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新公司税务报到流程步骤
正文 被暂缓IPO上市,但盒马不得不狂飙 如果说盒马的上一个课题是离开温室,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现在的盒马就是正在完成零售行业的必考课题——折扣化。 最近的盒马,有一丝 “ 悲情 ” 的意味。一边,盒马延续其高举高打的风格,疯狂开店,大搞 “ 移山价 ”,高喊折扣化变革。另一边,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盒马 IPO 暂缓,仿佛泄了盒马狂奔路上的一股气。在阿里生态内,盒马的路走得一直不太顺。CEO 侯毅曾因为经营不达预期而被发了烂草莓奖,盒马也在内部经历数次倒手,级别降了又升,升了又降,最后还是独立出来,被放到真实的市场上体会残酷的零售行业竞争。如今,独立行走一年多的盒马,又一次 “ 被冷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赚钱不易。CEO 侯毅曾透露,盒马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在 2022 年实现了盈利,但阿里 2023 财年( 自然年的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年报显示,盒马仍在亏损,只是亏损幅度已同比大幅收窄。据《 晚点Latepost 》,2021 年,盒马的整体 GMV 是 340 亿元,2022 年攀升到 450 亿元左右,今年盒马的 GMV 目标是 1000 亿元,而同业中永辉和高鑫零售年营收也不过千亿元。目标如此激进,是因为零售这门生意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被 “ 放养 ” 的盒马,不得不带着搞钱的野心,一路狂飙下去。01 盒马,一心“搞钱”回看盒马这一路,用 “ 在野外求生存 ” 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新碚嬲嫉ゴ蚨蓝?、野蛮生长的时间点,是 2021 年底阿里开始推行 “ 经营责任制 ” 之时。在此之后,它扛上了自负盈亏的重任。而在那之前,盒马在阿里内部也经历过几次倒手。先是 2019 年底,因盈利能力和 GMV 增速迟迟不达预期,盒马从独立板块降级为事业群子业务板块,侯毅不再向时任阿里 CEO 的张勇直接汇报,而是对接时任 B2B 事业群总裁戴珊。2021 年中,阿里进行新一轮组织升级,侯毅又重新向张勇汇报,盒马升级为独立事业群。但很快,经营责任制推出,盒马最后还是离开温室,被推向市场。没了 “ 靠山 ” 之后,“ 搞钱 ” 二字刻进了盒马的后半生?:新?CEO 侯毅素来是个猛干型*,这也让盒马在搞钱之路上,一直表现出大开大合的风格?:新淼囊靶脑谟谟胝季菔谐《嗄甑拇陈舫√砣獠?,同时又想在线上占据一席之地?:新硪苍吖砺?,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零售企业。但在一次次试错,和自负盈亏的压力之下,盒马只能选择 “ 什么都要 ”。这,就决定了盒马的*条路,开店。IPO 暂缓消息传出之前,盒马都还在全国各地猛插旗子。今年 6 月,盒马在 8 个城市同时开出 12 家新店,8 月开出 7 家,9 月之后,盒马又相继开出 30 家门店,包括盒马鲜生、盒马 mini、盒马奥莱三种店型,以及在上??龅氖准液新砗诒甑?Premier。实际上,盒马的开店思路经历过一些变化。到目前为止,盒马尝试过的店型共有 11 种,除主店型盒马鲜生之外,还有盒马小站、盒马里、盒马菜市、盒马 F2、盒马 Mini 店、盒马集市、盒马邻里、盒马 X 会员、盒马奥莱店、盒马黑标。不难发现,盒马过去的思路是以更多、更细分的店型,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能对抗自己线上业务的增长焦虑,在线下获得更多可能性。然而,在过去几年的经营实践中,以上店型大多没逃过取缔或整合的命运,现在只?:新硐噬?、盒马 mini、盒马 X 会员、盒马奥莱几种主流店型继续在市场上打拼。2019 年以来,盒马一直处在开店,再关店,再整合,再开店的循环中,几乎是先拿新店型试过一段时间,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就会及时止损。例如盒马小站本是前置仓模式,但半年后效果不达预期,马上摇身一变成为盒马 mini。说白了,盒马一系列的做法,还是把能不能赚钱放在*位。大量开店,扩大营运范围,这些都是盒马在 “ 量 ” 上的积累。而在 “ 质 ” 上,今年盒马的打法,就是低价。7 月,盒马启动 “ 移山价 ”,外界理解为对标山姆,其部分和山姆类似的商品都给了 5 折左右的优惠。10 月,盒马正式开始折扣化变革,从线下门店开始,多款商品在线下的价格下调 20%,同时把标准门店的 SKU 数量从 8000 个删减至 5000 个。挑起 “ 价格战 ” 抢市场,盒马延续了互联网企业一贯的商战风格。与此同时,低价战略并不是盒马一味地输血。一方面盒马具有颇高的自有产品比例,成本议价权和定价的弹性空间都比较大,另一方面,一位盒马的供货商向知危编辑部透露,盒马对供货商方面的毛利要求一直很高,且有攀升的趋势。搞钱,搞钱,搞钱,盒马这两年不敢安逸。02 低价路不好走关于暂缓上市的原因,阿里未给出明确答复,不过从盒马的现状来看,有分析人士认为,盒马的市场表现、盈利状况不达预期,市场信心不足等原因,都会掣肘盒马的上市进程。换句话说,盒马没能上市,一定程度上也跟盈利压力有关。官宣暂缓上市计划之后,11 月 22 日盒马召开了 2023 新零供大会,侯毅再次强调折扣战略的重要性,并表示低毛利率会让盒马拥有 “ * ” 的价格竞争力??杉?,当下盒马仍然寄希望于从低价战略攻下市场,单品降价,收缩 SKU,以达到一个平衡。但是,回到根本,在零售行业做低价并不容易。某知名食品品牌的工作人员郭政( 化名 )告诉知危编辑部,他负责的品类已经有近两年时间没跟盒马合作了。“ 最开始是供货的,后面走 TP 商代理运营了,但最近 TP 商那边也慢慢不做了。” 现在,该品牌仅有一个品类还在盒马销售,但据郭政说,还在销售的品类也是最近两年没有直接和盒马合作,“ 现在盒马店内的货是现有的个别下面的供应商手里有的话,就送一点过去。”逐渐停止直接合作,原因之一是盒马对快销品毛利的要求较高。郭政表示,对于他们这样的快销品大厂商来说,其实是达不到盒马期望的毛利的,非标品和盒马自有产品或许还能达到。“ 因为非标品在市场上不会有太多同质化商品竞争,毛利也就高一些。”从郭政所在的品牌来看,盒马的模式显然与具有稳定供货体系和规则的品牌很难磨合,也就是说市场上最知名,最受消费者认可的那一部分品牌,盒马很难谈下价格。而对于一些体量没那么大的品牌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此前有供货商向媒体表示,对于供应商删除哪些 SKU,价格压多少,盒马一向很强势,谈不拢就马上换一家补位。徐琳( 化名 )在上海某食品公司做 PM,公司也给盒马供货,但在她看来,可能不久以后合作关系就要被 “ 停止了 ”。移山价之后,很多同行都收到了压价通知。同时,还有一个隐秘的变化,就是在发布折扣化改革之后,一向强势的盒马又开始向供货商要更细化的成本拆解表。徐琳向知危编辑部解释,一般来说,作为流通商品,无需向卖场提供非常详尽的成本拆解表,最多也就是包含供货价、运输费、合同点数等等信息即可。“ 我们给其他商超供货的时候,在这些信息上没有被挑战的地方。” 但是近期盒马需要他们提供更上游的供应链的成本信息,包括水电煤、设备折旧、员工成本等等。品牌方对此感觉 “ 受到了挑战 ”,因为上游供应链信息算是商业机密,拿到这类信息很容易一比一复制出同类产品。而且,这件事情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假如是作为制造商为盒马代工,那盒马完全可以索要如此精细的成本信息,但对于在市场上流通多年的标品来说,盒马作为渠道商没有理由知道这些,这个做法就相当于问巧乐兹的配方以及用的奶粉来自哪个厂家等。03 下一个山姆?向对手学习“ 盒马目前的任务还是,聚焦主力业态并实现规模化的持续盈利。” 百联咨询创始人、零售电商专家庄帅表示。“ 低价( 性价比 )本就是零售业的核心价值,盒马在性价比方面需要体现其差异化价值才能获得用户的持续认可以及实现规模化盈利,毕竟目前的竞争对手在性价比方面有很强大的优势。”侯毅曾表示,盒马跟山姆、Costco 的竞争,并不是会员店之间的竞争,而是盒马全业态与他们的竞争,因为大家面向的都是中产以上的消费群体。用全业态对抗山姆的会员店模式,盒马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山姆以极强的自有品牌实力著称,自有产品占比超过 30% 。理论上,任何卖场都可以模仿山姆的打法,在充分掌握供应渠道,建立起品牌认知和销售量之后,扩大自有产品的比例。但是,山姆自有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其模式上的特殊性,也就是付费会员制。山姆从一开始服务的就是特定的、经过筛选的中产消费人群,这部分人在进入山姆消费之前,就已经带着对于山姆的品牌认同。而对于其他非会员制的卖场来说,用自有品牌说服消费者,更难。有盒马的多年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 最近发现很多品牌产品都被换成了盒马自营,也就是贴牌产品,品牌产品长期无货,要么就是24小时发货。” 而在各品类类目下,盒马自有产品也是优先靠前显示。有消费者形容,这种感觉就像盒马是另一个世界,外面卖得再好,名声再响的品牌,在盒马里要么就是没有货,要么就是屈于盒马自有产品之下。另外,做自有也是要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铺,这很考验盒马的规模化经营实力。此前,盒马曾表示,希望以合资建厂的方式稳固自有产品的版图,虽然现在盒马已经在自有工厂方面完成了初步尝试,但对于习惯轻运营的盒马来说,未来继续增加合作工厂数量,统筹上下游资源,这需要不少时间和成本。更何况,供应商做代工也要看销量,盒马自有品牌的销量能否稳住并持续上升,这还有待验证。郭政认为,就目前盒马自有品牌的实力来看,盒马更像胖东来,而不是山姆。也就是说,自有产品的家底还没有厚到能为盒马挑起大梁,而仅仅是因为其可进可退的定价,可控的成本,作为盒马完成低价目标的一个辅助。长远来看,盒马的生鲜供应链和即时零售能力、自有品牌开发建设能力都可以成为其优势。“ 暂时不会出现太大的危机,只不过折扣业态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要求很高,规模化经营的压力也更大。” 庄帅分析。依然和山姆对比来看,山姆对供应商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是因为 SKU 更为精简,且单品的采购量足够大?:新硪舱谡庋?,大幅删减 SKU 的下一步,就是把单品的量做上来?:新硐衷谛枰?,是商品和渠道管理上的精细化,也是经营上的规模化?:钜阋苍?,“ 只要规模翻两番,毛利率降一半也是一样的。”如果说盒马的上一个课题是离开温室,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现在的盒马就是正在完成零售行业的必考课题——折扣化。怎么打折,怎么平衡供货商的利益,怎么完成从卖场到品牌的转变,盒马以后依然要绷紧神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知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天科新能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凯辉基金领投
正文 又一个养猪龙头崩了 长期维度看,当前生猪养殖板块的布局机会尚可。不过,中短时间内期待大幅上涨也不太现实。一个是大盘萎靡,β行情不支持。另一个是猪价还将持续萎靡一段时间,拐点什么时候显现不可知。 A股资本市场萎靡不振,生猪养殖板块更是遭遇持续抛售,投资者苦不堪言。行业*的牧原股份从历史最高价的90元一路暴跌至如今的38.58元,跌幅超过50%。且在最至暗时刻的10月,股价更是来到了31元左右的价格。新希望从最高峰的42.2元一路狂泻至如今的9.12元,跌幅超过76%,市值蒸发逾1500亿元。12月1日,新希望股价盘中一度闪崩逼近跌停,收市仍然大跌8.8%,创2019年2月以来*水平。投资者在熬,猪企们也都在熬。今年9月底,新希望董事长刘畅就曾发布全员信表示,近年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国内外形势复杂,原料价格波动频繁,猪价持续低迷,社会库存高企,终端消费疲软,种种外部的被动因素,让公司处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环境”。本轮猪周期下行时间远超过去历史记录,活下去成为了当下最为真实的写照。0111月30日,新希望官宣定增预案,总额度不超过73.5亿元,创下上市25年以来*定增记录。这笔募资主要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升级项目、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项目、偿还银行贷款,额度分别为36.46亿元、15亿元、22亿元?:芟匀?,此举也侧面印证了新希望面临的经营困境,资本市场也用脚投票。今年前三季度,新希望营收1067.5亿元,同比增长6.3%,归母净利润为-38.58亿元。其中,养猪业务亏损扩大至43亿元之巨,而同行的温氏养猪亏损37-40亿元,牧原亏损11亿元。不过,后两者已经在三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温氏盈利1.59亿元,牧原盈利9.37亿元,而新希望则单季度继续亏损8.75亿元。要知道,三季度生猪价格整体呈现上涨态势。6月底,生猪均价为13.95元,7月底为15.3元,8月底为17.46元,9月底为16.34元。牧原亏损幅度最小,是因为养殖成本最有优势。其三季度完全成本已经下降至14.5元/公斤,较一季度整整下降1元/公斤。而新希望三季度为16.3元/公斤,温氏为16.2元/公斤,后两者披露的养殖成本不包括诸多的费用分摊,其真实养殖成本应该要高于披露值。10月,生猪价格持续暴跌,当前最新价格已经回落至14.82元。且按照生猪主力合约2401的指引,到明年1月均价可能逼近14元。这也意味着牧原有可能出现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而新希望则有望出现连续3年的亏损。如此糟糕的现实环境,新希望的财务压力可见一斑。2020-2022及2023Q3,新希望总负债为580.7亿元、862.55亿元、929.6亿元、969.67亿元。同期,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分别为49.2%、53%、64.98%、68%、72.76%。相比同行,新希望资产负债水平要高于温氏和牧原10%左右。截止9月底,新希望短期借款164.5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50.98亿元,流动负债577.61亿元,而账上货币资金115.97亿元,流动性压力比较明显。当前,新希望遭遇困境源于上一波非洲猪瘟带来的产能急速扩张。2020年募资40亿元,2021年发行81.5亿元可转债,均倾注在养猪业务上。2019年出栏量仅仅355万头,2020年就达到了829万头,2021年继续攀升至998万头,2022年更是达到1400万头。今年前10个月,出栏总量已经来到了1453万头,但扩张已经大幅放缓。对于养猪而言,高成本大幅扩张从来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每一轮猪周期,都有大型养猪企业倒下,上一轮有雏鹰农牧,本轮正邦科技也已经走到了破产边缘?:迷?,新希望家底厚,养猪板块营收只占到15%,而大头还是老本行的饲料,占比56%。这部分业务毛利不高,但能够带来很稳健的现金流,支撑公司熬过本轮猪周期理应没有问题。02过去20余年,养猪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大致每个周期4年。具体来看:2006/7—2010/2,上升周期20个月,下跌周期27个月,猪价*5.96元,猪价最高17.45元,*涨幅192%。2010/5—2014/4,上升周期16个月,下降周期31个月,猪价*9.08元,猪价最高19.92元,*涨幅119%。2014/4—2018/5,上升周期26个月,下降周期23个月,猪价*10.01元,猪价最高21.2元,*涨幅112%。从2018年5月开始算,猪周期按照4年历史规律应该在2022年4月前后实现反转,接着应该就是24个月左右的上行期。事实上,2022年4月开始,猪价确实开始狂飙,从月初的12.23元一路飙升至10月下旬的28.32元。短短半年时间,猪价累计上涨131%。但是,从去年10月开始,猪价一路暴跌,到今年7月,猪价仅仅只有14元左右,较高峰累计下跌了50%。去年一年,等来的是一个虚晃一枪的假猪周期。刨除去年几个月大涨外,其余时间猪价均在下跌,且大部分时间均在历史相对较低水平附近。严格意义上说,从2018年年中至今,本轮猪周期已经持续5年半了,远超过去任何一轮周期时间跨度。为什么本轮猪周期跟过去任何一次都不一样?*,非洲猪瘟持续存在,给养猪行业带来巨大扰动。此前产业对高猪价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巨大预期,敢于负债经营。2019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生猪养殖板块累计资本开支高达3662亿元。其中,最为激进的维持了整整一年高猪价的2020年,20家头部上市猪企资本开支达到了惊人的1422亿元,超2012-2018年的总和。前期大量举债,以及养猪持续亏损, 导致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非瘟之前的猪周期中,生猪行业负债率几乎都不超过50%。而今年三季度末,已经攀升至67.9%,为历年最高水平。第二,非洲猪瘟持续冲击,行业养殖成本大幅抬升,且不同经营主体拉开成本差距。2010——2017年,生猪年均安全养殖成本在14元/公斤,且各养殖主体差距都不大,不管“公司+农户”模式,还是“自繁自养”模式均是如此。但非瘟后,养殖成本大幅抬升,除了饲料成本中枢大幅抬升外,主要是疫情防控对于不同养殖模式冲击各不相同。截止今年上半年,养猪完全养殖成本为17元/公斤,且2020-2022年均要高于17元。结构上,牧原将从去年一季度的16元下降至今年年末的14.5元(机构预估),温氏则从17.8元下降至16元左右(口径不同,实际更高一些)。成本大幅抬升,叠加二次育肥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也造成了猪价波动非常剧烈。以上主要因素导致4年猪周期的规律被打破。由于本轮上行周期产能扩张更大,又碰上宏观经济萎靡消费端不振,造成低猪价的时间被大幅拉长。但猪周期不会就此消失。由于前期大肆扩张产能,叠加猪价持续低迷,杠杆下的规模产能负债表迅速恶化,现金流持续失血,信用挤兑在不同规模主体中发生。行业正在大规模去产能之中。未来必然回归供需动态平衡。据多方观点看,本轮猪周期磨底有望在2024年进入尾声,迎来上行反转周期。03对于生猪养殖板块,我们要以周期股的视角去对待。按照过去两轮周期规律,整个板块的拐点一般*于猪价周期拐点6-9个月。而明年大概率将迎来猪价上行周期,那么提前埋伏是有必要的。当前,生猪养殖板块PB为3.11倍,也位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除了博弈猪周期外,该行业仍然有可期待的成长性龙头,比如牧原股份。量上,今年出栏量预估为6500—7100万头,未来1亿头是可期的。价上,牧原养殖成本对标丹麦还有600元一头的差距。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满打满算,成本下降600元,未来达到1亿头出栏量,利润每年将多出600亿元。除此之外,牧原屠宰业务搞得如火如荼,未来也将会是业绩的增长点。并且,当前牧原PB为3.28倍,也位于2014年上市以来低位水平。当前,以沪深300指数为首的大盘成长股持续阴跌了3年,包括生猪养殖板块在内的龙头在内,未来市场风格从中小盘切换回来是大概率事件,也都将驱动生猪龙头实现估值回归。长期维度看,当前生猪养殖板块的布局机会尚可。不过,中短时间内期待大幅上涨也不太现实。一个是大盘萎靡,β行情不支持。另一个是猪价还将持续萎靡一段时间,拐点什么时候显现不可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天价母婴消费,收割「廉价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