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缴纳生产车间电费怎么做账?
正文 预制菜,如何挤出泡沫、回归务实? 整体来看,预制菜目前是一把处在风口浪尖的“双刃剑”,其能释放多大的商业价值、获得多大的消费认可,重要的还是要看挥舞此剑之“人”。 在这个被快餐和即食文化主宰的时代,预制菜概念持续被资本热炒。据悉,近30个交易日里,预制菜概念板块已累计上涨超15%,其中,惠发食品、得利斯、春雪食品等个股更是快速拉涨。但究竟才谁能笑到最后,还充满未知。具体来看,热度高涨背后是行业发展仍处于混沌状态,消费信任有待构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目前预制菜行业存在两个痛点:一是缺乏标准;二是消费质疑。这也意味着当前的预制菜企业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能否保持冷静,遵循指引、穿越消费市场迷雾,将对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1、预制菜行业——充满矛盾的舞台如今,预制菜食品的定义已经十分宽泛,不再限于广为人知的八宝粥等即食产品和速冻面点等即热产品,而是已经延伸至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领域。这一趋势下,众多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食品比例已经颇高。 _o3a_page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真功夫、吉野家等连锁品牌的预制食品占比接近100% ,西贝莜面村、小南国的预制食品占比也达到了85%以上。除了上述企业,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也开始布局预制菜。比如,全聚德正在持续推进预制菜食品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已有近30个品类走向市场,涵盖烤鸭、佛跳墙、酸菜鱼、小炒肉等众多热门品类;双汇发展也已推出了双汇八大碗、红烧肉、酱爆大肠段等预制菜产品,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预制菜产品销量5万多吨。值得一提的是,预制菜赛道不乏跨界玩家,除了沃尔玛、盒马鲜生等零售企业,抖音等内容电商平台,格力、格兰仕、海尔智家等家电企业,都盯上了预制菜这门生意。近期更是传出“马云进军预制菜”的消息。那么,预制菜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促使资本竞相追逐?具体而言,预制菜能成为资本新宠,一方面在于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广阔。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现代工作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于操作简便的食品需求不断上升。商务部公布的“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数据显示,预制菜的销量额同比增长45.9%;另据天猫公布的“十大新年货数据”,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16倍。另一方面,站在企业角度而言,预制菜产品生产复制性较强,也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盈利水平。据中国饭店协会统计显示,传统餐厅使用预制菜后,尽管原材料成本增加了约5%,但人力成本可以减少约10%,净利润大约提高7%。显然,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预制菜是降本增效的好选择。在供需双方的共同影响下,预制菜行业展现出颇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该市场规模或将达10720亿元。但预制菜的发展也具有其两面性,事实上,消费者对这一领域的态度十分暧昧。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方便快捷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占比达69.8%,其次是美味可口(46.7%)和体验尝鲜(36.0%)。但消费者的顾虑也同时存在。根据艾媒咨询报告,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61.8%)、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47.8%)、预制菜向种类多样化发展(47.2%)。而上述问题也反映出,我国的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了解,目前,美日两国预制菜渗透率普遍在60%以上,经过长期发展,已具备丰富的产品种类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体系。相比之下,我国预制菜的渗透率仅为10%-15%,在产品标准化、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产品制作方面,存在偷工减料、食材不新鲜、添加剂太多等问题;而在商家管理方面,不乏资质不全、设备不达标、加工不规范等现象。对此,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曾表示,“预制菜如果只是追求方便速食,成为人们吃不上饭才不得以吃的一个品类的话,它本身的品牌空间、溢价空间、增值空间、产业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由此来看,预制菜产业发展标准化、规范化的需求已经愈发凸显,也相应呼唤政策端的加强。2、“大浪淘沙”后,预制菜行业走向何方?可以看到,为了响应市场需求,在行业规范上政策端一直在持续发力。比如,在预制菜健康方面,2022年至今中国饭店协会已陆续发布《预制菜产品分类及评价》《预制菜质量管理规范》《预制菜产品认证技术规范》等标准,以促进预制菜从制作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有标可依。并且近年来,20多个省市地区从横向针对预制菜产业链的平台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产业联盟、质量标准、金融服务等;从纵向针对菜品验收、加工标准、冷链配送作业流程、退货流程等,都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规范。近日一份网传的关于征求预制菜定义意见的官方文件,也对预制菜概念做出了明确,其中有两点最受关注:预制菜不使用防腐剂;主食类食品不属于预制菜。 _o3a_page 政策端的这些动作为推动预制菜行业的健康、成熟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一系列标准的推出,未来,预制菜行业可能迎来新一轮出清。回顾来看,近年进军预制菜行业而后折戟的案例并不少。比如,2022年1月进入预制菜行业的舌尖英雄,在开了400多家门店后,消失在大众视线;做冷冻速食的烹烹袋,首轮融资不到一年,已然人去楼空;连曾经因为“1分钱一份酸菜鱼,直播卖出2.5亿”而颇受关注的趣店,也按下了预制菜业务“暂停键”……这些企业在预制菜业务上折戟各有各的缘由,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对业务本身缺乏契合市场需求的阶段性规划。大浪淘沙,能留住的才是精华。随着政策和市场端不断推动,预制菜行业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怎样的品牌和企业才能留存下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在2023中国(广州)餐饮预制菜产业大会上,和君咨询合伙人熊时实提出了一个核心思路:短期看产品,中期看链路,长期看品牌。 _o3a_page 具体而言,正如前文所述,消费者针对预制菜产品的食品安全、营养价值等方面存在诸多顾虑,这无疑是企业需首要关注的方面。但优化也不能仅着眼于一处,目前预制菜产业链上环节诸多,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渠道等,基于此,企业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为指引,从源头到门店层层把控,才能提供真正的高质量产品。以锅圈食汇为例。在上游,锅圈食汇通过与近600家ODM和OEM工厂合作、自建牛肉工厂、入股丸类冻品企业等手段,从源头把控产品品质。在下游门店,公司也采取了一系列质量管控举措,如开设锅圈商学院对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设立督导人员对门店进行监督检查、配合外送平台完善骑手管理……多措并举下,品牌形象得以良好塑造,一定程度上也能为行业提供借鉴。在链路(渠道)上,目前预制菜线上销售渠道正在持续崛起。鲸参谋数据显示,自2022年9月开始,京东平台关于预制菜的搜索热度、市场销量销额逐月激增,连续四个月达到了指数级增长,增长超6倍。有业内人士直言:“2023年,电商平台、直播等模式依然是预制菜的基本盘,也是最重要的增长点,这样的状况甚至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当然,考虑到与消费者的直接触达,线下仍是重要的渠道。据悉,目前“预制菜*股”味知香已经实现千店规模,好得睐、福成股份等企业也在不断开拓线下??梢栽ぜ?,未来行业的“渠道战”会愈演愈烈,能持续推进渠道多元布局的企业,无疑赢得更大的规模优势。 _o3a_page 在品牌方面,相关企业想要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抓住核心场景、瞄准重点人群至关重要。根据艾媒咨询报告,预制菜主力消费者画像包含以下特征:一二线城市、女性、有娃、有工作。针对这类群体,预制菜企业的产品研发需要更加瞄准家庭场景,满足消费者“在家吃饭”场景中对餐食制作方便快捷、品类多样的诉求。这一方面的代表就有物满鲜、珍味小梅园等,如珍味小梅园针对家庭型客群,已细分出家常菜系列、特色面点系列、网红菜系列、家宴菜系列四条预制菜产品线。另外,近年来,“单身经济”正在兴起,数据显示,超三成消费者处于长期独自就餐的状态。因此,相关企业也需要推出更多针对“一人食”消费场景的产品,针对性满足需求,才能实现对更多场景的覆盖??梢钥吹?,全聚德曾推出“单人份”手工片制烤鸭产品、每日优鲜也有专注“一人食”消费场景的预制菜品牌——巨下饭……随着消费场景多样,预制菜企业的产品细分化情况或会更加显著。整体来看,预制菜目前是一把处在风口浪尖的“双刃剑”,其能释放多大的商业价值、获得多大的消费认可,重要的还是要看挥舞此剑之“人”。年关将至,预制菜登上年夜饭舞台后是否又将引来一轮新的资本狂热,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松果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达尔文生物获过亿元B轮融资,石景山现代创新产业基金、上海韵鼓投资出手
正文 直营品牌困在加盟大潮里? 显然,即便面临重重挑战,丘大叔仍然希望坚守“不内卷”的底线。只是,在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丘大叔还是需要加快脚步。 工作日的中午,珠江新城华穗路,丘大叔柠檬茶(下称“丘大叔”)门店内一派忙碌,店内座位已满,点一杯经典鸭屎香柠檬茶需要等候10分钟。但核心商圈门店的热度,难掩丘大叔面临的经营危机。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丘大叔出现拖欠员工工资情况。帖文显示,今年8月、9月、10月,丘大叔一线门店的员工工资出现推迟发放的情况。同时,丘大叔此前内部信中11月25日前完成店员10月工资发放的承诺,目前也仍未完全兑现。对于网曝情况,丘大叔相关负责人此前回应媒体,称丘大叔并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但确实出现了推迟发放的情况。丘大叔一直都是直营店,并且疫情以来不裁员不降薪,资金压力很大,工资确实出现缓发的情况,但是一般不会跨月才发放。这两天公司已经在积极解决员工工资的发放问题。11月28日,广州山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函》。《声明函》指出,公司根据不同城市的门店经营情况做出个别门店闭店的战略调整属于正常的商业动作;对于员工薪资发放延迟的问题,公司深表歉意,已经积极的解决问题,但并非如网络言论所述公司存在“恶意拖欠”“倒闭”“爆雷”等情况。对于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公司会认真检讨并全力改进,但对于恶意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坚决抵制。由于欠薪消息,部分消费者也对丘大叔11月来推出的充值100送50优惠活动表示质疑,担心后续无法消费。11月28日,丘大叔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品牌推出充值优惠活动,是因为11月处于年底、又有“双11”,有较多营销热点。“活动没有更多的考量,丘大叔*不会倒闭,大家可以放心。”上述负责人说道。作为广东知名茶饮品牌的丘大叔,曾靠首创的鸭屎香柠檬茶产品,一举打开自身在现制柠檬茶赛道的认知度。但随着近年来赛道内各品牌加速跑马圈地,坚持直营模式深耕广东并死磕产品的丘大叔,多少有些被动。为扭转劣势,“佛系”的丘大叔需要加快对市场的反应。据丘大叔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的信息,未来,丘大叔会在保证产品力的前提下适度向消费者让利,在门店拓展方面,则会考虑走出广东市场开启区域联营模式。△丘大叔珠江新城华穗路分店 时代周报记者摄01 考虑开放区域联营作为上世纪90年代时随着港式茶餐厅文化被带到内地市场的饮料,柠檬茶在华南市场早已有深厚的消费基础。当新茶饮浪潮袭来,广州也便涌现出丘大叔、TANING挞柠等一批主打手打柠檬茶的茶饮品牌。成立于2018年的丘大叔,首创了“鸭屎香”系列产品,此后又先后研制出烟雨龙井、水金龟、通天香等多款经典柠檬茶产品。在高产品辨识度的加持下,2021年,丘大叔接连传出两轮融资消息,其中Pre A轮融资交易金额超过1亿元。今年1月,丘大叔又获得来自广州天河区引导基金的A轮融资。不过,靠着产品创新打开局面的丘大叔,近年来品牌声量却有所下滑。这一点突出体现在门店数量。作为一个成立5年的新茶饮品牌,今年6月,丘大叔的门店数量才达到200家。窄门餐眼数据显示,丘大叔门店总数为221家,均位于广东省内。而同一赛道内,LINLEE目前门店数量高达1370家;挞柠门店数量在339家;柠季门店数量达到1331家。上述品牌均采用了加盟模式。相较于快速跑马圈地的同行,创立至今坚持全自营模式,无疑是丘大叔门店规模落后的原因,这也为丘大叔带来较大资金压力。11月28日,凌雁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餐饮分析师林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丘大叔全直营的模式过于笨重,对门店拓展、供应链优化、采购议价权都存在影响。“丘大叔前期也遇到开店速度放缓的瓶颈,加上低价品牌进入赛道,品牌的优势显得越来越少。”林岳分析道。不过,较慢的拓店速度更像是丘大叔作出的取舍。“每个企业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创立至今,丘大叔一直以产品力作为驱动,我们的市场优势也是产品力,抢占市场份额不是我们的经营重点。”丘大叔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目前,丘大叔正在寻找将店开出广东省的机会。“市场环境在变化,我们正在考虑在广东市场外启动区域联营。具体来说,就是在每个区域市场寻找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02 还需加快脚步即便加速拓店,丘大叔也还需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是价格不具备优势。自2022年初喜茶、奈雪宣布下调部分产品价格以来,新茶饮赛道价格战硝烟四起。今年以来,奈雪、喜茶、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多个品牌更是陆续推出“9块9奶茶”“9.9元特价团购”等活动,人们对新茶饮产品价格的心理预期进一步下调。然而,目前丘大叔19元的均价,高于均价15元的挞柠和18元的LINLEE,仍在现制柠檬茶赛道内处于偏高水平。在近年来各大茶饮品牌层出不穷的IP联名操作中,丘大叔的IP运营动作也不够活跃。今年以来,喜茶与FENDI,奈雪与依然范特西,茶百道与未定事件簿,均成为拉升产品销量的破圈级营销。柠檬茶赛道内部,柠季也凭借着与宝可梦、卡比巴拉的联动,获得较大关注度。而今年以来,直到近日,丘大叔才推出了与小鹦鹉BEBE的联名。更重要的是,随着各大新茶饮品牌先后推出“鸭屎香”类产品并纷纷强调茶底创新,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丘大叔品类开创者的光环也逐渐暗淡。“面对消费降级和激烈的赛道内卷,柠檬茶这个细分市场需要做得更轻更快,除了卷价格、开放加盟,在产品跨界、门店场景打造方面需要做多些文章。”林岳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面对急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丘大叔正努力进行运营策略调整。近日,丘大叔推出了砍价9.9元购优惠活动;近半年来,也多次推出会员买一送一活动。“我们会适当地释放一些折扣力度来回馈我们的粉丝,但我们的原则是,无论如何,丘大叔的产品品质不会下降。”丘大叔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同时,上述负责人也进一步强调,丘大叔不希望和中低端产品进行价格战,而是希望通过不断发展自身的竞争力、品牌力、产品力,来加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针对IP联名情况,上述负责人则坦言,过去,丘大叔在大型IP联名方面顾虑较多,确实没有进行太多尝试。“近期和小鹦鹉BEBE的联名,对我们的销量和声量都是很大的突破,未来我们也会努力在IP运营方面多发力。”显然,即便面临重重挑战,丘大叔仍然希望坚守“不内卷”的底线。只是,在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丘大叔还是需要加快脚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难道拼多多真是电商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