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差旅费如何写会计分录?
正文 十年大浪淘沙,建筑人的残酷物语 起升、回旋……塔机缓缓挥动大臂,把沉重的桥塔钢结构,吊装到固定位置上。 看着手机屏幕上,已投简历500、待面试个位数的招聘页面,露娜任由无所适从的脆弱表情,爬上自己年轻的脸庞。名校建筑学苦读5年的天之骄子,毕业时却迎头撞上行业寒冬,连时代红利的余晖都没有摸到过,就仓惶间沦为了无业游民。若这是一篇职场文,开头越虐,后面“逆袭”越爽。但现实并不是升级流剧本,而是无限虐文模式。经营着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谭鑫,在凛冬将至时,曾努力挣扎,他频繁投标、跑项目,与其它单位合作尝试陌生的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与工程咨询,但效果一般,公司最终在今年年中划上了句号。而这不是个例,也不仅限于建筑设计领域。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数据推算,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158万建筑人,黯然离场。本文的故事里,除了露娜、谭鑫一样失意的建筑设计师,还有炒了十几套房的房产代理和见证无数高楼平地起的机械质检员。他们有的已经全身而退,更多的人依然在挣扎着、迷茫着,等待着一班开往春天的列车。01 当所有人都感知到红利时,往往已在衰退边缘周彬或许会永远记住2012年:那是他入行建筑设计的第4年,薪水跨越式飙涨到年薪20万,他买了人生中的*辆“豪车”大众。原因简单粗暴,那时国内住宅项目需求太大,“以至于开发商对设计没有什么要求,有房间、有东西就行了”,建筑设计行业逐渐进入黄金时代。周彬所在的设计院乘上了这股东风。他记得,那时项目多到根本做不过来,公司很多时候拿到后,会直接外包给私企。而这股风在业内盘旋了三年,于2015年在棚改和货币宽松等政策的扇动下,向地产下游“呼啸而去”。仿佛一夜之间,新手建筑机械检测员张博然发现工作变得饱和起来,“以前一个机器磨一天,现在每天平均下来,要过手4台机器。”化身旋转的陀螺,张博然从一个工地穿梭到另一个工地,见证着一座座“平地起的万丈高楼”,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入职一年,工资从3800涨到了近万。而这仍应付不了层出不穷的项目需求,这一年张博然所在的公司,扩招比例达到30%。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张博然和同事们不约而同起身,如同朝圣般坐早班地铁赶往市内*的车站,再由公司的车载向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当张博然奋力更上一层时,地产销售李弘也正努力攥住这可遇不可求的逆袭机会。“这次的折扣千万别错过了,交钱的时候您来售楼处找我就行。”再次说服一位客户在开盘前来认筹,李弘带着雀跃的兴奋,长呼了一口气。在他看来,只要人能来,生意十有八九就成了,毕竟行情已经好到:开盘之前,有人担心自己买不到房子,把李弘驻点的门面都砸了,“此情此景下,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卖得出去,只需闷头冲刺多劳多得。”极限的一次,他不顾腰椎间盘突出,在房博会展厅的户型图前站了3天,每天12小时不间断讲解,以致于最后直接躺进了医院,但也就此把自己抬上*的位置。之后职场一路向上:半年后火速成为销售经理,工资也从月入4000多,涨到年入近二十五万。2016年农历春节后,已经升任总监的李弘,在开盘操盘手之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炒房客。“老李,我们这里有个楼盘可以抄底,*赚,你快点打钱过来。”电话里,朋友的声音兴奋极了。李弘没有多问,反手就把钱打到朋友账上。16年开始,这样的投资他已经参与了将近十次。五个人凑一套房子的首付,短线投资几个月后就抛售收回,很快就能得到翻倍的回报。赚得最多的一次,投了四万,一个月就拿回来十几万。而张博然们的成功,让数以万计的建筑学子,也想挤上这条康庄大道。2015年,建筑成为了高考热门志愿,以江苏某985大学为例,建筑、城乡规划专业录取分数线分别霸占前二位,碾压了经济学和临床医学。露娜就是在那时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梦中象牙塔的。然而,在她幻想着未来要做一名出人头地的建筑设计师时,业界的风云变幻,也在激烈上演着。02 预支的幸福,倒塌时也会像雪崩一样无可挽回提交图纸的那一刻,一周内通宵了3次的周彬长舒了一口气,恨不得原地进入梦乡睡个三天三夜。20天的项目周期,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终于完成了5栋*13层楼结构设计的初稿,“堪称是在用生命创造奇迹。”但前脚刚提交,后脚就被领导抓去办公室质问,“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纸晚了半天才交?知不知道业主着急要图?”他哑口无言。一切都太快了,2018年开始,他好像被甩上了一辆高速运转的庞大机器。周彬亲身见识到了“甲方爸爸”的疯狂:有时候地都还没拿到,设计院已经把施工图画得差不多了。按照正常流程,身为结构设计师的他,需要先拿到建筑设计师的平面定稿图,一两周后,再根据算好的柱子和钢筋数等结构数据出图,一个住宅项目至少需要三四十天的设计周期。但高周转的模式,不允许这样的“慢工细活”。毕竟企业为支撑高周转加的杠杆,每天都有巨额利息要还,早一天完成项目,也就早一天还利息。由此,项目流程时间线被完全打乱,所有的事情都在同步进行不说,设计周期也被*压缩。“建筑的图还没画完,结构的图纸就要交付。有时候要去图纸审查了,细部构造图纸还来不及完成,只能趁着人家还没审完接着补图。”周彬说道。但疯狂的刹车,也踩得猝不及防。比如,2019年,全国棚改开工量缩水至2018年的一半,房地产也逐渐从过热中冷却,周彬公司的业务量一下子减少了很多。毕业进了一家外资设计院的露娜,发现外企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入职*年,公司只有一个项目??突г局晃辛私ㄖ杓?,露娜的老板大手一挥,“把场地设计、景观设计、运营系统、智慧设计也全给他们做了。”本来只想签一个建筑合同的甲方,最后面前摆上了6份其他业务的合同。毕竟对建筑设计公司来说,有项目才有米下锅。而僧多粥少的时代,连外企都免不了内卷。“老板这个外国人,现在已经被逼得喝惯了白酒。”露娜说,老板办公室现在已经常备茅台,只要业主一声令下,提着酒就去和客户套近乎了。但甲方的满意指数,并不和老板的酒量直接挂钩,公司还是迟迟没有签下新的项目合同,长期空转,一年就亏了1000万。而国内的设计公司,为了争夺市场甚至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俘获业主芳心,周彬公司原本每平米收18-25块的设计费,现在直接腰斩。结果业主还想追求“品质”,找了几家大公司,一听报价直摇头。逼不得已下,周彬的老板又主动提出“一口价”活动——不管甲方要求设计修改多少次都不加价,“一直改到满意为止”。最离谱的一次,周彬的图纸在交付前就已经调整了三次。地下室的桩基已经打好、基础也已经做好,甚至施工都已经开始了,但业主还在要求继续修改,“施工队都开工了,又说要改景观,我结构部分已经算得快要崩溃了,根本算不过来。”随着房地产沉浮的建筑人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在盖房子之外,建筑人也还有一丝喘气的余地。03 在这个行业里,努力也不一定有回报起升、回旋……塔机缓缓挥动大臂,把沉重的桥塔钢结构,吊装到固定位置上。这本是工地上稀松平常的一幕,却让张博然有些感慨。几个月前,他还因为老东家接不到项目被变相裁员,如今已摇身一变成机械租赁公司的二把手,回到了经常往工地跑的日子。他无比庆幸自己早早跳出了泥淖,今年公司的开工项目有60个,明年的储备业务量也很可观,自己再也不用担心有上顿没下顿,年收入也提升到了50万左右。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张博然一样幸运,尤其业务跟房地产紧密挂钩的人,只能在这场大逃杀里苦苦挣扎。随着业主拿地失败,露娜公司施工管理、规划部门、智慧城市几个部门全部被砍,建筑部门也裁掉了一半。她终究未能幸免,成为了公司被裁大军中的一员。并且露娜发现,现在不仅建筑业“顺利转行”成为职业成功的标准,还衍生出了收割建筑人的生意——随意点开一个“建筑转行”的帖子滑到结尾,卖课的最终目的都会暴露无遗。身在国企设计院的周彬饭碗犹在,却也捧得战战兢兢。“你家孩子最近很叛逆,要多关心一下……”面对老师的家访电话,周彬一边看着电脑上的数据,一边“嗯嗯”“不好意思”敷衍几句,就又挂断了电话。明知自己该多尽一份父亲的责任,明知在家里的存在感已经降到极低,但他依然不敢放松工作中那根紧绷的弦。毕竟哪怕他天天加班到凌晨,依然还会被领导在例会上拍桌子质问:“你们的效率太低了,工作做不完,通宵做不就好了吗?”听着领导冠冕堂皇地说出这种话,周彬心中苦涩不已,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李弘也有类似的感觉。跌宕起伏的周期一度是他职业生涯的底色,但这次,他不敢断言是否还能等到柳暗花明那天。如今,限购已经逐步放开,房贷利率一降再降,各种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可无论他如何努力,房子依然卖不动,昨天的*再难抵达了。他跳槽去了上游薪资更高的地产公司当营销总监。*个项目开盘前夕,老板神色凝重地问他:“你能不能保证,开盘以后卖到四十套房子?”李弘知道,老板着急了。但眼下行情,即使是入行13年的他,也没有多少信心。然而他也没有退路可言了,只能咬牙表示:“我保证。”(文中露娜、谭鑫、李弘、周彬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表外表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李斌不妨开倒车
正文 跨境完整并购第一案诞生,MNC「买买买」的风吹到了国内 未来,国内生物科技行业也将进入这一阶段。但站在舞台中央的,必然会是手握攻克疑难杂症核心技术的企业。 2023年,是医药行业的并购大年。据医药魔方统计,截至12月24日,今年医药行业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达到23例。其中,*10例并购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152亿美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757亿美元。如今,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例还在继续增加。12月26日,阿斯利康宣布,以10亿美元首付款、2亿美元潜在付款的方式,收购亘喜生物。完成收购后,亘喜生物将作为阿斯利康全资子公司继续在中国及美国运营。在热闹的并购大潮中,国内药企没有缺席,这也是业界极其关注阿斯利康并购亘喜生物的原因。作为*被MNC完整收购的中国biotech案例,它的出现带来了诸多积极信号。/ 01/行业的真实底色阿斯利康并购亘喜生物,释放出的一个积极信号是:虽然饱受质疑,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底色”并不差。至少,相当一部分企业,具备在全球舞台角逐的实力,且能够获得MNC的认可。亘喜生物之所以被阿斯利康收购,核心原因在于其GC012F CAR-T细胞疗法的亮眼表现。GC012F作为一款BCMA/CD19双靶点自体疗法,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展现了BIC的潜力。在今年ASCO期间,亘喜生物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的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数据显示,GC012F具有响应率高、缓解效果深入且持久等特点。具体来看,在该临床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GC012F总体应答率(ORR)高达93.1%,89.7%为非?:玫牟糠只航猓╒GPR)及更佳的疗效。并且,该疗法在安全性方面也有突出。接受GC012F治疗的r/r MM患者中,只有7%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的CRS,而任何情况的ICANS均没有发生。在GC012F的研究中,均未观察到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这进一步明确了其安全性优势。除了在r/r MM领域,GC012F对多发性骨髓瘤新确诊(NDMM)患者也展现了*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今年的ASH年会上,亘喜生物口头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22例可评估患者的ORR依旧高达100%,sCR率高达95.5%,MRD-率也是高达100%;安全性方面,仅27%患者出现CRS,且均为低级别,未观察到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ICANS或其他神经毒性。突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预示了GC012F具备全线覆盖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也拥有扩展至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红斑狼疮等自免适应症的潜力。与此同时,GC012F还具备可及性高的特点。GC012F基于亘喜生物独有的FasTCAR次日生产自体CAR-T平台研发,只需22-36个小时就能完成生产,且品效一致性高,在生产速度以及质量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也正因此,亘喜生物能够获得阿斯利康的认可,最终双方完成“联姻”。/ 02/市场可能太悲观了除了展示行业真实底色之外,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案例还透露出的信号或许是:市场对于国内生物科技行业,过于悲观了。这一点,亘喜生物二级市场表现以及阿斯利康最终的收购价格,能够充分体现。在资本寒冬今年4月份,亘喜生物股价*跌至1.4美元。随后,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截至12月22日,股价为6.19美元,这与收购价格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协议,此次亘喜生物的交易价格,分为两部分。*,是交易完成时的首付款。届时,亘喜生物将获得普通股每股.00 (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 (ADS) .00)的现金;第二,是达到相关里程碑的额外付款。协议显示,该付款为普通股每股
正文 游戏之后,字节会「焚书」吗? 但问题是,飞书仍需找到高效借力抖音的正确方式。尽管被字节员工广泛使用,但飞书在许多层面上,并没有与抖音形成共振,后者的算法和流量优势难以在飞书平台内发挥效力,双方的配合少之又少。 过去一个月,以PICO裁员、朝夕光年急剧收缩为标志,字节跳动正在大力压缩那些表现不及预期的业务。在字节六大业务板块中,飞书的处境最为微妙。在2021年11月的字节组织架构调整中,飞书成为六大业务部门之一,与抖音和TikTok两大核心板块比肩而立,被赋予远超真实实力的战略地位。两年过后,大力教育和朝夕光年灯火阑珊,飞书的处境也不算理想。飞书上线于2017年11月,一年多后对外部客户开放。字节一度向飞书倾斜大量资源,并为之调配精兵强将。但时至今日,从第三方数据来看,飞书依然是“遥遥落后”的行业第三名。根据市场调研公司QuestMobile的数据,今年4月,阿里旗下的钉钉以1.99亿MAU(月活跃用户)位列国内协同办公平台之首;腾讯的企业微信以1.02亿排名次席。飞书为1200万,大约相当于钉钉的1/16,企业微信的1/9。近一年前,字节最高管理层已经对于飞书做出了“不划算”的判语。在今年初的字节年会上,CEO梁汝波表示,公司对于火山引擎和飞书的研发投入不低于抖音和TikTok,但“从现在来看,ROI(投入产出比)不是很划算。”他同时强调,字节会坚持对企业服务的投入,但也要注意加深认知,更加精益。梁汝波还表示,2023年字节将对主营业务——信息平台和电商加强投入,对于游戏、教育、PICO等新兴业务“要有想象力,保持平常心”。飞书没有被归入新兴业务,但显然也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平台和电商。不到一年,字节面对新兴业务的“平常心”似乎走到尽头,朝夕光年和PICO大缩编。11月底,飞书也传出锁HC(招聘名额)、暂停转岗、管理层调整的小道消息。据字母榜了解,上述传言并不属实。飞书内部员工孙颖透露,近期并未出现团队调整的迹象,各项工作也在正常推进。另有知情人士称,传言提及的新部门flow并非飞书所辖,而是由集团推动设立,并从飞书、抖音等业务单元抽调部分人手。不过,飞书今年以来一直积极求变,最醒目举动之一是试图给协同办公插上AI的翅膀。去年下半年,OpenAI引领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微软把GPT能力整合至Windows“全家桶”。国内互联网大公司争相涌入,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先后亮相,飞书则在4月中旬公布了AI助手“My AI”。不过,直到11月底发布“飞书智能伙伴”,飞书AI能力才算正式落地。根据官方介绍,用户可在飞书内创建“AI同事”,实现提炼会议要点、生成文档表格、分析数据等功能,号称具备内容创作、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业务洞察、流程搭建管理和组织洞察等多种能力。然而,在当前企业办公环境中,AI能力可能并非刚需。多位中小企业负责人向字母榜表示,团队使用飞书、钉钉等软件的高频场景是内外部沟通和文档协作等。倘若需要使用AI,他们要么直接打开ChatGPT,要么基于GPT的API(应用程序接口)进行简单开发,尚未形成调用协同办公平台AI能力的心智和习惯。这或许意味着,对于协同办公平台而言,AI现阶段属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对于飞书而言,AI智能伙伴是“先进企业,先用飞书”理念的又一块拼图,但未必会对飞书的用户量和销售额产生立竿见影的拉动。而在集团层面上,飞书的长期挑战不是不够“先进”,而是怎样与抖音这棵大树形成更有效的共振。飞书面向B端市场,无法照搬抖音在C端形成的打法套路,以中心化推荐算法为核心的流量浇灌缺少用武之地。飞书没能在过去六年间“大力出奇迹”;在字节整个国内板块围绕抖音运转时,它仍在寻找嵌入抖音飞轮的合适方式。01根据公开信息,尽管推出时间不长,但飞书智能伙伴已经在多家企业落地,包括安克创新、元气森林、数米科技等。但字母榜访谈多位公司创始人后发现,许多中小企业对于AI办公助手的需求并不迫切。李伟是一家家用环??萍脊镜拇词既?。他的公司从2020年起使用飞书,在线文档是团队最常用的功能,此外也会使用多维表格、思维导图、流程审批、企业知识库等。随着团队规模扩张,李伟的公司开始使用飞书的付费版本,整个公司约250人,每年需要向飞书支付20余万元的费用。对于飞书此前集成的AI能力,李伟体验后发现,它的使用方法“有点儿反人性”。“它提供了一个AI模板,你需要把常用功能拆解成??楹笫淙肽0?,未来可以反复调用。”另一方面,企业将自己精心设计的prompt(提示词)填充到飞书AI模板,存在一定的泄密风险。“这套prompt是公司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一旦被公开,员工就有可能把它复制给竞争对手。”在AGI技术席卷全球之后,李伟团队开发了一款基于GPT的小工具,整合到飞书里面。这款小工具类似于集成在飞书内部的小程序,能够根据产品描述,调用GPT的API接口,生成适用于电商渠道的营销关键词,帮助网店运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尽管功能简单,但这款小工具已经可以满足李伟的需求。“比如,一款产品有哪些卖点,有哪些家庭使用场景,有哪些优势和记忆点,GPT可以帮我们做很多‘头脑风暴’。又比如,在拍摄产品视频时,可以用GPT想一想脚本、视频结构、镜头运用等。”李伟说。对于一些体量更小的公司而言,协同办公平台的AI应用场景更加狭窄。王涛是一家跨境服务公司的创始人,团队规模约20人,每年为飞书付费版支付数千元。但他和团队主要将飞书当做内部沟通工具;在遇到稍有门槛的需求时,比如翻译文档,他会通过GPT来完成。事实上,普通用户对于AGI的真实需求,可能远没有业界预期的旺盛。今年9月,美国红杉资本在一篇文章中指出,ChatGPT等大模型应用的用户留存率远低于其他应用。以首月用户留存率(新用户注册一个月后仍在使用的比例)为例,YouTube可以做到85%,TikTok为69%,而ChatGPT只有56%,*个月就丢掉了半数新用户。此外,ChatGPT的活跃用户体量也存在水分。根据测算,YouTube日活跃用户在月活跃用户中的占比为64%,TikTok为60%,而ChatGPT仅为14%,用户活跃度远逊于其他应用。国内AI应用同样高开低走。今年8月初,百度发布文心一言APP,首日登顶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免费榜首,但随后快速走低,一度跌至200名开外,10月以来一直在100名左右徘徊,人气下滑十分明显。与倾向于尝鲜的普通人相比,专业人士是AGI的主力用户群,却也并未表现出日常使用AI的迫切。美国《自然杂志》今年调研了全球各地的1659位科学家,近半数受访者认为AI非常有用,但认为AI工具已成为当下必需品的只有4%。02飞书发力AI,除了追赶潮流外,也是在沿着“先进”路线继续前进。但这种“先进”能否为企业主所接受,甚至为之付费,暂时需要打一个问号。作为一款诞生于字节内部的协同办公平台,飞书很早就打出了“先进团队,先用飞书”的口号,试图向外输出字节常年沉淀的工作流程、管理方法和工具组合,特别是公司标志性的OKR体系。与国内绝大多数公司相比,字节的组织无疑是“先进团队”,而飞书也被不少行业领军企业所青睐。在2021年底的一次采访中,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使用飞书的企业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比如小米、理想等;另一类是偏传统行业里追求创新和*的企业,比如华润、物美。两类公司的共同特点是,管理者注重工具的先进性。“所以, 并不是飞书定义了谁是先进团队,而是这些先进的用户们先选择了飞书。”林婵说。然而,如今来看,飞书对于“先进”的推崇和追求是一把双刃剑。过去几年间,飞书自有功能矩阵不断扩充,入驻平台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快速增加,再加上今年以来围绕AI的布局,其服务企业的能力不能说不“先进”。问题是,中国商业社会的参与主体是5000多万家民营公司,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或个体户。他们并不“先进”,企业主也没有换用更先进企业管理软件的想法。张敏是北京一家小型公关公司的老板,曾服务互联网、快消品、医疗等领域的众多客户。她发现,除了阿里和字节外,客户更喜欢使用邮件。“客户需要和我们确认一件事,都是发邮件,从来没有要求使用飞书或钉钉确认。”她曾为阿里提供服务,期间应对方要求使用钉钉进行工作沟通。在结束与阿里的合作后,张敏和团队弃用钉钉,内外沟通回归微信和邮件。“大家更习惯微信沟通,开会使用腾讯会议,需要审批的话就走邮件。此外,有的客户没有安装飞书或钉钉,只能通过微信交流。”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经营的财、物和人三大要素,中小企业主都把“财”和“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人”反而相对次要。与字节等互联网大公司的理念截然不同,大部分人并不会为了让员工用上更好工具而额外投入成本。刘洋此前在一家知名销售管理软件公司工作。他表示,对于绝大部分民企老板而言,财、物、人的重要性依次递减。“飞书、钉钉之类的软件,远没有渗透到‘财’和‘物’的核心层面,主要是管‘人’,而老板对于‘人’并不特别看重。”刘洋说,“如果飞书们想要跨过这条鸿沟,就需要和用友之类的老牌企业管理软件厂商比拼,特别困难。”此外,大企业更换管理软件的迁移成本非常高,但中小企业未必如此,因为他们与这类软件的绑定并不深。“比如钉钉,中小企业主要用的是文档、打卡、线上沟通、审批等功能,有的小公司甚至连审批都不会放进去。”‘这也意味着,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会为协同办公软件付费。“大部分公司只会用免费版本,习惯了之后就很难迈过付费门槛。”刘洋说。飞书的竞争对手已经验证了这一行业特点。2022年9月,钉钉总裁叶军曾向媒体透露,“现在企业用钉钉基本是免费的,真正付费的数量可能1%都不到。”从第三方数据来看,即便免费使用,中小企业对于企业协同软件也并不特别热衷。根据QuestMobile的监测,2022年9月,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的MAU分别为2.2亿、1、1亿和840万;到了今年4月,分别为1.99亿、1.02亿和1200万。钉钉和企业微信略微下滑,或许与企业纷纷取消在家办公、远程协作需求减弱有关;而飞书的MAU虽然增长了360万,但整体用户规模仍然偏少。03在上线AI助手的同时,飞书也在加快推进商业化。“SaaS圈讨论了很多年‘到底做中小企业还是做中大企业’,最后形成共识,能付费的都是中大型客户。”刘洋说。飞书在起步阶段,也把中大型企业作为拓展重点。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飞书的商业化节奏一度出现放缓迹象。2020年初,飞书宣布向全国所有企业和组织免费开放,不限规模、不限使用时长。彼时,钉钉和企业微信也推出了类似政策。当年11月的一场发布会上,飞书CEO谢欣表示,暂不考虑盈利,飞书制定的是未来5~10年的目标。2022年之后,随着企业经营和线下商业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协同办公平台纷纷重启商业化。三大软件付费版本的收费标准为每人每年数百元,用户可以使用更多功能,以及更大的云存储空间等。到了2023年初,飞书将收费标准进一步细化,从以往的按年收费改为按月收费,每人每月50~120元不等。与年费相比,月费模式有助于降低门槛,招揽更多中小企业客户。今年2月,飞书首次对外公布商业化数据,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达 1 亿美元,较 2021 年增长2.7倍。不过,作为字节六大业务部门之一,每年1亿美元的收入,并不能让飞书高枕无忧。根据上半年业绩推算,字节2023年营收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飞书的贡献率只有0.1%左右。此外,企业协同办公市场十分成熟和稳定,无论是飞书还是钉钉、企业微信,在达到一定体量后,很难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未来营收预期也不会太高。从战略层面来看,作为字节的技术底座之一,飞书短期内或许不会步朝夕光年的后尘,被字节战略放弃,今年又拥抱AI、主动贴近集团战略,“求生欲”满满。据《晚点 LatePost》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梁汝波在最近两个月的 OKR 里强调了探索 AI 业务,将调整公司组织以迎合 AI 战略。抖音负责人韩尚佑也在研究如何利用 AI 改造抖音。在此情况下,飞书上线AI助手,即便暂时无法打动企业用户,至少在大方向上与抖音乃至整个字节保持一致。但问题是,飞书仍需找到高效借力抖音的正确方式。尽管被字节员工广泛使用,但飞书在许多层面上,并没有与抖音形成共振,后者的算法和流量优势难以在飞书平台内发挥效力,双方的配合少之又少。而字节今年以来的深层变化是,那些无法借力抖音、也无法反哺抖音的业务,将被逐渐边缘化,甚至像PICO、朝夕光年那样被大幅削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飞书不仅需要拿出更具说服力的表现,更需要证明自身在字节飞轮的战略价值。文中孙颖、李伟、张敏、王涛、刘洋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用户破10亿,支付宝开始直播带货了
.3 (相当于每股ADS .5)。也就是说,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的最高股价为11.5美元,是12月22日收市价格的1.85倍。虽然大药厂手握巨资,但并不会轻易扫货。较低的估值,可能会使生物技术公司在合并或收购方面更具吸引力。去年医药并购市场不及预期,就是因为大药企们的谨慎。但在经历过大起大落的Big Pharma眼中,去年Biotech们现阶段可能还只是估值回归,价格仍有下降空间。如今,阿斯利康等巨头们愿意加大力度以溢价的方式收购上市的biotech们,无疑指向了一点:部分优质的企业已经进入击球区。/ 03/太阳正在重新升起亘喜生物并不会是孤例。当前,在极端的市场环境下,仍会有部分优质的国内biotech处于被错杀状态。这一背景下,在销售额表现、BD或并购等因素的推动下,超跌biotech必然会迎来预期修复周期。而随着亘喜生物们被逐渐挖掘,也必然意味着,市场对于生物科技行业的信心会慢慢回归。届时,国内生物科技行业也将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当然,新一轮的上行周期,也意味着粗旷发展的旧时代,将会告别历史舞台。新时代,市场将会重回理性,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一点,可以参考美国生物科技行业的发展历程。如果说美国Biotech公司的“黄金十年”是由FDA注重创新而引发的“政策”行情,那么2000年之后则是完全由成功Biotech产品带来“价值回归”。经过1992年-1995年的验证后,一批像基因泰克、安进这样具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凭借过硬的研发实力,以及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成功在21世纪迎来了真正的*。美国医药市场,也正是在这些实力出色的biotech们的带领下,在2000年之后迎来了新一波的牛市。未来,国内生物科技行业也将进入这一阶段。但站在舞台中央的,必然会是手握攻克疑难杂症核心技术的企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2023年创投行业五大关键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