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工程行业先开票后收款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正文 掘金中东,中国药企抢滩 在中国创新药迈向国际化道路阶段,欧美市场虽是竞争高地,但中东及北非地区国家同样具有大量未被满足的医药需求,这些地区也将成为中国药企出海的另一条道路。 11月,呋喹替尼成功在美国上市,售价是国内的20多倍,印证了美国医药市场强大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从2021年百济神州泽布替尼首次在美获批至今,国内仅有6款创新药成功通过FDA批准登陆美国市场。对于多数药企来说,登陆美国市场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目标,因此纷纷将目光瞄向次一级的市场。如印度药企在几年前就开始大举进入中东北非地区(MENA)市场兴建药厂。特别是疫情的出现,让该地区政府更加重视发展医药产业,寻求自主可控。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组成了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制定了多项政策鼓励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投资以及本地化制造。在中国创新药迈向国际化道路阶段,欧美市场虽是竞争高地,但中东及北非地区国家同样具有大量未被满足的医药需求,这些地区也将成为中国药企出海的另一条道路。有钱缺药成常态与经济实力不匹配的,是MENA地区医药需求远未得到满足的现状。去年的卡塔尔世界杯让全世界对于中东地区的富裕有了一个直观的认知,投资2200亿美元举办的世界杯是过去7届赛事总投入的5倍,而卡塔尔的GDP仅仅在中东排名第7。随着中东地区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其高GDP水平、庞大的客户群体,使得中东市场越来越被跨国企业所重视。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MENA地区有近5亿人口且长期保持增长趋势,人均GDP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其中“海湾六国”的人均总收入达到了世界*水平。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人口增长,当地医疗保健市场也在医疗服务支出增加、慢性病负担加重等因素的影响下呈增长趋势。如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就曾报告MENA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达16.2%,糖尿病患病人数的预期增幅位居全球第二,预计在2045年达到1.36亿。此外,肥胖也是该地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世界前50的高肥胖率国家中,MENA地区就占据了18个。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30年,如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的人数将占海湾国家所有死亡人数的87%,占海湾国家以外的中东北非国家的81%。由于MENA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情况差异较大,对于药品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沙特由于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带来的高人均GDP,因此整体消费水平较高,支付能力更强,更青睐原研药和专利药,对于仿制药的需求并不高,部分经济富裕群体更倾向于去欧美就医。反观北非的埃及,其市场以仿制药为主流,尽管国内有包括埃及国际制药工业(EIPICO)、南埃及制药工业(SEDICO)、医学联合制药等多家药企,可由于没有发展出完善的化工体系和供应链,因而埃及制药行业对原料药进口依赖严重。9月份埃及举办的国际医药原料及制药工业展览会,就着重于医药原料、制药机械、包装材料、实验室设备等产品。本届展会共有208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企业近80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近40%。作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国,埃及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我国原料药企东北制药在今年9月同Muscat ChangmingInvestments达成合作拟在阿曼投资建厂,实现产品在MENA市场的本地化生产和销售。据IQVIA的数据,预计全球医药市场到2027年将以3%~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约1.9万亿美元,其中MENA地区预计未来五年的支出增长将达到35%~55%不等,有望成为一个新兴蓝海医药市场。为了应对激增的药物需求,海湾合作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在提升本土制药能力。国内原料药,制药机械和实验室设备的出口仅仅是一个开始,伴随着这个蓝海市场的扩大,各国药企都参与其中。引入产业,升级本土制药能力在能源产业之外,MENA地区正大力发展医药产业。MENA地区的多个国家制定了包括快速审批、注册及本地产药品价格优惠等多项措施来鼓励制药业本地化,并在跨国药企与本地制造商合作建立合资企业时为其提供大量激励措施,促使跨国药企的创新药能够快速、广泛地进入当地市场。如辉瑞在沙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的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KAEC)设立生产基地,作为对这一投资的认可,辉瑞获得沙特总投资管理局(SAGIA)颁发的贸易投资许可证。这使得辉瑞在沙特的业务拥有了100%所有权,包括产品的进出口和各类贸易业务,从而可以直接向沙特市场提供优质的创新药和基本药物。辉瑞承诺将在生产基地陆续投产约16种药物,以满足沙特在心血管、疼痛、抗感染、泌尿科和神经学五个治疗领域的用药需求。不仅是生产,随着企业的发展,辉瑞还将向当地市场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转让,并在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近几年部分跨国药企在MENA地区合作项目,数据源于IQVIA、公开信息阿斯利康与沙特制药工业和医疗器械公司(SPIMACO)签署合作协议,为阿斯利康制药产品的本地化生产提供服务。阿斯利康将委托SPIMACO生产包括心血管、糖尿病和胃肠道领域等当地高需求的药物,透过这一合作,阿斯利康将快速将自身产品触达当地数百万患者。SPIMACO也从此次合作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为开拓国家市场做好了准备。不仅仅是沙特,其余MENA国家也在积极引入跨国药企落地。阿联酋作为中东地区最发达的市场之一,拥有大量的医药需求,人均医药支出也位列前排。在此之前,阿联酋超70%的药品来自于欧美进口。因此对于发展医药产业,使其与国际制药生产标准接轨,阿联酋有着强烈的意愿。如葛兰素史克就与总部位于阿联酋的制药公司Neopharma合作,Neopharma成为葛兰素史克的第三方制造商,负责处理葛兰素史克在阿联酋六种处方药的二次包装工艺(最终制造阶段)。此外,Neopharma还与默克达成了合作协议,将默克旗下的糖尿病药物进行本土化生产。正是有了政府的支持,过去两年,跨国药企在中东的动作愈加频繁。2023年7月,赛诺菲与沙特当地生物制药公司Lifera和Arabio合作,促进当地疫苗生产,并分享制造七种关键疫苗的专业知识。这符合沙特希望通过技术转让和劳动力发展加强其生物制药能力的目标。6月,阿联酋阿布扎比,卫生部启动了与礼来和艾伯维的合作,为阿布扎比的临床研究、真实世界证据、医疗保健技术、个性化医疗和基因组学奠定了基础。此外,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和诊断公司Virax Biolabs也于今年入住迪拜科学园。2022年,沙特投资部与诺华达成协议,在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转让和临床研究投资方面进行合作,以提高沙特的生物制药能力,减轻医疗预算压力。同年,沙特投资部还与英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达成协议,进一步加强沙特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能力。整体而言,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东国家,与大药企的合作,委托生产仅仅是开始,本土化制药满足当地需求也仅是短期目标,他们更希望通过知识技术转让,让药物生产遵循全球生产技术标准和高效控制方法,从而具备生产复杂药品的技术能力,为今后产业升级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将生物技术作为将来的一个支柱产业进行投资。只是产业升级的道路,注定困难重重,而这也给了中国企业机会。产业升级之路,需要更多参与者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少领域具有大幅增长空间,静待中国企业参与。随着合作的展开,MENA的医药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包括甘精胰岛素、英夫利昔单抗、重组人促红素、非格司亭等药物占据了销售排行榜前列。只是合作也非一帆风顺,以沙特为例,针对疫苗、血液制品、单抗技术引进和本土化生产,过去几年与跨国药企之间的沟通并不顺利。药企出于商业利益更愿意以成品方式出口,对于生物技术转让、本土化生产以及当地制药工业的产业升级支持力度有限。因此,沙特等国家开始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如印度、韩国等国的药企?:退窍啾?,中国药企在生物药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管线丰富程度上并不逊色,因此有足够的能力“走出去”。MENA市场有着大量未开发的机会,仅海湾合作委员会(GCC)中,就有160多个医疗保健项目,总价值超500亿美元。未来该地区将有几大领域有着较高的增长空间。首先是基因组学,为应对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沙特启动了沙特人类基因组计划(SHGP),以加快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扩大遗传数据库,增进对遗传性疾病的了解??ㄋ枇⒘丝ㄋ蜃榧苹≦GP),研究中东地区的基因组学和遗传学,重点是精准医疗和研究能力建设。阿联酋也于今年3月启动了国家基因组战略,旨在建立一个法律框架,支持基因组计划,用于改善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医疗需求。因此,该地区对测序技术的需求持续增加,一些公司通过推出新技术和扩大在中东的业务来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今年4月,基因技术公司Malaysian Genomics进军中东地区。6月,CENTOGENE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的生物制药公司Lifera合作成立合资企业,旨在加强对*的数据驱动多组学检测的利用,并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与此同时,Illumina也在迪拜启动了相关业务。今年9月,华大基因沙特子公司与沙特Al Faisaliah集团全资子公司Tibbiyah Holding合资成立的独立临床实验室Genalive正式开业??皇缴?,华大集团CEO尹烨表示:“通过结合华大基因和Tibbiyah的优势,我们可以开发基因检测的更多潜力,使沙特医疗工作者拥有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所需的工具。未来华大基因将通过Genalive,把更多中国技术带到中东市场。”此外,贝瑞基因也通过控股子公司与沙特阿吉兰兄弟医疗公司(Ajlan Bros Medical Company)签署合作协议,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整合技术、科研、产业和战略资源,把无创产前检测(NIPT)及其他基因检测产品引入沙特乃至中东市场,提供精准的遗传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未来,双方还将陆续启动包括在当地建立基因检测实验室等项目。然后是精准医疗,阿布扎比在去年启动了该地区*肿瘤个性化精准医疗计划,利用基因组学改变诊断、药物治疗和预防方法。早在2020年,迪拜就在Al Jalila儿童医院开设了先进的基因组学中心,提供基因测试和咨询。迪拜还将于2024年举办首届中东精准医学展览和峰会,彰显该地区在医疗保健领域推进精准医学的决心。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作为新一代精准医疗手段,国内外技术代差较小,甚至一些底层技术还处于*状态。一些管线进度理想且有积极临床数据的企业,如能做出有价值的产品,对于在肿瘤、罕见病、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需求甚高的MENA市场,有着极高的吸引力。最后则是抗衰老方面的研究,沙特2030愿景内容之一,便是希望将国民平均寿命从74岁提高到80岁。为此,沙特成立了Hevolution基金会(名字由health和evolution两个单词构成,含义不言而喻),旨在资助大学和初创企业参与抗衰老药物的研发。沙特为Hevolution基金会制定了每年超过10亿美元的预算。今年9月,阿布扎比的穆巴达拉基金参与了瑞士生物技术公司Rejuveron Life Sciences AG的融资,这是一家专注于研发预防和治愈导致衰老的疾病的公司。该公司将在阿布扎比开设办事处,并已开始与当地大学和医院合作,推动中东老龄化相关研究。拥有技术积累、在国内有一定规模且有国际化意愿的中国企业更容易在中东站住脚,通过技术本土化或是技术转移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将业务落地、培养当地人才、本地融资发展也是一条成长路径。放眼全球,追逐前沿技术只是引进来还不够,中东资本发动“钞能力”,主动走出去投身全球生物技术前沿浪潮。以卡塔尔为例,旗下卡塔尔投资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QIA)成立于2005年,资产管理规模约5000亿美元,是全球排名前十的主权财富基金。其投资风格也由过去的能源产业为主向多元化投资发展,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就是其重要的投资领域。仅在今年QIA就参与了多起Biotech融资。今年部分中东资本参与融资项目,数据源于动脉橙同卡塔尔一样,众多中东国家虽然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已经不满足于自身资源型经济的结构,一直努力向着科技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而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产业就是他们所押注的未来。从过去几年中东资本的投资风格来看,除了对创新药的追逐外,也看重新技术的发展并致力于引入新技术升级本土医疗产业。比如卫生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根据规划,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将在未来十年对国内约30%的医疗机构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其中,沙特和阿联酋由于拥有良好的消费者基础,将成为这波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就在12月9日,沙特投资部在广州举办招商会,希望加强广东企业与沙特合作,推进沙特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促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时,广东省也将积极支持沙特PIF等主权财富基金与广东的有关基金建立伙伴关系,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中东资本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包括基于影像的人工智能和AI制药。这方面,国内也有企业参与。7月初,晶泰科技、诺辉健康等多家公司签署了进军沙特市场及加入中沙企业联合会的合作备忘录。为了布局中东市场,晶泰科技多次考察该地区,最后选择对于人工智能研究需求强烈的沙特作为出海中东的*站。未来,晶泰科技不仅仅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大健康赛道,也希望在材料学方面等新赛道有所突破。今年2月,另一家总部位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也宣布在阿布扎比开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研发中心。该公司利用AI开发出一种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实验性药物。目前正在美国和中国进行中期试验,预计将于2025年初得到初步结果。疫情期间,包括国药集团、康希诺生物、依生生物等公司在沙特、阿联酋等地开展了疫苗的临床试验,为双方的持续合作打下了基础。之后多家国内创新药企开始注重这片蓝海市场。如君实生物旗下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与Hikma MENA FZE签署独占许可与商业化协议,在约旦、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摩洛哥、埃及等MENA地区共20个国家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占许可。此外,华东医药与阿联酋海湾制药公司Julphar达成合作,将旗下利拉鲁肽注射液在阿联酋、沙特等MENA地区17个国家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授予Julphar公司。百济神州与NewBridge Pharmaceuticals合作,在科威特、巴林、卡塔尔、沙特、阿联酋等国家推广泽布替尼。今年9月,复宏汉霖与PT Kalbe Farma Tbk达成合作协议,授予其在沙特、阿联酋、埃及、卡塔尔、约旦、摩洛哥等12个MENA国家对复宏汉霖自主开发的抗PD-1斯鲁利单抗进行*开发和商业化的权益。对于已经有国际化经验的药企,授权合作深入MENA市场只是开始,与本地药企合资或投资,或是技术授权进行本地化生产和营销,成长为该地区某一疾病领域或细分赛道的领导品牌,将是成长为全球化药企的重要台阶。国内创新疫苗、单抗等药物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年9月由阿斯利康和君联资本共同支持的中国医疗企业代表团开启中东之旅,包括康希诺、绿叶制药、艾德生物、长春高新、信达生物、博安生物、诺辉健康、Innomind、康联达、Etana、伯杰医疗、医渡科技和君联资本,涵盖了制药、生物技术、疫苗、器械、诊断、医疗大数据及资本等多个领域。抢滩中东,或将成为中国药企出海的破局之路。* 参考资料:●IQVIA White Paper November 2020 “Realizing Biosimilar Potential In the Middle East Africa”●IQVIA White Paper “Localiz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Region”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谷歌的自研芯片帝国
正文 出海这一年,国产消费品牌得到了什么? 回头看2023这一年,蜜雪冰城、名创优品等一众具有“小商品感”的公司纷纷选择出海,期待在海外业务上实现规模化升级与获取实际效益,在细分品类头部的争夺战中弯道超车。 “出海已经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2023年国内消费品牌的共同认知。过去一年,东南亚、日韩、中东、欧美,以及非洲和拉美市场,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新消费品牌竞逐的身影??梢运等蚴谐〉谋呓?,正在品牌大航海的时代中逐渐变得?::M馐谐≈谥泄放频降滓庖迦绾??除了在海外已经颇有声名的制造业公司,国产消费品牌该如何尝试拓展海外市???关于这些问题,我们试图从过去一年选择实体出海的中国企业身上找到解答。1、加速,把店开到海外去?过去3年对新茶饮品牌而言,只能用“煎熬”两字来形容。从一开始由黄皮、油柑掀起的产品创新大战,到后来的下沉市场价格战、开放加盟潮,新茶饮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新茶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增速高达44.3%。但到2024年和2025年,增速或将下降至19.7%和12.4%,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趋势已现。对于新茶饮企业而言,海外市场是“不出海就出局”的艰难考验。于是,2023年成了新茶饮出海爆发的一年。仅从今年来看,几乎所有活跃在新茶饮赛道的品牌,都已经启动或加大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其中,喜茶在3月份开始招募海外事业合伙人,8月开出伦敦首店;蜜雪冰城在10月份传出将在2028年前后将日本的门店数量增加到1000家的扩张计划:今年国庆,下沉市场新品牌甜啦啦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同时开出6家新店;奈雪的茶也于近期宣布首家泰国门店将于12月在曼谷开业。不难发现,上述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市场,而这种默契背后更显示出企业在考虑出海方向时的统一逻辑。公开资料显示,东南亚有11个国家,总人口约为6.8亿,官方语言数十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但这11个国家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华人占比高,熟悉中国文化;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茶饮咖啡消费没有明显淡旺季。数据显示,2022年东南亚消费者一年的新茶饮消费就已达到36.6亿美元(约合266.8亿人民币)。无论是文化渊源还是地区气候,这些特点足以让中式新茶饮品牌将东南亚列为“出海*站”。而商业嗅觉敏锐的蜜雪冰城,早就暗暗开启了跑马圈地的发展策略。目前,蜜雪冰城在全球11个国家拥有3.2万家全球门店,海外门店总数接近4000家,其中东南亚市场门店超过3000家。今年3月,蜜雪冰城递交招股书时,其在印尼已开设了317家门店,营收2541.08万元,净利润达223.55万元。而来自Vietnam Finance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时,蜜雪冰城在印尼的加盟店已达1500家,在越南的门店总数达到1000家,已经成为越南*的饮料连锁店,超越南本土知名品牌Highland Coffee(605家店)。越通社报道称,印尼人甚至开玩笑说:“哪里有空地,哪里就有蜜雪店”??梢运得垩┍堑暮M馔卣?,走的就是一个以量取胜,而海外扩张不仅意味着可以掌握更大规模的全球市场,且已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国产供应链的海外套利中国消费品出海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中国企业去海外找生意,是传统贸易、商品代工的制造型出海,只是借助中国供应链优势,把产品卖到国外;第二种是铺货型出海,不管是通过当地代理商、经销商还是线上亚马逊,都只是增加海外销售渠道,依旧是卖货逻辑。但今年走出国门的品牌中,尤其是一批具有国内成熟供应链,或者海外有渠道资源的品牌,则直接玩起了“品牌出口”,真正把生意放在了海外。比如拥有中国、印度和越南三大供应市场的名创优品,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会结合当地的制造优势,针对性地生产不同品类的商品。并在海外所有市场配置独立标准仓,让市场供货更及时。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根据全球终端市场的货品需求量,向供应商一次性下达海量订单,从而摊薄了平均生产成本。当商品从工厂生产出来后,直接送到销售终端,减少中转和仓储成本,没有中间商抬高价格,可以保证门店的低售价。除了用这种“以量制价”的供应链策略来提升价格优势外,对终端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捕捉,以及根据不同市场消费潮流,灵活调节生产的管理方式,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成熟运用的方法论。比如在东南亚市场,名创优品主推骑行小装备、防晒袖套等明星产品;为了迎合当地民风民俗,在马来西亚等国家还推出了方便撕拉的指甲油;印度盛行香料文化,就以“轻奢”的身份入场,售卖留香持久的香水。在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时,适时调整战略、借用成熟资源抢占市场也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名创优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并未坚持使用国内市场的加盟模式,而是采取“以代理商模式为主,直营店与加盟店为辅”的发展模式。在以加盟商为主的扩张模式中,品牌会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从营收中拿走分成,对于终端店铺的商品陈列和促销活动也拥有指导权,因此其扮演的是管理者和供货商的身份。品牌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则更为平等,前者负责产品设计和品牌管理,负责销售,后者负责运营店铺、分销商品。比如在墨西哥市场,名创优品与当地首富Carlos Slim合作,后者拥有零售集团Carso Group,旗下经营着第二大连锁餐饮集团Grupo Sanborns、Sanborns百货等多项业务。比如在越南市场,名创优品选择了曾为佳能经销商的乐宝明集团,后者在越南64个省份里拥有200多个下级代理。惊蛰研究所认为,名创优品之所以会采取这种差异化策略是因为,相较于国内市场其品牌还不具备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需要借助本地代理商资源,迅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截至目前,名创优品的海外门店中代理门店的数量已超过80%。这种轻盈的攻城略地方式的确能让品牌*化地借势代理商在当地的资源,快速拿店、开店。所以,名创优品表面上通过快速开店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借助与本地代理商的合作,品牌实际上已经在做拥有集中客户、大额订单的批发生意。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代理商模式也有可能为日后的品牌经营埋下隐患。当个别代理商的销售份额逐渐占到本地市场的大多数,品牌也变得更加依赖于寡头代理商创造的营收和利润,这会使得品牌的话语权被代理商抢走,进而影响本地市场的稳定经营。不过对于仍处于扩张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目前还不用特别担心这一问题。3、海外高增长的方法论许多中国品牌的认知里,都还保留着“酒香不怕巷子深”“要靠质量说话”的传统品牌思维。但是在全球市场下,不同地区复杂且存在巨大差异的文化背景、营商环境、消费习惯都对出海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灵活变通是适应不同市场的*应对方式。比如帮助名创优品快速敲开海外大门的是巧妙借势全球用户所熟知的超级IP。以电影《芭比》IP系列产品为例,该系列产出超过120个SKU,覆盖旗下12个品类,并在半个月的电影热映周期内,在中 美两国同时上架。产品上线两周,售罄率达到70%。芭比主题店上线一周,销售业绩环比提升170%。同时借助三丽鸥、迪士尼皮克斯、Tokidoki、We Bare Bears、小黄人等知名IP合作推出的系列盲盒名创优品在英国伦敦沙夫茨伯里大道开设的英国*家盲盒店铺。为此,2022年,名创优品全年投入1.4亿元用于联名授权。以确保进入名创优品的店铺,用户到处都可以发现一线大牌的品牌与物美价廉的产品相结合。帮助蜜雪冰城快速破圈的,则是通过密集开店,混个脸熟、交个朋友。印尼媒体称蜜雪冰城鲜红的标志和熟悉的雪人标志几乎在当地随处可见,从购物中心、拥挤的街道,一直延伸到乡村地区甚至码头。蜜雪冰城品牌在线上平台的出圈事件还包括2022年底出现在印尼总统的Instagram帖子中,蜜雪冰城的Ins账号“mixueindonesia”自2019年12月4日开始运营,目前已拥有26万粉丝,其雪王表情包和日常营销话题经常占据X(原Twitter)的热门话题中。而线下运营中,蜜雪冰城不仅会结合当地文化,对店面设计、卡通形象、产品口味等进行本土化修改泰国的雪王头戴皇冠、佩戴金银珠宝,仿照当地的服饰风格。且几乎每次在新的地区开店,蜜雪冰城都会发布当地语言版本的主题曲,以更好地契合当地氛围。吸引海外消费者目光只是阶段性目标,如何长久地留住客源才是更要紧的事情。对于倚重线下渠道,自建门店的连锁品牌而言,要想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环境中成功突围,还需要在消费者随机、随意、随性逛的过程中,激发购买需求以保持长期高增长的态势。名创优品的解决方案是在门店体系中新增加城市形象店、国家旗舰店、全球旗舰店三个层次的超级店型。越来越多的社媒用户反映在美国纽约曼哈顿SOHO店、纽约时代广场、牛津街等海外地标性的核心商业中心看到名创优品的身影,不仅和Burberry、LV共处一层,与老佛爷百货成为邻居,占地面积也几乎是国内的两倍??梢钥闯?,名创优品在商圈选择和品牌定位上想要通过“千平”大店进行突破,在海外实现产品的高端化破局,打造基于“中国高效供应链+全球超级IP+门店场景价值”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于名创优品,蜜雪冰城主打一个*性价比。在越南,蜜雪冰城冰激凌的售价为每支10000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92元),每杯奶茶/果茶仅需25000-30000越南盾(约合7.29-8.75元)。这个价格明显低于越南饮料价格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在加盟的政策上,蜜雪冰城可以说是目前东南亚部分最为激进的品牌。比如在越南的某些区域,蜜雪冰城甚至会免去加盟商三年合同期内的特许经营费、管理费和培训费;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和雪兰莪地区,老加盟商开新店,免去两年加盟费,新加盟商开店可以免去一年加盟费。密集的门店和丰富的线上营销为蜜雪冰城带来流量也降低了加盟商的加入门槛。有许多加盟商在媒体上表示,蜜雪冰城的知名度很高,不用推广很多年轻人都知道。而基于密集门店和活跃的线上营销打造的知名度优势,蜜雪冰城无论是在招商加盟还是在持续提高市场份额方面,都如同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越跑越快。过去提到出海话题时,中国企业好像总是容易被市场环境不熟悉、本地化难度大等表面问题掣肘,却忽略了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让不少品牌乃至行业具备了可复制化的市场拓展能力。回头看2023这一年,蜜雪冰城、名创优品等一众具有“小商品感”的公司纷纷选择出海,期待在海外业务上实现规模化升级与获取实际效益,在细分品类头部的争夺战中弯道超车。但事实上,它们的海外实践不仅仅是从国内市场到国外市场的渠道扩张,更让中国企业开始尝试打开视野,从更高、更长远的角度思考自身发展——这或许就是国产消费品牌出海的*收获。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惊蛰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商家血亏300万,门店0元转让,剧本杀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