019年,良品铺子营收为77.1亿元,来伊份和三只松鼠的营收则分别是40亿元和102亿元。2、良品铺子,靠“高端”突围从营收来看,2022年之前,三只松鼠始终压着良品铺子一头。而身在老二的位置上,良品铺子希望通过瞄准特定人群,在品牌定位上打出差异化。从2015年开始,良品铺子就通过合作综艺、影视剧植入等方式,向特定人群进行营销。从《爸爸去哪儿3》到《创造营2019》再到《披荆斩棘的哥哥》,又从《欢乐颂2》到《恋爱先生》和《沉默的真相》等等,良品铺子瞄准的就是品牌主要消费群体的——18-40岁的年轻妈妈、精致白领。然而尴尬的是,以上营销方式,在三只松鼠身上也能看到。比如,被植入《欢乐颂2》的是良品铺子,而在《欢乐颂1》中,当“欢乐颂五美”被困在电梯中时,杨紫饰演的邱莹莹开口就是“有我最喜欢吃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需要一个新故事,一个能和其他品牌拉开差异的新故事。2019年,当三只松鼠顶着“国民零食*股”的头衔风光上市时,良品铺子在同年1月宣布:品牌要走向“高端零食”的定位。为了走向“高端”,良品铺子先是换掉了画风卡通的LOGO,换成了简洁的文字图案。同时,又牵手时尚圈摄影师陈漫,拍出了“零食大片”。在门店选址上,良品铺子将门店密集地扎进购物中心里。根据2019年媒体对良品铺子开发中心负责人陈章威的采访:截至2019年7月1日,良品铺子已经有超过800家商场店,而2019年上半年新增的200家门店店,70%都分布在购物中心里。对于消费者而言,高端化最明显的体现,可能是越来越精美的包装和越来越贵的价格。我们对比了主要零食品牌的人均消费,降价之前的良品铺子客单价达到56.5元,高于来伊份、三只松鼠等品牌,在以上零食品牌中居于榜首。以良品铺子热销的“脱皮香瓜子”为例,在此次降价之前,一袋120g卖到了10元以上,而产品相似的洽洽白瓜子,500g到手价只要15.8元。“一袋十几块,随便买买就上百了,但一袋没多少东西”可能是大多数人对良品铺子的感受。这种以贵价、LOGO/包装精美、门店高大上为主要体现的“高端”,在推行之初,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买单。尼尔森调研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国重点一二线城市消费群体中认可良品铺子具备“高端零食”特性的消费者占比达47%。人们为什么购买呢?一种解释是,在“高端”的营销下,确实相信良品铺子的品质和品牌力。另一个答案可能是:觉得“有面子”,可以送礼。在小红书上,有不少晒出收到“良品铺子”作为公司福利的笔记,标题和评论中,不乏:朝哪个方向磕头能遇上这样的老板、神仙公司.......2022年,良品铺子在财报中指出团购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49%,主要靠的就是将产品用作“礼品”的销售场景。也就是2022年,良品铺子营收超过三只松鼠,成为休闲食品行业的一哥。3、当上“一哥”后,良品铺子不是高枕无忧坐上零食届王座的良品铺子,并非高枕无忧。正如前文描述的那样,对于消费者而言,良品铺子的“高端”体现,更多集中在门店、包装和广告上,而不是产品本身。从生产链条来看,做“全品类”的良品铺子,本质上走的是“品牌+渠道”的路子。在业务流程上,良品铺子采用OEM模式——也就是公司负责探索产品品类、研发新品,而加工环节则由认证供应商提供。2022年,良品铺子全渠道SKU达到1655个,全年上新产品达到603款,但是良品铺子的研发费用率一直在0.6%以下。“每日黑巧”的创始人曾在一则采访中分享道,采用OEM模式的国货零食品牌们之前普遍存在着“共享供应链”的情况。当同一家代工厂与不同品牌建立合作,一款爆品出现后,很快也就会被其他家抄袭,最终,产品又落入同质化的局面。换句话说,良品铺子的零食是找代工厂生产,然后贴牌售卖。不仅在产品口味上难以实现差异化,品质也难以保证。去年,良品铺子曾因月饼产品吃出塑料纸而被“挂”上热搜。截至2023年12月14日,在黑猫投诉上,良品铺子相关投诉达到2210条。更要命的是,卖这么贵的良品铺子,利润率却不高。对比国内主要上市休闲食品公司,2022年,良品铺子营收比洽洽食品高,但利润率几乎只有洽洽的四分之一。4、“高端”的良品铺子,卖不动了时间来到2023年,良品铺子的日子真不好过了。从财报来看,2023年Q1-Q3,良品铺子总营收59.99亿元,同比减少14%;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减少33%,其中Q3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减少98%。昔日“零食一哥”如今走向生死考验,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是电商的失速。从去年开始,良品铺子的线上渠道营收就已经展现出了疲态。2022年,良品铺子电商渠道营收46.98亿元,同比下降3.3%。而到了2023年,电商的失速仍在继续。电商的乏力,并不只是良品铺子遇到的问题。更倚重线上渠道的三只松鼠同样日子不好过: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在天猫系和京东系电商平台营收分别同比下降29.49%和41.11%。一方面,电商快速发展的红利时期过去,流量增速变缓是必然。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更多人了解到:高端的良品铺子,其实也是“工厂贴牌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同源工厂”?在小红书上,近90天内“零食平替”“零食同源”“零食供应商”相关笔记数超过4500条。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都是“零食平替”中被“替掉”的???。而在线下渠道,良品铺子遇到了更加来势汹汹的“量贩式零食店”。根据窄门餐眼数据,起步于2019年的赵一鸣量贩零食,光是在2023年,就开出了1441家门店,几乎达到良品铺子的三倍。同样是零食集合店,量贩零食店虽然产品质量饱受争议,但确实门店铺得更广、价格更便宜。在以往的采访中,杨银芬认为量贩零食:“(与良品铺子)两者商业模式不一样,经营成本不一样,品牌定位不一样,行业生态不一样。”但是,这些“不一样”似乎并没有避免两者的正面相遇。杨银芬在近期的采访中坦言,当下良品铺子的困难,与“行业内部量贩零食店正在线下围攻”有关。5、写在最后:表面上看,良品铺子的下滑原因,是电商渠道的失利,而本质上,还是价格和品质的不对等。过去,人们还会因为“消费升级”“品牌故事”“明星代言”为之买单,现在,互联网逐渐消弭了信息差,消费回归理性,以及,更便宜的对手出现,越来越少人愿意为良品铺子买单。换言之,在零食赛道上,好故事或许真比不过消费者由衷地一句——好吃不贵。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进芯电子」获数亿元D轮融资,总部位于长沙

      正文 苹果的2023:新品乏味,赚钱凶猛 即便某几款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苹果仍然能依靠用户使用习惯、生态捆绑等,继续维持业务的稳定经营。对于大部分科技品牌来说,苹果仍会是最头疼的对手。 每年做年度回顾,苹果都是一个避不开的重要品牌。尽管唱衰这家科技大厂的声音从未停息过,但苹果在行业里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从品牌号召力还是话题热度,抑或是产品影响力来看,苹果都还是T0级别的科技大牌。过去一年里,苹果按部就班地更新了部分产品,也带来了旗下*头显产品Vision Pro。业务经营方面,苹果2023年的财报数据出现了一定起伏,股价更是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迷?,作为主营业务的iPhone,仍然卖得不错,持续给苹果带来收入。只是,笼罩在苹果头顶的乌云也一直存在,平庸的产品、挤牙膏的芯片、疑似失败的自研基带以及核心人员的离职传闻,都给苹果未来增加了一些隐忧。01 iPhone 15系列领衔,苹果发布了这些新品2023年,苹果新品更新的时间节点主要有四个,分别是1月、6月、9月和10月,发布的新产品涉及音频、头显、手机、PC四类产品线。接下来,我们先来一起盘点下。1.HomePod(第二代)2023年1月,时隔5年多时间,苹果智能音箱HomePod再次迎来更新。相比2017年发布的初代HomePod,HomePod(第二代)升级了主芯片,加入了U1芯片以增加对UWB的支持,同时新增了Matter协议。它的首发价格为2299元,也比初代当时的2799元要便宜。然而,HomePod(第二代)的其他硬件配置则全方面退步了,像高频单元从7个缩减为5个,拾音麦克风数量从6个减少到4个。更夸张的是,WiFi连接也缩水了,不支持WiFi 5、只支持WiFi 4。而且,HomePod的封闭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它还是一款苹果生态内的WiFi音箱。HomePod(第二代)更像是初代停产后的补位产品,本身的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都不强。2.MacBook Pro2023年的MacBook Pro算是一次例行更新,外观设计、接口相比上代几乎没有变化,最主要的升级就是芯片变成了M2 Pro和M2 Max。相比2022年发布的M2,这两款芯片的核心数显著增加,M2 Pro CPU核心数最多12核、GPU最多19核,M2 Max GPU核心数最多有38颗、内存*96GB。更强的参数带来更强的性能输出,能够满足视频剪辑等生产力领域内的需求。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起售价为15999元,16英寸MacBook Pro起售价为19999元。3.Mac mini新Mac mini的升级点也很少,基本就是把芯片换成了M2和M2 Pro。新Mac mini的起售价为4499元,听起来还是挺有性价比的,只是8GB起跳的内存是个巨大的槽点,用户如果想升级内存到16GB,则要加价1500元,这点非常让人无语。值得一提的是,到了2023下半年,丐版M2 Mac mini的价格已经跌破3000元,算是市场对不合理定价的自动修正了。4.Mac Pro和Mac Studio六月份的WWDC上,阔别四年之久的Mac Pro,终于迎来更新,新款Mac Studio也来了。Mac Pro仍然是刨丝器的*辨识度的造型,但芯片平台终于从英特尔换成了自家的M2 Ultra。自此,Mac产品线终于彻底完成了从英特尔向ARM平台的迁移。Mac Pro和Mac Studio的核心亮点就是芯片,前者搭载M2 Ultra,后者有M2 Max和M2 Ultra可选。相比Mac Studio,Mac Pro具有更强的拓展性,比如它有7个PCIe 4.0拓展槽。新款Mac Studio起售价为16499元、新款Mac Pro起售价55999元。5.15英寸MacBook AirWWDC上推出的新MacBook Air,相比原有的MacBook Air,*的变化就是屏幕尺寸增加到15.3英寸,其他配置几乎一致。随着尺寸增加,15英寸MacBook Air的续航延长到18小时、重量也增加到1.51千克。15英寸MacBook Air的起售价为10499元,*的槽点仍然是8GB容量的标配内存。6.Apple Vision Pro2023年WWDC上最重磅的产品,自然是苹果的*XR设备Apple Vision Pro,苹果将它定义为“空间计算设备”。Apple Vision Pro的各项配置都堪称豪华,比如采用M2、R1双芯片,配备高分辨率的micro-OLED屏幕,而且专门打造了visionOS系统。外观设计方面,Apple Vision Pro看起来也*科技感和质感。不过,Apple Vision Pro的价格很高昂,定价3499美元,明年将上市,但初期只在美国市场发售。现在判断Apple Vision Pro成功与否还为时尚早,后续生态的完善程度可能是关键。7.iPhone 15系列苹果最重磅的发布会自然还是9月的“科技春晚”,最核心的产品自然是iPhone 15系列。关于它,我们已经产出过大量相关内容,包括深度评测。这里我们简单总结下,iPhone 15系列的主要变化,一个是终于换上了Type C口,总算是和安卓大一统了;另一个是iPhone 15 Pro系列用上了钛合金材质,更坚固也更轻。至于本来应该是升级重点的A17 Pro,实际表现不尽人意,能效退步,更先进的制程没带来符合预期的提升。而至于影像、快充等方面,苹果手机一直都不是安卓的对手,iPhone 15系列的升级不太够看。(图源:雷科技摄制)iPhone 15起售价5999元、iPhone 15 Pro 7999元。就市场表现来说,iPhone 15系列销量没有大幅提升,但销售额则有所增长,符合苹果提升利润的预期。8.Apple Watch S9和Apple Watch Ultra2新款Apple Watch一直是和新款iPhone一起登场的*拍档,不过2023年发布的两款苹果智能手表都没有太多的升级。它们的芯片均由S8升级为S9,性能和AI算力均有提升,存储容量从32GB变成了64GB。另外,Apple Watch S9的屏幕最高亮度从1000尼特变成2000尼特,其他方面,两款手表和上代差别都不大。Apple Watch S9的起售价为2999元、Apple Watch Ultra 2起售价为6499元。9.iMac10月的发布会上,苹果发布了M3、M3 Pro和M3 Max三款芯片,与之对应的也更新了一批Mac产品。24英寸iMac这次得到了更新,相比上代变化不大,主要还是配置了M3芯片。对用户而言,iMac的主要优势是屏幕和主机二合一,而且4.5K分辨率的屏幕显示素质还不错。当然,新款24英寸iMac价格不便宜,起售价来到了10999元。10.MacBook Pro(M3系列芯片)M3系列芯片也来到了MacBook Pro上,具体来说,新款MacBook Pro芯片方面有M3、M3 Pro和M3 Max三个版本,尺寸方面仍然有14英寸和16英寸两个版本,其他方面则没有什么变化。只是,MacBook Pro上一次更新还是年初,两代MacBook Pro只隔了九个月,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混乱。而且M3系列芯片的升级有点挤牙膏的感觉,相比M2系列升级幅度不算大。最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的起售价为12999元、16英寸MacBook Pro起售价为19999元。简单总结下,苹果2023年全年发布了超过10款新产品,包括iPhone、Mac、头显、Apple Watch、HomePod。不过,AirPods没有更新,只是推出了C口版,iPad也没有任何新品。至于发布了的十几款新品中,绝大部分都是例行更新,有的只是换了下芯片。真正称得上有些看点的产品,只有Apple Vision Pro和iPhone 15系列。只是,Apple Vision Pro尚未正式开卖,生态处于非常初级的状态,能给苹果带来的业务增量还很有限。目前而言,iPhone 15系列仍是苹果的支柱产品,无论外界的评价如何,终究产生了稳定的收入。02 出货量节节败退,但苹果依然赚得盆满钵满作为头部厂商,苹果在手机、平板等市场上一直保持着优势,出货量几乎每年都能保持*第二的位置。目前统计机构公布了2023前三季度的市场数据,我们来一起看看。iPhone销量下滑,但仍稳坐全球第二位子首先是手机市场,IDC数据显示,2023年Q1,iPhone全球出货量5520万台,市场份额20.5%,同比下滑2.3%;Q2,iPhone全球出货量4250万台,市场份额16%,同比下滑6.3%;Q3,iPhone全球出货量5360万台,市场份额17.7%,同比增长2.5%。(图源:IDC)可以看出,iPhone的销量下滑趋势在第三季度得到了扭转,这一方面可能是全球市场回暖带来的,另一方面则和iPhone 15系列发售有关。当然,iPhone 15系列是9月发布的,列入Q3销售周期的销量不会很多。平板份额持续下滑,还在吃老本然后是平板市场,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Q1,iPad全球出货量为1235万台,市场份额38.9%,同比下滑17%;Q2,iPad全球出货量1050万台,市场份额37%,同比下滑16.8%;Q3,iPad全球出货量1254万台,市场份额38.3%,同比下滑12.8%。(图源:Canalys)由于2023年没有新品发布,iPad出货主要还是依靠2022年的产品。iPad出货量2023年连续三个季度都在大幅下滑,虽然说整个平板行业都有类似情况,但在Q3,头部安卓品牌已经有明显改善,苹果的市场份额则还在拼命减少。PC销量大幅下滑,Mac没人买?PC不算是苹果的优势领域,不过从每年的销量排名来看,苹果算是TOP5级别的PC品牌了。Gartner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Q1,Mac全球出货量481.9万台,市场份额8.7%,同比下滑34.2%;Q2,Mac全球出货量529.3万台,市场份额8.9%,同比下滑0.3%;Q3,Mac全球出货量626.6万台,市场份额9.7%,同比下滑24.2%。(图源:Gartner)苹果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Mac销量都比较惨淡,市场份额没有超过10%,同时Q1、Q3的销量下滑幅度非??湔?。这和整体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PC市场容量饱和是所有厂商都要面对的问题。同时,苹果当前的Mac产品,的确缺乏吸引力,一方面新品变化不大,基本只是换芯升级;另一方面Mac价格普遍较高,没有深入用户量更大的下沉市场。股价经历过山车,财报展现吸金能力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企业,苹果的股价一直是大家乐于讨论的话题。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的股价,和和它当下的经营情况以及未来预期息息相关。2023年全年,苹果的股价经历了比较激烈的波动,但最后还是回到了高位,保持着3万亿美元的市值。2023开年,苹果就经历了“至暗时刻”,1月4日当天的股价报收125美元,是全年*的一天,相比2022年的最高点暴跌了43%。(图源:谷歌)目前,苹果已经公布了2023财年Q2、Q3、Q4三个季度的财报,分别对应自然季度的Q1、Q2、Q3。2023年Q1,苹果总营收948.36亿美元,同比下滑3%;净利润为241.60亿美元,同比下滑3%。其中,iPhone营收513.3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iPad营收为66.70亿美元,同比下滑12.76%。Mac营收为71.68亿美元,同比下滑31.3%。服务营收209.07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图源:苹果)Q1,苹果的财务表现整体是比较平稳的,在全球手机市场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做到了整体营收和利润微跌,而且手机和服务营收还实现了逆势增长。只是,iPad和Mac的情况的确不太乐观,营收出现大幅度下滑。2023年Q2,苹果总营收817.97亿美元,同比下滑1.4%;净利润19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iPhone营收396.69亿美元,同比下滑2.4%。iPad营收为57.91亿美元,同比下滑19.83%。Mac营收为68.4亿美元,同比下滑7.34%。服务营收为212.13亿美元,同比增长8.2%。(图源:苹果)Q2,苹果营收仍然是整体微跌,手机业务也出现下滑,但利润反而有所增长,服务带来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23年Q3,苹果总营收894.98亿美元,同比下滑0.7%;净利润2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9%。iPhone营收438.05亿美元,同比增长2%。iPad营收为64.43亿美元,同比下滑10.19%。Mac营收为76.14亿美元,同比下滑33.84%。服务营收为223.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29%。(图源:苹果)Q3,苹果利润迎来了大幅度增长,iPhone和服务这两大关键业务收入增加,尤其是服务营收增长幅度非??晒???梢钥吹?,2023年前三个季度,苹果整体营收出现小幅下滑,但净利润Q2、Q3都实现了增长。具体的产品方面,iPhone作为支柱业务,波动很小,服务营收则连续三个季度都保持着增长。结合销量和营收数据来看,硬件产品尤其是iPhone上,苹果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收入和利润上来。iPhone销量下滑,但稳住了营收,背后是产品单价的提升,满足了苹果利润*化的需求。整个2023年,苹果产品的亮点不多,但商业层面表现出色。03 发布新品之外,苹果经历了这些事件除了发布新品,苹果2023年还有其他动作,它们不会直接体现在销量、营收、利润这些数据上,但产生的影响会在未来得到验证。继续开店,大陆新增3家门店首先是Apple Store直营店,苹果2023年新开了7家店,分别在圣何塞、芝加哥、上海、深圳、温州、新德里和孟买。美国作为苹果大本营,增加直营店数量很正常。苹果在中国大陆新增了3家门店,自然也是考虑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TechInsights数据显示,2023年Q2,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iPhone出货量*的单一市场。至于印度市场,苹果更看重的则是它的未来潜力。尽管印度同样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但市场购买力和中国相差甚远,目前iPhone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还非常低,挤不进TOP5,想要复制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并不容易。另外,印度承接了部分苹果产品代工业务,甚至负责部分iPhone 15的生产。不过,印度产iPhone 15占比极低,在全球范围内仅有7%,供应当地使用都不够,遑论出口到海外市场。关键业务受挫,基带、造车搁浅近年苹果芯片上的*进展,自然是成功将Mac迁移到自研平台上,抛弃了英特尔。不过,苹果收购自英特尔的基带业务,却遭遇了重大挫折,苹果心心念念的自研5G基带项目,失败了。为此,苹果在2023年和高通延长了三年的基带订单。另外,此前外界关注度很高的苹果汽车业务,2023年也传来了不利的消息。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9月撰文称,苹果汽车业务现阶段已销声匿迹,如果不通过收购其他车企的方式实现造车的话,未来几年内苹果汽车都难以进入到生产阶段。(图源X平台截图)苹果造车业务受挫,和苹果极其强烈的控制欲有关。作为在汽车领域毫无经验的厂商,苹果试图从0开始,即便尝试和车企合作,也只愿意把它们当作制造商,要执行苹果的意志。高管离职,苹果遭受人事地震严格来说,苹果高管人员的离职,2021年开始就大规模出现了,到2022年下半年,更是出现了11位高管离职的情况,他们大部分都是副总裁级别的管理人员。进入2023年,苹果核心人才的离职潮仍在继续。近期,据外媒报道,负责iPhone和Apple Watch产品设计的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Tang Tan将于2024年年初正式离职。更早些时候,负责触摸屏、Face ID、Touch ID的副总裁Steve Hotelling离职。另外,负责产品质量和测试的硬件工程副总裁Yannick Bertolus今年10月宣布退休。对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来说,出现人员变动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不过,关键领域的核心人物离开,对苹果未必是好事。近年,苹果A系列芯片已经逐渐被安卓阵营追上?:芏嗳巳衔?,这和苹果芯片部门的人员流失有关。A17 Pro以及M3系列芯片的挤牙膏行为,也被归咎于芯片人才流失。04 写在最后对于苹果2023年的表现,作为普通用户来说,小雷显然是不满意的:绝大部分新品都乏善可陈,主力产品iPhone 15系列有亮点,但整体表现难以匹配高昂的售价。不过,小雷也得承认,苹果的经营策略在商业层面上是相当成功的,守住了营收和利润,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依然赚得盆满钵满,成功让股价走出低谷重上高位。至于战未来的长期计划方面,苹果多年前就开启的造车业务,现在来看是基本搁置了,暂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自研5G基带也失利,让苹果手机业务不受制于人的目标落空;Vision Pro开局还算不错,但后续生态建设、产品普及化等方面,还要很久之后才能看到希望。而进入2024年后,苹果会带来哪些变化呢?产品方面,一年0更新的iPad,2024年会迎来大变更。从爆料来看,iPad的产品线会重新梳理,让其更加精准地对应细分市场。新iPad Pro*的看点可能是将首次搭载OLED屏幕,能一定程度上解决Mini LED的功耗问题。甚至还有消息称,苹果可能会率先推出折叠iPad。手机方面,iPhone 16系列的变化仍然不大,只是在相机、屏幕、芯片等方面例行升级。而更大的变数可能是iPhone SE系列将于2024年再次更新,爆料显示,它将用iPhone 14的模具,搭配单摄,面向中端市场。至于AirPods、Mac、Apple Watch等产品,暂时还看不到会有什么惊喜。至于经营策略,小雷认为苹果2024年不会有大变化。在市场容量趋于饱和的今天,苹果更优的策略是追求利润*化。目前来看,苹果成功了。依靠着多年来的产品、技术优势累积,苹果打造出了自成一体的完善生态圈,将旗下的不同硬件产品整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性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即便某几款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苹果仍然能依靠用户使用习惯、生态捆绑等,继续维持业务的稳定经营。对于大部分科技品牌来说,苹果仍会是最头疼的对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德国网文公司进场,短剧出海终于卷到歪果仁了?

      更多相关

    1. 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分期缴纳个税从什么时间开始执行
    2.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怎么写?
    3. 加计抵减和加计扣除有哪些区别?
    4. 劳务费用的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5. 企业购买股票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6. 财税问答:财税企业申请延期纳税需符合哪些条件
    7. 应交税费贷方余额代表什么
    8. 零售商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
    9. 天津国税税收优惠:20.7万纳税人享红利
    10. 一个公式计算“多退少补”税额,速看→
    11. 什么是开发成本?开发成本如何核算?
    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财税广告服务
      服务热线 +086-90010221 传真 +086-90010526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3栋D座4100A室
      沪ICP备657610d3号-1    
      Copyright©2022-2025 BOC. 迈慕财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