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条件 账务处理怎么做?
正文 月薪2万的年轻人,只逛打折区 从“冲动消费”到“谨慎理性”,年轻人在购物时愈发注重“性价比”。这与收入无关,他们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拒绝溢价,高品与低价才是他们的既要又要。 2023-11-24 09:08 · 微信公众号:镜观台 文丨李欣 付饶 谭露露 谢媛媛 孙 玥 编丨饶霞飞 当代年轻人,开始用“折扣”拉满生活的“性价比”。过去,“折扣”似乎总是锚定在几个固定时间节点,比如“双11”“618”“黑五”等,在这些以“买买买”为主题的大促节里,消费者才能等到不可多得的“低价”。然而,近一两年,“反向消费”风潮渐起,这届年轻人开始愈发理性。纵然是购物节,也不再“狂欢”。譬如,今年双11结束后,不少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表示,“今年抠抠搜搜地花了一些钱。”当年轻人愈发“精打细算”,加之渠道低价竞争深入,直播带货等方式渗透生活后,“低价”也逐步飞入寻常。“折扣”不再专属于某个时间节点,“全面折扣化”才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而这届年轻人也更倾向于选择“低价”“折扣”“平替”产品。《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精细化”成为消费关键词,超过92%的消费者表示自己的消费观念更加保守,需要更精细地规划或减少消费,并有45.6%的00后年轻人表示会尝试产品平替。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生活中常买打折产品的消费者聊了聊。他们之中,有人为在买菜APP上抢到低价菜,宁愿推迟晚饭时间,也要坚持每晚6点后抢“折扣菜”;有人每周逛5次优衣库,只为“捡漏”折扣款;还有人即便是到“奥莱”买过季大牌,也专挑“折上折”或“断码”产品,只求更便宜;更有游戏爱好者,基本只买折扣游戏,称打游戏也讲性价比。从“冲动消费”到“谨慎理性”,年轻人在购物时愈发注重“性价比”。这与收入无关,他们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拒绝溢价,高品与低价才是他们的既要又要。为节省开支,在买菜APP上蹲点抢打折菜关雨丨28岁,公司职员刚毕业的那几年,我晚饭最愁的是吃什么,现在最愁的是几点下单才能买到便宜菜。作为朝九晚五,偶尔还要加班的北漂一族,工作前几年我的晚饭一直都靠外卖解决。直到这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和节省开支,只要时间允许,我就买菜自己做饭。因为不想出门,开始做饭后,我便一直在APP上买菜。买的次数多了,逐渐发现一个规律,某平台的菜在下午6点以后比其他时间更便宜。比如,油菜下午6点前的售价为2元多,6点后就降至1元多。我猜测这种降价是因为生鲜产品的储存时间短,很多蔬菜今天卖不出去明天就坏了。从那以后,我每次买菜都要等到下午6点以后,能省就省。但只可惜这种便宜菜没多久就买不到了。估计是平台在“大数据杀熟”,我发现现在即使已经过了下午6点,蔬菜也没有降价。有好几次我等到晚上7点多,蔬菜还是原价,纠结之下也还是下单了,毕竟从品质来看,菜还是很新鲜。同时,我也在寻找新的可以“薅羊毛”的平台。最近,我就发现了另外一款APP?:椭坝玫哪强預PP一样,晚上下单比其他时间段下单便宜很多。例如,某天下午5点多,我发现铁棍山药和绿豆芽分别是500克8.69元、350克4.19元。晚上8点多再看,就降价了,分别降到了500克3.83元、350克1.83元,铁棍山药甚至降了两倍的价格。图/某APP同一天晚上8点(左图)和下午5点(右图)的菜品价格来源/关雨提供但是这款APP的降价菜品有限,感觉是哪个菜品难卖就降价卖哪个。另外就是,这些菜我也不喜欢吃,勉强吃一两顿还行,长期肯定是不行的。只能说现在想在这些平台上“薅羊毛”越来越难了。一周逛5次优衣库,只为“捡漏”小七丨26岁 设计师近一年,我几乎没有买过正价的优衣库,收入囊中的都是打折款。特别是当优衣库越来越贵时,“折扣价”就显得更香了。从读书起,以“性价比”著称的优衣库就是我衣柜中的???,特别是一些基础款的T恤和衬衫、内搭等,我常年购买。但可能是因为逛的频次不高,那段时间也不会特别注意到折扣,经常试穿合适后,就正价入手。直到我搬到了优衣库门店旁边。搬家后,每次下班从地铁出来,我都忍不住去逛下优衣库,算上周末有时一周能去5趟。去的频次高了,遇到打折的机会便也多了。我发现,折扣后的优衣库,才是“性价比”中的“性价比”。从149元降到129元的外套、从129元降到79元的内搭、从79元降到59元的T恤等等,都被我“薅”到了。期间,我还一度觉得过去的自己“吃了大亏”。特别是当我看到之前正价买的衣服,在不到半个月之内降价了几乎一半后,我更坚定了“不买正价”的选择。图/优衣库价格前后对比来源/小七提供为了“蹲”优惠,我还会将原价的衣服拍照记下来等打折,不打折不买。有时候撕开红色的折扣标签,看到高昂的原价,我都觉得自己“占尽了便宜”?:罄?,我还专门去小红书上整理了优衣库的折扣规律。比如,周二更新超值精选,周五限时特优。而除了大促外,每年1月、6月初、7月、11月底等,都是优衣库的“打折季”。我也会特意挑选这几个时间来逛优衣库。逛优衣库多了,我发现曾经的基础款性价比*,在渐渐脱离基础款的同时,价格也开始变高了。不过,快时尚涨价了,我“该省省,该花花”的消费观却没有变,且买打折款的优衣库既满足了我的购物欲,也适当践行了“节俭主义”,更让我在低价中感受到了“薅羊毛”的快乐。告别线上,下班后和大爷大妈抢超市打折菜张大方 | 29岁 设计谁能想到,我还没到30岁,就已经过上了和大爷大妈们在超市扎堆抢打折菜的生活。以前,我算得上是线上的忠实消费者。今年6月份,在搬了家之后,我发现小区附近有一家超市,经常有老人在里面买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也去逛了一次。没想到这一逛,直接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对比一些线上APP,楼下超市的蔬菜便宜又实惠。比如,原来在某线上APP买一颗400g的西兰花要花5元,在超市只要3.5元;同样价格的小白菜,在线下超市能买到的量,某线上APP的3倍之多。不仅如此,线下超市经常有打折促销活动。在晚上7点之后,超市里不少蔬菜水果都会降价处理。通常这种打折活动一出来,周围便会围上一群大爷大妈激情抢购。我以前是不会挑水果和蔬菜的,但现在直接往大爷大妈的人群里扎堆,跟着他们学习怎么挑菜??扇绻ネ砹?,基本就抢不上了。图/晚8点,菜就被抢空了来源/张大方供图除了日常蹲打折菜以外,我发现每逢大促,或者重大节日的时候,商超也经常有打折活动。像是日常洗护用品、厨房用品、零食酒水等都有折扣。运气好的时候,五折就能买下来。双11的时候,我就薅了不少羊毛。平时舍不得买的酒水,趁着打折,一口气囤了十几瓶。直到昨天,酒水还在”买一送一“。现在,我都不买”正价“的菜和日用品了,也不用线上买菜软件了,就等着超市”打折“的时候再买。一来能省不少钱,二来也降低了自己的购物欲望。到“奥莱”买大牌,也要等“折上折”晓晓 | 32岁 媒体人过去,我是一个对价格没什么概念的人,看到喜欢的商品,不经过比价就会直接入手。直到前两年,我偶然接触到奥特莱斯,深深体会到了打折的“香”,也彻底转变了消费习惯。去年圣诞节期间,我看到奥莱商场公众号推送“折上折”的活动。本就很便宜的商品,价格更低,而且款式跟官网或线下商店对比起来,并不过时。当时便觉得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折扣的基础上,还有“更香”的价格。自那以后,我就关注上了奥莱的各种活动。我平时喜欢运动,但运动鞋的价格一般都不便宜。但某个周末,我到奥莱购物,在断码区看到官网价格799元的“飞马38”,不配鞋盒摆在货架上,售价仅需399元。因为断码,还能再打65折,最后鞋子买到手只花了200多元。一下比官网便宜了好几百,顿时觉得自己赚大了。图/奥特莱斯正在打折的飞马38来源/晓晓提供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我的脚比较小,“断码鞋”对我来说,特别香。每次逛奥莱时,冷门的断码鞋区就成了我的宝藏之地。售货员看到我还会两眼放光,特别高兴地说,这个鞋终于有人穿了。然后十分热情地向我推荐,甚至还会给抹个零。除了断码鞋之外,奥莱的童装区我也经常会逛,折扣力度比成人区更大。现在我会特别关注奥特莱斯的打折季,比如周年庆、618、双11、圣诞节等。需要添置衣物时,我也会条件反射式地想到“去奥莱”,碰到性价比高的鞋子也会有种“捡漏”的快乐。而只买“折上折”的购物习惯,让我感觉比之前多省了“一个亿”。为了囤临期折扣零食,差点买了个冰柜小元 | 30岁 财务作为一个天天刷购物直播间的人,临期食品刷新了我零食价格的下限。平时,我的工作属于“间歇性”的忙碌和休闲。忙的时候很想吃零食补充体力,休息的时候更想躺着吃零食看剧了。但是公司楼下便利店的零食价格太贵了,一包糖能卖到10元,一包卫龙辣条少说也得5元。某天,我偶然刷到了一个专门卖临期食品的直播间。浏览了一圈后,我感觉捡着大便宜了。更重要的是,这几个直播间的临期食品,还在打折扣基础上,再有折扣。在直播间,整箱12瓶装的核桃露,只需要19.9元,平均下来一瓶核桃露的价格不到2元。但是在某APP,同款饮料的售价是45.99元,直播间价格便宜了一半不止。就凭这性价比,我成了临期食品直播间的???,经常激情下单,如同上瘾了一般。图/某购物软件订单截图来源/小元供图现如今,临期食品布满家里各个角落,成为我家里零食的“主力军”。为了储存这些零食,我甚至还考虑过要不要像直播间里面的“家人”一样,买一个新的冰柜用来囤货,但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我购买的临期零食,并非是叫不出名字的“野鸡产品”,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品牌,所以整体品质很高,很少出现踩雷的情况。且虽然链接上标注的是“临期产品”,但大多数距离过期时间至少还有一个月。我和家人、亲戚一起“消灭”零食,再在朋友上门的时候顺手送一些,通常都能在过期前吃完。临期零食,真的很适合和家人群居的我。蹲“史低”入手,打游戏也讲求“性价比”图图丨27岁 运营这些年,“该省省,该花花”的道理贯穿我的衣食住行,甚至包括“精神娱乐”——打游戏。起初,通过Nintendo Switch入游戏坑时,我就研究过如何买“折扣”游戏。当时,我便发现,Switch的游戏分为数字版和实体卡带版两种,其中,数字版游戏根据地区不同,优惠也不同。发现这一现象后,为了买到便宜的游戏,我通过看各种教程买不同地区的“点卡”,蹲到过不少打折游戏。这两年,我脱坑NS,转投PS5的怀抱,不变的是仍在研究如何买到打折游戏。为了“蹲到”史上*,我在微信公众号和一些平台上关注了不少游戏资讯账号。这些账号会定期汇总“近期PS商店折扣游戏”,还会详细列出该价格是“新史低”还是“平史低”。通过这些资讯,我蹲到了首次打折的《生化危机四重置版》和打了6.6折的《艾尔登法环》,均是“新史低”。且二者都是高评分游戏,特别是当《生化危机》系列游戏实体版不易购买,《艾尔登法环》很“耐玩”的情况下,以“新史低”价格购入*称得上是“超值”。图/图图打折买的游戏来源/图图提供除了游戏日常打折外,在一些重要的大促节点,如“双11”“黑五”等,许多游戏平台不仅会放出“历史低价”,就连订阅制会员服务也会打折。比如,在今年6月,港服PSN商店“Day of Play”折扣活动上,订阅制会员服务年度首次打折,“一二三档年会员全部75折”。收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即又续费了一年会员。今年双11,我也终于等到了“3折”的《巫师3:狂猎完全版》,而此前这款游戏的数字版“撑死”也就低至5折。老玩家们其实都知道,PS5上的游戏经常打折。所以我这种“价格敏感”的游戏玩家,基本不买原价游戏,耐心等到“史低”入手,性价比拉满,游戏体验也没差。*文中小元、晓晓、张大方、图图、小七、关雨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镜观台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20天暴涨130亿:超级赛道大爆发
正文 亲宝宝转战实体店,母婴垂直电商们还好吗? 用更长远的眼光审视母婴赛道,寒冬之中,行业洗牌才刚刚开始。在大浪淘沙之中找寻到更稳固的“扎根”方式,才是母婴品牌的“续命”良方。 又一个母婴新消费品牌全力“进攻”线下了。自国庆以来,母婴新消费品牌亲宝宝快速在江浙沪4个城市连续布局5家线下店铺,截至目前,亲宝宝实体店的数量已增至11家,覆盖上海、杭州、宁波、南京、苏州5个城市,江浙沪地区可以称得上全面开花。线下会是以亲宝宝为首的母婴品牌们的新解药吗?竞争加剧,整合开始,母婴赛道如何破局增长?01 快速布局7城,线下渠道成为亲宝宝新的发力点?说起“亲宝宝”,大多数人的*印象可能是一款“私密家庭相册”APP。亲宝宝APP于2013年1月上线,最初主要的功能就是把家人亲友聚集在一个圈子里,一起记录分享孩子成长的照片、视频。作为垂直领域的“高频刚需”,亲宝宝迅速确定了垂直领域的*地位,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日均上传文件量1000万+,累计上传宝宝照片数突破80亿张,累计上传亲子视频时长突破30亿分钟。依托“相册”功能在母婴赛道深耕,其后亲宝宝逐渐从记录云空间,扩展为包括智能育儿助手、自有品牌商品、线上早教等在内的孕、育、教一站式育儿解决方案。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用户。据极光数据最新发布的《2023移动互联网母婴亲子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用户量方面,亲宝宝已连续两年覆盖孕育用户最广,行业渗透率16.6%居首,近一年渗透率上升2.1%,增速位居行业首位,并且有47.1%的母婴亲子行业用户仅安装亲宝宝,亲宝宝用户忠诚度领跑母垂APP,NPS(净推荐值)达 49.1%。有了流量,商业化随之而来。首先是整合营销——亲宝宝为惠氏、Swisse、美林、美素佳儿、飞鹤等95%以上的主流母婴生活品牌提供形式多样的整合营销服务,宝马、戴森、雅诗兰黛等汽车、家电、美妆类头部品牌也因此精准找到亲宝宝建立合作。根据极光发布的《2023年移动互联网母婴亲子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亲宝宝的种草率超过66%,远超过社交平台。2017年,上线4年多的亲宝宝在在线教育之外开始发力电商业务。在尝试POP模式未果后,亲宝宝开启自研母婴品牌“亲宝优品”,涵盖纸尿裤、零辅食、营养品、童装棉品、玩具、喂养用品、洗护用品等多个品类,300多款产品,靠精挑细选和严格的质量把控吸引了一批重视消费者。据相关报告显示,用户复购率达44%。对于亲宝宝而言,一方面空间记录这个强粘性高频入口是亲宝宝的活水来源,带来了成本远低于同行的流量优势。另一方面,“新一代家庭的育儿方式”涉及孕、育、教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每一块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从其迅速在线下拓展来看,亲宝宝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亲宝宝创始人 CEO冯培华认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和融合是必然的,线下有更真实的体验,线上有更便捷的购买,能全场景服务用户,是未来DTC品牌的核心商业模式。”据了解,亲宝宝线下店主要面向0-6岁婴童消费,以童装棉品和食品营养为主,还有婴幼儿用品、玩具、纸尿裤等补充类目??祷疃猿?、试穿、送福袋活动旨在让顾客0距离感受产品品质。02 母婴新消费品牌集体“下凡”,线下渠道会是新解药吗?不只是亲宝宝,母婴品牌All in 线下已经成为趋势。以Babycare为例,在深耕线上电商之余,对品牌门店的布局已经默默进行了3年。今年6月18日,Babycare北京首店,同时也是全国第100家品牌门店正式开业。自2020年在上???*家门店以来,Babycare门店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等一二线城市。众多线上起家的新消费品牌,也将线下渠道视为增长的突破口。戴可思也同样开启了线下布局,至今已与爱婴室、沃尔玛、万宁、三福等多个知名母婴连锁渠道、商超渠道、个护渠道等达成稳定合作。嫚熙自2022年起开始与头部月子会所开启合作,而兔头妈妈在今年也完成了孩子王、屈臣氏、盒马等精品连锁店和KA渠道的入驻。对于很多母婴品牌而言,布局线下,成为这些母婴品牌期望的突破口。一方面,实体渠道确实是块风水宝地。随着防控政策的放松,实体经济开始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04094亿元,增长6.8%。艾瑞咨询、尼尔森IQ零售市场研究等多份报告均指出,线下母婴店、商超等是母婴的主要销售渠道。预计2023年母婴线下消费,将依旧维持64%以上的高占比。尼尔森发布的《2022母婴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滚动一年,线下渠道的市场份额超过65%,且同比去年有所增长。反观流量红利见顶的线上渠道,繁多电商入口增加了消费者的可选范围,哪家平台产品性价比更高,产品更合适,消费者就会选择在哪家平台购买,不少品牌面对越来越高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难以触达的目标用户,不再将其视为生意阵地最选择,线上取代线下成为新一轮的“风水宝地”。数据来源 :尼尔森IQ零售市场研究;母婴品类包括:婴儿奶粉,婴儿食品,婴儿尿裤,奶瓶,奶嘴,吸奶器,婴儿洗浴,婴儿护肤,婴儿湿巾另一方面,对母婴产品而言,线下渠道有其独到的品牌建设优势。“门店是品牌的窗口”,用户能够在线下亲自看到、摸到、用到,商家才能获得用户长期认同,从而塑造更专业、更可靠的品牌形象。对于母婴品类而言,“价廉” 并不重要,用户更加看重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品质和现实体验。因此,将线下作为母婴品牌的突破口,不难预料。不过从现状来看,大部分电商来母婴实体渠道掘金似乎都不太顺利。苏宁易购在2021年宣布关闭所有红孩子母婴店;国际妈咪在上海设立了首家O2O智慧店,但始终不温不火;京东先后布局贝全母婴、京东母婴生活馆、京喜宝贝生活,但“开一片死大半”,在母婴市场的布局并不顺利。哪怕Babycare,也被很多人直言“模式有待观望”。究其原因,线上与线下生意底层逻辑的不同,既需要深度立足核心客群的体验建设,也需要在选址和精细化运营上进行持续深耕。但在这方面,相较于有初步成熟模式的Babycare,亲宝宝并未显现出足够的能量。03 从“蓝海”到“红海”,母婴赛道的增长、焦虑与危局视线回到5年前的2018年,彼时,母婴赛道是所有人眼中不折不扣的“蓝海”赛道,资本们不假思索的狂飙突进,全年发生了236起融资,融资金额为205亿人民币。而一年之前的2017年,是244起。五年后,母婴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母婴行业观察旗下产业分析平台母婴研究院发布《2022母婴行业投融资报告》显示,根据市面上已披露的数据,2022年1-12月期间共有56起母婴投融资事件发生,金额为21.0亿元,与2021年相比,融资金额缩水近84%,同时多数企业融资阶段处于早期。数据来源:母婴研究院人口红利消失、消费需求的变化、生意模式的失灵、行业内卷的加剧……从“蓝海”到“红海”,母婴行业可谓暗潮汹涌。尼尔森IQ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的12个月里,母婴用品全渠道销售额下滑了9.5%,其中线上渠道销售额增长了1%,而线下渠道销售额下降了13.5%。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据行业内部预测,国内母婴行业*时期约有母婴店30万家,而目前,据行业人士透露,国内母婴门店的数量或已不足15万家??梢晕糁さ氖?,截至2022年12月,根据百度地图数据,全国共约有18.6万家母婴门店,几乎腰斩。反映在头部企业的财报上,据2022年孩子王年报显示,全年营收85.2亿元,同比下降5.8%,实现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高达39.4%。爱婴室上半年实现收入16.7亿元,同比减少10.8%,实现归母净利润4151.2万元,同比增长0.6%。其中上半年门店销售和电商销售收入12.1亿元和3亿元,同比减少10.1%和18.3%,其中奶粉类收入9.4亿元,同比减少17%。随之而来的,是母婴头部品牌们纷纷开启抱团取暖、业务整合。前不久,孩子王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公告计划以10.4亿的价格,收购乐友国际65%的股权,优康宝贝将贵州遵义的贝贝爱母婴连锁、毕节的*宝贝连锁,贵阳的男孩女孩和爱婴岛母婴整合。南国宝宝联合山东婴贝儿、广东多爱一婴、江西豆豆母婴、广西多爱、贵州婴之坊等地方知名连锁,共同成立海南宝贝天下。另一方面。而在线上赛道,垂类母婴电商平台的光环早已褪去,陷入衰退和动荡。母婴电商独角兽蜜芽关停APP,在此之前,包括贝贝网、辣妈帮等在内的多家母婴电商早已被传破产倒闭。母婴头部平台宝宝树,也被披露高管团队动荡、2022年亏损6.76亿。母婴新消费品牌也不好过,在2020—2023年天猫、京东等主流销售榜单上,品牌排名的动荡和更迭愈发明显,虽然不少品牌都能借助小红书等渠道成为“当时的网红”,但在更长的时间线内做审视,不少品牌都只是“一阵风”,留住消费者的能力并未真正建立。回归对于亲宝宝的业务分析,“内容建设”无疑是一张妙牌,为亲宝宝更深层次的留驻用户建立了屏障,也为自有品牌建设注入了流量。虽然垂直电商的荣光正在褪去,但功能和内容的多样化,为亲宝宝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而向线下扎根,也称得上亲宝宝努力告别“慢性死亡”的一场豪赌,期望借助线上的口碑和流量,为自营电商注入长久的生命力,修建深而广的护城河。但山寒路长,真正达成线下渠道的布局突破,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达交卷的时刻。用更长远的眼光审视母婴赛道,寒冬之中,行业洗牌才刚刚开始。在大浪淘沙之中找寻到更稳固的“扎根”方式,才是母婴品牌的“续命”良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厮甑登暗目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