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广西税务:扣缴义务人及时下载更新专项附加扣除
正文 淡马锡组团,在上海出手了 下行周期里,一二级市场情绪有目共睹,一批企业估值正在跌落低处。但超级PE们也用行动吹响了号角——也许,这正是便宜买资产的时机。 淡马锡的身影罕见出现。投资界获悉,本周,港股上市公司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简称:维亚生物)宣布,集团已于11月20日完成了一轮累计近2.1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融资,成功引入战略投资人——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弘晖基金及淡明资本。2008年成立于上海张江,维亚生物专注于药物发现外包服务(CRO)。2019年,维亚生物登陆港股IPO,是当年港交所最火爆的明星CRO企业之一,后来市值一度冲破200亿港元。只是4年时间,市场风云变幻,如今维亚生物市值落回25亿港元,几乎跌去了90%。下行周期里,一二级市场情绪有目共睹,一批企业估值正在跌落低处。但超级PE们也用行动吹响了号角——也许,这正是便宜买资产的时机。刚刚,新加坡PE组团投了15亿历时6个月,尘埃落定。早在今年6月,维亚生物曾发布股权转让及增资相关的公告,宣布投资人——淡马锡、弘晖基金及淡明资本已有条件同意合共向维亚上海增资约人民币5.48亿元;及以总代价约人民币5.15亿元自Viva Investment收购维亚上海的注册资本约774万美元。股权投资的总代价超10亿元人民币。股权投资完成后,维亚上海的总注册资本将增至6597.14万美元,维亚上海股权总额的75.79%、4.38%、2.28%、14.04%及3.51%将由公司(透过维亚生物科技)、HLC SPV、青岛弘熠、Daxue Investments及True Light P分别持有。因此,股权投资完成后,集团于维亚上海的股权将由100%摊薄至75.79%,维亚上海仍将为公司一间附属公司。按照当时的公告内容,维亚生物整体CRO业务的投后估值约为43亿元人民币。时隔半年,这笔交易终于划上句号。11月20日,维亚生物正式发布公告表示,集团已完成了一轮累计近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融资,成功引入战略投资人淡马锡、弘晖基金及淡明资本。其中,淡明资本是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旗下的独立全资子公司,目前在全球有且只有两个办公室——一是新加坡总部,二是位于上海的办事处,静安嘉里中心。今年10月,淡明资本募集完成第一支基金True Light Fund I,基金规模33亿美元(约合240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于大中华区高质量投资机会。换言之,新加坡PE组团弘晖基金投了维亚生物。交易完成后,集团通过转让CRO业务主体维亚上海近24.21%的股权,获得了近1.5亿美金的融资。此前,上市公司集团层面已获得的近6000万美金的可转债融资,于交割日当日将以2.0港元/股的价格自动转股。对此,维亚生物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毛晨表示:“非常高兴完成与战略投资人的股权投资及可转换债方案,这对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焕发维亚新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回报。”值得一提的是,维亚生物还公告披露,承载CRO业务的维亚上海拟在2026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A股上市。谈及未来A股上市的目标,毛晨认为,A股的估值溢价将助力维亚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融资,同时叠加高管增持计划及对核心员工团队的股权激励,这亦有利于焕发维亚的活力,打开维亚长期发展新空间。从最火爆IPO到负债累累PE为何要投?这家公司有何来头?2008年,维亚生物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科学城成立,公司向全球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从早期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到商业化药物交付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成长于中国CRO行业的黄金时代,维亚生物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将传统的服务换现金(CFS)模式与独有的服务换股权(EFS)模式相结合。按EFS模式,维亚生物向具备发展前景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药物发现及/或孵化服务以换取该公司的股权或经济利益,在维持来自CFS客户的稳定现金流的同时,有效促进具备发展前景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的发展,并独享其知识产权价值的上升潜力。简单地理解,维亚生物好比一家专注在CRO领域的医药孵化机构,生意闭环是“孵化—运营—退出”。与此同时,公司还进行潜在收购和投资以及开发CMO等业务。这也意味着,维亚生物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支撑。根据维亚生物招股书,孵化一家生物科技企业需要150万美元(1000万元人民币)。而截至2022年底,维亚生物共累计投资孵化91家初创公司,其中需要的资金体量可想而知。2018年7月,成立十周年的维亚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次年5月,维亚生物成功在港交所IPO敲钟,是当年港交所主板上市认购最为火爆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开发售获得超额认购约106.92倍,首日收盘市值66亿港元。上市后,维亚生物股价一路飙涨,并迈出了兼并收购的步伐,先后以28.4亿港元收购了朗华制药80%股份、6.2亿港元收购了SYNthesis med chem Pty Limited等等。2021年5月,维亚生物市值曾一度冲破200亿港元。但情况很快急转直下。生物医药行业氛围冷清,叠加市场情绪影响,维亚生物股价跌跌不休,短短两年,市值蒸发近九成至20多亿港元。而经历了多笔并购,加上多轮可转债,维亚生物的流动资金堪称捉襟见肘——截至2022年年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79亿元,但流动负债却高达26.7亿元。财务层面来看,维亚生物还保持着盈利,2023年中期总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3%;经调整后净利为1.46亿元,同比增长64.2%。回顾这两年所经历的跌宕起伏,毛晨曾在访谈中袒露心声:“前几年,二级市场火爆,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对这样的机会视而不见。我们抓住了窗口期,融到了钱,扩展了业务。那现在这个窗口期过去了,我们就修一修内功,有债还债,然后寻找新的资金支持,攒攒弹药,为下一个浪潮蓄力。”此情此景,淡马锡、弘晖基金及淡明资本果断出手。今年7月,淡马锡发文回顾了自己前六个月的投资亮点,其中特别提到了对维亚生物的投资。而弘晖基金团队表示,本次投资维亚生物,是基于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特征、资本市场运行规律及维亚公司特色的深度分析,经过与公司管理团队深入真诚讨论和研究后,制定的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发展和价值实现的交易结构和治理体系提升方案。朱啸虎最新一问:“不投 中国投哪里?没地方投”此时新加坡PE组团出手,或多或少带着风向标的味道——当标的估值下行至低位,就是扣动扳机的好时机。就拿这次案例来说,弘晖基金创始人、CEO王晖在媒体采访中谈到,“所有行业都具有周期性。我们认为2022年上半年CXO行业已经跌到一个合适价位,只是后来的宏观扰动把市场上的钱吓跑了。这其实跟一家公司本身的技术、业务和奋斗精神没关系,是一些非理性的情绪因素。在他看来,市场的情绪钟摆已经摇到另一个极点了,悲观情绪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反转的几率就越大。“当一家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速超90%的企业市值跌去了90%时,它没理由不是个好项目。”而淡马锡联合淡明在上海出手,无疑又是一次Long China的实践。此前,淡明资本CEO Yeo Chee Kian就曾表示,True Light对中国的长期基本面和前景保持乐观态度,“淡马锡在过去二十年中稳步建立了在中国的业务,我们对其在中国投资的长期记录充满信心,中国拥有支撑经济韧性的优势——有庞大的工程人才库、高效且一体化的供应链、创新以及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拥有明显的投资价值,但被低估。”今年8月,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谈到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期待更多长期资本进入A股。他表示,从过去一年的政策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持续欢迎态度。淡马锡也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富有信心,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中国可用的工具还很多,“中国资本市场被低估是全球共识。”无独有偶,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近日在凤凰网财经《封面》的访谈中也分享到,不久前他在新加坡参加Super Return会议,参会的国外投资人,基本上对中国还是有兴趣的。“因为全世界要找投资机会,说实话就中国、美国两个最大的市场,其他地方机会都很小。不投 中国投哪里?没地方投。”只是当下,中国投资市场面临两个主要问题,朱啸虎分析认为——1、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比例的错配?:芏嗤蹲嗜怂?,因为过去两年股市的调整,二级市场资产的估值下降了很多,显得他们在一级市场投资的比例太高了,因此必须要等这个比例降下去,才能投一级市场。2、国内资产的流动性问题。投资人投了很多钱,都是账面很多浮盈,变现不了。变现不了,那就不能再投新的项目。The next China is China——正如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年初留下的这一句。今年以来,我们依然看到一支庞大的外资队伍,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和密集出手的身影。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参考资料:同写意,独家对话毛晨、王晖:最难不过继续奋争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周佳丽,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1/52598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55个老字号,一夜消失!
正文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一期)备案,50亿元 科创母基金(一期)目标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20.02亿元,由浙江省和嘉兴市共同出资组建,基金注册于嘉兴市。基金主要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聚焦云计算与未来网络等15大战略领域、“9+6”未来产业,重点支持投早投小、创新赛道、科创平台、创新人才等领域。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12月6日,由浙江金投盛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投盛领”)管理的科创母基金(一期)顺利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这标志着,基金正式进入投资运营阶段,将为我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注入更多活水??拼茨富穑ㄒ黄冢┠勘旯婺?50亿元,首期规模20.02亿元,由浙江省和嘉兴市共同出资组建,基金注册于嘉兴市。基金主要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聚焦云计算与未来网络等15大战略领域、“9+6”未来产业,重点支持投早投小、创新赛道、科创平台、创新人才等领域。金投盛领公司是金控管理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于2023年3月28日获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登记编号为P1074446。下一步,金投盛领公司将持续推进创新深化,高标准做好科创母基金(一期)的投资管理、投后赋能及生态圈打造,积极汇聚优秀创投机构和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以实际行动推动我省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来源:浙江金控微信公众号点击获取更多LP资讯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管理公司,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685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20亿元民营企业纾困发展基金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