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怎么写会计分录?
正文 电商行业的2023 随着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微信视频号电商GMV突破千亿,电商行业正开启新一轮洗牌。 年内最后一场电商大促双12已低调落幕。尽管淘宝早早放话取消双12,改为推出“淘宝年终好价节”,但快手、抖音、拼多多、京东等平台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和资源准备这场年终大促。只可惜,这几个平台的投入没能唤起消费者的热情,这几个平台都没有公布最终销售数据,社交平台上几乎没什么热度。静悄悄的双12,是电商行业2023年的缩影。消费市场缓慢复苏,原本充当增长引擎的直播电商争议缠身,声势大不如前。但商业世界永无休战日,新的故事在不断上演。随着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微信视频号电商GMV突破千亿,电商行业正开启新一轮洗牌。大环境越艰难,存量竞争越卷,内部秩序越可能被颠覆。过去这一年发生的种种变化,涌现出的种种新趋势,都将成为未来的一片拼图,值得我们好好总结。1、行业蛰伏:低速增长,垂直电商纷纷倒下从各项增长指标,以及部分头部平台、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表现来看,电商市场近年的处境不算太理想。在疫情阴霾散去、看似万物复苏的2023年,电商行业其实仍处于蛰伏期。一方面,GMV、用户规模、商家规模的增速中规中矩,比*时期有较大差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网上零售总额为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去年同期的4%,低于2021年的18.5%。从细分品类来看,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和家电及音像器材的GMV占比排名前三,但增速差异颇大。其中,日用类和服装类商品的增速分别只有8.5%和9.6%,均低于市场整体增长水平。烟酒、药品、珠宝等品类增速居前,各大平台也在加大相关业务的投入。(图片来自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随着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电商全民创业潮已有熄火迹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务部监测的36家电商平台共有2516.6万家注册店铺,同比仅微增1.8%。创业风险上升,也促使资金、优质人才不断向几个电商重镇聚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61.5%的电商店铺分布于东部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分别只有5.4%和15.6%。对比其他体量较小、起步较晚的市场,中国电商市场的地位仍是无可撼动的。全球第三至第五大电商市场日本、英国、德国,今年的GMV增速预计分别为6.8%、8.3%和7.7%,还比不上已进入饱和状态的中国市场。只能说中国电商行业的黄金十年实在太辉煌了,攒下的家底够厚——但这也放大了从*到蛰伏的落差感。另一方面,不少实力较弱的电商平台已倒在寒冬之中。9月底,鲜花电商平台花加内部邮件遭到曝光,创始人王柯表示团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创始团队和高管已经自掏腰包维持公司运转,王柯本人也负债严重。虽然花加一直否认倒闭、破产等消息,但王柯被下达限消令、订单无法配送、运营基本停摆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花加近期正在努力恢复重启,但失去了用户信任,依然敢去其平台“充值买花”的猛士恐怕不会很多。(图片来自济南时报)其实垂直电商平台的破产潮早在去年便显露苗头,包括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母婴电商平台蜜芽、文玩电商平台天天鉴宝等均没有熬过2022年的寒冬,更不用说还有“生鲜电商*股”每日优鲜的轰然倒塌。2023年,除了垂直电商平台难以为继外,国美、苏宁等曾经寄望于电商转型的传统零售巨头也巨幅收缩,经营状况十分惨淡。在电商行业最火爆那几年,用户的消费欲不断被刺激,热钱源源不断地涌入,垂直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这些平台都面临强劲的“猫拼狗”等头部平台。虎口夺食极为不易,就连昔日垂直电商佼佼者聚美优品、唯品会也已被彻底边缘化。原因无他:电商有极强的平台效应,商家、用户、资本等资源将被头部平台吸纳,强者恒强。如今依然活得好的垂直电商普遍是有较强社区属性和用户黏性的平台,如得物、铁血等。2023年,流量红利进一步衰退,用户纷纷捂紧荷包,资本对投资日益谨慎,根基不稳的平台被淘汰就成了必然。经营不善的平台被清理离场,巨头砍掉了不少鸡肋项目,优胜劣汰在加速。2、格局重塑:拼多多新王登基,阿里京东蓄力反击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无疑是今年电商市场最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截至发稿时,拼多多、阿里巴巴美股市值分别为1919亿和1910亿美元,两者间的市值难分上下,但拼多多的“新王身份”,似乎已被行业默认。回顾拼多多、阿里、京东三巨头今年的表现会发现,权力版图的颠覆在情理之中,这一切早有铺垫和预兆。首先,从股价走势和涨幅来看,拼多多无疑是三巨头中表现*的一个。截至发稿时,拼多多股价年内涨逾77%,最高触及150.66美元。这个涨幅不仅放在中国电商行业,就算放眼全球互联网行业,都是名列前茅。对比之下,阿里巴巴年内股价下跌13.39%,京东的跌幅更是高达50%。资本市场不只是关注眼前的业绩,更期待企业的“明天”,拼多多的潜力和增长势头让其“明天”更值得期待,其股价也获得了更多的溢价,这体现在33.35倍的市盈率上——在三五年前这样的市盈率在互联网行业算后进生,今天则是妥妥的优等生。其次,从财务指标来看,拼多多的营收距离阿里、京东还有差距,但利润已完成对京东的超越,且主要业绩增速傲视群雄。财报显示,拼多多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376.4亿、522.8亿和68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66%和94%;同期的经调整经营利润则分别录得84.6亿、146.1亿和181.3亿元,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远超市场预期。如果再看看三季度高达61%的毛利率和维持在20%以上的净利润率,相信会让阿里、京东更加艳羡。毕竟对比之下,京东的净利润率长期低至个位数,阿里则在10%-15%区间徘徊,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利润增速也差强人意,完全无法和爆发式增长的拼多多相提并论。当然,阿里、京东不会坐看拼多多“新王登基”而毫无触动。马云在拼多多市值超阿里当天就在内网表态,坚信阿里会改、阿里会变;刘强东也内网回复员工帖子时立下军令状,称“京东*不会躺平”。2024年,“猫拼狗”将掀起新一轮大决战。过去一年,阿里、京东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试图模仿、移植拼多多的成功经验,进而完成对后者的反击。雷科技(ID:leitech)在此前的“2023请回答”系列京东年度总结篇中就提到,京东零售今年所有工作,都是围绕低价二字展开,可戳看全文。从上线百亿补贴打响新一轮电商价格战,到打通自营和POP商家体系、实现流量平权,再到内部组织架、高层团队的一系列调整,都是为了重拾价格力,并试图撬走拼多多、阿里的核心用户。阿里*变化则体现在内部组织架构大刀阔斧的变革上:1+6+N新体系下,淘天集团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以甩掉包袱、灵活调用资源,专注自身增长。戴珊在双11发布会上表示,平台要为商家获取*用户规模——这一句话,也基本概括了淘天集团这一年的两项主要工作,即抢商家、抢用户。在阿里启动1+6+N调整后,淘天集团也宣布将产业运营及发展重心分拆为三个行业发展部,将直播、私域、内容、本地零售和价格力定位年内五大关键词。7月,淘天集团还宣布成立KA服务部,旨在扩充卖家阵容。年底,阿里在年底进行了“2023年组织大变革”的关键一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亲任淘天CEO。阿里巴巴股价跳涨,资本市场对这位“新官”表示积极看好。2024年,吴泳铭亲自掌舵的淘天集团会如何改变,外界极其期待。无论是初登王座的拼多多,还是努力收复山河的阿里、京东,都从未“躺平”。一时半会的股价表现不能说明一切,顶多反映出当下的业绩和明天的期待,但谁能活到“后天”,谁能笑到最后,谁也不敢下定论——这市场变化太快了,既然没人能在两三年前想到拼多多会这么快超过阿里,谁又敢说今天看到了电商行业的终局呢?3、群雄混战:抖快红扩张,视频号异军突起刚结束的这一届双12,抖音、快手两大“新电商平台”,成了*主力。淘宝的“年终好价节”在12月9日才开启,抖音商城的“双12好物节”则从12月1日延续至12月12日,活动周期更长、曝光量也更大??焓值摹八?12年终好物节”活动在12月7日至12日之间开展,周期不及抖音那么长,但投入力度毫不含糊。在早前的双12招商大会上,快手宣布推出亿级流量补贴和大牌大补、低价特卖、爆品返场等专项活动,为商家提供专属补贴礼包。抖音这边也不甘示弱,并把更多心思放在拉拢用户上面:推出多种组合优惠券和超值购、秒杀频道,还有满150减20的跨店满减优惠。在淘宝高挂免战牌的情况下,今年双12那可怜的热度,几乎就靠抖、快、红这几个后起之秀撑起。这也是2023年市场的缩影:猫拼狗相对低调,抖、快、红大有成为“主角”的气象,今年三者都向电商业务投入了大量资源,也收获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三家新电商平台的崛起,也让行业混战变得更加激烈。抖快红均是“内容优而电商”,它们在2023年的战略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充分发挥自己在直播、种草、短视频等内容领域的优势,强化“内循环”电商生态闭环。小红书在今年3月宣布调整组织架构,直播被升级为独立部门,获得了和社区部、商业化部一样的地位,也开启了直播电商狂奔之路。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小红书电商订单总额同比暴涨3.8倍,店铺开播场次同比增长7倍,买手、主播规模以及商家数量也都获得十倍以上的增长。抖音继续深耕兴趣电商,头部主播表现稳定,成了年底“东方甄选”风波*的赢家,毕竟不管主播跟机构如何撕扯,用户都要在抖音直播间下单。不过,直播短视频驱动的“兴趣电商”不能满足抖音电商的野心,2023年其发力货架电商,想实现内容+货架场域的飞轮效应。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抖音电商第三届生态大会上就透露,货架场域的GMV占比已超三成,且过去一年以极快速度增长??焓值缟潭ㄏ铝薌MV破万亿的目标,程一笑将电商视为集团最重要的增长点,在品类上可圈可点,其先后加大了对茶酒生鲜、家电家居、药品等品类的投入。今年双11开售前10个小时,快手消电家居产品GMV同比增长459%。此外,快手也在8月上线了“大牌大补”频道,试图引进更多品牌商家,丰富平台商家生态,一改此前以白牌商家为主的状况。相较之下,抖音、快手比小红书实力更雄厚,年内的扩张更积极一些。除了高调的抖快红“三小只”外,今年的电商赛道还有一匹低调的黑马——视频号。据报道,微信视频号电商今年的GMV已超千亿,且腾讯还在加大投入:扩充直播团队规?:鸵敫嘀辈セ?、达人,补充交易、售后保障功能,并调集微信支付团队进行支援。以交易规则、售后保障为例,视频号今年已做出多项调整:升级品牌维权平台、上线先用后付功能、在几场大促活动中下调技术服务费等等。视频号起步虽然不算早,但胜在背靠微信的庞大用户群、内容生态以及独特的社交圈层属性,后劲十足。一直被诟病没有电商基因、缺乏成功经验的腾讯,正指望靠“全场希望”视频号打一场翻身仗,不断为其倾斜资源。关于此,价值研究所(ID:quanwaicaijing)已在2023年度系列盘点有详细分析,欢迎关注查看。抖快红再加上视频号等新玩家,与猫拼狗混战,电商市场依然十分热闹。只不过热闹的另一面,就是内卷。4、直播电商内卷:假货、“二选一”等争议不断抖音、快手、小红书乃至视频号的崛起过程中,直播都是首功之臣。过去几年,直播电商也是行业的一大增长引擎,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致富。从增速来看,直播电商的2023年依然是前途光明的。机构测算,上半年直播电商产业规模为1.99万亿元,预计年底将达到4.5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4%?:嵯蚨员?,电商市场的总体增速即将回落到个位数,传统的货架电商也难再进一步。直播电商的成长,少不了平台的鼎力支持。淘宝、抖音、快手几个老玩家自不必说,京东、拼多多也没有放弃探索直播业务,只是没有押注“网红达人直播”,比如京东采销直播间在双11期间凭借简陋布景和超高性价比的反差走红出圈。大环境向好,给头部主播、MCN机构提供了信心,他们这一年也以各自的方式加速扩张。12月10日,疯狂小杨哥的三只羊集团全球总部举行正式揭幕仪式。这座坐落在合肥高新区、建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的总部大楼,是疯狂小杨哥电商王国的新图腾,是直播电商造富神话的代表作,更是无数电商创业者心中的灯塔。这边疯狂小杨哥在砸钱建总部,那边前抖音顶流交个朋友向资本市场发起进攻,以借壳上市的形式成功登陆A股,总市值接近30亿元。东方甄选也没闲着,上线自营电商APP、推出付费会员业务及文旅产品,试图走出抖音自立门户?:廖抟晌?,直播电商今年仍处于狂热状态。头部主播、MCN机构一路狂奔,平台也在背后提供了火力支援。不过再繁荣的表象,都无法掩盖业内滋生的各种乱象:流量向超级头部直播间集中,中腰部主播薪酬暴跌;大主播频繁出现争议言论/行为,口碑岌岌可危;假货事件层出不穷,直播间打假已成新的流量密码……今年4月,电商主播从年薪千万降至百万的话题登上热搜。据央视财经报道,在直播电商之都杭州,有部分刚入行的新人薪酬缩水至少70%,成熟主播的时薪也降至150-200元,收入减少不止一半。即便是屹立于金字塔顶端的超级头部主播——如李佳琦、辛巴、疯狂小杨哥等人,今年也遇到了不少烦心事。“花西子事件”有多火,相信无需赘述。在双11预售开启之初,李佳琦又陷入了和京东、海氏烤箱的“二选一”罗生门,被扣上价格垄断的帽子。疯狂小杨哥的大徒弟红绿灯的黄则因为带货YSL时被指低俗而遭到中消协点名以及平台禁播,12月6日复播仅仅3分钟便再次遭到封禁,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图片来自微博)直播电商这一系列争议与闹剧,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主播、平台对流量和全网*价的疯狂追逐,甚至已经有些魔怔。主播和平台的焦虑,说到底都是流量闹的。电商行业的根基,就是流量。互联网流量红利不比以往,用户消费更加谨慎更加理性,低价成了刺激消费的法宝,所以头部主播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商家争取更高的让利幅度。但流量费用飙升、转化率下滑,加上头部直播间的坑位费一直居高不下,正不断削弱商家利润,让商家和主播的关系出现裂痕,甚至分道扬镳。“自播”成了直播电商的新趋势,因为商家品牌自播,才能让直播电商摆脱“流量营销工具”的属性,成为商家导购、促销与服务的基础设施。以抖音平台为例,飞瓜数据的统计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站内蓝V认证品牌店铺自播比例一直稳定在50%左右。今年以来,李宁、太平鸟等头部服饰品牌甚至开始尝试24小时不间断开播、建立直播账号矩阵,“自播”卷出新高度。高速增长三年多,直播电商是时候冷静下来审视一下自身的问题了——兴于全网*价,如今又困于全网*价,一切仿佛冥冥中自有安排。5、购物节遇冷:平台如何重塑价格力?从*滑落,同样受困于低价陷阱的不止直播电商,还有各类电商购物节。双12的情况前面已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但即便是规模更大、历史更悠久的618、双11,今年的处境也不甚理想。星图数据显示,今年618传统电商平台GMV同比增长5.4%至6143亿元,直播电商的GMV增速也从前一年的124%暴跌至23%,全网GMV大约为7987亿元。双11各家平台都相当默契,没有发布战报,唯有快手高调宣传其GMV大幅增长。中信证券结合快递收发量、品牌商销售数据等指标,测算出今年双11电商平台GMV总增幅大约在7%-9%之间,京东、天猫大概率只有个位数,拼多多和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平台可能有20%以上的增长,但也是建立在低基数的前提下。雷科技(ID:leitech)观察发现,过去将双11当主战场的手机品牌在今年也较为低调,战报相比往年锐减,。能保持增长确实不容易,但对比起平台投入的资源,这个增速无法令人满意。以618为例,几个头部平台都喊出了“史上*投入力度”、“史诗级的巨大投入”等口号,纷纷提前招商、大肆宣传。据雷科技多次价格力实测,在大促期间平台补贴力度确实诚意满满:京东满299减50,淘宝天猫满300减50,还有全程价保、买贵必赔,比如在《618手机价格战:拼多多价格力已难撼动,京东服务金字招牌仍在》中就有很详细的评测。卷低价,是阿里、京东今年执行得最坚决的任务。从本质上讲,购物节和直播电商遇到的是同一类问题:消费者的满足阈值被提高了,直播间和大促的优惠力度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膨胀的消费降级需求,这些做法让促销变得更复杂,优惠变得更难获取,长期来看有损用户体验与平台生态活力。尤其是在拼多多百亿补贴成为常规活动、低价形象深入民心的前提下,阿里、京东的“史上*投入力度”在对比之下并没有多少威慑力。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在上线百亿补贴之后还曾在内部抽调员工专门负责监测其他平台、同一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确保自家的补贴后价格为全网*。京东、淘宝天猫都想重拾价格力,这条思路并没有错。只是在有限的价格差距中,消费者的感知是迟钝且滞后的,这种贴着拼多多打的战略,只会事倍功半。想扭转局面,平台就得换一种思路。换哪种?马云当年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宏愿,放在今天仍是电商行业的*追求。电商平台可以追求价格力、卷低价,但不能以牺牲商家利益为代价,不能因利益分配矛盾而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让商家充分享受到平台让利的好处,助力商家做大蛋糕、互惠互利,才是长远之计。事实上,今年各大平台对商家的扶持力度已明显增强。京东年初上线了“春晓计划”,今年8月又升级该计划的20多项权益,投入百亿流量、大幅削减商家经营成本;淘天集团则推出了“百万新商造星计划”,不到半年新增了240万家店铺。降低商家准入门槛和经营成本,是鼓励商家提供更高性价比商品和更高质量服务的前提,而且比简单粗暴的平台补贴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拼多多一直被诟病在消费者和商家两个阵营中偏向前者,如果阿里、京东能够在商家这一侧做出差异化、做出优势,未必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6、全场希望:即时零售、跨境电商、AI电商能否闯出一片天?电商市场这一年不只有坏消息,好消息也不少:比如即时零售和跨境电商仍在一路狂奔,AI与电商这对“新CP”正在焕发出些许活力。即时零售的崛起不是从今年开始的,但在今年有了加速趋势。阿里、京东和美团三个即时零售的头部玩家,今年都有一些新变化。美团这边重点耕耘美团闪购、美团买菜两项业务。美团买菜在12月1日正式改名小象超市,弱化生鲜电商的标签,增加了更多日用百货、美妆个护、家电家居商品,向线上商超转型。美团闪购则成为了集团新增长点之一,和更多零售商超、数码3C商家达成合作,不断扩充品类,成为万物均可买的新一代电商平台,大有要做“本地版淘宝”的野心。京东也在努力笼络商家,增加商品供给和延长配送半径。三季度,京东推出了即时零售“幸福三公里”服务和五年行动计划,承诺要在未来5年内帮助200万中小实体门店实现数字化转型。京东利用自身的供应链、技术优势,为门店提供从线上引流、门店运营,到数据分析、售后反馈的全套服务,也想借机和商家深度绑定。阿里旗下拥有多张即时零售王牌。上半年阿里重新整合淘菜菜、淘鲜达两项业务,更名为淘宝买菜。除此外,盒马、饿了么均在各自领域有核心竞争力,但这些团队分属不同业务集团,彼此之间很难形成合力,这是阻碍阿里即时零售更进一步的重要因素。2023年阿里已在重新规划各项业务的路线?:新砀⒅叵呦吕┱?,饿了么将口碑分拆给高德之后专注于外卖、闪送等即时零售场景,淘宝买菜专攻生鲜品类的同城即时零售,业务重叠减少,彼此配合更有默契??缇车缟谈挥盟?,阿里国际、拼多多TEMU、TikTok和超级独角兽SHEIN,构成了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在全球各地疯狂攻城略地。其中,字节和拼多多海外扩张全靠TikTok Shop和Temu两个排头兵,阿里形成了速卖通、Lazada为核心的跨境平台矩阵。光是今年下半年,阿里就向Lazada追加了两轮投资,投资额分别达到8.45亿美元和6.34亿美元。TikTok Shop重点发力北美、东南亚两个市场,在印尼政府宣布禁止社交平台带货之后通过控股当地电商平台Tokopedia光速回归,攻坚决心可见一斑。在海外最风光的,还要数Temu和SHEIN两个平台。高盛在上个月发布的研报显示,Temu月GMV已经稳定在10亿美元,且在多个地区稳居下载榜榜首,成功扮演起拼多多“第二增长曲线”的角色,在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中作出了突出贡献;SHEIN采取了独特的“自营品牌+平台”的双引擎模式,今年前三个季度的下载量超过亚马逊和Temu,且接连收购了多个快时尚品牌、上线代运营服务及转型平台模式,版图不断扩大,品牌力不断增强。据彭博社测算,SHEIN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大幅增长40%至240亿美元,有望超额完成全年增长目标。至于AI+电商这个新玩法,淘宝天猫则是最忠实的拥趸,马云在内网发帖直接提到了“AI电商”这个新概念。阿里不只是说说而已,也在脚踏实地地干。有媒体统计戴珊在双11发布会上一段20分钟的发言,提到了至少20次AI。从淘天集团当前的一系列举措来看,AI对C端用户的影响有限,更多被用于商家这一侧,比如“淘宝问问”智能客服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今年双11期间淘宝天猫还为商家提供了10多个AI工具,可应用于投放效果监测、产品文案生成、售后处理等环节。不过,阿里已将全面拥抱AI大模型写进核心战略里,作为淘天集团新掌门的吴泳铭具备技术+业务的双重背景,同时还执掌阿里集团与阿里云智能集团帅印,2024年他一定会推动淘天集团更快落地AI电商战略,给内卷的电商行业带来出更创新的解法。7、写在最后借助AI工具让商家降本增效,最终还是回归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主题。电商诞生并崛起的初心,还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多、快、好、省的商品与服务。电商行业多年持续进化、行业迎来层出不穷的概念,“多、快、好、省”这样的零售真理从来没有改变。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电商行业尤甚。如今,电商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是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历经千帆,返璞归真,真正做到“视顾客为上帝”的用户为先,真正做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商家赋能,或许才是行业最终的归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价值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网易暴雪要「复合」
正文 2023,VC/PE生存现状 希望在下一个周期来临时,我们回望这一切能够感叹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3年需要一个告别仪式。回望这一年,创投圈发生了很多事情。各地引导基金遍地开花,投资人扛起招商KPI,美元基金远去,人民币基金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AI大模型掀起融资竞赛,958高校创业军团崛起,回购话题被摆上了桌面。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欣喜画面:中东财团排队赶来,VC圈又来一群新鲜面孔。以上种种,构成了我们对于2023年的创投记忆。站在2023年最后一天,我们再次回顾创投圈的那些片段,也许未必全面,但必定足够深刻。1、千亿母基金赶来超级基金群遍地开花,投资人奔赴各地出差,这是开年印象深刻的一幕。彼时,成都面向全国VC/PE伸出橄榄枝——高瓴、鼎晖投资、君联资本、顺为资本、钟鼎资本、CMC资本、正心谷资本、华山资本、东方富海、中科创星、创新工场、松禾资本等等都出现在成都,几乎半个创投圈都来了。与此同时,安徽打响了2023年千亿引导基金第一枪,提出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这是继此前深圳落地的“20+8”产业基金集群后,又一千亿基金群诞生。随后,西安市提出将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浙江推出迭代产业基金3.0版,5支百亿级基金落地;广州2000亿规模的两支母基金正式官宣.....回顾这一年,重庆启动2000亿母基金,江西宣布3000亿基金群,都给创投圈留下深刻印记。如此热闹的一幕幕,背后大多有着相似诉求——全力拼经济,争抢新兴产业。当土地财政时代渐行渐远,产业升级转型成为各地迫在眉睫的任务,如何吸引高质量人才,提供高质量就业机会?答案大多是发展极具科技含量和高产值的新兴产业。而风投机构,则是距离新兴产业最近的一批人。2、招商大潮今年招商有多卷?投资界一篇报道的评论区盛况,历历在目。为了完成招商KPI,有机构开始计划设立首席返投官(chief round-trip investment officer,简称CRO),用于监督返投和招商任务;有的投资机构则成立一个新部门,内部称为“政府资源部”;还有一家头部双币VC开出7万月薪,招聘产业招商总监.....这是以往并不多见的一幕。悄然间,招商渐渐成为投资机构的一项头等大事。年初业内传闻,某家投资机构甚至把招商压力分摊到了企业身上,把迁注册地写到打款协议里面——你不迁注册地,我就不打款。这背后,是中国创投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今天的LP和GP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深刻的变化。”招商资本首席执行官郭健直言,LP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是导致我们行业生态的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直白地说,GP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只是投资能力,而是资源整合能力。3、大模型排队融资2023年创投圈第一个风口,AI大模型。ChatGPT爆火后,开始席卷全球一级市场,于是我们看到——2月13日,王慧文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则AI“求贤令”,打响国产大模型第一枪;紧接着,周伯文、王小川、李开复等一众大佬纷纷宣布带队创业,All in大模型。用投资人的话来说,这极有可能是下一个“iPhone时刻”,没有人愿意成为围观者。于是,AI大模型成为了年度最火融资赛道。这一年,王小川的百川智能宣布完成3亿美元A1轮融资,阿里与腾讯罕见地再次联手,深创投、基石资本、红点中国、卓源资本、顺为资本等知名机构也纷纷参与,创下国内大模型初创企业最快晋升独角兽的记录;还有从清华实验室走出来的智谱AI,宣布今年累计获得超25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君联等多家知名机构;一时间,这条赛道就已经跑出了智谱AI、百川智能、零一万物、Minimax名之梦等一批独角兽。其中,清华系创始人几乎一骑绝尘,同时来自上海交大、中国科大的AI创业者也十分活跃,大家共同缔造了AI江湖热闹一幕。4、985军团崛起投资先投人,学校背景正在成为衡量创始人的标准之一。于是我们看到,今年冒头的创始人呈现鲜明的高校门派。AI圈的清华系已经不用赘述,而放眼机器人圈,北航和哈工大校友各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远在东北的哈工大,一直被誉为“机器人黄埔军校”;至于北航,不止一位投资人曾表示,想要找到高精尖且有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一定要定期去北航报个到。此外,坐落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脚下的中南大学,被誉为中国锂电池行业的“黄埔军校”,这里正在走出一支新能源军团。新能源汽车圈,则是华南理工系撑起半壁江山。用何小鹏的话来说,“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你在校友群里面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给搞定了。”还有上海交大,走出一个自动驾驶创业军团;南开大学,也崛起一支医疗创业军团;电子科大、西工大则藏龙卧虎,正在冒出一大批硬科技创始人。而另一面,高校VC崛起——当科技成果转化大潮席卷,越来越多高??剂諺C圈。正如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理工科大学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投身科创。这是崭新且热闹的一幕:VC开始比拼校友圈,高校VC悄然登上中国创投历史舞台。5、分水岭:红杉资本分拆今年最震撼的事件之一,莫过于全球VC巨头红杉资本宣布分拆。6月,红杉资本突然宣布,将红杉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三地的本土基金彻底分拆,各自完全独立运营,并采用不同品牌开展业务。其中,红杉中国保留中文品牌名,英文品牌名则变成了拼音HongShan。对于18岁的红杉中国来说,这是宣告自己完全独立的第一天,亦是开启新征程的第一步?:焐甲时痉植鸨皇游炙?。三个月后,蓝驰创投也宣布将英文名「BlueRun」变更为「Lanchi Ventures」;几乎同一时间,纪源资本宣布正式独立运营,不再使用GGV这一英文品牌。至此,美元基金独立潮来临。这是历史交汇的一幕,正如一位投资人形容,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在国内的发展就像两条相交的曲线,今年就是交叉点。曾几何时,美元基金远渡重洋而来,在互联网时代投出一个个回报神话。如今,美元基金式微,硬科技成为主旋律,时代的钟摆来到了人民币基金这里。随之而来,圈内有关于美元基金降薪、减员的传闻沸沸扬扬。“以后的薪资体系也准备按人民币基金的标准发放。”我们都在见证历史。如何调整姿势,正在拷问着每一个置身其中的投资人。6、VC圈来了一群新贵将自己的事业做到巅峰,转身成为VC,这是越来越多互联网新贵的选择。今年最生猛的莫过于米哈游。借《崩坏 3》、《原神》等游戏,米哈游席卷海外玩家狂赚外汇,坐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怎么花掉手里的钱?这两年,米哈游的身影密集出现在VC圈,接连投了脑机接口、航空火箭等一众跟游戏毫不相关的项目。用旁人的话来说,米哈游做VC,去投资它所相信的未来。而最为轰动的是5月,香港公司注册处网站显示,张一鸣在香港成立了一家个人投资基金。基金名为Cool River Venture,主要投向是科技相关行业,其中AI技术是重中之重。这意味着,卸任后的张一鸣转身做VC,投身到了星辰大海之中。6月,隐身许久的快手创始人宿华出现在了VC圈。有投资人透露,宿华最近十分活跃,正在频繁看各种项目,还曾参投了王慧文的光年之外,以及一个核聚变项目;更令人意外的是,9月,阿里巴巴二代掌舵者张勇宣布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拿着投资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设立了一支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这标志着张勇正式告别阿里,去做VC了。……不知不觉间,VC似乎成为大佬们的最后一个职业。实现财富自由后,他们开始寻找有望改变世界的技术,通过投资扶持更多创业者,去押注他们所相信的未来。或许,这就是中国新一代创始人的独有浪漫。7、回购条款炸开锅了“今年内部两个岗位最火,法务岗和招商岗。”一句调侃堪称一级市场年度最生动的写照。其中,法务岗对应的便是回购。说起创始人与投资机构之间的回购协议,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但今年以来,情况起了变化——多位投资人不约而同与我们聊起当下回购矛盾;而创业者也纷纷找渠道讲述自己被对赌的遭遇。这件事已经心照不宣地摆上桌面,甚至回购被列为上投决会的硬性条件——如果实控人不愿意签回购,那就不投了。期间,一则回购条款协议被公开,当中触发回购的条款引发了讨论——条款要求实际控制人不得参与潜水、滑雪、跳伞、攀岩等高风险运动,否则投资人有权发起回购。这是一场攸关全行业的信任危机。在行业下行时期,投资人与创始人之间的信任逐渐被打破,双方从互相成就的合作伙伴变得紧张了起来。而追其根本,是各方对“契约精神”共识的错位。越是艰难的时期,从业者越需要遵守行业规则,等待我们的,或许是一个漫长的信任修复期。8、香港,拼了2023年,香港迫切心情溢于言表——“招商引资”时代拉开序幕。而担此重任的便是被誉为港版“淡马锡”——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KIC)。成立之初,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被赋予重大使命——管理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22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基金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其中,“共同投资基金”是香港借鉴内地引导基金模式,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香港立下目标,整体引进企业目标为1100家左右,包括龙头企业和科创企业。一手抢产业,一手抢人才。香港已向内地12所大学毕业生开放“落户”——根据规定,申请香港永久身份证条件之一是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内地累计有12所大学满足,分别为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中大、南大、华科、上武大、西安交大及哈工大。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今年11月,“香港财富传承学院”成立,并委任新世界集团郑志刚为董事局主席。这背后,我们看到香港正在向全球伸出橄榄枝,掀起家族办公室赴港设立潮。凡此种种,香港轰轰烈烈拼起了招商。这也是当下全国各地招商大潮最生动的一缕写照。9、中东财团排队来了“听说中东多个主权基金都要来中国设Office。”年初,这样的传闻在一级市场密集流传起来。如今,传闻渐渐变为现实。最先引发轰动的,是今年9月正式亮相的穆巴达拉中国办公室。投资界了解到,该办公室坐落于朝阳区正大中心北塔,处于北京CBD核心区域。目前穆巴达拉驻北京的团队约10人,负责中国的直接投资和基金投资。作为阿联酋第三大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最新管理规模超过2760亿美元。随后,沙特投资部(MISA)副部长也透露,有意在大湾区开设办事处,以加强在中国南部的影响力,从而支持“沙特2030愿景”;还有阿联酋G42 Expansion Fund,今年已马不停蹄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也透露一个重要信息:PIF计划在中国内地增设办公室。当然,最震撼的一幕还是中东土豪爆买——数据显示,在A股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中,8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都出现了主权财富基金的身影;仅一个多月时间内,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就豪掷总额超1000亿元人民币在华投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熟悉的企业名字背后出现了中东财团的身影。正如一位投资人感叹:“美元基金落幕,石油基金冉冉升起。”中东基金与中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10、超级PE在上海有人向左,有人向右。12月初,投资界获悉,全球PE之王——黑石在上海的办公室进一步扩充,今年8月在中基协完成注册登记的“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已落地上海兴业中心一座39层,团队浮出水面。这并不是个例。今年10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会见KKR集团全球合伙人、亚太区执行主席路明一行。会面中,周小全表示,热烈欢迎KKR在沪设立人民币平台,参与国内市场投资和申请上海QFLP试点业务。同一个月,淡马锡旗下True Light Capital(淡明资本)宣布第一支基金True Light Fund I已经完成募集工作,基金规模33亿美元,投向大中华区。这是淡明资本的首次正式亮相。淡明资本透露目前在全球有且只有两个办公室——一是新加坡总部,二是位于上海的办事处,静安嘉里中心。如此一幕幕,无不透露着上海的决心——建设全球资管中心。根据规划,上海力争到2025年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而站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这一切似乎有着更多特殊意义。正如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年初留下一句:The next China is China.结语2023远去。纵观这一年,我们提到创投行业最多的主题大概就是“适者生存”。放在历史的长河里来看,当下中国创投行业也许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期,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交替转换,募投管退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新变化,如何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VC是一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希望在下一个周期来临时,我们回望这一切能够感叹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文静,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90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锂电新星、幕后大佬与超级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