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浙江省税务局关于落实《个人保护法》相关工作
正文 字节跳动游戏梦醒 过去十年,字节凭借头条和抖音两个爆款产品在大厂林立的互联网江湖迅速崛起,成为最受欢迎的国民级应用,在那个风口频出、万众创业的时代,字节还大肆布局了教育、游戏等众多赛道,试图改写更多行业。 尽管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已经超过了腾讯,但字节跳动依然进入了一个业务收敛聚焦期。年初,字节CEO梁汝波定下了“聚焦”和“务实”的发展目标,这种基调暗示了新业务将由扩张转为收缩。本月初,字节先是对VR业务PICO进行裁员,如今又轮到了游戏业务。11月27日,华尔街见闻获悉,字节跳动旗下游戏业务朝夕光年,将进行大规模业务收缩,未来会更加聚焦部分创新型游戏及相关技术的探索。这意味着,字节的游戏布局暂告一段落了。接连在两个新业务上失利,字节所信奉的“大力出奇迹”在社交和电商之外的领域表现失灵,也说明没有哪个巨头可以通吃所有业务。拉长时间来看,互联网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哪怕是“新皇”字节,也没有能力再猛烧钱了。张一鸣对此表现淡然。他把精力集中到了抖音电商以及海外的TikTok上。今年上半年,字节实现540亿美元营收,远超腾讯,逼近Meta。作为中国全球化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字节果断迈向新的未来。01 收缩传闻的靴子终于落地。11月27日,朝夕光年首次公开回应此前的裁员传闻,明确表示会有业务方向和组织调整,游戏业务将迎来大规模收缩。一位接近朝夕光年《晶核》项目的人士透露,项目组负责人在当天已明确,该游戏即将出售,而其它字节自研游戏的团队也遭到裁撤。字节内部人士称,对已上线且表现良好的游戏,会在保证运营的情况下寻求剥离,对还未上线的项目,除少量创新项目及相关技术项目外,均会关停。也就是说,即便是已经推向市场的产品,也会走向被放弃的命运,字节收缩力度之大可见一斑。有游戏业内人士感叹,尽管大家一直不看好字节跳动做游戏,但完全放弃也没有想到,太激进了。一位大厂游戏策划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其实今年字节上了两个不错的游戏,一个是《晶核》,一个是《星球:重启》,但整体表现差强人意,盈利前景不乐观。“字节对游戏投入很大,但产出一般。”实际上,字节对游戏的收缩早有迹象。去年三季度,朝夕光年就进行了大范围的项目裁撤,其中,上海101工作室解散,其余工作室也有项目进行裁撤。就在上周,市场消息称,字节意欲出售旗下游戏公司沐瞳科技。接近字节跳动的人士透露,收缩决策由游戏业务负责人严授和梁汝波反复讨论很久。梁汝波认为,虽然游戏业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过去几年字节游戏追求“大而全”,项目不聚焦,资源分散,应该把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更基础、更创新、更有想象力的项目。相较于一路高歌猛进的布局,字节游戏折戟,不免让人感叹商场成败瞬息万变。四年前,字节成立朝夕光年,大举布局游戏研发与发行业务,并陆续收购了二十余家游戏相关公司,其中,较知名的包括上海墨鹍、沐瞳科技、有爱互娱等。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至2022年,字节在游戏领域的投资约为300亿元。字节在游戏圈高薪招揽大量人才,包括前新浪游戏事业部副总经理俞佳、前*世界高级总监王奎武、盘古工作室原总监胡天磊等,并成立多个工作室,高峰时,朝夕光年的员工人数高达3000人。张一鸣对游戏业务曾给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他在2020年底的会议上表示,虽然游戏没有太大突破,但要有耐心。严授也在2021年的内部讲话中强调,朝夕光年做游戏的前几年, OKR目标不是收入,而是人才密度的提高。然而,如此投入并没有为字节游戏带来业务上的突飞猛进,过去几年,字节没有诞生一款可以媲美《*荣耀》、《原神》等类似的爆款产品。如今,字节的游戏业务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收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背景,那就是游戏行业本身从高增长阶段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用户红利期已结束,未来市场规模增速放缓。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7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市场规模达3336.8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0%。02 聚焦游戏,只是包括字节在内的互联网大厂扎堆练兵的一个方向,但可惜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最近几年,除了腾讯和网易,字节、B站、快手、奈飞、亚马逊等公司都曾瞄准游戏赛道,但成功的企业不多。字节尤其被认为没有游戏基因。在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互联网大厂虽然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用户资源,但缺少游戏开发经验,往往没有内容创作基因,因此,需要更多的金钱和更长时间来沉淀能力,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字节就是如此??车粲蜗芬滴裰皇亲纸谑账蹙劢沟囊桓鏊跤?。2021年,字节成立包括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在内的六大业务板块,目前来看,字节对教育、PICO和游戏等新业务都做了大幅收缩,后者的共同点是均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就是说,字节对新业务的战略已经转向,从此前烧钱扩张阶段转入更加务实的聚焦阶段。字节战略转向背后,折射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字节目前聚焦的业务主要是国内的抖音电商,以及海外的TikTok shop 。张一鸣的重心更在后者。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字节营收达到540亿美元,几乎等于Meta同期营收的89%;字节的营收主要来自国内抖音电商。TikTok被视为是字节未来*的增长点。若TikTok商业化成功,它将复刻抖音国内电商的辉煌,撑起字节跳动另一半的江山;而如果失败,烧钱与监管将使TikTok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TikTok已经成为中国公司出海、国际化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但它作为中资公司,在海外寻求商业化突破之外,还必须面对来自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这是TikTok*的隐忧。从这一点来看,收缩新业务,字节可以更专注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内部人士表示,2024年继续收缩是字节明确的方向。过去十年,字节凭借头条和抖音两个爆款产品在大厂林立的互联网江湖迅速崛起,成为*的国民级应用,在那个风口频出、万众创业的时代,字节还大肆布局了教育、游戏等众多赛道,试图改写更多行业。然而,这样的机会窗口已经过去了,从降本增效到大规模收缩新业务,即便字节是全球估值最贵的独角兽,也没有太多试错的空间了,转向背后,时代的风向已经变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爽剧爆火,解析200万成本如何24小时创造2000万收益
正文 「英华辰睿」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线性资本领投 英华辰睿成立于2022年8月,主要业务为生物材料高性能改性和应用创新,现阶段研发团队占比60%以上。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28日消息,「英华辰睿」近日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线性资本领投,蓝晶微生物跟投,明德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英华辰睿成立于2022年8月,主要业务为生物材料高性能改性和应用创新,现阶段研发团队占比60%以上。创始人周桢博士曾任世界500强企业“圣戈班”亚太区渠道总经理,负责研发、产品和销售,具备丰富的产业和商业经验。联合创始人团队在科研开发、业务推广方面,也有一定积累。同时建立了由高校学者、行业专家组建的资深顾问团队。生物材料已跨过原料量产的瓶颈,正席卷诸多终端应用市场,向大宗石油基材料发起挑战。以PLA为例,从2001年PLA开始进行商业化生产,当前全球产能突破90万吨,在“限塑令”等政策的助推下,PLA已广泛应用于包装、餐具和生物医疗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技术的突破,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终端低碳可循环消费理念的普及,生物材料行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整个行业也从受限于原材料端供给,向寻求规模化商业应用转变,” 英华辰睿创始人周桢分析道。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生物材料的高性能改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改性技术,可以改善生物材料的机械性能、物化性质、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性能,以适应具体的应用需求。举例而言:通过对PLA的流动性、柔韧性、层间结合力等进行高性能改性,使得PLA能够在桌面级3D打印应用中,展现更好的操作性和性能表现,从而令PLA成为主要的3D打印材料。通过对PLA + PHA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改性,使其可以作为100%生物基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食品领域;通过对PLA和PHA相界面的增容改性,使得改性后的复合材料兼具PLA和PHA的多种优异特性,可以作为新一代生物基纤维应用。本轮领投方线性资本合伙人曾颖哲表示:“PLA、PHA等生物基材料作为单一组分很难满足性能要求,极大限制了新型塑料下游的应用场景。PLA作为目前成本最低、产能规划最多的生物基塑料,目前由于其性能短板,下游需求尚未完全打开。经过英华辰睿积累的多步连续反应增容等独特改性手段,可以增加材料的结晶度、熔体强度等性能,大幅打开下游市场应用,满足纤维、无纺布、淋膜、高速3D打印等领域的要求。”基于团队对生物材料产业链的理解,以及在高性能改性技术方面的储备,英华辰睿布局了3D打印增材、生物基纤维、生物可降解纸淋膜等多条管线产品。部分3D打印和注塑改性产品,已经在行业头部客户成功通过样品性能测试,进入批量中试阶段。周桢认为,“凭借对多种生物材料性能机理研究、高性能改性技术开发的积累,通过和生物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合作,英华辰睿有信心在上述多个产品管线的应用场景中实现业务落地。”本次融资的战略投资方蓝晶微生物,也是英华辰睿的业务合作方之一。蓝晶微生物作为PHA原料研发和生产的头部企业,累计融资逾20亿,一期5,000吨PHA产线已正式落成运行。当前,作为一种新型天然材料,PHA在全球范围的商业化刚刚开始,高性能改性将有力推动PHA商业化,特别是PHA与PLA共混改性后,能够拓展更多新的应用领域。明德资本合伙人胡茗译表示:“生物材料如今正处在一个宏观政策引导向微观产业落地转变的关键阶段,上游原材料的成功研发与量产是第一步,量产后如何能够打开更多的下游应用场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力推动。生物材料的改性,链接研发、生产和商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被解决的关键技术环节。英华辰睿团队具备深厚的技术储备、商业资源和国际化视野,期待助力中国生物材料产业的加速发展。”还能靠短剧赚到钱的,都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