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贵阳:“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过万户
正文 周鸿祎:发展大模型要有AI信仰 企业家们跟生意人不一样,生意人有机会就做一把,没机会就歇着,企业家要有点理想主义,同时要坚持长期主义。 2023(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年会与12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会上精彩发言。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1、长期主义提起企业家精神,*,永远在创新,通过创新在市场上寻找新的机会;第二,把一件创新的事长期主义坚持下去。2023年最创新的事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大模型绝不只属于少数做大模型的公司,而是在我们各个企业家生意里的各个场景,未来这些场景和大模型的结合会带来很多红利。此次大会的主题叫“致敬长期主义”,为什么大模型和OpenAI诞生在美国?OpenAI用到的技术都是开源的技术,很惭愧地说,国内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企业家,还是有点缺乏长期主义,我们都比较现实地用人工智能模型解决自己广告的点击率问题,解决自己很多眼前现实的问题。OpenAI是真正拥有长期主义。他们就想到底人类能不能做出通用的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把人类知识训到一个大模型里。其实这个大模型原来早就有,谷歌、Facebook也有,但是从来没有人想过把人类的所有知识训练到一个大模型里,后来他们去尝试了,结果大力出奇迹,用很暴力的方法把很多人类的知识训练到一个大模型里就产生了GPT。尽管ChatGPT已经问世一年了,依然有很多人不相信大模型是一次真正的突破,质疑大模型它不是真的人工智能。我们做了20年的搜索引擎、做了很多自然语言处理的工作,如果你真正去用这些大模型会发现,这次确实是狼来了,确实是通用人工智能一个拐点,因为它是人类*次让电脑能够把人类所有的知识理解、存储、推理,对人类的语言有了完整的了解。语言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人类和动物*的差别,是我们用语言在描述这个世界,所以一旦机器理解了人类的语言,跟人类能够自如地对话,就意味着机器也理解了这个世界的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这个突破之前我们人工智能做的不叫人工智能,叫人工智障,很多人都深受其害,比如你跟家里的智能音响或者跟苹果手机里的siri较劲半天,稍微复杂的话他就不理解,因为没有很多先验知识的储备。这次大模型真正实现了这个突破,我觉得这是长期主义成功的例子。2、不要低估大模型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多人走了另外一个极端,说我们做一个养猪大模型吧,大家对大模型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不切实际的膜拜。我认为不要高估现在大模型的能力,但是也不要低估大模型未来发展的潜力。大模型的技术路线突破也就短短几年,我觉得还存在着很多缺点,比如很多领域的知识依然缺乏,最典型的就是经常会胡说八道,其实人*的特点也是胡说八道。希望大家对大模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现在已经可以开始和你的业务相结合,但是它还不能完全全面去接管业务,我们还要扬长避短,发挥大模型的长处。人类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研究人工智能,到现在花了60年的时间,实际这个曲线是很平的,但是到了2023年一旦到了突破的拐点,未来的发展是指数型的。今天所有来的企业家都很聪明,但我们今天没有办法把我们的大脑连在一起进行叠加,而大模型可以,只要你有钱买英伟达更多的显卡、芯片、内存、算力,它的能力就可以不断提升。反过来,今天大模型对知识学习的能力也快突破了一个拐点,比如说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知识,如果用书来做比喻,大概1亿种书,现在大模型应该已经学习了5000万本到8000万本,所以很多人就开始担忧,大模型很快将无书可读了,怎么超越人类的智慧呢?最近OpenAI闹宫斗,他们内部说有了突破,像阿尔法狗一样,自己跟自己下棋,每天左右互搏,进步很快。ChatGPT发明了一种方法,人工智能产生内容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如果这个是真的,那就是自产自销,自己产生自己的资料。最近谷歌双子座*的突破是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是多模态的能力,它已经不仅能读书了,已经跟我们人一样开始迷恋看短视频了,能看得懂图片、听得懂声音、看得见电影。谷歌手里有YouTube,现在年轻一代孩子可能已经不看书了,直接看视频学习知识。他有了多模态的能力,把视频里人类拍的电业、所有视频再学习一遍,我们将来的摄像头再被它接管了,我们每天在这儿开会,机器就能学习。这里指数跃进,试想今天大模型,无论是Gemini,还是GPT4,我觉得已经超过了我们人类的个体人,他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超越了个人,下一步进一步能力提升我认为就是时间问题。3、大模型技术发展的三个方向大模型在理解了自然语言之后,下面很重要的能力是多模态。我刚刚讲到了对图片、声音、视频音乐直接的处理和产生。我为什么要讲三个方向呢?很多人老以为大模型只在语言方面能产生作用,语言就是生成网页、搜索引擎,这是一个误解。首先,帮助机器理解了我们这个世界之后,他对机器人的工作会带来巨大的推动,因为过去你给机器人做没法训练,比如你跟机器人说,到*排把一个杯子给我拿过来,机器人很多知识不具备的时候,他不懂什么是*排、他不懂什么叫杯子,就没有办法执行这个操作。第二,智能驾驶一直没有获得突破,是因为自动驾驶大家一直在争论装几个摄像头、装几个激光雷达,还是工作在感知层面,但是人在开车的时候是在认知层面的,前方出现一个盒子,我就毫不犹豫的把它撞过去,前方有一个婴儿车,我就得把车停下来。所以下面一两年可以看到,用大模型加持的自动驾驶会让人类自动驾驶真正实现突破,这也是为什么埃隆·马斯克一方面说大家不要干人工智能了,一方面买了1万块卡做了一个人工智能公司。第三,最终大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无论在生物、化学、新物质、物理方面都会成为人类科学家的好助手,因为人类只有在基础科学上获得突破,我们才能走向星辰大海。最近我趁着APEC的东风跑美国溜达两圈,四年没去了,见到很多投资人、创业者,实际上投资人都认为这个不亚于1995年互联网的诞生,不亚于1982年个人电脑的出现,所以美国的投资人现在投项目非AI不投,所有的创业者无论做什么业务,都至少要说我用OpenAI的API加持,都得有AI的含量,没有AI含量的公司大家就觉得你out了。我跟很多同学吃饭,很多同学在美国待了二三十年,在美国一些大公司打工,他们公司内部现在都在储备英伟达的显卡,为什么?未来人工智能的工业革命这就是你的武器、这就是你的门票。美国人把它称为工业革命级别的技术创新,如果美国赌这次人工智能是新的革命,很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其他国家对它的竞争就不在一个维度上。这让我联想起,当年的广场协议,说美国跟日本竞争世界经济*名的时候,美国强迫日本签了一个广场协议,日本就一蹶不振。我也不知道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我看到的是,日本*错过了PC和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机会。所以我觉得对我们国家来说,不发展才是*的不安全。关于大模型的定位,国内有一种方法论,认为大模型是操作系统,未来只有两三套,让我想起来1950年、1960年代IBM说,全世界需要电脑5台就够了,事实证明今天全世界人均不止一台电脑。我认为大模型真正的发展是产业化、垂直化,所以大模型会无处不在,会成为数字化系统的标配,你一定希望拥有私有的对自己更了解的个性化的垂直化的大模型。高通、苹果最近出了新的CPU,就是支持大模型可以部署在电脑上,两年内我认为所有的网联车都会布一个车载的大模型,所以以后每一个大一点规模的公司、大一点的政府机构都会有自己的大模型。有了开源的大模型之后,*的挑战不再是对大模型的研发,最重要的任务是应该找到自己工作的场景,和大模型进行融合,找到合适的数据,如何训出属于自己的大模型。4、中国的机会是大模型的产业化老有人担心大模型威胁人类,我的观点是:*,大模型现在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到达可以威胁人类的时间;第二,在大模型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像360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要做大模型,就是我们要励志解决大模型的安全问题;第三,中国和美国还是有差距,包括大模型能力、算力以及对大模型认知的差距。今天国内大模型的能力已经做到GPT-4大概70分的水平,如果用各位的垂直领域,培养一个垂直的专家,这个能力已经够用。所以中国的机会是大模型的产业化、行业化、垂直化、深度定制。今天中国整个国家战略是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产业互联网,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全的产业链,工业门类最全,我们拥有最多的企业场景红利,大模型是最典型的生产力工具,和产业相结合是大家应该关注的机会。这里面我提出一个观点,落地的颗粒度要非常细,目前笼统地说做一个金融大模型、教育大模型是无从下嘴、无从下手的,只有把金融场景分解成50个目标,把教育场景分成比如100个细微的场景,你才能做到对这个行业进行改变。美国有三家公司在AI上挣到了钱,分别是微软、Adobe和Salesforce,他们没有拿AI做任何新东西,他们是在自己已有产品的业务链条里用AI做了加持,让他的产品实现了更新升级换代。5、AI信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AI是一个玩具,但我认为:*,AI信仰。你相信不相信强AI是真AI?你相不相信AI是工业革命级的生产力工具?你相信不相信AI将重塑你所有的产品和技术?如果不拥抱的AI的公司和个人,可能在未来几年里就会被用AI的同行淘汰掉,所以你不会被AI淘汰掉,你会被那些善于用AI的对手淘汰掉。有AI信仰之后就AllinAI,AllinAI不在于你买了多少显卡、也不在于你挖了多少AI专家、更不在于你把公司所有钱都砸到AI上,我觉得是一种精神上的Allin,就是你应该用你的核心团队思考几个问题:*,AI和其他很多数字化技术不一样,不是一个只给老板用的东西,而是企业从内到外、从上到下都使用的东西;第二,你的内部业务流程,哪些环节可以被AI改造,如果你不改造,你的对手改造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举个例子,Salesforce是全世界*的客户管理公司,他不声不响的干了一件事,自己练了一个大模型之后,在他的客服系统中,可以帮你给客户写封邮件,他在非常细节的环节上进行了AI优化和赋能。下一个问题,对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哪些功能可以被AI加持、同行会怎么做?我自己感觉做了很多案例之后,大家不要觉得做AI就是要拿AI做一个全新的产品,做AI就是你现在不是在造新东西,而是把你企业从上到下你的组织结构,从内到外你的业务流程,你的客户到你的产品,不见得是全面的改造、不见得是大幅度改造,而是要找到一些小切口的点进行降噪。最后我提出一个衡量的指标叫含AI量,就是你有多少员工熟悉AI、你的产品、你的业务流程有多少细节能够为AI加持,可能刚开始的含量不是很大,但是随着你去不断考核这个指标,你的业务就慢慢被AI所改造。对很多大企业来说分三步走:*,部署私有化的通用大模型,先让自己内部的员工用起来;第二,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之上寻找一些特殊的场景,训练垂直大模型;第三,把垂直大模型通过智能体框架和公司的数字化业务相结合。我觉得企业家精神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我建议所有的企业不光蓄势拥抱AI,通过AI去做创新。中国要发展大模型,企业家才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要靠企业家精神,躺平和企业家精神是相违背的。企业家们跟生意人不一样,生意人有机会就做一把,没机会就歇着,企业家要有点理想主义,同时要坚持长期主义。 TikTok印尼重启直播带货
正文 阿里决心变到底 近年来,电商、物流等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变化来得太快。前几天拼多多最新财报出炉,连马云都忍不住羡慕那样的增速,他罕见在内网发声,说「阿里会变,阿里会改」。阿里人也相信,巨变下的自我改革,会将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 一周连“退”7家!继12月1日圆通速递、美凯龙、丽人丽妆先后宣布阿里网络“退出”之后,12月3日,又有4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了这一消息,所涉公司分别为美年健康、分众传媒、居然之家以及千方科技。刚刚迈入12月不到一周的时间,阿里网络就已经退出了其持有的7家上市公司股份。交易完成后,其股份全部由分立后新设公司杭州灏月承继?:贾蒎霸?,对于市场来说还是有些陌生。天眼查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24日,由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57.59%,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持股35.75%,以及Alibaba.com China Limited 持股6.66%。这与阿里网络的股东构成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杭州灏月仍是地地道道的阿里系,此番股权变动,阿里“只换不退”。本次存续分立及股权转让,并不影响在上市公司的整体权益,分立后存续公司及各新设公司的股东及持股比例情况将与此前阿里网络一致。以美年健康为例,转让前,阿里网络直接持有美年健康8.02%股份,一致行动人杭州信投持股比例为5.01%,二者累计持有美年健康13.03%股份。转让方案拟定阿里网络将其持有的公司8.02%股份转让给杭州灏月转让价格为6.17元/股,总价款为19.37亿元。交易完成后,杭州灏月、杭州信投仍累计持有美年健康13.03%股份。图源:公司公告其他几家公司的股份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了转让。分众传媒公告,阿里网络以每股转让价格6.62元向杭州灏月转让其持有的公司8.85亿股股份,杭州灏月应支付的股份转让价款总额为人民币58.6亿元。图源:公司公告居然之家公告,阿里网络拟将其持有的居然之家9.18%股份协议转让给杭州灏月。转让价格为3.55元/股,股份转让总价款共计20.48亿元。图源:公司公告千方科技公告,阿里网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拟向受让方杭州灏月转让其持有的公司14.11%无限售流通股。每股转让价格为12.08元,股份转让价款总额为26.94亿元。至此,杭州灏月耗资194亿元购买阿里网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据中国基金报报道,除了已经宣布的7家公司之外,阿里网络持股超过5%的上市公司还包括众信旅游(持股10.20%)、翱捷科技(持股15.43%)、联华超市(持股18%)、洪九果品(持股7.67%)、汇通达网络(持股17.26%)。截至发稿,上述公司尚未发布类似权益变动公告,若阿里继续减持,杭州灏月还将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去购入。此次阿里网络退出对圆通速递等7家公司的持股,原因是为了“实现阿里网络突出主业、非主业业务独立发展,各司其职,提高经营效益,进一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对于“继承者”杭州灏月来说,接手阿里网络的股份无疑是一次大规模的资本扩张。几天内跃升为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如何有效整合和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是杭州灏月面临的重要挑战。事实上,阿里网络此次减持行为并不突然。从公司经营角度看,任何一家公司在发展到一定规?:?,都会面临资本运作的压力,减持是为进一步寻求资金回流。从投资角度看,这或与阿里组织改革有关。今年3月份,庞大的阿里集团启动“瘦身”,进行了一场被外界称为「成立2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集团之下的六大业务分别成立董事会,独立面对市场,实行CEO负责制,以此带动阿里新的增长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阿里巴巴的资本运作也有了新的变化。11月16日,阿里公布2024财年第二财季财务报告,收入2247.9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7.06亿元,同比扭亏。整体算是稳住了基本盘。然而,新任CEO吴泳铭却用「翻篇归零」四个字概括阿里当下的变革:无论过去的商业模式有多成功,都必须翻篇归零,唤醒重新创业的心态。随后他宣布了两个业务的大变动:暂缓盒马鲜生IPO、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另外,*批战略创新级业务也浮出水面——1688,闲鱼,钉钉,夸克。未来,这些战略级创新业务在组织上将以独立子公司的方式运营,业务上将打破以往在集团内的定位限制,阿里将以3-5年为周期持续投入。阿里改革,有利有弊。虽然分拆后,各业务在决策和执行上都有了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而且各个公司自负盈亏,阿里也能进一步改变甚至摆脱用挣钱业务养不挣钱业务的困境。但失去阿里这颗大树,各公司就要独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适者生存?:诵囊滴窕峤徊教嵘芰τ胧杖?,进而提升资本回报率,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则面临着被淘汰的压力。为进一步明确区分业务的潜力值,阿里推出了战略创新级业务,对看好前景的业务将继续投入,保证其顺利经营。近年来,电商、物流等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变化来得太快。前几天拼多多最新财报出炉,连马云都忍不住羡慕那样的增速,他罕见在内网发声,说「阿里会变,阿里会改」。阿里人也相信,巨变下的自我改革,会将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海舶无人船」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山东引领产投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