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会计专业需要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吗?
正文 股价下跌后,短剧成了快手的新作业 再谈快手,被“老铁文化”深度绑定的快手一直以来都很难摆脱“土味”“下沉”标签。但说到短剧时,快手娱乐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曾提出希望重塑短剧内容营销新价值。 2023年最后一个月,快手悄悄在短剧行业里再下一棋。近日,快手上线了一款独立短剧APP喜番,涵盖多种题材类型。另外还有消息称,快手拟于近期切断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的商业推广和投放,专注基于快手小程序和快手内部链路的原生微短剧生态和商业链路。多管齐下,不难看出快手瞄准短剧背后的巨量市场的决心。另一边,国家广电总局在11月15日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专项短剧治理工作,短剧行业的无序扩张暂告一段落。那么此时,快手的喜番、字节跳动的红果短剧会在自身流量池的供给下,跑得多远呢?01 喜番上线,会是追鸭2.0吗?快手入局微短剧内容赛道已久,2019,推出过快手小剧场。2020年,针对微短剧行业创作者的分账政策“快手星芒计划”出台。2022年,快手再次推出“剧星计划”。四年时间,快手搭慢慢建起了短剧生态和用户土壤。但要说推出独立短剧APP,快手并不算抢先。就说同一短视频赛道的抖音,就在半年前推出了红果短剧APP,近期又正式更名为番茄短剧;中广电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河马剧场一度超过抖音登顶国内IOS应用榜;还有影视公司九州文化推出的星芽短剧,浙江德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蚂蚁看看……国家队和互联网大厂都来了,一起分食短剧这块蛋糕??焓值淖孕旁谀睦??快手娱乐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透露,快手短剧当前的日活用户数已超 2.6 亿,平台超过一半的观众有追剧习惯。不仅如此,快手短剧创作者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到 2023 上半年,快手短剧的创作者规模已经超过 13 万人,其中粉丝量超过 100w+ 的已经有 2786 人。喜番APP目前内容较少有了内容和受众,下一步就是做行业、做生态,喜番的上线,就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不过据锌刻度观察发现,喜番APP目前仅能通过应用宝和小米商城下载,软件呈现出的功能也十分有限。界面上,首页是推荐的各类短剧,分类包含甜宠、逆袭、热血、脑洞、复仇、家庭、乡村、古风、年代、穿越等,还可以选择男频或女频,以及不同集数的短剧。再看字节跳动的红果短剧,上线一段时间后,软件内已经有了包含短剧、电影、听书、小说、漫画等类型在内的各种内容。另外,红果短剧区别于喜番的玩法是新增了用户福利,无论是签到还是连续观看短剧,都有机会提现。玩法简单,但这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拉新手段之一,有消息称红果短剧DAU已经能够达到500万左右。目前还无法猜测喜番会发展成快手的怎样一块新领地,只是从当下展示的内容上看,似乎与快手2019年孵化出的竖屏短剧APP“追鸭”相比,也只是一次轻微迭代。如果快手想通过喜番来搭建起自己的短剧生态,恐怕还要拿出更多真东西。02 股价缩水,短剧是急需讲好的新故事快手眼下快马加鞭地在短剧赛道布局,与其身处的情形有关。根据2023年三季度财报,快手实现了营收和盈利的双增,这意味着快手今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取得了盈利。只是,这并不代表快手过着高枕无忧的日子。截至12月7日,快手股价为54.15港元,从年初到现在,跌幅超过20%,如果与115港元的发行价相比更是严重缩水。哪怕是连续的盈利也没能提振股价,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事??焓止杉墼诓票ㄖ锌梢钥闯?,快手营收的三驾马车正在产生地位变化,曾被高度依赖的直播业务渐渐退下来,广告服务贡献了超五成的营收,电商及其他服务则实现了36.6%的增长。再加上研发费用、营销费率、一般管理费用的下降,降本增效为快手带来了一份漂亮的财报。不过资本市场要看的不仅仅是这样战略性的成果,而是需要快手继续给出未来持续增长的方案。正在爆发的短剧,成为了快手递交上来的新作业??焓衷?023 年暑期档共上线 85 部星芒计划短剧,播放量破亿的短剧数量也达到了 21 部,内容涵盖古风、青春、都市和家庭多种题材。2023 年第三季度,星芒计划短剧招商收入环比提升超 10 倍。商机的另一面是市场狂奔的无序。11 月 15 日上午,广电总局宣布将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此次管理举措共涉及七个方面,其中重点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 APP 和 " 小程序 " 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细则还要求加大违规网络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既然想把短剧打造成一张新名片,快手自然也明白把规则和监管放在前面的重要性。于是,快手在不久之后也发布公告称“根据社区规则,共下架违规微短剧10余部,并上报网络微短剧‘黑名单’,同时对发布违规内容的12个账号根据违规程度分别予以相应惩罚”。或许是基于以往运营短视频、直播的经验,这一次,快手面对正在经历爆发期的短句市场,显得格外慎重。毕竟,如果要让擅于逐利的资本相信快手的决策,那么入局短剧赛道则不是浅尝辄止,拿到短暂的收益那么简单。03 这一次,快手想要换人设?日入千万的造富神话在短剧行业里已经不足为奇,拍摄时间一周,成本十几万的短剧也许能带来上千万的利润。由于投身于短剧的团队越来越多,如今连横店都被调侃已经成为了“竖店”。不久前,艾媒咨询发布了《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在市场规模方面,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微短剧发行量达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总和的2倍。尽管市场前景广阔,头热入局的企业、平台一个接一个,但从目前看来,短剧并不像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反而更像是金融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从官方的监管力度也能看出短剧行业整体仍然需要向着高质量发展,不过投流是这场游戏里更为关键的打法,因此与其说它是创作竞赛,倒不如说它是场流量生意。上线时间更长的红果短剧则玩法更多结合前文所说,短剧于快手、于抖音的意义显然不是短期的广告收益那么简单。比如抖音搭建电商系统之前,就先和电商平台合作,搭建本地生活业务之前,就先和本地生活平台合作,再看短剧行业,红果短剧未来也不会仅仅满足于流量带来了广告收益。以免费的模式,复制番茄小说的进攻路线,或许是背后的目的之一。再谈快手,被“老铁文化”深度绑定的快手一直以来都很难摆脱“土味”“下沉”标签。但说到短剧时,快手娱乐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曾提出希望重塑短剧内容营销新价值。如果说这个价值不是单纯的收益,那么快手是否想通过短剧这片新战场,重塑人设,拿到一份新剧本,以便在品牌输出和海外竞争时得到更正向的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锌刻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王健林再度「断臂求生」?
正文 岭南小城卖果皮,一年产值百亿 点柑成金,是属于新会独特的产业奇迹,更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命脉,不应成为被炒客利用的人性生意。 在老广们眼里,最豪横的食材不一定是海燕鲍翅,但一定是陈年老皮。广东嫁娶,陈皮作为“*嫁妆”的排场,甚至盖过黄金。其中的硬通货当属“新会陈皮”,新会这个岭南小城,也依靠陈皮经济突出重围。2010年,新会陈皮产业产值不到1亿元,2016年则就突破50亿元,2022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高达190亿元。其影响力也一路飙升,《2022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报告》榜单上,新会陈皮在上千个入围品牌中脱颖而出,位居“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单之首。地位高过人参,叫价贵过黄金,人们为何钟情这张皮?柑橘飘香作为广东三宝之首,新会的陈皮早在百年前就被作为主要产物之一广泛种植,因其药用价值独特,产量又稀缺,因而价格长年盘踞高位。“陈皮价贵”的认知之所以深入人心,源自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陈皮甚至充当过“货币”的角色。上世纪中叶时期,每逢冬至前后,商贩们收购陈皮,用钱还换不得,得用片糖、食用油、日用品等,数量对应陈皮的年份及品质,与种植户们交易柑皮。“柑皮换糖”的方式,在种植户间广为流传。按照彼时市价,需要五六两的片糖,才能换得一两柑皮,价格波动时,甚至需要一斤多的糖,一斤品质上乘的柑皮,最多可以换来6斤食用油,需求高峰还能够换上110担的稻谷。因为新会最初的柑橘种植十分杂乱,且不说没有规模,甚至没有规律可言。产量全靠农户自家散种,每家用的种子都不一样,每家种植方式也不一样。而柑橘是一种生长非常敏感的作物,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各家用自己的方法种橘,导致生产出的每批柑橘都收成随机且不尽相同,直接影响到陈皮的产出量与品质。上世纪60年代,为了将靠天吃饭的产业稳定化,新会政府开始对柑橘原果进行品种选育,培育出了“大洞05"等优良的单枝新会柑,为新会如今陈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品种基础?:罄捶晟细母锟?,乡村经济改革也随之展开,农村开始实施分田到户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新会县为此在信用社专门设立了"柑橘款”,用于刺激柑橘的规模化种植,1980年至1989年短短十年间,新会柑的种植面积就从1.6万亩猛增到近14万亩,新会的种柑户成了第 一批富起来的群体。就在新会依靠陈皮产业蒸蒸日上之时,毁灭性的打击突然降临。由于制作陈皮实在挣钱,农户对柑树数量需求迫切,为求增量,胡乱育苗的情况极为普遍,而又因种植的速度过快,导致了市场波动,柑果囤积后价格下跌,柑贱伤农又引得柑园弃管的现象逐渐严重,劣质柑苗泛滥新会,最终引起了“黄龙病”的爆发。一种柑橘属的传染性植物病,使得新会的柑橘园大片树死园毁,原本庞大的新会陈皮产业近乎遭遇灭顶之灾,整个新会的核心产区甚至找不出一株可以繁殖的好树来。1996年时,新会柑种的植面积骤减到只有0.07多万亩,这个时期的好陈皮,才是真正被捧到了比黄金还贵。直至2003年,新会才开始逐年恢复柑橘的种植面积,沉寂多年的陈皮产业得以重新延续。新会陈皮被再次拉动产量的重要原因,来自柑普茶的热销。2011年前后,随着柑普茶(小青柑、大红柑等)作为茶叶市场上的一个细分领域突然蹿红,带动了新会陈皮进入全国视野,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新会陈皮的年产值就翻了三倍,也让大家认识到了一张小小的橘皮干也能卖出天价的夸张。价贵多李鬼一个乍然成长的百亿产业,加之技术性不高,分羹者自然鱼贯而入,鱼多了,水就浑。消费者认知里,陈皮之所以叫陈皮,自然是时间越长越好,时间长,成了大众心中最重要的指标。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现今市面上的陈皮产品,最常被冠的关键词就是“30年老陈皮”,因消费者只知道30年前的陈皮珍贵,却不清楚为什么贵。实际上往前倒推三十年,正逢新会柑橘染病减产,所以才珍贵,但以当时年产陈皮的体量,再减去多年间的销售数量、库存损耗,是根本支撑不起如今消费需求之下的市场的。真正的30年老陈皮,早已凤毛麟角。且新会陈皮每年的上市时间固定,以广东地带为主要销售地,加上珠三角周边城市和外地客商的长期稳定收购以及本土陈皮企业的收购,基本都是集中销售,好处便是,每年新会流出去的陈皮数量基本是有??裳?。但自从陈皮生意火爆之后,尤其电商平台上各种年份的新会老陈皮却源源不断,甚至有越卖越多之势。事出反常必有妖,不懂行的普通消费者所买到的,不是工艺皮,就是外地柑所制作的陈皮。按照正常流程,新会陈皮需要三年及以上的自然陈化才能称为可以入药的正经陈皮,而工艺皮可以通过某些工艺人为做旧。新皮“工艺”一段时间,就可以看起来像10年以上的老陈皮模样。而且陈皮的热销把新会的柑橘价格越抬越高,2009年时鲜果的价格只有1.5元/斤,到了2011年就达4元/斤左右,2019年时新会的柑橘鲜果已经涨到了10元一斤,而一百斤的鲜果只能出4-5斤陈皮,又反过来导致陈皮的价格大涨。但新会的大红柑虽以新会为原产地,但在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也有种植,同样的品种,价钱跟新会种植的比却打到了地板价。新会水果市场的广西柑橘,批发价甚至可以低到1元一斤。前文提到,柑橘是非常敏感的植物,在其他地方所种植出来的柑橘原果,虽跟在新会种植的果子相比,非专业人士仅靠肉眼几乎不能分辨,制成陈皮之后则更加分辨不出,但由于种植环节不同,在味道上却是天差地别。新会原果所制的陈皮,时间越久越清香,而广西原果制出的皮却是越陈越苦。但实际上,把外地果子拉到新会陈化,已经是默认操作,毕竟新会核心产区的数量有限,买得越多,反倒价格越贵。而“多出来的”这些老陈皮,果子是在新会批发的,陈化也是在新会制作的,发货也是从新会发出的,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只可惜电商平台没有买前试吃服务罢。其实早在2012 年,新会区政府就制定了《“新会陈皮”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凡生产经营并使用“新会陈皮”作为产品名称者,必须先向新会陈皮协会提出入会申请,审核批准后才能与协会签订《“新会陈皮”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从而购买证明商标标识,后续才能经营销售正经的“新会陈皮”。根据去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新会陈皮协会的会员在360人左右,而仅在天眼查上所能查询到的与“新会陈皮”相关的企业,就高达7765家。按此比例计算,李鬼的数量远远多多李逵,不懂行的消费者在盲选中一次买对的几率还不到1/200,新会陈皮的水,远比想象中的深。投资陈皮多成“接盘侠”但凡价格跟时间挂钩的东西,都容易被用来炒作,比如“82年的拉菲”、飞天茅台等,陈皮也不例外。自打陈皮随着柑普茶进入全国视野之后,有关陈皮的拍卖就开始多了起来,价格被不断对敲拉高,且动辄全部完拍,舆论十足。2013年,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上,一份自称73年历史的老陈皮,被买家以100克12.5万的天价拍下;2018年,三块60年的老陈皮,拍出5万的价格;2020年,55年老陈皮,排到200万一斤,比黄金还贵上十倍不止。这些拍卖活动成功制造出了价格幻想和珍贵概念,拍出天价后就打开了陈皮价格的上涨限制。于此同时,大量有关陈皮投资的信息被搬进公众视野,尤其年初是《狂飙》热播期间,因带动了陈皮销量,不少博主开始在公众平台结合狂飙剧情大谈陈皮的收藏价值,为陈皮的炒作造势。今年第 一季度,原本属于淡季的陈皮,销量因此暴涨,有些地方甚至一度脱销,然后开始上演不断涨价后突然跌落谷底的剧情。大多数陈皮投资者的入场,都是因为看到价格快速上涨才跟进的。而实际上,价格的涨跌早就被囤积陈皮的炒家操控,炒家先放20%的货量进入市场,再用“买家”的身份以高价回收,制造涨价与缺货的假象。通过控制放货间隔与数量,循环数次,陈皮的价格流向终端市场的环节中便一轮轮被加升,从而吸引更多的散户追加资金跟进。当陈皮价的价格涨到炒家觉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便立马抛盘走人,各级炒家轮流收钱退场,只留下蒙在鼓里的三级市场投资者成了接盘侠。炒到了后期,陈皮甚至被期货化,产品还未上市,炒家就开始炒作订单,用订单代替实物,用同样的操盘方式,最后一地鸡毛。有关陈皮投资的诉讼,近年来在裁判文书网上数不胜数。虽然“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说法深入人心,但陈皮投资到底与黄金、基金、股票等不同,既缺乏第三方机构的有效监管和约束机制,也没有硬通性。点柑成金,是属于新会独特的产业奇迹,更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命脉,不应成为被炒客利用的人性生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氪新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名创优品,抄了全球经济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