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支付生产车间办公费用的账务处理
正文 卷亮度、卷大模型,手机市场卷入新竞争周期 手机这个赛道,排位赛将会一直持续,谁都不能掉以轻心,谁都有冲在前面的可能。 临近年底,又到了手机厂商冲KPI的关键时刻。继11月小米推出搭载第三代骁龙8芯片的旗舰机型小米14台后,各家都在年底拿出自己的最新旗舰机,包括真我GT5Pro、一加12在内,国内各大手机厂商进入新一轮旗舰机的比拼中。年底向来是手机行业的消费旺季,谁也不想错过这个最后的冲刺机会。过去一年,手机市场寒冬的论调仍在持续,手机厂商也陷入常态化内卷之中。当然,一些玩家们的变化值得关注。卷核心配置、卷镜头、卷续航之余,卷屏幕亮度成为手机厂商新的比拼方向;从性价比喊到质价比,手机营销今年火药味更浓了……从整个市场来看,寒冬快过去了,手机市场有回暖的迹象。中国通信院数据显示,2023年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达到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其中5G手机5871.7万部,同比增长90.1%。Canalys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7亿部,同比增长4%。这将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反映了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和信心的恢复。新的增长来之不易,怎么让自家的手机更吸引人,考验着各大手机厂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借助AI大模型的东风,或能让智能手机更性感。最近一段时间,华米OV、荣耀等国产手机厂商,均已对外公布众多大模型相关成果。目前,头部厂商不仅纷纷下场自研大模型,而且正在把能离线运行的端侧大模型,植入到新一代机型中,打造所谓的“AI大模型手机”。即将到来的2024年或是手机市场的一个转折点。消费者即将迎来新的换机周期,手机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新的周期下,谁能决胜千里,还充满了不确定因素。01 配置卷无可卷,手机厂商开始卷屏幕亮度和护眼功能过去的半个月,愈演愈烈的年底手机大战中,各家手机厂商都在为这场战役寻找新的卖点。有趣的是,这轮新机的比拼中,卷屏幕亮度成为几家手机厂商不约而同的方向。12月以来,先是小米宣布Redmi K70/K70 Pro 搭载的“中国屏”峰值亮度达到了4000nit,紧接着一加就宣布一加12系列搭载“东方屏”峰值亮度突破到了 4500nit,再随后真我也宣布“*屏”达到了 4500nit。从3000nit,到4500nit,手机厂商卷屏幕亮度的速度也非常之快。需要区分的是,这里的峰值亮度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亮度,并非是用户能手动调节的*亮度。举例而言,红米K70屏幕的峰值亮度能达到4000nit,但据其屏幕供应商TCL华星表示,红米K70屏幕支持700nits 的手动亮度调节。对比之下,两者差了近六倍。同时,全局峰值亮度和局部峰值亮度也是两个概念。比如,realme在宣传海报中明确指出了4500nit 屏幕亮度实际是指局部峰值亮度,其全局最高亮度能达到1600nit;小米14指出,3000nit峰值亮度的指的是“强光下播放HDR内容时,小窗口激发 3000nit 局部峰值亮度”。事实上,卷屏幕亮度是OLED屏幕之下的一个必然选择。现在的手机市场,除了一些中低端机型,绝大部分手机都是采用OLED 屏幕。OLED屏幕的优势很明显,包括更高的亮度、更高的对比度、更高的色彩准确度和更低的功耗。更重要的是,国产手机厂商的内卷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手机产业上下游供应商有限,国内手机厂商都难免都陷入同质化的竞争中。在消费者换机热情尚未被重燃时,在细分功能上推出新的卖点吸引用户,提高手机出货量,不失为一种办法。不过,随着OLED屏幕逐渐普及,加之各家都在卷屏幕亮度,屏幕护眼的需求也被放大。众所周知,OLED屏幕虽然是亮度、对比度、色彩准确度等都更高,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频闪。从发光原理上看,OLED屏幕是以固定的频率进行闪烁,低频尤其有害,会对用户的眼睛产生明显的刺激感,眼球虽然没有反馈视觉上的闪薯片,却对眼球结构有损伤。尤其当用户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屏幕护眼也成为今年手机厂商的主要卖点。早在今年6月,荣耀90系列便将手机护眼屏幕作为*的卖点。据荣耀公布的数据显示,荣耀90系列的屏幕,使用3840Hz超高频PWM调光技术,并获得TüV莱茵无频闪认证。到了今年年底,更多主流手机厂商已经跟上了卷护眼功能的步伐。为了保证屏幕在低亮环境下的显示效果,降低频闪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高频PWM调光成为了手机厂商的共同选择?:烀識edmi K70 Pro的第二代高端2K中国屏支持3840HzPWM调光功能;真我GT5 Pro同时支持2160Hz PWM+类DC全亮度护眼、莱茵全局护眼3.0;真我GT5 Pro的*屏幕能够实现高亮度下SVM值小于0.25,完全满足护眼标准的要求。一加“东方屏”同样支持PWM调光,并首发“医疗级”明眸护眼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一加在发布会上花了大量时间来介绍新机的屏幕。据一加介绍,一加12支持“褪黑素保护”,可以调节屏幕显示光谱,大幅降低屏幕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解决屏幕影响睡眠质量问题,并宣称通过6大护眼技术方案,实现手机屏幕上开创性的护眼能力。过去几年,手机厂商们在芯片、镜头、电池、快充等关键零件上进行了长时间的内卷,“卷无可卷”成为手机市场的常态。本质上,只要长时间看手机,就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消费者能否买账还要打个问号。但当产品核心配置同质化严重,手机厂商们卷无可卷时,卷亮度、卷护眼已经是手机厂商能找到的较为理想的方向,也将是手机厂商们新的赛点。从“性价比”喊到“质价比”,02 手机营销今年火药味十足随着手机进入卷屏幕的新阶段,手机圈的营销火药味也再次升级。一加12发布会还没结束,Redmi市场总经理王腾对一加的护眼功能进行了回应。王腾表示,宣传调节褪黑素,一时分不清这是科技产品还是保健品在做营销。“如果大家特别在意这个指标,下周给大家推个OTA,比友商更低,这个真的没啥技术难度。”王腾直言。关于护眼要简单科普下:SVM值是照明行业的一种测量标准,并非屏幕护眼领域的共识标准。“护眼要深入医学领域研究,通过医工融合做护眼,而不是用保健品的方式做研究和营销。”王腾称。反观一加12发布会上,按照惯例,一加将一加12与小米14pro进行了大量对比。一加称,一加12的目标是“产品力超越所有骁龙8 Gen3手机的Pro版”“一加12搭载的东方屏,可能是世界上*的屏幕!”这也引来了小米集团合伙人卢伟冰的关注。卢伟冰在微博上,对近期新机“缝隙”“点胶”事故请专业员工作出专业分析和事故成因,引发部分网友晒图,多为一加12机型。随后,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进行回应,表示“并不是品质或者设计问题”,并承诺已经要求客服开通绿色通道,换货或者退货都会*时间响应。对于卢伟冰的说法,李杰表示“有些品牌高管频繁下场恶意误导大众,这是一个非?:奔亩窳有形?。图源卢伟冰和李杰微博更早之前,荣耀宣布荣耀90系列已经带领行业迈入屏幕“0风险”时代, 此番言论得到了华为终端BG CTO李小龙的回怼,荣耀与华为掀起了一场“口水战”。李小龙表示,所谓“零风险”屏幕不如叫“零收益”,根本没有意义,超高频pwm调光是噱头。随后,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发布了一篇深度长度从技术层面对这种噱头的说法进行了回应,荣耀CEO赵明转发了这篇文章,并表示,“人眼是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持续研究,荣耀会持续投入、不断探索,将优质的产品体验带给更多消费者。”一直以来,宣称自家产品是*的,隔空喊话甚至互怼已经是常见的事。每逢新机发布期,营销战都是手机厂商保留节目。尤其是在中国手机市场2000-4000元的核心价位段,手机厂商更是“打”得火热。去年,第二代骁龙8芯片时期,小米创始人雷军评价Redmi K60 Pro为“性价比*”;今年,在刚刚结束的realme GT5Pro发布会上,真我中国区总裁徐起喊出了“质价比”的口号。如果说,过去中高端手机市场各家强调的是“性价比”,如今随着用户对于手机性能的要求,以及行业营销战的升级,各家已经开始强调“质价比”。顾名思义,质价比是既要提供好的产品,定价又要有竞争力。这对手机厂商来说是个考验,有时甚至是个亏本生意。纵观今年搭载第三代骁龙8芯片的旗舰机,价格方面都很有看点。小米14pro定价4999元,一加12定价4299元,真我GT5 pro的首销价仅为3298元。对于真我GT5Pro的价格,很多行业人士表示这是个非常“卷”的价格。徐起向连线Insight坦言,这个定价非常*,有一部分版本是不赚钱的。“这么血拼到底的原因是realme要落实并强化‘质价比*’的目标。”徐起进一步解释道。此前,一加CEO李杰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加12的价格肯定是亏本卖,但现阶段利润对一加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考虑。“一加会把产品力放在首位,现阶段硬件综合利润率可以为0。”今年,手机厂商们为了质价比,纷纷将利润放到了第二位,这其实是手机厂商们不得不做的选择。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真我向连线Insight表示,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更加理性,想要吸引中国消费者,产品竞争力是*生产力,要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来打动用户;二是深耕品牌心智,提升用户对品牌的接受度和认同感。正如上文所述,国产中高端手机市场是最卷的赛道之一,由于核心芯片相同,各厂商的比拼点主要在性能和价格方面。“既要质量也要低价”是一直以来的竞争点。而手机隶属于大消费赛道,在发布会上,利用博眼球的营销话术为自家产品造势,激起消费者的兴趣,是手机市场的游戏规则。03 市场回暖了,用户会被什么吸引换机?手机厂商们“卷”得火热,火热的余温传导到市场,全球范围内的手机市场开始回暖。来自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其中,5G手机2871.7万部,同比增长90.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3%。对比之下,今年8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898.5万部,同比增长0.03%。手机市场增长几乎陷于停滞。到了九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增长近六成,这无疑给手机市场带来了信心。全球范围内,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也显示,全球手机市场在回暖。Canalys分析认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预计仍下降5%,但下跌趋势已有所放缓。该机构预计,2023—2027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实现2.6%的年复合增长率。这是全球手机市场难得的好消息。过去一年,伴随全球经济下行,消费者换机周期达到历史最长、全球手机出货量创下十年新低,阵阵寒意让手机市场很久没有兴奋起来了。新的变化意味着市场迎来新一轮行业周期,也意味着新一轮的竞争即将开始。在国内这个更加激烈的市场,一些变量值得关注。荣耀重新坐上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华为带着Mate 60系列强势回归高端市场,国内手机的竞争只增不减,手机厂商们都在寻找新的创新点。为了找到颠覆性的创新,大模型成为一些手机厂商押注的新变量。今年7月份,华为就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面向行业的盘古大模型3.0,并官宣新一代智能操作系统HarmonyOS 4已接入了盘古大模型;9月份,华为宣布大模型版小艺开启众测,首批支持机型为Mate 60/P60系列手机。今年8月,小米宣布其已经成功自研了一个13亿参数的端侧模型,并且在手机端实现了运行。10月26日,小米澎湃 OS 暨 Xiaomi 14 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正式宣布将 AI 大模型植入系统。11月,vivo、OPPO相继公布了各自的大模型进展。vivo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自研的AI“蓝心”大模型,并发布AI大模型手机X100系列;OPPO发布了自主训练的个性专属大模型与智能体“安第斯大模型”,接入到OPPO Find X6等机型中。荣耀三周年之际,荣耀宣布即将推出的Magic6系列手机,将支持自研70亿端侧AI大模型。在手机+大模型的竞争中,每一个厂商都不想掉队。玩家们之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投入大模型,是因为大模型给行业带来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个厂商卷完摄像,卷屏幕,手机厂商的创新力都乏善可陈,即便是苹果也被多次诟病“挤牙膏式”创新。大模型的出现,给手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量。作为AI技术落地的重要入口,手机+大模型的组合或将成为用户选择手机考量的重要因素。在大模型技术的加持下,包括手机的语义识别、语义理解等交互能力都将得到提升,这对用户来说很关键。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手机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推手。当下的手机厂商都停留在大模型研发角逐赛中,下一阶段谁能率先在大模型体验赛中拨得头筹,也很重要。正如真我产品经理毛巾向连线Insight表示,在所有终端上面,包括车机、手机系统、电视TV,手机这个载体确实是最适合接入AI性能的。这不是噱头和概念,而是一定会产生实际的用户价值??梢栽ぜ氖?,把大模型装进手机里,又成了手机厂商们新的内卷方向。这是一条全新且更加艰难的路,不仅需要包括芯片、电池等过硬的手机硬件来支撑,还需要玩家们投入真金白银。无论如何,今年手机厂商们正站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下一个周期中如何抢到更多的市场蛋糕,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仍考验着各个玩家。手机这个赛道,排位赛将会一直持续,谁都不能掉以轻心,谁都有冲在前面的可能。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巨型LV游过黄浦江,除了土还有别的吗?
正文 传音出海,闷声发财 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在传音看来是“下一个非洲”,也是一众中国手机厂商苦苦寻找的,“下一个印度”。 2023年,全球手机行业下行态势依旧,最近两个季度分别同比下滑8%、1%,连*苹果也不例外。这当中*呈现涨势的,是中国手机公司:传音。传音是*一家实现大比例出货量增长的。2023年Q3,传音在全球出货量超过vivo成为第五名,出货量同比增长9%,还有向第四名OPPO逼近的势头。出货量增长会直接体现在财报。2023年Q2、Q3两个季度,传音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加30%、39%;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增194%、146%。毛利率是衡量一家公司赚钱效率的指标。2023年以来,传音毛利率还在持续恢复。相比于此前在10%的水位徘徊,到最近两季度,传音毛利率调整到了24%,Q3的毛利率则达到了28%——小米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7%。在中国手机行业野蛮生长的年代,传音就意识到差异化竞争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错开了国内手机红海的厮杀。传音创始人竺兆江作为曾经波导手机的创始人,用他所熟悉的功能机产品,再叠加中国的手机供应链成本优势,在非洲赚得盆满钵满。在如今全球手机行业下行的背景,2023年的传音为何仍能保持增长?非洲*的密码和挑战2023年以来,传音在海外市场表现逆市增长,首要原因在于,这家公司在非洲的基本盘够稳。从整体来看,非洲今年的大盘表现也不错,今年Q2、Q3手机行业还在上行。过去,非洲区域一直是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不愿意触碰的市场——非洲的基础通讯环境不稳定,一些地区时常断电,直接影响手机的使用体验。此外,非洲市场尚且处于通讯基础设施持续建设的阶段,流量资费更高,手机的人均购买力更低。但进入非洲的15年里,传音针对这些痛点持续开荒。比如,基于非洲通讯信号不稳定、资费又高的难题,传音就曾开发出夸张的“四卡四待”设计的手机,这张卡没信号就切换另一张。另外,还研发了能节省流量、在弱网络连接环境下都能使用的手机。图片来自官网除了基础设施的困境,中国手机厂商出海非洲市场,遭遇的另一大难题是,在国内供应链上成熟的技术,大部分难以直接平移到广袤的非洲大陆。以影像算法为例,过去算法公司研发时,主要以黄种人和白种人的脸谱作为基础数据,来投喂人像算法。这就导致,非洲用户在用手机拍照的时候,会出现照片糊成一团的问题。但传音在非洲收集了大量深色肤色的人脸图形数据库,改造出了适合非洲肤色的影像算法。传音还针对非洲市场的特殊性,对手机产品进一步本土化调整。比如,非洲气温过高、用户手汗更多,容易腐蚀手机壳,降低使用寿命。传音就开发了耐手汗腐蚀、耐高温的手机外壳。再者, 非洲用户也是世界上最热爱音乐的地区,传音就开发了适合非洲音乐的低音喇叭设计、收音机功能和音乐应用。数据显示,近两年,传音在非洲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一直保持在40%左右。非洲之外,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是传音的优势市场,市场占有率为38%、22%,表现都相对稳定。这些国家和地区,撑起了传音手机出货的基本盘。不过,这些基本盘地区的潜在隐患在于,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负面阴霾尚未散去,这些地区面临的高通胀和债务风险更大,经济复苏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抵消掉一些手机行业发展的势头。2023年以来,传音还在试图寻找下一个“非洲”。复刻非洲,寻找第二增长点2023年以来,传音在东南亚、拉美市场、中东市场、印度市场等市场掘金。这些新市场与非洲市场异曲同工——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基数超过40亿,而人均手机保有量却很少。此外,这些国家也还处于移动资费下降、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关口,存在着结构性改善的需求,而当中的大部分国家还没有成熟的本土手机品牌和手机供应链,中国手机有降维打击的空间。图片来自官网这也让传音在非洲开荒的经验得以复刻。2023年以来,传音在新市场初见成果。Counterpoint等数据机构的报告显示,今年Q2,在东南亚市场,传音、及其下子品牌Infinix、itel,增长率分别是148%、 42%、17%,是东南亚今年增长最快的品牌。在拉美市场、中东市场、印度市场,传音所有品牌的总增长率,分别达到56%、35%和 41%,都远远高于大盘。在新市场,传音正在尝试调整产品搭配,以提高客单价。过去,传音在非洲市场热销的手机均价不过人民币300元,看起来有点卖力不讨好。近年来,传音也在慢慢跟随各个新兴市场通讯代际的切换节奏,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切换,甚至开始试水更贵的折叠屏手机。财报提示,传音的智能手机均价大概是功能机的六倍,其智能机出货比2016年的22%,提升至如今的40%以上。一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端倪——传音的功能机和智能机的销量占比差不多是6:4,而占总体收入的比例却达到了2:8。而为了提高客单价,传音还拆了子品牌来承担销量任务,主品牌得以放开手脚尝试走中高端的路线。传音今年还尝试推出折叠屏产品从产品线来看,TECNO作为中高端品牌,主要定位于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子品牌Infinix的用户群则是追求时尚科技的年轻人群;itel的定位则是大众品牌,两个子品牌的定价更低。此外,传音在新市场的增长,还夹杂着一些客观的因素。尤其在印度这个特殊市场,传音的机遇还在于,恰逢中国手机厂商遇冷的时间节点。一位中国手机供应链人士表示,2023年以来,小米在内的中国主力手机厂商在印度的投入有所松懈,份额还比较小的传音尚且引不起注目,接盘了不少市场份额,“中国供应链厂商甚至已经在考虑要为传音在印度专门开设一条产线”。中国手机厂商激战海外市场传音在非洲市场相对稳定,尚且难以被其他中国厂商攻破,是传音最近几年在产品和品牌上发力的结果。但当传音进入中东、 东南亚、拉美这些新兴市场,新的变数是,这些地区早已不像十年前的非洲一样是一片荒地。在新兴市场,传音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尤其是,2023年以来,在印度市场失意的中国厂商,不约而同把眼光投向了这里。尚且处于增长的市场,是所有厂商的必争之地:2023年Q3,拉美手机市场同比增长 9%,中东增长21%,东南亚增长7%。中国厂商来了,共同冲击的是三星——中东、 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原来的*是三星,市占率最高达到40%左右。洗牌已经开始了。以拉美市场为例,三星今年尽管艰难保住了市场份额*的宝座,但中国的厂商姿态凶猛。小米在拉美市场加大了与电信公司合作关系,荣耀也在努力打通销售渠道、从各种分散的小市场着手,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摩托罗拉则通过保证产品的充足供应,出货量也有所抬升。中东市场,是小米、realme、荣耀三家中国厂商狂轰乱炸的地区,低端市场的厮杀猛烈。2023年Q3,上述三家厂商在中东的增速分别是9%和133%(荣耀刚刚起步数,尚是others行列)。而在东南亚市场,最早布局这一市场的OPPO,今年终于夺走三星*的宝座;而小米在内的其他厂商,今年也在试图推出更多价格配置的产品,分走更多蛋糕。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在传音看来是“下一个非洲”,也是一众中国手机厂商苦苦寻找的,“下一个印度”。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虚拟技术提供商「世优科技」完成B轮过亿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