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正文 ChatGPT的2023:打开AI新世界 2023 年,没有任何一款产品的影响力可以与 ChatGPT 相提并论。 12 月 16 日,The Verge 根据获取的内部文件和 Lark(飞书)聊天记录报道称,字节跳动曾秘密使用 OpenAI 的模型输出文本来训练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即便中止使用 GPT 生成文本之后,代号为 Project Seed(种子计划)的项目各阶段,仍然频繁使用 Azure(微软)上的 OpenAI API 对自己的大模型进行评估。这直接违反了 OpenAI 以及微软的服务条款。事件曝光后,OpenAI 迅速暂停了字节跳动的账户,微软也在声明中重申了 Azure OpenAI 服务的政策。但字节跳动的故事不是个例。有无数小公司在训练自有大模型、构建产品时,都选择了冒着法律风险采用 OpenAI GPT 模型输出结果的方式。一方面当然有法律的不完善、对利益的狂热追求以及对捷径的渴望等等,但另一方面也在于:ChatGPT,证明了 OpenAI GPT-3.5/4 大模型的**。01 ChatGPT 这一年:改变自己,也改变世界2023 年,没有任何一款产品的影响力可以与 ChatGPT 相提并论。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开始面向公众开放使用 ChatGPT。人们可以向它提问,聊天机器人会以一种对话的方式做出回应,感觉更像是与另一个交谈,而不是人工智能系统。没过多久,ChatGPT 就开始流行起来。据 OpenAI 当时的首席执行官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称,它在推出仅五天后就超过了 100 万用户。但即使是最乐观的人,可能也没有想到 ChatGPT 会在 2023 年刮起更大的风暴。两个月后,即 2023 年 1 月,根据瑞银的一项研究,ChatGPT 的月活跃用户约为 1 亿。根据 Similar Web 的分析,10 月份,ChatGPT 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约 17 亿次访问。ChatGPT 主页,图/ OpenAI也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ChatGPT 直接刺激了全球科技公司之间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引发了一场又一场关于英伟达高端 GPU、*人工智能人才以及大模型的战争。直至 2023 年末,ChatGPT 引发的这场人工智能革命依旧火热、依旧在改变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和想象。与此同时,ChatGPT 本身的进化史,在一定程度上更是直接代表了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进化。要知道还在一年前,ChatGPT 还只有一个基于 GPT-3.5 的免费版本,只能接收文本和输出文本,知识库截止到 2021 年 9 月,还没有插件系统和联网能力。2023 年初,ChatGPT 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拷问和挑战:ChatGPT 成为了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互联网产品,但由于大量用户涌入带来的使用量激增以及算力短缺现状,ChatGPT 的回答速度已经下滑,并严重影响到了使用体验,同时巨额的算力成本也远远不是 OpenAI——一家创立于 2016 年的初创公司所能承担。直到 2023 年 2 月,OpenAI 宣布推出 ChatGPT 的试点订阅计划 ChatGPT Plus,定价为每月 20 美元。ChatGPT Plus 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了:高峰时段免排队、快速响应以及优先获得新功能和改进。公允地讲,刚开始不少人对于 ChatGPT Plus 的定价还是存在不少争议,前两者的价值非常立竿见影,但后者就更像是「空头支票」。不过等到 3 月,OpenAI 正式发布 GPT-4 大模型并宣布率先开放 ChatGPT Plus 用户使用之后,一切质疑就基本烟消云散了。ChatGPT Plus 服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生成式 AI 面向大众市场的一种商业模式,之后包括百度文心一言,也在文心大模型 4.0 推出的基础上发布了类似的文心一言会员订阅服务。而紧接着,OpenAI 又推出了 ChatGPT 的插件系统,支持将不同互联网服务集成到 ChatGPT 之中,直接通过 ChatGPT 使用散落在互联网各处的服务,甚至包括最早的网页浏览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插件系统让 ChatGPT 有了更多中心化平台的概念和潜力,这也是不少人和媒体最早提出「AI 操作系统」这个概念的缘起。除此之外,OpenAI 还在过去一年针对 ChatGPT 进行了多轮更新,包括移动端 App 的推出、语音、图像的多模态能力、知识库的大规模更新以及联网浏览功能的正式集成等。这其中,最能体现 OpenAI 野心的可能当属:GPTs 计划。一个多月前,也就是 11 月初,OpenAI 在开发日上正式宣布了 GPTs 计划,ChatGPT Plus 用户可以在 GPT-4 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拥有或找到的数据训练出一个专属的「ChatGPT」对话机器人。比如在 YouTube、X(Twitter)上,有人就把自己所有的工作相关文档做了一个专属的工作助理「ChatGPT」;有人选择用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见解训练出一个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ChatGPT」;还有人利用独有的专业数据打造拥有不同知识储备的「ChatGPT」。事实上,在 OpenAI 官方的「蓝图」中,他们之后还会上线 GPTs 商店,支持用户上架自己训练的机器人并提供给其他用户付费使用,由此建立一个新的商业形态。不少人也直接将 GPTs 商店的出现比作当初 App Store 的出现,甚至因为更低的「开发」门槛,GPTs 将引发比移动互联网时代 App 创业更加广泛的创业机会。就连 OpenAI 公司本身,也在 2023 年发生了变化,包括最近的领导层改组。11 月 17 日,OpenAI 董事会宣布罢免公司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该消息公布后,直接引发了行业震荡,数百名 OpenAI 员工还共同签署了一封信,威胁辞职并加入微软,与 Altman 继续进行合作。然而,不到一周后,OpenAI 又重新聘请了 Altman 担任首席执行官。不仅如此,作为 Altman 重返 OpenAI 的结果之一,此前已经向 OpenAI 投资高达 130 亿美元的微软,也拥有了无投票权的董事会席位。02 写在最后从 1956 的达特茅斯会议*次提出算起,「人工智能」一词在人类的语言体系中存在了近 70 年,但从来没有一次能够像 2023 年,在无数学者、技术专家以及普通大众的对话中频繁提及。一切都要从 ChatGPT 开始,就像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将 ChatGPT 的出现视为人工智能的「iPhone 时刻」。而自 OpenAI 推出 ChatGPT 以来,对手也在涌现。今年 2 月,谷歌宣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Bard,背后是谷歌的自有大模型提供支持,同时还集成到了谷歌其他服务和工具上,比如 Gmail、Docs 以及 YouTube Studio 等。3 月,百度率先在国内发布了基于文心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文心一言」。随后,百模、千模大战打响,无数大模型以及 AI 聊天机器人都开始不断涌现。但时至今日,ChatGPT 依旧是生成式 AI 领域的无冕*,从回答质量到产品体验,再到生态构建,OpenAI 每一步都走到了时代的前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苹果新CarPlay,又要「跳票」了?
正文 澜沧古茶的茶叶第一股不好当 归根结底,还是茶叶市场冷门了,资本不爱茶,年轻人又不懂茶,懂茶有消费实力的中老年人群体却很难支撑茶企们的上市发展。 自八马茶业十月份主动撤回IPO申请后,国内茶叶市场终迎来好消息。据IPO早知道报道,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已于12月14日开启招股,至19日结束,计划于2023年12月22日正式以“6911”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澜沧古茶,这家比八马茶业体量规模更小的茶企,能顺利申请上市进入招股环节显然是幸运的。据了解,自2012年开始,安溪铁观音、八马茶业、中茶股份等茶企们连番三五次的上市递表,却都未跑出“茶叶*股”。其中,八马茶业也已经递表了三次,本次撤表的原因存疑,却包含了其销售费用占比过高,股东关联公司在内的46问经营管理问题。澜沧古茶作为普洱茶行业内前三的茶企,也存在着销售费用及存货高企等诸多问题。本次第三次递表就敲开了资本大门,显然澜沧古茶是幸运且成功的,不过其能否开个“好头”呢?01 “茶叶*股”不好当资本市场不爱茶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十多年前,中式茶企们就打响了上市争夺战。2012年,安溪铁观音发布招股书,打响了“茶叶*股”争夺战的*枪。随后,华祥苑、八马茶业、中茶股份、澜沧古茶等中式茶企们纷纷递交招股书。但十多年来,做袋泡茶的立顿都在国内拿下*了,后浪新式茶饮行业内奈雪的茶也都顺利上市了,辈分资历最老的中式茶企们才迎来“茶叶*股”,可见大家在资本心中的“地位”。不过从这次资本进度来看,澜沧古茶已顺利成为请资本市场“喝”*杯普洱茶的幸运儿,但这个“茶叶*股”却难开好头。从财务数据来看,澜沧古茶这两年在走下坡路。一方面,营收、净利润连年下降。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澜沧古茶营收分别达到4.05亿元、5.59亿元、4.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29亿元、0.7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为2.32亿元,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0.3亿元降至0.24亿元。澜沧古茶主要营收来自普洱茶贡献,2020年普洱茶产品的收入占公司营收比例94.0%,2023年上半年有所下滑,为86.7%。澜沧古茶一直引以为傲的毛利率,表现也开始不济。众所周知,我国茶叶市场堪称另一个“茅台”行业,普洱茶又是业内公认最高的毛利品类,因此澜沧古茶整体毛利率一直保持业内较高水平。数据显示,2020-2022年,澜沧古茶整体毛利率分别为70.4%、65.9%、65.9%。对比同行,同期天福茗茶、八马茶业、中国茶叶的平均毛利率则分别在60%、50%、40%左右。但在2023年上半年,澜沧古茶毛利率仅达到60.3%,也呈现连年下滑趋势。销量端,主营的普洱茶品类销量、口碑也呈现下滑趋势。据了解,澜沧古茶拥有1966、茶妈妈以及岩冷三条产品线,其中1966为公司经典产品主打普洱茶,常年占总营收六成以上。2022年,1966产品线毛利率达到74.6%,销量却在逐年下降,2022年销量为440吨,比2021年少了111吨;2023年上半年销量248吨,比2022年同期减少33吨。整体销量数据上,2023年上半年澜沧古茶整体销量也下降13吨。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来普洱茶行业内一直曝出天价“金融茶”回购骗局,12月份也曝出了这类丑闻。百度百科数据显示,目前有关“金融茶”事件通过各种渠道报案维权的人已经超过270人,涉案金额预计超过2亿元。这类不好的营商环境,更加剧普洱茶产品的难销。故此,澜沧古茶主营产品普洱茶整体销量及大环境导致下的口碑下滑,是拉低其净利率与毛利率的主要根源。面对这份财务报表,澜沧古茶多次递交招股书才会没下文,如今终于进入招股环节,是一个好的开端,也是其地位及实力的证明。不过作为*个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茶企,未来的日子怕也不会一帆风顺。02 受困于资本与年轻人都不“懂”茶?从外部因素来讲,整个茶叶市场就是一个难啃的“大骨头”,纵观拥有上千年饮茶文化,但整个茶叶市场鱼龙混杂,进入门槛又高,生意难做。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收益计算,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406亿元增至2022年的3318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4412亿元。其中,普洱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74亿元增至2027年的244亿元。市场前景可观,但由于我国茶叶种类繁杂、质量又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质量级别又较为混乱,售价较为?:?。进而导致了我国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往往对茶的价格和质量一头雾水、无法判断真伪,业内也因此乱象频出。不仅市场鱼龙混杂,最重要的是难规模化发展。大家都知道茶叶大多数是散装售卖,其中标准、质量、售价都难衡量,这个特征对茶企品牌规模化是不利的。茶叶又不同于白酒,虽然市场都鱼龙混杂,但后者因“酒桌文化”盛行需求量较为稳定,茶叶市场单靠品茶小众人群或者是“送礼”属性很难支撑规模化发展,所以资本就算懂茶业的“暴利”,却也很难在难规模化发展的市场内进行投资。消费端方面,年轻人们是爱消费,却不懂茶。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她(他)们更爱新式茶饮或者饮用更便捷的袋泡茶?:帽饶窝┑牟?、喜茶、蜜雪冰城、茶百道这类新式茶饮品牌不断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而与茶更贴近的袋泡茶,通过更新潮、便捷的产品形式,统领了年轻人市场,其中英国品牌立顿甚至拿下我国袋泡茶市场*,曾创下过百亿市值的佳绩,业内甚至还流传出“中国七万茶企,却比不过一个英国立顿”笑话,如今口味更迭后更丰富的新式袋泡茶更受年轻人喜爱。总而言之,资本懂茶叶市场的高利润却不爱,年轻人不懂也不爱。光靠普洱茶品类打天下的澜沧古茶,是很难讲述上市后的新故事的。再从澜沧古茶内部来看,其过度依赖经销商。目前,澜沧古茶主要以经销为主、直营为辅的模式拓展全国市场。数据显示,常年来,经销商对澜沧古茶收入年贡献都在七成以上。2018年,公司经销商曾高达753家,年贡献收入占比近九成,如今仅剩下500余家。众所周知,过度依赖经销商会使得企业陷入很被动的状况,一旦经销商流失或者管理不善,都会对品牌造成不利的影响。而面对经销商数量减少,澜沧古茶表示,“为了提升运营效率,主动优化的结果”。但经销商流失,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与日俱增的存货压力。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澜沧古茶的存货金额分别为4.70亿元、6.36亿元、7.84亿元;2023年是上半年达到8.35亿元。同期,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345日、1061日、1641日及1588日。一般情况下,我国普洱茶商的存货周转天数一般在800—1900天之间。显而易见地,澜沧古茶存货压力未来也将会影响到销售端。为了释放库存压力,企业大多会通过降价或是推新等方式来增长销量。据观察,目前澜沧古茶的产品线并未出现大降价的趋势,但为了拓宽消费群体更贴近年轻人市场,澜沧古茶正努力变年轻。一方面是渠道的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上半年,澜沧古茶线下门店成功对接上天猫、微信、抖音等电商平台,同时通过与KOL直播合作,进一步深化电商业务供应链。产品端,2022年7月,澜沧古茶推出了迎合新中产消费端的产品线岩冷。据了解,岩冷系列在包装上变得更时尚了,且形式上也采取了小克重、方便即饮的方式来贴近年轻人市场。该产品线售价也是在1242-4363元/公斤,价格与公司1966系列差不多,可见澜沧古茶年轻化的步伐仍走高端路线。但从上文财务数据可以得知,澜沧古茶不论是渠道还是新产品线,都还未成为公司核心。更为难的是,公司为了提升销量,营销费用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澜沧古茶销售及营销开支从0.87亿元增至1.36亿元,从占同期总收入的21.5%升至29.5%,今年上半年开支0.68亿元,占比达到29.1%。不断增长的营销成本与库存压力,显然也会进一步承压公司的收入及净利润。归根结底,还是茶叶市场冷门了,资本不爱茶,年轻人又不懂茶,懂茶有消费实力的中老年人群体却很难支撑茶企们的上市发展。而澜沧古茶上市后的新故事,若不能找到一个新受众群体以此打开销路释放库存压力提升业绩,最终怕也只能空留一个“茶叶*股”的虚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李宁迎来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