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会计实务_会计学习内容详解第四百二十页详情
正文 OpenAI 重金押注的AI芯片 Rain AI 研发的芯片有什么特点呢?该公司又是如何显露头角的?这笔投资揭示了 Altman 和 OpenAI 在芯片领域怎样的布局? OpenAI 的权力之争才刚刚落幕,一场关键交易悄悄浮出了水面。据外媒《连线》(Wired)报道,在 Sam Altman 担任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期间,OpenAI 与 Rain AI 签订了一份价值 5100 万美元的意向书,承诺会在 Rain AI 的芯片上市后购买芯片。Rain AI 是一家 AI 芯片初创公司,旨在大幅降低 AI 算力的成本。通过研发一种模仿人脑的工作方式的 AI 芯片——NPU,从而为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 AI 公司提供「低成本、高能效的硬件」。该公司称,「相比传统的 GPU,NPU 将为 AI 开发者(如 OpenAI)提供潜在的 100 倍计算能力,并在训练方面提供 10,000 倍的能效。」鉴于,OpenAI 一直受困于算力短缺,也就不难理解,它会愿意花费大量资金,来确保自己的 AI 项目所需的芯片供应。Rain AI 研发的芯片有什么特点呢?该公司又是如何显露头角的?这笔投资揭示了 Altman 和 OpenAI 在芯片领域怎样的布局?01「类脑」AI 芯片Rain AI 的核心产品是基于神经拟态(Neuromorphic)技术的「类脑」AI 芯片——NPU。芯片旨在实现低耗、高效地处理信息,从而满足 AI 任务的苛刻计算需求。它模仿了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于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建立在了人工突触相互连接的网络上。这种架构允许 NPU 以并行和分布式的方式处理信息,使其非常适合 AI 应用中的「计算密集型任务」。而且,Rain AI 率先采用了数字内存计算(D-IMC)模式,进一步提升了 AI 处理、数据移动和数据存储的效率。此外,Rain 还为数字内存计算磁贴和软件栈,提供了知识产权(IP)许可机会,该 IP 是专门为要求超低延迟和高能效的设备上的 AI 工作负载而定制的,涵盖了长距离以太网 (Long Reach Ethernet, LRE) 的一系列计算用例,包括智能汽车、智能手表等。针对自家产品,Rain 打出的 solgan 是「重新定义 AI 计算的极限」,并宣传「我们的 AI 加速器在速度、功耗、面积、精度和成本之间实现了创纪录的平衡」。鉴于,Rain 所设计的「类脑」芯片(NPU)承诺具有高效和低耗的运行,这对于克服英伟达、AMD 等公司制造的重型芯片相关的「瓶颈」至关重要。Rain AI 的创始者之一,Gordon Wilson 更是在 LinkedIn 上直言,「NPU 芯片将定义新的 AI 芯片市场,并大幅颠覆现有市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Rain AI 号称自己相比于英伟达的 GPU 有更好的能效,但Rain 的初始芯片,其实是基于谷歌、高通和其他科技公司支持的传统的 RISC-V 开源架构,旨在用于远离数据中心的所谓边缘设备,如手机、无人机、汽车和机器人等。但是,当前的大多数边缘芯片设计,如智能手机采用的芯片,都专注于神经网络的推理阶段。而 Rain 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芯片,既能用于模型和算法的训练,又能用于之后的推理运行。目前,Rain AI 已经推出* AI 平台,可进行 AI 推理和训练,还宣称「类脑」芯片(NPU)将允许 AI 模型,根据周围环境实时定制或微调。对此,Sam Altman 还曾公开表示,「这种神经拟态方法能大幅降低 AI 开发成本,并有望为实现真正的 AGI 提供帮助。」据悉,OpenAI 希望利用这些芯片来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并将自己的模型部署在手机和手表等设备中,那么「类脑」芯片(NPU)更是无疑对 OpenAI 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尽管如此,这些也都只是猜测。目前,OpenAI 将如何使用 Rain 芯片还是不得而知。02与 OpenAI 联系紧密Rain AI 成立于 2017 年,旨在为为未来的 AI 构建「低成本」的计算平台。Rain AI 有三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 Jack Kendall、Gordon Wilson、Juan Claudio Nino,他们在佛罗里达大学大学结识,此外,还聘请了 OpenAI 的软件工程师 Scott Gray 担任公司顾问。目前,Rain AI 约有 40 名员工,包括 AI 算法开发和传统芯片设计方面的专家。Rain AI 的创始人团队|Rain AI有趣的是,Rain AI 的总部也位于旧金山,与 OpenAI 相距不到一英里。公司成立的次年,Rain AI 就在种子轮融资中,获得了 500 万美元的融资,投资者包括知名的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彼时,Altman 正在担任 Y Combinator 的 CEO,同时还以个人名义向 Rain AI 投资了 100 万美元。一年后,OpenAI 通过了这份价值 5100 万美元的芯片购买协约。截至 2022 年 4 月,经历了由沙特阿拉伯附属基金 Prosperity7 Ventures 领投的价值 2500 万美元的一轮融资,Rain 的总融资额达到 3300 万美元,估值也达到了 9000 万美元。今年年初,该公司向潜在投资者「夸炫」其进展,表示预计本月就可以推出「测试」芯片,这将意味着芯片设计已经完成,可以开始制造。Rain AI 还表示最早于明年 10 月可向客户提供*批芯片,甚至向投资者强调,自己已经与谷歌、甲骨文、Meta、微软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进行了高级谈判,以销售系统给它们。但对此,微软拒绝置评,其他公司没有回应置评请求。简而言之,Rain AI 仍处于开发阶段,目前尚不清楚何时才能投入商用。尽管该公司的「类脑」芯片(NPU)技术前景广阔,支持者也备受瞩目,但它仍面临着许多挑战。03Open AI 的野心不管 Altman 投资 Rain AI 这番举动有没有私心在里头,芯片短缺确实是 OpenAI 面临的一大难题。事实上,一年前,ChatGPT 刚刚发布不到一周,Altman 就感觉到计算成本「惨不忍睹」。之后,更是不止一次公开抱怨 AI 芯片的「残酷紧缺」和「令人瞠目」的成本。今年 5 月份,Altman 更是无奈承认,「OpenAI 正在经历严重的算力短缺,许多短期计划都推迟了。」众所周知,OpenAI 利用其主要投资者微软的强大云服务,但由于硬件限制,经常关闭 ChatGPT 的某些功能。对此,Altman 表示,「AI 的进展速度可能取决于新的芯片设计和供应链。」毕竟在当下,算力就是一切。事实上,Altman 本人很早之前就对芯片进行了投资布局。除了 Rain AI,2021 年前后他还参与投资了 Cerabras,就是芯片像盘子一样大,需要两只手捧着的那家 AI 公司。今年初「硅仙人」Jim Keller 与「硅神童」Sam Zeloof 成立的 Atomic Semi(通过简化和缩小半导体工厂和集成电路原型,快速制造价格合理的芯片),Altman 也有关注,OpenAI Startup Fund 还参与了投资。此外,就在 Altman 被 OpenAI 解雇的前几周,还有消息称他正在试图筹集数十亿美元,创办一个新的芯片公司。项目的详情还不得而知,只知道代号为「Tigris」,旨在与英伟达在 AI 芯片领域展开竞争。据悉,为了「Tigris」项目,Altman 曾在中东筹集资金。地点的「巧合」,不禁让人怀疑这个项目和 Rain 是否有什么关联。另外,Altman 还曾与包括芯片设计公司 Arm 在内的半导体高管进行过讨论,商讨如何尽早设计出新的芯片,为 OpenAI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公司降低成本。而且,不止 Altman,OpenAI 也正在寻找更低成本造大模型的可能,从而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除了寻找像 Rain AI 这样的芯片供应商,对外投资之外,OpenAI 前段时间也开始尝试自研芯片,评估潜在收购目标,并招聘硬件相关岗位。图片来源:OpenAI 官网前不久,OpenAI 任命了前谷歌 TPU 的负责人,Richard Ho 为硬件主管,还聘请了不少编译器和内核方面的专家,并且正在招聘「数据中心设施设计专家」。Richard Ho 将领导 OpenAI 的新部门,并且帮助优化合作伙伴的,数据中心网络、机架和建筑。但这些前瞻性的投资布局,还是很难解决眼前的 GPU 短缺的问题,目前,OpenAI 大规模使用的还是英伟达的芯片。据观察,OpenAI 正在动态的调整 ChatGPT 等产品的能力来节省算力。这也就不难理解,有网友最近发现 GPT-4 相比 GPT-3.5 更容易「偷懒」。随着大模型的出现,人们开始关注大型 AI 模型数据中心的耗电情况。Rain 和其他一些芯片初创公司,旨在重新配置数据处理方式,从而减少传输需求,降低功耗。谷歌、微软、AMD、英特尔、亚马逊,以及 Cerabras、Sambanova,Rain 等初创公司相继入局 AI 芯片未来,AI 算力供应的市场是否会有所变化?而 OpenAI 能否摆脱算力受制于人的局面?从芯片超长的周期来看,这些难题还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卖不出去衣服的美特斯邦威把卖房当救命稻草?
正文 Temu、TikTok卷向对方 在时间、空间以及商业模式所构成的三维空间里,一个传统电商平台,一个短视频平台,两条平行直线却已逐渐相交。自说自话的两家公司,终究还是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 一年一度的“黑五”大促已然落幕。据Adobe Analytics的调研数据显示,今年美国“黑五”线上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7.5%到98亿美元,整个假日购物季将达到2218亿美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然而令人吊诡的是,美国老牌头部电商平台的亚马逊,今年的黑五却似乎未能延续往年的爆单盛况。从目前公开的报道来看,今年“黑五”,多数亚马逊卖家未能如预期实现单量增长。对此一个普遍的猜测是由于Temu、TikTokShop以及速卖通等国内出海电商平台的同类大促活动在瓜分亚马逊平台的流量的同时,让消费者产生“折扣疲劳”,导致亚马逊上的同款商品若没有更低的价格,很难吸引消费者购买。这一点从日前Temu、TikTokShop等电商平台及卖家公布的黑五战报似乎也得到了些许印证。Temu最早进入黑五预热期,在活动正式期推出了“最高90%OFF”的折扣,并发放100美元、200美元大额优惠券。据AMZ123报道,截至11月25日,Temu上已有不少卖家成功实现了爆单,甚至部分卖家日出单量高达上千。而TikTok Shop在开启“黑五抢先购”活动的首周,便创下了“美国市场GMV销售额增长155%,订单量增长145%”的业绩,多个小店卖家脱颖而出;在11月14日至11月20日的“黑五”大促期间,TikTok Shop全托管在美国市场的订单量环比增长205%,动销商品数量增长177%?:廖抟晌?,今年“黑五”的主场聚光灯聚焦于中国电商,而作为中国出海电商的“新贵”,Temu和TikTok二者的出海历程却是大相径庭。《新立场》在复盘了二者的商业模式以及出海历程后,发现当初两条平行延展开来的两条直线,在时间、空间以及商业模式所构成的三维空间里,一个传统电商平台,一个短视频平台,两条平行直线却已逐渐相交。自说自话的两家公司,终究还是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01、两条路径之争一开始,这本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站在2022年的节点,或许没人会预想到Temu竟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增速。去年9月,Temu率先在北美上线,并为自己设下一个周年目标:在2023年9月前,至少有一天的北美单日GMV超过SHEIN。由于彼时SHEIN的估值已冲破千亿美金,因此这一目标曾被外界认为颇为激进。但事实证明,拼多多显然低估了低价的能量,据雷锋网的报道,美国人今年5月在Temu上的消费支出,已经高出了SHEIN近20%。SHEIN从上线到今天,耕耘北美十年造就的护城河,已经逐渐被Temu所蚕食。继首站北美一炮而红之后,今年4月21日,Temu飓风又横跨大西洋,21日上线英国站点,仅仅两天后,Temu又同时上线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与西班牙站,席卷欧洲大陆;7月1日,刚站稳欧美市场的Temu回马枪杀至家门口,进军亚洲,首站登陆日本。到了9月份,Temu又上线菲律宾,正式拉开了征讨东南亚的序幕。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东南亚,《新立场》在此将Temu的这一商业路径称之为“城市包围农村”,事实也证明这套低价+社交裂变打法,对于常年咖啡红酒浸润的“洋大人”们同样十分受用。而反观TikTok出海之路则走的是截然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里《新立场》并无意评价两种路径优劣几何。从时间线上来看,TikTok Shop率先于21年2月上线印尼,但仅对本土卖家开放;2022年上半年陆续进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与新加坡,完成东南亚六国布局后,随后才将目光转向美国市场。然而不同于Temu一上线就在北美市场的攻城略地,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进程却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目前东南亚的电商市场是“一超多强”的局面:Shopee独居鳌头,阿里系的Lazada与印尼本土平台Tokopedia、Bukalapak、紧随其后,至于TikTok Shop以及Temu远落后于它们。据Momentum Works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Shopee的GMV为479亿美元,几乎占据东南亚电商市?。?995亿美元)的一半,Lazada则在除印度尼西亚以外的东南亚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二,GMV达到201亿美元;TikTok Shop仅为44亿美元,甚至不敌印尼本土平台Bukalapak。此前新立场在《Temu菲律宾站点开业,电商巨头会师东南亚》中曾提出一个观点:虽然东南亚的市场消费结构同Temu的路线高度契合,但由于这里的低价电商发展心智也更加地成熟,Temu布局东南亚,想要在短的时间内另培用户心智,分走一杯羹似乎并不容易。如此来看,上述猜测套用在TikTok身上,用以解释其在东南亚市场进展缓慢似乎也同样适用。相较而言,Temu之所以能在电商成熟的北美市场撕开一道口子,Temu全托管模式造就的*低价实在是功不可没。区别于往日卖家需要自行组建团队,以完成营销、物流、售后等诸多环节;在Temu的全托管模式下,国内卖家只需要把商品提供给平台,平台会完成后续几乎所有环节的运营工作。对于卖家而言,全托管模式降低了运营店铺的人力成本;对于平台而言,从卖家手中接管运营,不仅可以规避跨境电商充斥的假货问题,同时由于贯通供应商和消费者,平台获得了关键的商品定价权。再加之Temu的线上比价系统,几乎再造一个经济学课本中的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超低的价格随之带来的便是更高的GMV转化率,按照中金的预测,伴随“黑五”和圣诞节的到来,Temu全年的销售额甚至能够达到180亿美元。不过据此前晚点的报道,Temu自己预估2023年全年将完成140亿美元GMV。某种意义上讲,Temu、SHEIN的急速增长,证明了全托管模式这条路径的合理性。就在二者瓜分北美市场之际,TikTok显然感觉到红利期窗口正在关闭的声音。今年上半年,TikTok Shop正式宣布推出全托管运营模式。该模式上线后与美国本土业务的优先级相当,TikTok Shop承担供货之外的几乎所有运营,包括仓储运输,以及营销、交易、物流和售后。至此原本路径迥异的Temu和TikTok Shop,在稳固原有的基本盘后,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目标用户,亦或是在商业布局上,都有了一个实际的交叉点。02、TikTok的今天会是Temu的明天吗?坦白来讲,TikTok Shop的全托管之路一开始并不顺畅,按照此前雷锋网的*报道,在TikTok Shop的招商会上,招商经理们曾信誓旦旦地向供应商承诺,TikTok Shop全托管流量大、回款快、省心省力。但实际供应商对接团队仿佛是仓促组建的,显得十分生疏;后台流程、机制十分不完善;商城的流量也很不稳定,商品销量时高时低、难以捉摸;就算商品卖出去了,回款周期也被拉得很长……甚至很多中小供应商长时间被晾在一边。为了缓解这种颓势,TikTok Shop将搜索部门并入电商部门,不再是一级业务部门,并且全托管业务运营岗中的国家线运营人员也有所变动。截至今年10月,TikTok Shop全托管业务团队规模增至了500人左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业务流程及产品问题,美国站点日均GMV也增至100万美金,预计到今年年底日GMV达500万美金。不过在TikTok Shop和Temu野蛮扩张的同时,也种下了一颗猜忌的种子。作为当下的时代主题,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国家之间博弈的日益升级,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层出不穷。据外媒消息,印尼合作社和中小企业部长Teten已向总统建议,禁止Temu进入该国市场。“它已经进入了几个东盟国家,不过我已经告诉佐科总统,这种东西不应该进入印尼。如果他们进入,中小微企业就无法竞争,如果生产瘫痪,失业率就会增加,购买力就会下降,”Teten如此说道。而在此之前,TikTok Shop已先Temu一步被印尼这一东南亚*电商市场所排斥。虽然已有消息报道,TikTok将投资GoTo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和电商平台Tokopedia,共同开展网上购物服务。但如果TikTok Shop真的不组建新的电商实体,而将筹码全盘押注在与本土平台的合作上,毫无疑问未来TikTok Shop在印尼的发展可能会因为独立性不够而受到极大限制。从这一点来看,未来Temu在印尼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值得打上一个问号。退一步讲,实际上TikTok面临监管问题最严重的并不是东南亚,而是北美和欧洲,这主要是由TikTok的目标用户人群决定的。据互联网怪盗团的统计,TikTok在北美用户群相当年轻,其中包括大量未成年人。截至2021年底,TikTok的美国用户有25%的年龄低于19岁;截至2022年,在13-17岁的美国人当中,TikTok的渗透率高达67%,远高于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这些年轻人在为TikTok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也在制约着其商业化的发展。在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对未成年用户投放广告、推送商品等均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例如,有些国家和地区完全禁止向未成年人用户推送电商服务。这也是TikTok电商在欧美一直温吞前行的重要原因。如果Temu也有大批低于19岁甚至17岁的未成年用户,那它的增长无疑会背上一个大包袱。但好在目前Temu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并且与此同时,美区TikTok Shop在“黑五”期间的火爆,也使得一些东南亚TikTok电商玩家正在积极考虑布局美区。据报道当下为反制TikTok Shop在北美的进攻,Temu正要求物流供应商们按规定比例承接TikTok Shop的订单,可以预见的未来,二者与物流商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期待。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今年黑五空运价格翻番,导致Temu、SHEIN等平台成本剧增。据雷峰网的报道,10月24日,中国到迈阿密包机价格是单价CNY44/KG,然而到了11月23日短短一个月,就涨价到了80,直接翻番。而往年旺季最高点该数据仅为60。而空运物流费的增长,直接影响了Temu、SHEIN、TikTok等跨境业务为主电商平台的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10月Temu的日GMV峰值已达到8000万美金,如此规模必须需要考虑物流因素的制约。为了解决物流问题,Temu一直在积极布局。例如,近期Temu在卖家服务里推出的快速海运业务,或将能缓解航空运输产能紧缺的困境。03、写在最后在中国电商不断侵蚀海外市场份额的今天,从华南城、义乌商贸城任意拉出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都能如数家珍中国电商出海成功的原因:例如资本闪电战、算法推荐商品流、砍一刀式拉新等等。但显然,关键依然在于商品足够低价。这样的低价既来自于中国超大工业体系带来的规模效应,同样也源于平台不断利用规则,降低跨境交易成本,让供应链锤炼出更为低廉的商品。Temu在海外所取得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我国的供应链,可除了销路多了之外,疯狂扩张的Temu、TikTok又给后者带来了什么呢?二十多年来的低价模式至今未变,只不过市场从国内转移到了海外,而且由于成本的上升,制造商到手的钱甚至可能比之前更少了。Temu和Tiktok以及SHEIN或许把更多来自中国的商品卖到了全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立场Pro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最牛天使朋友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