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正文 大部分储能项目,对VC是挑战 储能的投资机会分为两部分:一是围绕储能系统本身的降本增效、安全保护,在新技术或新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二是围绕电网系统的调度与运行安全,在不同应用场景、发展阶段的储能投资机会,如长时效储能、储热。 2023年12月13日-15日,中国创投年度盛会——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峰会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现场集结国内当下活跃的创投力量,共同探讨行业「坚守与适变」主题,共叙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本场《碳中和投资:长期主义的实践与坚守》影响力对话,由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联席董事长吕大龙主持,对话嘉宾为:普华集团董事长曹国熊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恒旭资本董事长、总经理陆永涛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吕大龙:今天谈话的题目是ESG以及碳中和投资。请大家先自我介绍。曹国熊:普华资本12年前开始零星投资碳中和,6年前专门组建了团队系统投资,跟一些产业龙头如浙江能源合作成立了碳中和基金。黄明明:明势资本过去九年专注于早期科技投资,是理想汽车、小牛电动、云鲸机器人的首轮投资人,也是头部AI大模型企业MiniMax的早期投资人。李丰:峰瑞资本也是早期基金,投资覆盖消费及TMT、硬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我们在看能源结构调整命题时,做过有关碳中和的投资。陆永涛:恒旭资本是上汽集团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幸运地在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获得很多机会,在这个赛道里收获满满。吕大龙:清控银杏在碳中和背景下有两大投资方向,分别是储能和电动车。请各位介绍一下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和感受,以及观察到的行业发展动态。曹国熊:一级市场风口此起彼伏,其中“碳中和”(风光电)具有长期商业价值,社会意义重大。投资机会主要包括产业链关键节点上的技术革新型公司,比如新材料、氢燃料电池的电堆,以及由膜电极、双极板、电池的电芯等。储能的投资机会分为两部分:一是围绕储能系统本身的降本增效、安全保护,在新技术或新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二是围绕电网系统的调度与运行安全,在不同应用场景、发展阶段的储能投资机会,如长时效储能、储热。黄明明:储能项目更多关注背后资金获取的成本、资金的周期,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对VC来说是有挑战的。明势九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出行,很多LP都问为什么那么早?一个逻辑是,人类的发展历史是被能源效率和信息效率的革命交替推动的,前两次科技革命都是能源效率的革命,而智能电动车把两大能源效率革命和信息效率革命集中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未来数十年全球最大的机会。智能电动车需要生产制造、硬件和能源基础设施,更需要软件和下一代人工智能人才。我们多年前发现,日本和德国有优秀的汽车工程师,却没有软件人才,这些人才只有在美国硅谷和中国能大规模找到。于是我们判断,智能电动车前半场是能源效率的改革,后半场是智能化、人机交互和自动驾驶的较量,下一代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公司只能在美国和中国产生。今天,中国出口“新三样”正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940万辆,同比增长36.5%,这印证了智能电动车将是前后十年全球最大的机会。李丰:峰瑞资本投资了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技术节点,也投了一些储能项目。从数据上来看,中国近10年用电规模都在增长,电能转化来源比较依赖进口,进口比例大约为天然气40%、石油72%、煤7%。其中储煤量占全世界13%左右,但消耗量却达到50%??梢钥闯?,中国的能源挑战在于底层结构,所以需要调整。比如将车的能源结构从热能转动能变为电能转动能,就有助于解决能源结构问题。与此同时,减少消耗一次性能源,使用更多清洁能源,对外依存度也会显著下降,本质上是在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储能资本性投入比较高,对于机构的资金体量要求很高,峰瑞并没有投资。此外,储能属于基础设施,是能源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国内无法实现大规模超额盈利。假设它和西方石油一样可以大量出口盈利,那么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比约一半的中低附加值产业链就挣不到钱。所以相较于直接投储能,我们更倾向于投一些相关技术变革节点。陆永涛:每年中国汽车销量都在2000万左右,汽车的大量耗能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整车厂要从方方面面降低能耗,响应号召。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连续六个月超过30%,按照这个势头,原本2030年达到25%的目标会提前很多年实现不太可能到达80%。但新的问题也诞生了,比如用哪种能源方案?很多电池已经逐步装机,但后面的拆解、回收、处理环节依然有问题?:阈窈芨咝艘丫迦鹨黄鹜蹲柿斯烫绯?,期待第一年的装车量能够超过5000台以上,单程行使在1000公里以上。我们也大规模布局了氢能源车,目前在对商用车进一步推广,但还是较难在乘用车上大规模使用。因为氢燃料电池会带来氢气来源、使用的问题,所以等到电池或者是固态电池技术成熟才方便推广。社会保有量提高后,光存储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使用环节的充电问题。五一、十一假期充电困难,有几条高速公路已经装了光伏、移动充电或常规充电桩,继续推广新能源应用。我们给农村的微型车充电找到了新的模式:利用农村老百姓屋顶非国家电网的光伏,把电能转化为储能充电桩,让厂家买断反哺用户,形成一个小的微电网、储能站。不过这个模型的推广还有一定难度。农村用电量需求的提高,对城市充电、光伏、储能也有帮助。吕大龙:很好的点评。碳中和还有什么细分领域值得发掘,与其他赛道相比有什么特色?投资人又要怎么穿越这个漫长痛苦的周期?请各位谈谈自己的感受。曹国熊:从可再生的角度来看,除了清洁能源,碳纤维、铝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以及绿色化工、绿色合成、循环经济等赛道,都是很好的新能源投资方向。储能和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约1500万辆,根据权威预测,明年大约会增加到18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概在1200万辆左右,增长幅度可观。随着新能源车进一步电气化和智能化,新一代线控底盘、电气技术等会出现新的系统性机会。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是拼资金的重复性建设,产能维持不了多久,很容易变成负资产,可以参考光伏时代多晶硅的落寞。必须有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较快的技术迭代。黄明明:在明势全球投资人大会上,许多海外LP都在问: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确实不错,但每年新增的千兆瓦时远远能够超过消耗的千兆瓦时,会不会出现类似之前光伏产能过剩的情况?过去两年,一级市场投资人光是在电池这个细分赛道,据说就投了近一万家的公司。其实对许多VC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机遇。但立足国家层面来看,碳中和必然是一个超大利好。所以我用一句话回答这些LP:真正的优质产能是稀缺的。与此同时,过剩的落后产能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加速出清。怎么找到真正的优质产能?核心关键词是技术。只有真正拥有技术壁垒,能够快速持续迭代,才能在产业下行周期里存活,并成为下一波优质产能和优质技术的提供者。硬科技投资存在一个传统误区,许多人认为它不同于互联网,并不是赢家通吃。实际上,硬科技赛道中绝对的头部公司,可能会赚走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的利润。比如宁德时代,再比如新能源汽车品牌从七年前的二三百家到今天的二三十家。所以硬科技投资不能心存幻想,也不能撒胡椒面,找到真正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是穿越周期的唯一法宝。李丰:我们可以从制定政策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从2014年的大面积补贴到今天的现状?首先,当时中国正开始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降杠杆,而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结构和能源安全的问题。第二,车属于大宗消费,对产业链的拉动效应也大。中国目前乘用车+商用车年产销接近3000万辆,一年消费总金额3万多亿。此外,大力发展新能源车,也就相当于支持其背后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第三,1980年代,中国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有了北汽参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但三四十年后,我们在中高端燃油发动机的热能转换效率上仍有5%的差距,技术上并没有实现领先。三点共同作用下,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大势所趋,既可以发挥优势,也可以避免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的问题。再来看碳中和。中国碳排放占大约占全球25%,除去交通影响,还涉及到数字制造、生物制造等行业。中国每年进口5亿吨石油,除了转化成汽油的部分,剩下的都变成了化工产品。中国目前化工产能占全球45%,排名第一。而生物制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需要借助石油进口,又能够保持国家的化工地位,还是有着足够高附加值的重要中游产业链,有机会做到科技领先,发展起来可以同时解决好几个问题。现在我们既要减排,又要考虑结构性经济问题,还要保持科技竞争力并拉动产业链增长。顺着这个交集能找到更多命题。比如数字制造业,2015-2019年降产能时,中国制造业产能综合利用率从56%提高到了76%,如果制造业全数字化,无效产能就会下降,消耗能源减少,效率和附加值提高,这也是碳中和。其实我们可以先不去考虑具体投什么,而是从国家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交集,它们自然会成为国家推动和鼓励的领域。吕大龙:中国汽车的进出口和产能达到了顶峰,您如何穿越汽车的投资周期?陆永涛:今年,上汽会有超过100万辆车出海,这得益于中国工程师的红利,得益于年轻创业者的力量,也得益于VC机构的支持。技术的快速迭代为整车厂提供了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从而在海外更有竞争力。截至10月份,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5%,出口也超过了日本。中国汽车有着能源和高科技、智能化、网联化的优势,带动了很多自动驾驶、AI公司发展,通过控制质量提高效率,弥补生产环节的人口红利,这在大交通产业链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整车厂穿越周期有两个维度。第一个是产品角度,永远记住我们面向的是C端用户,为他们解决售价问题,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好有新的技术迭代帮助我们控制成本。最近我们出手了一个电池相关材料项目,这个企业通过装备和工艺使自己的成本比竞品低15%左右,我们就愿意使用。第二个是质量角度。机器视觉和过程控制中,怎么把质量控制到最佳,是所有整车厂都会面临的问题??刂浦柿科涫狄彩强悸浅杀?,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出现能够降低成本,这也是所有产品的唯一生存逻辑。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如果产品服务跟不上,对品牌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我们积极布局充电、运维、电池维修、电池拆解等整个后市场网络。目前,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有电池使用到期的问题,正在考虑把储能和微电网结合,降低用户电价成本。只要能够抓住成本和服务,赛道里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也能跑出很多千亿级的公司。吕大龙:科技投资的本质就是技术投资,科学是国家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好技术投资。碳中和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相信各位投资机构都会认真探索布局。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30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共营」当下,数见未来!2023第九届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圆满落幕
正文 丘大叔陷欠薪风波:借钱也要发工资 在产品方面,尽管品牌们都聚焦钻研柠檬茶这个细分品类,但产品同质化依然难以避免。以丘大叔首创并申请产权保护的“鸭屎香柠檬茶”为例,该品类早已经成为许多柠檬茶品牌的标配。 曾凭借“鸭屎香”走红的柠檬茶品牌丘大叔身陷欠薪风波。近日,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多位自称丘大叔的员工爆料称,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并已经持续数月。有声称入职丘大叔半年的网友表示,从今年9月开始,丘大叔拖欠广州和深圳地区多名员工工资,且在无法发放工资的情况下,未与后者做任何沟通。丘大叔对此予以否认。在最新发布的声明函中,丘大叔指出,关于近期网络上出现“丘大叔拖欠薪资”相关的严重失实、蓄意夸大言论,部分言论有明显的误导性和攻击性,个别博主甚至使用“发不出工资”、“坐实传言”、“爆雷”等明显带有个人主观臆断、恶意揣测的言论来制造舆论话题,博取流量,进行新闻炒作,严重损害了本司的名誉及商业信誉,导致“丘大叔”品牌知名度严重受损。11月28日,丘大叔相关负责人回应时代财经称,丘大叔并未拖欠员工工资,但确实出现了延迟发放的情况。丘大叔一直都是直营店,并且自疫情以来坚持不裁员、不降薪,资金压力很大。“我们一直坚持优先发放员工工资、缴纳物业租金,现在已经在积极与员工沟通,解决工资的发放问题。目前,公司深圳员工薪资都已经完成结算,广州员工的薪资正在陆续处理中。”上述负责人表示。01 “哪怕是借钱、贷款,也要发放员工工资”根据网友在小红书发布的信息,丘大叔曾接连数月发布薪资延迟发放的通知。今年10月,丘大叔发布通知表示,由于消费市场整体低迷,以及9月台风天气带来的持续暴雨导致业绩整体受损严重,为保障公司运营安全,平衡资金使用,9月薪资采取分批次发放;11月,丘大叔再次以消费市场低迷,公司业绩受损为由,宣布10月薪资将于11月20日逐步发放,并于11月底前全部完成发放。时代财经向丘大叔方面求证该通知的真实性,上述丘大叔相关负责人对此予以否认。“公司根据不同城市的门店经营情况做出个别门店闭店的战略调整属于正常的商业动作;对于员工薪资发放延迟的问题,公司深表歉意,我们不强调大的经营环境差等各种客观因素,公司已经积极的解决问题,但并非如网络言论所述公司存在‘恶意拖欠’、‘倒闭’、‘爆雷’等情况。”丘大叔在上述声明函中称。有广州丘大叔门店的员工告诉时代财经,近日来,自己和同事的薪资已经逐步发放,公司也在与其他员工进行沟通。对于目前员工工资的发放情况,上述丘大叔相关负责人对时代财经表示,丘大叔创立仅有5年时间,中间经历了三年的疫情,这对于一个直营品牌而言,压力很大。去年丘大叔很努力地活了下来,原本以为今年消费市场会有大幅度的复苏,但整体来看,门店经营的恢复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丘大叔正在积极面对所有的困难,包括坚持用好的原料,坚持用新鲜的柠檬,希望在市场上有一些差异化的产品,同时也在解决员工薪资问题,哪怕是借钱、贷款,公司也要发放员工工资,缴纳物业租金。”该负责人称。02 昔日“当红炸子鸡”近年来,柠檬茶品类井喷式发展,丘大叔一直是行业的当红炸子鸡,并受到资本追捧。丘大叔品牌隶属于广州山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品牌掌舵人为谢玉强。2018年,拥有法律、财务、知识产权从业背景的三个合伙人组成团队,共同注册了丘大叔,并在广州开出了首家直营门店。凭借单品“鸭屎香柠檬茶”,丘大叔火速出圈。天眼查显示,2020年1月,丘大叔完成股权融资,投资方为广发信德和高榕资本;2021年8月,丘大叔完成Pre A1轮融资,金额过亿元;2023年1月,丘大叔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广州天河区引导基金。不同于其他柠檬茶品牌多选用红茶、四季春等作为茶底原料,丘大叔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款凤凰单枞——鸭屎香,借此实现差异化,并扩大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丘大叔产品定位中高端,其产品价格区间在15~25元,高于均价16元的挞柠和18元的LINLEE鄰里。据21世纪商业评论在2021年9月的报道,丘大叔单款爆品月总销量为50万杯,单店月营业额可达40万~50万元,是同类品牌柠季的两倍。2019年,丘大叔门店突破20家,并逐步推出流量型、单品店等不同类型的门店;2020年,丘大叔新增39家门店;2021年,其门店数量达160家。与多数茶饮品牌采用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不同,丘大叔一直坚持直营模式。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目前丘大叔拥有门店221家,全部开设在广东,其中广州市场门店最多,为127家;且丘大叔的门店主要为商场店,占比为64.57%。根据丘大叔此前的计划,到2022年底,公司要开设300家门店,暂时扎根广东。但这也让丘大叔不得不面对门店成本偏高、密度大的问题。在经营不佳的情况下,公司不得不关停部分门店。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近90天内,丘大叔新开8家门店,但也关闭了6家门店。上述丘大叔相关负责人对时代财经表示,目前的经营情况下,优化部分门店是正常的经营动作,丘大叔也会调整员工去其他分店,除非出现员工不愿意的情况。此外,他还表示,目前丘大叔的自有资金可以维持正常运转,“肯定不会倒闭”。面对经营困境,丘大叔也在寻求改变。“目前,公司正在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做好现金流,但也不排除改变经营模式的可能。”上述负责人称,丘大叔正在考虑向广东以北的市场扩张,与当地的大商合作,采用联营等加盟模式进行扩张,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口碑。但他也表示,暂时不考虑推出柠檬茶以外的品类。此外,时代财经也注意到,目前丘大叔也在逐步下调产品定价,比如推出8.8元会员特惠产品等。03 内忧外患和其他柠檬茶品牌一样,快速发展、屡出爆品的丘大叔,也不得不面对产品同质化、区域口味限制的瓶颈。在广东地区,柠檬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茶饮品类。大众点评曾发布数据称,仅在广州,柠檬茶店就超过1.1万家。这个数字,是当地咖啡店的2倍、清吧的4倍。在丘大叔冒出头的同时,也有一批专注于柠檬茶的新锐品牌开始涌现,并迅速在区域积累了一定知名度,如挞柠、LINLEE鄰里等,而由于大多品牌集中分布在广东地区,因此各品牌间不可避免地陷入贴身肉搏。时代财经注意到,仅在广州珠江新城商圈的2公里范围内,就分布有超10家不同柠檬茶品牌的门店。此外,无论是消费习惯,还是季节因素,也都限制了柠檬茶拓展市场半径。一直以来,广东地区消费者对柠檬茶的认知和喜好程度较高,而外地对柠檬茶的需求较低,普及度不高。正因为此,在全国范围,柠檬茶仍属于小众品类,无法撼动奶茶的地位。在产品方面,尽管品牌们都聚焦钻研柠檬茶这个细分品类,但产品同质化依然难以避免。以丘大叔首创并申请产权保护的“鸭屎香柠檬茶”为例,该品类早已经成为许多柠檬茶品牌的标配。此外,喜茶、奈雪的茶等奶茶品牌也来分柠檬茶赛道的一杯羹。在喜茶推出柠檬茶系列当日,销量达40万杯。与这些搅局者的竞争也是包括丘大叔在内的柠檬茶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燕之屋要被180万「贵妇」吃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