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按季度缴纳房租会计分录怎么做?
正文 超级LP要变了:社保基金明确投资VC/PE比例 根据《管理办法》,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的投资范围将进行调整优化,并适度下调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上限。其中还明确提出,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为40%和30%。 VC/PE翘首以待的一幕出现。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次的震撼之处在于——根据《管理办法》,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的投资范围将进行调整优化,并适度下调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上限。其中还明确提出,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为40%和30%。一旦实现,市场有望迎来千亿级活水。VC/PE震撼弹:拟提高股权类资产投资比例具体来看,《管理办法》共十章、58条,对投资范围、投资监管比例、管理费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管理办法》最大的影响之一在于,明确了各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管理办法》提出,根据基金投资和监管实践,综合考虑风险收益特征,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品种按照存款和利率类、信用固收类、股票类、股权类进行划分,并将境内和境外投资全口径纳入监管比例。其中,股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混合型养老金产品、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公司优先股、中国存托凭证,合计不得高于40%。直接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优先股合计不得高于20%;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不得高于10%;上市公司优先股和非上市公司优先股合计不得高于5%。《管理办法》要求,社保基金会应有效防范集中度风险,按成本计算,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单一股权项目不高于该投资标的总规模的30%,投资单一资产证券化产品、优先股不高于该投资标的总规模的20%。简单来说,根据《管理办法》,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而对比2001年12月公布的《暂行办法》,划入社保基金的货币资产的投资,按成本计算,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这一次调整后,将社保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放宽至40%,股权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放宽至30%,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灵活度,有利于持续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投资范围上,《管理办法》不仅扩大了范围,还明确:社保基金直接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符合条件的直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优先股,经批准的股票指数投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关于管理费率,《管理办法》还提出,适度下调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上限。其中,股票类产品管理年费率不高于0.8%,债券类产品管理年费率不高于0.3%;货币现金类产品管理年费率不高于0.1%;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年费率不高于1.5%;托管人提取的托管年费率不高于0.05%。此外,《管理办法》还强调,社保基金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要坚持安全至上、优中选优原则,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和股权基金管理人,科学论证投资价值,全面研判防范风险,严格执行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和内部控制等相关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不难看出,在一级市场,社保基金还是以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为主,优选市场头部机构。超级LP正在入场手握万亿资金,社保基金一直都是VC/PE心心念念的超级LP。设立于2000年8月,社保基金全称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从2004年开始,社保基金试水股权投资基金,首次出资1500万元,投资海富产业基金旗下的中比基金。之后,社保基金不断向股权投资领域深入——2006年,社保基金向国内首支产业基金——渤海基金(国资)投资10亿元;2008年,以国内第一家可以自主投资PE的机构投资者身份,承诺对鼎晖投资与弘毅投资各投资20亿元,标志着社保基金加大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2010年,社保基金投资列表中首次出现VC阶段的股权投资机构,君联资本、IDG资本等位列其中……近些年来,社保基金更是加大投资力度。去年9月出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业投资指引》中提到,要加大直接股权投资力度、扩大市场化股权基金投资规模等内容,一度为VC/PE带来了好消息。印象深刻今年5月底,社保基金独立出资,设立“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主要投向中关村早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重点支持科创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期限超过10年,由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随后,社保基金作为单一LP出资落地的第二支基金——社保基金长三角科创投资基金正式落地上海,总规模51亿元,由IDG资本管理。据悉,基金将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投资布局。除了北京上海,社保基金的身影也出现在深圳。投资界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已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基金同样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独立出资设立,并与深圳市政府合作,重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深圳,社保基金释放了一个积极讯号: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发展。不过,社保基金作为优质的长线资金,历来对基金管理人遴选的标准非常严苛。正如北京一家人民币基金的IR负责人说,“在募资难的环境下,所有VC/PE都想争取社保基金。如果说人民币募资是打怪升级的话,那么搞定全国社保基金绝对是最难打的关卡之一。”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吴琼,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666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2023第十一届消费者体验创新大会近日在苏州圆满落幕!
正文 两年亏掉百亿,来自基因测序巨头的教训 最终GRAIL的剥离收益不得而知,但参考眼下的市场环境和GRAIL业务进展,Illumina血亏是必然事件。讽刺的是,随着剥离GRAIL尘埃落定,Illumina股价持续上涨??雌鹄?,市场依然看好瘦身之后的Illumina。 科技与竞争之间,生物科技企业总是习惯于向前看。部分激进分子,甚至会在*曲线还未成熟时,就焦虑第二增长曲线。在特殊时期,这样的节奏管理有可能是加分项。毕竟,任何业务都有成熟、衰退的一天。而一个出色的节奏大师,要能预估每项业务产品增长的天花板,在现有增长动力耗尽之前,唤醒下一个增长的接力棒。更何况,捕捉未来的机会稍纵即逝,哪有时间犹豫?所以,新业务布局,要积极。但有时候,过于激进,也可能适得其反。眼下,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反面教材。2年前,不顾反垄断机构的反对,Illumina坚持收购泛癌种早筛巨头GRAIL;2年后,Illumina胳膊没能扭过大腿,输掉了反垄断战役,不得不将GRAIL剥离。问题是,GRAIL的一进一出,Illumina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过去2年,GRAIL的运营支出、??罱鸲盍较罘延靡丫咏?15亿美金,商誉减值更是超过47亿美金。最终GRAIL的剥离收益不得而知,但参考眼下的市场环境和GRAIL业务进展,Illumina血亏是必然事件。讽刺的是,随着剥离GRAIL尘埃落定,Illumina股价持续上涨??雌鹄?,市场依然看好瘦身之后的Illumina。或许,这也告诉我们,经历一道道关卡后,当企业开始往回看时才会发现,让其保持增长活力的不一定是新业务,也有可能是老业务。纵然,企业天生有着寻找新业务的使命。但只有把每一个既有业务,往下扎根越深,才越稳固;焦虑少了,动作才能不变形。/ 01/寻找增长曲线的选择成立于1998年的Illumina,是全球基因测序领域当之无愧的巨头。但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随着全球基因测序行业渗透率提升变缓,黑马不断涌现,这位老大哥的日子,也开始变得不那么好过。以国内市场为例。2020年,在国内基因测序市场中,华大智造已经抢走了12.6%的市场份额,Illumina则占据58.6%的市场份额。竞争日益加剧,体现在营收上,2020年Illumina营收为32.39亿美元,相比2019年的35.43亿美元减少了9%;净利润为6.56亿美元,同比下降37.58%。这也是十年来,Illumina营收的首次下滑。当然,Illumina并没有坐以待毙。一方面,公司始终深挖核心测序业务的护城河。在建立广泛生态圈的同时,不断升级迭代测序设备,巩固竞争力。例如,公司最新推出的NovaSeq X,可以将测序成本降到200美元左右。在测序行业,成本即竞争力。另一方面,Illumina则是加速向下游探索,寻找新的增长曲线。2021年,其以8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全球泛癌种早筛龙头Grail。Grail本就是由Illumina一手创立的肿瘤早筛公司。只不过,在2016年Illumina将其从内部剥离,只保留了少数股权,让Grail以独立公司的名义筹集资金开发产品。5年后,将其重新收购回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相比基本业务,Illumina对Grail似乎抱有更高期待。据Illumina估计,到2030年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在250亿美元左右,而随着Grail的并表,公司能够角逐的市场规模将会增加至600亿美金。届时,即便公司只能切到部分蛋糕,依然能够贡献极大的业绩增量。然而,让Illumina措手不及的是,事态的发展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 02/两年蒙受巨额损失过去三年,收购Grail带给Illumina的,只有亏损却没有收益。首先,是巨额的罚单。为了完成这笔交易,Illumina选择先斩后奏,在欧盟和美国反垄断机构批准前火速完成交易。面对任性的Illumina,欧盟监管机构开出了巨额???。2023年7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Illumina处以创纪录的4.76亿美元???,GRAIL也收到了1100美元的象征性???。其次,是巨额的运营投入。GRAIL的核心管线均处于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阶段,烧钱堪称“无底洞”。2021年至今,总运营支出已经达到18.7亿美元。根据GRAIL招股书,截至2022年6月末,其账上运营现金余额为6.33亿美金?:芟匀?,GRAIL大部分的运营支出,是由金主爸爸Illumina承担的??悸堑剿讲⒈硎奔湮?2021年8月,即使只计算GRAIL2022年、2023年的运营支出,也已经达到9.8亿美元。接着,是巨额的商誉减值。2021年以来,资本市场急转直下,Illumina的收购可以说买在了山顶。与此同时,GRAIL由于商业化收入有限,价值难以充分体现,因此Illumina在财务报表中对其进行了商誉减值处理。具体来看,2022年商誉减值为39.14亿美元,2023年至今减值金额为8.21亿美元,总计47.3亿美元。最后,是持续蒸发的市值。根据Illumina的设想,收购Grail是增加预期。但实际上,华尔街更相信确实的业绩。在收购Grail之前,Illumina的净利润率保持在20-30%左右,在医疗器械和诊断行业中名列前茅,因此在2021年,其市值一度超过700亿美金。但收购Grail之后,Illumina的财务模型受到了影响,陷入亏损状态,加上市场下行、基本业务预期走低等诸多因素影响,Illumina股价从*时期555.77美元,*跌到了89美元,是表现最差的医疗公司之一。以目前最新股价计算,Illumina市值较高点仍蒸发超过500亿美金。作为全球泛癌种早筛领域*的领头羊,Grail价值不言而喻。但在成功证明自己之前,Grail并没有给Illumina带来任何收益。眼下,Illumina也已经等不到Grail价值释放的节点了。/ 03/Illumina与Grail的分道扬镳Illumina联姻Grail,并没有得到监管的认可。原因在于,监管机构担心,Illumina收购Grail后,可能会阻止Grail的竞争对手获得开发竞争性血液癌症检测测试所需的技术。不管是欧盟还是美国,都在极力反对。也正因此,过去2年,Illumina一直在与监管机构斡旋。上文提及的天价???,也正是由此而来。但即便交完???,监管仍不满意。最终,Illumina只能放弃Grail。12月18日,Illumina正式宣布分拆Grail,时间预计不晚于2024年二季度。魔幻的是,随着分拆消息的传出,Illumina股价大涨8.08%。这似乎也不难理解。当前,Illumina仍是测序业务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未来即便遭遇对手挑战,影响也不会太大。一旦Illumina剥离Grail,整体营业利润率将回升至25%左右,从而使市场能够根据其核心收益对公司重新进行估值。更重要的是,分拆将为Illumina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新流动性,这将有助于提振其因收购而恶化的资产负债表。另外,Illumina既可以利用这笔现金进一步加强其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投资研发来专注于创新。这样来看,剥离Grail对于Illumina的业务发展,也不完全是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给予了正面回应。回顾Illumina与Grail过去几年的发展,或许很难得出谁对谁错的结论。毕竟,Illumina的目标并没有错。只是,方向错了。对于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来说,业务发展无法速成,日拱一卒才是常态。一旦过于心急,最终的结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国产创新药憋了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