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如何写会计分录?
正文 新茶饮的2023:内卷上头的一年 新茶饮终是又走过了“内卷”的一年,“卷上市”、“卷产品”、“卷价格”、“卷模式”等等,不过正是因为这些竞争使得行业加速标准与规范化发展,利于消费与市场的共同进步。 2023年,是新茶饮更“内卷”的一年。经历三年疫情重创后,今年消费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口号,不过“报复性消费”似乎未在茶饮市场内体现。理性与健康消费风潮涌起,茶饮中高糖、高脂、高反式脂肪酸等存疑特性也遭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质疑。新茶饮品牌们不得不更卷向现制茶饮品类,更健康养生的“原叶茶+鲜奶+新鲜水果”茶饮也成为今年茶饮店的标配。与此同时,有关新茶饮品牌上市、加盟扩店、下沉与出海趋势也愈发明显。其中,奈雪的茶、喜茶等都开放加盟,重新制定出海等计划。大家全方位与全力开战,似乎都为争夺明年活下去的一个名额。但从行业角度来讲,新茶饮市场未来还是大有发展潜力。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149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接下来,就让我们复盘下今年新茶饮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展望吧。01 “第二股”之争上头,资本却降温资本更爱新茶饮,不爱喝传统茶叶,早已成业内共识。毕竟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爱喝奶茶,几乎每天都会来上一杯,所以尽管在大疫三年期间,新茶饮市场内的融资也不断。据红餐大数据和餐企老板内参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茶饮品牌共有18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达到17.43亿元;2021年融资金额大幅度增长,超过83亿元;2022年融资金额超过45亿元。作为头部的奈雪的茶,也是在这三年中资本投资热情最高的2021年上市,顺利成为“新茶饮*股”。也正是在奈雪的茶拿下*股后,将新茶饮推向更高的上市热潮中。2023年,新茶饮“第二股之争”陷入白热化阶段。据红餐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传出IPO动向的茶饮品牌共计8家,包括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等头部企业,其中,茶百道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业内还有人称,“2023年,极有可能是新茶饮IPO元年。”不过,今年资本对新茶饮的“偏爱”却在消失。2023年以来,新茶饮行业融资事件数有所上涨,但披露融资金额大幅下降。据统计,2023年1—8月茶饮融资事件中有78.5%是千万元级别的融资,仅有1笔亿元规模的融资,来自5月底茶百道战略融资??杉?,资本对新茶饮市场投资更谨慎了。作为“新茶饮*股”的奈雪的茶,今年股价也一路下滑,从年内股价最高点的9.11港元/股,跌至12月24日收盘2.9港元/股;市值也从上市*时期的324亿港元,跌至24日收盘价49.74亿港元,跌幅超六成。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茶饮市场的增速也在放缓。据艾媒数据预测,2020-2023年,国内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仅为5.1%至13.5%。增速放缓,可预测的是资本将会持有更谨慎的投资态度。接下来,新茶饮品牌间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02 “万店计划”成必达目标今年,也是新茶饮企业们苦苦挣扎在盈利上的一年。年初,奈雪的茶就发布了盈利预警,预计将连续第4年亏损。尽管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实现微薄净利6609.8万元,但2018—2022年期间,公司累计亏损达到9.13亿元;喜茶近日也曝出裁员风波,涉及30%员工、有部门被全裁。但在面对竞争愈发白热化的行业,盈利并非企业首达的目标,活下去让消费者记住才是的关键。《经济日报》刊文曾指出:这几年资本的涌入,催熟了新茶饮行业。不过在资本“庇护”下,不少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不是盈利能力,而是如何提升市场占有率与品牌认知度。比起重资产且难规模化的直营模式,更易盈利与规模化发展的加盟模式逐渐成为行业主流,蜜雪冰城就是这个例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蜜雪冰城破万家门店,截至12月4日,门店数量超过32000家,公司在2019年就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4.42亿元。现今,新茶饮品牌也都朝着“万店计划”努力。据了解,2023年,古茗计划新增门店超3000家,总门店数要突破10000家;沪上阿姨计划新增门店3000家,营业门店突破8000家,签约门店超10000家;甜啦啦计划扩张门店超2000家,年底将达到8000家,明年年底冲刺万店。就连一直走直营高端路线的奈雪的茶与喜茶等,都放低姿态开放加盟。去年11月,喜茶就开放了加盟,目前计划进入超240个城市,门店突破2000家,已开业事业合伙门店超1000家;今年4月,奈雪的茶也通过收购乐乐茶试水加盟模式,并计划今年开店600家,比过去8年所有门店总和的一半还多。“万店计划”,似乎成为了今年新茶饮企业们必考核的压轴题。不过,品牌的扩张势必会挤压其他品牌生存空间?:帽纫坏愕?,窄门餐眼的数据,2021年2月,一点点门店数超过4000家,到2023年6月就只有3400多家,11月2日,门店数已经降至3018家。两年多时间里门店减少了近1000家,缩减比例约达25%;今年还不断传出一点点关店、现金流紧张以及拖欠员工薪资的消息。另据企查查数据,新茶饮行业的企业注册量也在大幅度增长,今年8月底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约51.5万家,比2020年年底增加37.8万家,增长超36%??稍ぜ氖?,门店注册量的大幅增长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将使得企业存活率更低,但今年开始谁先达到万店目标,似乎才能拿下未来的入场券。03 下沉与出海能成逃生口?寻找增长空间,是各行各业亘古不变的话题,2023年的新茶饮业也不例的在找寻新增长曲线。但今年是消费市场艰难复苏的一年,需求侧的疲软导致供给侧愈发艰难,增长压力围绕在各行各业间,同时在理性与健康消费的口号之下,新茶饮要找到新发展空间愈发艰难。而下沉市场,是新茶饮品牌主攻的方向。去年以来,新茶饮品牌间就迎来了降价之风,其中CoCo推出5元咖啡,喜茶、奈雪等也宣布全面降价。据《咖门2023饮品市场洞察报告》,如今饮品上新的价格区间中,超75%的茶饮低于20元/杯,15元/杯最为普遍,超30元/杯的不足2%?:觳痛笫菹允?,2022年,人均消费在25元以上的茶饮品牌数占比下降至0.9%,人均消费10-20元的茶饮品牌数占比高达71.1%??杉?,新茶饮市场走向了中低端,所谓的高端新茶饮似乎不复存在。降价潮背后,企业们瞄准的则是行业的市场空缺。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提到,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各级城市人均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三四线消费需求向一二线城市趋同,广阔的下沉市场为行业带来充分的潜在增长空间。再从今年上半年新茶饮在不同城市线的外卖订单量来看,四线的30%及五线城市的36%新茶饮外卖订单量增速远高于新一线至三线主体市场的28%增速,下沉市场新茶饮空间正逐步打开。不过,降价能否给企业带来正向的业绩输出还待考究。毕竟从上文数据进可知,奈雪的茶、喜茶等高端茶饮品牌目前都有着盈利难题,作为“低价*”的蜜雪冰城虽迈过这道关卡,但其仍是个特例。毕竟低价策略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短期是难看到回报的,长期才能看到企业最后发展的结果。新茶饮寻求的另一大增长空间,则是出海。今年,喜茶公开招募海外事业合伙人,夏季开出伦敦首家门店;茶百道在韩国开了首家门店;蜜雪冰城则扩大在日本的门店数量;甜啦啦进入了印尼市?。痪土恢倍院M馐谐 胺鹣怠碧鹊哪窝┑牟?,也重启了出海计划。实际上,2018年新茶饮风潮涌起之时,出海风也随之涌起。彼时,喜茶与奈雪的茶均试水了海外市场。不过那会我国新茶饮也处于起步阶段,丰富的市场潜力让品牌们深耕其中。如今行业竞争驶入白热化阶段,品牌们重新将目光标准至海外市场。不过现如今,我国新茶饮业已告别了野蛮发展的初期进入较成熟期,产品、模式等均得到了市场验证,这是有利于品牌出海发展的。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曾表示,“新茶饮出海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节点,随着新茶饮头部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出海是检验其供应链完整度的一个好契机。”不难猜想,供应链也将成为新茶饮下一个必争目标。目前,新茶饮品牌供应链打造大多是围绕国内市场竞争准备的,海外市场大多处于刚起步阶段,若原材料供给依靠国内将大大增加成本。因此重新梳理供应链,找到当地供应源,再磨合与当地加盟商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才是品牌出海寻求增长空间的。在海外市场发展,面临的还会有产品定位、口感口味等各种地域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难题??稍ぜ氖?,出海这条路像大多餐饮消费行业出海一样,会众口难调,而外国人的口味更难调,新茶饮品牌们注定要根据当地餐饮文化不断更新与调整自身的产品与模式,才可能走通这条出海路。04 总结新茶饮终是又走过了“内卷”的一年,“卷上市”、“卷产品”、“卷价格”、“卷模式”等等,不过正是因为这些竞争使得行业加速标准与规范化发展,利于消费与市场的共同进步??稍ぜ氖?,2024年新茶饮品牌仍旧会围绕“第二股”、“万店计划”、“下沉”、“出海”等各个方向展开激烈的角逐。但在这些个赛道上,注定是破局者将晋位,守旧者淘汰,新茶饮市场也将会加速优胜劣汰,进入到新一轮的洗牌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中国跨境电商混战亚马逊
正文 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专项基金揭牌,首期规模51亿 上海将持续细化、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政策,打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向标,驱动更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1月23日,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长三角专项基金”)在上海举办揭牌仪式。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刘伟、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为长三角专项基金揭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主持揭牌仪式。长三角专项基金由全国社保基金出资,首期规模51亿元,IDG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式投资运营。据介绍,长三角专项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会与上海市合作,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推动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培育及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该基金立足上海市,辐射长三角,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长三角地区战略发展方向,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投资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国社保基金会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长三角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权益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现保值增值。全国社保基金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着眼构建一流投资机构,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配置。持续推进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业投资指引》,加大实业投资力度,优化投资布局,积极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和市场引领作用,切实以社保基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融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长期以来上海高度重视股权投资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全力做好长三角专项基金投资落地服务,依托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等机制,支持基金聚焦投资长三角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着力形成长期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标杆示范。近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也明确,上海作为国家战略集中承载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有基础、有条件在股权投资领域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将持续细化、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政策,打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向标,驱动更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据了解,长三角专项基金指导委员会已于此前成立,由全国社保基金会股权资产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拼窗?、徐汇区政府、IDG资本与行业专家等共同组成,旨在为长三角专项基金提供投资策略、投资方向等的引导,发挥全国社保基金长期资金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专项基金优中选优,筛选符合国家战略方向、产业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目标的优质、稀缺投资标的开展投资。 生态之争,来自小米的跨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