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简易分包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会计分录是什么?
正文 2024年,直播带货困与解 京东和淘宝等电商平台接连出招,提升价格和服务竞争力,应对其它平台尤其是直播带货平台的挑战,试图把消费者拉回自己的货架前。直播带货,在2024年将迎来剧变。 我们越来越发现,在很多以前的大主播直播间买东西,好像捡不到便宜了。“今年双11想买个扫地机,有一款扫地机蹲点付尾款加上各种减免价格3913元,买完又逛了逛京东,发现同款只要3699元,还送十全十美礼盒和2L清洗水,那个主播直播间只自带配件套盒和一瓶清洗水,当时就在直播间退款了”,冯紫涵描述了今年双11在某头部主播直播间的踩坑经历。冯紫涵感觉,以前在主播直播间买同款基本比电商平台便宜不少,还有各种眼花缭乱的赠品。但是最近几次逛以前那些优惠多多的直播间,同款产品价格优惠越来越少,单价变高了,比别的平台买也没啥价值优势。随着各大视频平台流量到顶,头部主播的流量增速不再,直播流量=赚钱的逻辑失效。厂商开始从原来赔本赚吆喝也要抢到流量开始转向,提价成为他们的选择,而主播居高不下的坑位费和佣金,自然将价格不断推高。这些曾经的新电商渠道与方式,也走上了拥有流量就对消费者加价的老路。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既有流量等于定价权吗?京东,淘宝和拼多多们有话说了。以京东为例,京东采销在今年双11横空出世,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电商直播与售卖方式,其“无佣金、无坑位费、无套路”的三无直播,引发广泛关注的热捧,双11期间观看人数达3.8亿,销售商品超300万件,比不少明星主播的首秀数据还要好??梢运?,京东采销以独特的方式为京东和刘强东争了口气,也为直播带货打开了另一扇门。刘强东对此非常满意,京东昨天宣布,2024年1月1日起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2024年初京东零售全员将平均加薪不低于20%。而且业绩出色的一线业务团队将获得数十倍月薪的激励。此外,京东和淘宝等电商平台也接连出招,提升价格和服务竞争力,应对其它平台尤其是直播带货平台的挑战,试图把消费者拉回自己的货架前。直播带货,在2024年将迎来剧变。01再也占不到直播间的「便宜」了感觉在直播间买不到便宜的,不止冯紫涵。今年大三的杨虹从去年开始,感觉一些自己关注的主播直播间赠品没以前给力了,而且似乎自己买到的款和同学线下买的款有差别。她开始关注这些细节。到今年618和双11,她刷到的直播间到处还是“全网*价”“全年*优惠力度”这些惯用套路话术。不过在多个平台和直播间比价后,她的感受是,价格差距真的不大,有的便宜一点,有的贵一点,根本不知道在哪家买才好。“双11在小红书董洁直播间看到一件开衫款式很好,显示原价969元,直播只要779元,有点心动就去官方旗舰店找同款比价,结果看到6月份有人留言问自己399元买的算贵吗?”杨虹感觉自己在直播间被当傻子一样,“当时就觉得这不就是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嘛,于是去找客服理论,对方说什么衣服材质款式有差别所以价格不一样”。这些头部直播间被质疑背后,是直播商品价格规则不透明,长期通过原价和特价之间的巨大落差来吸引客源,造成消费者对商品价格认知错乱。无论是带货噱头,还是玩文字游戏,特别是头部直播间常常标榜低价来吸引客流,但是宣传的低价未必能达到商品阶段性的“*价”。如今的大部分直播间,在个别大促情况下或许能买到一些优惠产品。但是更多时候,“低价”更像是妥妥的促销引流套路,直播间的“便宜”,需要消费者擦亮双眼才好辨真假。随着大量直播间的产品越来越难以做到真正低价,各类营销手段成为直播间的惯常套路,使得消费者的不信任情绪传导至头部主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这届双11头部主播们上演各种花式翻车。贾乃亮带货的美容仪比线下贵1600元被指“割韭菜”,刘媛媛带货宣称可以去除50.76%的法令纹,被网友质疑虚假宣传。头部主播的权威性不断被质疑,价格优势也在被挑战,智商税的指摘不断出现,头部主播们更新换代的频次也越来越快。据有米有数显示,2022年在榜的头部主播如董先生、张檬小五夫妇、陈三废姐弟等今年并未上榜,今年在抖音的直播带货榜Top20中,过半数是*次入榜。与头部主播们“恃消费者/流量而骄”相比,电商平台们更多低下头来做事,消费者感知更明显一些。其中,“仅退款”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就展现出电商平台们对消费者的姿态了。喜欢网购的林丽对这事就深有感触,“以前买东西最怕买来不合适,退起来太复杂了,总想着在直播间能看见人试试款式大小再买会好点。现在哪儿全都可以仅退款了,买啥都不担心了,感觉现在像是买完货到用的好才付款一样,待遇不一样了”。在直播间捡不到的便宜,可能要去别的地方了。02直播间的品牌方,重新站起来成「甲方」消费者在直播间已经买不到便宜商品,对头部主播直播间失去信任的同时,不少商家在直播间再也没有以往把白牌打成爆品的期待了。朱子铭主要做男装生意,2022年底找到一批不错的男装货源,主推单品是那种男士韩式外套,按照他的设想,“成本38一件88块卖,看着毛利率有50%以上,如果一天能卖700件营业额能卖到6万,理论上毛利可以做到3万5,是不是挺喜人的,照这么算,一个月就能赚100万了”。想着自己在淘宝做了好几年的男装生意,朱子铭觉得有经验不会踩雷,但是冰冷的现实情况是,“今年找了一个朋友推荐流量挺好的主播直播间试试,单场带货卖了800多件,心想着卖得真不错。结果下来一算,给主播的佣金和打广告花了1万7,加上退换货和剩余库存损耗1万2,加上快递费、运费险小两千,这还没算上房租水电和人工,最终一算一天只赚了700块”。销量得不到保证,主播佣金一分不能少,库存积压、投流成本高涨,带货成交额还没有坑位费高,后果一律由商家承担。这些以前被流量增长掩盖的问题,正在把商家推出直播间。现在初入局的厂商在直播间卖货赚不到钱,更多以前就尝试过直播带货甜头的厂商,则在最近想办法继续从直播带货上面找到增长。杜乐在一家化妆品品牌做直播电商对接商务好几年了,提起抖快刚做直播带货时,他从当时公司做电商平台的商务运营转过来做直播带货,根本没有信心就是试一试,反正原来的部门也没啥空间可做了。公司推的一些主打单品在以前用的很熟悉的主播直播间带货效果一般,成本没少投入,坑位费和佣金更高了,但是销售情况一般,单品品牌也没打出去,更不要说什么复购了。杜乐和同行交流发现大家情况差不多,“小品牌以前在直播间只要能精准投放到合适的直播间,挺有希望能把白牌打成爆品,两年前能实现1:5的转化,现在像美妆这些热门领域1:2的转化就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直播间的增量效应不再,品牌方是选择提价还是降本减质?对一些白牌小厂,降本减质可能是选择,但对于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品牌而言,除非做直播限定款可以在品质上打折扣降成本,同款不可能利用这种降本减质的小伎俩,伤害长期品牌调性。像小杨哥徒弟“红绿灯的黄”,因带货形象YSL与品牌调性不符,反而使得消费者纷纷在官方社交媒体下留言抵制,要求品牌方立即终止与“疯狂小杨哥”团队的合作,最终得不偿失。不少品牌开始在主播达人直播间之外,更多选择店播和品牌自播沉淀私域,降低成本,自寻增量。蝉妈妈数据显示,今年9月抖音美妆护肤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00亿元,品牌自播的占比越来越重,当月已达33.97%,而在2022年品牌自播的占比还只有21.14%。图源:蝉妈妈数据细分到品牌上,2023年9月份韩束的自播占比为56%,珀莱雅的自播占比为71%,AKF的自播占比为80%,卡姿兰的自播占比为81%。今年双11,抖音美妆赛道,品牌相比去年投放达人直播的占比下降10%左右。总之,精明的品牌厂商,面对不再具有疯狂引流和品牌塑造效应的主播和直播平台,也不再客气。他们需要的变成了赤裸裸的利润和正向现金流。03主播把价格也「打不下来」了直播间曾是无数电商人的追梦之地,过去几年不时上演着逆袭暴富的神话。薛旻是在红利期进入这个行业的,现在已经是一家头部MCN机构的达人负责人,旗下有多个抖音粉丝破2000万的达人。以前,薛旻对旗下主播的带货能力相当自信,“大概在两年前,一些品牌厂商依靠我们的头部达人主播能卖他们一年八成的货,去年能卖四成,今年就难说了”。随着大量直播间的产品越来越难以做到真正低价,各类营销手段成为直播间的惯常套路,使得消费者的不信任情绪传导至头部主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今年双11,头部带货主播们上演各种花式翻车。贾乃亮带货的美容仪比线下贵1600元被指“割韭菜”,刘媛媛带货宣称可以去除50.76%的法令纹,被网友质疑虚假宣传,还有小杨哥徒弟“红绿灯的黄”因低俗带货,直播间遭到封禁。“现在我们的主播也很难保证销售额了,上个月跟客户约好了让公司排名前十的主播直播5场,光定金就收了34万元,结果最后只卖了1162单,销售额不到8万元,没完成保底销售额最终给别人退赔了,连带着客户也不太愿意找我们了,”他今年经常出现这样没办法和客户交代带货数据的情况。另一家规模相近的MCN公司的商务韩宁莎,也觉得这行风云突变。之前为了平衡分配中小商家,她会把一场直播分割为30个坑位,每个坑位收1200元坑位费+20%的佣金,按照当时的情况一个坑位的净利能做到差不多600元,一场下来就能赚1.8万元。在大促期间准备100个这样的直播间,她们通过代理以500元/坑位卖出去,一来一回纯坑位费就能赚210万元。“但是这两年变了,MCN机构越来越多,来投的品牌方有限,MCN反而成了卖方市场,为了能达成合作坑位费降了2/3不止?:罄粗辈ゼ湓旒倌值眯?,商家都要签保量合同,双方一合计干脆取消坑位费,拉高一点佣金的提成”,韩宁莎说,现在坑位费这种保本的收益不可能出现在中小主播了,连大主播都开始没那么多话语权了。伴随着流量红利消退,直播电商行业步入优胜劣汰的发展期。MCN机构和主播们的生存状况日渐恶化。在2022年,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上)中国直播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交易规模达到34879亿元,同比增长47.69%。此前,2018年至2020年增长率分别为589.46%、227.7%、136.61%,增长首次从三位数变成了两位数,行业逐渐走向了“僧多粥少”,未来面临着打破增长瓶颈、深耕存量的挑战。厂商要利润,主播想要把价格打下来卖更多产品出去,不仅厂商不同意,厂商的所有线上线下团队也都不同意。在当前的状况之下,没有哪个渠道更有话语权,所谓的大主播要求的全网*价,在今年都闹得沸沸扬扬。主要原因就是,厂商和其他渠道根本无法再接受大主播的特权价格和由此带来的长期多层次负面影响。现实的情况是,品牌厂商手里拿钱,MCN和主播都逐渐回归到乙方位置。一边是,MCN公司和主播们的收入增长下滑,且越来越不稳定,另一边MCN公司培养主播的成本却在增加?:钋斓腗CN公司三年签约了1500多个达人,头一年孵化达人成功带货能盈利的比例5%左右,现在成功率越来越低,1%的成功率可能都不到了。作为MCN公司,带货直播的运营推广、供应链管理和一系列公司管理的费用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持续在40%左右,吃掉了公司绝大部分的毛利润。一些大主播及其背后的MCN公司开始深入到产业链端,把产品从生产到供应直至销售的链路打通,逐渐挤占整个产业链中上游的生存和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的进一步业务扩张和更好的价格控制。像今年双11辛巴和家居品牌慕思争议的核心,依旧是“低价”。在辛巴直播间,标价13800元的床垫,直播间补贴价仅为4980元,这样的低价很快引发了慕思线下经销商的不满,很多原价购买的消费者要求退货或者补差价,因此慕思要求中止跟辛巴的合作。10月31日辛巴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慕思大黑牛真皮软床共卖出32万张,算下来销售额已经接近16亿元。而根据慕思财报,2022年其全年营收为58亿,也就是说,双十一期间辛巴一人就卖出了慕思全年近三成的营收。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功于辛巴,如果慕思把线下的价格也都降为4980元,营收很可能还会更高,但赔得也会更多。一场商业事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低价浪潮下,传统商家试图破局的无奈。相对而言,中小主播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处境就更难一些。在近年主播与MCN极度内卷的背景之下,一些新的直播模式与机会在新生与萌发。其中,平台自己下场成为一种新的直播带货方式。像京东采销这类的低价模式来自渠道和品牌方的支持,相当于直播间自买自销,所以不需要收取坑位费、达人佣金,剩下的钱用来补贴带量,一些品牌方开始尝试与之合作探索。这种高效整合了行业内不同类型的资源,在产业链上各环节降低成本,为品牌方提供了新的渠道拓展,似乎正在成为另一种出路。但是,对于大多数MCN公司和带货主播而言,利润的来源仍旧是卖货赚差价。在现下各方极度内卷的背景之下,价格似乎成为了*竞争力。现实的情况里,主播、MCN机构、品牌三方都已经到了无力承受为了流量而“赔钱赚吆喝”的阶段。产品提价,成为多方共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最终,我们在直播间买的东西就越来越贵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消费者最终会用实实在在的购买为真正能满足自己需求的电商平台的渠道投票,他们不会管你是千万粉丝的大V还是带货百亿的“超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奇偶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新数科技完成B轮融资,打造全链路智能化数据库云平台
正文 滴滴崩溃不止一夜 担负着共享出行服务的滴滴出行平台,其能否在此故障发生后,快速且有效地解决痛点,提升平台服务过程中的风控能力,也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 导读壹 ||滴滴网约车司机老张向记者讲述,进驻滴滴出行平台做网约车司机至今,也遇到过两三次后台问题,二十分钟最迟一个小时内也就恢复正常了,但这次平台的状况严重超出他的想象,“瘫痪这么久”。贰 ||在网约出行行业,相竞平台间“趁敌人病”时,发动奖励、补贴等来撬动司乘两端用户的例子并不鲜见,而滴滴出行平台自“崩溃”状态渐进恢复阶段,更成为竞争平台的加速时刻。叁||近两天突发的这一“崩溃”事件,会成为滴滴出行在风险防控上的一个痛点,由此带来的信任和交易损失,不可小觑。在广州专职跑滴滴网约车已有三年的老张,每天都是早上7点钟出车,11月28日一早,他如往常被6点多的闹钟叫醒,收拾妥当后,出车前看了一眼司机群里的信息,“后台不行”,果断回家睡起了回笼觉。每天差不多晚上10点钟收车回家的老张,丝毫没有感知,滴滴出行在27日深夜“崩溃”了。“有接了订单结束不了的,还有充不了电的。”老张在群里“爬楼”看到不少司机吐槽:一开始是有送乘客到目的地后,无法结束订单的,之后越来越多的反馈,“后台像瘫痪了(似的)”,不光是接单出现问题,就连司机端的小桔充电也无法使用。11月28日下午经济观察网记者在搭乘老张的网约车后,听他讲述,27日晚广州大批??吭谧窘谐涞绲男履茉赐汲?,直接无法充电,“一下子断电,拔不了充电枪。”28日7时左右,滴滴出行在其官方微博发出致歉声明称,“11月27日晚间因系统故障导致App服务异常”,“经技术团队连夜修复,滴滴网约车等服务已恢复”。在对相关问题和意见进行搜集整理并作说明前,滴滴出行提及,骑车等服务还在陆续修复中,“所有可开锁或未关锁的青桔车辆均可免费骑行,希望能为缓解早高峰压力努力多做一点点。”就在上述声明发出后,老张所在的司机群里,并未看到后台“崩溃”一夜问题被解决后的欢呼,而是大家在平台“不稳定”状况下的吐槽。11月29日上午,滴滴官方发布“再一次致歉”。滴滴解释,“我们在28日启动了内部复盘调查。初步确定,这起事故的起因是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并非网传的‘遭受攻击’,后续我们将深入开展技术风险隐患排查和升级工作,全面保障服务稳定性,尽*努力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目前,滴滴App的所有服务已经全部恢复。因这起事故给大家造成的困扰和问题,我们正在加快妥善解决。”12小时后,未完全恢复与老张相似,身在北京做网约车司机已有9年的夏女士,晚上7点左右收车,回家因围着家人转,她也在27日晚的突发状况之外。11月28日早上7点多出车后,夏女士发现“接了单,但看不见”,起初她怀疑自己的手机出了问题,甚至以为移动网络信号的问题,关机、重启一通折腾后,订单“被刷了出来”,如此“消耗”的情况下,跑完了几单后,“就这样,折腾了一个上午。”夏女士说完又强调,“不是昨天(11月27日),是今天。”一位上海的滴滴出行用户,11月28日早上8点多从家发出了到虹桥火车站的用车申请,往常只勾选特惠快车、快车车型的他,等待片刻发现没有司机接单,便增补了滴滴特快、优享甚至是出租车服务,依然未果,疑问又赶时间的他,只得拉着行李箱走去小区外几百米的大路边,等路过的出租车“扬招出行”?:牧舜笤级种?,坐上出租车,火急火燎赶往车站的路上,这位用户搜索新闻才得知,滴滴出行平台从27日晚间“宕机”后还未完全恢复,而习惯了网约出行的他,一朝回到多年前,“感觉招手打车都变得没那么容易了”。若以司机群里*反馈平台出现问题的时间点算起,27日晚10点多到28日上午10点多,“慢慢恢复正常,差不多12个小时。”老张这天“睡饱”了,吃过午饭才出车。他向记者讲述,进驻滴滴出行平台做网约车司机至今,也遇到过两三次后台问题,二十分钟最迟一个小时内也就恢复正常了,但这次平台的状况严重超出他的想象,“瘫痪这么久”。28日出车后,夏女士登陆司机端后台发现,“从奖励到热力图,啥也查不了,但能接着单子。”到当天傍晚收车前,她给记者发来了自己司机端应用里的“钱包”界面并说到,“它这账算的不对,现在钱数儿都有差头儿。”夏女士指出,自己两天跑车下来的账户余额本应该是1100,但28日晚在应用后台显示,“差了100块钱。”她虽然知道这是滴滴出行的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造成的结果,但更多是担忧,这笔差额到时候就不给了。针对司机师傅们关心受影响的相关奖励、费用异常、口碑值(包括出行分)等,滴滴出行官方在28日一早的致歉说明“平台会正常计算,陆续恢复展示”的基础上回应指出,“会尽快陆续恢复和补发。”老张的感知是,28号上午司机端后台逐步恢复后,行程不能计费属于个别现象,身在广州的他并没有因为滴滴出行平台近两天的“紊乱”,出现车费漏发以及提现难题。因服务等级高,老张每天收车后都能把余额提现,他看到,28日周二这天恰好是平台设定的提现日,司机群里并没有不能提现的情况,只是有人会发出一张“司机账户余额高达690亿元”的图片,不知真假。滴滴出行方面在28日下午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经核查证实上述图片是PS伪造的之后,官方表示,“恳请大家不造谣,不传谣。”竞争者加速在网约出行行业,相竞平台间“趁敌人病”时,发动奖励、补贴等来撬动司乘两端用户的例子并不鲜见,尤其在滴滴出行早前停止新用户注册、App下架期间,高德打车、曹操出行、美团打车、哈啰打车、T3出行等平台,都曾抓住机会,争抢市场份额。而滴滴出行平台自“崩溃”状态渐进恢复阶段,更成为竞争平台的加速时刻。11月28日早高峰期间,大量的用户出行用车需求,在滴滴平台上无法被承接时,高德地图就在其打车页面上亮出了一个醒目的福利券标,“享20元优惠”。甚至,不少用户为了能快速获得出行订单的响应,首次下载了T3出行、阳光出行等移动出行App。涌入对手平台的,还有司机们。经历了滴滴出行27日晚的“崩溃”后,28日一早不等恢复,夏女士所在的司机群里,就有不少司机招呼,转去别的平台接单了。虽然和夏女士相比,老张“司龄”短一些,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专职跑滴滴网约车,即便经常有高德打车、曹操出行等平台发来奖励“诱惑”,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对滴滴的定位也保持一致。“滴滴是网约车行业的老大哥,再怎样,都比别的平台好点。”老张打开司机端的奖励中心,给记者看他28日下午领到的奖励,“明天早晚高峰,平台免佣。”对于滴滴出行11月29日的免佣奖励,老张理解的是,“平台在弥补司机。”在他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更多司机被竞争平台“撬”走。老张给记者发来一张高德打车面向广州推出了奖励机制宣传页,其中显示11月27日-12月3日期间,新司机注册就可以享受2天免佣,还有像“新司机奖”“时长奖”“智能日冲单奖”“司邀司奖励”等各种福利。28日晚,距离收车还有三个小时,老张跑了近400块钱,“今天出车时间短”,他希望平台在突发事故后能发现问题,解决后变得更稳定,一旦反复,像他这样坚定的司机为了生活也会“随大流”,奔着福利选择新平台。对滴滴出行具有使用黏性,同样是上海白领陶女士的选择,然而,28日傍晚后,当她在滴滴上呼出一个出租车订单,接单司机在十几公里之外,到达上车点都要半小时后,她不禁疑问“滴滴是还没有好吗?”风险防控,滴滴新痛点记者了解到,滴滴出行平台上的大多数订单,派单距离多在几公里内,但截至11月28日晚高峰中,不只是上海,处于北京的一些用户也遇到了,在滴滴出行平台上发出网约订单,司机距离过远,等待时间超长的问题。从后台多个服务出现“崩溃”,到故障面辐射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多地,及至近一天后,平台依然没有完全恢复,仍旧存在一些状况,背后诱因究竟是什么?又涉及哪些技术问题?截至记者发稿前,滴滴出行官方暂未给出回应。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平台,出现故障,之于一位安全行业人士看来并不意外,他搜索滴滴出行过去几年间的“崩溃”记录,觉得此处故障相较更严重的原因在于,27日一晚不只是打车业务系统出现问题,平台各项服务“瘫痪”,且“故障问题延宕时间过长”,28日部分服务“仍在恢复的路上”。服务器被攻击?内部人为操作问题?……外界对滴滴出行平台此次大面积故障开始出现了各种猜测,上述安全行业人士并未发表意见,他认为需要获得更多原始信息才好分析问题根源。“相信滴滴在过去的一天两夜时间里,不只是解决问题,会有事故的复盘。”上述安全行业人士觉得,在司乘两端用户的出行服务及需求受影响的背后,发生故障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肯定是最痛的。”11月29日一早,滴滴出行发出“再次致歉”声明称,各项服务恢复的同时,也在28日启动了内部复盘调查。“初步确定,这起事故的起因是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并非网传的‘遭受攻击’,后续我们将深入开展技术风险隐患排查和升级工作,全面保障服务稳定性,尽*努力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正如上述安全行业人士所言,近两天突发的这一“崩溃”事件,会成为滴滴出行在风险防控上的一个痛点,由此带来的信任和交易损失,不可小觑。平台突发故障等不稳定因素下,不只是老张这样的网约车司机们,跑订单变得“提心吊胆”,若参考滴滴出行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出行业务的日均交易额约为7.88亿元,日均订单量达3130万单,再以平台“崩溃”12小时粗略计算,这次故障或让滴滴出行平台失去了超千万量级的订单,交易额损失更可以亿元计。抛开经营数字,担负着共享出行服务的滴滴出行平台,其能否在此故障发生后,快速且有效地解决痛点,提升平台服务过程中的风控能力,也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11月28日晚,当记者向滴滴出行方面询问故障原因进一步核查的情况时,官方回复还是当天一早致歉说明中的口径,并无其他增量信息。直到29日上午11时前夕,滴滴出行发出最新致歉声明指出,滴滴App的所有服务已经全部恢复。滴滴出行还表示,“因这起事故给大家造成的困扰和问题,我们正在加快妥善解决。感谢大家对滴滴的鞭策、关心和包容。今天的滴滴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将以此为戒,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刻反思,全力改正,继续努力做好服务保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OpenAI,困于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