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记账凭证的保管期限是多久?
正文 AI芯片公司「鲲云科技」获数亿元C轮融资,普罗资本领投 「鲲云科技」推出的基于CAISA芯片的系列算力产品已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浪潮集团、中控技术、中电科等700多家信息化企业,所交付的算力产品支撑客户在石化、矿山、电力、城市生命线等20多个行业、数千个数字化项目的交付。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28日消息,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云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普罗资本领投,鼎晖百孚、联通旗下联创基金、张科垚坤基金、钟楼金控集团跟投。本轮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下一代可重构数据流CAISA AI芯片的研发和规模落地,构建CAISA芯片在各垂直行业的产业化生态。「鲲云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基于可重构数据流技术路线,研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大算力AI芯片的公司??芍毓故萘骷芄故且恢只诳芍毓沟目占淞庸叵刀ㄒ寮扑愦涡虻募扑慵芄狗绞?。不同于指令集架构基于指令的时间先后执行次序,可重构数据流架构不含指令,通过修改计算单元在空间的连接关系控制计算次序,从而优化指令读写操作带来的冗余。2020年,「鲲云科技」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可重构数据流架构AI芯片CAISA,相比国际同类产品在芯片利用率指标上实现数量级提升,芯片利用率最高可达95.4%。AIGC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算力需求与机遇,AI芯片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与核心动能,重要性日益凸显。「鲲云科技」创始人牛昕宇表示:“提供下一代计算平台,意味着不断迭代CAISA芯片产品线,通过全新的可重构数据流技术路线提升算力性价比与易用性;加速人工智能落地,意味着持续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与生态合作伙伴共赢的生态系统。”目前,「鲲云科技」获得了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芯片项目一等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AIL奖、工信部指导“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鲲云科技」推出的基于CAISA芯片的系列算力产品已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浪潮集团、中控技术、中电科等700多家信息化企业,所交付的算力产品支撑客户在石化、矿山、电力、城市生命线等20多个行业、数千个数字化项目的交付。普罗资本执行事务合伙人徐晨昊表示,”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算力革命一直是普罗长期关注的投资主题,可重构数据流架构是我们认为当下能明显提升算力性价比并解决先进工艺“卡脖子”问题的最优解之一。鲲云科技作为该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产品出色的性能表现与快速的商业化落地成绩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注解。同时,我们也非常认可鲲云在该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公司高效的执行力和砥砺务实的文化。我们相信鲲云将为国内人工智能与AI芯片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积极力量。”鼎晖百孚管理合伙人应伟表示,“鲲云科技从架构侧创新,通过提升芯片利用率改善AI芯片算力性能,并很好地把握了数字经济浪潮的市场机遇。作为国内稀缺的可重构数据流架构AI芯片标的,我们看好鲲云用高性价比方案赋能多元应用场景,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联通旗下联创基金总经理许柏明表示,“算力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硬实力的新体现、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联通作为大数据算力平台的国家队,非常关注算力赛道的生态布局,鲲云科技从底层架构创新的可重构数据流架构技术,在垂直赛道上走出了全新的道路,为当下数字经济发展底层算力支撑提供了新的选择。”烧完2200亿,自动驾驶又行了?
不过,我们也欣然看到腾讯所作出的改变,比如,在此次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透露,一方面继续部署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广告点击率,增加视频号广告收入;另一方面正系统地、一步步地建设视频号直播电商,包括建立强大的运营团队,以确保平台上所提供产品的质量。 作为业界最受关注的科技公司巨头,腾讯一举一动牵动着投资市场的走向。11月15日晚间,腾讯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三季报数据显示,腾讯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46.25亿元,同比增长10.4%;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归母净利润达449.21亿元,同比增长39.3%。前三季度腾讯实现总营收达到了4538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1150亿元,同比增长34%。坦率来说,这是一份相当亮眼的财报,特别是在利润端,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9%。但从增长来看,营收的增速已经连续四个季度稳定在10%出头,利润的超预期更多的是因为成本端的优化:第三季度腾讯收入成本为781.02亿元,较第二季度的783.68亿元下降了2.66亿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较上季度也下降 5%。在腾讯25周年庆上,马化腾在致员工信中写下腾讯新的管理理念:“让状态*的人上场。”腾讯依然是那个最能挣钱的“股王”,但有关增长的故事,还在寻找当中。01 现金牛业务的好与坏一直以来,增值服务是腾讯的现金牛,近两个季度收入占比接近50%。其增值业务包括网络游戏(手游、端游)和社交网络(数字内容、会员订阅等)两大核心。具体来看,腾讯三季度游戏业务表现回暖,整体收入达 460 亿元,同比增长7%;社交网络收入同比增长20%,来到了297亿元,跑赢大盘。如果说第三季度腾讯社交网络收入增长还算可观,那么一直被寄予厚望且是腾讯基本盘的游戏业务,却显得有些疲软,已连续两个季度收入增速仅为个位数,难免让市场对其游戏业务持续“输血”能力感到担忧。今年上半年,游戏行业复苏迹象明显。7月和8月,整体市场同比增长分别为37.49%和46.08%,移动游戏市场增长更快,分别为51.1%、63.7%。而在近期有《命运方舟》、《无畏契约》和《冒险岛:枫之传说》等新游戏发布的情况下,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也只增长了5%到327亿元。事实上,腾讯游戏业务在国内市场滑坡之势也早有迹象,这与国内整个游戏市场愈发焦灼的竞争环境密不可分。一是,国内游戏市场俨然红海一片,游戏种类数不胜数。公开数据显示,从游戏审批数量上来看,2023年前7个月累计获批国产网络游戏共有699个,并有58个进口网络游戏拿到游戏版号,已超过2022年全年。截至9月末,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年已发放游戏版号757个。二是,国内游戏市场竞争格局分散明显,竞争已经白热化。比如,米哈游在今年四月份推出的《崩坏:星穹铁道》,直接和腾讯开发的《合金弹头:觉醒》进行“硬刚”。两相较量下必有一场输赢,虽然腾讯对《合金弹头:觉醒》投入了巨大资源进行大规模宣传,但并没能在市场上激起太大水花,甚至跟《崩坏:星穹铁道》比起来表现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根据Sensor Tower的数据,《崩坏:星穹铁道》在5月和6月直接冲到了国内手游收入榜的前三。而作为国内游戏老牌实力担当网易,除了此前开发的《蛋仔派对》持续升温,刚刚推出的《逆水寒》手游也表现的极为亮眼,跻身全球手游收入排行榜第三名。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掉腾讯在国外游戏市场,以及在细分品类小游戏业务上的过人之处。虽然海外游戏则慢慢走出低基数红利,增速继续放缓至13.7%,但得益于腾讯不断通过重仓海外市场,使得国际市场游戏收入的贡献持续提升。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腾讯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的游戏收入为133亿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5%,排除汇率变动的影响后,增幅为7%。其中《PUBG Mobile》收入回升,《胜利女神:妮姬》、《VALORANT》和《Triple Match 3D》也为收入增长做出了贡献。另外一个惊喜是小游戏。由于三季报没有披露小游戏具体营收数据,但根据中金预测,目前该业务营收规??赡芨叽?00亿元。据悉,小游戏业绩是计入到腾讯社交网络板块的,并且是以分成后的净收入来入账,如若计入到游戏业务板块,腾讯三季度游戏业绩增速可提高4%-6%。在财报中,小程序游戏先后被提及了四次,而且马化腾在财报后电话会上也着重表示,视频号和小游戏等相对较新的服务提供了高利润的收入来源。从这个维度来看,小游戏业务对拉动腾讯业绩增长的分量可见一斑,也能预见的是,接下来的时间,腾讯可能也会向小游戏业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02 视频号崭露头角,未来向何处发展?从“全场的希望”到“让状态*的人上场”,微信在腾讯内部的重要性愈发体现。这不仅仅表现在财报上——腾讯在三季报中表示,广告业务得益于对视频号、移动广告联盟及微信搜索的广告的强劲需求而实现较好增长,其中特别提到视频号功不可没,更体现在微信生态的树大根深上。三季度微信用户继续保持增长,净增900万,达到13.36亿。这有多难得?作为对比,QQ的用户环比减少了1300万。互联网本质是流量生意,微信稳定的流量是支撑微信生态商业化不断加深的基础和底气。过去微信更像是一个13亿人共同的基础设施,但在当下,如何围绕微信生态去做变现显得尤为重要。三季度腾讯首次在财报里提出了泛内循环广告收入的概念,也就是以微信小程序、视频号、公众号和企业微信为落地页的广告,而这部分广告能占到微信广告的一半以上。短视频及其衍生的直播电商显然是经过验证的正确的路。不可否认,腾讯打造视频号的逻辑是明确的,是以构建流量反哺于微信生态各项业务的正向闭环。一方面,微信是汇集腾讯庞大流量池的核心依仗,在流量引领潮水走向下,视频号自然也大受裨益,而有了流量的加持,在基于微信生态内各种创新工具的助力,进而为视频号广告主提升获客效益、加强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提高销售转化率,最终拉动广告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视频号的出现,让用户的注意力产生了改变,以往用户需要打开其他特定的软件才能观看视频,而在微信社群和朋友圈,同时通过视频号的“朋友、热门”机制推荐分发机制下,能够让这庞大的流量池用户看到新内容,也让创作者获得高点赞、打赏等充分激励,最终形成视频号生产与需求方的双向正循环。也正是在此天然优势加持下,视频号盘子迅速铺展开来并持续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视频号是否有足够深的护城河,保护好这片土壤?在我们看来,有以下两点需要解决掉。其一,如何改变“摸着抖快平台过河”模式下,进行更加有深度的创新。不可否认,腾讯视频号在内容和变现模式上一直与抖快平台高度重合。在内容上,视频号前期大量引入抖快等平台上的博主入驻,如今在平台基础生态逐步成型过后,才渐次过渡到原创内容为主。而在变现模式上,视频号更是完全按两者走过的步子发展,先利用搭建的生态筑起深厚的流量池,然后引入直播电商和短视频带货做商业化??杉?,目前视频号的业务模式依然是市场的后来者,高度趋同于同行业竞争者,这说明腾讯还缺乏发现新蓝海业务的能力,仍需要加强视频号创新能力,实现差异化竞争,才能守护主阵地。其二,从用户层面的影响来看,视频号目前还局限于微信接口生态中,毕竟没有几个人会在使用微信时还有大量时间刷短视频。而像抖快平台则不同,其消费路径是符合消费场景逻辑的闭环,往往是有特定需求的人群才会刷短视频,挑选感兴趣的商品,进行下单购买,这才是符合正常消费逻辑的。但视频号则不同,想必很多人跟笔者一样,往往是看微信朋友圈,发现身边朋友有点赞某条视频号内容的醒目显示,才会去刷短视频,这一路径似乎略显尴尬,也意味着用户粘性并不高。一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所在,有第三方研究机构曾公布视频号去年6月的使用时长每天是35分钟。另一份有关视频号流量及商业化的会议纪要显示,2022年8月视频号的日均用户时长是37.2分钟,而到当年底目标时长是40分钟。这与抖快平台几乎都超过了两个小时时长相比,视频号与竞争对手在用户黏性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我们也欣然看到腾讯所作出的改变,比如,在此次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透露,一方面继续部署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广告点击率,增加视频号广告收入;另一方面正系统地、一步步地建设视频号直播电商,包括建立强大的运营团队,以确保平台上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以上两方面努力,能否给视频号带来不一样的变化,也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2023综艺乍暖还寒,「寒潮」源头究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