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未达账项指的是什么?包括哪几种情况?
正文 2023逆势增长的领域 内窥镜市场逆势变化的原因何在?多种创新内窥镜加速商业化,传统内镜受到挑战,内窥镜行业后续新的增长点在哪? 2023年,医疗行业许多细分市场都在过冬,但有些赛道却在加速增长,如内窥镜。根据相关上市企业发布的半年报: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的内镜业务在上半年分别实现了38%、73%、46%的同比增长。相比于“跌跌不休”的其他细分市场,内窥镜行业的逆势增长让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相关企业成了今年为数不多的赢家。不仅是上市企业,内窥镜领域的创新企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内窥镜领域的荧光内窥镜、4K内窥镜、3D内窥镜、超声内镜、一次性内窥镜等创新产品均已启动商业化,并在今年实现加速放量。而创新内窥镜产品的商业化,进一步推动了内窥镜市场的扩展。内窥镜市场逆势变化的原因何在?多种创新内窥镜加速商业化,传统内镜受到挑战,内窥镜行业后续新的增长点在哪?1、国产内窥镜,突破高端,逆势增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内窥镜高端市场都是由奥林巴斯、宾得等海外巨头把持,国产企业仅能提供中低端产品。根据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统计的数据,2021上半年,国内约有2091条内窥镜中标数据。其中,奥林巴斯中标数量共计863件,市场份额占比达46.3%,排名首位;卡尔史托斯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为15.1%;富士则是第三,市场份额约为13.3%??梢钥吹?,国产厂商在2021年还主要处于追赶地位。但如今,国产内窥镜已经开始逆袭。软镜领域,相比于2021上半年奥林巴斯、富士、宾得垄断市场份额前三,2023上半年国内厂商终于挤进了软镜市场排行榜前列。众成医械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国内公立医院软镜中标排名中,澳华内镜和开立医疗分别占据第三、第四位,打破了以往海外品牌包揽前四的市场格局。这是因为国内企业在软镜产品上突破了高端,并在商业化方面取得了进展。目前,软镜领域的高端产品在分辨率上已达4K级别。相比于1080p分辨率的内窥镜系统,4K内窥镜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及画面,且其更宽的色域范围能够再现病灶和器官的真实色彩,减少视觉误差。在这一高端市场,澳华内镜于2022年11月发布了4K超高清消化内镜AQ-300,推动我国软管式内窥镜市场进入4K时代;而奥林巴斯的高端内镜系统EVIS X1于2023年11月才在国内举办新品发布会。不仅是产品先发优势,澳华内镜在高端市场上的服务与口碑也获得了认可。AQ-300上市后,澳华内镜结合临床端的反馈对AQ-300持续进行迭代升级。回报澳华的是: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2.7%达到2.8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33%。基于不断丰富的产品及持续开展的学术推广,澳华内镜在第三季度同样保持了较高增速。2023年第三季度,澳华内镜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增长102%。软镜领域另一重磅国产厂商是开立医疗,其已推出支气管镜、光学放大内镜、刚度可调镜体、超声内镜、十二指肠镜等多个高端镜体。借助高端产品,开立医疗的内窥镜进入了更多医院科室和更高等级医院,覆盖了更多应用和手术。也因此,开立医疗的微创外科业务收入近两年均保持翻倍增长。预计随着澳华内镜、开立医疗等国产品牌的高端软镜产品加速上市,我国软镜市场将快速进入4K时代。硬镜领域,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史赛克在2021上半年都还占据着国内硬镜的主要市场,市占率分别为44.2%、16.4%、4.4%。但是到了2022年,迈瑞率先发起冲击,在国内硬镜市场挤掉史赛克,成为市占率第三。另一方面,欧谱曼迪借助荧光内镜迅速攻占市场。根据《2021内窥镜创新趋势报告》,2019年,欧谱曼迪与史赛克占据国内荧光内镜主要市场,且二者份额相当。2021-2022年,欧谱曼迪连续两年实现国内细分市场市占率*,并将产品推广至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际市场。国内企业能够在硬镜领域快速提升国产化率,是因为国产品牌也推出了高端硬镜产品,并获得了市场认可。在硬镜市场,最新的高端产品是4K、3D、荧光三大成像技术融合于一体的内窥镜系统。2023年8月,全球内窥镜知名企业卡尔史托斯宣布其首创的4K、3D、荧光三合一内窥镜系统IMAGE1 S Rubina获得NMPA批准。该系统将4K、3D与荧光成像技术融为一体,通过一套主机和一根电子镜实现4K清晰度的3D成像及白光和荧光显影。事实上,4K技术在我国内窥镜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常见。我们以关键词“4K”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查询页面进行搜索,发现目前已有113款4K内窥镜获批上市,其中绝大多数为硬镜产品。同时,4K内窥镜、3D内窥镜、荧光内窥镜在国内已有多款获批。其中,3D内窥镜市场,国内企业博盛医疗也顺利进入2023上半年招投标排行榜。根据2023上半年3D内窥镜招投标数据,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博盛医疗、贝朗分列我国3D内窥镜市占率前四名。至于4K、3D、荧光三合一的高端内窥镜,也有国内企业推出。如DPM公司全球首创的睿眼系列3D、4K、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于2022年12月获批上市;图格医疗的3D、4K、荧光内窥镜于2023年2月获批上市;迈瑞医疗自主研发的4K三维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于2023年7月获NMPA批准;欧谱曼迪的4K三维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于2023年8月获批上市;博盛医疗在2023年10月底举办的CMEF上推出了全新的X1平台3D 4K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相比于传统硬镜,“4K+3D+荧光”的内窥镜实现了一根内窥镜兼具“超高清画质、三维立体影像、荧光导航”三重功能。这也是硬镜的发展方向,全球其他内镜企业正加速超这个方向发展,而国内企业如今已打破技术封锁,站在了全球内镜行业前列。一次性内镜领域,整体还处于市场开拓期。不过,国内企业也已提前布局,并在加速市场推广。2022年,我国共有超40款一次性内窥镜获批,主要应用于泌尿科,并向呼吸科、消化科、妇科等科室拓展。更重要的是,海外巨头在一次性内窥镜市场的优势并不明显,反而是国内企业正在向全球市场展开反攻。例如,瑞派医疗将其一次性内窥镜产品销往欧洲、中东、北美、南美、东南亚等地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芯医疗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在海外获得了爆发式订单。其他高端内窥镜方面,开立医疗等国内企业打破技术垄断推出了超声内镜,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超声内镜生产制造国;精微视达打造出全球*的共聚焦显微内镜规模化生产制造中心,推出了多个中国首创、国产*、世界*的共聚焦显微内镜产品……总的来看,国内企业已经打破技术封锁,创新研发出高端内窥镜产品。在市场上,国产高端内窥镜赢得了认可,并在持续提升国产化率。2、与巨头合作,加速产品推广商业上的成功,不仅需要好产品,还需要好的营销与推广,内窥镜领域也是如此。虽然国内企业推出了高端内窥镜产品,但如何切入市场、如何获得市场的认可还需相关企业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梳理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内窥镜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成功打入市场。*,借助成熟的营销网络,根据临床需求及时迭代产品,满足医生的期待。例如,澳华内镜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在国内外设立多个营销支持中心,其根据临床端的反馈对4K超高清消化内镜AQ-300进行持续迭代,使其在操控性能、操作手感、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超出临床医生的预期,最终使AQ-300获得良好口碑,并形成口碑传播带动销量的局面。再如,南微医学通过开展产品体验式营销及线下学术活动,推动产品快速入院、装机、上量。目前,南微医学的一次性支气管已镜崭露头角,一次性外科用胆道镜已实现量产出货,这两者将成为南微医学今年业绩新的增长点。与澳华内镜和南微医学稍有不同,开立医疗不仅有成熟营销网络,其还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这使得开立医疗能够基于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内镜产品,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院均实现较好的发展。2023年*季度,开立医疗在县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装机量同比增长200%和300%,在三级医院的装机量同比增长150%。第二,与巨头合作,借助龙头企业的销售网络与品牌影响力快速打开市场。例如,2023年3月,新光维医疗与波士顿科学签订商业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就一次性使用电子胆道内窥镜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商业化推广及市场销售建立长期合作。通过与波士顿科学的合作,新光维医疗的产品将获得更多医生的认可,加速其产品销售。此前,新光维医疗还曾与富士胶片达成战略合作。富士胶片作为*分销商,负责新光维医疗一次性电子支气管镜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销售和业务拓展。不仅是新光维医疗,华芯医疗也于2023年8月与逸思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就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研发、商业推广及市场营销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借助逸思医疗成熟的全球营销网络,将加速推动华芯医疗一次性内窥镜产品的全球市场覆盖。另外,华芯医疗还曾与奥林巴斯合作,由奥林巴斯在美国代理销售华芯医疗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自华芯医疗的一次性支气管镜上市以来,其已进入欧美日等数十个国家,并获得了爆发式订单。2023年9月,奥林巴斯宣布一次性鼻喉镜Vathin E-StereScope获FDA批准。据悉,该产品也是由国内企业华芯医疗研发生产,由奥林巴斯*经销。阿酷育医疗是最新的一个案例,其于2023年10月与豪洛捷总部达成*经销和合作开发协议,豪洛捷将作为阿酷育一次性宫腔镜系统在美国的*分销商,配合豪洛捷现有微创手术器械开展推广应用。与豪洛捷的合作,将加速阿酷育一次性宫腔镜系统在美国的销售。同时,阿酷育和豪洛捷还将持续合作开发更多临床所需的创新一次性内窥镜产品。第三,通过展会与学术推广,一次性内窥镜企业只身独闯全球市场。目前,一次性内窥镜领域*企业瑞派医疗已获得16张海外注册证书,将海外销售渠道覆盖到欧洲、中东、北美、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瑞派医疗在2022年先后参加了美国消化疾病周、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年会、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年会、阿拉伯泌尿年会暨约旦泌尿年会、第11届阿联酋国际泌尿外科会议等国际展会或学术会议,强势推广其一次性内窥镜产品。普生医疗也在加速一次性内窥镜出海,其于11月就先后参加了奥地利泌尿外科和男科协会年会、泌尿外科学会2023年UROVIVO、第55届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第117届法国泌尿外科协会年会等多场会议,并在海外开展了多场培训。在多种出海路径下,我国一次性内窥镜的出海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华芯医疗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在海外数十个国家获得了爆发式订单;瑞派医疗在2022年将产品覆盖至超1000家医院,重点区域市场占有率超50%,并在2023年入选广州首届百家新锐企业培优计划。3、系列政策支持,本土企业赢麻了值得一提的是,商业化方面,国内企业还具有本土作战优势,并可享受政策支持。例如,随着国产替代政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更倾向于采购国产设备,为国产内窥镜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22年,在地方政府发行医疗专项资金、中央贴息贷款、方舱医院建设、DRG按病种收费等多种政策支持下,我国内窥镜企业加速成长。其中,开立医疗在国内市场的设备入院率达到了历年之最。另外,开立医疗于2023年10月宣布其超声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和内窥镜用超声微探头系统入围《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遴选结果》。据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工作是在国家卫健委规划与信息司委托下,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组织遴选出符合临床需要、产品质量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国产医疗设备。本次入围,将推动开立医疗的两款超声内镜产品加速渗透市场。也是在10月,博盛医疗宣布旗下的内窥镜图像处理器PX-850E、PX-850E-III入选《深圳市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2023年*批次)》,成为政府机构优先采购及推荐的产品。这将推动博盛医疗的产品加速放量。总的来看,我国内窥镜已经突破高端,并在市场上得到验证及认可。而在诸多高端创新内窥镜中,荧光内镜与一次性内窥镜更受当前市场的青睐,较其他产品的销量更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压垮创业者的三座大山
正文 10元鸡排,如何做成百亿生意? 陈传武把店铺从中档装修门面向街边小摊转变,正新小吃变成正新鸡排,直营店铺的门店数量开始迅速增长。 作为典型的温州商人,陈传武把一家小小的以廉价著称的鸡排店,做成了百亿生意,还成为了众多品牌发展背后的物流服务商,其是如何做到的?1冷链起家上个世纪90年代,有几分胆子又想赚大钱的人大都选择了下海经商,温州鹿城的陈传武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干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1995年,他果断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下海寻找机会。1992年,大名鼎鼎的速冻食品品牌三元初创,这一年中国台 湾速冻品牌龙凤也进入中国。此后,随着流通、消费冷链逐步形成,国内速冻食品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于是陈传武瞄准了速冻食品行业,创立了温州市白云食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速冻食品。经过两年的打拼,他的速冻产品销售渠道铺遍了整个温州,这时候另一个冷冻食品巨头思念横空出世,国内的冷冻市场越来越热闹。彼时,联合利华旗下的冷饮品牌和路雪已经进入中国多年,在中国市场一直无人能敌,但这种产品的消费十分零散,对销售网络的依赖非常强,这对联合利华而言非常棘手。此时陈传武冉冉升起的冷链公司,简直成了和路雪的救命稻草。陈传武知道,自己在温州及周边地区成熟的销售网络是和路雪拓展品牌的及时雨,而且温州的冷链市场他根本没有对手。所以在跟联合利华谈判的时候,陈传武不但成功签下和路雪的代理权,还额外拿到了联合利华1000台冰柜和冷藏车的投入。这一场1+1 2的合作,让和路雪拓宽了渠道,也让陈传武的实力再次获得飞升,他代理的冷链产品如冷饮、冻肉、食品等等,也逐渐多样起来。但滚滚而来的财富,很快开始反噬他。每天面对大量的产品吞吐,上游库存积压、下游款项拖欠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2000年,冷冻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威胁,陈传武必须尽快找到突围的办法。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库存积压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公司岌岌可危的现金流??醋怕挚獾幕跗?,陈传武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自己往外卖!就这样,陈传武和合伙人在瑞安街头开出了一家名为“正新”的小吃店。由于小吃店的主要目的是销售库存和回笼资金,所以正新小吃店的价格非常便宜,这种物美价廉的小吃瞬间吸引了大量客流。作为地方冷链领头羊,陈传武仓库的货品积压可谓“五花八门”,这也造就了正新小吃琳琅满目的菜单。既然小吃店生意如此火爆,只要把这个模式无限复制,那又会产生1+1 2的效果。温州人不怕生意小,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但温州人一旦积蓄了资本,就会想着把生意做大。已经做过大事的陈传武更不例外。他的*个拓店计划就雄心勃勃地选在了上海。但正新小吃的全国拓展并不顺利。因为正新小吃没有品牌背书,根本没有人愿意加盟,所以店铺数量一直徘徊不前。更棘手的是,那些加盟了的人,由于不同地区用户的口味和饮食偏好不同,加上加盟费等成本下丢失的价格优势,销售业绩也不理想。陈传武逐渐认清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正新小吃根本没有品牌护城河,很容易被复制,人们只需要依葫芦画瓢模仿就好,根本没必要加盟。竞争对手进一步压缩了正新小吃的营收空间,低价快消品的模式陷入了瓶颈。2再造正新陈传武并不信邪,为什么别人能做成连锁,自己做不成?他开始考察全国各地的大型连锁餐饮店、快消食品店,研究他们的经营哲学和加盟模式。正新小吃有汉堡、鸡翅、肉串、饮品等10多个种类,几百个单品。这不但提升了管理难度,也增加了采购、物流、加工等流程环节的负担,于是陈传武大刀阔斧地砍掉了90%的产品,只保留鸡排、烧烤类和饮品类。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它们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炸鸡,还带来了一套世界级的白羽鸡养殖标准和全产业链模式。在所有中餐供应链里,鸡肉是全中国最成熟的。从食品安全标准,到养殖、生产、加工、冷链运输、仓储到门店,再到配套供应服务商,鸡肉有着成熟且完整的上下游链条,有充足的市场供给,鸡肉价格相对平稳。陈传武决定集中火力,把鸡排的价格做到*。他们的目标客群是消费能力在15元以内、吃不起肯德基的年轻人,所以店铺和装修并没有那么重要,陈传武把店铺从中档装修门面向街边小摊转变,正新小吃变成正新鸡排,直营店铺的门店数量开始迅速增长。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陈传武开始有意识地筛选优质供应商,以比对手更好更便宜更快地拿到鸡肉和配料。十年间,陈传武累计补贴了八九千万到供应链,让正新鸡排一直是负收益,但他却坚定供应链的战略前瞻性,且从没有停止过扩仓。20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突然改变了故事的走向。禽流感来袭,鸡肉供应链断裂,鸡肉价格飞升,鸡排门店纷纷倒闭。拥有500家直营店的正新鸡排,十年间锤炼的供应链虽然扛住了波动,并保持没有涨价,但公司的业绩也降到了历史*点。就在员工们都纷纷失去信心的时候,陈传武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一方面对内进行股改,把自己的股份分给员工,邀请员工做店长,另一方面一改正新鸡排直营模式,开放了加盟,进入了品牌扩张期。陈传武说,他不怕灾难,“每场灾难都是一个大机会”,来一次,他扩张一次。经过一圈走访,陈传武发现餐饮加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加盟费不断下探。既然大家都在降,不如正新就直接一降到底,趁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对员工,陈传武的秘密武器就两个字——分享,即真正把钱发下去。通过“店长责任书→个人承包制→单店入股制”三次迭代,陈传武把门店的利润实打实地分下去了,并且通过入股的方式让他们与店铺深度捆绑,让每个人都成为小老板,并鼓励他们开店。为了降低加盟难度,正新鸡排加盟只需3万加盟费一次性付清、1万保证金在合作3年后如无违约全数返还。他们把店铺从中档装修门面向街边小摊转变后,租金、装修等2万左右就能搞定。加上初次进货的材料费1万元,设备款1-2万元左右,8万就能开一家正新鸡排了。这在行业中*是非常便宜的,肯德基、麦当劳的加盟成本在500万左右,德克士、辣府、小龙坎等正餐、火锅单店加盟投入在100万-300万之间,即便黄焖鸡米饭、绝味鸭脖等单店加盟投入也在10万-30万。“一切从简”的操作,不但为正新降低了管理成本,也为加盟商降低了门槛,这一切推动下的低售价也让消费者蜂拥而至。在同行纷纷关店的时候,2013年到2015年,正新鸡排单年签约加盟门店分别为85家、249家、890家,2015年年末,正新鸡排门店已经达到了3000家。加盟店的迅速扩张,是对公司内部管理和资源的极大考验,从原材料的供应、生产、物流,到门店管理,公司高层一直在寻求破局方式。陈传武选择了正新下一步的突围方式:“进一步压缩成本,布局上游环节,夯实供应链”。2014年,正新鸡排开启全产业链模式,涵盖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印刷、物流供应链和连锁经营等领域,为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先后在上海、山东、安徽和湖北等地设立自主生产基地。2015年,上海真行食品有限公司投产,宿州正新加工基地奠基开工。还有新自建的圆规物流系统,拥有多个仓储中心,冷链物流配送可达全国所有乡镇。一番操作下来,短短4年时间,正新鸡排就发展了1.5万的加盟商和几千家直营门店。3更大的故事2015年,在供应链很成熟之后,陈传武开始期待更大的故事。要让更多的人加入正新,需要品牌号召力。于是他请到草根影帝黄渤,为正新鸡排做代言。在黄渤等众多明星参与的热门综艺《极限挑战》中,对着镜头啃鸡排的黄渤等明星还上了热搜。除此之外,陈传武在多个城市投放千万元地铁广告,进一步拉近与下沉市场的情感距离。明星代言+线下推广的品牌营销策略,让正新鸡排的品牌辨识度瞬间提升,公司进入了年增4000+门店的高光时期。更大的规模让正新的供应链爆发了更大的能量和成本优势。“鸡排10元,再送价值5元的饮料”的促销活动,让正新鸡排的门前排起了长队。中国的市场是金字塔形的,越往下越大。金字塔底,是一片辽阔无根、潜力无限而又令人浮想联翩的长尾地带。这里有近300个地级市,2800多个县城,4万多个乡镇,66万个村庄,人口规模将近10亿。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不仅寻求低价,更关注性价比。正新鸡排自建产品供应链和物流冷链,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同时总部提供半成品原料,确保加盟门店产品品质稳定、口味统一,保证价低质优。正新鸡排的小店经营模式和低廉的价格,几乎*契合广袤的下沉市场。2016年,正新鸡排的年度销售额超过70亿,同品类中无出其右。这一年正新开了7000家门店,可谓“火箭式”扩张。以正新鸡排如今的2.5万多家店看,如果每家店每天消耗100只鸡,正新每天就消耗250万只鸡,这是一条足以左右中国鸡肉价格的供应链。通过供应链的不断优化,正新筑起了非常高的进入门槛。2017年10月,服务了十多年的正新鸡排供应链从公司完全独立出去,成立了圆规物流。依托7大中央库连接50多个遍布全国的前置仓配中心,它以前置仓为原点像圆规一样,覆盖周围300-500公里范围,为集团内外2万多家餐饮门店提供贸易与供应链配套服务,不需要再找第三方物流。它还是全国*一个能做到直送乡镇门店的冷链。公司高管透露:“即使再开到3万家,5万家,我这边也是毫无压力的,都准备好了。”因此,除了正新,圆规物流现在还服务了其他60多个连锁品牌。陈传武说:“未来餐饮连锁化比例会越来越高。真正的连锁不是开一两家店,而是需要撬动供应链资源。正新要用规模来解决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供应链问题。”10年来,正新集团先后投入数十亿元,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3个加工厂,在全国大部分?。ㄗ灾吻?、直辖市)都设立了分公司。作为典型的温州商人,陈传武把一家小小的以廉价著称的鸡排店,做成了百亿的生意,也做成了众多品牌发展背后的供应链服务商,这个故事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正新鸡排的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在让企业变得更大的同时,做好精细化管理让企业变得更强,是摆在正新面前同样重要的问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淘宝、京东推出仅退款,电商0元购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