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
公司收到设备投资如何做账?
正文 智能手机的「全面屏」作业,还得等苹果的答案? 或许,全面屏的答案还需要苹果给出。当然,也不排除这一次国产厂商能够弯道超车。 2007年,iPhone的发布,掀起了智能手机的新篇章。而后的十六年间,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寻求科幻电影中展现的智能手机的最终解—更强的性能、更优的手感以及更佳的显示效果。就目前市场的产品来看,性能上的提升最为明显,旗舰机更是出现了性能过剩的表现。在5G以及影像时代来临之前,智能手机的手感也几乎是做到了*的体验,只是后期随着手机的内部需要塞下更多的元器件,导致手机成“砖”。不过,伴随着钛金属等新材质的应用,手机的重量和手感也得到了改善。至于显示效果,更高素质的手机屏幕,让用户的眼睛变得挑剔,但“全面屏”说了好多年,却依旧是个“伪概念”。从最初的上下大边框,到后期的窄边框,中途智能手机一度实现了真全面屏,但代价是体验上的缺失。在手机需要塞进更多元器件的当下,我们看到挖孔屏成为绝大多数手机厂商的选择,即便是苹果,也只是从“刘海屏”进化成“药丸屏”。对于全面屏来说,*的阻碍就是前置摄像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这几年也出现了多个方案,但最终都只是探路过程中的插曲。要说现在最接近全面屏形态的,当属屏下摄像头,日??瓷先ゾ褪且徽槠聊?。但是,就技术和实际的体验来看,屏下摄像头仍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是一个为了全面屏而妥协的解决方案,并不是锦上添花的技术。到了2023年,也就三星、中兴和旗下的红魔游戏手机在坚持使用。“可能大家也都在等苹果的答案”,一名产业链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屏下摄像头牺牲了太多,这两三年内都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有报道称,苹果将在明年的iPhone16 Pro上采用屏下Face ID单挖孔设计,到了2027年将采用屏下Face ID+屏下摄像头。“苹果就是行业的风向标,并且对体验和供应链有着最严苛的要求。屏下摄像头的方向是对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够成为引领者的,有些品牌就是太着急了。”01 为了全面屏,都做过哪些尝试?从0到1,从无到有,智能手机的全面屏化也不是只有当前看到的屏下摄像头方案。为了博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市场,从全面屏概念提出的*天开始,手机军备竞赛便已打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甜蜜”的探索期,国产手机厂商占据主流。说起全面屏这个概念,还要追溯到7年前的小米MIX发布会,当时小米MIX也被小米自己称为世界上*全面屏手机。从解决方案上来看,小米MIX一改过往的设计逻辑,将前置镜头放在了下巴处。的确,小米MIX的设计方案让市场眼前一亮,但正面仍谈不上是一整块屏幕,大下巴的观感和大家期待的全面屏还有差距。小米MIX之后,vivo在2018年带来了升降式摄像头的方案,NEX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款全面屏手机,升降式摄像头也成为那时的主流方案,后续引来荣耀、一加、OPPO等多家品牌的跟进。依稀记得,那时大家都在宣传自家升降摄像头的可靠性,并且还提供了升降音效等各种玩法。不仅如此,升降式摄像头在防盗用上更有优势,后台App有没有侵犯用户隐私,一眼明晰,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在同一时期,除了升降式摄像头,包括荣耀、小米还推出了上下滑动的全面屏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前置挖孔的问题,滑盖式的操作方式还能给用户解压。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容易积灰,防水性能也差,做工方面也更容易出现瑕疵。与此同时,努比亚、vivo还都推出过双屏解决方案,通过背面增加一块屏解决了自拍问题,使后置镜头也承担着前置自拍功能。不过,这种双屏方案不仅增加的成本更高,在可靠性、续航、发热上也都不占优。总的来说,在2018年出现的几个全面屏解决方案,最终市场选择了升降摄像头。次年,可以看到主流的手机品牌大多也都是采取了这一设计。直到今天,还有消费者感叹,为何升降式摄像头的方案没能延续下来。其实原因很简单,升降式摄像头虽然方便,但是由于其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需要占据更多的手机内部空间,还让手机变得更厚。随着2019年年底5G正式商用,以及影像时代的到来,手机内部需要塞进去更多的元器件,拍照模组也要占据更多的空间,导致没有多余的空间给前置镜头了。在性能和综合体验下,手机厂商和市场都认为全面屏相对来说不再那么重要,后期便看到刘海屏、挖孔屏成为主流,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挖孔的数量以及位置有所区别。02 屏下摄像头,全面屏的进阶答案升降、滑盖这些机械式解决方案,终究还是因为体验或者结构上的不足,并未引领全面屏时代的到来。而屏下摄像头方案的出现,则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进阶答案。屏下摄像头,顾名思义,就是将摄像头隐藏在手机屏幕下方,实现全屏显示,但又不耽误前置摄像头的使用,也不会出现挖孔,保证了屏幕的完整性。在需要前置自拍时,摄像头区域“变成透明”,可以让光线穿过屏幕。但难点就在于,如何平衡好屏幕显示与拍照效果。将摄像头藏在屏幕下,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术活儿。相关产业链人士向我们介绍,一是要解决透光率的问题,AMOLED屏幕的偏光片、PI基板、TFT驱动线路层等都对透光率会造成影响,使得外界的光进来后被削弱,导致前置镜头捕捉到的光量少,这也是摄像头能正常工作的要求;二则是衍射问题,使得前置镜头的成像质量不高,拍出的照片像是有一层雾一样。这两个问题是屏下摄像头发展的核心难点,一旦没有处理好,不仅仅是影响了成像效果,就连显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出现“纱窗效应”。摄像头区域和屏幕的其它区域会看起来有明显的差别,视觉观感上也达不到真正的全面屏效果。截至到现在,小米、中兴、红魔、三星等品牌均已发布屏下摄像头产品,在屏幕侧,京东方、TCL华星以及维信诺成为背后的国产供应商。其中,小米用的是TCL华星的屏幕,中兴、红魔则是维信诺和京东方均搭载过。从此前的发布产品来看,初代的屏下摄像头为了解决透光率的问题,采取的是最简单粗燥的降低像素密度的方式,以保证像素间可以有更多的光可以穿过。“前两代都是降低PPI,也被我们称作是不成熟的方案,*的弊端就是屏下摄像头区域的和正常屏幕有个很明显的界限,肉眼很容易就能看见”,某品牌研发人员对钛媒体App表示,“基本大家都是在第三代技术阶段,可以不用去降低PPI了,通过对电路的重新设计,来提高屏幕的透光率,再加上软件算法的调试,提升拍照效果。”从目前公开的方案来看,为了不降低PPI,各家也都是采用了不同的排列方式。其中,京东方是“一驱一”技术,即一个像素电路驱动一个OLED像素单元;TCL华星则是重新设计电路排布,并减小了发光像素的大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已经落地的小米、中兴、三星等品牌,OPPO、vivo、华为、魅族等厂商,也都曝光过关于屏下摄像头的相关专利。只是,直到今天,也没有落地量产。03 全面屏也有“副作用”,又等着“抄”苹果答案?按照常理来说,市场不会拒绝一块真全面屏的产品,如果终端表现不出彩,只能说明还未达到真正的技术成熟点,屏下摄像头显示与拍照成像效果二者之间的矛盾,仍没有找到一个调和的点。从目前在售的屏下摄像头产品来看,红魔是定位游戏手机,用户对自拍的需求相对较少,而全面屏的显示也能提升游戏体验。三星Galaxy Z Fold5是大折设计,外屏也有可用来自拍的摄像头,内屏的屏下摄像头更多的是为了保证大屏的整体性,整体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之所以屏下摄像头的产品有限,以及基本都是应用在对自拍需要较少的产品上,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其“副作用”。一是显示效果,在强光下以及长时间使用后,屏下摄像头区域还是有差异性,影响观感;二是拍照方面,即便是现在迭代的技术,在透光率上还是差些火候,雾化、涂抹感等等;三则是成本,现在的屏下摄像头的屏幕依旧停留在1080P阶段,但成本却赶上了2K屏幕。众所周知,现在中端旗舰都用上了1.5K,“在屏幕素质和不完善的全面屏之间,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前者”,上述产业链人士指出。当然,除了屏下摄像头自身的技术不足外,现在挖孔屏对用户的体验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也是关键原因,尤其是苹果推出了灵动岛之后,多家手机厂商也都有计划跟进“抄答案”,之前看着碍眼的挖孔,反倒是被赋予了新的角色,成为体验的加分项。此前,市场有消息称,iPhone会逐步放弃灵动岛,但就目前的市场反馈来说,灵动岛带来的便利已经成为iPhone的卖点之一,即便是未来屏下Face ID量产,摄像头也会有开孔,灵动岛也依然会存在。不过,当苹果在屏下Face ID和屏下摄像头技术都成熟后,灵动岛会以什么形态出现就不清楚了。以苹果的做事风格,技术只有在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后,才会落地量产。有消息指出,到了2027年,苹果将采用屏下Face ID+屏下摄像头,但也只是个保守的时间点。对于智能手机来说,需要全面屏这一新的技术形态,也是刺激市场增长的推动力。但是,就目前屏下摄像头的技术成熟度来看,仍就只是个妥协的答案,舍弃了高分辨率、成像效果等。或许,全面屏的答案还需要苹果给出。当然,也不排除这一次国产厂商能够弯道超车。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不玩游戏的张一鸣终于放下了游戏
正文 平替来了,大牌死了? 市场就在这一片互相博弈和内卷中,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大浪淘沙,最终只有真金白银才能留在沙滩上。 11月初,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1688和闲鱼等升级为战略级创新业务。作为阿里最古老的电商业务之一,24岁的1688终于获得了地位上的“飞升”,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淘宝、天猫想要抓住的年轻消费者,早已纷纷涌向这个古早的购物平台。据亿欧网统计数据,2020年上半年1688上的年轻买家占比提升接近10%。翻看小红书、微博也可以发现,最近两年多了很多1688购物攻略。无独有偶,拼多多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好。财务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9月30日,拼多多第三季度总营收为688.404亿元,同比增长94%。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55.37亿元,同比增长47%。年轻人热衷于在1688、拼多多等低价平台找“平替”,已经成为近期消费市场上的重大趋势,与之相伴的是人们津津乐道于消费降级之下的各种省钱购物攻略。此前,新零售商业评论曾多次探讨过有关消费降级的话题,如在1688买瑜伽裤(参见)。而今天,我们想深入探讨的是,从消费升级到消费降级,变化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1、 消费降级带来的思考从消费升级到消费降级,其中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真能由奢入俭么?“洗脸巾、湿厕纸、厨房湿巾、安睡裤……”小安掰着手指头,细数自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单说洗脸,就不可能再用回毛巾了。”小安告诉零售君,过去自己差不多每周都要把洗脸毛巾搓洗干净,并用开水烫一下消毒。“自从用上了洗脸巾,这每周一次的繁琐过程终于不用再继续了。其他的一次性用品也是一样,就是图个省时、省力又方便呀。”身边的一次性用品和纸品,新零售商业评论摄“回不去”是事实,“差钱”也是事实,于是,就给了各种平替产品以发展空间。“最开始我用的是韩国品牌的洗脸巾,确实好用,但也是真的贵。今年双11我开始在小红书等各个平台上找平替,最终找到了便宜又好用的国产洗脸巾。”小安介绍,如今自己身边不少同事、朋友都热衷于寻找日用品、服饰、美妆护肤等各类用品的平替,还会发小红书交流使用心得。浣浣回忆,自己是在2019年前后入了护牙的“坑”:“早上用电动牙刷刷牙,中午在单位用冲牙器清洁口腔,每半年还要洗一次牙。”原本,浣浣觉得这样的好习惯虽然费点钱,却能让自己保持一口好牙,能尽情享受美食,拍起照来也更美。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年初公司宣布降薪,护牙的好习惯渐渐成了浣浣的负担。于是,浣浣把洗牙机构、牙线品牌、电动牙刷刷头的更新频率都做了调整:“原本去的洗牙机构,服务体贴、细致入微,但洗一次牙就要600块。我想了想,只要达成洗牙目的就行,其他的服务体验都不重要,所以换了个平价的牙科诊所;牙线,从进口的换成了国产便宜大碗的,使用感也差不太多;电动牙刷主要是刷头这个耗材费钱,我从3个月一换,变成用到刷毛呲出来再换,差不多小半年才换一个……”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咖啡赛道里。宁宁原本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几年前来上海工作,被大街小巷的各色咖啡馆吸引,尝试了一次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曾经一度每天一杯星巴克美式,如今却直呼:“星巴克?喝不起!”今年以来,宁宁从星巴克降级到了Manner,且必须自带杯去“打”咖啡以享受到立省5元的优惠,再后来又降级到了瑞幸的9.9元一杯。前两个月,她改成了喝挂耳:“挂耳喝习惯了,觉得瑞幸的9块9都贵。”宁宁告诉零售君,她在好特卖尝试了若干品牌的挂耳咖啡,“均价一两块钱的咖啡,让我熬过一整天的工作。”用自家胶囊咖啡机打的咖啡,受访者供图如今的她,一个月也就喝一两次“外面的咖啡”:“通常是在约了客户谈合作的商务场合下。”小安、浣浣、宁宁并非个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能刷到不少类似事例:原本习惯每月做一次美甲的小姐姐,改成买穿戴甲和果冻胶自己在家DIY了;原本背大牌包包上下班的白领,找到了帆布袋的乐趣;崇尚lululemon、始祖鸟的精英中产,也开始觉得“1688真香”……无数事例表明,由奢入俭难,“捂紧钱包”的年轻人并没有完全放弃过去养成的消费习惯,而是转而寻找起了性价比更高的平替。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平替的诸多争论。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反对消费主义的人提出,购物也要践行“长期主义”,即购买更贵价的产品,使用更长的时间,充分享受贵价产品更高的品质。在这些人眼中,平替没有价值。如今,反对者逐渐增多。他们认为,长期主义才是真正的消费主义,众人皆知贵价产品溢价严重,能花更少的钱去享受品质差不太多的产品,有何不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平替才是王道。2、平替有前途?相较于疫情前,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显然有了更清晰的衡量标准。除了比较产品品质外,他们往往更加看重使用体验,以及能否为自己带来便利。一条lululemon瑜伽裤,穿着体验确实是独一档的舒适,也更加经久耐用。相较于三四十块钱一条的1688同厂同源瑜伽裤,虽然穿着体验感略差、洗了几次就有点松了,但花大几百买一条lululemon,真的有必要吗?起初,茉莉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1688上买了条瑜伽裤,如今的她宁愿在1688上买几十条不同颜色的瑜伽裤,也不买一条lululemon了,她开心地表示:“我可以换着穿,随便穿,洗松了就丢掉再买新的,也不心疼。这个过程其实也很快乐。”1688里的Lululemon同款在与周围朋友的交流中,零售君发现,年轻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快消品和服饰行业的平替产品,而对于一些技术、设计、原料门槛较高的行业,平替很难大行其道。“上千元的耳机与百来元的相比,使用感受确实天差地别。”小野向零售君表示。然而,混乱的市场环境给了一些所谓的平替以可乘之机。《上观新闻》的记者发现,今年双11,不少低价平替产品选择“蹭名牌”,用相似的外观来诱导消费者购买他们以为的正品。在小红书上,也经常会看到推送“不是同厂同源,就是原单服饰”的帖子,点进去仔细辨别,才发现其实这些产品都是大牌的高仿货,抄袭版型不说,还在原料上偷工减料……低价诱惑之下,有不少消费者被平替美好的价格“香晕了”,而完全忽视了产品质量等细节。3、平替也要有技术“我也用过很便宜的洗脸巾,但真的刮脸,最后我拿来当一次性抹布擦灰、擦地了。”在寻找平替的路上,小安踩过不少雷,也浪费了不少钱。宁宁的咖啡降级也并不是毫无底线:“那种很便宜但寡淡如水的咖啡,我是喝不下去的。”显然,消费者已经体验过好产品了,便会以好产品的标准去找平替——价格要“平”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产品价值或使用体验,才可以成为那个“替”。这意味着,消费者理想中的平替,绝不是在产品品质上做减法,而是要综合考量使用体验,做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并以最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方式进行售卖。在小红书上搜索“平替”出来的结果理解了这一层事实之后,对于大品牌们来说反而是好事。毕竟,论产品研发技术和供应链效率,谁能比得过他们呢?一些大品牌如电子产品领域的苹果、华为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平替产品,最新的案例是苹果计划研发平价版的VissionPro头显。除了“我替我自己”,另一个思路便是利用供应链优势降价,缩小自己与平替之间的价格差。如今年的茶饮品牌就在纷纷降价,与平替们互相卷起来。还有一种思路是利用自己的研发、专利优势,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找到新的成分,把模仿者持续地甩在身后。另一边,原本就已经是“平价中的战斗机”的经典品牌,如今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平替品牌想要赶上经典品牌,同样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直接复制粘贴别人家的产品——要升级自己的产品,升级自己的供应链,真正做出有自己调性的品牌。市场就在这一片互相博弈和内卷中,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大浪淘沙,最终只有真金白银才能留在沙滩上。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零售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投资界处理。中新集团出资中科创星