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环境检测服务费应该计入哪个会计科目?会计分录怎么做?
正文 「星辰新能」获新一轮战略注资,中南大学教授团队创业 2021年,国内顶尖储能技术及产业化团队、国内头部精益生产团队以及国内最早从事液流储能研究的中南大学刘素琴教授团队,携手共同组建了星辰新能。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20日消息,近日,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辰新能”)获国电投产业基金、五矿创投、中车资本、中科院资本、国经资本、常州市产业基金、江苏武进高新投、常州科创投等多家实力产投方战略投资。本次投资将主要用于新产品及材料研发、助力项目交付、进一步扩大常州星G智造基地产能等,全面加速星辰新能发展与全钒液流储能项目规模化落地。以本次投资为契机,国电投产业基金、五矿创投、中车资本、中科院资本等在新能源领域的生态布局将与星辰新能形成深度协同,为星辰新能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链整合提供重要支持。星辰新能常州星G智造基地长时储能需求迫切 实力产投方押注液流电池黑马当前,“长时储能+大型风光项目”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共识。为实现“双碳”目标,火电装机占比将逐渐下降。当这类稳定的基础负载发电资源日益减少,“长时储能+大型风光项目”将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新一代基础负载发电资源。其中,全钒液流电池拥有本征安全、超长寿命、环境友好和扩容性强等突出优势,且在我国可实现技术、资源和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将在长时储能领域迎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在此背景下,实力产投方纷纷布局液流电池赛道,坚持走产投融合道路,聚焦产业链上下游潜力企业。作为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中清洁能源占比最高的企业,国电投2023年累计新增产能1591万千瓦,全部为清洁能源项目。作为中国最早进入风电行业的企业,中国中车正致力于将风电装备打造成“第二张金名片”。本次两大新能源央企产投方战略投资液流电池黑马星辰新能,将为星辰新能未来市场开拓提供重要助力。另一重要产投方五矿创投,隶属中国最大的金属矿业集团中国五矿,中国五矿在上游原材料开发及应用方面有着丰厚的技术及经验积淀。本次注资星辰新能,五矿创投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和国有资本在产业整合、培育方面的优势,有望对星辰新能在上游核心原材料把控、下游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深度赋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中科院资本背靠国内储能行业重要的技术力量中科院,拥有赋能型的产业生态投资能力,大力支持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硕果累累。本次战略注资星辰新能,将在星辰新能技术创新方面提供权威的支持及更多的增值服务,为星辰新能技术升级及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星辰新能全钒液流储能系统产品系统性提效降本确立发展优势 星辰新能高速成长精准卡位2021年,国内顶尖储能技术及产业化团队、国内头部精益生产团队以及国内最早从事液流储能研究的中南大学刘素琴教授团队,携手共同组建了星辰新能。通过产学研深入合作与持续创新,星辰新能实现了全钒液流电池全栈技术的重大突破,并首创系统性提效降本思路,全面推动具备特高安全性的全钒液流储能综合解决方案落地。具体而言,首先,以一体化垂直布局,进行供应链重塑。通过自持优质钒矿,从原材料开始控制成本,保证供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打造短流程电解液生产基地,大幅减少制造费用与中间投料。第二,以新型工业化为行业提效引擎,在产业链配套丰富的常州打造全球首条全自动化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有效保证液流电池产品一致性水平,建立柔性生产智造体系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体系,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以产研合作,将中南大学的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转化,采用创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效率,通过独家改性添加剂的配方,制备高活性电解液;通过多级变径均衡流道设计,降低电池浓差极化与流体阻力;自主研制嵌入式复合密封结构,确保电堆无内外漏风险,正负压耐受力更强,选用材料结构形变的一致性设计,适配更大温宽范围和复杂使用场景。星辰新能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此次国电投、五矿、中车、中科院资本等产投方的战略注资不仅是对星辰新能实力的认可与肯定,更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安全竞争激烈的当下,拥有最强股东背景的星辰新能将乘势而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技术领先、产品优质、经济性强、生态友好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能源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刘强东掀起低价风暴,一边摧毁一边重建
正文 短剧真的很赚钱? 这么看来,微短剧表面看上去华丽无比,但各种心酸恐怕只有业内人士自己清楚。 ???要说今年什么最火,那必然是微短剧。比如前一阵,有媒体报道咪蒙参与制作发行的一部微短剧,刚上线没多久就吸金超千万。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各种报道有很多;还有中文在线直接将微短剧这种模式搬到海外,据说也是吸引一众“老外”痴迷其中,效果奇好??瓷先?,微短剧是2023年度风口这个说法是妥妥的没问题。而且还有媒体报道称,现在都有明星“下海”,也去拍微短剧了。但微短剧火是火,真的赚钱吗?近日,一起关于微短剧分成的纠纷引发关注,虽然商业行为中,经常会发生各种类型的纠纷,但是这起案件却多少揭开了微短剧是不是真赚钱的真相。01 一短剧承制方拿不到分成款,怒指出品方言而无信11月25日,武汉贰拾叁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贰拾叁楼”)发布通告函,指责深圳市六马文化有限公司(下称“快马”)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微短剧分成款。据通告,今年6月7日,快马与贰拾叁楼签署了“一胎二宝总裁爹地超凶猛”(下称“一胎二宝”)的短视频委托摄制协议。该剧经贰拾叁楼制作完成,上线后72小时内充值已突破1000万。而且快马方面还特地举办仪式庆祝,并且在8月15日行业短剧大会上受到表扬。通告还透露,截至目前,“一胎二宝”(含分销)共计充值约2000万元,保守估计盈利超过200万元。剧照贰拾叁楼指出,根据公司与快马方面的协议约定,双方应按照50%比例分成。但是,截至11月25日,快马仅支付了分成款约为21万元。今年7月以来,贰拾叁楼多次与快马沟通,但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贰拾叁楼表示,经集体决议,公司暂停与快马的一切合作,并且现已委托律师事务所对快马提起诉讼。今日,三言联系上了贰拾叁楼与快马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双方均确认了这份通告的确存在;贰拾叁楼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走起诉流程,法院尚未受理;而快马负责人对三言表示,贰拾叁楼在通告中的指控并不属实,目前公司法务正在处理此事。而关于事件具体细节,快马回应称一切信息请以公司法务的相关公告为准。02 充值2000万盈利200万?既然这份通告确实存在,当然,双方对指控各有各的说法,具体结果需要等进一步观察;但这份通告中的内容似乎说明微短剧好像没有那么赚钱。按照贰拾叁在通告中的说法,“一胎二宝”这部剧上线至今获得2000万充值,但是最终盈利却只有200万。这种10:1的投入回报比,放在当下大火的微短剧行业背景中,显得有些太格格不入了。难道说各路资本争先恐后进入的赛道,到头来也就“那么回事”?带着这些疑问,今日笔者与贰拾叁楼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及一位行业从业人士,就这起纠纷以及微短剧行业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赡苷娴牟蝗绫砻婺敲椿???先来说说有关贰拾叁和快马两家公司纠纷问题。贰拾叁楼负责人告诉三言,仅以“一胎二宝”这部剧来说,获得2000万充值当然是一个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是净利润,经贰拾叁楼方面估算,这部剧净利润至少是200万元,而毛利润则在240万上下。那么,从2000万充值营收,到净利润只有200万上下,中间成本都有哪些呢?上述负责人表示,一部微短剧的制作成本通常包括投放成本、制作费用、通道费用等。并且作为短剧拍摄方,最终也是根据合同协议一起分账,并不是只收取固定的拍摄费用。在“一胎二宝”这个项目上,贰拾叁楼公司负责拍摄制作,成本下来是25万;此外,短剧演员片酬方面,也是根据公司预算决定,最终做好选角以及与演员签署合同相关工作。而快马那边的投放成本、通道费用等一系列成本下来约在1700万上下。不过,该负责人也直言,关于快马方面在“一胎二宝”上这部剧最终获得的净利润,也是自己通过各种渠道、以及与对方内部人士沟通获知。今天,三言也与另一位从业人士聊了聊关于行业的一些信息。对方介绍称,目前微短剧通常都选择在西安、横店拍摄制作,因为这两个地方原本影视剧行业发达。“转行”拍微短剧自然也不在话下,拍剧涉及到的服、化、道都是现成的,团队也好组建。通常,制作一部微短剧一般是出品方委托第三方制作。这种第三方拍摄公司,有“专业科班”出身的,比如原先负责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团队;而也有“野路子”,比如原先搞婚庆的、挖矿的等。微短剧的剧本要么由出品制作方自己原创,或者直接从相关平台购买IP,有了剧本,再找承制方完成拍摄,最后再通过各平台投放上线。这名行业人士透露,一部微短剧的成本包括剧本(如果是买的IP)、承制团队成本、后期成本以及平台分发的投放成本。如果剧本是购买的剧本,通常提供IP的平台不会单独收费,而是要求获得相应分成。目前,广电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微短剧的监管政策。这名从业人士认为是一种积极讯号,任何行业兴起时往往都要遭遇“野蛮生长”,如果没有合理监管,对行业发展方向不是好事。但受限于当前的政策约束,微短剧的“男频”基本没法拍了,现在都主要聚焦于“女频”。(笔者注:男频即男生喜欢看的内容;女频即女生喜欢看的内容)。最后,笔者咨询这名行业人士,一部获得充值2000万营收的短剧,通常净利润能有多少。对方回答称,通常行业毛利率在8%左右,但是具体净利润多少,要根据具体各方成本决定。03 中文在线营收3亿暴增7千倍,成本竟也近3亿如此看来,微短剧真正能到手的净利润确实不如外界想象的高,有形容称微短剧是“2023*钱的赛道”,属于有些夸张了。实际上,从一些上市公司财报中也能侧面反应微短剧面临的“囧境”。近日,短剧概念股天威视讯发布的公告中,提及了河马剧场的运营情况。公告显示,2023年中广电传媒短剧业务(含河马剧?。┰ぜ评蟛怀?300万元,而中广电传媒公司2023年整体利润预亏。据悉,河马剧场App是点众科技负责开发、节目制作、终端运营和流量投放。而点众科技旗下短剧小程序数量近50个,日活用户600万,月活用户1.6亿,作品数量超过1000部,月产能40部左右。属于行业头部,但是贡献的利润确实不能算高。再来看火到国外的中文在线。根据2022年证监会对中文在线的年报问询函,中文在线分为数字文化、版权衍生及其他、互动视觉阅读、教育及其他业务。其中,版权衍生及其他包含短剧付费收入,报告期内,中文在线版权衍生收入6.7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5.12%;其中,付费视频业务收入3.1亿,同比增长7666.96%。付费剧业务让中文在线获得3亿营收,同比增长超过7千倍,看上去非常赚钱?但实际上公告还显示,中文在线付费剧成本2.16亿元,销售推广费用8745.43万元。营收3亿,成本也快3亿,基本没什么利润空间。此前,《*》上线播出后8天投放收入超1亿元,创造“8天收入过亿”神话。据澎湃新闻报道,该剧负责人回应称,所谓的破亿是指整体收入,但其中流量成本就超过九成,真正到手的利润只有几百万元。还有报道称,一位头部小程序短剧平台负责人谈到,小程序短剧是一个低毛利率的行业。头部毛利率也不到10%。“行业增速放缓,小程序短剧可能触及天花板了”。此外,短剧成本方面,投放费用占比最高,要占到八成到九成的成本;并且竞价广告也使得流量投放价格随之增高。据《中国经济报》报道,小程序短剧重度依赖投流支出。按照行业平均ROI标准1.2计算,若投流1亿元,则利润不超过2000万元??鄢肆?、拍摄成本后,净利润约几百万元,之后由平台方、承制方等参与者共同分账。去除投流费用,小程序平台和承制方大约只能拿到产业链上的10%。这么看来,微短剧表面看上去华丽无比,但各种心酸恐怕只有业内人士自己清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三言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中国互联网巨头难养「长期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